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8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细管法研究pH值对Eu(Ⅲ)在压实皂土中的扩散和吸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章毛连 王祥科 陈磊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4-657,共4页
利用毛细管法研究pH值对Eu(Ⅲ)在压实皂土中的吸附和扩散影响.结果表明,Eu(Ⅲ)在压实皂土中的扩散随pH值升高而减小,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皂土密度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和迁移起重要作用.实验结果与Fick定律理论计算值一致.
关键词 毛细管法 皂土 Eu(Ⅲ) 扩散 吸附
下载PDF
毛细管法测定防老剂D与BHT的熔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魏伯荣 胡小锋 +1 位作者 金冰 肖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43-444,451,共3页
为了准确测定防老剂D与BHT的熔点,用两端开口毛细管法、一端开口毛细管法和数字熔点仪测定了两种防老剂的熔点。结果表明,两端开口毛细管法测得的数据精密度较高,而且此法方便、经济。总结了两端开口毛细管法测定防老剂D与BHT的影响因... 为了准确测定防老剂D与BHT的熔点,用两端开口毛细管法、一端开口毛细管法和数字熔点仪测定了两种防老剂的熔点。结果表明,两端开口毛细管法测得的数据精密度较高,而且此法方便、经济。总结了两端开口毛细管法测定防老剂D与BHT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老剂D 防老剂BHT 熔点 毛细管法
下载PDF
毛细管法测流体黏度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改进 被引量:10
3
作者 唐笑年 诸挥明 唐笑迪 《大学物理实验》 2018年第6期25-27,共3页
为使学生透彻理解流体黏度(粘滞系数)知识点,我校公共物理教学与研究中心为医药、生命类本科生较早地开设了"毛细管法测流体黏度"的实验课程。由于设计和制作的不合理性,实验装置的主体——恒温缸和黏度计等部件频繁损坏,实... 为使学生透彻理解流体黏度(粘滞系数)知识点,我校公共物理教学与研究中心为医药、生命类本科生较早地开设了"毛细管法测流体黏度"的实验课程。由于设计和制作的不合理性,实验装置的主体——恒温缸和黏度计等部件频繁损坏,实验仪器故障率高,影响实验效果。经过多年的探索、改进和教学实践,我们改进了实验仪器装置,目前改进的仪器装置提高了实验测量的准确度、大幅降低了实验故障率、提高了实验室运转效率,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法 流体黏度(粘滞系数) 恒温缸 黏度计 实验装置 改进
下载PDF
石英毛细管法测定乙醇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 被引量:4
4
作者 董重 潘志彦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18-421,共4页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无毒、临界温度低、价格低廉的绿色溶剂,在超临界流体萃取领域应用最为普遍.乙醇作为共溶剂的加入可改善超临界二氧化碳溶剂化能力,极大拓宽其应用范围.研究乙醇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对于含醇物质中醇类的提取以...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无毒、临界温度低、价格低廉的绿色溶剂,在超临界流体萃取领域应用最为普遍.乙醇作为共溶剂的加入可改善超临界二氧化碳溶剂化能力,极大拓宽其应用范围.研究乙醇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对于含醇物质中醇类的提取以及用醇作共溶剂体系的萃取都非常重要.论文建立了石英毛细管结合显微镜录像溶解度测定系统,在温度为77.6~183.8℃范围内,测得乙醇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为0.085~0.485 mg/mg,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而呈指数增加,并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乙醇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方程为S=0.0231 e^(0.01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超临界二氧化碳 溶解度 石英毛细管法
下载PDF
毛细管法测定熔点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锦梅 袁月莲 +1 位作者 王艳丽 潘维 《实验室科学》 2008年第3期77-78,共2页
通过校正温度计、提高装样质量和优化实验操作等改进,提高了毛细管法测定熔点实验的准确度和效率,实验效果良好。
关键词 毛细管法 熔点测定 改进
下载PDF
毛细管法测定^(99)Tc在压实皂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和表观扩散系数 被引量:1
6
作者 章毛连 王祥科 陈磊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4,42,共5页
