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预适应促发心肌毛细血管床功能性开放 被引量:7
1
作者 谢志泉 刘伊丽 +5 位作者 查道刚 黄翠瑶 乔东访 郑燕列 张远慧 吴平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7-479,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反复短暂缺血剌激导致缺血预适应 (IP)对心肌毛细血管床功能的影响。方法 :复制套扎前降支冠状动脉犬模型。IP组给予缺血 5min ,灌注 5min ,反复 4次 ;假手术组不予缺血与灌注剌激 ,观察 4 0min。分别于实验前、第 1次缺血与... 目的 :探讨反复短暂缺血剌激导致缺血预适应 (IP)对心肌毛细血管床功能的影响。方法 :复制套扎前降支冠状动脉犬模型。IP组给予缺血 5min ,灌注 5min ,反复 4次 ;假手术组不予缺血与灌注剌激 ,观察 4 0min。分别于实验前、第 1次缺血与再灌注及第 4次缺血与再灌注末行心肌声学造影 ,最后对心肌毛细血管进行超微结构观察 ,并定量分析 ,做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第 4次缺血较第 1次缺血其声学显影最小缺损面积百分比 (ADmin % )由32 6 %± 5 7%降至 2 1 8%± 5 2 % (P <0 0 5 ) ,定量分析指标峰值 (PI)、曲线下面积 (AUC)、峰减半时间 (HT)均增高 ;心肌毛细血管数、管腔内径、内皮细胞厚度及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反复短暂缺血增加心肌微循环血液灌注但无毛细血管超微结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心肌毛细血管床 功能性开放 声学造影
下载PDF
稳定期COPD患者肺膜弥散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改变 被引量:2
2
作者 高蓓兰 刘锦铭 +2 位作者 杨文兰 朱东 王英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6-87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弥散功能的改变,探讨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对COPD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5例健康者测定静息状态下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观察各项肺功能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COPD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参数从Ⅰ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DLCO(DLCO/VA)、Dm以及Vc等参数则从Ⅱ级开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Ⅰ级患者Dm较对照组下降,但Vc有增高(均P<0.05)。结论在COPD早期,尽管DLCO值在正常范围,但膜弥散已有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Dm和Vc同时减低,DLCO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Dm及Vc是弥散功能重要和敏感的指标,可反映肺组织的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氧化碳弥散量 膜弥散 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
下载PDF
正常人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又宁 茌璐琪 +2 位作者 朴哲龙 郝峰英 张青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测定正常成人的肺弥散能力(DL)、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及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计算与年龄、身高、体重相关的回归方程;研究年龄对于DL特别是对Dm、Vc的影响以及后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单次呼吸法测... 目的:测定正常成人的肺弥散能力(DL)、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及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计算与年龄、身高、体重相关的回归方程;研究年龄对于DL特别是对Dm、Vc的影响以及后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单次呼吸法测定DLCO,测定不同吸入气氧分压下的DLCO,采用Roughton和Foster方法计算Dm和Vc。结果:年龄与DL、Dm、Vc呈中度或高度负相关,DL与Dm和Vc、VA与DL、Dm和Vc中度或高度正相关;DL、Dm在40岁以后开始降低,Vc在50岁以后开始降低;在各年龄组DL、Dm和Vc的回归方程中,身高和/或年龄为进入公式的主要变量。结论:(1)年龄与Dm、Vc呈线性负相关;(2)Dm在40岁以后开始降低,Vc减少发生在50岁以后;(3)DL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主要是由于Dm、Vc的降低所引起;(4)Dm、Vc的减少与VA随年龄变化有关;(5)身高和/或年龄是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屏障 毛细血管床 容量 肺泡 DM VC
下载PDF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锦铭 吴文 +5 位作者 王英敏 朱东 郑卫 杨文兰 高蓓兰 江平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69-371,380,共4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VC)变化及特点。方法20例IIP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各7例。2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及... 目的研究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VC)变化及特点。方法20例IIP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各7例。2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及对照组的CO弥散量(DLCO)、比弥散量(DLCO/VA)、DM、VC及肺通气功能。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FEV1分别为(72.44±13.61)%及(103.33±11.96)%(预计值),FVC为(74.80±20.59)%及(116.08±16.84)%(预计值),观察组均明显降低(P<0.001);FEV1/FVC分别为(80.00±7.99)%、(79.92±4.56)%,无显著性差异(P>0.05);DLCO分别为(13.64±4.20)mL·mmHg1·min1及(21.80±2.88)mL·mmHg1·min1,观察组明显降低(P<0.001);DLCO/VA分别为(4.49±1.16)mL·mmHg1·min1、(4.23±0.57)mL·mmHg1·min1,无显著性差异(P>0.05);DM分别为(30.17±19.61)mL·mmHg1·min1、(67.63±11.28)mL·mmHg1·min1,VC分别为(51.00±13.06)mL、(66.67±9.62)mL,观察组均明显降低(P<0.001,P<0.05)。UIP组与NSIP组上述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LCO变化可由DM和VC变化共同影响。DM、VC变化也可不完全一致,DM降低时VC可正常甚至反而升高,DLCO却可能在正常范围。DM及VC测定可作为早期评价肺弥散功能损害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肺泡毛细血管 弥散能力 毛细血管床容量 换气功能 血红蛋白
