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控残余效应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彤 秦新苗 +3 位作者 武园园 张智芳 尚春明 张粟 《中国马铃薯》 2023年第5期397-408,共12页
光环境可以改变马铃薯组培苗的形态特征,同样,光环境变化也会对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产生影响。为了探究原始光环境调控残余效应对马铃薯组培苗产生的影响,试验收集了非连续性LED光源(T0)下培养的‘克新1号’马铃薯组培苗,重新接种后分别... 光环境可以改变马铃薯组培苗的形态特征,同样,光环境变化也会对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产生影响。为了探究原始光环境调控残余效应对马铃薯组培苗产生的影响,试验收集了非连续性LED光源(T0)下培养的‘克新1号’马铃薯组培苗,重新接种后分别置于荧光灯(Fluorescentlight,FL)和全光谱LED(WholespectrumLEDlight,W-LED)光源下连续培养五代,并持续监测新光环境下第一、二、三、五代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情况。调整光环境后,新光环境下的第一代马铃薯组培苗受到外植体内原始光环境调控残余效应的影响,其生长情况显著异于该光环境下其他代数的马铃薯组培苗。第一代28d苗龄组培苗的株高、增殖系数显著低于第二、三、五代,随着新光环境调控的持续影响,荧光灯下第二、三、五代的株高、增殖系数和壮苗指数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31%、16.35%和23.36%,全光谱LED光源下分别为8.80%、11.28%和36.08%。两种新光环境下相同苗龄的第一代组培苗的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吲哚乙酸(Indoleaceticacid,IAA)和赤霉素(Gibberellins3,GA3)含量均低于其他代数。不同代数茎叶部分内源激素变化表明,原始光环境控制效应会在马铃薯组培苗外植体中保留。然而,随着新光环境的持续影响,原始光控残余效应逐渐消退,马铃薯组培苗开始适应新的光环境,并逐步表现出与其相匹配的生理特点。全光谱LED光环境下第三代组培苗的壮苗指数和增殖系数分别较荧光灯光环境高36.67%和25.15%,第五代分别比荧光灯光环境高45.26%和12.81%。因此,全光谱LED光环境更适用于以培养壮苗、快速扩繁为目的的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环境 马铃薯组培苗 LED光源 连续继代 残余效应
下载PDF
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的残余效应研究
2
作者 王祉珺 刘晓玉 +1 位作者 石康乐 孟庆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5-149,共5页
残余效应是指前一次干预措施效应遗留时间超过两次干预时间间隔的一种效应遗留现象。在交叉设计的临床试验中,残余效应会降低受试者基线数据的可比性、干扰干预的实际临床效果,降低试验结果准确性。中医药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的复杂性... 残余效应是指前一次干预措施效应遗留时间超过两次干预时间间隔的一种效应遗留现象。在交叉设计的临床试验中,残余效应会降低受试者基线数据的可比性、干扰干预的实际临床效果,降低试验结果准确性。中医药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大了残余效应的处理难度,目前尚无针对性的全面处理方案。针对此难点问题,从残余效应的影响因素、问题根源、难点问题出发,对中医药临床试验中药物成分残余、治疗效应残余和心理效应残余三类残余效应的处理,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全面处理方案:通常设立洗脱期处理残余效应,并采用基线测量法验证残余效应处理效果;针对心理效应残余的特殊性,采用盲法结合洗脱期,并利用提问受试者的方式验证心理效应残余的处理效果;当试验无法使用洗脱处理或处理后仍存在残余效应时,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处理试验数据解决残余效应。研究旨在为临床试验研究者处理残余效应提供参考,以完善试验设计方案,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交叉设计 残余效应 中医药 洗脱期
原文传递
用离心模型模拟横向受荷桩中残余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利民 胡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2-50,共9页
本文介绍桩基离心试验的仪器、方法以及一系列横轴向受荷桩的荷载试验结果,探讨了桩身残余效应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地基中的残余土应力反应;残余应力的循环效应,以及残余效应的存在对横轴向受荷单桩和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桩基 离心模型 残余效应 荷载
原文传递
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的装配/残余效应下的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4
作者 谭邹卿 石晓灏 +1 位作者 蒋学东 班书昊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43-51,共9页
基于能量法研究了装配/残余效应下结构的力学特性。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构造考虑装配/残余效应的新泛函,求解该新泛函的极值问题,并利用矩阵理论获得了超静定结构支座反力或内力的通解。对比了空腹桁架、曲杆以及层合梁3种实例,验证了... 基于能量法研究了装配/残余效应下结构的力学特性。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构造考虑装配/残余效应的新泛函,求解该新泛函的极值问题,并利用矩阵理论获得了超静定结构支座反力或内力的通解。对比了空腹桁架、曲杆以及层合梁3种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求解装配/残余效应下各种超静定结构力学特性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变分原理 装配效应 残余效应 超静定 拉格朗日乘数法
下载PDF
苯磺顺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洪敏 林海威 +1 位作者 梅柏龙 丰陈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7期76-78,82,共4页
