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在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蓓蓓 孙兴 +4 位作者 徐微 徐业芹 李金洋 王倩倩 石秦川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7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作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7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作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母乳喂养管理和宣教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母乳喂养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人力资源、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加大产妇及家属的宣教力度及加强院感监测共五个方面进行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比较两组VLBWI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静脉营养时长、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亲母母乳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体质量增长速率较对照组有所提升,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及总住院时长较对照组有所缩短,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视网膜病变(ROP)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可提升NICU住院VLBWI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其体质量的增长,缩短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及总住院时长,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母乳 母乳喂养 质量改进 循证护理
下载PDF
IMB集束化护理对促进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行为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韦玉娟 潘援 +2 位作者 潘荣蓉 赵艳梅 黄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26-0029,共4页
探讨基于IMB(信息-动机-行为技巧)集束化护理对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 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共25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后健康教育、产后随访,观察组在... 探讨基于IMB(信息-动机-行为技巧)集束化护理对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 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共25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后健康教育、产后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B集束化护理可以促进母乳喂养行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B 母乳喂养行为 母乳喂养率
下载PDF
母乳喂养,明智的选择
3
作者 龚燕岚 《健康生活》 2024年第4期18-19,共2页
母乳喂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5个政府部门于2021年共同发布了《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并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国6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将提高50%以上。母乳营养丰富母乳含有... 母乳喂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5个政府部门于2021年共同发布了《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并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国6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将提高50%以上。母乳营养丰富母乳含有丰富的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肪等,是婴儿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自然食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率 母乳喂养 食物来源 卫生健康 不可替代 矿物质 行动计划
下载PDF
胎龄≤32周早产儿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早期母乳喂养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李金洋 石秦川 +1 位作者 胡晓山 刘蓓蓓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9-82,93,共5页
目的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与早期母乳喂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胎龄≤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中重度BPD将早产儿分为中重度BPD组37例和对照组183例,比较2组早产儿的临床特征、母乳喂养... 目的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与早期母乳喂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胎龄≤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中重度BPD将早产儿分为中重度BPD组37例和对照组183例,比较2组早产儿的临床特征、母乳喂养量和亲母母乳(MOM)喂养率,并分析母乳喂养与早产儿发生中重度BPD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BPD组出生体质量<1500 g、出生胎龄<28周、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机械通气时间≥7 d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静脉营养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BPD组出生后0~7 d母乳摄入量、MOM摄入量、MOM喂养率和出生后8~14 d母乳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后0~7 d母乳喂养量高是早产儿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65,95%CI:0.767~0.976,P<0.05),胎龄<28周(OR=5.238,95%CI:1.158~23.686,P<0.05)、机械通气时间≥7 d(OR=22.386,95%CI:6.769~74.030,P<0.05)是早产儿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生后早期母乳喂养可显著降低胎龄≤32周早产儿发生中重度BPD的风险,临床应积极推行早期母乳喂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母乳喂养 亲母母乳喂养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在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5
作者 金微 曾铁英 +5 位作者 刘莉 杨凌艳 王颖 邢翠 董娜娜 张帆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8期838-843,853,共7页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在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计划行剖宫产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9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宣教方法,宣教对象主要为初产妇本人;选取2022年...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在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计划行剖宫产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9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宣教方法,宣教对象主要为初产妇本人;选取2022年3-7月在我院计划行剖宫产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98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知识情况;干预前后初产妇婴儿喂养态度、母乳喂养家庭支持;干预后初产妇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前2组初产妇及照顾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初产妇及其照顾者母乳喂养知识,以及初产妇婴儿喂养态度、母乳喂养家庭支持、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产妇及照顾者的母乳喂养知识,提升婴儿喂养态度及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缩短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提高产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健康教育模式 剖宫产 初产妇 早期母乳喂养 围产期护理
下载PDF
分离自母婴粪便及母乳的短双歧杆菌耐药性研究
6
作者 钟智 马昕玮 +1 位作者 路镜达 陈永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4,50,共5页
