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后向气团轨迹的大气污染特征时序分析研究
1
作者 孙雪 白华 +1 位作者 李一鸣 孙颖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6期135-139,共5页
大气污染特征时序分析方法主要通过计算不同区域内的污染颗粒平均浓度,锁定污染源的具体位置,由于缺乏对气团轨迹移动概率的分析,导致算法分析性能不佳。对此,提出基于后向气团轨迹的大气污染特征时序分析方法。预处理大气污染时间序列... 大气污染特征时序分析方法主要通过计算不同区域内的污染颗粒平均浓度,锁定污染源的具体位置,由于缺乏对气团轨迹移动概率的分析,导致算法分析性能不佳。对此,提出基于后向气团轨迹的大气污染特征时序分析方法。预处理大气污染时间序列监测数据,结合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计算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网格划分研究区域,引入权重因子修正污染源轨迹,计算污染物权重浓度值,构建大气污染特征时序分析模型。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提出方法对大气污染时序数据分析时,污染源定位误差较低,具备较为理想的分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轨迹气团 大气污染 时间序列 特征分析
下载PDF
基于D、^(18)O同位素和HYSPLIT4气团轨迹模型的黑河上游降水水汽来源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童佳荣 周明亮 +2 位作者 孙自永 常启昕 李洁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1-156,共6页
基于黑河上游祁连山区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次降水事件的δD、δ^(18)O数据,建立了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29δ^(18)O+17.13,并分析了各降水事件的氘盈余值特征,推断其水汽源区的气候条件相对干燥。结合HYSPLIT4气团轨迹模型计算结... 基于黑河上游祁连山区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次降水事件的δD、δ^(18)O数据,建立了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29δ^(18)O+17.13,并分析了各降水事件的氘盈余值特征,推断其水汽源区的气候条件相对干燥。结合HYSPLIT4气团轨迹模型计算结果,推断研究区降水全年主要受西风带水汽影响,春秋两季降水的水汽除了来自西风输送外,还混有局地和当地蒸散发水汽;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较为复杂,受到西风环流、内循环水汽以及少量东南亚季风水汽的综合作用;冬季的西风带水汽占有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上游 大气降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气团轨迹模型 水汽来源
原文传递
“十三五”期间多省交界区域空气质量演变特征分析
3
作者 甘杰 刘静 +1 位作者 唐婉 张瑞磊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9,共7页
基于2016-2020年湖南省永州市国、省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应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等方法探究多省交界典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永州市11个区县平均优良天数... 基于2016-2020年湖南省永州市国、省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应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等方法探究多省交界典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永州市11个区县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3.0%,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为2.90~3.46,SO_(2)、PM_(2.5)、PM_(10)浓度下降趋势明显;外来传输主要受东北部长距离和南部短距离输入性污染影响,其中冬半年主要受来自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气团影响,短距离轨迹数占总轨迹数的71.6%,长距离轨迹数占28.4%,重污染天气主要受湖南省长株潭方向、广西和广东省方向的省内、外短距离气团影响较大,贡献率分别为31.8%、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 后向气团轨迹 多省交界区域 永州市
下载PDF
胶州湾大气降水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
4
作者 冯辰龙 邢建伟 +1 位作者 袁华茂 宋金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5-1233,共9页
