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1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包气带气态水同位素特征及其运移规律
1
作者 刘秀花 田书林 +3 位作者 马延东 贺屹 石长春 郑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0,共9页
为揭示包气带气态水在大气、土壤和地下水之间交换对内部水与能量传递的响应,该研究应用原位监测、同位素示踪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包气带气态水时空变化特征与运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大气水汽来源和局地循环影响... 为揭示包气带气态水在大气、土壤和地下水之间交换对内部水与能量传递的响应,该研究应用原位监测、同位素示踪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包气带气态水时空变化特征与运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大气水汽来源和局地循环影响,降水δD_(L)和δ^(18)OL值均表现出春夏富集、秋冬贫化。各深度土壤气态水δ^(18)O_(a)与液态水δ^(18)OL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在季节上,春夏季为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而秋冬季则无显著相关性(P=0.12)。表层水汽通量的增大伴随δ^(18)O_(a)富集,而水汽密度夏季的增大和冬季的减小均表现出表层δ^(18)O_(a)富集,夏季蒸发比冬季冻结更能引起表层土壤δ^(18)O_(a)富集。受包气带温度梯度驱动影响,夏季土壤深部气态水接受浅层水汽补给,冬季浅层接受中深层水汽的补给,而春、秋季剖面分别存在温度聚合和发散零通量面,使得补给关系复杂。该研究明确了土壤δ^(18)O_(a)的变化受水汽迁移模式、大气蒸发能力和土壤冻融的共同控制,表层δ^(18)O_(a)的富集在冬季受蒸发与向上的水汽传输共同影响,而夏季主要受土壤水的昼夜蒸发与凝结循环作用所致,该结果为厘清土壤水汽迁移机制以及进一步阐明包气带水循环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水 同位素 水汽迁移 包气带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盐池地区固定沙丘主要固沙灌木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关联性研究
2
作者 牛程旭 张定海 +1 位作者 张志山 王艳莉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的研究对预测种群的演替趋势和植被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毛乌素沙地固定沙丘上固沙灌木的地理位置和生长发育阶段数据,采用单变量、双变量成对相关函数和Monte-Carlo拟合检验方法,对油蒿(Artemisiaordosica...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的研究对预测种群的演替趋势和植被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毛乌素沙地固定沙丘上固沙灌木的地理位置和生长发育阶段数据,采用单变量、双变量成对相关函数和Monte-Carlo拟合检验方法,对油蒿(Artemisiaordosica)、杨柴(Hedysarummongolicum)和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三种优势种群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三个种群在小尺度下呈现聚集分布,大尺度下呈现随机或均匀分布;杨柴和柠条种群在研究尺度范围内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2)种间关系表明:油蒿和杨柴在小于5 m尺度下负相关,其他尺度下基本不具有相关性。(3)种群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之间的种内关联关系表明:在小尺度下,3个种群的种内关系基本呈正相关;在大尺度下,油蒿种内关系呈负相关,杨柴和柠条的种内关系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固沙灌木 点格局分析 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固碳功能菌群落随生物结皮发育阶段的演变特征
3
作者 李凯凯 张丙昌 +2 位作者 赵康 张雅丽 刘燕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7-1190,共14页
生物结皮是干旱区生态系统光合固碳的重要贡献者,固碳功能菌是生物结皮碳固定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群,而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有关固碳功能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未见详细报道。通过qPCR和高通量测序,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固碳功能菌基因丰度、群落... 生物结皮是干旱区生态系统光合固碳的重要贡献者,固碳功能菌是生物结皮碳固定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群,而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有关固碳功能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未见详细报道。通过qPCR和高通量测序,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固碳功能菌基因丰度、群落多样性在生物结皮发育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及其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form IAB、IC和ID的基因丰度均随生物结皮发育呈升高趋势,在地衣结皮最高,在藓结皮又明显降低;form IAB的Chao1和form IC的Shannon指数随生物结皮演替呈显著上升趋势,而form IC和ID的Chao1则在藻结皮达到峰值。物种组成上,IAB型固碳功能菌以蓝藻门的颤藻目占优势,其相对丰度在藻结皮最高,随生物结皮演替逐渐降低;IC型固碳功能菌在裸沙中以土壤红杆菌目为主,而在三种生物结皮中以生丝微菌目、亚硝化单胞菌目和红螺菌目占优势;ID型固碳菌则以硅藻门的舟形藻目占优势,其丰度在裸沙中最高。IAB和IC型固碳功能菌群落结构在藻结皮和地衣结皮类似,而与裸沙和藓结皮差异显著,裸沙与藓结皮亦具显著差异。生物结皮演替过程中生物类群和土壤理化特征的改变为固碳功能菌提供了不同的生态位,土壤总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全磷、速效磷和pH对固碳功能菌群落进行综合调控,通过对固碳功能菌的筛选作用,最终改变固碳功能菌群落组成和结构。为深入理解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结皮的光合固碳功能的微生物学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固碳功能菌 群落多样性 环境因素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灌水强度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张惠 叶润红 王杰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2期1-3,共3页