短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中常见的一种双歧杆菌,因其具有诸多益生特性被广泛关注,但是对其抗生素耐药性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本研究以23株分离自母婴粪便及母乳的短双歧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菌株对14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发现,实验... 短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中常见的一种双歧杆菌,因其具有诸多益生特性被广泛关注,但是对其抗生素耐药性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本研究以23株分离自母婴粪便及母乳的短双歧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菌株对14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发现,实验菌株对12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仅对氨苄西林和利奈唑胺敏感。全部实验菌株均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具有耐药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分离自L家庭母亲粪便的菌株对利福平、克林霉素和链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婴儿粪便和母乳分离株。短双歧杆菌的耐药表型差异较大,即使是分离自同一个家庭和个体的菌株其耐药表型也不相同。研究为短双歧杆菌的安全性评价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双歧杆菌 耐药性 母婴 母乳 安全性
下载PDF
半躺式母乳喂养法对初产妇乳头疼痛和母乳喂养满意度的影响
7
作者 朱文艳 陆红梅 +1 位作者 夏霞芳 余勤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10-0013,共4页
探讨半躺式母乳喂养法对初产妇乳头疼痛和母乳喂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半躺式母乳喂养法和侧卧位母乳哺乳。比较两组对象之间产后3天内乳头疼痛和母乳喂养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实... 探讨半躺式母乳喂养法对初产妇乳头疼痛和母乳喂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半躺式母乳喂养法和侧卧位母乳哺乳。比较两组对象之间产后3天内乳头疼痛和母乳喂养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乳头疼痛和母乳喂养满意度比较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半躺式母乳喂养法的开展,减少初产妇乳头疼痛和损伤的发生,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躺式母乳喂养法 初产妇 乳头疼痛 母乳喂养满意度
下载PDF
产前5P催乳法对促进初产妇产后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效果
8
作者 胡冰 陆明 +2 位作者 周丽莉 韦会 廖丹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0-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产前5P催乳法对促进初产妇产后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本院产科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的产后常规催乳手法催乳,观察组(100例)孕满37周时... 目的:探讨产前5P催乳法对促进初产妇产后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本院产科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的产后常规催乳手法催乳,观察组(100例)孕满37周时采用产前5P催乳法催乳.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产后24h、48h、72h)、乳房肿胀程度、不良事件、母乳喂养率、新生儿第一次胎便时间和大便转黄时间.结果:观察组宫颈成熟时间、进入临产时间和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21.48±3.01h)短于对照组(27.83±2.48h)、产后24h、48h、72h泌乳量(39.1±2.0ml、80.6±5.3ml、148.3±28.5ml)、母乳喂养率(94.0%)均高于对照组(31.3±2.4ml、67.3±2.5ml、115.0±12.4ml、67.0%),乳房肿胀程度Ⅱ级(7.0%)和Ⅲ级(5.0%)比例低于对照组(15.0%、29.0%),不良事件率(17.0%)低于对照组(57.0%),新生儿第一次胎便时间、大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产前5P催乳法可促进初产妇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乳房肿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P催乳法 泌乳量 母乳喂养 分娩
下载PDF
基于和谐领域的患者参与随访决策对新生儿母乳喂养及体格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邓海英 叶少云 +1 位作者 郑艳芳 林丽珍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4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和谐领域的患者参与随访决策对新生儿母乳喂养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50对产妇和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对。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探讨基于和谐领域的患者参与随访决策对新生儿母乳喂养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50对产妇和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对。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外随访,观察组实施基于和谐领域的患者参与随访决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效能与育婴行为,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和体格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效能与育婴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的院外随访中应用基于和谐领域的患者参与随访决策,能有效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效能与育婴行为水平,提高新生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的体格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领域 患者参与决策 新生儿 母乳喂养 体格发育
下载PDF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对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王海艳 赵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 探讨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对患儿心肌细胞影响及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复习本院儿科中心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86例病历资料,依据胆红素水平分别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 目的 探讨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对患儿心肌细胞影响及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复习本院儿科中心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86例病历资料,依据胆红素水平分别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查体足月健康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于入院当日黄疸高峰期、黄疸消退期留取静脉血2~3 mL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心肌酶谱(CK、CK-MB)、肌钙蛋白I(cTnI);对照组常规检测上述项目,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黄疸高峰期,中重度组心肌酶谱(CK、CK-MB)、cTnI水平较轻度组和对照组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心肌酶谱(CK、CK-MB)、cTn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黄疸消退期,轻度组、中重度组心肌酶谱(CK、CK-MB)、cTn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患儿黄疸高峰期,cTnI检出率为51.4%(18/35),明显高于CK、CK-MB检出率[17.1%(6/35),25.7%(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心肌酶谱(CK、CK-MB)、cTnI能够及早发现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心肌损害情况,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心肌损害越严重,早期干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心肌损害 心肌酶谱 肌钙蛋白I
下载PDF