目的探讨苯磺顺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下应激反应及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5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2,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苯磺顺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下应激反应及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5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2,采用常规全身麻醉方案)与观察组(n=52,采用苯磺顺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方案),比较两组插管条件,分析患者在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指标以及皮质醇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另分析患者麻醉及恢复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插管条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8.11%vs.84.62%,P<0.05)。观察组插管时、切皮时平均动脉压(89.72±6.58)mm Hg、(92.01±6.47)mm Hg,心率(77.25±5.49)次/分、(78.55±5.52)次/分,小于对照组(P<0.05);皮质醇(232.57±50.16)ng/mL、(237.90±53.45)ng/mL,去甲肾上腺素(0.44±0.11)ng/mL、(0.47±0.12)ng/mL,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2.38±0.57)min、作用时间(37.42±8.95)min,大于对照组(P<0.05);残余肌松效应持续时间(9.41±2.85)min、拔管TOF恢复时间(58.13±10.56)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苯磺顺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方案全身麻醉能为插管提供良好条件,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且应激反应更小,有利于手术进行,尤其是该方案术后残余肌松持续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顺阿曲库铵 丙泊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残余肌松效应
下载PDF
注射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
6
作者 张艳红 齐芬 +1 位作者 范丽梅 刘朝岭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9期97-99,共3页
目的探究注射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诊的102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均进行丙泊... 目的探究注射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诊的102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均进行丙泊酚与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麻醉诱导,其中对照组予以罗库溴铵注射液持续静脉泵注以维持术中麻醉,观察组予以注射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注射液持续静脉泵注以维持术中麻醉,对比插管条件优良率,以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围拔管期肌松恢复指数。结果①插管条件优良率比较结果:观察组插管条件优良率(96.08%)较对照组(80.39%)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结果:观察组切皮时(T1)、拔管时(T2)时MAP、HR较对照组低(P<0.05)。③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比较结果:观察组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持续时间、拔管肌松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手术中注射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较理想,可提高插管条件优良率,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小,减少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丙泊酚 注射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 应激反应 残余肌松效应
下载PDF
顺式阿曲库铵用于小儿全麻的残余肌松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叶良 周金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2期2199-2199,2204,共2页
目的 观察小儿应用顺式阿曲库铵后残余肌松效应的发生状况.方法 选择30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以氯胺酮、咪唑安定、瑞芬太尼,A组用顺式阿曲库铵,B组用罗库溴铵诱导,机控插管全麻,术中以瑞芬太尼、得普利麻及顺式阿曲库铵或罗库... 目的 观察小儿应用顺式阿曲库铵后残余肌松效应的发生状况.方法 选择30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以氯胺酮、咪唑安定、瑞芬太尼,A组用顺式阿曲库铵,B组用罗库溴铵诱导,机控插管全麻,术中以瑞芬太尼、得普利麻及顺式阿曲库铵或罗库溴铵维持,记录两组拔管时、出手术室时、入恢复室及出恢复室时四个时段的4个成串刺激(TOF)率(TOF ratio T4/T1),以及这四个时段TOF率<0.7和TOF率<0.9的患儿数及残余肌松发生率、残余肌松持续时间.结果 A组四个时段的TOF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6例未予新斯的明拮抗,其中3例TOF率<0.7,B组中有4例未予新斯的明拮抗,其中3例TOF率<0.7.A组的残余肌松发生率和残余肌松持续时间小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式阿曲库铵是一种适合小儿应用的肌松药,其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且残余肌松发生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小儿 残余肌松效应
下载PDF
