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血理论探讨补气生血法治疗糖尿病难愈性创面 被引量:1
1
作者 牛少辉 李贝 +5 位作者 曹刚 方毅娜 王唱 程亚清 黄强 曹建春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第1期15-18,共4页
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治疗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气血在人体中的状态决定了创面是否产生、延展和愈合,是疾病产生的关键所在。气血亏虚是糖尿病难愈性创面产生的重要内在因素,也是创面久治难愈、反复... 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治疗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气血在人体中的状态决定了创面是否产生、延展和愈合,是疾病产生的关键所在。气血亏虚是糖尿病难愈性创面产生的重要内在因素,也是创面久治难愈、反复发作的先决条件。现代药理作用亦证明补气生血法能促进血管新生和创面细胞增殖,从而促使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愈合。临床上中医中药基于气血理论在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治疗中发挥着补气生血、敛疮生肌作用。基于此,我们从气血理论探讨补气生血法应用于糖尿病创面的理论内涵和现代医学基础,以期丰富难愈性创面治疗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理论 气生血法 糖尿病难愈性创面 溃疡 血两虚 敛疮 糖尿病足
下载PDF
“补气生血法”促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理论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温旭东 潘涛 +2 位作者 陈柳霖 叶俏波 呼永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多种良、恶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病死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则主要归结于肝再生的不足。本文结合中医气血理论、藏象学说及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现代研究进展,分析肝切除与肝再生的中医内涵,并从肝脏本身的特点及再生...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多种良、恶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病死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则主要归结于肝再生的不足。本文结合中医气血理论、藏象学说及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现代研究进展,分析肝切除与肝再生的中医内涵,并从肝脏本身的特点及再生能量供给两方面阐述肝再生机制与气血理论之间的关系,提出“气血亏虚”是肝切除术后肝再生不足的重要病机,认为以当归补血汤为代表的“补气生血法”可使肝体充盈、肝气条畅,有效促进肝再生,旨在探索传统理论及经典方药在肝再生领域的应用,为降低肝切除术后病死率提供中医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生血法 肝切除 肝再 当归补血汤 方剂
下载PDF
不同林分气生藻春季种类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魏丽漫 孙庆业 +1 位作者 赵琼 齐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7,共7页
2021年3月对安徽省宁国市枫香林(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栎林(Cyclobalanopsis glauca)、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土壤藻和树生藻种类组成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气生藻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21年3月对安徽省宁国市枫香林(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栎林(Cyclobalanopsis glauca)、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土壤藻和树生藻种类组成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气生藻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表层土壤和树皮上共检出藻类83种,隶属5门7纲21目35科45属,以绿藻、蓝藻居多。土壤藻种类丰富度明显高于树皮,22种藻类在两种基质上均存在。土壤藻优势科为绿藻门丝藻科,树皮藻优势科为蓝藻门色球藻科。土壤藻丰富度表现为青冈栎林>枫香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影响其丰富度最显著的环境因子为土壤氨态氮、有机质(P<0.05)。树皮藻丰富度表现为马尾松林>青冈栎林>杉木林>枫香林,其丰富度受表层树皮总氮、总磷、总钾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生 森林 土壤藻 树皮藻
下载PDF
光照对丝状气生微藻的生长性能影响研究
4
作者 袁飞云 胡玉鹏 +7 位作者 王莉 孙欧 肖锋 雷开云 苟名家 唐雪峰 周瑞 黎琪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10期87-91,共5页
气生微藻可用于产生广泛的代谢物,被认为是一种有价值、可再生的原材料。然而,关于气生微藻生长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暴露于空气中的气生微藻直接受到光照变化影响。基于此,通过改变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对气生微藻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 气生微藻可用于产生广泛的代谢物,被认为是一种有价值、可再生的原材料。然而,关于气生微藻生长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暴露于空气中的气生微藻直接受到光照变化影响。基于此,通过改变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对气生微藻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气生微藻对光照的反应。实验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气生微藻的生物量也增加,在10000 lux时,生物量达到3.38 g/L。叶绿素含量在10000 lux时含量高于其他实验组,第7天达到64.73 mg/L。光照时长增加,气生微藻的生物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在24 h连续光照时,其生物量受到光抑制,生物量的增加低于16 h光照时。同时,在16 h光照时,叶绿素含量达到了64.73 mg/L,高于其他实验组。结果表明,气生微藻对光照强度具有较高耐受性,在光强增加到10000 lux时,仍未出现抑制现象。16 h光照时长下,气生微藻叶绿素含量高于其他实验组,同时生物量在16 h光照时也高于其他实验组。说明气生微藻的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促进了生物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光照时长 气生微藻 长性能
下载PDF