初产妇出院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袁源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3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初产妇出院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山东省菏泽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内分娩的144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目的探讨初产妇出院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山东省菏泽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内分娩的144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式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产妇出院后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出院后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为(46.50±14.01)分;出院后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母乳喂养知识、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44、0.320,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文化程度、是否有孕期指导、自觉乳汁是否充足、社会支持及母乳喂养知识是出院后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出院后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为中等偏高水平,可通过提高出院后初产妇的社会支持水平、增加其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有效措施来改善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的态度,提高母乳喂养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母乳喂养知识
下载PDF
乳旁加奶配合母乳喂养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及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影响
12
作者 解宇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8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乳旁加奶配合母乳喂养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及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于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分娩的9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母乳喂养,并给予相关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乳旁加奶配合母乳喂养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及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于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分娩的9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母乳喂养,并给予相关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乳旁加奶技术。对2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母乳喂养自信心、母乳喂养成功率、乳房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泌乳量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reastfeeding self efficacy scale,BSE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产后24 h、产后48 h、产后72 h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为66.67%、86.67%、97.78%,比对照组的46.67%、66.67%、77.78%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产后乳房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比对照组的33.33%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乳旁加奶配合母乳喂养,能有效改善泌乳情况,增强母乳喂养自信心,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产后乳房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母乳喂养 乳旁加奶 泌乳 母乳喂养自信心
下载PDF
生物性催眠放松疗法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红葵 蒋梅艳 孟庆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3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性催眠放松疗法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行乳房穴位按摩,观察组... 目的探讨生物性催眠放松疗法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行乳房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物性催眠放松疗法,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乳汁分泌情况、纯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第2天、第3天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第3天、第7天、第42天的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性催眠放松疗法联合乳房穴位按摩能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性催眠放松疗法 乳房穴位按摩 初产妇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乳汁分泌 母乳喂养
下载PDF
母婴床旁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姚娟霞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目的观察母婴床旁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临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38例初产妇纳入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分组,2019年6—12月收治的119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观察母婴床旁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临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38例初产妇纳入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分组,2019年6—12月收治的119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母婴干预,2020年1—6月收治的119例初产妇为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母乳喂养知识评分、产后泌乳情况和新生儿不同时间段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后,2组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母乳喂养知识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初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出生后3 d、出生后5 d、出生后7 d、出生后10 d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干预,可明显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促进产后泌乳,有效提升新生儿不同时间段纯母乳喂养率,具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母婴床旁干预 母乳喂养知识 母乳喂养率
下载PDF
柔性护理辅助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
15
作者 郑云 金丹 张林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柔性护理辅助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待产的10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参照组(n=50),观察组(n=56),参照组产妇采取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观察组产妇采取柔性护理+母乳喂... 目的研究柔性护理辅助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待产的10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参照组(n=50),观察组(n=56),参照组产妇采取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观察组产妇采取柔性护理+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1周、1个月母乳喂养情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SF)、母乳喂养知识调查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周、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后1周BSES-SF各维度评分、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柔性护理联合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改善母乳喂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护理 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 初产妇 母乳喂养效能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在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王新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12-0115,共4页
