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4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地区地方人大的工作实践——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近5年工作为例
1
作者 陆霓 《人大研究》 2024年第4期41-47,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和确立的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第一次将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括为新时代民族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和确立的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第一次将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括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2],最近又进一步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3。这个重大战略考量对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工作具有重大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对调整完善民族理论政策,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都作出了高屋建的指导[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巴马瑶族自治县 民族事务治理 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理论政策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党的民族工作 中华民族发展史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大团结
2
作者 王延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大团结和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皆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基本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 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大团结和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皆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基本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始终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创新和发展、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确立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政策 民族大团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七乡大地“石榴红”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3
作者 苏宁 杨月波 刘红丹 《今日民族》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动民族地区发展、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广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书写了七乡大地“石榴...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动民族地区发展、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广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书写了七乡大地“石榴红”,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 石榴红 民族地区发展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民族文化传承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1950年代民族问题大讨论再审视
4
作者 晁福林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1950年代关于民族问题的大讨论,开启了中国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民族问题的热潮。当时学习的重点是斯大林关于形成民族的四个要素。斯大林强调依照这四个要素衡量,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不可能出现民族,民族只能是资本主义时... 1950年代关于民族问题的大讨论,开启了中国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民族问题的热潮。当时学习的重点是斯大林关于形成民族的四个要素。斯大林强调依照这四个要素衡量,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不可能出现民族,民族只能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范文澜注意到斯大林论断的适用性问题,著文指出中、欧历史情况不同。欧洲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才有了民族国家,而古代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持久的相当巩固的整体”的王朝国家,“汉民族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并不因为有了资本主义才开始形成民族”。围绕汉民族形成时间问题所展开的大讨论实际上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规模地研讨中华民族形成问题的嚆矢。这场大讨论的丰富成果是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民族形成 中华民族 资本主义 1950年代
原文传递
习近平“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
5
作者 江国华 赛依旦·阿合买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习近平同志关于“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既是对民族平等宪法原则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申,又是对我国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并在战略层面上,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纳入“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 习近平同志关于“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既是对民族平等宪法原则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申,又是对我国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并在战略层面上,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纳入“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工程体系之中。在这个意义上,“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中居于枢纽地位。其标志着中国民族事务治理由政策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由工具思维向价值思维转变。法治思维之要义在于确立“法治”在民族事务治理中的世界观地位;系统思维之要义在于确立“统筹兼顾”在民族事务治理中的方法论地位;价值思维之要义在于“民族团结”在民族事务治理中的价值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民族团结 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 习近平法治思想 民族事务治理
下载PDF
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评《当代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发展与实践研究》
6
作者 韩瑞娟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期I0022-I0022,共1页
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价值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民族教育政策是国家为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因此,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 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价值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民族教育政策是国家为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因此,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将阐述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保护与传承以及宣传与弘扬的作用,以期全面展现民族教育政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雷召海与李资源编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当代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发展与实践研究》一书,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内容和实践、发展规律以及民族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该书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当代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与实践,为读者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教育政策 促进作用 发展与实践 中国民族教育 不可替代 文化的发展 政策和措施
下载PDF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流变——以少数民族诗歌为中心考察
7
作者 魏蓓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民族是具有政治共同体特征的概念与实体,近代中国百年来的反殖民斗争中,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觉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大致体现为领土自觉、“民族—国家”及人类共同命运特征的三个流变阶段。这三个认同... 民族是具有政治共同体特征的概念与实体,近代中国百年来的反殖民斗争中,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觉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大致体现为领土自觉、“民族—国家”及人类共同命运特征的三个流变阶段。这三个认同流变阶段,既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少数民族当中是有深厚的认同基础,也强化了中华民族和新中国是多民族构成的多元一体之事实。诗歌是少数民族最重要、常用的情感表达方式,真实反映了他们近代以来对政治性的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与认同。以少数民族诗歌为中心考察近代以来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流变情况,有利于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认同 诗歌
下载PDF
中国民族思想史研究述论
8
作者 王文光 《学术探索》 2024年第4期49-54,共6页
民族思想是人类对历史和现实中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中国民族思想史就是在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并且不断发展的民族思想及其实践过程,中国民族思想史最显著的特征是鲜明的时代性,是在解决民族问题实践过程中的智慧表... 民族思想是人类对历史和现实中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中国民族思想史就是在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并且不断发展的民族思想及其实践过程,中国民族思想史最显著的特征是鲜明的时代性,是在解决民族问题实践过程中的智慧表达。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研究中国民族思想史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思想 问题与方法中国民族思想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守正创新——基于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研究
9
作者 陈坤 许玉阁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不仅统一了政、学两界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分歧,更是促进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发展和创新。综观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所强调的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有继承... 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不仅统一了政、学两界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分歧,更是促进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发展和创新。综观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所强调的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有继承,有发展,更有创新。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都继承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基本框架,并且根据时代需要对基本框架进行了发展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因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创新性地形成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其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这一思想的两个重要内容。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视角下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有包容性又有现实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民族理论政策 民族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性研究述评
