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释彭德雷茨基的管弦乐作品《广岛殉难者的悼歌》
1
作者 许畅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7期108-109,共2页
波兰作曲家彭德雷茨基的管弦乐作品《广岛殉难者的悼歌》是一部先锋派音色音乐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作者不但运用了大量的现代音乐作曲技巧,还开创了弦乐器演奏手法的新领域,给我们带来了非同一般的音乐感受。
关键词 彭德雷茨基 殉难者 管弦乐作品 悼歌 巴赫《第一九八康塔塔》 弦乐器 弦鸣乐器 广岛 日本 作曲家 音乐家 十二音序列
下载PDF
戈尔丁小说中的殉难者形象 被引量:3
2
作者 阮炜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56-62,共7页
戈尔丁小说中一个反复出现的命题是人性本恶。这个命题寓意深远:当今世界人类处境之所以危机深重,其根本原因应该从人的本质中去找,与这种性恶论思想密切关联,戈尔丁小说中反复出现无辜者被群氓活活打死的场景,而死者又往往肩负着把人... 戈尔丁小说中一个反复出现的命题是人性本恶。这个命题寓意深远:当今世界人类处境之所以危机深重,其根本原因应该从人的本质中去找,与这种性恶论思想密切关联,戈尔丁小说中反复出现无辜者被群氓活活打死的场景,而死者又往往肩负着把人们从堕落状态中拯救出来这样一个耶稣式的,或基督教早期殉难者式的使命。这些有着悠久宗教、文学、历史渊源的殉难者形象在戈尔丁的现代主义小说中究竟执行了什么样的功能,或他们在小说的叙述框架中,主题思想的表达上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谈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殉难者 戈尔丁 《蝇王》 拉尔夫 施虐 主题思想 寓意深远 儿童世界 梅森 独自一人
下载PDF
彭德雷茨基与他音色音乐的杰作——《广岛殉难者的悼歌》赏析
3
作者 朱建 《音乐爱好者》 1990年第5期10-13,共4页
在,20世纪音乐的发展中,除了技法的创新外,令人震惊的是现代“波兰乐派”的崛起。人所共知,50年代以前,由于意识形态的控制,波兰的音乐是十分保守而传统的。但是,1956年斯大林去世后,波兰政府在艺术上进行开放,大胆鼓励艺术家进行自由... 在,20世纪音乐的发展中,除了技法的创新外,令人震惊的是现代“波兰乐派”的崛起。人所共知,50年代以前,由于意识形态的控制,波兰的音乐是十分保守而传统的。但是,1956年斯大林去世后,波兰政府在艺术上进行开放,大胆鼓励艺术家进行自由的探索,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德雷茨基 殉难者 悼歌 演奏法 琶音 乐队演奏 演奏方法 受难曲 卡农 维奇
下载PDF
晚明以来张鹤鸣殉难书写的演变
4
作者 徐林 高成龙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81-86,共6页
张鹤鸣在晚明的政治舞台上饱受争议。就其殉难之事而言,在晚明史籍《司马公殉难事略》、林正亨和吴世济等人的著述里均记载其坚守颍城,城破被执,骂贼而死并受到朝廷表彰。到清代,《颍州方志》和吴伟业、屈大钧等人的著述都继承了晚明史... 张鹤鸣在晚明的政治舞台上饱受争议。就其殉难之事而言,在晚明史籍《司马公殉难事略》、林正亨和吴世济等人的著述里均记载其坚守颍城,城破被执,骂贼而死并受到朝廷表彰。到清代,《颍州方志》和吴伟业、屈大钧等人的著述都继承了晚明史籍的记载,但以邹漪、李逊之、徐秉义为代表的部分东林派史家却认为张氏殉难是因财丧身与忠义无关。究其原因是以徐氏为代表的部分东林派史家将晚明党争中的门户之见带到了修史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鹤鸣 颍州 殉难 历史书写 门户之见
下载PDF
“美国梦”的殉难者——原型批评视野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5
作者 刘冬梅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66-69,共4页
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通过对《圣经新约》中耶稣原型的借用,把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升华到对"美国梦"内涵的探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独的"美国梦"的悲剧殉难者形象,揭示了批判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腐... 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通过对《圣经新约》中耶稣原型的借用,把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升华到对"美国梦"内涵的探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独的"美国梦"的悲剧殉难者形象,揭示了批判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腐化的"美国梦"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原型 美国梦 殉难者
原文传递
方孝孺殉难原因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树旺 《台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4-18,共5页
史家多以曲笔记述方孝孺的"十族"殉难事件,史料中也存在着以讹传讹的现象。考证史家曲笔与错误之处,才能再现孝孺殉难的真相。以再现的孝孺殉难真相为基础,对比壬午靖难中其他死难者,孝孺及方党殉难的根源在于,他们是殉道者... 史家多以曲笔记述方孝孺的"十族"殉难事件,史料中也存在着以讹传讹的现象。考证史家曲笔与错误之处,才能再现孝孺殉难的真相。以再现的孝孺殉难真相为基础,对比壬午靖难中其他死难者,孝孺及方党殉难的根源在于,他们是殉道者而非殉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孝孺 士节 殉难 殉道
下载PDF
孙克咸、葛嫩娘之生平与殉难事迹考
7
作者 蒋星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3-88,共6页
本文对明末名士孙克咸与名妓葛嫩娘的生平与殉难事迹进行了翔实的考证,澄清和填补了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事实。
关键词 殉难事迹 孙克咸 葛嫩娘 生平 考证 傅抱石 钱杏Tun
