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伐芦定抗凝治疗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术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
1
作者 张涛 段作成 +3 位作者 冯婷婷 张宇晨 王志坚 赵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评价比伐芦定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行旋磨术入院的患者182例,其中88例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94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分析... 目的:评价比伐芦定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行旋磨术入院的患者182例,其中88例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94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病变特点、旋磨治疗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普通肝素组1例患者旋磨未成功,其余所有患者均旋磨成功并置入支架。比伐芦定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8.0%vs.18.1%,P=0.044),比伐芦定组患者总出血事件显著少于普通肝素组(4.5%vs. 14.9%,P=0.025),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旋磨术中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心肌损伤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冠状动脉旋磨术 抗凝治疗 比伐芦定
下载PDF
比伐芦定对高危出血风险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2
作者 郭继东 魏华 +4 位作者 赵媛媛 王磊 刘丹 韩艺辉 奴尔巴哈提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3114-3117,共4页
目的:研究比伐芦定对高危出血风险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介入治疗冠心病出血高危人群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PCI接受常规... 目的:研究比伐芦定对高危出血风险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介入治疗冠心病出血高危人群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PCI接受常规剂量比伐芦定治疗,试验组则接受低剂量比伐芦定治疗,并对患者出院后展开30 d随访。比较两组患者PCI成功率以及术中活化凝血酶时间(ACT);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出现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支架内血栓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活化凝血酶时间显著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比伐芦定对于高危出血风险冠心病行PCI治疗患者的效果相当,安全性较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还可以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芦定 高危出血风险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 安全性
下载PDF
优化比伐芦定抗凝方案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包恩泽 皮林 +3 位作者 贾衍尧 徐世莹 周立辉 齐冰洋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应用优化比伐芦定抗凝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应用优化比伐芦定抗凝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优化比伐芦定组,每组42例。普通肝素组围术期予以普通肝素抗凝方案,优化比伐芦定组予以优化比伐芦定抗凝方案,比较两组凝血功能、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前、术后24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院内及出院后30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优化比伐芦定组院内及出院后30d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普通肝素与优化比伐芦定抗凝方案均可有效预防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但优化比伐芦定抗凝方案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肝素 比伐芦定 抗凝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 辅助治疗
下载PDF
比伐芦定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作者 王保国 苏强 +4 位作者 刘经伟 黄超群 王祥 王琳 张尉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与普通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行直接PCI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423例,按照围术期抗凝药物使用不同分为比伐芦定组187例和普...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与普通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行直接PCI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423例,按照围术期抗凝药物使用不同分为比伐芦定组187例和普通肝素组236例。分析2组基线资料、手术特点和住院期间并发症。主要终点: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净临床不良事件。其他观察指标包括支架内血栓、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1~2级出血和BARC全部出血事件。结果比伐芦定组住院期间MACCE和全因死亡较普通肝素组明显降低(3.7%vs9.7%,P=0.021;3.7%vs8.9%,P=0.03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Killip分级Ⅰ级和肌酐清除率≥60ml/min的患者中,围术期比伐芦定组院内全因病死率较普通肝素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可降低住院期间MACCE和全因病死率,尤其适用于Killip分级Ⅰ级和肌酐清除率≥60ml/min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水蛭素类 肝素 抗凝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回顾性研究 LOGISTIC模型 比伐芦定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比伐芦定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
5
作者 郭艳琼 何蓉蓉 +2 位作者 彭晶 李庆德 张天华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7期103-106,共4页
目的 挖掘并分析比伐芦定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21年12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的比伐芦定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法(... 目的 挖掘并分析比伐芦定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21年12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的比伐芦定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法(PRR)进行数据挖掘,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首要怀疑药物为比伐芦定的ADE报告1 549份,涉及患者1 549例,其中男641例,女482例,性别不详426例;平均年龄(63.71±15.42)岁;报告数居首的国家为美国(81.79%)。经ROR法和PRR法筛选得到143个ADR信号,累及15个系统器官分类(SOC)。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比伐芦定出血、栓塞的发生和结局严重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 临床使用比伐芦定时应密切关注出血和栓塞,尤其应加强高龄人群的临床用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芦定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法 不良反应信号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比伐芦定减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张涛 潘海燕 +3 位作者 左改燕 王伟 王晓民 滕光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4期4615-4619,共5页