补气生血通便方治疗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冯陈雅慧 李晟玮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观察补气生血通便方治疗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7月扬州市中医院就诊的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观察组给... 目的:观察补气生血通便方治疗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7月扬州市中医院就诊的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补气生血通便方治疗,并做自主肛门提肌锻炼。均治疗4周。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盆底表面肌电值、患者生活质量自测分(PAC-QO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便秘症状各指标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和PAC-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快速收缩、紧张收缩、耐力收缩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前静息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后静息值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后静息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生血通便方治疗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可在改善气血的同时,减轻患者排便次数少、粪便干结、排便时间长等情况,恢复盆底肌功能,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生血通便方 小麦纤维素颗粒 血亏虚型 功能性便秘
下载PDF
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气生和亚气生藻类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梁叶 陈椽 +2 位作者 晏妮 徐兴华 杜克敬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991-3994,3998,共5页
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种类分布进行调查,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城市... 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种类分布进行调查,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气生、亚气生藻类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城市湿地公园内约有气生藻类204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5门7纲23目42科75属;亚气生藻类237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4门6纲22目37科68属。气生藻类的H′、d、J平均分别为5.91、12.20、0.92,亚气生藻类平均分别为6.03、13.11、0.94。岩石表面以蓝藻为优势种群;树干表面和建筑物表面以绿藻为优势种群;土壤里以硅藻和黄藻为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生藻类 气生藻类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 花溪城市湿地公园
下载PDF
补气生血法二线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陈泽刚 王永兵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3期47-54,共8页
目的探讨补气生血法二线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1日—2021年10月31日在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就诊的ITP患者,回顾性分析应用补气生血法二线治疗I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84例ITP患者... 目的探讨补气生血法二线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1日—2021年10月31日在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就诊的ITP患者,回顾性分析应用补气生血法二线治疗I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84例ITP患者接受补气生血法治疗,有效率为77.4%,完全缓解率为71.4%,中位反应时间为8周。组间分析,复发性ITP与难治性、类固醇依赖性ITP相比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882,95%CI(1.338,11.268),P=0.014];开始治疗时血小板计数≥15×109/L和血小板计数<15×109/L患者之间的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333,95%CI(2.997,38.918),P=0.000]。同时,应用类固醇激素的80例患者中,有40例(50.0%)接受补气生血法治疗后停用类固醇激素。治疗中,2例患者出现腹泻,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采用补气生血法治疗复发性ITP有效且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中医药 气生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气生蓝藻(蓝细菌)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田友萍 张捷 +1 位作者 宋林华 包浩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793-1802,2020,T001,T002,共13页
云南石林的黑石头及其颜色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是由于其碳酸盐岩表面长满黑色气生蓝藻 (蓝细菌 )之故。经鉴定 ,气生蓝藻共 4目 ,1 1科 ,3 1属 ,1 88种。种类十分丰富。其优势种主要为寄生微囊藻、红色星球藻、伯氏伪枝... 云南石林的黑石头及其颜色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是由于其碳酸盐岩表面长满黑色气生蓝藻 (蓝细菌 )之故。经鉴定 ,气生蓝藻共 4目 ,1 1科 ,3 1属 ,1 88种。种类十分丰富。其优势种主要为寄生微囊藻、红色星球藻、伯氏伪枝藻和皮壳伪枝藻等 ;寄生微囊藻和红色星球藻呈面状分布 ,相对均衡 ;伯氏伪枝藻和皮壳伪枝藻呈点状分布 ,相对集中。这些气生蓝藻的胶被色泽鲜艳 ,宽厚而坚硬 ,是适宜高山岩石表面生活的典型进化特征。在野外肉眼观察时 ,气生蓝藻还表现出不同形态的微群落 ;发现气生蓝藻能溶解石灰石 ,形成钻孔 ,加速岩石的溶蚀与风化。这些现象表明 ,气生蓝藻与云南石林岩石表面的微形态及整个石林景观的形成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石林 碳酸盐岩表面 气生蓝藻 蓝细菌 石头颜色 自然景观 表面微形态 岩石溶蚀
下载PDF
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气生藻类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田友萍 张捷 +1 位作者 宋林华 包浩生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3-211,共9页
