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知——以旗袍审美意识的变迁为例
1
作者 郑亚楠 李正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2期99-103,共5页
旗袍起源于满族袍服,是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特色的女性服饰,是中华服饰文化中璀璨夺目的瑰宝,在世界服饰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旗袍体现了东方女性之美,其审美意识的变迁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在顺应时代潮流中不断地发展变化。文章以不... 旗袍起源于满族袍服,是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特色的女性服饰,是中华服饰文化中璀璨夺目的瑰宝,在世界服饰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旗袍体现了东方女性之美,其审美意识的变迁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在顺应时代潮流中不断地发展变化。文章以不同时代对旗袍审美的变化为脉络,结合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探究民族审美意识的变化与旗袍发展的紧密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袍 服饰文化 智能化时代 民族审美 审美意识
下载PDF
中国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民族审美和传承研究
2
作者 傅晔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1期70-72,共3页
作为一个独特的民族类别,朝鲜族的分布跨越了几个国家,不同国家的朝鲜族同胞享有不同的生活天地,民俗民间文化略显不同。如今,中国朝鲜族的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朝鲜族的民族审美,是传承朝鲜族优秀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独特的民族类别,朝鲜族的分布跨越了几个国家,不同国家的朝鲜族同胞享有不同的生活天地,民俗民间文化略显不同。如今,中国朝鲜族的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朝鲜族的民族审美,是传承朝鲜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通过概述中国朝鲜族,介绍中国朝鲜族民间音乐种类和形式,分析中国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民族审美,进而研究新时期中国朝鲜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朝鲜族 民间音乐 民族审美 传承
下载PDF
浅析新时代民族审美新认知——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为例
3
作者 黄骁 《艺术家》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本文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中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为例,在探寻南海大地艺术节中民族审美意义的同时,寻找技术引领下民族审美的多元发展规律。一、民族审美的内涵(一)民族审美的定义民族审美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审美角度、审美方式和审... 本文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中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为例,在探寻南海大地艺术节中民族审美意义的同时,寻找技术引领下民族审美的多元发展规律。一、民族审美的内涵(一)民族审美的定义民族审美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审美角度、审美方式和审美能力的独特内容,由该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及理解能力等因素构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有审美认知上的不同。当个人或集体具备了某种共同的、相对稳定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意识时,民族审美就形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角度 广东南海 民族审美 审美认知 审美方式 多元发展 自然环境 因素构成
下载PDF
从“权”到“人”——湘西铜铃舞民族审美心理初探
4
作者 曾雅仪 郭贝贝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1期96-98,共3页
湘西铜铃舞,是湖南土家族民族文化意义的集合体,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湘西铜铃舞作为对象,结合民族审美心理学的新视角,通过分析湘西土家族的审美心理形成条件、内在隐喻、存在特征三方面,多维度解析铜铃舞区别于他者的审... 湘西铜铃舞,是湖南土家族民族文化意义的集合体,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湘西铜铃舞作为对象,结合民族审美心理学的新视角,通过分析湘西土家族的审美心理形成条件、内在隐喻、存在特征三方面,多维度解析铜铃舞区别于他者的审美心理个性。在此过程中,关注湘西铜铃舞从外在第三世界到自我第一世界的回归,聚集湘西铜铃舞在从“权”到“人”问题的人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铜铃舞 土家族文化 民族审美心理学
下载PDF
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知--以服饰图案为例
5
作者 蒋晓敏 李正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一个国家具有自身的民族内涵,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已经开始致力于建设民族审美观,新时代民族审美自信造就中国文化强国。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民族审美的判断又充实了新的研究内容和评价标准。在大数据智能化时... 一个国家具有自身的民族内涵,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已经开始致力于建设民族审美观,新时代民族审美自信造就中国文化强国。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民族审美的判断又充实了新的研究内容和评价标准。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心理如何继续传承发展,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审美观念,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文章将从服饰文化出发,以服饰图案为例,探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审美 智能化 服饰图案 审美时尚
下载PDF
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识——以虚拟服装为例
6
作者 贾菁仪 李正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8期86-89,共4页
从历史发展来看,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导致新生产方式的产生与社会关系的变革,艺术审美形式也随之产生变化。传统的民族审美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和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为了顺应人们不断变化... 从历史发展来看,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导致新生产方式的产生与社会关系的变革,艺术审美形式也随之产生变化。传统的民族审美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和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为了顺应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心理需求,时尚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其中,依托于数字化和NFT技术的虚拟服装的出现,为传统时尚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在优化产业结构、扩张商业版图、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是多样化的主体精神需求的真实呈现。本文从民族审美的角度,以虚拟服装为例,探究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审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智能化 民族审美 虚拟服装
下载PDF
白族叙事诗《鸿雁带书》的民族审美探析
7
作者 韩艳娇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4-41,共8页