下载PDF
上海地区105例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正常值的研究
5
作者 朱东 宫素岗 +2 位作者 杨文兰 徐黎青 刘锦铭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测定上海地区105例正常成人的肺弥散能力(DLCO)、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研究DM和Vc与DLCO,年龄,身高,体重的关系并建立正常多元回归预计值公式。方法采用一口气法(CO)测定不同浓度下的肺弥散量(DLCO)... 目的测定上海地区105例正常成人的肺弥散能力(DLCO)、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研究DM和Vc与DLCO,年龄,身高,体重的关系并建立正常多元回归预计值公式。方法采用一口气法(CO)测定不同浓度下的肺弥散量(DLCO),使用著名的Roughton和Foster公式:DL1CO=D1M+θV1C计算DM和VC[1]。结果男性女性DM,VC与DLCO,身高呈线性正相关,与年龄呈线性负相关,男性DM与体重呈线性负相关。结论身高和/或年龄是DM,Vc回归方程的主要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床容量 肺泡毛细血管 肺弥散能力 上海地区 正常值 DLCO 预计值公式 正常成人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秦要武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51-253,257,共4页
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攀升,随之,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危害也日显严峻。如何治疗DME,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1 DME的基本机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管在非增殖期还是增殖期... 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攀升,随之,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危害也日显严峻。如何治疗DME,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1 DME的基本机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管在非增殖期还是增殖期,都可出现黄斑水肿,黄斑区局部的微血管瘤渗漏可引起局灶性水肿,而后极部毛细血管的广泛渗漏则引起弥漫性黄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ULAR 血管 弥漫性黄斑水肿 眼内注射 毛细血管床 注射组 增殖期 EDEMA 硬性渗出 后极部
下载PDF
三联疗法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敬河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24期26-27,共2页
目的:总结三联疗法治疗肺心痛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76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对照组38例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2.1%,明... 目的:总结三联疗法治疗肺心痛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76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对照组38例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63.1%,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酚妥拉明三药联合治疗肺心病心衰,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使基础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疗法 肺心病心衰 研究 病例分析 疗效观察 危重症 病死率 毛细血管床
下载PDF
健康志愿者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成像及视网膜激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比较
8
作者 Huber K. Plange N. +2 位作者 Remky A. Arend O. 杨建刚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2期7-8,共2页
Purpose: To correlate retinal circulatory measurements using scanning laser fl uorescein angiography and flow velocities of retrobulbar vessels measured by mea ns of colour Doppler imaging. Methods: Fifteen patients w... Purpose: To correlate retinal circulatory measurements using scanning laser fl uorescein angiography and flow velocities of retrobulbar vessels measured by mea ns of colour Doppler imaging. Methods: Fifteen patients with normal pressure gla ucoma (NPG) and 15 healthy volunteers underwent colour Doppler imaging and fluor escein angiographic studies. Peak systolic velocities (PSVs), end-diastolic velocities (EDVs) and resistive indices (RIs) of the ophthalmic artery (OA) an d central retinal artery were obtained. In the fluorescein angiograms arterioven ous passage time (AVP) was quantified by means of digital dye dilution curve ana lysis. Results: Arteriovenous passage time wa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in NPG pa tients compared to healthy subjects (P=0.0026). In the central retinal artery