期刊文献+
共找到8,9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死因查明制度的完善
1
作者 王佳星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3-51,共9页
死因查明制度与刑事诉讼紧密相关,调查结论决定着死亡事件能否启动侦查立案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我国尚未建立统一死因查明制度,仅在相关法律文件中对被监管人员死因查明进行粗略规定。从法律规范及司法实践层面看,我国死因查明制度存在... 死因查明制度与刑事诉讼紧密相关,调查结论决定着死亡事件能否启动侦查立案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我国尚未建立统一死因查明制度,仅在相关法律文件中对被监管人员死因查明进行粗略规定。从法律规范及司法实践层面看,我国死因查明制度存在查明主体中立性不足、调查程序封闭、调查结论异议、缺乏救济途径等问题。具体制度设计可考虑建立检察死因查明委员会作为死因查明主体、明确死因查明程序启动条件,尊重死者近亲属充分参与查明程序,保障其充分知情、允许其参与选择鉴定机关与认定程序并保障其死因结论异议获得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查明 死因调查 死因认定 司法公信力 权利保障
下载PDF
三级综合医院死因监测全流程管理实践
2
作者 邓建凯 蔡建泽 +2 位作者 陈秀媚 陈漫漫 郑晨梦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三级综合医院死因监测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实践,并分析实践效果,以期提升医院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分析死因监测工作的发起、填报、审核、上报等各环节的全流程干预,采取完善工作制度、... 目的探讨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三级综合医院死因监测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实践,并分析实践效果,以期提升医院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分析死因监测工作的发起、填报、审核、上报等各环节的全流程干预,采取完善工作制度、细化规范流程、提升业务水平及信息化应用等措施,对死因监测进行全流程管理,杜绝漏报和迟报,保证死因信息的完整和准确,提高死因监测规范化水平。结果死因监测实行全流程管理后,一方面提升了死因监测工作的流畅性,确保了死因监测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大幅度提升了死因监测的工作质量,无死亡漏报情况发生,死因监测报卡及时率、多死因链比例分别由2022年的90.68%、60.56%上升至2023年的98.41%、69.75%,根本死因不准确比例则由2022年的13.66%下降至2023年的6.69%。结论死因监测全流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迟报、漏报风险,提高死因监测规范化水平,有助于提升管理水平,对其他医院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综合医院 死因监测 全流程管理
下载PDF
南通市通州区居民死因监测工作做法及存在问题分析
3
作者 钱浩霞 刘玉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50-51,55,共3页
死亡构成和死亡水平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南通市通州区通过健全管理体系、建立监测网络、加强业务培训、实行绩效考核、开展部门协作等为高质量开展居民死因监测工作、收集完整准确的死亡数据提供保障。针对死因监测工作人员... 死亡构成和死亡水平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南通市通州区通过健全管理体系、建立监测网络、加强业务培训、实行绩效考核、开展部门协作等为高质量开展居民死因监测工作、收集完整准确的死亡数据提供保障。针对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变动频繁、村级工作不扎实、流动人口不确定等问题,提出加强死因监测队伍的稳定性、管理的规范性、人员的专业性和指导考核的效率性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做法 成效 存在问题 对策措施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女性人口的死因死亡率趋势分析
4
作者 孙佳美 杨煜 《统计与管理》 2024年第2期20-29,共10页
人口死亡率影响保险负债、保险产品价格和社会福利计划,对死亡率的研究在经济、人口统计及生活和社会保险中至关重要。考虑到死亡率改善或恶化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有必要利用死亡原因特征来跟踪死亡率趋势。本文旨在使用无监督学习来确... 人口死亡率影响保险负债、保险产品价格和社会福利计划,对死亡率的研究在经济、人口统计及生活和社会保险中至关重要。考虑到死亡率改善或恶化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有必要利用死亡原因特征来跟踪死亡率趋势。本文旨在使用无监督学习来确定死因的时间同质聚类,死因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库中我国1990-2019年女性20-59岁和60岁以上两个年龄组的死因死亡率数据,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TW)相似度度量的层次聚类方法对死因进行聚类分析,并通过可视化图形分析了聚类结果,最后通过死因消除法和精算分析量化了某种死因趋势变化对总死亡率的影响。该死因分类方法能有效区分不同死因的死亡率趋势,可为我国制定疾病防治政策提供参考,也为相关部门评价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死亡率趋势 动态时间规整 层次聚类
下载PDF
监管场所死亡事件中死因鉴定的检察监督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栋 韩卓韦 《中国司法鉴定》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司法实践中监管场所发生被监管人死亡事件后,死者亲属闹访的现象较为突出。从诉讼法和司法鉴定的角度来看,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调查程序本身存在缺陷,公信力不足致使死因鉴定不能令人信服。目前,我国死因鉴定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管场... 司法实践中监管场所发生被监管人死亡事件后,死者亲属闹访的现象较为突出。从诉讼法和司法鉴定的角度来看,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调查程序本身存在缺陷,公信力不足致使死因鉴定不能令人信服。目前,我国死因鉴定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管场所违背回避原则、死亡原因界限不清、检察监督介入较晚、案件情况公开不足等。参考域外死因裁判陪审团制度,结合《关于监管场所被监管人死亡检察程序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和若干现行检察制度,我国监管场所被监管人死亡事件的监督路径可以从检察机关独立调查、引入人民监督员实行外部监督、开展检察听证等方面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事件 死因鉴定 死因裁判 检察监督 人民监督员
下载PDF
2019—2021年白银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6
作者 胡玉舒 贾俏俏 +2 位作者 王犇 鲁朝霞 张入学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3年第5期72-75,共4页
