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牙栖盐田菌LLJ914的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分析
1
作者 李娟娟 刘子涵 +3 位作者 王雅楠 刘莉君 张晓华 于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5,共15页
栖盐田菌属细菌因具有较强渗透压耐受能力而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对其适应高盐或其他海洋极端环境的机制尚未探明。为揭示分离自冲绳海槽热液区的葡萄牙栖盐田菌(Salinicola lusitanus)LLJ914与其同属菌株之间的遗传特征及代谢潜力的差异... 栖盐田菌属细菌因具有较强渗透压耐受能力而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对其适应高盐或其他海洋极端环境的机制尚未探明。为揭示分离自冲绳海槽热液区的葡萄牙栖盐田菌(Salinicola lusitanus)LLJ914与其同属菌株之间的遗传特征及代谢潜力的差异,探究其在极端海洋生境下的适应机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获得葡萄牙栖盐田菌LLJ914全基因组序列,选取同属其他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探究栖盐田菌属各菌株及不同环境来源的葡萄牙栖盐田菌代谢潜力的差异。菌株LLJ914基因组大小为4781556 bp,GC含量为64.0%,共编码4229个蛋白,69个tRNA,12个rRNA。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平均核苷酸和平均氨基酸一致性分析,发现该菌株与马齿苋(Halimione portulacoides)内共生的葡萄牙栖盐田菌CR50^(T)亲缘关系最近。通过功能基因注释分析,发现葡萄牙栖盐田菌具有抵抗各种重金属的相关基因和利用甲基膦酸产生甲烷的phn基因簇;相比于植物内共生菌CR50^(T),菌株LLJ914基因组中包含更多与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代谢、能量生产和转换以及转录相关的功能基因。此外,菌株LLJ914基因组中还包含特有的与重金属抵抗、免疫防御及有氧呼吸相关的基因,这可能与其适应复杂极端的深海热液环境有关。本研究揭示了葡萄牙栖盐田菌LLJ914适应深海热液环境的遗传特征及代谢潜力,为更好地认识热液微生物的生态功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栖盐田菌 极端环境 热液区 冲绳海槽 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一株新的沙门菌烈性噬菌体IME-SAL1的分离、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康怀兴 徐晓蒙 +3 位作者 张湘莉兰 王亚慧 米志强 童贻刚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5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分离鉴定一株沙门菌的烈性噬菌体,观察其形态大小,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基因组结构和进化关系,为治疗沙门菌感染提供新的策略和实验依据。方法:以沙门菌SAL95作为指示菌从医院废水中分离噬菌体,分离到的噬菌体经浓缩和纯化后采... 目的:分离鉴定一株沙门菌的烈性噬菌体,观察其形态大小,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基因组结构和进化关系,为治疗沙门菌感染提供新的策略和实验依据。方法:以沙门菌SAL95作为指示菌从医院废水中分离噬菌体,分离到的噬菌体经浓缩和纯化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大小,提取噬菌体的基因核酸并完成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全基因组的结构特征,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研究其进化关系。结果:从解放军307医院未经消毒处理的废水中分离到一株烈性沙门菌噬菌体。电镜观察显示,该噬菌体头部呈立体对称,有一不收缩的长尾。其基因组全长113 183 bp,比较基因组分析确定该噬菌体为一株新的沙门菌噬菌体,命名为IME-SAL1。结论:从医院废水中分离到一株烈性沙门菌噬菌体IME-SAL1,研究了该噬菌体的分类、基因组结构、进化关系,可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烈性噬菌体 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莠去津降解菌泛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娅丽 朱姗姗 +3 位作者 杨峰山 马玉堃 付海燕 刘春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0-99,共10页
Arthrobacter aurescens TC1和Pseudomonas sp.ADP是目前莠去津降解菌的模式菌株,筛选出Microbacterium sp.HBT4,旨在挖掘这3株不同种属细菌基因组间生物学信息的异同,并预测重要基因。通过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采用DNA小文库制... Arthrobacter aurescens TC1和Pseudomonas sp.ADP是目前莠去津降解菌的模式菌株,筛选出Microbacterium sp.HBT4,旨在挖掘这3株不同种属细菌基因组间生物学信息的异同,并预测重要基因。通过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采用DNA小文库制备和测序技术,进行了泛基因组测序,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基因组组分分析、基因功能注释、基因间变异检测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将分离得到的微杆菌HBT4与模式菌株进行核苷酸组成、共线性及菌株间变异差异分析。得到该菌株基因组大小约为3.53 Mb,预测到菌株HBT4编码基因3 397个、重复序列含量为1.33%、非编码RNA 63个,通用数据库基因功能注释共3 324个,专用数据库基因功能注释共1 149个,通过菌株间差异变异分析发现SNP、Small InDel和水平转移基因,未发现结构变异基因,获得该菌株特有基因中GO注释到的基因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进程中的数量和比例,从KEGG代谢通路富集图中发现特有基因编码的二氢硫基赖氨酸残基琥珀酰转移酶位于三羧酸循环中α-酮戊二酸和琥珀酰辅酶A的代谢通路之间。获得3个菌株核心基因组与非必需基因组比例分布、系统进化树和共线性关系,发现三者之间共有基因家族986个、菌株HBT4特有基因家族1 171个。得到的菌株HBT4与两株模式菌株相比,其基因家族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微杆菌属 基因组 比较基因组分析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不同物种snR72~snR78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4