民间叙事长诗是白族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既是白族民歌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白族人民丰富社会生活的反映。《鸿雁带书》是白族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其语言平白,感情真挚,蕴含着大理地区白族人民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情感之美... 民间叙事长诗是白族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既是白族民歌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白族人民丰富社会生活的反映。《鸿雁带书》是白族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其语言平白,感情真挚,蕴含着大理地区白族人民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情感之美。通过对《鸿雁带书》民族审美的思考与分析,探究白族人民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审美心理结构,揭示诗中多民族文化交融互动的发展路径,对于白族民族文化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雁带书》 白族 叙事诗 民族审美
下载PDF
基于民族审美文化视角分析《尘埃落定》中的审美特色
8
作者 黄昱铭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7期14-16,共3页
《尘埃落定》作为一部集浪漫、写实为一体的长篇历史小说,应用了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叙述方式让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细细揣摩这部作品,发现因为受到作者本身民族的影响,彰显出浓厚的藏族风情,不管是作品独特的叙述方式,还是作品的语言... 《尘埃落定》作为一部集浪漫、写实为一体的长篇历史小说,应用了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叙述方式让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细细揣摩这部作品,发现因为受到作者本身民族的影响,彰显出浓厚的藏族风情,不管是作品独特的叙述方式,还是作品的语言以及内在主旨,随处可见藏族简单朴素的生存哲学与独特的审美。《尘埃落定》不仅仅是作者阿莱在小说叙述方式与技巧方面的一次勇敢尝试与创新,同时也是展现民族美的代表作。本文便基于民族审美文化的视角对该作品的审美特色展开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民族审美文化 审美特色
下载PDF
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知——以农夫山泉包装设计为例
9
作者 郑梓丹 《天工》 2023年第26期19-21,共3页
在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的新认知在不断演变,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农夫山泉包装设计为例,分析了现代消费模式驱动下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认知的改变因素,探究了民族审美的具体特征,得出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有机结合的背景下的... 在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的新认知在不断演变,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农夫山泉包装设计为例,分析了现代消费模式驱动下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认知的改变因素,探究了民族审美的具体特征,得出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有机结合的背景下的审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审美 智能化 传统美学
下载PDF
深化民族美学 研究弘扬民族审美文化——广西第三届民族美学研讨会述评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昌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109-110,106,共3页
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美学理论如何突破自身困囿,建设一个崭新的既充分容括当代审美文化精神又富于蓬勃生气的理论体系,有效地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回应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急切呼唤,发挥先导作用,已成为美学理论的重... 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美学理论如何突破自身困囿,建设一个崭新的既充分容括当代审美文化精神又富于蓬勃生气的理论体系,有效地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回应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急切呼唤,发挥先导作用,已成为美学理论的重大问题。为此,范阳教授等广西美学界的同仁们于1989年率先提出建立民族美学学科的构想。《社会科学报》等我国重要学术刊物当即载文评介,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去年12月初,广西区党委统战部、广西政协学委会、广西社科院、广西社科联等十二个单位联合召开了民族美学空前的盛会“广西第三届民族美学研讨会”。近百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山西、湖南和广西的专家、教授及有关人员聚首三江县和柳州市,回顾和总结民族美学学科建设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美学 民族审美文化 美学理论 研讨会 广西区 少数民族 民族审美意识 美学学科建设 经济文化 美学研究
下载PDF
民族审美心理研究的一块基石——《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评介
11
作者 宫承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5-176,共2页
“到目前为止,所谓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审美’,而一般审美心理的研究又几乎罔谈‘民族’。”①梁一儒先生的《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一部富有特色的学术新著。民族审美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 “到目前为止,所谓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审美’,而一般审美心理的研究又几乎罔谈‘民族’。”①梁一儒先生的《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一部富有特色的学术新著。民族审美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性学科,在美学———审美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学 民族审美意识 民族审美心理 心理研究 民族色彩 文化人类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理论框架 学术积累 中国特色
下载PDF
理性的复苏与困惑——20年来甘肃少数民族审美观念研究反思
12
作者 郭郁烈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20-23,共4页
一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单是特有民族就有裕固、东乡、保安3个。甘肃少数民族在特定的时空、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文化模式和性格特征,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特有的风景... 一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单是特有民族就有裕固、东乡、保安3个。甘肃少数民族在特定的时空、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文化模式和性格特征,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特有的风景。十一届三中全会既是中华民族政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审美观念 甘肃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审美文化 唯科学主义 现代化 生活形态 中国现代学术 人文学科 审美文化研究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现实困境与相关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胜冰 魏云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71,共5页