为探讨不同灌水强度对樟子松人工林动态生长及生产力的影响,通过田间灌水试验对樟子松苗高、地径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对生长模型中理论生长上限、生长增速点、生长减速点、速生点和速生期等5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不同灌水处... 为探讨不同灌水强度对樟子松人工林动态生长及生产力的影响,通过田间灌水试验对樟子松苗高、地径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对生长模型中理论生长上限、生长增速点、生长减速点、速生点和速生期等5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不同灌水处理间的多重比较,灌水强度主导的参数差异性使樟子松苗高和地径生长模型具备了多形性。(2)灌水强度为自然降水量3倍时苗高年生长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强度 毛乌素沙地 樟子松 苗木生长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杨柴液流变化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洪光宇 王晓江 +7 位作者 高孝威 胡尔查 李梓豪 李卓凡 刘婷 杨海峰 郗雯 王乐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5-1645,共11页
采用FLOW32-1K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热平衡包裹式液流仪对毛乌素沙地杨柴(Hedysarum leave)植株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步监测灌木林地内气温、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等气象因子,探讨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杨... 采用FLOW32-1K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热平衡包裹式液流仪对毛乌素沙地杨柴(Hedysarum leave)植株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步监测灌木林地内气温、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等气象因子,探讨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杨柴植株液流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3—4 mm、4—6 mm和>6 mm)杨柴植株的日平均液流速率分别为5.61 g/h、9.29 g/h、35.30 g/h,平均日液流量分别为(134.72±82.48)g/d、(223.06±152.20)g/d、(847.23±403.38)g/d。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树干液流速率晴天>阴天,液流速率变化呈“昼高夜低”,不同月份表现为8月>7月>9月。(2)影响晴天和雨天杨柴植株液流的首要气象因子都是太阳辐射,小时尺度下,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共同解释杨柴液流的75%以上,在日尺度下,气象因子可以共同解释其80.8%以上;且随着时间尺度增大,进入回归方程的气象因子个数呈减小趋势,但气象因子对杨柴液流变化的解释度呈增加趋势。研究在未来不能进行连续观测的条件下,通过气象因子和预测模型来估算杨柴液流变化,进而可指导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与水资源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柴 液流 气象因子 时间尺度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
6
作者 胡尔查 王晓江 +6 位作者 王铮 李梓豪 洪光宇 李卓凡 杨海峰 高孝威 赵学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9-197,共9页
[目的]研究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对沙地植被恢复成效的评价和人工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林分郁闭度、密度等林分因子... [目的]研究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对沙地植被恢复成效的评价和人工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林分郁闭度、密度等林分因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研究区杨树人工林林下共发现植物32种,隶属于12科28属,其中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最多,占总植物种的62.51%;林下草本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物种的78.13%,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中旱生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5.00%,其次为旱中生和中生植物;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20~3.17,Simpson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8~0.8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5~2.34,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16~0.48,林龄32年生时林下物种多样性最高;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林分郁闭度和密度与林下灌木层盖度之间存在负效应关系,人工林郁闭度较高时,林下无灌木层形成。林分郁闭度的增加有利于草本层的发育,而林分密度与草本层盖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负效应关系,灌木层对草本层的影响与乔木层相似。[结论]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较高,灌木种类较少,其大小受郁闭度和密度等林分因子的影响较明显。适当调控林分密度和结构,将有利于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和近自然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林分因子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不同覆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7