目的:探讨比伐芦定减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病人术中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涿州市医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8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比伐芦定... 目的:探讨比伐芦定减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病人术中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涿州市医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8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比伐芦定组(420例)和肝素组(420例)。比伐卢定组与肝素组年龄、性别、CRUSADE评分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混杂因素影响,最终纳入肝素组373例,比伐卢定组373例。采用肝素或比伐卢定抗凝剂浸泡、定时冲洗介入操作系统,使用肝素或减量比伐卢完成急诊PCI。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前后介入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恢复程度、术后30 d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临床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匹配后,两组治疗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0 d,比伐芦定组MACE总发生率为10.45%(39/373),低于肝素组的14.48%(54/3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比伐芦定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为4.83%(18/373),低于肝素组的13.94%(52/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比伐芦定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0.80%(3/373),低于肝素组的1.07%(4/3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合理减量使用比伐芦定抗凝疗效不劣于肝素,且MACE发生率低于肝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比伐芦定 肝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出血风险 安全性
下载PDF
比伐芦定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及短期预后评价
7
作者 王盼盼 穆耶塞尔·阿卜拉 李秀芬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915-920,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比伐芦定与普通肝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或住院接受PCI的312例ACS患者,分析一般临...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比伐芦定与普通肝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或住院接受PCI的312例ACS患者,分析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围术期的不同抗凝方案,分为比伐芦定组153例,普通肝素组159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电图ST段回落率(STR)、心绞痛发作次数、术后7 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介入术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9),但PCI术后TMPG、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7 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PCI术后3个月内MACE的总发生率、PCI术后3个月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比伐芦定用于PCI安全有效,可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且不增加MACE、出血事件及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芦定 普通肝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
下载PDF
比伐芦定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杨瑞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2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比伐芦定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比伐芦定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PCI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比伐芦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清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6MWT距离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CT、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联合PCI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改善心功能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PCI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2型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比伐芦定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高血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9
作者 解存 肖红缨 韩旭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手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行PCI治疗且围手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患者,收集... 目的探究高血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手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行PCI治疗且围手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患者,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随访30天,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相比,MACE的发生未见显著异常(P>0.05),小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增高(P<0.05),严重出血事件未见增加(P>0.05)。随访1年,高血压组的MACE、小出血的发生率增高(P<0.05),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并不是近期及远期MACE和出血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PCI围手术期中应用比伐芦定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降低严重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比伐芦定 出血事件
下载PDF
比伐芦定及其制剂生物活性的测定
10
作者 穆娇 李勇 +1 位作者 张睿懿 张伟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4-3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专属性、准确性、重复性好的测定比伐芦定及其制剂生物活性的方法。方法用生色底物法和酶标仪,以对照品和供试品系列溶液质量浓度的自然对数为横坐标、凝血酶抑制率(TI)为纵坐标,分别绘制线性回归曲线。根据对照品回归方程... 目的建立一种专属性、准确性、重复性好的测定比伐芦定及其制剂生物活性的方法。方法用生色底物法和酶标仪,以对照品和供试品系列溶液质量浓度的自然对数为横坐标、凝血酶抑制率(TI)为纵坐标,分别绘制线性回归曲线。根据对照品回归方程,计算TI为45%时的对照品质量浓度,将该质量浓度代入供试品回归方程,计算得比伐芦定的TI。结果比伐芦定对照品及供试品回归方程线性显著,相关系数≥0.950,对照品、样品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斜率)无显著差异,即要求对照品、供试品的线性斜率具有95%置信度(t<t(4),0.05=2.78),且TI在42%~52%的范围内。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准确性、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比伐芦定及其制剂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芦定 制剂 生物活性测定 发色底物 凝血酶 凝血酶抑制率
下载PDF
择期PCI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的效果评价
11
作者 周剑伟 陈紫凡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280-1282,共3页
目的:探究比伐芦定抗凝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PCI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依诺肝素)和抗凝组(依诺肝素联合比伐芦定),每组50例... 目的:探究比伐芦定抗凝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PCI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依诺肝素)和抗凝组(依诺肝素联合比伐芦定),每组50例。比较两组术后血栓形成与出血状况、术后复发情况与死亡情况、不良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抗凝组血栓形成率为2%,常规组为10%;抗凝组轻度出血率为6%,常规组为30%,抗凝组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抗凝组心绞痛再发率为10%,心肌梗死再发率为8%,死亡率为0%;常规组心绞痛再发率为28%,心肌梗死再发率为24%,死亡率为4%;抗凝组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抗凝组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明显常规组(22%),(P<0.05)。结论:与常规单纯使用肝素进行抗凝相比,采用肝素联合比伐芦定对择期PCI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PCI术中的抗凝结果更好,可以有效降低PCI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且用药方式安全、稳定、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比伐芦定 肝素 抗凝
