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及其途径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红曼 栾桂芝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文章从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 ,论述了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必然性。
关键词 民族风俗习惯 改革 途径 原则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形成和发展研究之十四 被引量:2
2
作者 柳春旭 金炳镐 菅志翔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9,共17页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是我党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提出和发展的过程 。
关键词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时期 形成 发展
下载PDF
当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法律制度概述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静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法律制度 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地区 自治机关 民族团结 民族 民族自治地方 变通规定 语言文字
下载PDF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中的几个问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88,共5页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规范目的为保护个体自主决定的权利和保护作为社群集合的少数民族的自由权利。在具体犯罪构成的认定上,侵犯行为应当确定为具有强制性的行为,犯罪主体应当为行使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关键词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规范目的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下载PDF
民族风俗习惯与民事法制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守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民族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事法律体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各民族风俗习惯在我国民事立法、司法、民事法制观念... 民族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事法律体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各民族风俗习惯在我国民事立法、司法、民事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培育方面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发挥民族风俗习惯在民事法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克服它的消极作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民事法制的正确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风俗习惯 民事法制 法制观念 法治意识
下载PDF
民族风俗习惯三题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红曼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93-97,共5页
关键词 民族风俗习惯 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生活 物质生活 经济生活 自然环境 历史传统 生产方式 民族文化 民族 节庆 活动
下载PDF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松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自从1979年刑法出台以来,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一直就是刑法理论研究的一大盲点。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进,对本罪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变得日愈重要。本文笔者拟从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三个要件出发对此作一分析... 自从1979年刑法出台以来,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一直就是刑法理论研究的一大盲点。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进,对本罪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变得日愈重要。本文笔者拟从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三个要件出发对此作一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 风俗习惯 犯罪构成
下载PDF
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合奎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5年第11期60-60,共1页
一、民族性 民族和民族风俗习惯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民族风俗习惯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在其形成过程中就深深地烙下了民族的印迹,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风俗... 一、民族性 民族和民族风俗习惯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民族风俗习惯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在其形成过程中就深深地烙下了民族的印迹,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风俗习惯,常常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如苗族的跳月和芦笙会,气氛十分热烈,但与西班牙舞和吉卜赛人的民间舞蹈风味则完全不同。又如仡佬族的“吃虫节”与侗族的“花炮节”表现出两个民族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风情。可以说,民族性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上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风俗习惯 历史传统 民族 民族色彩 民间舞蹈 吉卜赛人 民族 西班牙 仡佬族
原文传递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松 《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73-76,共4页
我国早在 1979年刑法第 14 7条中就规定了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1997年又对本罪主体进行了适当调整 ,将其进一步缩小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发生在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更多地要依赖于各种文化间本身的调和来解决 ,而并非是依靠外在强... 我国早在 1979年刑法第 14 7条中就规定了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1997年又对本罪主体进行了适当调整 ,将其进一步缩小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发生在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更多地要依赖于各种文化间本身的调和来解决 ,而并非是依靠外在强力的压制 ,从而单纯地变为谁服从谁的问题。因此作为国家调控社会最后采用的手段———刑法而言 ,适用范围是十分狭小的 ,相关研究也未有太大的突破。笔者拟从本罪客体、主体、客观方面三个构成要件出发作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刑法 第147条 犯罪构成 中国
下载PDF
论党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形成发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金炳镐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3-40,共8页
论党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形成发展金炳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了一整套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逐步解决... 论党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形成发展金炳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了一整套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逐步解决了我国各民族的发展问题。在一系列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发展
全文增补中
民族风俗习惯与公安边防群众工作
11
作者 张辉 《武警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8-21,共4页
边境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搞好边防群众工作密切相关.边防工作者应注意尊重边境少数民族的生活礼仪、禁忌习俗和民族节日,并正确认识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特点以及精华与糟粕.