目的:分析2019—2021年白银市居民的主要死因、顺位及对寿命损失造成的影响,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白银市死因监测数据及人口资料计算相关指标,通过指标分析主要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潜在工... 目的:分析2019—2021年白银市居民的主要死因、顺位及对寿命损失造成的影响,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白银市死因监测数据及人口资料计算相关指标,通过指标分析主要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潜在工作损失造成的影响。结果:2019—2021年,白银市居民粗死亡率为579.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5.29/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全人群平均期望寿命为79.70岁,男性低于女性,去死因后期望寿命增长值居前3位的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全死因潜在减寿年数为128665人年、减寿率为77.40‰,减寿顺位前3位依次为伤害、恶性肿瘤、心脏病,平均减寿年数顺位前2位为伤害、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死因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和工作损失年数顺位一致。结论:慢性病是造成白银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伤害、神经系统疾病对居民危害较大,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加强重点人群慢性病管理,减少慢性病造成死亡和过早死亡的发生,针对伤害发生的重点人群开展综合干预,从而减少致残、过早死亡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过早死亡 死因顺位 死因期望寿命 潜在减寿年数
下载PDF
2020-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户籍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7
作者 代利 陆晓莉 +3 位作者 谢海英 唐丰 戈斌 张雨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户籍居民主要死因及趋势,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对金汇镇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20-... 目的:分析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户籍居民主要死因及趋势,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对金汇镇户籍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20-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年均死亡率为948.65/10万,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4~75岁年龄组主要死因为肿瘤,75岁以上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的主要死因,特别是循环系统及肿瘤。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开展可行的防控措施,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因构成 死亡率 死因顺位
下载PDF
2016-2020年广东省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变化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昭璇 林立丰 +5 位作者 孟瑞琳 许晓君 许燕君 王晔 效拟 郑雪燕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8期616-623,共8页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广东省户籍居民的死亡水平、主要死因构成及变化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2020年各年户籍死亡率达到5‰的广东省国家死因监测点的户籍居民人口和死亡数据,按照性别、城乡分析全死因、三大类疾病和主...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广东省户籍居民的死亡水平、主要死因构成及变化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6-2020年各年户籍死亡率达到5‰的广东省国家死因监测点的户籍居民人口和死亡数据,按照性别、城乡分析全死因、三大类疾病和主要疾病标化死亡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结果2016-2020年广东省户籍居民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61.78/10万、457.04/10万、438.33/10万、429.15/10万和411.8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慢性病死亡占总死因的84.94%~86.38%,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死因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2016-2020年,尽管广东省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其死亡构成占总死亡的66.15%~68.0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水平上升;恶性肿瘤死因以肺癌为首,其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鼻咽癌死亡水平远高于全国;冠心病和脑卒中分别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其中冠心病和脑出血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占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的52.77%~64.65%。结论2016-2020年广东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其形势仍然严峻,男性和农村地区人群为重点防控对象。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广东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死亡水平上升,鼻咽癌死亡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主要死因 变化趋势 年度变化百分比
下载PDF
1987—2019年哈尔滨市胃癌死亡趋势与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巍 兰莉 +3 位作者 宋冰冰 孙惠昕 张茂祥 王春莲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分析哈尔滨市居民胃癌死亡特征、变化趋势与去死因期望寿命,为制定胃癌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87—2019年哈尔滨市胃癌死亡数据,描述性分析胃癌死亡特征,采用简略期望寿命表、去死因期望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与胃癌去死因期望寿... 目的分析哈尔滨市居民胃癌死亡特征、变化趋势与去死因期望寿命,为制定胃癌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87—2019年哈尔滨市胃癌死亡数据,描述性分析胃癌死亡特征,采用简略期望寿命表、去死因期望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与胃癌去死因期望寿命,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2软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评价胃癌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变化趋势。