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3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QTL剖析 被引量:52
1
作者 徐建龙 薛庆中 +1 位作者 罗利军 黎志康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2-759,共8页
应用292个Lemont/特青F13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含272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剖析单 株有效穗数(PN)和每穗粒数(SNP)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呈现超亲分离,PN与SNP 存在弱的负相关.检测到影响 ... 应用292个Lemont/特青F13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含272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剖析单 株有效穗数(PN)和每穗粒数(SNP)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呈现超亲分离,PN与SNP 存在弱的负相关.检测到影响 PN和 SNP及其相关性状的 QTL 51个和互作位点 45对,它们 可以解释 60%以上的性状总变异。 SNP与其相关性状的 QTL定位在一起,比较与 SNP-QTL 同一或相邻区域的 QTL数,穗部枝梗数是长度性状的两倍,故前者对SNP的作用更大。仅有 2个PN-QTL与SNP相关性状的QTL相邻,因此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有可能实现PN与SNP的 有利重组。其中影响 PN的 QPn4和影响穗枝梗数和长度的 QPbn3a,QPbn3和 QPbl4等主效 QTL,在标记辅助选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合理配置穗部性状 QTL 产生新的高产穗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株有效 每穗粒数 量性状位点 上位性 水稻 标记辅助选择 QTL
下载PDF
水稻幼穗iPAs、IAA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东方 张建国 +2 位作者 黄卓烈 陈玉清 容学初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6,共3页
以空间诱变选育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华航一号和空间诱变选育的水稻新品系华航八号以及它们的原品种为材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了幼穗分化Ⅰ期和Ⅲ期幼穗的激素含量,调查了成熟期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华航一号幼穗的b[吲哚乙酸(IAA) ]... 以空间诱变选育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华航一号和空间诱变选育的水稻新品系华航八号以及它们的原品种为材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了幼穗分化Ⅰ期和Ⅲ期幼穗的激素含量,调查了成熟期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华航一号幼穗的b[吲哚乙酸(IAA) ]/b[异戊烯腺嘌呤(iPAs) ]与原品种特籼占13差异不显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也没有显著差异;华航八号幼穗b(IAA) /b(iPAs)显著低于原品种粤香占,结实率也显著低于原品种粤香占,每穗粒数则显著高于原品种粤香占.幼穗b(IAA) /b(iPAs)与每穗粒数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 吲哚乙酸 异戊烯腺嘌呤 每穗粒数 结实率 水稻
下载PDF
水稻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小荣 陈志彬 +5 位作者 贺浩华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9-1324,共6页
选择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差异大的2个水稻亲本CB1(每穗粒数87.83粒,每穗二次枝梗数12.77个)、CB4(每穗粒数150.70粒,每穗二次枝梗数25.75个),配制CB1×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季和晚季两... 选择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差异大的2个水稻亲本CB1(每穗粒数87.83粒,每穗二次枝梗数12.77个)、CB4(每穗粒数150.70粒,每穗二次枝梗数25.75个),配制CB1×CB4组合,建立了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季和晚季两个生产季节种植,考查了每穗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数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17.717%~63.562%,多基因遗传率为21.188%~59.449%,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6.029%~92.973%,每穗粒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明显;每穗二次枝梗数在所有B1、B2、F2中均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9.537%~71.787%,多基因遗传率为6.431%~23.870%,总基因型遗传率为78.121%~87.298%;每穗二次枝梗数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每穗粒数 二次枝梗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下载PDF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QTL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6
4
作者 樊叶杨 程式华 +1 位作者 范方军 庄杰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5-1109,共5页
对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一个控制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的QTL进行精细定位研究。针对前期定位的RM587-RM6119区域,应用在目标区间内杂合片段呈交叉排列的3个剩余杂合体,自交后获得3套F2∶3群体,对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单株产量进行... 对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一个控制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的QTL进行精细定位研究。针对前期定位的RM587-RM6119区域,应用在目标区间内杂合片段呈交叉排列的3个剩余杂合体,自交后获得3套F2∶3群体,对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单株产量进行QTL分析。在3套群体中均检测到控制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和单株产量的QTL,其遗传作用均以加性作用为主,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母本珍汕97B,且QTL的效应在各群体间相近。因此,该目标区间存在一个共同的QTL,通过控制每穗粒数来调控单株产量。通过比较3个剩余杂合体共有的杂合区间,最终将控制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的QTL定位于RM3414-RM19417之间约96.4kb的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量性状座位(QTL) 剩余杂合体 每穗 每穗颖花