下载PDF
冠脉宁片联合比伐芦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李文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48-0050,共3页
探究冠脉宁片联合比伐芦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了88例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实验组接受冠脉宁片联合比伐芦定治疗,而对照组则仅接受比伐芦定治疗。通过对比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 探究冠脉宁片联合比伐芦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了88例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实验组接受冠脉宁片联合比伐芦定治疗,而对照组则仅接受比伐芦定治疗。通过对比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初始状态下两种治疗方案的起点相似。然而,在治疗后,实验组显示出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 冠脉宁片联合比伐芦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宁片 比伐芦定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STEMI患者急诊PCI比伐芦定联合替格瑞洛的近期出血风险评估 被引量:23
13
作者 胡建波 张源萍 +3 位作者 何永铭 李小庆 张邑 刘小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933-2935,共3页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比伐芦定联合替格瑞洛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成功完成急诊PCI术的患者458例,依据PCI术中使用的抗凝方案将其分为比伐芦定组(21...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比伐芦定联合替格瑞洛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成功完成急诊PCI术的患者458例,依据PCI术中使用的抗凝方案将其分为比伐芦定组(217例)与普通肝素组(24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替格瑞洛180mg、阿司匹林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在术后长期给予替格瑞洛90mg(每日2次)、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PCI术后72h的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者所占百分比、伴随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PCI术前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芦定组出血发生率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5,P=0.05)。结论与普通肝素相比,在应用替格瑞洛的基础上PCI术中给予比伐芦定抗凝可减少患者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比伐芦定 替格瑞洛 出血风险
下载PDF
比伐芦定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建明 朱锋 +1 位作者 汪建兵 王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671-3674,共4页
目的:比较比伐芦定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5例STEMI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比伐芦定组(100例)和替罗非班组(95例)。两组患者均在发病1... 目的:比较比伐芦定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5例STEMI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比伐芦定组(100例)和替罗非班组(95例)。两组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于PCI前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比伐芦定组患者在PCI前静脉注射0.75 mg/kg负荷剂量的比伐芦定,术中持续静脉滴注1.75 mg/(kg·h)的比伐芦定直至手术结束;替罗非班组患者于PCI前静脉注射100 U/kg普通肝素和10μg/kg替罗非班,术中持续静脉滴注0.75μg/(kg·h)的替罗非班,连续36 h。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指标、心脏彩超监测指标和安全性,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脑钠肽(BN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计帧、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达峰时间、ST段回落百分比,治疗后7、30 d的血清BNP含量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8%,比伐芦定组为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的出血率为24.2%,比伐芦定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STEMI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比伐芦定可明显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芦定 替罗非班 肝素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糖尿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应用比伐芦定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磊 王明生 +6 位作者 李明昌 王河 任海明 苏长阳 李乾坤 帅东东 董洪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95-129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比伐芦定30 d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7月收治的58例12 h内出现症状、均接受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在PCI实施前应用比伐芦定,28例接受普...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比伐芦定30 d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7月收治的58例12 h内出现症状、均接受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在PCI实施前应用比伐芦定,28例接受普通肝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PCI指标及30 d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路径、TIMI血流、病变支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动血栓抽吸装置和替罗非班使用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0 d均无死亡、支架内血栓、再发心肌梗死发生。两组30 d心力衰竭、因心绞痛再次住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肝素组发生严重出血1例,比伐卢定组无大出血发生。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比伐卢定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芦定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秀芬 谢阳 +1 位作者 帕尔哈提·吐尔逊 姜述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59-1364,共6页