基于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胶州湾沿岸的大气降水样品,分析降水主要水溶性离子(Na^(+)、K^(+)、Ca^(2+)、Mg^(2+)、NH^(4+)、F-、Cl^(-)、SO_(4)^(2-)、NO_(3)^(-)、MAS-(甲基磺酸根))的组成特征和湿沉降通量,评估其对近海营养成分输入... 基于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胶州湾沿岸的大气降水样品,分析降水主要水溶性离子(Na^(+)、K^(+)、Ca^(2+)、Mg^(2+)、NH^(4+)、F-、Cl^(-)、SO_(4)^(2-)、NO_(3)^(-)、MAS-(甲基磺酸根))的组成特征和湿沉降通量,评估其对近海营养成分输入的贡献和潜在生态效应,并利用气团后向轨迹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解析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胶州湾大气降水雨量加权平均(Volume-weighted Mean,VWM)pH为6.41,电导率的VWM值为19.3μS/cm,降水中水溶性离子以Na^(+)、NH^(4+)、NO_(3)^(-)、Cl^(-)和SO_(4)^(2-)为主,在季节上呈现出冬春季浓度明显高于夏秋季的特征,而湿沉降通量则因受降水量的控制而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55%).胶州湾区域大气降水共清除7274.6t水溶性离子,营养盐(主要为NH^(4+)和NO_(3)^(-),以氮计)沉降入海量达951.9t/a,表明降水在清洁大气的同时也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气团后向轨迹分析得到了观测期间控制胶州湾降水的4类主要气团,在不同季节,降水过程受到不同气团的影响,其中以来自华东地区和东北方向的气团的影响较大.基于PMF的源解析结果显示,胶州湾大气降水水溶性离子受到农业源、海洋源、扬尘源、生物质和垃圾燃烧源、工业和交通源5种来源的共同控制,其中以农业源排放的贡献最为突出(26.7%),而其他4种源的贡献大致相当.研究证实胶州湾大气环境受到复杂人为源排放、矿物沙尘以及海洋源排放的综合制约,而人为排放的贡献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离子 湿沉降通量 大气降水 气团后向轨迹 正定矩阵因子模型 胶州湾
下载PDF
不同气团来源对广州细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区宇波 曾立民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6,共6页
利用2006年7月广州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数谱分布与化学组成的观测数据与气团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系统分析了不同气团来源对广州细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影响。观测期间,广州气团来源可分成来自远海、近海、西面陆地和北面陆地4种类型。细颗... 利用2006年7月广州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数谱分布与化学组成的观测数据与气团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系统分析了不同气团来源对广州细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影响。观测期间,广州气团来源可分成来自远海、近海、西面陆地和北面陆地4种类型。细颗粒物总数浓度水平在4种类型中基本相当。当气团来自远海时,二次转化影响较小,PM2.5质量浓度较低,颗粒物数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老化爱根核模态>新鲜爱根核模态度>积聚模态;受到海洋气团的影响,Cl-在PM2.5中比例为4种类型中最大。气团来自近海时,颗粒物二次生成与老化现象突出,数谱峰值出现在积聚模态,而其他类型出现在爱根核模态;SO2-4、OC与NO-3之和在PM2.5中的比例大于50%,为4种类型中最高。气团来自西面陆地和北面陆地时,细颗粒物受陆地传输老化气团和本地来源影响均较明显。来自北面陆地时,250 nm以上颗粒物数浓度明显升高,是PM2.5平均浓度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直接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数谱分布 化学组成 气团后向轨迹
下载PDF
乌鲁木齐一次重污染过程及其边界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秋霞 赵克明 +2 位作者 艾克代·沙拉木 柳宏英 叶尔克江·霍依哈孜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3期93-98,共6页
针对2020年1月5—17日乌鲁木齐出现的重污染天气,利用乌鲁木齐的探空站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数据计算了最大混合层高度、平均风速、逆温特性、边界层通风量、能见度、相对湿度等,对最大混合层高度、能见度、相对湿度与PM2.5质量浓度进行... 针对2020年1月5—17日乌鲁木齐出现的重污染天气,利用乌鲁木齐的探空站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数据计算了最大混合层高度、平均风速、逆温特性、边界层通风量、能见度、相对湿度等,对最大混合层高度、能见度、相对湿度与PM2.5质量浓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利用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模式分析污染形成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大气层结较为稳定,主要表现为逆温层厚(平均577 m)、逆温强度大(平均1.7℃/100 m)、最大混合层高度低(平均400 m);边界层通风量对局地空气质量影响显著;PM2.5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弱的正相关,与能见度呈指数相关;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模式分析得出此次污染过程以局地排放为主要形成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混合层高度 边界层通风量 相对湿度 能见度 后向气团轨迹模式
下载PDF