结果1987—2019年,胃癌死亡粗率、中标死亡率、世标死亡率、35~64岁截缩死亡率分别为14.3/10万、10.9/10万、10.9/10万、13.5/10万。胃癌中标死亡率以年均2.9%速度逐年下降(95%CI:-4.4%~-1.4%),男、女胃癌中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年均下降3.0%(95%CI:-4.4%~-1.7%),女性年均下降3.1%(95%CI:-5.3%~-0.9%);世标死亡率同样呈下降趋势。35~64岁截缩死亡率以2.8%速度逐年下降(95%CI:-3.1%~-2.5%)。1987—2019年哈尔滨市居民期望寿命为76.78岁,其中男性为74.41岁,女性为79.33岁,去除胃癌的影响期望寿命可提高0.25岁,男性可提高0.31岁,女性可提高0.18岁。胃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年均下降1.8%(95%CI:-2.0%~-1.7%)。结论1987—2019年哈尔滨市胃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去除胃癌影响,哈尔滨市居民期望寿命可提高0.25岁,应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强胃癌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死亡趋势 死因期望寿命 疾病负担
下载PDF
2011-2020年住院病人死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乐 王明霞 +1 位作者 李丞 梁敏 《新疆医学》 2023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 了解医院死亡疾病构成及其变化趋势和分布,为进一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创造更好的医疗环境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以新疆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11年-2020年住院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死因分类根据《国际疾病分类... 目的 了解医院死亡疾病构成及其变化趋势和分布,为进一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创造更好的医疗环境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以新疆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11年-2020年住院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死因分类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分类。用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SPSS18.0统计软件对该院死因构成,死因顺位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在8602份住院死亡病例中,构成死因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38.78%),恶性肿瘤(22.22%),呼吸系统疾病(13.43%),消化系统疾病(7.89%),损伤、中毒和外因后果(4.22%),前五大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构成的86.54%。住院病人年龄不同死亡人数构成比有差异,儿童(0-9岁组)死亡人数构成比较高,进入青壮年期后(10-19岁组)呈下降趋势,老年(60岁以上)死亡人数构成比最高。男性死亡人数高于女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死因顺位不同。结论 医院应有针对性的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的主要死因构成的健康宣教,提高医疗质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配置,降低疾病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 死因构成 三甲医院
下载PDF
2020年营口市城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颖 刘洋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了解营口市区居民死亡原因及死因分布特点,为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死因进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20年营口市城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并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20年营口市区居民死因分析中,总计死亡率... 目的了解营口市区居民死亡原因及死因分布特点,为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死因进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20年营口市城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并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20年营口市区居民死因分析中,总计死亡率882.83/10万,标化死亡率503.04/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00),其中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内分泌系统疾病占据前五位,而引起全部死亡人数中前五位死因占比高达95.03%;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分析中,除0岁组中死亡率偏低,其次为60岁之前年龄阶段,60岁后期年龄阶段中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与年龄呈现正相关;不同年龄组死因分析中,在幼儿时期以围生期疾病作为常见死因,中年时期为循环疾病、损伤和中毒;老年时期为循环系统、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等。结论营口市区居民当中,常见死因疾病为循环系统、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相关管理人员而言,针对上述疾病特点,应当开展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和疾病监测,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口市 城市居民 死因监测
下载PDF
2021年云南省勐腊县常住人口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12