作者 李春 罗玉萍 《细胞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71-876,共6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不同物种snR72~snR78(snR72、snR73、snR74、snR75、snR76、snR77和snR78)snoRNA基因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发现,真菌中snR72~snR78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它们串联在一起形成基因簇。但在真菌的不同种中,基因...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不同物种snR72~snR78(snR72、snR73、snR74、snR75、snR76、snR77和snR78)snoRNA基因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发现,真菌中snR72~snR78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它们串联在一起形成基因簇。但在真菌的不同种中,基因簇中的部分snoRNA发生了缺失、位移和重组。动物和植物均存在着真菌snR72~snR78基因的同源分子。但是,与真菌snR72~snR78基因簇不同,动物和植物中的真菌snR72~snR78基因的同源分子并不是串联在一起形成基因簇,而是分散在基因组的不同位点。目前,在动物中尚未发现snR72和snR75,在植物中尚未发现snR76。值得注意的是,在真菌中,snR72~snR78基因簇的各成员只有一个拷贝,但在人、动物和植物中,snR72~snR78的一些成员有多个拷贝。人和小鼠的snR73和snR76有多个拷贝,拟南芥snR72、snR75、snR77和snR78有多个拷贝,水稻snR73、snR75和snR77有多个拷贝。而且,一些多拷贝的snoRNA基因串联在一起,表明动植物中的这些多拷贝的基因很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由局部复制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RNA snR72~snR78基因 基因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一株河鲈源致病性虫草菌Cordyceps confragosa CHL02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
5
作者 张艳珍 付龙威 +2 位作者 隋智海 王咏星 刘云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4-144,共11页
致病性虫草菌Cordyceps confragosa CHL02菌株是从患病河鲈(Perca fluviavilis)鱼体分离鉴定的一株昆虫致病菌,其无性阶段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广泛用于农业中昆虫防治。本研究基于Illumina PE150测序平台进行CHL02菌株的... 致病性虫草菌Cordyceps confragosa CHL02菌株是从患病河鲈(Perca fluviavilis)鱼体分离鉴定的一株昆虫致病菌,其无性阶段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广泛用于农业中昆虫防治。本研究基于Illumina PE150测序平台进行CHL02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组装和组分分析,进行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预测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行病原宿主互作以及比较基因组分析。测序结果显示,CHL02基因组大小为36.17 Mb,GC含量为53.09%;预测包含8093个编码基因、1618个转座因子(TEs)、4572个串联重复序列及114个t RNA;共注释7724个基因,其中,1985个基因获得KOG注释,GO聚类分析中,2687个基因参与代谢过程,预测到22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1162个基因参与病原宿主互作机制中。基因聚类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均显示,CHL02菌株与参考菌株昆虫源粗糙虫草菌(C.confragosa)RCEF 1005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河鲈源致病性虫草菌C.confragosa CHL02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基本特征,与参考菌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为后续深入开展该病菌侵染河鲈的作用机制等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菌Cordyceps confragosa 基因组测序 基因注释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去甲基甲基萘醌菌LLJ775的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6
作者 孙凯 尹福 +3 位作者 刘莉君 王双 张晓华 于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86,共17页