阿拉善地区降水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帅 饶文波 +4 位作者 金可 张文兵 陈堂清 郑芳文 王雅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1-419,共9页
基于2013—2015年阿拉善高原阿右旗的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数据,分析阿拉善高原降水δD和δ18 O的特征与变化规律,揭示当地的水汽来源与迁移路径。结果表明:(a)阿拉善高原降水δD和δ18 O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即夏季偏高,冬季偏... 基于2013—2015年阿拉善高原阿右旗的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数据,分析阿拉善高原降水δD和δ18 O的特征与变化规律,揭示当地的水汽来源与迁移路径。结果表明:(a)阿拉善高原降水δD和δ18 O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即夏季偏高,冬季偏低。(b)主要气象参数(降水量、气温、大气湿度和风速)中,气温是控制阿拉善高原降水δD和δ18 O的主导因素;通过与周边区域的比较,阿拉善高原当地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较低,这是由阿拉善高原降水受到非平衡蒸发作用强烈所致;(c)HYSPLIT气团轨迹模型模拟和降水同位素分析揭示了阿拉善高原阿右旗降水主要来自西风和极低气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降水 气象参数 HYSPLIT气团轨迹模型 水汽来源 阿拉善高原 阿右旗
下载PDF
西安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沐珂 沈振兴 +3 位作者 李旭祥 姚迎庆 郑颖 范丹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5-19,共5页
分析了2001~2004年西安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PM10浓度变化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年平均浓度约为142μg/m3,明显高于同时期广州的浓度(107μg/m3).近5年的数据分析显示,PM10质量浓度... 分析了2001~2004年西安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PM10浓度变化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年平均浓度约为142μg/m3,明显高于同时期广州的浓度(107μg/m3).近5年的数据分析显示,PM10质量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西安地区PM10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分析显示,PM10浓度与湿度正相关,即浓度较高时,湿度相对较高,浓度较低时湿度相对也较低.PM10浓度还与风速和气压负相关.高浓度日的5d后项气团轨迹分析显示,影响西安地区的气团有A,B,C,D4条路径,其中路径B和C分别占到高浓度日的40%和45%,为主要传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气象因子 气团轨迹
下载PDF
宁波市不同形态大气汞含量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珊珊 于瑞莲 +2 位作者 赵莉斯 徐玲玲 胡恭任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4-281,共8页
于2015年夏季(6—8月)和冬季(12月、2016年1—2月)利用汞形态分析仪(Tekran 1130/1135/2537B)对宁波市不同形态大气汞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其含量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气态单质汞(GEM)、颗粒态汞(PBM)及活性气态汞(RGM)浓度... 于2015年夏季(6—8月)和冬季(12月、2016年1—2月)利用汞形态分析仪(Tekran 1130/1135/2537B)对宁波市不同形态大气汞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其含量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气态单质汞(GEM)、颗粒态汞(PBM)及活性气态汞(RGM)浓度范围分别为1.51—4.88 ng·m^(-3)(均值2.50 ng·m^(-3))、10.95—646.90 pg·m^(-3)(均值155.49 pg·m^(-3))和8.64—316.68 pg·m^(-3)(均值88.22 pg·m^(-3));GEM含量主要受到大气长距离输送和气象条件的影响,PBM受交通影响较大,而RGM受到工业排放及气象条件的影响.冬季GEM、PBM及RGM浓度范围分别为1.73—5.33 ng·m^(-3)(均值2.89 ng·m^(-3))、133.87—1723.99 pg·m^(-3)(均值713.15 pg·m^(-3))和17.52—309.17 pg·m^(-3)(均值96.94 pg·m^(-3));GEM受长距离输送的影响,PBM除来自燃煤和交通外,还受到生物质燃烧和烟花爆竹排放的影响,而RGM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放.后向气团轨迹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北部为高浓度汞源,而海上气团携带汞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市 不同形态大气汞 分布特征 来源 后向气团轨迹
原文传递
张掖及兰州榆中地区沙尘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鑫强 王鑫 黄建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8-216,共9页