作者 刘春梅 毛琦 +3 位作者 牛晓文 何慧芝 朱静 李俊明 《应用预防医学》 2023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目的 分析2021年云南省勐腊县常住人口死因构成、死亡水平,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和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日期为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且现住址为勐腊县的死亡病例,按照《国际... 目的 分析2021年云南省勐腊县常住人口死因构成、死亡水平,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和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日期为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且现住址为勐腊县的死亡病例,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死因编码及分类,再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21年勐腊县共报告死亡2 039例,其中男性1 254例、女性785例,男女比1.60∶1,不同年龄组男女死亡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7,P<0.01)。粗死亡率为668.64/10万(男性777.60/10万、女性546.34/10万),标化死亡率为748.93/10万(男性857.48/10万,女性625.62/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1.37倍。全人群及分性别死亡率按年龄分布均呈“√”形趋势。按疾病分类依次为慢性病(标化死亡率为727.39/10万)、损伤和中毒(标化死亡率为84.02/10万)、传染病/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标化死亡率为22.93/10万)及其他(标化死亡率为5.54/10万);死亡原因前五位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总数的84.70%。结论 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及伤害仍是该县当前和近几年的工作重点,应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规范慢性病防治健康科普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住人口 死因监测 死亡率 死因顺位 勐腊
下载PDF
虚拟解剖在法医学死因鉴定中的应用
13
作者 赵建 杜宇坤 牛勇 《刑事技术》 2023年第5期531-536,共6页
死因鉴定是法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案事件定性的关键。尸体解剖是死因鉴定的最常用方法,该方法属有创性检验,易破坏组织器官形态,影响法医对损伤、疾病等组织学改变的观察,可造成死因鉴定偏差。虚拟解剖是交叉融合法医学与影像学技... 死因鉴定是法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案事件定性的关键。尸体解剖是死因鉴定的最常用方法,该方法属有创性检验,易破坏组织器官形态,影响法医对损伤、疾病等组织学改变的观察,可造成死因鉴定偏差。虚拟解剖是交叉融合法医学与影像学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利用影像学技术获取尸体表面及内部信息,可构建人体器官组织断面及三维图像,为判断死亡原因、分析损伤机制等提供证据,属非侵入性解剖方式,具有无创性、客观性、高效性、可保存性等特点。虚拟解剖已在机械性损伤死亡、交通事故死亡、窒息死亡、疾病死亡、高低温损伤死亡等方面显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对虚拟解剖在法医死因鉴定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法医同行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虚拟解剖 尸体解剖 死因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核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2016—2020年泰安市泰山区居民死因流行病学分析
14
作者 孙永合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1期147-149,152,共4页
目的:分析泰山区2016—2020年居民死因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泰山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死亡率、死因顺位。结果:2016—2020年泰山区居民平均粗死亡率为62... 目的:分析泰山区2016—2020年居民死因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泰山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死亡率、死因顺位。结果:2016—2020年泰山区居民平均粗死亡率为623.27/10万,慢性病死亡率576.67/10万。前5位死因依次是心脏病(186.83/10万)、恶性肿瘤(167.93/10万)、脑血管病(139.53/10万)、呼吸系统疾病(49.82/10万)、损伤(20.51/10万),不同性别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平均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居民死亡前3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54.30/10万)、胃癌(25.87/10万)、肝癌(23.85/10万),男女平均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泰山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筛查,并规范开展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完善中国死因监测系统 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数据
15
作者 王黎君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8期605-607,共3页
死因监测数据是基本的公共卫生数据,目前,全国死因监测系统能产出全国及分省的相关指标,包括死亡率水平、死因模式、期望寿命等健康相关指标,为公共卫生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本期专栏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疾病的死亡率水平、死因构成、... 死因监测数据是基本的公共卫生数据,目前,全国死因监测系统能产出全国及分省的相关指标,包括死亡率水平、死因模式、期望寿命等健康相关指标,为公共卫生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本期专栏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疾病的死亡率水平、死因构成、死亡趋势及疾病负担等,反映了死因监测数据对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基础数据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重症患者全死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志玄 王羽 +3 位作者 张换想 隋晓芳 邱洪斌 张艺潆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CVD)重症患者全死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2—2012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库数据库中含有血清铁检测指标的5 779例CVD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n=5 032)和全死因死亡组(n=1 626);根...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CVD)重症患者全死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2—2012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库数据库中含有血清铁检测指标的5 779例CVD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n=5 032)和全死因死亡组(n=1 626);根据血清铁浓度按照四分位数法分为4组:G1组(50~210μg/L,n=1 473)、G2组(210~350μg/L,n=1 471)、G3组(350~590μg/L,n=1 398)、 G4组(>590μg/L,n=1 437)。通过绘制K-M生存分析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CVD重症患者全死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及不同血清铁水平与CVD重症患者全死因死亡的关系。结果 纳入患者中,男3 007例(52%),女2 772例(48%)。与G1组比较,G4组发生全死因死亡的风险更高(P=0.008)。血清铁浓度(HR=1.131,95%CI:1.007~1.315)、男性(HR=1.200,95%CI:1.082~1.341)、高龄(HR=1.022,95%CI:1.000~1.202)、合并转移癌(HR=2.561,95%CI:1.711~3.835)、实体瘤(HR=1.591,95%CI:1.230~2.083)是影响CVD患者存活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总铁结合力、氯化物、肌酐、葡萄糖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CVD患者血清铁浓度越高发生全死因死亡的风险越高,此外,男性、高龄等为CVD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总铁结合力等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 心血管疾病 死因死亡