下载PDF
水稻穗生育期的冷害和子粒数量的关系
5
作者 吴承杰 《东北农业科学》 1982年第4期54-56,共3页
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稻作区,水稻的障碍型冷害,除了开花期以外,主要就是幼穗生育期,在生产上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年份成为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如吉林省延边地区1971年7月气温明显低于常年,其中19~22日连续四天低于17... 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稻作区,水稻的障碍型冷害,除了开花期以外,主要就是幼穗生育期,在生产上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年份成为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如吉林省延边地区1971年7月气温明显低于常年,其中19~22日连续四天低于17℃,使水稻中熟品种颖花退化和未授精粒很多,受害田随机取样空壳率高达40%。1979年也是幼穗生育期冷害较严重的一年,以延吉市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障碍型冷害 稻作区 颖花 中熟品种 枝梗 分裂期 每穗粒数 花粉四分体
下载PDF
孕穗期气象条件对水稻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38
6
作者 娄伟平 孙永飞 +1 位作者 吴利红 毛裕定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3期296-299,共4页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气象条件变化对超级稻协优9308及常规稻绍糯119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主要气象因子,在抽穗前25—21d,每穗总粒数与气温呈“倒抛物线”关系,结实率与气温呈“...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气象条件变化对超级稻协优9308及常规稻绍糯119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主要气象因子,在抽穗前25—21d,每穗总粒数与气温呈“倒抛物线”关系,结实率与气温呈“抛物线”关系,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随气温变化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是二者形成过程中对外界气象条件要求不同造成的。幼穗分化期处在气温为28.5~32℃的晴好天气下,可获得大穗和高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每穗 结实率 气象条件
下载PDF
查玉米穗平均粒行数促进定性定量施磷肥
7
作者 侯玉玲 袁媛 邱英楠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0年第12期157-157,共1页
文章推荐的查玉米穗平均粒行数进行定性定量施磷肥的方法,简称经验数据施磷法。1经验数据施磷法的理论基础玉米穗粒行数与玉米磷素营养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玉米 磷素营养 玉米地 经验 玉米植株 玉米品种 玉米果 优化配方施肥 玉米施肥 每穗粒数
下载PDF
水稻所发现增加水稻穗粒数新途径
8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17期118-118,共1页
日前,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点,即通过常规杂交或者基因编辑手段培育“多花小穗”水稻品种从而实现水稻... 日前,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点,即通过常规杂交或者基因编辑手段培育“多花小穗”水稻品种从而实现水稻增产。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穗粒数 水稻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分子设计育种 植物生物技术 发育调控 种质创新 水稻高产
下载PDF
水稻所发现增加水稻穗粒数新途径
9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16期19-19,共1页
日前,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点,即通过常规杂交或者基因编辑手段培育“多花小穗”水稻品种从而实现水稻... 日前,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点,即通过常规杂交或者基因编辑手段培育“多花小穗”水稻品种从而实现水稻增产。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穗粒数 水稻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分子设计育种 植物生物技术 发育调控 种质创新 水稻高产
下载PDF
增加水稻穗粒数有了新途径
10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17期86-86,共1页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通过解析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由此奠定了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的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通过解析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由此奠定了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的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稻研究所 每穗粒数 分子设计育种 植物生物技术 中国农科院 种质创新 发育调控 水稻高产
下载PDF
中国科学家发现增加水稻穗粒数的新途径
11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17期10-10,共1页