作者 胡安焱 付稳东 +5 位作者 陈云飞 颜林 艾美霞 陈瑞 石长春 刘秀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42,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覆被类型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对降雨的响应,探讨覆被类型对土壤水文的重塑过程,为优化毛乌素沙地植物覆盖类型和提高土壤水分的植被承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榆林市毛乌素沙地典型覆被类型草地、沙柳地和裸... [目的]分析不同覆被类型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对降雨的响应,探讨覆被类型对土壤水文的重塑过程,为优化毛乌素沙地植物覆盖类型和提高土壤水分的植被承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榆林市毛乌素沙地典型覆被类型草地、沙柳地和裸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年原位试验监测和经典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0—150 cm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结果](1)在全年尺度,受植被根系分布和耗水差异的影响,典型覆被类型土壤水分可分为稳定期(12月至次年2月)、积累期(3—5月)、消耗期(6—8月)和恢复期(9—11月),降水补给土壤水分主要发生在积累期和恢复期。土壤剖面水分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草地在20 cm较高,沙柳地在50 cm和150 cm处较高。草地主要利用深度0—50 cm的土壤水,沙柳主要利用50—100 cm的土壤水。(2)沙柳地和草地的土壤水分在浅层(0—50 cm)对降水的响应比裸地慢,深层(50—150 cm)则比裸地快。(3)降水补给深度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响应滞后时间与降水历时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植被类型、降水历时、降水强度、冻融过程影响着土壤剖面水分再分配,主导植被类型在降水格局变化下的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土壤水分动态 降雨入渗 覆被类型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变化特征及其 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8
作者 杨梅焕 李扬 +3 位作者 王涛 王钰尧 李奇虎 夏正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50,79,共8页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研究陆地植被生态系统水-碳循环及其耦合关系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MODIS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发(ET)数据产品,利用趋势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开展了毛乌素沙地2001—2019年植被WUE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水热条件...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研究陆地植被生态系统水-碳循环及其耦合关系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MODIS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发(ET)数据产品,利用趋势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开展了毛乌素沙地2001—2019年植被WUE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水热条件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毛乌素沙地2001—2019年GPP、ET均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而植被WUE呈微弱的线性减少趋势。空间上,毛乌素沙地植被WUE以减少趋势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64.53%,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和南部地区。②不同植被类型WUE中,林地、灌丛WUE呈线性增加趋势,湿地、农田、草地和荒漠呈线性减少趋势。③毛乌素沙地植被WUE对降水敏感性存在阈值效应,阈值为300 mm,即阈值范围内植被WUE随降水增加而增加,超过阈值后,植被WUE随降水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蒸散发 变化趋势 毛乌素沙地
原文传递
毛乌素沙地乌审旗不同降水年份ET_(0)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9