选取张掖和兰州榆中两地春季沙尘气溶胶连续观测资料,主要对2008年5月发生的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中气溶胶粒子浓度变化和谱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发生与锋面过境有关;对比分析背景天气下气溶胶浓度,发现榆中... 选取张掖和兰州榆中两地春季沙尘气溶胶连续观测资料,主要对2008年5月发生的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中气溶胶粒子浓度变化和谱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发生与锋面过境有关;对比分析背景天气下气溶胶浓度,发现榆中站气溶胶浓度主要受人为源的影响,而张掖站主要受自然源的影响。两地沙尘过程的发生时间与物理属性不完全相同。通过对气团轨迹的分析,发现此次沙尘气溶胶有多个来源。由于受河西走廊一带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张掖地区沙尘天气比兰州榆中地区更为频繁和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和兰州榆中地区 沙尘过程 质量浓度 数浓度 粒径分布 气团轨迹 锋面
下载PDF
长江源区各拉丹冬峰雪冰中微粒季节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玉兰 康世昌 +2 位作者 张强弓 丛志远 张拥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17-2122,共6页
分析了长江源区各拉丹冬峰冰川区不同海拔采集的3个雪坑SP1、SP2和SP3样品中δ18O、不溶微粒数量浓度及主要离子浓度,以探讨本研究区域雪冰微粒含量变化及其来源.结果显示,不同粒径微粒含量变化趋势一致,3个雪坑中细微粒含量分别占总微... 分析了长江源区各拉丹冬峰冰川区不同海拔采集的3个雪坑SP1、SP2和SP3样品中δ18O、不溶微粒数量浓度及主要离子浓度,以探讨本研究区域雪冰微粒含量变化及其来源.结果显示,不同粒径微粒含量变化趋势一致,3个雪坑中细微粒含量分别占总微粒的88%、78%、86%,中微粒分别占10%、19%、11%;不同粒径微粒数量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置信度可达99%),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雪冰中不溶微粒浓度同Ca^2+、Mg^2+、SO4^2-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非季风期微粒浓度要高于季风期2-4倍.3个雪坑非季风期微粒通量分别占一个年层雪冰中微粒总通量的73.6%、92.3%、97%,即初春季节沙尘暴对于各拉丹冬雪冰中微粒沉降贡献远大于夏、秋季节.结合NCAR/NCEP再分析资料,应用HYSPLIT-4模式模拟的不同季节5 d后向气团轨迹图表明,各拉丹冬峰冰川区雪冰中不溶性微粒可能来源于中亚、南亚和青藏高原本身,其中影响最大的可能是青藏高原自身的沙尘源区,同时冰川区裸露基岩对雪冰中不溶微粒含量亦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冰微粒 季节变化 气团轨迹 各拉丹冬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安庆地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蓓蓓 徐庆 姜春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29,共10页
【目的】研究安庆地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水汽来源和运移过程,为揭示安徽沿江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安庆地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25个月)共155个大... 【目的】研究安庆地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水汽来源和运移过程,为揭示安徽沿江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安庆地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25个月)共155个大气降水样品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得出大气降水线方程;建立安庆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值与气温、日降水量相关关系,分析影响该地区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计算大气降水过量氘值用以示踪水汽来源,并运用HYSPLIT气团轨迹模型进一步验证水汽来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安庆地区大气降水氢同位素(δD)与氧同位素(δ^(18)O)关系为δD=(8.08±0.06)δ^(18)O+(10.84±0.48)(R^2=0.99,n=154);降水δD和δ^(18)O均与气温显著负相关(P<0.01),与日降水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大气降水过量氘值接近全球平均值(10‰),表明该地区水汽主要受海洋季风的影响;HYSPLIT气团轨迹模型结果进一步表明,安庆地区春季的水汽主要来源于我国华北、华南地区的大陆性气团及局地蒸发水汽,降雨量较大时也会受到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而夏、秋、冬季的水汽主要受我国南海气团、印度洋西南季风及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结论】安庆地区大气降水由海洋水汽主导;不同于经典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理论中的温度效应,安庆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呈现显著的反温度效应,这可能与其所处纬度有关,表明不同地理位置会对大气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产生影响,今后研究中需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地区 大气降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过量氘 相对湿度 气团轨迹 水汽来源