PS V (P=0.023) and EDV (P < 0.0001)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RI was increas ed (P < 0.0001) in patients with NPG. The EDV of the central retinal artery show 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AVP (EDV: r=-0.53, P=0.0023). The RI of the c entral retinal artery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AVP (RI: r= 0.63, P< 0.0001). The AVP did not correlate to EDV or PSV, nor to the RI measured in the ophthalmi c artery. Conclusion: Arteriovenous passage time, which represents blood flow in a vascular segment of artery, capillary bed and corresponding vein, was found t o be correlated to the EDV and the RI of the central retinal artery. The combina tion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allows further interpretation of ocular circulatory respon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成像 眼动脉 眼底血管造影 毛细血管床 染料稀释曲线 静脉充盈 血液循环 血液流速 舒张末期 阻力指数
下载PDF
肺减容手术治疗肺气肿对肺弥散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徐鉷 高坤祥 +2 位作者 程庆书 王云杰 刘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72-2274,共3页
目的 :比较肺减容手术前、后肺膜弥散量 (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Vc)对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的影响 .方法 :建立肺气肿动物模型 ,单侧施行LVRS ,并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4wk测定动脉血气 ,DL(肺弥散功能 ) ,Dm ,VC;结果 :LVRS前、后的DL ,... 目的 :比较肺减容手术前、后肺膜弥散量 (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Vc)对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的影响 .方法 :建立肺气肿动物模型 ,单侧施行LVRS ,并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4wk测定动脉血气 ,DL(肺弥散功能 ) ,Dm ,VC;结果 :LVRS前、后的DL ,Dm ,Vc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 )分别为 (6 3± 4 ) %和 (77± 5 ) % ,(6 7± 5 ) %和 (71±4 ) % ,(71± 7) %和 (83± 6 ) % ,(78± 4 )mmHg和 (93± 3)mmHg .除Dm外 ,手术前、后各组值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肺气肿肺弥散功能下降 ,与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肺毛细血管床容量有关 .LVRS术后肺弥散功能、动脉血氧分压、低氧血症的显著改善 ,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增加显著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科学 一氧化碳 肺弥散能力 毛细血管床容量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皱微循环的变化
10
作者 宋团月 林正懋 +3 位作者 张晓芹 李丽英 李雪玲 林小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3年第6期29-29,34,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 SLE),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通过甲皱微循环检查观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现将我院对 SLE 患者37例,正常对照组67例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
关键词 甲皱微循环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性疾病 源本 抗核抗体滴度 慢性炎症 风湿病学 雷诺氏征 血浆比粘度 毛细血管床
下载PDF
营养支持疗法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11
作者 高滨 刘长波 +2 位作者 李树琴 杨咏梅 路琳琳 《黑龙江医学》 1996年第3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营养支持疗法 慢阻肺患者 黑龙江省 肺气肿病 营养不良 毛细血管床 胃肠道功能紊乱 消化性溃疡 慢阻肺病人 自动生化分析仪
下载PDF
肺心病21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峰 何谦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6期49-50,共2页
肺心病在西北地区发病率高,故熟练掌握肺心病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意义。诊断应把握患者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特征及心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和症状。治疗根据肺部原发病的病因采取抗炎、解痉、平喘、祛痰、止咳,对心功... 肺心病在西北地区发病率高,故熟练掌握肺心病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意义。诊断应把握患者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特征及心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和症状。治疗根据肺部原发病的病因采取抗炎、解痉、平喘、祛痰、止咳,对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应以利尿、强心、扩血管治疗。体会则通过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认真分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使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 顺应性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毛细血管床 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肥大 心功能不全 肺心病
下载PDF
人的肤是由什么决定的?
