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中国文学中母亲形象的类型与写法
1
作者 周明全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从“五四”开始,母亲进入小说书写以来直到1980年代,母亲形象往往成为时代话语或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成为意识形态的投射,鲜有塑造得真实丰富、活灵活现的母亲形象。先后出现的“拯救者”形象、“启蒙”的她者形象、新母亲形象等等,几乎... 从“五四”开始,母亲进入小说书写以来直到1980年代,母亲形象往往成为时代话语或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成为意识形态的投射,鲜有塑造得真实丰富、活灵活现的母亲形象。先后出现的“拯救者”形象、“启蒙”的她者形象、新母亲形象等等,几乎都是时代话语的传声筒,形象单薄。直到1980年代,以莫言为代表的一批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才逐渐使母亲形象回到生活本身、回到真实的日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形象 遮蔽的母性 回归真实 母亲形象
下载PDF
拉康“三界”理论下类型片母亲形象的主体建构--基于20世纪80年代后家庭情感类电影的视角
2
作者 袁星洁 袁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48,共6页
拉康是继弗洛伊德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结合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通过镜像理论引申出主体理论的核心--关于主体构成的“三界”理论。拉康“三界”学说是指“能指”统治的“象征界”、产生“镜像”误认的“想象界”及以“... 拉康是继弗洛伊德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结合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通过镜像理论引申出主体理论的核心--关于主体构成的“三界”理论。拉康“三界”学说是指“能指”统治的“象征界”、产生“镜像”误认的“想象界”及以“缺场”表征在场的“实在界”三大秩序[1],而所谓主体,就是“象征界”“想象界”“实在界”的统一体。拉康提出的三元理论模型,涵盖了整个存在界,既是人类现实性的三大界域,也是组成人类所有经验的三大秩序,打开了一条从精神分析理论通向跨学科影视批评理论的道路,为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家庭情感类电影中人物形象的主体性建构和心理嬗变过程,提供了独特的解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界 母亲形象 精神分析学家 主体性建构 三界 镜像理论 想象界 家庭情感
下载PDF
“非个性化”论断下苦难中的庇护者——论穆旦诗歌中的母亲形象
3
作者 肖萍 《新传奇》 2023年第5期0006-0008,共3页
穆旦诗歌中的母亲形象集合自然、祖国、人类多位一体,通过反复实践延续了传统文学对这种形象的期待,融合个人的现代诗论,使母亲形象凭借生育、慈悲、柔和等特质成为苦难中的庇护者,将时代与个人经验结合起来,展示出“非个性化”的特质。
关键词 非个性化 穆旦 诗歌 母亲形象
下载PDF
革命历史题材剧中的女性守望与细腻表达——从《烛光在前》中的母亲形象谈起
4
作者 郭婧 《艺术家》 2023年第6期152-154,共3页
当下,我国戏曲舞台上出现了一大批以展现女性心理和生存状况的革命历史题材剧目,不同于20世纪同题材中对女性的描摹手法,这些剧目更关注女性在面对巨大的生存环境历史变革时个人的内心情感变化,向观众展示她们作为“独立人”的思想。从... 当下,我国戏曲舞台上出现了一大批以展现女性心理和生存状况的革命历史题材剧目,不同于20世纪同题材中对女性的描摹手法,这些剧目更关注女性在面对巨大的生存环境历史变革时个人的内心情感变化,向观众展示她们作为“独立人”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独立人”也代表了某种女性群体。在这些女性群像中,母亲形象出现在革命历史题材剧中的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形象 革命历史题材 戏曲舞台 女性群像 女性心理 女性群体 守望 生存环境
下载PDF
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97
5
作者 程爱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7-113,共7页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小说中选择中国母亲和女儿的故事作为创作题材并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母亲形象 ,在很大程度上是她作为华裔作家的中国情结和中国文化意识使然。在其小说中 ,母亲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载体 ,是历史与记忆的中介 ,是连接过去...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小说中选择中国母亲和女儿的故事作为创作题材并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母亲形象 ,在很大程度上是她作为华裔作家的中国情结和中国文化意识使然。在其小说中 ,母亲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载体 ,是历史与记忆的中介 ,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中国文化传统通过母亲得以延伸 ,历史和记忆通过母亲得以重建。谭恩美的小说之所以在主题和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小说创作 母亲形象 母女关系 文化内涵 文学评论 美国 中国情结 中国传统文化 《喜福会》