作者 洪光宇 于志刚 +5 位作者 云昕 张玉 高颖 李俊霞 高孝威 李燕南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探究毛乌素沙地乌审旗丰水年、平水年及欠水年潜在蒸散量(ET_(0))的变化特征,可为水资源短缺地区植被结构优化、植被合理布局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根据对乌审旗3个气象站连续监测数据的筛选,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及多元回归法,分... 本文探究毛乌素沙地乌审旗丰水年、平水年及欠水年潜在蒸散量(ET_(0))的变化特征,可为水资源短缺地区植被结构优化、植被合理布局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根据对乌审旗3个气象站连续监测数据的筛选,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及多元回归法,分析不同降水年份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并探讨各气候因子对毛乌素沙地的影响。结果表明:(1)ET_(0)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年际内变化呈单峰曲线,在6—8月间达到峰值;(2)湿润度随着月份的增加出现波动性增大现象,波动趋势均与降水量有高度一致性,且二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3)平均温度是该区ET_(0)的主要影响因子,贡献率为56.78%;其次是风速,贡献率为15.69%;再次是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对ET_(0)起到了抑制作用,而平均温度、风速和日照时数对ET_(0)有正向推动作用,温度升高与湿度下降导致潜在ET_(0)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子 潜在蒸散量 湿润度 降水量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西南缘柠条锦鸡儿叶解剖结构策略轴对年限的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龙 杨钧 +2 位作者 杨君珑 王瑞霞 李小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8-1385,共8页
本研究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西南缘不同种植年限(3,5,10,20,30,40,50,60和70 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的叶片厚度和栅栏厚度等11个叶解剖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线性拟合分析了其主要策略轴,旨在为揭示柠条的抗旱适应策略。... 本研究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西南缘不同种植年限(3,5,10,20,30,40,50,60和70 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的叶片厚度和栅栏厚度等11个叶解剖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线性拟合分析了其主要策略轴,旨在为揭示柠条的抗旱适应策略。结果表明年限梯度的变化是引起柠条锦鸡儿叶解剖性状表型变化的主要原因,叶片厚度和叶表皮厚度是柠条锦鸡儿生长适应的核心性状;柠条锦鸡儿的叶解剖结构主要形成资源获取和消耗策略轴及保护运输和支撑策略轴;资源获取和消耗策略轴作用随年限显著增强,保护运输和支撑策略轴作用随年限显著减弱。因此,在年限梯度上柠条主要采取“慢速投资-收益”的保守策略转为“快速投资-收益”的获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叶解剖 生长年限 柠条锦鸡儿 适应策略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卫丽 海龙 +2 位作者 吴振廷 武永智 张嘉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98-3806,共9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SOC)的活性部分,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的早期变化。但在SOC贫瘠的沙地,长期恢复演替如何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SOC)的活性部分,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的早期变化。但在SOC贫瘠的沙地,长期恢复演替如何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未造林(CK)与造林年限9 a、18 a和30 a的杨柴人工灌木林,探究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灌木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SOC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随恢复演替年限增加土壤固碳能力增强,但在恢复演替18 a时出现转折点,恢复演替18—30 a时土壤固碳速率相对减缓;(2)表层0—10 cm土壤DOC、MBC和ROC对恢复演替响应较为敏感,恢复演替过程中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逐渐升高;(3)恢复演替年限并未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占SOC比例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未显著改变碳库活度。综上所述,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恢复演替有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和SOC积累,但长期恢复演替是否持续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固持产生积极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 恢复与演替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12
作者 王鑫 刘新月 +2 位作者 母艳梅 刘鹏 贾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75,共15页
【目的】探讨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长期趋势特征和年际波动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2001-2020年的MODIS MOD13Q1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TIMESAT3.3软件中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指标,包括生长季开始日期(... 【目的】探讨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长期趋势特征和年际波动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2001-2020年的MODIS MOD13Q1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TIMESAT3.3软件中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指标,包括生长季开始日期(SOS)、生长季结束日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OS),分析SOS与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的时间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偏相关性分析法探究其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1)物候指标的多年均值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异:SOS平均在第(140±15)天(儒略日),从西到东以及从北向南逐渐提前;EOS平均在第(291±6)天,从北向南逐渐推迟;LOS平均在(151±18)d,从西到东以及从北向南长度逐渐延长。