利用毛细管法研究了温度和皂土密度对99 TcO-4 在压实皂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和表观扩散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符合Fick’s定律。研究结果表明,99 TcO-4 在压实皂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和表观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皂土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利用毛细管法研究了温度和皂土密度对99 TcO-4 在压实皂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和表观扩散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符合Fick’s定律。研究结果表明,99 TcO-4 在压实皂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和表观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皂土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温度和皂土的密度(皂土柱的空隙率)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和迁移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法 皂土 ^99TcO4^- 扩散 吸附
下载PDF
毛细管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一种装置 被引量:5
7
作者 甘安生 曹利克 《物理实验》 1992年第1期5-6,共2页
在用毛细管法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的实验中,现有仪器为保证毛细管两端压强差恒定,一般都采用了一个恒压液槽,恒压液槽上有进液口和溢液口,因此需要液源和收集溢液的容器,给实验带来许多麻烦。我们利用虹吸原理,设计了一种测定液体粘滞系... 在用毛细管法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的实验中,现有仪器为保证毛细管两端压强差恒定,一般都采用了一个恒压液槽,恒压液槽上有进液口和溢液口,因此需要液源和收集溢液的容器,给实验带来许多麻烦。我们利用虹吸原理,设计了一种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法 液体粘滞系数 实验装置
下载PDF
毛细管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的结果分析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襄 袁天明 《职业与健康》 CAS 2003年第7期50-51,共2页
微核检测方法是在染色体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于19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建立和日益受到重视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由于微核率与染色体畸变率有着良好的相关性,而微核检测比染色体分析具有简便快速和易于掌握的特点,所以目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 微核检测方法是在染色体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于19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建立和日益受到重视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由于微核率与染色体畸变率有着良好的相关性,而微核检测比染色体分析具有简便快速和易于掌握的特点,所以目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法 淋巴细胞微核 检测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毛细管法测定气体、液体的粘滞系数 被引量:2
9
作者 史彭 程贵华 《物理实验》 1992年第3期116-118,共3页
一、实验装置及原理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矩形有机玻璃水箱,2.升降台。3.开关1,4.开关2,5.回水三通,6.小平台,7.均匀玻璃管,8.毛细管,9.米尺,10.温度计。实验时,关闭开关2,打开开关1,使液头平稳地在玻璃管中流动。
关键词 毛细管法 气体 液体 粘滞系数
下载PDF
双毛细管法高温气态环己烷黏度测量研究
10
作者 陈强 刘朝晖 +2 位作者 毕勤成 程想 冯松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58-2366,共9页
为了探索双毛细管法在碳氢燃料高温气态黏度测量中的应用,采用双毛细管法测量了亚临界压力下环己烷的高温气态黏度。测量温度为301.9~567.1K(间隔约10K);压力为0.5~4.0MPa(间隔1.0MPa)。考虑螺旋管圈的二次流效应,使用基于雷诺数Re或迪... 为了探索双毛细管法在碳氢燃料高温气态黏度测量中的应用,采用双毛细管法测量了亚临界压力下环己烷的高温气态黏度。测量温度为301.9~567.1K(间隔约10K);压力为0.5~4.0MPa(间隔1.0MPa)。考虑螺旋管圈的二次流效应,使用基于雷诺数Re或迪恩数De的函数关系式对黏度测量结果进行离心修正。在测量参数条件下,气态环己烷的雷诺数Re≤1984.5。研究表明:双毛细管法测量环己烷液态和气态黏度时,螺旋管圈的二次流效应具有显著差别;液态环己烷的离心修正系数<4.32%,气态环己烷的离心修正系数最高达到49%;离心力二次流效应是影响环己烷气态黏度测量精度的最重要因素;离心修正关系式的准确度对环己烷气态黏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法 气态黏度 二次流效应 测量精度 再生冷却