下载PDF
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彦琦 易东 +1 位作者 唐贵立 刘岭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862-1864,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评价重庆市居民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动趋势。方法根据《重庆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年报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直辖10年来重庆市居民粗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男性死...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评价重庆市居民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动趋势。方法根据《重庆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年报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直辖10年来重庆市居民粗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重庆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交通,积极控制慢性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粗死亡率 死因构成比 死因顺位
下载PDF
2008至2011年河北省死因监测主要死因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柳建强 董辉 +1 位作者 张敬一 曾娟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4期2195-2197,共3页
死亡原因分析是居民健康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死因顺位可以反映各种死因所致死亡在总死亡中的比重,定量地揭示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卫生状况、居民健康水平和疾病危害程度,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为... 死亡原因分析是居民健康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死因顺位可以反映各种死因所致死亡在总死亡中的比重,定量地揭示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卫生状况、居民健康水平和疾病危害程度,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为科学分析河北省居民病死率水平、病死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死因顺位 根本死因 死因监测
下载PDF
住院糖尿病患者死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静 易兰兰 +1 位作者 徐琳 袁晓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07-809,共3页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及死因,并探讨其主要死因与年龄和病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5例住院死亡的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并分析不同年龄和病程的死因构成。结果:糖尿病患者病死率为4.17%,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1.52%(P<0...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及死因,并探讨其主要死因与年龄和病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5例住院死亡的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并分析不同年龄和病程的死因构成。结果:糖尿病患者病死率为4.17%,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1.52%(P<0.01)。其前五位的死因依次是,心血管疾病(24.2%)、脑血管疾病(22.1%)、肿瘤(21.1%)、肾衰尿毒症(12.6%)、和其它(12.6%)。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死因分析 主要死亡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病死率 主要死因 住院死亡 回顾分析 死因构成 不同年龄 尿毒症 病程 肿瘤
下载PDF
2021-2022 年西宁市城中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特征分析
20
作者 严启兰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3期0290-0292,共3页
目的分析2021年~2022年西宁市城中区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2016软件对西宁市国家死因监测点城中区上报的死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2022年西宁市城中区共报告死亡4225... 目的分析2021年~2022年西宁市城中区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2016软件对西宁市国家死因监测点城中区上报的死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2022年西宁市城中区共报告死亡4225例,年均粗死率为644.05/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21.325,P<0.05),三大类疾病死因构成比依次为96.22%、2.50%、1.66%。全人群死因顺位前十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死因不明、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伤害、神经系统疾病。2021年~2022年死亡率均随着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结论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对城中区居民健康影响最为严重;应重点关注并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亡率 死因顺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