老年患者应用顺式阿曲库铵的残余肌松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丁洁岚 冯娟 +4 位作者 邱国美 陈皆锋 潘国秋 夏东云 敖青华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应用顺式阿曲库铵后残余肌松效应。方法行择期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给予顺式阿曲库铵诱导,B组给予罗库溴铵诱导,机控插管全麻,术中以瑞芬太尼、得普利麻及顺式阿曲库铵或罗库溴铵维持,记录两...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应用顺式阿曲库铵后残余肌松效应。方法行择期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给予顺式阿曲库铵诱导,B组给予罗库溴铵诱导,机控插管全麻,术中以瑞芬太尼、得普利麻及顺式阿曲库铵或罗库溴铵维持,记录两组拔管时、出手术室时、入恢复室及出恢复室时4个时点成串刺激(TOF),以及上述4个时点TOF<0.7和TOF<0.9患者数及残余肌松发生率、残余肌松持续时间(当TOF<0.7至TOF恢复到0.7的时间)和拔管时间、TOF恢复至0.9时间。结果A组4个时点TOF均稍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A组拔管时TOF<0.9发生率高于B组(P<0.05)。两组残余肌松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A组残余肌松持续时间小于B组,差异无显著性,但拔管时间、TOF恢复至0.9的时间均优于B组(均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是一种适合老年患者应用的肌松药,而且老年患者使用顺式阿曲库铵优于其他肌松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曲库铵 顺式 老年患者 残余肌松效应
下载PDF
残余奥氏体对新型高碳Q-P-T钢疲劳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秦盛伟 朱志民 +2 位作者 马海洋 王广瑞 周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107-2119,共13页
本文研究了残余奥氏体对Fe-0.65C-1.5Mn-1.5Si-0.6Cr-0.05Nb(wt%)淬火-配分-回火(Q-P-T)钢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微观结构的演变,包括不同循环周次下的体积分数和... 本文研究了残余奥氏体对Fe-0.65C-1.5Mn-1.5Si-0.6Cr-0.05Nb(wt%)淬火-配分-回火(Q-P-T)钢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微观结构的演变,包括不同循环周次下的体积分数和平均位错密度。与传统的淬火&回火(Q&T)钢相比,Q-P-T工艺使碳从过饱和马氏体配分到相邻的残余奥氏体中,从而保留更多的残余奥氏体。经Q-P-T处理后,钢的抗拉强度略有下降,但其伸长率与强塑积分别提高了287%和234%。与Q&T钢的疲劳极限为550 MPa相比,Q-P-T钢的疲劳极限达到了650 MPa,提高了100 MPa(18.2%)。高碳Q-P-T钢具有更高疲劳性能的机理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疲劳试验中存在残余奥氏体吸收位错效应(DARA效应),显著增强了马氏体基体的变形能力;另一方面是残余奥氏体相变产生的高硬度小尺寸马氏体的疲劳止裂效应。本工作证实了高碳Q-P-T钢在循环拉压载荷下存在DARA效应,进一步将该效应的应用范围从静载荷推广至循环变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配分-回火工艺 残余奥氏体吸收位错效应 残余奥氏体 疲劳行为
下载PDF
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黎笔熙 季蒙 +2 位作者 陈利民 宋晓阳 肖维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效应(PORC)。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20例。采用静脉复合全麻,罗库溴铵用量为0.9mg/kg。术中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直至拔管后TOF值(TOFr)≥9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效应(PORC)。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20例。采用静脉复合全麻,罗库溴铵用量为0.9mg/kg。术中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直至拔管后TOF值(TOFr)≥90%。记录各组TOFr从0恢复到25%(临床时效)、从25%恢复到90%的时间,以及拔管时TOFr<90%(PORC)患者TOFr恢复到90%的时间。监测拔管后及TOFr达90%时的动脉血气。结果老年组罗库溴铵作用时效[(60.70±14.27)minvs.(45.51±7.80)min]及TOFr从25%恢复至90%时间[(46.50±11.56)minvs(34.50±9.56)min]均长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PORC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15/20vs12/20),PORC持续时间长于中青年组[(26.00±8.43)minvs(17.20±8.00)min](P<0.05);老年组拔管后CO2蓄积例数多于中青年组(13例vs.6例)(P<0.05)。结论老年患者罗库溴铵的PORC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肌松监测,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药 罗库溴铵 残余肌松效应 老年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术后罗库溴铵残余作用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航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1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术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作用。方法将择期静吸复合麻醉妇科手术患者40例均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罗库溴铵插管剂量为0.6mg/kg;术中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持续监测肌松至拔管结束。记录各组TO...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术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作用。方法将择期静吸复合麻醉妇科手术患者40例均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罗库溴铵插管剂量为0.6mg/kg;术中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持续监测肌松至拔管结束。记录各组TOF值从0恢复至0.25、从0.25恢复至0.9的时间,以及拔管时TOF<0.9的患者TOF恢复至0.9的时间。监测拔管后及TOF达0.9时的动脉血气。结果腹腔镜组罗库溴铵作用时间及TOF值从0.25恢复至0.9的时间均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拔管时TOF<0.9及动脉血氧分压大于45mm Hg或大于50mm Hg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手术罗库溴铵残余作用发生率高于开腹手术。应加强围术期肌松监测,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药 罗库溴铵 残余肌松效应 腹腔镜