由于少数民族社会的现代转型造成文化传统的失落与神话思维的崩解 ,其审美文化的原创性面临着破坏与消解的危险。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在现代化背景下所面临的“保存与发展”的困境 ,应首先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应以民族... 由于少数民族社会的现代转型造成文化传统的失落与神话思维的崩解 ,其审美文化的原创性面临着破坏与消解的危险。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在现代化背景下所面临的“保存与发展”的困境 ,应首先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应以民族文化活动为基点 ,以集中体现民族审美意识的民族艺术为中介 ,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广泛运用民族心理学、民族伦理学、民族语言学、文化人类学以及民族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方法 ,建立艺术哲学的比较视野 ,以取得该学科领域的新突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转型 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 少数民族艺术 艺术哲学
下载PDF
试论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烟生 邱全民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32-135,共4页
民族审美心理是民族审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要受到自然环境、哲学、宗教、道德等多方面的制约。
关键词 民族审美心理 自然环境 哲学 宗教
下载PDF
青色与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 被引量:17
15
作者 宋凤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03,共5页
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在色彩审美方面有趋于青色等冷色的倾向,这既与民族生理特点、色彩心理效应的潜在影响有关,更是民族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的直观反映;同时,这种色彩审美选择也强化了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阴... 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在色彩审美方面有趋于青色等冷色的倾向,这既与民族生理特点、色彩心理效应的潜在影响有关,更是民族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的直观反映;同时,这种色彩审美选择也强化了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阴柔、含蓄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色 冷色 民族审美心理 社会习惯
下载PDF
从民族审美谈平面设计的民族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守会 陈丽伶 《社科纵横》 2006年第7期123-123,共1页
受众的民族审美趋向对平面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在平面设计中采用受众喜好的图形、色彩、文字,才能迎合受众的民族审美趋向,引起他们的共鸣,欣然地接受所传播的信息。因此要在世界设计之林中树立自己的设计地位最... 受众的民族审美趋向对平面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在平面设计中采用受众喜好的图形、色彩、文字,才能迎合受众的民族审美趋向,引起他们的共鸣,欣然地接受所传播的信息。因此要在世界设计之林中树立自己的设计地位最重要就是要对受众和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而不是盲目的国际化。我们只有在平面设计中充分体现受众的民族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才能做出更为完美的广告大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审美 平面设计 民族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审美教育与人文重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覃德清 杨丽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3-58,共6页
民族审美教育致力于区域民族审美资源的阐发 ,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进入课堂和传播媒体 ,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欣赏和接受 ,成为精神生活和审美体验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读图时代人文世界的重建过程中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民族审美教育 人文重建
下载PDF
论民族审美人类学领域的开拓和扩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利群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1年第2期32-37,共6页
民族审美人类学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民族审美现象进行研究 ,努力在民族学、美学、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寻找新的研究资源和新的研究思路 ,从而奠定民族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一方面能在这块新开垦的处女地上发掘... 民族审美人类学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民族审美现象进行研究 ,努力在民族学、美学、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寻找新的研究资源和新的研究思路 ,从而奠定民族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一方面能在这块新开垦的处女地上发掘新的资源 ;另一方面也能从新的领域、新的角度对现有材料作出新的阐释和评价 ,在推动民族审美活动发展的同时 ,推动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审美人类学 学科定位 研究领域
下载PDF
吴贻弓电影艺术的民族审美特色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兵 雷红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2-33,共2页
中国电影属于舶来品,于20世纪初在中西交汇中发展起来,深受民族传统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民族审美特色。吴贻弓电影艺术既继承和借鉴了中国古典审美经验,又从民族传统艺术包括戏曲、绘画和诗歌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精华... 中国电影属于舶来品,于20世纪初在中西交汇中发展起来,深受民族传统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民族审美特色。吴贻弓电影艺术既继承和借鉴了中国古典审美经验,又从民族传统艺术包括戏曲、绘画和诗歌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精华,丰富的电影艺术手段,导演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情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和彰显,凸显出极富个性的民族审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贻弓 电影艺术 民族审美特色 艺术手段
下载PDF
民族审美心理对中西音乐结构思维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施咏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9-14,共6页
音乐结构思维是由所属民族的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的影响所决定。崇尚中和之美的中国人在审美心理中多惯于以平和、渐进、渐变的心理趋向审视、接受事物,不喜欢新异、突变的普遍心态。相应其表现为旋法多平和、蜿蜒、渐进,音乐结构思维突... 音乐结构思维是由所属民族的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的影响所决定。崇尚中和之美的中国人在审美心理中多惯于以平和、渐进、渐变的心理趋向审视、接受事物,不喜欢新异、突变的普遍心态。相应其表现为旋法多平和、蜿蜒、渐进,音乐结构思维突出音乐的统一性,相对于西方音乐结构思维的注重矛盾冲突的"对比前提下求统一"的特征,中国音乐结构思维表现为淡化矛盾性的在"统一的前提下求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审美心理 中西音乐 结构思维 差异 旋法 统一 对比 突变 渐变 矛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