(2)物候指标在研究期内整体趋势:SOS呈现提前趋势(0.58 d/a);EOS呈现推迟趋势(-0.25 d/a);LOS呈现显著延长趋势(0.83 d/a)。物候长期趋势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异,总体上由西向东逐渐变慢。(3)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SOS、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都受同样的气象因子影响。毛乌素沙地S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都与季前第一个月的温度与降水呈负相关,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都与季前第一个月的温度与季前累计降水呈正相关。【结论】随经度和纬度的增加,毛乌素沙地SOS与LOS分别呈现提前和延长的趋势。SOS的提前和EOS的推迟导致LOS呈现延长的趋势,且西部区域LOS延长的速率高于东部区域;SOS与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在降水较多的中东部地区主要受温度影响而分别提前和推迟,而在降水偏少的西部地区,SOS和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主要受降水影响而分别提前和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植被物候 长期趋势 年际波动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地表水-地下水联合模拟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为例
13
作者 周雪婷 沈莹莹 +3 位作者 白雁翎 刘浏 李佳奇 霍再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6-64,67,共10页
为探究变化环境下农牧交错带水文循环演变规律,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域,采用地质、水文、气象、人工取用水等数据构建了地表水(Wat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in Large river basin,WEP-L)-地下水(Visual Modular Finite Differe... 为探究变化环境下农牧交错带水文循环演变规律,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域,采用地质、水文、气象、人工取用水等数据构建了地表水(Wat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in Large river basin,WEP-L)-地下水(Visual Modular Finite Difference Groundwater Flow,Visual-MODFLOW)联合模拟模型,基于白家川水文站地表水月径流量和地下水位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WEP-L模型率定和验证期月径流过程的模型模拟的结果NSE都在0.40以上,R2都在0.65以上,相对误差都控制在±15%以内,模型对白家川水文站枯季月径流量过程模拟较为准确。Visual MODFLOW模型模拟的研究区域内4个代表井模拟时段内地下水位模拟值与实测水位的R2基本都在0.58以上,MAE小于0.3 m,RMSE在0.028~0.265 m之间,表明建立的地表水-地下水模型可用于毛乌素沙地水文循环过程分布式模拟。基于此,进一步探究毛乌素沙地地表水-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不同区域的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位差异性显著,地表径流量大的地方地下水位低。2019-2020年毛乌素沙地径流量减小,但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呈现从西到东逐渐增加的趋势,且沙地东南角的径流量最大;2019-2020年沙地地下水位几乎不变,表明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开采量基本一致,空间上,沙地东南、东北角相邻地区的地下水位的差值较大,水位下降速度较快,与地形变化类似。研究成果可为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配置,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L Visual-MODFLOW 地表水 地下水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降水格局变化对油蒿木质部解剖特征的影响
14
作者 张富崇 于明含 +3 位作者 何莹莹 王春媛 丁国栋 唐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661-6669,共9页
探究不同降水处理对荒漠植物木质部解剖特征的影响,可以为理解未来降水格局变化下荒漠植物适应性和预测荒漠植被演替趋势提供理论依据。以毛乌素油蒿灌丛植被为对象,通过野外人工控制降水的方法,模拟半干旱气候区降水格局变化趋势,设置... 探究不同降水处理对荒漠植物木质部解剖特征的影响,可以为理解未来降水格局变化下荒漠植物适应性和预测荒漠植被演替趋势提供理论依据。以毛乌素油蒿灌丛植被为对象,通过野外人工控制降水的方法,模拟半干旱气候区降水格局变化趋势,设置3个降水量梯度(减水30%、自然降水、增水30%)以及2个降水间隔梯度(降水间隔5d、降水间隔15d)开展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监测油蒿木质部各个解剖特征参数对不同降水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降水量减少,油蒿的导管数量显著增多,导管密度、导管壁厚度显著增大(P<0.05)。降水间隔时间延长将显著增加油蒿的导管数量、导管密度和平均导管直径(P<0.05)。降水量与降水间隔期对油蒿木质部解剖学特征影响的交互效应不显著。(2)降水量减少和降水间隔时间延长弱化了油蒿潜在最大导水率对导管直径的响应敏感度。(3)在降水量减少和延长降水间隔时间的背景下,油蒿可以通过调整木质部导管参数兼顾水分运输的安全与效率。本研究表明,通过改变木质部解剖学特征参数来适应降水格局改变是油蒿的重要耐旱策略,未来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荒漠植物的水力特征变化需要综合考量降水量和降水间隔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降水格局 木质部导管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海龙 周梅 +3 位作者 张嘉開 洪光宇 李凤滋 费菲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7-1116,共10页