1月24日,《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最新成果,该成果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他们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 1月24日,《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最新成果,该成果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他们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点,即通过常规杂交或者基因编辑手段培育“多花小穗”水稻品种从而实现水稻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稻研究所 每穗粒数 中国科学家 植物生物技术 分子设计育种 种质创新 发育调控 水稻高产
下载PDF
辽宁水稻穗型指数品种间差异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56
12
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4 位作者 张树林 张文忠 马殿荣 刘丽霞 周淑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926-1930,共5页
以辽宁省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部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增加穗数和千粒重、减少每穗粒数有利于提高加工品质,提高结实率特别是二次枝梗结实率有利于提高外观品质,二次粒率高对加工品质、外... 以辽宁省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部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增加穗数和千粒重、减少每穗粒数有利于提高加工品质,提高结实率特别是二次枝梗结实率有利于提高外观品质,二次粒率高对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食用品质均有负面影响。提出用穗型指数(PTI,二次枝梗粒数最多的一次枝梗所在穗轴节位与一次枝梗数之比)表示二次枝梗籽粒在穗轴上分布特点,试材PTI分布在0.29~0.61之间,据此将试材划分为二次枝梗籽粒上部优势型、中部优势型和下部优势型3种穗型,二次枝梗籽粒偏向穗轴中上部分布即PTI较大不但有利于提高结实性和产量,还有利于改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部性状 品质性状 型指 产量和品质 品种间差异 水稻品种 辽宁省 加工品质 每穗粒数 外观品质
下载PDF
紫外线强度增加对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传海 郑有飞 +1 位作者 何都良 高桂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5-48,共4页
为了研究紫外线辐射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人工增加紫外线辐射的方法,研究了紫外线强度(UV-B)增加对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并分析了UV-B增加条件下,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UV-B增加... 为了研究紫外线辐射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人工增加紫外线辐射的方法,研究了紫外线强度(UV-B)增加对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并分析了UV-B增加条件下,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UV-B增加则每穗粒数显著减少,主要是由于每穗小穗数和每小穗小花数减少,而结实率无显著变化;同时UV-B增加小麦穗颈节间大维管束条数也显著减少,穗下第二节间与穗颈节间大维管束条数百分率显著下降。在UV-B增加条件下,每穗小穗数和每穗粒数与穗颈节的节间大维管束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我们认为UV-B增加导致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的减少是每穗粒数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节间大维管束条 部性状 紫外线强度 紫外线辐射 每穗粒数 产量
下载PDF
水稻穗发育与高产育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云峰 任德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5-1217,共3页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穗发育对于产量有重大影响。穗部器官主要包括枝梗、小穗和小花;其中,枝梗属于花序结构,其数量、长度和分布等对穗型起决定性作用,并最终决定“每穗粒数”;而小花最外轮花器官颖壳的发育也在很大程度...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穗发育对于产量有重大影响。穗部器官主要包括枝梗、小穗和小花;其中,枝梗属于花序结构,其数量、长度和分布等对穗型起决定性作用,并最终决定“每穗粒数”;而小花最外轮花器官颖壳的发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粒型,进而影响“千粒重”;除此之外,浆片、雌雄蕊等花器官的发育也会决定开花习性、育性等影响“杂种优势”利用的性状[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穗粒数 高产育种 开花习性 花器官 枝梗 雌雄蕊 颖壳 浆片
下载PDF
DEP1、Gn1a和qSW5组合应用调控水稻穗部性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温一博 陈淑婷 +2 位作者 徐正进 孙健 徐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8-1227,共10页
【目的】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提供主食。穗部性状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挖掘调控穗部性状的优异基因组合,为提高水稻产量提供聚合育种策略。【方法】以弯穗型籼稻品种R99和直立穗型粳稻品种SN265构建的151个... 【目的】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提供主食。穗部性状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挖掘调控穗部性状的优异基因组合,为提高水稻产量提供聚合育种策略。【方法】以弯穗型籼稻品种R99和直立穗型粳稻品种SN265构建的151个重组自交系为试材,应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重组自交系和双亲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表型数据与遗传图谱,对每穗粒数、一次枝梗着粒数、二次枝梗着粒数和粒型进行QTL分析,筛选QTL区间内的候选基因,应用基于三代测序组装的SN265和R99高质量基因组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和序列比对,在重组自交系中筛选产量性状表现最好的基因组合,并在SN265遗传背景下应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对目标位点进行基因编辑。【结果】R99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着粒数显著多于SN265,SN265的一次枝梗着粒数显著高于R99,R99粒型细长,SN265粒型短圆。每个重组自交系平均测序深度为6.25×,R99和SN265的测序深度分别为30×和32×。