下载PDF
南京大气降水氧同位素变化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涛 张洁茹 +1 位作者 刘笑 姚龙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31,共7页
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南京地区的水汽输送以及水汽循环过程。在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南京站点的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资料基础上,并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南京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局地大... 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南京地区的水汽输送以及水汽循环过程。在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南京站点的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资料基础上,并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南京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春季最为富集、夏季最为贫化;年尺度下降水δ18O与温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而与降水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季节尺度下,冬季的δ18O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与年尺度结果相反,皆呈现出正相关关系。采用HYSPLIT模型对站点水汽来源进行追踪,并结合季风活动分析得出:全年中南京大气降水δ18O变化主要受亚洲夏、冬季风及其带来的水汽影响,在季风交替时节(春、秋季)虽降水源于局地蒸发水汽,但仍为季风带来降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区 大气降水线 气团轨迹
下载PDF
昆明城区大气PM_(2.5)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40
14
作者 毕丽玫 郝吉明 +3 位作者 宁平 史建武 施择 徐晓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9-667,共9页
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昆明城区3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PM2.5载带的16种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区(金鼎山)、交通密集区(东风东路)、清洁对照点(西山森林公园)PM2.5上PAHs平... 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昆明城区3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PM2.5载带的16种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区(金鼎山)、交通密集区(东风东路)、清洁对照点(西山森林公园)PM2.5上PAHs平均含量分别为40.67,22.64,22.07ng/m3.通过常规气象因素及气团后向轨迹模型分析发现,起源于曲靖地区的污染气团传输及昆明大气高压形成的下沉气流是导致昆明PAHs浓度上升的重要原因.金鼎山、东风东路、西山森林公园的Ba Peq浓度分别为6.28,4.00,2.94ng/m3,均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5ng/m3).源解析结果显示,工业区(金鼎山)和交通密集区(东风东路)的PAHs污染来源一致,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其贡献率分别为50.80%和40.20%,其次为燃煤排放,贡献率为35.55%和39.23%,再次为生物质燃烧,贡献率为7.30%和7.98%;作为清洁对照点的西山森林公园的PAHs则来自汽车尾气排放(81.84%)和生物质燃烧排放(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AHS 时空分布特征 气团轨迹 源解析
下载PDF
江苏地区连续性雾霾天气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博妮 濮梅娟 苗茜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针对2013年1月江苏淮安地区发生的一次连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分析该天气过程中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演变特征、能见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中低层环流特征以及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雾霾期间PM10和PM2.5质量浓度最低值出现在05:00至07:... 