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急性胃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帅 王亮 +8 位作者 秦鑫鹏 韩凌 包永睿 李天娇 王萍 杨洋 张涛 魏玮 孟宪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急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气滞胃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采用70%乙醇诱导大鼠急性胃炎模型,给药治疗后HE染色观...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急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气滞胃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采用70%乙醇诱导大鼠急性胃炎模型,给药治疗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SOD、TGF-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INOS、HIF-1α、IFN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气滞胃痛颗粒组大鼠治疗后,急性胃炎大鼠胃出血斑点较模型组有了较大改善,胃部褶皱逐渐恢复,色泽更为光亮。胃组织结构基本完整,主细胞数量略有缺失,组织间隙分布有少量血细胞,无炎性细胞浸润,整体结构比较完整。大鼠血清中TNF-α和TGF-β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SOD的含量则明显上升(P<0.05)。胃组织INOS、HIF-1α、IFNG(IFN-γ)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急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HIF-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急性 HIF-1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的效果
2
作者 黄丹 穆炳霞 王丹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Hp根除情况,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脉弦涩、舌质暗、胸闷喜太息、嗳气频繁、胃脘痛、胃脘胀满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脉弦涩、舌质暗、胸闷喜太息、嗳气频繁、胃脘痛、胃脘胀满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活动性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反应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活动性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可明显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Hp根除率,改善慢性胃炎临床相关症状,减轻活动性炎症反应及慢性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四联疗法 慢性 效果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效和机制研究
3
作者 王亮 邵平 +4 位作者 赵艳青 于洋 吕重宁 韩凌 路金才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剂(qizhi weitong granule,QWG)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通过考察结肠黏膜损伤评分(CMDI),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以紧...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剂(qizhi weitong granule,QWG)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通过考察结肠黏膜损伤评分(CMDI),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以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情况来评价QWG对UC大鼠的治疗作用。通过^(1)H-NMR代谢组学技术,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手段,分析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构建相关的代谢通路和代谢网络,探讨QWG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QWG对结肠组织溃疡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显著提高了大鼠结肠组织中Occludin和ZO-1蛋白的表达(P<0.01),共筛选鉴定出12个相关代谢生物标志物。结论QWG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干预损伤的通路主要为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溃疡性结肠炎 代谢组学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计算机虚拟筛选和实验验证气滞胃痛颗粒“达乙木,疏己土”理论内涵探究
4
作者 刘思聪 包永睿 +3 位作者 王帅 李天娇 郑一 孟宪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5-42,共8页
目的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和实验验证手段,探究气滞胃痛颗粒“达乙木,疏己土”的理论内涵。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气滞胃痛颗粒(QZWT)的活性化合物,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的活性成分... 目的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和实验验证手段,探究气滞胃痛颗粒“达乙木,疏己土”的理论内涵。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气滞胃痛颗粒(QZWT)的活性化合物,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的活性成分靶点,检索DisGeNET数据库等疾病数据库,得到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探讨QZWT活性成分的潜在机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建立碘乙酰胺(IA)诱导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多潘立酮组、QZWT组分别予对应浓度的药物灌胃10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测十二指肠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闭锁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P<0.05),十二指肠组织ZO-1、Occludin表达下调,EGFR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QZWT组血浆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十二指肠组织ZO-1、Occludin表达上调,EGFR表达下调(P<0.05)。结论以“达乙木,疏己土”的理论为指导,气滞胃痛颗粒通过抗炎、修复肠道屏障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 气滞胃痛颗粒 功能性消化不良
原文传递
胃肠保健操护理干预联合气滞胃痛颗粒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策 王二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3期73-75,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胃肠保健操护理干预联合气滞胃痛颗粒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干预效果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电脑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以气... 目的研究探讨胃肠保健操护理干预联合气滞胃痛颗粒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干预效果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电脑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以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观察组增加胃肠保健操护理干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胃饥饿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胃肠保健操护理干预结合气滞胃痛颗粒的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者的主要中医症候,改善胃动素、胃泌素、胃饥饿素等胃肠激素水平,生活质量水平显著上调护理满意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气滞胃痛颗粒 肠保健操 中医症候积分 肠激素水平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气滞胃痛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探讨