下载PDF
小侧偏角下轮胎残余回正力矩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昌峰 陈仁全 +1 位作者 刘俊杰 孙向阳 《轮胎工业》 CAS 2019年第7期443-446,共4页
在轮胎小侧偏角范围(±2°)内,应用线性分析法和多项式拟合曲线法对角度效应残余回正力矩(PRAT)和锥度效应残余回正力矩(CRAT)的测定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交叉验证法对1-9阶多项式拟合数据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当侧偏角范围分别为&#... 在轮胎小侧偏角范围(±2°)内,应用线性分析法和多项式拟合曲线法对角度效应残余回正力矩(PRAT)和锥度效应残余回正力矩(CRAT)的测定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交叉验证法对1-9阶多项式拟合数据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当侧偏角范围分别为±2°,±1°和±0.5°时,轮胎侧向力和回正力矩分别采用5阶多项式、3阶多项式和线性或2阶多项式拟合方差最小,可求得准确的PRAT和CR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角度效应残余回正力矩 锥度效应残余回正力矩 多项式拟合曲线
下载PDF
交叉设计治疗试验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隆化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24,共4页
应用交叉设计进行治疗试验的关键在于,第二期治疗时,先用药物的残余效应已不存在。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交叉试验的计量与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先比较两个顺序组每例的疗效和,以检验两种疗法残余效应的差别。若无显著性时才可比较两个顺... 应用交叉设计进行治疗试验的关键在于,第二期治疗时,先用药物的残余效应已不存在。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交叉试验的计量与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先比较两个顺序组每例的疗效和,以检验两种疗法残余效应的差别。若无显著性时才可比较两个顺序组的每例疗效差,来估计两种疗效的差别,否则只能根据每组第一期治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设计 临床试验 残余效应
下载PDF
交叉试验设计分析的拟线性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积乾 杨淑英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67-270,共4页
本文针对输出为计量资料的情形,利用适用面较广的拟线性模型,揭示输出与输入史之间关系。其中特别考虑到输入的累积残余效应。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和似然比检验的方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这些都在IBM-PC/XT机上以FORTRAN 77实施。就一... 本文针对输出为计量资料的情形,利用适用面较广的拟线性模型,揭示输出与输入史之间关系。其中特别考虑到输入的累积残余效应。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和似然比检验的方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这些都在IBM-PC/XT机上以FORTRAN 77实施。就一次给药情形对本模型进行了模拟研究,从而考察参数估计方法的优良性。初步模拟结果表明,参数估计精度满意。本模型不需设置任何预检验,无论有否残余效应都可应用。本方法还可获得现存方法不能获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试验 累积残余效应 拟线型模型
下载PDF
术毕静注新斯的明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宝 孙德峰 +3 位作者 孙忠良 韩俊 刘若传 张宇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12期21-24,共4页
为评价术毕静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残余效应时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病率的影响,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7年6月65岁以上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 372例,根据术毕是否静注新斯... 为评价术毕静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残余效应时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病率的影响,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7年6月65岁以上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 372例,根据术毕是否静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残余效应,将其分为新斯的明组(n=597)及非新斯的明组(n=775)。术毕待开始有自主呼吸或四个成串刺激(TOF)出现2个反应(T_1和T_2)时,静脉注射新斯的明1mg^2mg拮抗肌松残余效应或不用新斯的明待肌力自然恢复。统计在麻醉恢复室(PACU)内停留时间、术后阿托品用量及POCD的发病率等指标。结果发现术后阿托品用量,新斯的明组明显高于非新斯的明组,在PACU内停留时间及早期POCD发病率新斯的明组明显短(低)于非新斯的明组(P<0.05)。综上所述,术毕静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残余效应时可能降低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早期POCD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分析 新斯的明 拮抗肌松残余效应 老年人 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残余奥氏体增强低碳Q-P-T钢塑性的新效应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颖 张柯 +2 位作者 郭正洪 陈乃录 戎咏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1-648,共8页