下载PDF
《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的母亲形象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德伟 尹太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0-162,共3页
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莫言与马尔克斯借助《丰乳肥臀》和《百年孤独》向读者诠释了他们心中的母亲形象。作为百年历史的见证者和家族的守望者,上官鲁氏和乌尔苏拉生活在两个既相似又有差异的地理空间——莫言生... 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莫言与马尔克斯借助《丰乳肥臀》和《百年孤独》向读者诠释了他们心中的母亲形象。作为百年历史的见证者和家族的守望者,上官鲁氏和乌尔苏拉生活在两个既相似又有差异的地理空间——莫言生于斯长于斯的高密东北乡,马尔克斯的魔幻世界马孔多。作为母亲她们承载着相同的母性核心价值要素,演绎了共同的母亲特质,但她们身上分别烙下各自民族的的生存印记,表现出不同的文学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地理空间 文化环境 文学性格
下载PDF
特殊的“他者”:中国文学母亲形象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纯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中国神话中具有"母性崇拜"倾向,在社会转型至父系社会时,"母性崇拜"倾向在儒家的伦理道德的孝道系统中发扬光大。孝道赋予了母亲在男性子嗣面前拥有权威的合理性。中国女性正是在"母亲"的角色中冲破了重... 中国神话中具有"母性崇拜"倾向,在社会转型至父系社会时,"母性崇拜"倾向在儒家的伦理道德的孝道系统中发扬光大。孝道赋予了母亲在男性子嗣面前拥有权威的合理性。中国女性正是在"母亲"的角色中冲破了重重伦理压迫,在家庭伦理及由此波及到的社会政治"中心"区域为自己保留了一个"隐性权威"的身份。但实质上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即使是母亲也脱不去"他者"的印记,母亲的权力不是女人张扬性别主体性的权力,而是父权权威话语的代言。中国文学母亲形象是中国文化特质的文学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母亲形象 孝文化 他者
下载PDF
母亲形象的错位与异化——焦母与曹七巧合论 被引量:7
8
作者 杨爱芹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4-146,共3页
作为现代文学中的两个寡母形象典型,焦母与曹七巧的心理特征显示出传统母性错位与异化的另类 体验,其所折射的文化内涵从女性意识角度表达了具有现代意识的女作家对传统母亲形象的颠覆与超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寡母 错位 变异
下载PDF
《木马赢家》母亲形象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邱筠 林夏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3-64,共2页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塑造了一个对金钱无餍足的追求而扭曲异化的母亲形象。本文探讨了母亲异化形象产生的根源及其后果,即金钱、物欲对人的心灵的扭曲和异化,并由此使人与人的关系变成纯金钱物质关系。
关键词 劳伦斯 木马赢家 母亲形象 异化
下载PDF
“母亲神话”的解构——论萧红对母亲形象的书写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学谦 刘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67-71,共5页
针对目前学界对萧红有关母亲形象书写的研究仅停留在萧红对母亲的直面丑化层面上,并将萧红对母亲形象的丑化描写与其童年母爱的缺失联系起来,缺乏全面性与深刻性了解的现状,认为萧红主要从母亲形象的越轨性书写,女性的悲剧意识和女性社... 针对目前学界对萧红有关母亲形象书写的研究仅停留在萧红对母亲的直面丑化层面上,并将萧红对母亲形象的丑化描写与其童年母爱的缺失联系起来,缺乏全面性与深刻性了解的现状,认为萧红主要从母亲形象的越轨性书写,女性的悲剧意识和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3个方面,共同完成了对"母亲神话"的解构,具体表现为对母亲形象的直面丑化、对儿童形象不同常规的塑造和对女性生育的颠覆性书写。通过对母亲形象的消解,反映出萧红自身女性意识的自审性和反思性,它最终实现了萧红独立、自主、坚毅人格的自我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母亲形象 丑化 儿童形象 生育
下载PDF
当前影视作品中母亲形象的性别意识形态建构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何金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9-72,共4页