下载PDF
日本则竹秀南长老为南京大屠杀殉难者作追善供养及世界和平祈愿法会香语
8
《法音》 2021年第12期93-93,共1页
本刊讯2021年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住持则竹秀南长老为南京大展杀均难者作追善供养及世界和平祈愿法会香语。
关键词 临济宗 妙心寺 祈愿 法会 国家公祭日 殉难者 南京大屠杀 住持
原文传递
闻一多殉难的文化意义解读
9
作者 黄曼君 梁笑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2-26,共5页
我们纪念闻一多昆明殉难60周年是因为他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文化已是一种提升。闻一多对黑暗反动势力最终以死相拼的决绝态度,受着20世纪、特别是这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特定语境的支撑。他的思想中很好地结合了中西宗... 我们纪念闻一多昆明殉难60周年是因为他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文化已是一种提升。闻一多对黑暗反动势力最终以死相拼的决绝态度,受着20世纪、特别是这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特定语境的支撑。他的思想中很好地结合了中西宗教哲学的精华,他的殉难体现着一种独特的生死观,突出地表现为舍生取义和为理想而生。闻一多诗笔下的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写死终究是为了写一份对生的热爱和敬仰,以诗情为哲理,实现对人生的审美超越。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审美文化几个方面,深入细致地探讨闻一多殉难的意义,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终其一生,闻一多都是个“诗人”,是个用生命来写诗、把生命写成诗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殉难 政治文化 思想文化 审美文化
下载PDF
瞿式耜、张同敞殉难桂林地点考
10
作者 唐咸明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4期30-36,共7页
瞿式耜、张同敞是南明永历政权中坚决抗清的著名人物,1650年底两人同时殉难于桂林。两人遇害的地点官方和民间野史记载不一,总括起来有3种说法:殉难独秀峰(独秀山、独秀岩)下说,遇难叠彩山下说,杀害叠彩山风洞山或仙鹤岩说。经过考证,... 瞿式耜、张同敞是南明永历政权中坚决抗清的著名人物,1650年底两人同时殉难于桂林。两人遇害的地点官方和民间野史记载不一,总括起来有3种说法:殉难独秀峰(独秀山、独秀岩)下说,遇难叠彩山下说,杀害叠彩山风洞山或仙鹤岩说。经过考证,遇害叠彩山风洞山的说法较为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式耜 张同敞 殉难地点 考证
下载PDF
人格的殉难——论老舍的死亡意识
11
作者 戴永课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4-96,共3页
老舍笔下诸多人物的命运起落寄寓着作家的死亡意识,这种死亡意识具体表现为个人人格的殉难、民族气节的保全和浓厚的宗教意识三个方面,其死亡意识的形成与作家末世人的生活境遇、软而硬的性格气质有着内在的关系。
关键词 老舍 死亡意识 人格殉难 民族气节 宗教意识 儒家文化 生活境遇 性格气质
下载PDF
殉难、复仇、融合——试评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的嬗变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宫玉波 梁亚平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8-161,共4页
在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经历着不断的嬗变。本文从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赖特的《土生子》、埃利森的《看不见的人》和《六月庆典》出发 ,探讨了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从主张殉难牺牲到暴力复仇再到融合统一的演变轨迹。
关键词 黑人形象 殉难 复仇 融合
下载PDF
为《史可法集》再补《词臣殉难疏》一篇
13
作者 江贻隆 《黑龙江史志》 2010年第5期10-11,共2页
嘉庆《舒城县志》和光绪《续修舒城县志》皆刊有史可法的《词臣殉难疏》,清张纯修编辑、今人罗振常校补的《史可法集》并未收录。该疏记述了明末翰林院编修胡守恒守舒殉难死节和史可法为之请祭葬之事,与前所发现的安庆府县志中史可法遗... 嘉庆《舒城县志》和光绪《续修舒城县志》皆刊有史可法的《词臣殉难疏》,清张纯修编辑、今人罗振常校补的《史可法集》并未收录。该疏记述了明末翰林院编修胡守恒守舒殉难死节和史可法为之请祭葬之事,与前所发现的安庆府县志中史可法遗文合为五篇,望《史可法集》再版时能得完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可法集 史可法遗文 词臣殉难
原文传递
“壬午殉难”略论
14
作者 李金堂 《东南文化》 2003年第5期42-48,共7页
“壬午殉难”既不载昔日的“正史”,也少见现今著述。这段交织着血与火、凶残与悲壮、邪恶与正义的历史,竟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尘封至今,已有整整600个春秋。
关键词 “壬午殉难 历史发展
下载PDF
五卅殉难烈士墓碑与碑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米强 《档案与史学》 2001年第6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殉难烈士 墓碑 碑文 五卅运动
下载PDF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与爱国学者王懿荣的阖家殉难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祥才 《孙子研究》 2022年第1期91-95,共5页