13
作者 徐井芳 《解放军健康》 1998年第6期33-33,共1页
一般认为,皮肤的颜色决定于皮肤中黑色素和胡萝卜素含量的多少,以及皮下血液供应的情况和表皮的厚薄。黑色素在表皮和真皮细胞中呈现为黑色或棕色颗粒;胡萝卜素潜于表皮角化层和皮下组织中,使皮肤呈黄色;而真皮毛细血管床内所含的... 一般认为,皮肤的颜色决定于皮肤中黑色素和胡萝卜素含量的多少,以及皮下血液供应的情况和表皮的厚薄。黑色素在表皮和真皮细胞中呈现为黑色或棕色颗粒;胡萝卜素潜于表皮角化层和皮下组织中,使皮肤呈黄色;而真皮毛细血管床内所含的氧合血红蛋白使皮肤呈现出红色。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代谢 黑色素小体 皮肤颜色 毛细血管床 胡萝卜素含量 慢性肾病 不同生理状态 色素缺乏 黄种人
下载PDF
浅谈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几个问题
14
作者 王莲玉 李焕延 王淑云 《黑龙江医学》 1994年第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有效循环血容量 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 微循环障碍 抗菌药物 微循环状态 心排出量 去甲肾上腺素 毛细血管床
下载PDF
会阴部动静脉畸形误诊为会阴疝二例
15
作者 刘子号 季双双 +3 位作者 刘金龙 尹毓章 龙俊红 张书信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494-496,共3页
动静脉畸形,也称蔓状血管瘤,是一种高流量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由扩张的动脉和静脉组成,异常的动静脉之间缺乏正常毛细血管床[1]。本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颅脑,其次依序为头部、颈部、四肢、躯干和内脏器官[2]。会阴部发病者临床罕见,且因... 动静脉畸形,也称蔓状血管瘤,是一种高流量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由扩张的动脉和静脉组成,异常的动静脉之间缺乏正常毛细血管床[1]。本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颅脑,其次依序为头部、颈部、四肢、躯干和内脏器官[2]。会阴部发病者临床罕见,且因部位的特殊性,瘤体可因腹压增大盆底下降而突出,腹压减小盆底相对上升而回缩,从而具有可复性肿物的临床表现,容易被误诊为会阴疝[3]。现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2例误诊为会阴疝的会阴部动静脉畸形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畸形 毛细血管床 动静脉畸形 腹压 蔓状血管 会阴部 会阴疝 发病部位
原文传递
血红蛋白校正在肺弥散功能评估中的意义
16
作者 赖莉芬 刘方 +1 位作者 舒六一 冯华松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3-43,共1页
目的了解血红蛋白(Hb)校正在肺弥散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2月我院肺通气功能检查正常的住院患者64例。Hb(14.27±1.52)mg/dL正常者30例,其中女性11例,男性19例,年龄(59.16±11.71)岁;Hb(9.51±2.04)
关键词 肺弥散功能 肺通气功能 肺泡毛细血管 预计值 唇紧 COHB 毛细血管床 重复测试 正常呼吸 肺泡气
原文传递
糖尿病性眼病,中医有招儿
17
作者 郑军 《家庭用药》 2020年第10期24-24,共1页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的多发病,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展,会逐渐产生眼部的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而中医将其统称为“消渴目病”,其症状为视力逐渐或突然下降,甚至失明。“消渴目病”的病因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视网膜微...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的多发病,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展,会逐渐产生眼部的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而中医将其统称为“消渴目病”,其症状为视力逐渐或突然下降,甚至失明。“消渴目病”的病因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视网膜微循环结构及功能上的紊乱,即毛细血管壁周细胞消失、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床缺血、新生血管形成等,在此基础上出现的各种眼底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增生 毛细血管床 眼底改变 基底膜增厚 周细胞 消渴目病
原文传递
疑似"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术后再出血一例报道
18
作者 刘权 张绪新 +1 位作者 李彦钊 邓东风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5期316-317,共2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年发病率约10/10万-20/10万,其主要表现为中老年的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1]。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动脉和静脉的集合,没有中间的毛细血管床,其发病率为1/10万...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年发病率约10/10万-20/10万,其主要表现为中老年的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1]。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动脉和静脉的集合,没有中间的毛细血管床,其发病率为1/10万[2]。AVM的首次表现常见于相对年轻和健康的患者,AVM破裂导致的颅内出血常发生在优势部位,而临床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在基底节区。现将我院1例疑似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以反复出血为主要表现,最终病理证实为AVM的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脑动静脉畸形 毛细血管床 术后再出血 病例报道 基底节区 颅内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