近二十年来在影视领域出现的诸多以母亲形象为主角的作品在选材、情节和主题等方面存在共同特点,即表现出人物的底层化、情节的苦难化和情感的神圣化。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看,这些作品建构了一种本质主义的性别意识形态,使母亲身份与牺牲... 近二十年来在影视领域出现的诸多以母亲形象为主角的作品在选材、情节和主题等方面存在共同特点,即表现出人物的底层化、情节的苦难化和情感的神圣化。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看,这些作品建构了一种本质主义的性别意识形态,使母亲身份与牺牲、无私、伟大、无所不能等品质与力量密切相关,体现了父权制下的理想化的母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作品 母亲形象 性别意识形态 类型化
下载PDF
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阴性书写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弓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2,共6页
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母亲形象总是被赋予浓郁的阴性色调。《沉香屑第二炉香》里的蜜秋儿太太从女儿的婚姻悲剧中寻求心理补偿,《金锁记》更是把母亲的变态推向了极致。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阴性书写自有其原因:独特的家庭背景播下了敌... 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母亲形象总是被赋予浓郁的阴性色调。《沉香屑第二炉香》里的蜜秋儿太太从女儿的婚姻悲剧中寻求心理补偿,《金锁记》更是把母亲的变态推向了极致。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阴性书写自有其原因:独特的家庭背景播下了敌视父母的种子;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教育,使她有机会接触中外文学中的负面母亲形象,《红楼梦》里的王夫人更使她在性格刻画上获得认同。张爱玲以尖刻的笔触刻画出另类母亲形象,极为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幽暗处的真实与导致母性扭曲变态的多重原因,给人以震悚的审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母亲形象 阴性 书写
下载PDF
鲁迅创作中的母亲形象书写 被引量:2
13
作者 翟瑞青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3-116,共4页
毕生致力于对封建文化思想反思批判的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母亲形象。这些形象不仅受到封建等级思想的严重束缚,而且,封建节烈思想深深地戕害着她们的身心和灵魂,以致反过来又成为儿女们思想解放的羁绊。这类母亲形象蕴含着... 毕生致力于对封建文化思想反思批判的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母亲形象。这些形象不仅受到封建等级思想的严重束缚,而且,封建节烈思想深深地戕害着她们的身心和灵魂,以致反过来又成为儿女们思想解放的羁绊。这类母亲形象蕴含着鲁迅复杂而特殊的内心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母亲形象 母爱 情感体验
下载PDF
两种截然不同的母亲形象——解读《苦菜花》与《丰乳肥臀》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英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5-79,共5页
 《苦菜花》和《丰乳肥臀》都以胶东半岛的抗战作为写作题材,但由于写作时代的差异,他们在写作手法、取材角度、主观感情的投入等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使同一段历史生活,同一历史时期的女性,在不同时代作家的笔下呈现出截然不同...  《苦菜花》和《丰乳肥臀》都以胶东半岛的抗战作为写作题材,但由于写作时代的差异,他们在写作手法、取材角度、主观感情的投入等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使同一段历史生活,同一历史时期的女性,在不同时代作家的笔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究其原因,我们只能归结为时代精神的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形象 《苦菜花》 《丰乳肥臀》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诗歌的母亲形象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7-180,共4页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是北美殖民时期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第一位在生前就将诗集《美洲最近出现的第十位缪斯》付梓问世的女诗人。细心品读不难发现,安妮对母亲形象情有独钟。文章着重探讨其作品中渗透着的三类母亲形象:第一类是实际...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是北美殖民时期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第一位在生前就将诗集《美洲最近出现的第十位缪斯》付梓问世的女诗人。细心品读不难发现,安妮对母亲形象情有独钟。文章着重探讨其作品中渗透着的三类母亲形象:第一类是实际意义上的、充满母爱的母亲;第二类是比喻意义上的、文艺作品的作者;第三类为具有颠覆意义的、充当女儿角色的母亲。在此基础上文章试图进一步分析和挖掘母亲形象塑造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 诗歌 母亲形象