1899—1900年达到高潮的具有一定反帝爱国性质的义和团运动,最后被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和清朝卖国政府合力绞杀。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破在即的关键时刻,被清政府临时委为团练大臣的王懿荣全家殉国。此举为这场惨败的反侵略战争增添了... 1899—1900年达到高潮的具有一定反帝爱国性质的义和团运动,最后被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和清朝卖国政府合力绞杀。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破在即的关键时刻,被清政府临时委为团练大臣的王懿荣全家殉国。此举为这场惨败的反侵略战争增添了悲壮之色,但也为后人留下了深沉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 八国联军 王懿荣 殉难
下载PDF
悟者践行担当精神——对谭嗣同殉难的再解读
17
作者 杜品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51-61,共11页
清末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谭嗣同目睹时代危机与民族国家的沉沦,毅然投身变法救亡运动。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基于对流血变法的觉悟而慷慨赴死,践行了时代觉醒者的担当精神。谭嗣同的担当精神体现为参与变法过程中展现的政治勇... 清末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谭嗣同目睹时代危机与民族国家的沉沦,毅然投身变法救亡运动。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基于对流血变法的觉悟而慷慨赴死,践行了时代觉醒者的担当精神。谭嗣同的担当精神体现为参与变法过程中展现的政治勇气,变法危急时刻挽救新政的使命担当以及变法失败后视死如归的责任意识三个方面。家风熏陶与家国情怀、对死生价值的参悟以及对民众苦难生活的亲身感受是谭嗣同担当精神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殉难 戊戌变法 担当精神
下载PDF
左权将军殉难处——红色文物的开发利用
18
作者 常宏亮 《文物世界》 2018年第4期45-47,共3页
1942年5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反"扫荡"战斗中于左权县十字岭壮烈牺牲,1965年5月2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建成左权将军纪念亭,并竖纪念碑,2012年建成纪念广场,竖立纪念铜像。近年来,随着红色... 1942年5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反"扫荡"战斗中于左权县十字岭壮烈牺牲,1965年5月2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建成左权将军纪念亭,并竖纪念碑,2012年建成纪念广场,竖立纪念铜像。近年来,随着红色文物自身条件的不断改善,广大群众对红色记忆的追思,以左权将军殉难处为例,通过左权将军殉难处自身建设、周边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比较,希望左权将军殉难处在当前社会与经济情况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权将军殉难 利用 思考
下载PDF
二战后初期日本民间掳日劳工遗骨送还运动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德昌 刘沛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28-39,共12页
战后初期,日本民间14个团体组成的中国战俘殉难者追悼执行委员会为督促日本政府尽快解决掳日劳工遗骨送还问题,积极开展劳工遗骨调查、追悼活动,并与政府进行交涉,促成了一批劳工遗骨的归国。日本政府相对于民间团体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战后初期,日本民间14个团体组成的中国战俘殉难者追悼执行委员会为督促日本政府尽快解决掳日劳工遗骨送还问题,积极开展劳工遗骨调查、追悼活动,并与政府进行交涉,促成了一批劳工遗骨的归国。日本政府相对于民间团体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则呈现出"不承认""不作为""与政府无关"的敷衍态度。日本民间和平团体开展的掳日劳工遗骨送还运动推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正是因为战后初期特殊的国际局势与中日关系,致使掳日劳工遗骨归还问题逐步演变为战争遗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掳日劳工 中国战俘殉难者追悼执行委员会 遗骨送还 中日关系
下载PDF
“半窗寒烛,冷落荒斋”——解读卡夫卡与蒲松龄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佳俊 李志峰 《阴山学刊》 2020年第2期58-63,93,共7页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师,其创作中的种种变形意象阐释了人的生存如一只红脚鼹鼠般孤独,只能局限在它的狭隘而又黑暗的地洞中;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谓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高峰,其笔下的人鬼狐妖有孤苦,亦有悲愤。二人...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师,其创作中的种种变形意象阐释了人的生存如一只红脚鼹鼠般孤独,只能局限在它的狭隘而又黑暗的地洞中;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谓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高峰,其笔下的人鬼狐妖有孤苦,亦有悲愤。二人在自我的“冷落荒斋”借著书立说抒发自己内心的抑郁苦闷,展示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热切关怀。作为个体,他们是踽踽独行的孤独者;放大到集体,它们是浮生社会的殉难者;“半窗寒烛”,他们都是力透纸背,企图超越极限的艺术家。透过卡夫卡与蒲松龄的小说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亦真亦假的虚悬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蒲松龄 孤独者 殉难者 艺术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