获得1456445个高质量的SNP,利用划bin策略进行图谱构建,得到一个包含3569个bins,平均长度为58.17 kb的遗传图。QTL分析在第9染色体检测到一个同时调控每穗粒数、一次枝梗着粒数和二次枝梗着粒数的QTL,在第1染色体鉴定到一个调控每穗粒数和二次枝梗着粒数的QTL,在第5染色体鉴定到一个调控粒型的QTL。候选基因预测和序列比对发现第9染色体的DEP1同时调控水稻一次和二次枝梗着粒数,第1染色体的Gn1a主要调控水稻二次枝梗着粒数,第5染色体的qSW5主要调控粒型。在151个重组自交系中,对DEP1、Gn1a和qSW5的不同组合进行分类并调查产量构成因素,发现Gn1a^(R99)/DEP1^(SN265)/qSW5^(SN265)等位基因组合产量表现最好,Gn1a^(SN265)/DEP1^(R99)/qSW5^(R99)产量表现最差。对SN265的Gn1a位点进行分子设计育种,获得2个独立的CRISPR基因编辑株系,通过调查其产量构成因素,发现基因编辑植株穗长显著变长,每穗粒数显著增加,进而显著增加单株产量。【结论】揭示了DEP1、Gn1a和qSW5对每穗粒数和粒型的影响,明确了Gn1aSN265/DEP1R99/qSW5R99为重组自交系中最佳基因组合,通过改良SN265的Gn1a位点进一步提高了其单株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密度遗传图谱 每穗粒数 基因编辑
下载PDF
寒丰株高和穗粒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常炤 陆家安 +1 位作者 侯根宝 施标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7-20,共4页
以寒丰等矮秆品种与农虎6号等高秆品种杂交,分析了寒丰株高和穗粒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寒丰的矮秆性状乃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可能与十石的半矮生隐性基因同一位。点.同时还受负向修饰基因影响;用寒车配置的杂交组合,F1的... 以寒丰等矮秆品种与农虎6号等高秆品种杂交,分析了寒丰株高和穗粒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寒丰的矮秆性状乃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可能与十石的半矮生隐性基因同一位。点.同时还受负向修饰基因影响;用寒车配置的杂交组合,F1的每穗实粒数呈现超亲优势,其穗长和每穗实粒数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育种时用寒丰作杂交亲本,低世代的选择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高 每穗 广义遗传力 水稻
下载PDF
水稻长穗大粒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17
作者 邹文广 许旭明 +6 位作者 张受刚 卓伟 马彬林 韦新宇 杨旺兴 杨腾帮 范祖军 《三明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8-12,共5页
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是构成水稻产量的三大要素。在水稻生产实际中,随着施肥水平不断提高,产量依靠增加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实现增产的作用越来越小。研究表明,千粒重是比较稳定的性状,千粒重大的种质资源具有对光合产物较大... 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是构成水稻产量的三大要素。在水稻生产实际中,随着施肥水平不断提高,产量依靠增加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实现增产的作用越来越小。研究表明,千粒重是比较稳定的性状,千粒重大的种质资源具有对光合产物较大的容纳力、生活力强、机械收获容易等特点,提高稻谷的千粒重可增产30%以上,千粒重每增加1g,每亩增产20kg,但千粒重大的种质资源存在叶片宽、结实率低、充实度与米质差、分蘖力弱等四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配合力 水稻产量 种质资源 遗传力分析 每穗 有效
下载PDF
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淑玲 徐正进 +5 位作者 周丹卉 周淑清 杨丽君 石春玲 张英 陈龙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年第6期28-29,共2页
分析33个辽宁省主栽品种及区域试验品种(品系)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结果表明,与水稻产量关系密切的穗部性状依次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二次枝梗个数、穗长、着粒密度,其中每穗粒数、穗数促进产量的提高,而着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是... 分析33个辽宁省主栽品种及区域试验品种(品系)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结果表明,与水稻产量关系密切的穗部性状依次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二次枝梗个数、穗长、着粒密度,其中每穗粒数、穗数促进产量的提高,而着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是负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部性状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每穗粒数
下载PDF
水稻每穴插植苗数和个体营养水平对库源比的影响
19
作者 张琳 《福建稻麦科技》 1990年第1期33-35,共3页
用精密小区试验方法研究水稻每穴插植苗数和个体营养水平对库源比的影响,结果发现:(1)每穴插植苗数对库源比有较大影响,减少插植本数能提高库源比。增加每穴苗数会导致每穗粒数减少,但对单茎叶面积则无显著影响。(2)水稻的库源比随个体... 用精密小区试验方法研究水稻每穴插植苗数和个体营养水平对库源比的影响,结果发现:(1)每穴插植苗数对库源比有较大影响,减少插植本数能提高库源比。增加每穴苗数会导致每穗粒数减少,但对单茎叶面积则无显著影响。(2)水稻的库源比随个体营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随着个体营养水平的提高,单茎叶面积和穗粒数都有增加,但前者增加速度大于后者。个体营养水平达到一定值后,对其继续提高只能使单茎叶面积继续增加,而每穗粒数增加很少,甚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栽培 营养水平 每穗粒数 库源 叶面积 插植 倒三叶 单茎 氮肥施用量
下载PDF
杂交水稻对幼穗分化期和开花期缺水的反应
20
作者 谭中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89年第3期60-61,共2页
陆稻(uplan drice,orpza sativgL.)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缺水。水稻抗旱能力主要决定于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特别是根系特征。初步的研究指出,杂交水稻在根干重,根数,根长,根粗和拔根力(uprooting force)等方面较之亲本有较大的优点。
关键词 分化期 限制因素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杂交稻组合 杂交玉米 干物质生产 稻谷生产 每穗粒数 不良环境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