下载PDF
母亲形象与新中国的性别文化建构——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考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金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5-79,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当代文学里的母亲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三个比较明显的演变阶段,第一阶段的母亲形象往往是政治理想的寄托,女性特征不明显;第二阶段的母亲形象开始向女性身份回归,母性开始被描绘为一种女性的力量;第三个阶段的母亲形象丰富... 新中国成立以后,当代文学里的母亲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三个比较明显的演变阶段,第一阶段的母亲形象往往是政治理想的寄托,女性特征不明显;第二阶段的母亲形象开始向女性身份回归,母性开始被描绘为一种女性的力量;第三个阶段的母亲形象丰富多样,在传统母亲形象依旧被歌颂的同时,还出现了世俗母亲、无爱之母、精神之母等具有解构性质的母亲形象。母亲形象的演变过程反映了新中国性别文化从单一到多元、从无性别意识到性别意识彰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形象 新中国 性别文化 建构
下载PDF
母亲形象在现代作品中的呈现方式解读——以胡适、老舍、丰子恺同题散文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席扬 温左琴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33,共4页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问题,一直以来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难点。其难点既表现为现代文学作品话语属性之于日常生活同一性而形成的“平庸性”,也表现为审美意蕴存在方式和解读方式相比于古典或域外文学作品解读的差异性。
关键词 作品解读 呈现方式 现代作品 母亲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丰子恺 胡适 老舍
下载PDF
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阴性书写 被引量:3
18
作者 秦弓 《华文文学》 2007年第2期53-60,共8页
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母亲形象总是被赋予浓郁的阴性色调。有的在家庭里属于没有什么作为的陪衬性角色,表面上在场,实质上缺席。但凡性格分明、“有所作为”的母亲,都在不同程度上给儿女带来伤害。眼泪是女人的常用语言,但张爱玲笔下... 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母亲形象总是被赋予浓郁的阴性色调。有的在家庭里属于没有什么作为的陪衬性角色,表面上在场,实质上缺席。但凡性格分明、“有所作为”的母亲,都在不同程度上给儿女带来伤害。眼泪是女人的常用语言,但张爱玲笔下母亲的眼泪,却十分吝啬,且并非为儿女所流的热泪,而是为自己命运流下的苦泪、冷泪。她的小说世界里,总有一个重要角色,这就是月亮,月相中映照出母亲的形象,七巧正是月亮女神负面本质的典型具像。阴性书写自有其原因:独特的家庭背景播下了敌视父母的种子;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教育,也有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张爱玲以尖刻的笔触刻画出另类母亲形象,极为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幽暗处的真实与导致母性扭曲变态的多重原因,给人以令人震悚的审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母亲形象 阴性书写
下载PDF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母亲形象的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6-67,共2页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由美国女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发表的一部在美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反奴隶制小说。它也是一部黑奴母亲悲惨生活的血泪史。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斯托夫人刻画的母亲形象更加细腻真实。
关键词 《汤姆叔叔的小屋》 斯托夫人 母亲形象
下载PDF
论元杂剧中的母亲形象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竞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7-90,共4页
元杂剧中出现了众多的母亲形象 ,她们身上体现出阴柔之美与刚健之美的和谐结合 ,在审美价值上超越了以往同类形象 ,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人物形象体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群体。同时 ,作者认为这一形象群体的出现与元代的社会思想风气。
关键词 元杂剧 母亲形象 阴柔美 刚健美 社会风气 杂剧作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