为了探究在冲绳海槽热液区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新型去甲基甲基萘醌菌(Demequina sp.)LLJ775在海洋极端环境下的代谢机制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能力,本研究对该菌株及同属参考菌株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首先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得到去甲基甲基... 为了探究在冲绳海槽热液区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新型去甲基甲基萘醌菌(Demequina sp.)LLJ775在海洋极端环境下的代谢机制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能力,本研究对该菌株及同属参考菌株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首先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得到去甲基甲基萘醌菌LLJ775基因组完成图,通过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其进化地位,以对基因组进行功能注释分析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从而探究该菌株的代谢特征和遗传潜力。去甲基甲基萘醌菌LLJ775基因组大小为2822402 bp,GC含量69.3%,共编码2738个基因。通过16S rRNA基因及单拷贝核心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菌株与同属菌株相似度较低(最高为98.41%),初步判断为该属的新种。功能注释分析发现,其复制、重组和修复相关基因占比高于同属菌株;乙醛酸支路代谢通路、亚硝酸盐还原途径和ABC型铁转运蛋白等编码基因的存在增强了该菌株对热液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此外,该菌株中还注释到碳酸酐酶、β-葡萄糖苷酶、异淀粉酶和透明质酸合酶等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以及番茄红素合成相关基因簇和其他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说明该菌株具有极高的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揭示了新型去甲基甲基萘醌菌LLJ775的代谢潜力,为深入了解其对热液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了参考,也为发掘其应用前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深海热液区 去甲基甲基萘醌菌LLJ775 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新根瘤菌属模式菌株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
7
作者 龙永 李彦生 +3 位作者 韩庆庆 毛梦凡 高利正 于镇华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359-370,共12页
新根瘤菌属(Neorhizobium)隶属于根瘤菌科(Rhizobiaceae),目前有效发布了8个种。为了探究该属下不同模式菌株的全基因组分子机理和遗传特征,本文采用Prodigal等软件对这8个模式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预测、功能注释和系统发育分析... 新根瘤菌属(Neorhizobium)隶属于根瘤菌科(Rhizobiaceae),目前有效发布了8个种。为了探究该属下不同模式菌株的全基因组分子机理和遗传特征,本文采用Prodigal等软件对这8个模式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预测、功能注释和系统发育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因组比较分析。基因组预测结果显示,这8个模式菌株的CDS(Coding Sequences)数量为4471~6669个,GC含量在60.0%至61.6%之间,rRNA数量为3至9个,tRNA数量为43至51个。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所有菌株共享的直系同源基因簇有2563个,独立拥有的基因簇数量少。通过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数字DNA-DNA杂交(dDDH)和系统发育树的分析,发现菌株CCBAU 05176^(T)和菌株T17_20^(T)具有最高的同源性,而菌株T786^(T)和NTR19^(T)的遗传距离最远。COG(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类的比较分析显示,注释的基因功能整体差异较小,但在SL-1T中,异种生物的生物降解和代谢的注释比例和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菌株。本研究为新根瘤菌属的系统分类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根瘤菌属 模式菌株 基因组序列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黄瓜、甜瓜和西瓜MLO基因家族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徐坚 陈先知 +3 位作者 王燕 史建磊 朱隆静 王克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6-1017,共12页
MLO基因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基因家族,在调控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揭示葫芦科作物MLO基因的遗传变异及系统发育关系,本文以黄瓜、甜瓜和西瓜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MLO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分析... MLO基因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基因家族,在调控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揭示葫芦科作物MLO基因的遗传变异及系统发育关系,本文以黄瓜、甜瓜和西瓜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MLO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发现,黄瓜、甜瓜和西瓜基因组中共含有42个MLO基因家族成员,每一个物种均含有14个成员,且保守性强;系统发育关系揭示了这些成员在黄瓜、甜瓜和西瓜基因组中并不呈现一一对应关系,表明MLO型基因在这3种植物分化之后分别发生了扩展和丢失;进一步将其与模式植物拟南芥、番茄、豌豆MLO型白粉病基因进行聚类分析:一方面,借助于拟南芥MLO基因的分类标准,揭示了在黄瓜、甜瓜和西瓜基因组中也存在双子叶植物MLO型白粉病基因的特异区组,他们各自至少包含3个候选的白粉病基因,序列比对进一步发现这些基因均具有MLO型白粉病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如7个跨膜结构域、钙调蛋白结合区以及两个缩氨酸区域(I和II);另一方面,大部分区组中包含的MLO基因均来源于拟南芥和黄瓜、甜瓜和西瓜MLO基因家族的成员,表明了MLO基因家族在拟南芥和葫芦科作物分化之前就已经存在。