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发展与王权形成论纲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震中 《中原文化研究》 2013年第6期5-17,共13页
近二十年来,笔者先后提出了文明与国家起源路径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进入国家社会之后的"邦国—王国—帝国"说,以及"夏商周三代复合制国家结构"说,并对早期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qu... 近二十年来,笔者先后提出了文明与国家起源路径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进入国家社会之后的"邦国—王国—帝国"说,以及"夏商周三代复合制国家结构"说,并对早期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聚落三形态演进"说采用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文明与国家起源是以农业的发明和农耕聚落的出现为起点,经历了由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含有初步不平等和社会分化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都邑邦国形态这样三大阶段。这一理论框架把以往学术界曾流行的文明起源的所谓"三要素"或"四要素"看作是国家社会即文明社会到来时的一些现象和物化形式来对待,放在阐述国家和文明起源过程中来分析这些文明现象。至于"聚落三形态演进"说对于酋邦等理论的扬弃,主要是通过考古学所发现的"中心聚落形态"来解决从史前向早期国家过渡阶段的社会不平等、阶级和阶层起源的途径、社会组织结构和权力特征等问题。对于国家形态所经历的三个阶段,"邦国"的提出,旨在说明最早的国家并非一定是由王权支配的王国,而是小国寡民、单一制结构的邦国;"王国"是与复合制国家结构的夏商周王朝相联系的,与以往学术界或者主张三代王朝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或者主张三代王朝为"平等的"方国联盟的观点相比,"复合制国家结构"说更符合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历史实际。以上既属于理论体系的创新,亦为对中国上古史重建作出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聚落 都邑邦国 复合制 部族国家 民族的国家
下载PDF
解读安东尼·D·史密斯相关著述中的几个关键性术语 被引量:2
2
作者 叶江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共8页
本文重点介绍和解读安东尼·D·史密斯相关著述中的几个关键性术语,以便于国内读者和研究者更好地把握当代西方民族与民族主义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首先,史密斯认为“民族”和“族群”都是某种人们共同体,但后者通常没有政治... 本文重点介绍和解读安东尼·D·史密斯相关著述中的几个关键性术语,以便于国内读者和研究者更好地把握当代西方民族与民族主义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首先,史密斯认为“民族”和“族群”都是某种人们共同体,但后者通常没有政治目标,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公共文化,甚至没有疆域空间。在史密斯以及目前西方学界的研究中,一般是从“民族”和“族群”两个层面来剖析人类共同体的演进及其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其次,针对民族与国家很少完全重合的实际情况,史密斯用“民族的国家”(nationalstate)取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第三,史密斯提出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的宗教”,而民族主义的“神圣事物”就是“民族”(nation)本身,其“神圣性”表现为四个方面共同体、领土、历史和命运。即使在全球化的作用下,民族主义也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尼·D·史密斯 族群-象征主义 民族 族群 民族-国家 民族的国家 民族主义政治的宗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