6
作者 郭金良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7期189-192,共4页
目的 分析与探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来天津市南开区向阳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7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 目的 分析与探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来天津市南开区向阳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7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气滞胃痛颗粒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4周后,两组症状均得以显著改善,观察组有效率(94.9%)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痛、早饱、餐后胀满、上腹烧灼感等消化不良症状体征均得以有效改善,其中观察组早饱、腹痛、上腹烧灼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质量评分也得以有效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早饱和上腹疼痛的症状,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气滞胃痛颗粒 临床疗效 中医症状积分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奥美拉唑四联法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除率的效果
7
作者 孙超 王昆 赵霞 《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奥美拉唑四联法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效果。方法选取邓州市白牛镇卫生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奥美拉唑四联法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效果。方法选取邓州市白牛镇卫生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四联法治疗,观察组加用气滞胃痛颗粒,两组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胃肠激素水平、炎性因子水平(血清IL-6、CRP、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血清IL-6、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Hp根除率、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奥美拉唑四联法治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纠正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气滞胃痛颗粒 奥美拉唑四联法 幽门螺杆菌 肠激素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0
8
作者 包永睿 王帅 +2 位作者 孟宪生 杨欣欣 崔亚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832,共5页
目的:构建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为其合理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法随机抽样,建立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药材20个不同配伍组的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同时测定各配伍组小肠平滑肌细... 目的:构建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为其合理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法随机抽样,建立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药材20个不同配伍组的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同时测定各配伍组小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率、cGMP含量和NO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BP神经网络,将药效的综合信息与不同配伍组的谱图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构建二者谱效关系网络模型。结果:从气滞胃痛颗粒36个化学成分中,找到20个与促胃肠动力作用相关系数大于0.9的成分,成功建立了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通过该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预测,其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小于6.83%。结论:本实验通过构建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为其合理的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为复方组-效研究奠定实验基础,也为其他中药复方谱效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肠动力 谱效关系 网络模型
原文传递
气滞胃痛颗粒防治反流性胃炎的药效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于婷 王帅 +2 位作者 孟宪生 包永睿 常馨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33-1936,共4页
目的:从胃黏膜保护及促进胃肠蠕动角度阐述气滞胃痛颗粒防治反流性胃炎的作用,并从代谢组学角度初步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及气滞胃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幽门结扎法结合胃内... 目的:从胃黏膜保护及促进胃肠蠕动角度阐述气滞胃痛颗粒防治反流性胃炎的作用,并从代谢组学角度初步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及气滞胃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幽门结扎法结合胃内注射小肠液复制反流性胃炎模型,观察各组胃黏膜病理损伤程度及胃系数,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GAS、MTL的含量。应用HPLC-MS/MS技术,初步确定各组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差异及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胃系数升高,胃黏膜损伤严重,血清GAS、MTL含量显著降低(P<0.05),气滞胃痛颗粒中、高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较模型组胃系数降低,损伤程度低,血清GAS、MTL含量升高,且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同时确定气滞胃痛颗粒可通过调控D-Tryptophan、Sphinganine等内源性代谢物变化,影响体内色氨酸、苯丙氨酸及鞘磷脂代谢。结论:气滞胃痛颗粒具有明显的胃黏膜保护及促进胃肠蠕动作用,从内源性代谢角度确定其具有多靶点,抗耐药等优势,可作为防治反流性胃炎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反流性 黏膜损伤 肠蠕动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气滞胃痛颗粒对胃肠动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刁云鹏 韩凌 +3 位作者 李坤 黄珊珊 周琴 张厚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考察气滞胃痛颗粒(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香附、延胡索)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大鼠的离体肠平滑肌条为模型,考察加入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肠平滑肌条收缩状况。通过给予多巴胺制作胃肠运动抑制模型,采用营养性半固体糊加... 目的考察气滞胃痛颗粒(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香附、延胡索)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大鼠的离体肠平滑肌条为模型,考察加入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肠平滑肌条收缩状况。通过给予多巴胺制作胃肠运动抑制模型,采用营养性半固体糊加活性炭法测定正常及胃肠功能抑制小鼠的胃内容物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结果在20~160 mg/mL浓度范围内气滞胃痛颗粒显著促进大鼠肠平滑肌条的运动。气滞胃痛颗粒(3.90 g/kg)可促进正常小鼠的胃排空和小肠推进,气滞胃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0.975、1.95、3.90 g/kg)可以改善多巴胺引起的小鼠胃排空障碍以及小肠推进抑制作用。