EST表达分析表明MLO基因广泛地参与到黄瓜、甜瓜和西瓜器官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研究结果为揭示黄瓜、甜瓜和西瓜MLO基因的进化关系、功能及克隆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甜瓜 西瓜 MLO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一株多药耐药Comamonas kerstersii细菌的基因组分析
9
作者 王慧 明德松 王明席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5-46,共12页
从1名尿路感染患者中分离出了1株多药耐药的Comamonas kerstersii(C.kerstersii)菌株121606,对其进行了抗微生物药敏试验(AST)和全基因组测序;然后将其与7个具有代表性的Comamonas菌株和Acidovorax菌种进行基因组比较分析,包括使用Ortho... 从1名尿路感染患者中分离出了1株多药耐药的Comamonas kerstersii(C.kerstersii)菌株121606,对其进行了抗微生物药敏试验(AST)和全基因组测序;然后将其与7个具有代表性的Comamonas菌株和Acidovorax菌种进行基因组比较分析,包括使用OrthoANI分析平均核苷酸同一性(ANI),以及通过snpTree网络服务器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最后,使用RAST服务器进行基因组序列,使用OrthoVenn软件对同源簇进行功能注释,通过CARD数据库对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进行预测,并利用CRISPR识别工具预测CRISPR,以及利用PHAST软件预测前噬菌体。结果表明:C.kerstersii 121606是一种多药耐药细菌,其遗传成分与其他7个Comamonas和Acidovorax菌种相似;其基因组中存在的ARGs有助于解释其多药耐药机制。这些发现为研究新型抗生素来控制多药耐药C.kerstersii感染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amonas kerstersii 多药耐药性 比较基因组分析 抗生素耐药性基因 CRISPR 前噬菌体
下载PDF
耐草甘膦菌株Pantoea rodasii S1536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
10
作者 杨小艳 王忠伟 +3 位作者 吴红 韩垚 雷开荣 谢树章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63-2070,共8页
耐草甘膦菌株泛菌属S1536(Pantoea rodasii S1536)是从草甘膦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来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对草甘膦的抗性能高达400 mmol/L。本研究首次通过PacBio RSII平台对泛菌属S153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SMRT portal软件对reads进... 耐草甘膦菌株泛菌属S1536(Pantoea rodasii S1536)是从草甘膦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来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对草甘膦的抗性能高达400 mmol/L。本研究首次通过PacBio RSII平台对泛菌属S153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SMRT portal软件对reads进行组装,获得10个contigs,最终获得高质量且无间隔的泛菌属S1536基因组包含1条染色体和2个质粒,序列全长为5.16 Mb,其GC含量为55.16%。本研究进一步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和GO聚类分析,预测了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及草甘膦抗性机制,最终得到编码基因有4843个,4656个蛋白获得COG功能注释,预测到2个NRPS类基因簇、1个thiopeptide类基因簇和1个hserlactone-arylpolyene类基因簇。莽草酸代谢途径关键酶EPSP合酶基因分析表明,泛菌属S1536中的EPSP合酶属于ClassⅠ型EPSPS。根据已报道的3株同一种Pantoea rodasii strain ND03、Pantoea rodasii strain DSM 26611和Pantoea rodasii strain LMG 26273的基因组信息进行全基因组关联比较分析,结果显示4株菌虽然属于同一种,但在进化中产生了较大差异。相关研究结果将为泛菌属S1536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耐除草剂机制的研究及耐除草剂基因的挖掘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草甘膦 菌株 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分析
原文传递
1株屎肠球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比较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雯雯 王莹 +4 位作者 梁倩 孙玲莉 肖海龙 李宏 刘程智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639-2646,共8页