背景冠状动脉无复流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重要因素,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死亡风险。寻求有效的药物提高PCI手术效果,降低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 背景冠状动脉无复流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重要因素,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死亡风险。寻求有效的药物提高PCI手术效果,降低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对比单静脉泵入比伐芦定对急性STEMI患者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和短期临床预后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发病12 h内并行PCI的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联合静脉泵入比伐芦定组(观察组,n=55)和单纯静脉泵入比伐芦定组(对照组,n=5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观察指标[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血管(IRA)、术前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Gensini评分、门-球(D-to-B)时间、血栓抽吸例数、支架植入数量、后扩张、术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比例、术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疗效评价指标[术中植入支架即刻造影IRA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后4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术后24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后24 h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对部分疗效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中即刻CTFC、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及ST段回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治疗急性STEMI,可以降低患者术中CTFC[OR=0.423,95%CI(0.321,0.656),P=0.005],是术后无复流/慢血流[OR=0.431,95%CI(0.262,0.812),P=0.002]的保护因素,并促进术后4 h内心电图ST段的回落[OR=1.532,95%CI(0.627,2.517),P=0.003]。结论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比伐芦定联合静脉泵入可降低STEMI患者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可降低心力衰竭及死亡风险,且安全性良好,可改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比伐芦定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疗效与安全性:BRIGHT研究预设亚组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关绍义 王晓燕 +5 位作者 李晶 荆全民 梁振洋 刘海伟 李毅 韩雅玲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8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BRIGHT研究中年龄≥65岁的老年AMI行急诊PCI患者659例...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BRIGHT研究中年龄≥65岁的老年AMI行急诊PCI患者659例,其中比伐芦定组205例,肝素组228例,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226例。主要终点为术后30 d净不良临床事件(net adverse clinical events,NACE),包括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和全部出血事件。次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的NACE事件及术后30 d和12个月的全部出血事件。安全性终点为术后30 d或12个月的支架内血栓。结果 (1)比伐芦定组术后30 d内NACE[25例(12.2%)比45例(19.9%),P=0.030]及全部出血事件[14例(6.8%)比34例(15.0%),P=0.007]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与肝素组相比有降低趋势[NACE:25例(12.2%)比43例(18.9%),P=0.057;全部出血事件:14例(6.8%)比25例(11.0%),P=0.13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术后30 d内MACCE和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比伐芦定组术后12个月NACE[32例(15.6%)比57例(25.2%),P=0.014]及全部出血事件[16例(7.8%)比39例(17.3%),P=0.003]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与肝素组相比有降低趋势[NACE:32例(15.6%)比48例(21.1%),P=0.145;全部出血事件:16例(7.8%)比29例(12.7%),P=0.09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术后12个月MACCE和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安全有效,与肝素或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相比,可降低术后30 d及12个月的NACE和出血事件风险,且不增加MACCE和支架内血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芦定 抗凝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BRIGHT研究预设亚组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丽军 梁明 +4 位作者 李晶 荣晶晶 孙景阳 李毅 韩雅玲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9期481-486,共6页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BRIGHT研究中AMI合并糖尿病行急诊PCI患者46...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BRIGHT研究中AMI合并糖尿病行急诊PCI患者465例,其中比伐芦定组168例,肝素组137例,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160例。主要终点为术后30 d净不良临床事件(net adverse clinical event,NACE),包括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及全部出血事件。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30 d临床随访。比伐芦定组NACE事件[17例(10.1%)比33例(20.6%),P=0.008]及全部出血事件[5例(3.0%)比20例(12.5%),P=0.001]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与肝素组相比有降低趋势[NACE:17例(10.1%)比22例(16.1%),P=0.122;全部出血事件:5例(3.0%)比10例(7.3%),P=0.08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MACCE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MI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安全有效,与应用肝素或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相比,可降低术后30 d的NACE和出血事件风险,且不增加MACCE和支架内血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芦定 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比伐芦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璧君 陈维 +3 位作者 魏毅东 李伟明 侯磊 明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23-28,共6页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比伐芦定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PCI)患者住院期间及30 d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12月收治的150例12 h内出现症状并接受急诊PCI术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PCI术前分别应用国产、进口比伐芦...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比伐芦定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PCI)患者住院期间及30 d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12月收治的150例12 h内出现症状并接受急诊PCI术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PCI术前分别应用国产、进口比伐芦定和普通肝素处理,各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冠脉病变无差异。比较各组住院期间及30 d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国产/进口比伐芦定组与普通肝素组术中及术后24 h内均无患者死亡、无支架内血栓及再发心肌梗死。24 h内无心力衰竭、心绞痛、恶心及头痛;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2/50)、0%(0/50)和4.0%(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7,P〉0.05)。国产比伐芦定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1/50),皮肤红疹1例(1/50);普通肝素组死亡1例(1/50),非活动性消化道出血1例(1/50)。30d内各组主要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50)、0%(0/50)和2%(1/50),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肝素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1/50,2%)。3组所有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0%,0%vs 6%(0例,0例,3例,P=0.047),国产/进口比伐芦定组BARC 1-2型,BARC 3型以上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普通肝素组(0%,0%vs4%;0%,0%vs 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肝素组轻微出血均为非活动性出血2例,严重出血为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国产比伐芦定应用于AMI患者急诊PCI围手术期,可取得不劣于国外同类产品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 比伐芦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