低碳Fe-0.25C-1.48Mn-1.20Si-1.51Ni-0.05Nb(质量分数,%)钢通过新型Q-P-T工艺处理后获得高的抗拉强度和良好延伸率的综合性能.对该低碳Q-P-T钢在拉伸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XRD测定和形变孪晶马氏体的TEM观测,证明了相变诱发塑性(TRIP)... 低碳Fe-0.25C-1.48Mn-1.20Si-1.51Ni-0.05Nb(质量分数,%)钢通过新型Q-P-T工艺处理后获得高的抗拉强度和良好延伸率的综合性能.对该低碳Q-P-T钢在拉伸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XRD测定和形变孪晶马氏体的TEM观测,证明了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的存在.基于形变过程中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的平均位错密度测定和TEM的观察,验证了在中碳钢中最新发现的残余奥氏体吸收位错(DARA)新效应在低碳钢中同样存在,由此提出了DARA效应产生的条件,阐明了残余奥氏体增强高强度钢塑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钢 Q-P-T工艺 平均位错密度 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吸收位错(DARA)效应
原文传递
磁悬浮转子规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正海 李得天 《真空与低温》 2003年第4期224-227,共4页
重点介绍了如何正确使用磁悬浮转子规,确保磁悬浮转子规的使用寿命和读数精度。
关键词 磁悬浮转子规 真空度 转速衰减 涡流 残余阻尼效应 零点漂移
下载PDF
舒更葡糖和新斯的明用于拮抗小儿罗库溴铵残余肌松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璐璐 王媛媛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比较舒更葡糖和新斯的明用于拮抗小儿罗库溴铵残余肌松效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耳鼻咽喉科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式相同,麻醉诱导时给予首剂罗库溴铵0.6 mg·kg^(-1),术... 目的比较舒更葡糖和新斯的明用于拮抗小儿罗库溴铵残余肌松效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耳鼻咽喉科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式相同,麻醉诱导时给予首剂罗库溴铵0.6 mg·kg^(-1),术中按需追加罗库溴铵0.2 mg·kg^(-1),采用监测4个成串刺激(TOF)值评估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手术结束后试验组给予舒更葡糖2 mg·kg^(-1)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新斯的明0.03 mg·kg^(-1)+阿托品0.01 mg·kg^(-1)。记录2组初始TOF值,给药即刻TOF值,TOF比值恢复至0.9、1.0的时间和拔管时间等,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和麻醉时间、罗库溴铵总剂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麻醉后初始TOF值、给药即刻TOF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TOF比值恢复至0.9、1.0的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口干发生率为40%,高于试验组(7%,P<0.01),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更葡糖可安全用于小儿罗库溴铵术后肌松残余的拮抗,且较新斯的明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更葡糖 新斯的明 罗库溴铵 麻醉苏醒延迟 残余肌松效应 小儿麻醉
原文传递
预应力放张对连续梁有支架拆除的影响
19
作者 蒋勇 金国海 《低温建筑技术》 2016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文中采用有限元模型对预应力连续梁有支架拆除施工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在混凝土与预应力筋间设置不同刚度的弹簧单元,研究了不同粘结强度对切割后被拆结构与临时支架受力特性的影响。实测数据与理论结果的对比表明,预应力放张后的残余... 文中采用有限元模型对预应力连续梁有支架拆除施工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在混凝土与预应力筋间设置不同刚度的弹簧单元,研究了不同粘结强度对切割后被拆结构与临时支架受力特性的影响。实测数据与理论结果的对比表明,预应力放张后的残余效应可显著提高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承载力,降低加固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连续梁 切割拆除 预应力放张 残余效应
下载PDF
桥梁拆除过程预应力残余作用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辉 《铁道建筑技术》 2021年第3期10-12,38,共4页
为研究桥梁拆除过程被切断的预应力束残余作用效应,建立三类不同预应力作用效应计算模型,分别为切断后预应力束剩余部分作用、切断后的预应力束传递长度范围外作用、切断后预应力束不作用,以此三类计算模型在各工况下的梁体变形情况与... 为研究桥梁拆除过程被切断的预应力束残余作用效应,建立三类不同预应力作用效应计算模型,分别为切断后预应力束剩余部分作用、切断后的预应力束传递长度范围外作用、切断后预应力束不作用,以此三类计算模型在各工况下的梁体变形情况与拆桥过程梁体实测变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拆桥过程考虑梁体切断后的预应力束残余预应力影响比较接近梁体实际受力状态,残余预应力值可近似按照先张法预应力筋的传递长度计算,即切断后的预应力束传递长度范围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桥 拆除 预应力筋 残余作用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