结论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肠平滑肌条的收缩具有促进作用,气滞胃痛颗粒具有促进小鼠胃肠动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肠平滑肌 排空 小肠推进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温小萍 刁云鹏 +5 位作者 韩凌 潘英 黄珊珊 宁安红 周琴 张厚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48-1950,共3页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大鼠醋酸烧灼型胃溃疡模型、大鼠乙醇诱发胃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给药组(0.374,0.747,1.494 g.kg-1等3个剂量组)...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大鼠醋酸烧灼型胃溃疡模型、大鼠乙醇诱发胃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给药组(0.374,0.747,1.494 g.kg-1等3个剂量组)和雷尼替丁组。测定溃疡指数,计算溃疡抑制率,检测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结果 气滞胃痛颗粒的高、中、低3个剂量组能明显减轻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程度(P<0.01),对于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能明显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和胃液量(P<0.01)。结论 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3种实验性胃溃疡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显著抑制溃疡的发生。对于幽门结扎型大鼠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溃疡 酸分泌 蛋白酶
下载PDF
HPLC测定气滞胃痛颗粒中的延胡索乙素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健 杨涛 +1 位作者 宋毅 唐尧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5-,共1页
目的采用HPLC测定气滞胃痛颗粒中的延胡索乙素。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磷酸调pH6.2),检测波长为283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结果延胡索乙素2.68~100.50μg.m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 目的采用HPLC测定气滞胃痛颗粒中的延胡索乙素。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磷酸调pH6.2),检测波长为283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结果延胡索乙素2.68~100.50μg.m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0%,RSD=2.48%。结论所建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气滞胃痛颗粒中延胡索乙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延胡索乙素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抗炎镇痛作用的气滞胃痛颗粒有效组分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许雯雯 王帅 +3 位作者 孟宪生 包永睿 潘英 韩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在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有效组分体内外筛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该复方中7个主要组分与抗炎镇痛活性相关性分析研究,从化学组分群的层次上揭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L16(215)正交设计表将气滞胃痛颗粒中7个主要... 目的在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有效组分体内外筛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该复方中7个主要组分与抗炎镇痛活性相关性分析研究,从化学组分群的层次上揭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L16(215)正交设计表将气滞胃痛颗粒中7个主要组分制成16个配方(剂量均按原组方生药量折算),观察各组小鼠的扭体次数、足肿胀度和耳肿胀度,以扭体抑制率、足肿胀抑制率和耳肿胀抑制率为抗炎镇痛活性评价指标,对活性成分与药理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扭体抑制率为评价指标,气滞胃痛颗粒镇痛有效组分活性大小为:白芍总苷>柴胡总皂苷>延胡索总生物碱(P<0.05);以足肿胀抑制率为评价指标,气滞胃痛颗粒抗炎有效组分活性大小为:延胡索总生物碱>甘草总黄酮>柴胡总皂苷(P<0.05);以耳肿胀抑制率为评价指标,气滞胃痛颗粒抗炎有效组分活性大小为:延胡索总生物碱>柴胡总皂苷>甘草总黄酮>白芍总苷(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中有效组分的不同配方对疼痛和炎症模型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该研究确定了各组分与抗炎镇痛活性的相关程度,为气滞胃痛颗粒有效组分量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抗炎 有效组分
下载PDF
雷贝拉唑联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14
作者 刘小娟 陈策 +1 位作者 张艳芳 刘复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气滞胃痛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17、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CAG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气滞胃痛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17、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CAG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雷贝拉唑,研究组采取雷贝拉唑^+气滞胃痛颗粒,两组均治疗3个月。统计两组症状(纳差、恶心、腹胀、嗳气、上腹痛)改善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胃泌素-17、T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4^+/CD8^+)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纳差、恶心、腹胀、嗳气、上腹痛分值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73.53%)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17水平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增高,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65%)与对照组(11.7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采取雷贝拉唑及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增加血清胃动素、胃泌素-17含量,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气滞胃痛颗粒 慢性萎缩性 泌素-17 动素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镇痛作用研究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23
15
作者 姚东 孟宪生 +2 位作者 潘英 韩凌 包永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6-558,共3页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甲醛致痛法,观察气滞胃痛颗粒的镇痛效果;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甲醛致痛大鼠血清中环磷酸腺苷(cAMP)和前列腺素E2(PGE2)的浓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炎足中...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甲醛致痛法,观察气滞胃痛颗粒的镇痛效果;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甲醛致痛大鼠血清中环磷酸腺苷(cAMP)和前列腺素E2(PGE2)的浓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炎足中的PGE2含量。结果气滞胃痛颗粒可以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可以显著抑制甲醛引起的大鼠疼痛反应;可以显著提高甲醛致痛大鼠血清中cAMP浓度,同时显著降低血清中PGE2浓度;可以显著降低大鼠炎足中的PGE2含量。