目的对益生菌产品中分离出的1株屎肠球菌进行功能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功能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方法,分析屎肠球菌菌株的益生性和安全性特征,评估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结果分离菌株具有抗菌活性、维生素代谢等益生性相关功能基... 目的对益生菌产品中分离出的1株屎肠球菌进行功能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功能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方法,分析屎肠球菌菌株的益生性和安全性特征,评估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结果分离菌株具有抗菌活性、维生素代谢等益生性相关功能基因,同时具有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等相关功能基因,揭示该分离菌株对人体具有益生功能,同时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此外,该菌株的毒力因子与可移动元件(插入序列)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具有潜在的传播风险。结论屎肠球菌菌株具有潜在的安全风险,需要进一步结合基因组和表型数据分析,以避免或遏制益生菌产品的潜在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比较基因组分析 功能评价 安全性评估
原文传递
拟柱孢藻N8全基因组测序及磷吸收转运通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志江 阮紫曦 +4 位作者 程楠 肖利娟 彭亮 韩博平 雷腊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0-1141,共12页
为从分子水平解析热带特征性蓝藻-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简称拟柱孢藻)环境适应机制,研究以广东省镇海水库中分离的拟柱孢藻藻株N8为材料,采用PacBio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MRT)进行测... 为从分子水平解析热带特征性蓝藻-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简称拟柱孢藻)环境适应机制,研究以广东省镇海水库中分离的拟柱孢藻藻株N8为材料,采用PacBio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MRT)进行测序,并初步进行全基因组特征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拟柱孢藻N8全基因组大小为3.857 Mb, GC含量为40.13%,预测编码基因个数为3598个,在COG、KEGG和GO数据库中注释到的基因数分别为2429、1664和2244个。N8藻株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上公布的27株拟柱孢藻基因组大小和GC含量基本一致,但N8的编码基因数最多。基于拟柱孢藻全基因组单拷贝基因的系统进化树表明N8藻株与韩国藻株GIHE 2018的亲缘关系最近。N8藻株的基因组中未发现拟柱孢藻毒素(CYN)和石房蛤毒素(STX)合成酶基因簇,表明该藻株不产蓝藻毒素CYN和STX。对N8藻株和其他7藻株的磷吸收转运通路比较分析表明,这些藻株均拥有较为完整的磷吸收转运基因(双组分调节系统、低亲和力无机磷转运基因、高亲和力无机磷转运系统、有机磷酸盐转运复合体、C-P裂解酶和碱性磷酸酶),表明拟柱孢藻具有灵活利用环境中不同形态磷源的潜能;而不同藻株间的基因拷贝数和排列顺序存在差异,如拟柱孢藻N8基因组中有2个C-P裂解酶复合体蛋白phnF和phnM,其余7株拟柱孢藻则只有1个,表明拟柱孢藻存在株系特异性。N8藻株为中国首株公开完成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拟柱孢藻,对其基因组分析和磷吸收转运通路的解析将有助于阐明华南地区拟柱孢藻水华优势形成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分析 比较基因组分析 磷吸收转运通路分析 拟柱孢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N2-10的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悦龙 刘浩 +2 位作者 朱宝成 张伟涛 郭晓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47,共17页
【背景】枯草芽孢杆菌N2-10是一株具有较强抑菌能力且能产纤维素酶等多种水解酶的革兰氏阳性菌,在发酵饲料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目的】通过获得枯草芽孢杆菌N2-10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进一步解析菌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信息,并通... 【背景】枯草芽孢杆菌N2-10是一株具有较强抑菌能力且能产纤维素酶等多种水解酶的革兰氏阳性菌,在发酵饲料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目的】通过获得枯草芽孢杆菌N2-10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进一步解析菌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信息,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菌株N2-10与模式菌株的差异性,为阐明N2-10抑菌和益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二代Illumina NovaSeq联合三代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对菌株N2-10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将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分析N2-10与其他菌株的差异。