对母婴分离产妇施加无缝隙护理并分析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母婴分离产妇,筛选阶段为2021.09-2023.09,病例数据为94例,先征得产妇同意,再进行抽签分组,随机地分成对照组(47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7例/无缝隙... 对母婴分离产妇施加无缝隙护理并分析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母婴分离产妇,筛选阶段为2021.09-2023.09,病例数据为94例,先征得产妇同意,再进行抽签分组,随机地分成对照组(47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7例/无缝隙护理),持续关注母乳喂养及泌乳的情况,分析2组产妇在不良情绪、心理状态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于产后1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初次泌乳时间相对更短、产后24h泌乳量相对更多、胀痛评分相对更低,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2组的SAS、SDS评分于护理后差异显著且观察组较低(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后的BKQ评分更低、PSI-SF更低、BSES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母婴分离产妇在接受无缝隙护理后其母乳喂养率提高,母乳充足且初次母乳喂养时间更短,胀痛症状、焦虑及抑郁、压力程度均更低,自我效能感则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 母婴分离产妇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新生儿早期吸吮健康宣教在产妇母乳喂养行为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陈志芳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早期吸吮健康宣教在产妇母乳喂养行为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宣教模式,观察组实施早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早期吸吮健康宣教在产妇母乳喂养行为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宣教模式,观察组实施早期吸吮健康宣教模式。对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评分、母乳喂养情况、产妇自护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母乳喂养技能等母乳喂养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吸出母乳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全母乳喂养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护态度、自护知识以及自护技能等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乳腺管不通、乳头皲裂、乳腺癌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母乳喂养行为应用常规宣教与新生儿早期吸吮健康宣教两种护理模式的对比之下,新生儿早期吸吮健康宣教在改善产妇认知水平、调节母乳喂养情况,提高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早期吸吮健康宣教 产妇 母乳喂养行为 喂养认知 自护能力
下载PDF
社区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心理状态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8
作者 唐瑶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社区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心理状态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遵义市红花岗区忠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产妇,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 目的:分析社区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心理状态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遵义市红花岗区忠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产妇,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母乳喂养问题。结果:出生时,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新生儿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母乳喂养问题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在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护理期间应用该护理模式可以改善产妇的负性情绪,提升其心理指标,进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妇产后的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延续性护理 产妇产后 母乳喂养 焦虑 抑郁 母乳喂养问题
下载PDF
母乳喂养促进护理方案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王芳 张丹 +2 位作者 冯小北 张君宏 薛晨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4-0067,共4页
论文的中心是探索母乳喂养增强方案对新生儿妈妈的哺乳效果产生何种影响。旨在为首次产妇提供及时全方位的援助和引导,如有关育儿的教育,掌握哺乳方法,以及在精神层面的协助。方法 这个研究涉及的所有初产妈妈都是接受我院接纳的,入院... 论文的中心是探索母乳喂养增强方案对新生儿妈妈的哺乳效果产生何种影响。旨在为首次产妇提供及时全方位的援助和引导,如有关育儿的教育,掌握哺乳方法,以及在精神层面的协助。方法 这个研究涉及的所有初产妈妈都是接受我院接纳的,入院时间是2021年11月之后,到2023的2月份。为了严谨公正,通过随机分配,把90名初产妈妈分为两组。为了更深入了解母乳喂养增强方案对初产妇哺乳效果的作用,两组采取了不同护养方式。控制组遵循常规护养,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保障的同时,额外施行母乳促进护养。然后通过对比两组的数据,来判断观察组在哺乳效率和效果上是否超过控制组。结果 据相关数据显示,研究组中有45名初产妈妈中,精力喂养比例为53.33%,即24人。观察组初产妈妈母乳喂养比例则高达77.78%。控制组初产妈妈育儿技能维度为25.18±3.29,精神面貌维度为17.41±2.45,在观察组中初产妈妈育儿技能维度为27.61±2.43,精神面貌维度则为20.85±1.39。结论 母乳促进护理方案的实施使初生母亲能够更早地建立起有效的哺乳技巧,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和持续时间,使初产妇更加自信和愿意坚持母乳喂养。因此可以认定,母乳促进护理方案在提高初生母亲的母乳效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能够有效地改善母乳喂养的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初产妇 母乳喂养促进护理方案
原文传递
产后护理方案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20
作者 刘秀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213-021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产后护理方案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9月至2024年进行,选取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接受产后护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产后护理方案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9月至2024年进行,选取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接受产后护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记录产后42天内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持续时间。结果 实验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产后护理计划对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和持续时间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对照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持续时间优于对照实验组,表明产后护理计划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增加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阐述了产后护理计划在推动母乳喂养层面的必要性,为临床实验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大力实施高效的产后护理计划,能够让越来越多的妈妈很好地开展母乳喂养,增加母乳喂养时长,为宝宝提供最好的营养成分和免疫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护理方案 母乳喂养成功率 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初产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