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体释放速率对浅层气藏中气水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勇 孔令伟 +1 位作者 郭爱国 柏巍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83-1889,共7页
为了论证在防治浅层气地质工程灾害中预先采取的有控制性排气措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借助非饱和水气两相渗流原理,研究浅层气藏在气体释放路径下的气水运移规律.采用数值方法描述排气井不同释放速率对地下浅层气藏中气水运移的影响.结果... 为了论证在防治浅层气地质工程灾害中预先采取的有控制性排气措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借助非饱和水气两相渗流原理,研究浅层气藏在气体释放路径下的气水运移规律.采用数值方法描述排气井不同释放速率对地下浅层气藏中气水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释放速率对气藏中的气水运移和分布形态有显著影响,释放速率越快,"水锥"效应越明显;实际工程中需结合详勘数据,选取适宜的排气速率,实施控制性放气措施,避免过早发生淹井,导致气井快速失效;在气藏中的浅层气体释放完毕后,砂土中会残留部分以气泡形式存在的气体,施工过程中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 两相流 体释放速率 气水运移
下载PDF
火山岩气藏气水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鹏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第S1期205-,共1页
笔者研究X火山岩气藏水运移规律,主要利用水体能量评价容积法、数值模拟法、动态法对水体能量进行评价,根据典型出水井水侵特征和地质情况,总结了气田产水井直线型、平方型直线-指数型三种主要水侵模式,利用数值模拟建立水侵分析预报方... 笔者研究X火山岩气藏水运移规律,主要利用水体能量评价容积法、数值模拟法、动态法对水体能量进行评价,根据典型出水井水侵特征和地质情况,总结了气田产水井直线型、平方型直线-指数型三种主要水侵模式,利用数值模拟建立水侵分析预报方法,建立关键参数和气井出水时间的二元非线性关系,绘制成裂缝型底水气藏水侵分析预测图版,总结气井出水规律,从而对该复杂底水气藏未来开发趋势和潜力做出科学预测,给出攻关方向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气水运移规律 数值模拟 水侵模式
原文传递
杭州湾富浅层气区工程超前排气井井距优化研究
3
作者 郭江涛 王勇 +2 位作者 贾鹏飞 张军杰 陈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对遭遇浅层气灾害地质的工程,一般防治措施多为建设前期布设超前排气井进行控制性排气。深入了解排气过程中气藏内部的气水运移规律,对于排气井井距的设计和高效率排气有重要意义。基于非饱和土两相渗流原理和杭州湾富浅层气区的典型概... 对遭遇浅层气灾害地质的工程,一般防治措施多为建设前期布设超前排气井进行控制性排气。深入了解排气过程中气藏内部的气水运移规律,对于排气井井距的设计和高效率排气有重要意义。基于非饱和土两相渗流原理和杭州湾富浅层气区的典型概化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有控排气条件下气藏内部气水界面运移过程,探讨了影响超前排气井布设的因素,提出一种井距优化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结果表明:不同井口排气速率下,气藏内部气水分布形态与气体排放效果显著不同;工程超前排气井井距的设置可以淹井时间最长和剩余气藏厚度最小进行优化;原始气藏压力是影响井距优化的最显著因素,而储气层下部渗水系数、气藏厚度等并不影响最优井距的确定;调节井距对改善竖向排气井的排气效果随原始气藏压力系数减小而减弱;原始气藏压力系数大,井距适当减小,反之,可适度增加;对于气藏压力系数小的工程,建议发展水平排气井布设技术,以改善排气效果。此外,工程超前排气井的井距设置还应考虑与建(构)筑物的合理安全距离,达到高效、安全和避免投资浪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 非饱和土 气水运移 淹井时间 剩余藏厚度
下载PDF
水分对煤层气吸附/解吸微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郑超 马东民 +4 位作者 陈跃 伋雨松 马卓远 王丽雅 王馨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6-268,共13页
水分是制约煤层气吸附/解吸的关键因素之一,受煤储层多元孔隙结构和煤岩组分润湿性差异影响,煤-水-甲烷界面作用导致煤层气产出过程中CH4与H2O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立足于水分对煤层气吸附/解吸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前沿认识,从煤储层水分... 水分是制约煤层气吸附/解吸的关键因素之一,受煤储层多元孔隙结构和煤岩组分润湿性差异影响,煤-水-甲烷界面作用导致煤层气产出过程中CH4与H2O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立足于水分对煤层气吸附/解吸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前沿认识,从煤储层水分赋存状态、煤-水界面微观作用和水分对甲烷吸附/解吸影响3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水分与煤层气吸附/解吸微观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认为煤储层孔隙结构及水分赋存状态复杂。以煤-水界面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为依据将煤储层水划分为结合水、束缚水和自由水3种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水分对甲烷吸附的抑制作用机制存在差异、且对低阶煤的影响程度严重。