原文传递
52—1—3动脉化血液酸碱和气体分析的应用——毛细管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君兰 张宏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2年第3期45-47,共3页
应用毛细管法做血液酸碱和气体分析,以丹麦产RadiometerABL3型血液酸碱分析仪,测定了136例健康人动脉化血液标本和54例患者动脉血与动脉化血液标本。健康者动脉化毛细管法标本,其pH与动脉血比较基本相同,P_(CO2),P_(O2),HCO_3^-,T_(CO2)... 应用毛细管法做血液酸碱和气体分析,以丹麦产RadiometerABL3型血液酸碱分析仪,测定了136例健康人动脉化血液标本和54例患者动脉血与动脉化血液标本。健康者动脉化毛细管法标本,其pH与动脉血比较基本相同,P_(CO2),P_(O2),HCO_3^-,T_(CO2),SBC的结果均弱低于动脉血,ABE,SBE的结果,较明显的偏于负值。做男女性别比较,除HCO_3^-(P<0.01)外,其余9项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4例患者以动脉血与毛细管法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处理,除氧含量CO_2CTP<0.01外,其余9项的数值,两法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故采用动脉化毛细管法测定血液酸硷和气体分析,可以替代动脉血供临床常规检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分析 动脉化血 毛细管法
下载PDF
毛细管法行末梢血脂肪廓清试验的观察报告
12
作者 陈敏 黄玫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97-398,共2页
目的 观察能否以末梢血毛细管法取代静脉血试管法进行脂肪廓清试验。方法 对 6 0例行胃肠外营养的新生儿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脂肪廓清试验 ,并行血清甘油三脂的测定。结果 末梢血毛细管法与静脉血试管法脂肪廓清试验及两者与... 目的 观察能否以末梢血毛细管法取代静脉血试管法进行脂肪廓清试验。方法 对 6 0例行胃肠外营养的新生儿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脂肪廓清试验 ,并行血清甘油三脂的测定。结果 末梢血毛细管法与静脉血试管法脂肪廓清试验及两者与血清甘油三脂水平均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r =0 .90 7,0 .784 ,0 .734,均P <0 .0 1。结论 末梢血毛细管法可以代替静脉血试管法进行脂肪廓清试验 ,且能反映血清甘油三脂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廓清试验 末梢血毛细管法 诊断
下载PDF
《毛细管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英勋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4期41-42,49,共3页
《毛细管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是普通物理热学实验,待测物是水。本文通过对该实验内容的延伸,使实验不仅能测量接触空气时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并能测量与水接触时水银的表面张力系数。
关键词 接触角 表面张力 毛细管法 液体 测定
下载PDF
毛细管法应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
14
作者 刘冬炎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8年第2期83-84,共2页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传统法在临床麻醉上较为普遍,作者采用毛细管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以避免传统法的缺点,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毛细管法 肌间沟臂丛阻滞 麻醉
下载PDF
近化学专业毛细管法测定固体有机物熔点的因素分析及其验证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林钢 王玉娜 +19 位作者 洪琴 李杭程 钟晓霞 金洁 倪挺 刘双双 钱杰 罗晌 董俊杰 郭欣 施青君 赵娴 尉知行 蔡晨 钟润连 翟意 杨攀攀 方江明 邬龙 陈定奔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3期478-482,共5页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的微型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近化学专业开设的有机实验毛细管法在有机物熔点测定中所暴露出的不足,以尿素和苯甲酸熔点测定为例,从样品研磨尺寸、装填高度、装填抖动次数、样品纯度、...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的微型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近化学专业开设的有机实验毛细管法在有机物熔点测定中所暴露出的不足,以尿素和苯甲酸熔点测定为例,从样品研磨尺寸、装填高度、装填抖动次数、样品纯度、升温速率等5个方面对影响2种常见固体有机物的熔点测定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对于2种固体试样测试,磨细至2 mm左右,毛细管的最佳装填高度为3~4 mm;起始温度设置低于物质熔点的标称值前5℃;升温速率0.6~1.0℃/min时为佳。采用优化后的方法测定其熔点,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有机化学基础试验要求,值得在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点测定 毛细管法 微型化学实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毛细管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误差分析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东子 蒋建军 王俊彪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2年第4期73-75,共3页