为探究沙漠化逆转过程中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和通量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本文选择毛乌素沙地林龄为9 a、18 a和30 a杨柴人工灌木林和未造林流动沙地(CK),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对土壤呼吸速率进行定位观测,并对主要环境影响因... 为探究沙漠化逆转过程中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和通量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本文选择毛乌素沙地林龄为9 a、18 a和30 a杨柴人工灌木林和未造林流动沙地(CK),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对土壤呼吸速率进行定位观测,并对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速率和通量均在植物生长季5—10月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规律,最高值出现在7月。(2)土壤呼吸速率和通量随杨柴林龄增长呈持续增加趋势,而呼吸速率温度敏感性(Q10)则呈持续下降趋势。生长季5—10月杨柴林各样地土壤呼吸平均速率大小为:30 a(2.16μmol·m^(-2)·s^(-1))>18 a(1.98μmol·m^(-2)·s^(-1))>9 a(1.41μmol·m^(-2)·s^(-1))>CK(0.24μmol·m^(-2)·s^(-1));土壤呼吸碳通量值大小顺序为:30 a(365.74 g C·m^(-2))>18 a(313.63 g C·m^(-2))>9 a(218.66 g C·m^(-2))>CK(40.08 g C·m^(-2))。(3)CK、9 a和18 a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耦合作用(P<0.01),而30 a样地的主控因子为土壤温度(P<0.01)。(4)土壤呼吸碳通量与植被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影响因素 杨柴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16
作者 白星雯 布日古德 +3 位作者 洪光宇 李炜 邵飞舟 张雷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60,共9页
降水格局的波动影响着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毛乌素沙地典型人工林杨柴、沙柳及流动沙丘(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监测降水与土壤含水量变化,分析3种覆被类型10,30,50,70,90,110 cm处土壤水分时空特征及对不同降水量级的响... 降水格局的波动影响着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毛乌素沙地典型人工林杨柴、沙柳及流动沙丘(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监测降水与土壤含水量变化,分析3种覆被类型10,30,50,70,90,110 cm处土壤水分时空特征及对不同降水量级的响应。结果表明:1)从浅层至深层土壤水分含量流动沙丘呈“S”型变化,杨柴人工林呈“3”型变化,沙柳人工林呈持续增大。2)5—10月植被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化,流动沙丘呈波动性变化,杨柴人工林呈“M”型变化,沙柳人工林呈“N”型变化。3)土壤水分对降水响应敏感度流动沙丘>沙柳人工林>杨柴人工林。4)降水量相同时,土壤水分补给对降水的响应具有滞后性,土壤初始含水量及降水强度影响水分入渗深度。结果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建设过程中降水补给下有效的水资源利用及土壤水分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土壤水分 人工灌木林 降水格局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不同沙障组合措施的防风固沙效益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麟 李红悦 +4 位作者 赵雨兴 任余艳 何金军 于凤强 哈斯额尔敦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8-279,共12页
为了解毛乌素沙地沙柳再生沙障、聚乳酸(PLA)沙袋沙障和草绳沙障配置固沙植物种组合措施下的防风固沙效益,通过对各类组合措施下不同高度处风速、近地表输沙量、障内蚀积形态的测定,对比分析了不同材料、坡位、规格下几种沙障组合措施... 为了解毛乌素沙地沙柳再生沙障、聚乳酸(PLA)沙袋沙障和草绳沙障配置固沙植物种组合措施下的防风固沙效益,通过对各类组合措施下不同高度处风速、近地表输沙量、障内蚀积形态的测定,对比分析了不同材料、坡位、规格下几种沙障组合措施的防风固沙效益。结果表明:(1)1 m×1 m规格沙柳再生沙障、草绳沙障组合措施下降低近地表风速效能最大,可达80.29%、78.49%,3 m×3 m规格的草绳、PLA沙障组合措施下防风效能仅为58.14%、57.88%;(2)输沙率降低率表现为:沙柳>草绳>PLA,且呈随规格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其中沙柳再生沙障组合措施阻沙效果较稳定,其他2种稳定性较差;(3)各类措施下障内微地形主要受NW~NNW风向控制,不同类沙障材料障内形态特征不同,整体以侵蚀为主,草绳沙障组合措施障内相对侵蚀深度最大,PLA沙障措施下次之,沙柳沙障措施下表现为以-10~5 cm区间侵蚀深度范围为主的弱蚀积状态,但相对侵蚀深度范围均呈随规格增大、坡位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沙柳再生沙障配以撒播固沙植物种的人工固沙植被体系最为稳定,防风固沙效益最优,为毛乌素沙地较为适宜的流动沙丘沙障促进植被恢复治理技术措施,其余组合措施可视沙障材料获取难易、运输条件以及流沙环境和治理目的适当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丘 沙障 组合措施 防风固沙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沙蒿凝结水形成规律及其对水均衡的影响
18
作者 冉彬 张在勇 +2 位作者 杨京博 许达 宫程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119,共9页