关键词 民族风俗习惯 公安边防 群众工作 边境地区
下载PDF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
作者 彭英明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7-20,共4页
一九八三年九月一日,本刊编辑部邀请我院文科和民族研究所一些教授、教员和科研人员,座谈《邓小平文选》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参加座谈的有:语言学教授严学宭副院长,社会学教授吴泽霖先生,政治系副教授杨拯、彭英明,历史系讲师匡裕彻,... 一九八三年九月一日,本刊编辑部邀请我院文科和民族研究所一些教授、教员和科研人员,座谈《邓小平文选》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参加座谈的有:语言学教授严学宭副院长,社会学教授吴泽霖先生,政治系副教授杨拯、彭英明,历史系讲师匡裕彻,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永明,政治系副教授周存诚因事未能出席,写了书面发言。下面是他们的发言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邓小平文选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研究 民族 土家族 民族政策 斯大林
下载PDF
基于民事法制视角的民族风俗习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3
作者 胡守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59-260,263,共3页
民族风俗习惯在民事立法、司法、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培育等方面有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辩证对待民族风俗习惯有助于民事法制的健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民族风俗习惯 民事法制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新中国民族风俗习惯政策60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民族政策系列研究之八
14
作者 红梅 金浩 朱小玲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26,共5页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充分保障了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方面的权利,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和和谐。
关键词 新中国60年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尊重和保障
下载PDF
简论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现代化的冲突及其改革 被引量:7
15
作者 秦永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4-100,共7页
简论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现代化的冲突及其改革秦永章我国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在维系民族内部的团结与合作、增强凝聚力、促进民族的发展、进步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 简论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现代化的冲突及其改革秦永章我国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在维系民族内部的团结与合作、增强凝聚力、促进民族的发展、进步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实行,以及在逐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我国少数民族 民族地区 现代化建设 习惯 精神文明建设 民俗改革 上层建筑 社会经济 陈规陋俗
下载PDF
关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些问题
16
作者 张学礼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4X期60-65,共6页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民族工作中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建党、建国以来做好民族工作的一条成功的经验。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习惯”。(《人民日报》1953年9...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民族工作中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建党、建国以来做好民族工作的一条成功的经验。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习惯”。(《人民日报》1953年9月9日)我党1941年制订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规定“依据民族平等的、原则,……尊重蒙回民族的风俗习惯”。1945年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也提出少数民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 民族政策 互相尊重 民族区域自治法 汉族 民族平等 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工作 自治地方
下载PDF
民族风俗习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法理思考——以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占里侗寨为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克勤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4期66-70,共5页
民族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法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成为守护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强制性规范。西部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换取了东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国家应该给予民族地区适当的奖励和补贴,维系民族风俗习惯的延续和发展,为自然生... 民族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法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成为守护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强制性规范。西部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换取了东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国家应该给予民族地区适当的奖励和补贴,维系民族风俗习惯的延续和发展,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增添"助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风俗习惯 生态环境保护 法理思考 岜沙苗寨 占里侗寨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意义
18
作者 高苏建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33-36,共4页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总结出的一条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是民族平等、团结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述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历史意义,及该政...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总结出的一条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是民族平等、团结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述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历史意义,及该政策对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政策 尊重 民族风俗习惯
下载PDF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刑事司法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剑呜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8-9,共2页
一、影响的途径 (一)影响刑事司法环境 1、通过影响当地民族群众的总体民族意识,形成了具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特征占统治地位的地域性犯罚观与刑罚观,它的主要内容为:认为符合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或者刑事可罚性较小... 一、影响的途径 (一)影响刑事司法环境 1、通过影响当地民族群众的总体民族意识,形成了具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特征占统治地位的地域性犯罚观与刑罚观,它的主要内容为:认为符合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或者刑事可罚性较小;认为不符合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行为对社会有较大危害,或者刑事可罚性较大;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持“重刑”的思想观念。这种占统治地位的地域性的法律文化,要求刑事司法按照前述内容进行,否则,公民会对刑事司法的公正性、权威性产生怀疑与不信任。这一因素迫使刑事司法考虑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刑事司法 少数民族地区 刑事可罚性 刑事法律规范 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 法律意识 司法人员 犯罪行为
下载PDF
宗教的民族性与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中璞 丁刚 《前线》 2002年第12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伊斯兰教 宗教工作 宗教信仰 民族与宗教问题 民族政策 民族宗教政策 民族问题 族性 天主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