针对2013年1月江苏淮安地区发生的一次连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分析该天气过程中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演变特征、能见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中低层环流特征以及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雾霾期间PM10和PM2.5质量浓度最低值出现在05:00至07:00(北京时间,下同)和13:00至17:00,最高值出现在21:00至23:00,PM10和PM2.5质量浓度并非同时达到极大值;持续变化较小的气压梯度、较低的风速、相对湿度的增大以及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增高是雾霾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能见度与气压、相对湿度、PM2.5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较好,建立回归方程,对能见度的整体变化趋势拟合效果较好;高空环流形势平稳、中低层的暖平流、持续稳定少动的地面高压场分布为雾霾天气的持续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形势背景;稳定的层结结构、中低层偏东及偏东北方向气团的输送、本地污染源以及严重的空气污染是此次过程中能见度偏低、霾天数较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气团轨迹
下载PDF
一次环境大气重污染过程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郝巨飞 张功文 +1 位作者 王晓娟 杨允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04-1411,共8页
针对2015年12月17—27日出现的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根据布设在污染中心邢台市的脉冲偏振激光雷达和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数据,分析了污染过程中气溶胶消光系数、逆温层、水汽含量等的变化,利用Hysplit模式分析了气团后向轨迹。结果表... 针对2015年12月17—27日出现的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根据布设在污染中心邢台市的脉冲偏振激光雷达和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数据,分析了污染过程中气溶胶消光系数、逆温层、水汽含量等的变化,利用Hysplit模式分析了气团后向轨迹。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主要受局地气象扩散条件变化所致,稳定的高空大气环流和地面均压场是出现环境重污染事件的背景场,100 m高度上的气团对污染物累积和区域输送起到了主要作用;消光系数与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和水汽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22和0.7421,随PM2.5质量浓度和水汽压的升高,消光系数增加明显,由PM2.5质量浓度和水汽压建立的消光系数回归方程(R2=0.8811)可以很好的表征消光系数的实际变化;逆温强度在污染发展阶段达到最大,水汽含量在污染加重阶段达到最大,污染缓解阶段的逆温强度和水汽含量则出现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 气团轨迹 消光系数 水汽含量
下载PDF
2015年11月沈阳地区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综合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磊 陈传雷 +6 位作者 曹世腾 孙丽 崔曜鹏 蒋超 黄海亮 陈宇 杨雪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3期37-44,共8页
利用多源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5年11月沈阳地区一次PM2.5 重污染天气的气象条件、垂直风场演变、大气边界层特征以及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本次重污染过程中,沈阳市区PM2.5浓度长达81h超过250μg · m^-3 ,其中峰值浓度达到1287... 利用多源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5年11月沈阳地区一次PM2.5 重污染天气的气象条件、垂直风场演变、大气边界层特征以及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本次重污染过程中,沈阳市区PM2.5浓度长达81h超过250μg · m^-3 ,其中峰值浓度达到1287μg · m^-3 ,重污染期间PM2.5 /PM10 的比例最高为90%。受地面倒槽和黄淮气旋影响,近地面层持续存在的逆温层、高相对湿度和弱偏北风为颗粒物吸湿增长和长时间聚集提供有利的天气条件。风廓线雷达风场资料显示在重污染期间,近地面层存在弱风速区、凌乱风场和弱下沉气流。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计算了边界层通风量(Ventilation Index,VI)和局地环流指数(Recirculation,R),边界层通风量VI和PM2.5 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非污染日VI是重污染日的2倍,局地环流指数R在重污染天气前大于0.9,而在污染期间部分空间R小于0.8。通过后向轨迹模式和火点监测资料分析发现,沈阳上空300m高度气团来自于生物质燃烧区域,而且沈阳地区NO2和CO浓度的变化与PM2.5一致,说明本次重污染过程也可能和生物质燃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重污染 气象条件 风廓线雷达 气团轨迹 生物质燃烧
下载PDF