凝结水是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补给水源,为了探究毛乌素沙地典型植被沙蒿凝结水的形成过程,定量化凝结水量,分析气象因素对凝结水的形成贡献,评价沙蒿凝结水量对水均衡的影响,该研究在毛乌素沙地基于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开展了沙蒿凝结水的... 凝结水是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补给水源,为了探究毛乌素沙地典型植被沙蒿凝结水的形成过程,定量化凝结水量,分析气象因素对凝结水的形成贡献,评价沙蒿凝结水量对水均衡的影响,该研究在毛乌素沙地基于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开展了沙蒿凝结水的实时动态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蒿年凝结水生成量为47.1 mm,占年降水量的19.6%,且寒冷的月份凝结水量高于温暖月份。空气温度与地表温度之差及相对湿度的大小是凝结水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增强回归树模型的结果发现,相对湿度对凝结水形成的贡献率最高,为43.4%。考虑沙蒿凝结水量,水均衡方程的误差能够降至5.7%,可提高水资源评价时的精度。该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精确评价水资源量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将深化沙蒿条件下凝结水对水循环影响的认识,为旱区植被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 温度 凝结水 沙蒿 增强回归树模型 水均衡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林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演变关系
19
作者 拓卫卫 范家伟 +5 位作者 周雅洁 杨京 张延文 佟小刚 吴发启 姚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186,共10页
[目的]探究沙漠化土地植被恢复过程的植物与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演变关系,可以深入认知樟子松固沙林植被恢复的机制。[方法]以榆林毛乌素沙地的半固定沙地为对照,分析了恢复25~56 a樟子松林下的物种多样性、樟子松植... [目的]探究沙漠化土地植被恢复过程的植物与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演变关系,可以深入认知樟子松固沙林植被恢复的机制。[方法]以榆林毛乌素沙地的半固定沙地为对照,分析了恢复25~56 a樟子松林下的物种多样性、樟子松植物组织(叶片、枯落物、细根)与土壤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动态变化特征与交互作用。[结果](1)樟子松植物组织C,N,P平均含量表现为:叶片>枯落物>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为:枯落物>细根>叶片。(2)与半固定沙地相比,植被恢复后樟子松植物组织和土壤中的C,N,P含量显著变化。从恢复25 a到56 a,枯落物和土壤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4.9%和61.5%,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5.0%和52.4%。(3)随着恢复年限增加,枯落物和细根的C∶N以及叶片和细根C∶P,N∶P均显著降低,叶片C∶N及枯落物C∶P,N∶P显著增加。(4)枯落物与土壤C含量,细根与土壤N,P含量及植物组织与土壤间C∶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植被恢复年限通过影响枯落物生物量和林下植被根量间接影响土壤C,N,P含量,且总效应最大。[结论]榆林沙区樟子松林植被恢复土壤C含量的增加与枯落物的输入密切相关,土壤N,P含量的增加主要与细根养分密切相关,C∶P是影响樟子松林地植物-土壤间养分交互的关键化学计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植被恢复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固沙林枯落物-土壤连续体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
作者 杨京 张延文 +4 位作者 李灿 拓卫卫 王逸聪 董文煊 佟小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5-352,共8页
为揭示不同固沙林模式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含量变化关系与差异特征。以榆林毛乌素沙区半固定沙地以及恢复25~56年的人工灌木和乔木林地为对象,测定和分析从枯落物层到腐殖质层,再到矿质土层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随恢复... 为揭示不同固沙林模式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含量变化关系与差异特征。以榆林毛乌素沙区半固定沙地以及恢复25~56年的人工灌木和乔木林地为对象,测定和分析从枯落物层到腐殖质层,再到矿质土层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随恢复年限和连续体剖面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2种林地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均表现为枯落物层>腐殖质层>矿质土层。但随林地恢复年限延长,2种林地枯落物、腐殖质及矿质土层C含量均显著增加,到恢复56年时,分别比半固定沙地平均增加1.76,35.70,6.45倍;P含量在腐殖质层和矿质土层中显著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1.67,2.11倍;N含量仅在矿质土层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4.16倍。2种林地化学计量变化则表现为,随恢复年限延长,腐殖质层C∶N呈显著增加趋势,到恢复56年时,比半固定沙地平均增长18.6倍;N∶P只在灌木连续体中显著增加,C∶P未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2种林地连续体各层间C含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矿质土层C与N、P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腐殖质层C∶N、C∶P与矿质土层C∶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枯落物—土壤连续体C含量为协同增长,N、P含量仅在矿质土层中增长明显,C∶P是连续体中相对平衡稳定的化学计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磷含量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枯落物—土壤连续体 人工固沙林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