结论气滞胃痛颗粒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cAMP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环磷酸腺苷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有效物质组分协同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崔亚玲 孟宪生 +3 位作者 包永睿 王帅 潘英 韩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组方中促胃肠动力有效组分协同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16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配伍组合促胃肠动力有效组分,应用传统半固体糊碳末推进法观察大鼠用药后的胃肠动力变化;测定胃肠组织中NO、cGMP及Ca2+...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组方中促胃肠动力有效组分协同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16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配伍组合促胃肠动力有效组分,应用传统半固体糊碳末推进法观察大鼠用药后的胃肠动力变化;测定胃肠组织中NO、cGMP及Ca2+含量变化。结果:气滞胃痛颗粒中促胃肠动力有效组分以枳壳黄酮和香附黄酮作用显著(P<0.01),香附挥发油和柠檬烯作用明显(P<0.05),两两交互作用表明枳壳黄酮与柠檬烯合用对胃肠动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次分别为枳壳黄酮与香附挥发油、香附黄酮与挥发油、柠檬烯与香附挥发油合用;各有效组分均能使胃肠组织中NO、cGMP含量降低,Ca2+含量升高。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气滞胃痛颗粒各组分与促胃肠动力活性的相关程度及相互间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胃肠组织中NO、cGMP含量降低,Ca2+含量升高有关,为进一步研究促胃肠动力药效质量控制、配伍及谱效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肠动力 协同作用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ICP-MS法分析不同批次气滞胃痛颗粒中无机元素的差异 被引量:5
17
作者 常馨 包永睿 +1 位作者 孟宪生 王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0-954,共5页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10批气滞胃痛颗粒中无机元素的含有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差异。方法 ICP-MS法对10批气滞胃痛颗粒进行半定量检测,建立无机元素轮廓谱。然后,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进行全定量检测,...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10批气滞胃痛颗粒中无机元素的含有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差异。方法 ICP-MS法对10批气滞胃痛颗粒进行半定量检测,建立无机元素轮廓谱。然后,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进行全定量检测,验证亲缘关系及差异元素。结果 10批气滞胃痛颗粒分成3组,其中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2批次的亲缘关系较近,2013年5、6月2批次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他6批关系较近。从中发现6个差异元素,分别为Al、Ca、Fe、Cu、Zn、As。结论不同批次气滞胃痛颗粒中无机元素的差异可能来源于原料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无机元素 亲缘关系 ICP-MS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配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丽 冯艳苓 +3 位作者 王艳 刘志忠 潘留兰 王艳芬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配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组)给予气滞胃痛颗粒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照组26例仅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疗程28d;观察两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配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组)给予气滞胃痛颗粒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照组26例仅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疗程28d;观察两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情况及随访四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溃疡愈合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协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是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气滞胃痛颗粒 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甲硝唑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溃疡的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天娇 王帅 +1 位作者 孟宪生 包永睿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全时段多波长信息融合图谱及其与体外抗溃疡药效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抗溃疡的药效学基础。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将气滞胃痛颗粒中的单味中药材按一定配伍比例组合,通过Matlab软件获得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全时段多波长信息融合图谱及其与体外抗溃疡药效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抗溃疡的药效学基础。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将气滞胃痛颗粒中的单味中药材按一定配伍比例组合,通过Matlab软件获得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以峰面积转化成的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同时将六味药材的配伍组合进行抗胃溃疡体外药效实验,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权重系数对药效进行综合评价。将药效学信息与各组融合谱的化学信息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再通过神经网络进行验证,最终得到谱效关系。结果:气滞胃痛颗粒具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运用灰关联度分析法得到了20个色谱峰与抗溃疡活性密切相关,以这20个色谱峰量化峰面积作为输入项,建立了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药效的神经网络模型。结论:通过系统分析气滞胃痛颗粒中组分与药效的谱效关系,明确了其抗溃疡的活性成分,对气滞胃痛颗粒的深层次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谱效关系 灰色关联度法 抗溃疡 神经网络
下载PDF
雷贝拉唑联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国忠 周雪英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5期797-798,801,共3页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OT)水平的影响。方法: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胶囊20 mg,po,qd(早上空腹服用);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OT)水平的影响。方法: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胶囊20 mg,po,qd(早上空腹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滞胃痛颗粒5 g,po,tid,两组均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与内镜下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GAS、MOT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症状与内镜下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2.5%,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GAS、MOT水平均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且观察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显著提高GAS、MOT水平,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气滞胃痛颗粒 反流性食管炎 血清泌素 血浆动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