【结果】菌株N2-10基因组大小为4036899 bp,GC含量为43.88%;共编码4163个编码基因,所有编码基因总长度为3594369bp,编码区总长度占基因组总长度的89.04%;含有85个tRNA、10个5S rRNA、10个16S rRNA、10个23S rRNA,以及2个CRISPR-Cas、1个前噬菌体和6个基因岛;在GO(gene ontolog)、COG(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CAZy(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数据库中分别注释到3048、3177、3894、145个基因;此外,菌株N2-10共注释到10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包括根霉素A、表面活性素、bacillaene、丰原素、儿茶酸铁载体杆菌苷、芽孢杆菌素A、溶杆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和3个未知基因簇;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菌株N2-10与模式菌株枯草芽孢杆菌168具有较高相似性。【结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揭示了菌株N2-10的遗传信息,为深入了解N2-10产生多种次级代谢产物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开发利用N2-10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图谱 比较基因组分析
原文传递
高效固氮大豆根瘤菌SMH12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家龙 陈大松 李友国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65-1374,共10页
费氏中华根瘤菌SMH12(Sinorhizobium fredii SMH12),生长代时较短,属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SMH12具有高效固氮、宿主范围广、匹配性强、遗传物质稳定等特点,为充分开发该菌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有必要解析SMH12的基因组序列.采用Illumina H... 费氏中华根瘤菌SMH12(Sinorhizobium fredii SMH12),生长代时较短,属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SMH12具有高效固氮、宿主范围广、匹配性强、遗传物质稳定等特点,为充分开发该菌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有必要解析SMH12的基因组序列.采用Illumina Hiseq与Pacbio测序技术相结合对SMH12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进一步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的组装、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GO聚类分析以及比较基因组分析.测序结果显示,SMH12基因组包含1条染色体和2个质粒,染色体大小为4022924 bp,质粒pSfSMH12a大小为2394395 bp,质粒pSfSMH12b大小为556376bp,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CP035038-CP035040.基因预测与rRNA、tRNA查找显示,SMH12基因组含有6836个基因,有9个rRNA和55个tRNA.比较基因组分析的直系同源基因比对与共线性分析显示,SMH12与S.fredii HH103大部分基因相同,亲缘关系最密切;只有约17%的基因不同.COG分类比较分析显示,SMH12中转座因子和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与代谢这两类相关基因的占比明显高于Bradyrhizobium diazoefficiens USAD110.本研究首次报道SMH12基因组序列并分析了其基因组基本特征,与其他代表性大豆根瘤菌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丰富了根瘤菌基因组数据库,也为构建高效固氮的大豆根瘤菌工程菌提供了一定依据和基因资源.(图6表2参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固氮 费氏中华根瘤菌 SMH12 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分析
原文传递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不同表型菌落的基因组分析
15
作者 张静雯 田桂铭 +1 位作者 孙志宏 于洁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经高密度发酵后,不同表型菌落的基因组差异。方法:采用第2代测序技术,对高密度发酵的10株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揭示这10株分离株之间的差异...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经高密度发酵后,不同表型菌落的基因组差异。方法:采用第2代测序技术,对高密度发酵的10株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揭示这10株分离株之间的差异。结果:10株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分离株的基因组大小为2.69~2.83 Mb,GC含量为46.50%~46.64%,CDs数目为2793~3406个,不同菌落的基因组大小、GC含量存在较小差异。功能注释结果显示不同菌株编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代谢以及参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合成和降解的基因数量及种类均存在差异。基于核心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具有相似菌落形态的菌株在同一分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表明:每两个相同菌落形态的不同分离株存在相同的突变位点,这也进一步证实菌落形态与基因型相关联。分析发现10株分离株中均存在糖基转移酶(eps J、pbp F、pon A等)及ABC蛋白家族(yhe S、bce B、bce A、pcr A和uvr A等)相关基因发生非同义突变,使菌株在高密度发酵过程中,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存活下来。菌落PC-01-3和PC-01-4与其它菌落形态具有明显差异,lta S基因发生非同义突变。