通过Bashforth-Adams方程获得了真实接触角,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毛细管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误差来源,解决了这一领域存在的一些争议性问题,并进一步揭示和探讨了毛细管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特性。
关键词 材料实验 表面张力 液体 毛细管法 误差
下载PDF
采用DSC法和毛细管法对标样熔点的精确测量和统计检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书文 《物理测试》 CAS 1993年第1期33-36,共4页
本文用DSC法和毛细管法精确测量了香草醛等五种熔点标样的熔点。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差分析探讨了DSC法外推起始温度及峰值温度的物理意义。从t检验证明DSC法完全可以取代常规的毛细管法用于测定药物的熔点;为推广DSC法在药物研究和检验中... 本文用DSC法和毛细管法精确测量了香草醛等五种熔点标样的熔点。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差分析探讨了DSC法外推起始温度及峰值温度的物理意义。从t检验证明DSC法完全可以取代常规的毛细管法用于测定药物的熔点;为推广DSC法在药物研究和检验中的应用提供了数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点 DSC 毛细管法 药物
下载PDF
毛细管法提拉有机纤维单晶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宋贤 董美斌 +2 位作者 王家河 高东光 李文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35-38,共4页
木文探索了毛细管法提拉有机纤维单晶的实验装置,着重探讨了影响温场和单晶质量的各种因素:冷却水的温度和流量、甘油溶液面的位置、加热电压、提拉速度等。同时提拉出倍频性能良好的长3cm 的3-甲基-4-硝基吡啶-1-氧(简称3-POM)的纤维... 木文探索了毛细管法提拉有机纤维单晶的实验装置,着重探讨了影响温场和单晶质量的各种因素:冷却水的温度和流量、甘油溶液面的位置、加热电压、提拉速度等。同时提拉出倍频性能良好的长3cm 的3-甲基-4-硝基吡啶-1-氧(简称3-POM)的纤维单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纤维 单晶 提拉 毛细管法
下载PDF
毛细管法测量流体黏度理论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战果 庞学霞 +3 位作者 常晗硕 李常伟 赵志岗 段超予 《物理通报》 2020年第6期59-62,69,共5页
依据流体黏度的定义,基于不同理论基础对一种毛细管法测量流体黏度的简单装置进行了理论误差分析.发现牛顿力学相较流体力学在分析低速且速度梯度比较小的流体运动时,引入的理论误差比较小.基于两种理论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毛细管法测量流... 依据流体黏度的定义,基于不同理论基础对一种毛细管法测量流体黏度的简单装置进行了理论误差分析.发现牛顿力学相较流体力学在分析低速且速度梯度比较小的流体运动时,引入的理论误差比较小.基于两种理论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毛细管法测量流体黏度的原理,理论分析和简化的过程融合了多领域知识,所得结果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可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法 黏度 牛顿力学 流体力学
下载PDF
毛细管法测液体粘滞系数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申余 《物理实验》 1991年第5期200-201,共2页
落球法和毛细管法是最常见的两种测粘滞系数的方法。但由于斯托克斯公式成立的条件太苛刻(例如雷诺数R=ανρ/η要求小于1,而毛细管法只要求小于2300),所以落球法在应用上要受到很大的限制。然而这样的情况在物理教学实验中并没有得到... 落球法和毛细管法是最常见的两种测粘滞系数的方法。但由于斯托克斯公式成立的条件太苛刻(例如雷诺数R=ανρ/η要求小于1,而毛细管法只要求小于2300),所以落球法在应用上要受到很大的限制。然而这样的情况在物理教学实验中并没有得到反映,毛细管法和落球法的测量对象都只有一个,前者是水,后者是蓖麻油。四十年来,这种状况一直维持不变。失去了普遍性也就失去了实用价值。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毛细管法的测量装置,只要有400ml的牛顿液体(指剪应力与切变之比为常数的液体),我们就可测定其粘滞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法 液体 粘滞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