水分相态变化成为影响甲烷解吸-运移的核心,水蒸汽分子通过竞争吸附置换吸附态甲烷,液态水在润湿性和毛细管力作用下水锁堵孔、抑制气-水运移。在地面煤层气钻采过程中水分的作用机理随储层温度-压力环境动态变化而变化。针对水分对甲烷解吸作用机理不清、影响界限不明的现状,由此提出了量化储层水分含量及分布特征,增强甲烷解吸与气-水运移,完善甲烷吸附/解吸理论与模型,强化水分激励、促进煤层气增产4方面的科学问题及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煤-水界面微观作用在煤层气解吸运移过程中的机理,促进煤层气持续稳定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煤-水界面 润湿体系 吸附/解吸 -水运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可视化试验的致密气藏气水两相渗流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苏玉亮 李新雨 +4 位作者 李蕾 庄新宇 王程伟 付金刚 李东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112,共9页
以大牛地气田X井区的山2段和太2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压汞与核磁T 2谱图结合构建孔径分布及占比的测试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成像与新型SE-SPI序列图谱的可视化试验探究不同驱替压差和不同储层类型条件下的致密气藏气水两相渗流规律,明确... 以大牛地气田X井区的山2段和太2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压汞与核磁T 2谱图结合构建孔径分布及占比的测试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成像与新型SE-SPI序列图谱的可视化试验探究不同驱替压差和不同储层类型条件下的致密气藏气水两相渗流规律,明确气驱水过程中岩心孔喉内的气水两相运移机制。结果表明:对于致密砂岩气藏,随着驱替压差增大,气水两相共渗区域变宽,相比于太2段、山2段岩心内气水运移速度更快,其一类储层较二类储层小孔道中水的动用程度更高;随着驱替进行,山2段岩心小孔道内出现自吸现象增大了残余水饱和度,同时气相渗流通道也被进一步扩大,降低水锁产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 孔径占比 SE序列 水相对渗透率 气水运移
下载PDF
填埋场非饱和成层覆盖层一维气水耦合运移模型(英文)
6
作者 Chi GUAN Hai-jian XIE +2 位作者 Zhan-hong QIU Yun-min CHEN Pei-xiong CHE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667-676,共10页
目的:为更好地评价填埋场覆盖层系统的闭气性能,建立水气耦合条件下的覆盖层中气体运移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气压强波动、渗透系数变化和对流扩散等因素耦合作用下填埋气在覆盖层中的运移规律。创新点:建立水气耦合条件下填埋气在... 目的:为更好地评价填埋场覆盖层系统的闭气性能,建立水气耦合条件下的覆盖层中气体运移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气压强波动、渗透系数变化和对流扩散等因素耦合作用下填埋气在覆盖层中的运移规律。创新点:建立水气耦合条件下填埋气在覆盖层中的运移模型,分析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填埋气的运移过程,并比较对流运移和扩散运移的相对重要性。方法:1.通过理论分析,建立考虑压强、对流、扩散和非饱和情况的填埋气耦合运移模型;2.通过试验拟合,得到大气压强波动的拟合经验公式(公式(22)),构建考虑压强波动下填埋气多场耦合运移模型;3.通过仿真模拟,验证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图2),并分析包含大气雎强波动和渗透率等影响因素作用下填埋气的运移规律(图6~8)。结论:1.覆盖层厚度从1米变化到2米,覆盖层中填埋气的浓度变化可达31%;2.对于受大气压强波动影响较大的覆盖层系统(如1×10^3Pa),不能忽略压强波动对填埋气运移的影响;3.气体渗透系数在初期对气体运移有较大影响,随运移时间增加直至气体运移达到稳定状态,渗透牢的影响可以忽略(仅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 覆盖层系统 非饱和土 气水运移 耦合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表征的煤样应力敏感性对比研究
7
作者 祝汉京 石勇丽 +1 位作者 李林记 张苗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3-206,213,共5页
利用覆压核磁共振和渗透率技术,分别测试4组煤样的孔隙、裂隙的应力敏感性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覆压渗透率的压缩系数,随裂隙发育程度增加逐渐增大;孔隙、裂隙对应T2谱面积随应力增大呈指数下降,同一样品中裂隙应力敏感性大于... 利用覆压核磁共振和渗透率技术,分别测试4组煤样的孔隙、裂隙的应力敏感性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覆压渗透率的压缩系数,随裂隙发育程度增加逐渐增大;孔隙、裂隙对应T2谱面积随应力增大呈指数下降,同一样品中裂隙应力敏感性大于渗流孔,吸附孔最低;相对于孔隙发育型样品,裂隙发育型吸附孔压缩系数随应力变化不甚明显;相同压力范围内,根据渗透率求得的压缩系数明显大于基于核磁共振测试求得的各范围压缩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孔隙 裂隙 压缩系数 渗透率 煤层排采 气水运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