脂磷壁酸合酶(Lta S)的缺乏会导致细菌表现出细胞分裂受损和生长缺陷,这可能是导致菌落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从全基因组水平完成了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的10个分离株的比较分析,解析了同一菌株高密度发酵后不同表型菌落之间的差异,为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的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 菌落 表型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鉴定影响藏山羊耳朵大小的遗传位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杰 李利 +2 位作者 宋天增 张红平 郭家中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42-1749,共8页
耳型是山羊的一个品种标准性状,但有关山羊耳型变异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利用来自西藏自治区仲巴县的正常耳和小耳藏山羊群体及前期测定的5个山羊群体的基因组序列,采用比较基因组学鉴定影响山羊耳朵大小的遗传位点。100 kb窗口大小和25... 耳型是山羊的一个品种标准性状,但有关山羊耳型变异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利用来自西藏自治区仲巴县的正常耳和小耳藏山羊群体及前期测定的5个山羊群体的基因组序列,采用比较基因组学鉴定影响山羊耳朵大小的遗传位点。100 kb窗口大小和25 kb步长滑动窗口的全基因组FST以及HP比值的结果显示,2号染色体56.475~56.575 Mb基因组区域在两种耳型藏山羊之间分化程度最高(FST=0.36)。在该窗口内,30个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较大(△AF>0.5),特别是其中1个SNP位点(chr2:56559507,C>T)的△AF高达0.87。在7号染色体45.05~59.76 Mb区域内,受选择基因数量多达52个。对离异值窗口包含的372个基因进行富集分析,SPINK5、TCOF1、PPARD等基因显著富集在10个与哺乳动物耳朵发育相关的表型条目中;特别是SPINK5基因上游5kb处2个SNPs(c.-4283A>G、c.-4295G>A)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高达0.9和0.8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仲巴地区藏山羊的遗传组成与低海拔地方山羊品种更接近;而措勤地区藏山羊的遗传组成与其他山羊品种区别较大。初步鉴定到与藏山羊耳型变异相关的基因组区域,为深入研究山羊耳朵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并揭示出不同地区藏山羊群体遗传组成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山羊 耳朵大小 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辣椒疫霉拮抗菌Y4-39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颜瑾 熊有明 +6 位作者 肖志鹏 杨未 邹修为 鲁耀雄 周升明 张艳 王运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411-3419,共9页
【目的】解析辣椒疫霉拮抗菌Y4-39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阐明其防病促生机制,为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代牛津纳米孔测序(ONT)和二代测序平台(BGISEQ)相结合的方法,对从黑水虻肠道分离获得的对辣椒疫霉具有较强抑制活... 【目的】解析辣椒疫霉拮抗菌Y4-39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阐明其防病促生机制,为其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代牛津纳米孔测序(ONT)和二代测序平台(BGISEQ)相结合的方法,对从黑水虻肠道分离获得的对辣椒疫霉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Y4-39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从全基因组水平挖掘菌株Y4-39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结果】菌株Y4-39全基因组大小为3891759 bp,GC含量46.67%,编码3713个蛋白基因,27个rRNA和86个tRNA基因,不含质粒。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B.velezensis系统发育进化树可分为5个亚群,亚群间的平均核苷酸一致率(ANI)大于97%,亚群内各菌株之间ANI大于98%。预测得到12个潜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包括表面活性素、大环内酰亚胺H、bacillaene、芬枯草菌素、地非西丁、杆菌素和杆菌溶素等抑菌活性物质,同时还存在5个产物未知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种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菌株Y4-39基因组含有多个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具有合成多种抑菌活性物质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分析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1株西藏牦牛巴氏杆菌全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贡嘎 罗润波 +2 位作者 陈建春 王一飞 索朗斯珠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4,I0002,共4页