辽宁省汛期GPS大气可降水量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磊 蒋大凯 +4 位作者 王瀛 才奎志 孙丽 陈宇 陈妮娜 《干旱气象》 2016年第1期82-87,共6页
基于2013、2014年7-8月沈阳和丹东地基GPS水汽监测系统探测的大气可降水量(PWV)资料,对辽宁地区汛期大气可降水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模拟了沈阳和丹东地区气团轨迹,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气团进行了分型。结果表... 基于2013、2014年7-8月沈阳和丹东地基GPS水汽监测系统探测的大气可降水量(PWV)资料,对辽宁地区汛期大气可降水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模拟了沈阳和丹东地区气团轨迹,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气团进行了分型。结果表明:沈阳和丹东GPS探测的PWV和根据探空数据计算的PWV相关系数均达到0.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73 mm和5.21 mm;沈阳和丹东汛期非降水日PWV平均值分别为28.58 mm和30.49 mm,低于华北和西南地区观测值;强降水过程前均存在PWV增加现象,PWV最大增量集中在2-8 mm之间,且一般集中出现在强降水发生前1-3 h内;不同类型强降水过程中PWV特征不同,南方气旋和东北冷涡共同影响的降水个例中PWV最大,局地强对流过程PWV最小;沈阳和丹东站点不同气团中PWV有所不同,西南气团PWV均为最大,更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地基 大气可降水量(PWV) 强降水 气团轨迹
下载PDF
黄海千里岩岛大气湿沉降营养盐的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韩丽君 朱玉梅 +2 位作者 刘素美 张经 李瑞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74-1184,共11页
于2009~2010年对黄海千里岩岛的雨水进行了收集,测定了其pH值、NH4+、NO3-+NO2-、SiO32-和PO43-的含量,讨论了黄海西部湿沉降的酸雨状况、营养盐各组分浓度的变化特征、沉降通量以及对黄海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中58%... 于2009~2010年对黄海千里岩岛的雨水进行了收集,测定了其pH值、NH4+、NO3-+NO2-、SiO32-和PO43-的含量,讨论了黄海西部湿沉降的酸雨状况、营养盐各组分浓度的变化特征、沉降通量以及对黄海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中58%的样品5.6<pH<7.0,以中性降水为主.营养盐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冬两季浓度较高,夏、秋两季浓度较低.对不同区域雨水中DIN(NH4++NO3-+NO2-)浓度的对比和降雨事件的气团后向轨迹模拟分析以及历年湿沉降营养盐平均浓度变化特征的探讨,均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排放物和自然界的沙尘暴对大气湿沉降有明显影响.大气干湿总沉降向黄海输入的NH4+-N、DI(NO3-+NO2-)、SiO32--Si和PO43--P分别占大气沉降和河流输入总量的87%、47%、3%、53%.强降雨在短时间内可以显著提高表层海水的初级生产力,甚至可能成为赤潮的诱发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湿沉降 初级生产力 气团后向轨迹分析 黄海
下载PDF
APEC会议前后北京地区PM_(2.5)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礁石 陆亦怀 +4 位作者 桂华侨 刘建国 杜朋 李德平 王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6-653,共8页
为分析APEC会议前后北京地区PM_(2.5)变化特征,利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超级站在2014年10—12月的连续观测数据,对APEC会议前后北京地区污染物分布及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和气团传输路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PEC会议期... 为分析APEC会议前后北京地区PM_(2.5)变化特征,利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超级站在2014年10—12月的连续观测数据,对APEC会议前后北京地区污染物分布及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和气团传输路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PEC会议期间北京地区减排效果显著,ρ(PM_(2.5))平均值比会前下降了60.5%.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起到积极作用,APEC期间平均风速为1.40 m/s,平均相对湿度为31.9%,近地面气象条件优于APEC会前、会后.北京地区受到外来污染物输送的影响,在2.00-3.00 m/s的南风下易发生来自南部地区的PM_(2.5)和SO2输送.APEC会议期间北京地区主要受来自西北地区的高速、高海拔气团控制,其出现频率为39.6%,远低于APEC会前(15.9%)和会后(20.8%),而来自南部地区的低速、低海拔污染气团的出现频率仅为2.1%,扩散条件总体良好.研究显示,除了减排措施有效削减了污染物排放以外,有利的气象条件也是APEC会议期间北京地区保持良好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APEC会议 PM2.5 气象 京津冀 北京 气团后向轨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