10
作者 董强 沈富城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62,共15页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进一步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性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理论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内涵的研究,分别从“历史形成”说、“要素重叠”说、“认同”说、“类型”说、“发展”说和“原则”说等维度进行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共同性兼具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性历史阐述高度定位和民族工作领域挑战的有效回应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究其理论渊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以及对西方共同体理念的借鉴与超越。理论界对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探索,主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宏观维度,以及社会机制体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节日庆典活动、民族地区的具体实践等中微观维度展开。因此,要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体系构建、深化学科交叉、加强具象化以及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述评
下载PDF
新时代云南民族传统节日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1
作者 王亚军 《创造》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国特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自古以来,因民族种类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而成为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沃土和宝库。对于新时代云南各民族而言,节日文化作为文化再生产重要类型,依赖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内部延续和传承习俗惯例,在官方和民间指导参与下,通过村落仪式、日常社会互动、经济交往和社会交换等载体予以呈现和共享。如何依据云南民族传统节日互动特点,挖掘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共生成为实践性较强的现实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资源 民族传统节日 文化再生产 实践路径 社会互动 社会学研究 民族大团结 西南边疆
下载PDF
讲好各民族地区红色故事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2
作者 李涛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小故事承载大历史。回顾党在各民族地区的奋斗历程,其中有不少美丽故事记载并默默讲述着党与各族人民间的红色情谊。红色故事是红色文化的生动表现形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有力抓手,其中包含的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党与各族... 小故事承载大历史。回顾党在各民族地区的奋斗历程,其中有不少美丽故事记载并默默讲述着党与各族人民间的红色情谊。红色故事是红色文化的生动表现形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有力抓手,其中包含的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党与各族人民的内心深处。深入挖掘并讲好各族人民中流传的红色故事,对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红色故事 民族地区 民族团结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构建”议题的讨论及启示——基于少数民族相关研究的考察
13
作者 王江成 李怡婷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形成,国内外学界主要存在“构建”与“原生”之争。国内有学者进行了“第三种”阐释,并体现出多学科的差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少数民族的“构建性”,“族类群体”在近代以来的“转换再造”是对西方构建论“凭空...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形成,国内外学界主要存在“构建”与“原生”之争。国内有学者进行了“第三种”阐释,并体现出多学科的差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少数民族的“构建性”,“族类群体”在近代以来的“转换再造”是对西方构建论“凭空杜撰少数民族”和国内学界传统认知中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就有”的超越和发展。承认少数民族的构建性不是要否定少数民族的族类历史,而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中国民族结构、民族格局的现代演变和生成过程,学会用动态的思维理解民族现象,进而更好地落实当前所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族类群体” 少数民族构建 民族识别 中华民族
下载PDF
民族美术融入高等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路径探索
14
作者 刘达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了民族文化新的时代要求和文化意蕴,多元一体既可展示一种文化观,也可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民族美术融入高等美术教育能促进高等美术专业学科发展,有利于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美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了民族文化新的时代要求和文化意蕴,多元一体既可展示一种文化观,也可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民族美术融入高等美术教育能促进高等美术专业学科发展,有利于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美术。民族美术融入高等美术教育的路径是,在高等美术教学中融入民族美术课程,在高等美术教育中搭建民族美术学习与实践平台、加强民族美术研究的科研支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民族文化氛围。只有如此,才能使高等美术教育的内涵式拓展,实现“融”文化“入”教育“铸”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美术教育 民族文化 民族美术 民族美术课程 民族文化氛围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15
作者 习近平 《创造》 2024年第2期1-3,共3页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共同繁荣 工作方针政策 我国各族人民 共同团结奋斗 平等团结 民族平等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贡献和时代价值
16
作者 张彦君 +2 位作者 韩婷 李霞 石志刚主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7-8,共2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本文围绕科学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贡献和时代价值,从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根本利益、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本文围绕科学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贡献和时代价值,从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根本利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创党的民族工作的新局面四个方面做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理论 民族政策 民族工作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7
作者 吴丽萍 《新湘评论》 2024年第3期51-51,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与民族、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协同共进、互为条件。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凸显了加强民族大团结的力量源泉作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特征,决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与民族、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协同共进、互为条件。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凸显了加强民族大团结的力量源泉作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特征,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难度更大,一体化行动的约束更大。新时代,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享复兴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大团结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共同团结奋斗 民族凝聚力 石榴籽 现实特征
下载PDF
建设少数民族特色的法院文化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绽荆楚大地
18
作者 杨铭 《人民法治》 2024年第5期66-67,共2页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力量。做好法院文化建设既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应有之义,更是必须承担起的时代课题。红红石榴籽,紧紧抱成团,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风俗习惯...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力量。做好法院文化建设既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应有之义,更是必须承担起的时代课题。红红石榴籽,紧紧抱成团,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风俗习惯各有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法院身处审执工作最前沿,蕴藏着大量文艺创作的富矿,建设好法院文化对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加快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基层法院 全面依法治国 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地区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少数民族特色
原文传递
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19
作者 舒彩前 《当代贵州》 2024年第13期77-77,共1页
贵州的发展史是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史长河的洗练,贵州各民族相携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了丰富多彩、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展示宣传窗口和民族团结教育阵地,始终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弘扬... 贵州的发展史是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史长河的洗练,贵州各民族相携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了丰富多彩、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展示宣传窗口和民族团结教育阵地,始终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博物馆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职责,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和蕴藏丰富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源,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教育 平台优势 民族文化传承 职能职责 民族团结进步 宣传窗口 生动故事 优秀民族文化
下载PDF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云岭大地现代化建设
20
作者 王宁 《今日民族》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强调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力量;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强调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力量;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云南民族众多,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面积的70%,是全国民族工作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要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民族工作和各项工作的主线,奋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共同繁荣 云南民族 根本遵循 民族自治 共同团结奋斗 政治自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