为进一步对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基因组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从西藏林芝某地病死牦牛肺脏中分离鉴定出1株荚膜A型牦牛巴氏杆菌,并通过SMRT法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对测序数据组装后基因组组分及比较基因组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获... 为进一步对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基因组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从西藏林芝某地病死牦牛肺脏中分离鉴定出1株荚膜A型牦牛巴氏杆菌,并通过SMRT法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对测序数据组装后基因组组分及比较基因组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获得大小为2.3Mb基因组,GC含量40.30%。同时预测2096个编码基因数量,编码基因序列总长度2047410bp。预测出总长度为4739bp的重复序列,重复序列含量0.21%。预测非编码rRNA数量为19、tRNA数量为59。假基因数量为3,假基因总长度为736bp。此外,对测序的1株菌株和2株参考菌株(Mannheimia haeemolytica、Pasteurella multocica)进行基因组共线性分析,显示测序菌株与参考菌株之间共线性良好。对测序的1株菌株和2株参考菌株进行家族分类,共得到2105个基因族,其中,3株菌共有的基因族类(核心基因族)有1483个,占总基因组的70.45%。进化分析研究显示,测序菌株与参考菌株Mannheimia haeemolytica较远。表明本研究对西藏牦牛巴氏杆菌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同时进行基因组组分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为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巴氏杆菌 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1株溶血色杆菌的分离鉴定与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茜月 管飘萍 +9 位作者 陈诗涵 黄紫贝 郭鑫 赵以恒 罗健雅 王欣宇 崔颢月 刘金彪 王海燕 刘文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50,共9页
从池塘中分离、纯化了1株具有极强溶血活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BB2,在TSA培养基上菌落呈灰色、半透明圆形,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色杆菌属,但无法确定到种;进一步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与GenBank中唯一的1株稻根色杆菌基因组... 从池塘中分离、纯化了1株具有极强溶血活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BB2,在TSA培养基上菌落呈灰色、半透明圆形,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色杆菌属,但无法确定到种;进一步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与GenBank中唯一的1株稻根色杆菌基因组同源性最高,但生物学特性又不一致。文献逆索发现其命名为稻根色杆菌主要是由于其分离于水稻根部,这对分类造成了困惑。最终依据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文献分析等综合信息,确定分离菌BB2为溶血色杆菌,这提醒研究者们在细菌鉴定时应谨慎使用GenBank数据序列数据,一定要对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全面认真研读,获取必要的证据,为最终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也为进一步研究该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溶血色杆菌 基因组序列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海洋蛭弧菌DA5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20
作者 陆友云 薛明 +1 位作者 李志桦 温崇庆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119,共8页
为深入挖掘和利用海洋蛭弧菌及其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IlluminaHiSeq测序平台对一株属于嗜盐噬菌弧菌(Halobacteriovorax)的海洋蛭弧菌DA5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基因组进行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并与其他8株蛭弧菌进行了比较基因组... 为深入挖掘和利用海洋蛭弧菌及其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IlluminaHiSeq测序平台对一株属于嗜盐噬菌弧菌(Halobacteriovorax)的海洋蛭弧菌DA5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基因组进行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并与其他8株蛭弧菌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DA5基因组大小为3.27Mb, GC含量为36.5%,预测编码基因3175个。在DA5基因组中注释到303个基因具有直系同源蛋白簇分类,与代谢通路相关基因1239个。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DA5符合海洋蛭弧菌基因组的基本特征,与其他8株蛭弧菌共有467个同源基因家族,而DA5特有基因为266个。DA5中与细胞运动相关基因62个,其中编码甲基受体趋化蛋白、鞭毛蛋白、鞭毛马达及其开关蛋白基因均与嗜盐噬菌弧菌BAL6_X的对应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对DA5全基因组序列的注释和功能分析,为深入研究其捕食特性和作用机制,并更有效地利用其防控海水养殖细菌病害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蛭弧菌 嗜盐噬菌弧菌 基因组测序 基因功能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