论述了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气生藻类群落的类型和特征。这些类型包括墨水带、粉末、壳状、膜状等,而每一种藻类群落又是由更细小的次级藻类群落类型组成,它们包括:小型球状藻体群落、大型球状藻体群落、丝状藻体群落、小型球状藻体大... 论述了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气生藻类群落的类型和特征。这些类型包括墨水带、粉末、壳状、膜状等,而每一种藻类群落又是由更细小的次级藻类群落类型组成,它们包括:小型球状藻体群落、大型球状藻体群落、丝状藻体群落、小型球状藻体大型球状藻体群落、小型球状藻体丝状藻体群落等。文中对各类群落和次级群落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揭示了宏观肉眼下气生藻类群落与微观显微镜下藻类群落物种的直接联系以及藻类群落的内部结构和生态关系。该研究对解释石林表面微小形态特征,乃至整个石林景观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气生藻类生态学上也属于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碳酸盐岩 气生藻类群落 石林
下载PDF
黄芪对血虚动物模型补气生血功效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孙云 谢强敏 +2 位作者 刘小梅 徐峰 王德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5期2148-2149,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对化学性血虚和失血性血虚动物模型的补血功效,探讨黄芪单用或组方补气生血的机制。方法应用环磷酰胺(CTX)+乙酰苯肼(APH)引起大鼠骨髓造血系统抑制性损伤,并用放血法造成大、小鼠实验性失血模型。将60只8周龄SD大鼠单纯随... 目的观察黄芪对化学性血虚和失血性血虚动物模型的补血功效,探讨黄芪单用或组方补气生血的机制。方法应用环磷酰胺(CTX)+乙酰苯肼(APH)引起大鼠骨髓造血系统抑制性损伤,并用放血法造成大、小鼠实验性失血模型。将60只8周龄SD大鼠单纯随机分成3组,观察黄芪分别在1,3.3,10g/(kg·d)×10d(小鼠)和0.7,2.3,7.6g/(kg·d)×14d(大鼠)三种剂量下对两种血虚模型造血功能的修复作用。结果黄芪能明显减轻CTX+APH引起的大鼠骨髓造血系统抑制性损伤,使化学性血虚大鼠、实验性失血小鼠的骨髓DNA含量、骨髓有核细胞(BMC)和外周血细胞(主要为红系)减少得以回升。结论动物实验证明黄芪具有升高外周血细胞、增强造血系统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动物模型 气生血功效 化学性血虚 失血性血虚
下载PDF
石斛气生的兰科菌根组织结构及其对御旱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连庆 王小明 裴致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0-164,共5页
基于过去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气生的兰科菌根适应干旱环境胁迫机理的研究鲜为涉及,现开展了培养基质的不同水分质量分数(w(水分)=43.6%、16.8%、5.5%)对兰科菌根的外部形态以及内部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研... 基于过去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气生的兰科菌根适应干旱环境胁迫机理的研究鲜为涉及,现开展了培养基质的不同水分质量分数(w(水分)=43.6%、16.8%、5.5%)对兰科菌根的外部形态以及内部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水分质量分数降低使石斛菌根外部形态发生多样变化;随着基质水分质量分数的不断降低,石斛的生长受到显著的抑制。当基质水分质量分数为5.5%时,石斛的多数生长指标均小于其它处理,但是根冠比(R/S)增加显著,高达2.22;通过不同切片多重镜检测定和图像分析,发现菌根的形态结构产生了天然的适应突变,独特的根被组织细胞层数多达5层以上,细胞壁相对加厚,细胞腔内网、羽状结构比其它两处理明显增多,石斛菌根通过形态结构的改变来适应水分胁迫并维持其生长发育,石斛菌根组织结构的这些改变大大提高了石斛御旱的能力;水分质量分数高低与菌根感染率呈负相关,越是干旱条件菌根真菌繁衍越活跃,菌丝团结构相持时间越长,菌根的这些适应性响应都提高了石斛的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气生的兰科菌根 抗旱
下载PDF
补肾益气生血方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洪琴 陈波 +3 位作者 江桂林 张静静 石焕玉 霍长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0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生血方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将6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每周2次,并口服补肾益气生血方,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30例只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生血方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将6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每周2次,并口服补肾益气生血方,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30例只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怡宝)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给予相关观察和护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气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怡宝)治疗肾性贫血,可明显改善患者贫血状况,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贫血 补肾益气生血方 促红细胞成素 网织红细胞 护理
下载PDF
臭参补气生血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子珺 李云森 +3 位作者 鲁岚 陆宾 周吉燕 胡月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臭参水提液和醇提液补气生血的作用。方法以饥饿法复制小鼠气虚动物模型,乙酰苯肼(APH)和环磷酰胺(CTX)联合注射复制小鼠血虚模型。观察臭参水提液和醇提液补气生血的作用。结果臭参醇提液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气虚小鼠负... 目的探讨臭参水提液和醇提液补气生血的作用。方法以饥饿法复制小鼠气虚动物模型,乙酰苯肼(APH)和环磷酰胺(CTX)联合注射复制小鼠血虚模型。观察臭参水提液和醇提液补气生血的作用。结果臭参醇提液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气虚小鼠负重游泳后的血糖,可明显升高血虚小鼠的体温;醇提液高剂量组还能明显延长气虚和血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增加气虚小鼠的胸腺指数;醇提液低剂量组还能升高血虚小鼠的白细胞。臭参水提液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气虚小鼠负重游泳后血糖;水提液高剂量组还能明显升高气虚小鼠负重游泳后的尿素氮,增加气虚和血虚小鼠的脾脏指数;水提液低剂量组还能增加气虚小鼠的胸腺指数。结论臭参醇提液具有明显的补气生血作用,水提液则具有一定的抗疲劳和增强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参 虚模型 血虚模型 气生
原文传递
气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郑桂灵 李鹏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6-58,62,共4页
气生植物是指不需要土壤,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可以全部来自空气的植物。它既不同于附生植物,也不同于具有气生根的植物。主要包括地衣、苔藓、蕨、凤梨科和兰科植物中的某些附生类群。它们没有根或者根不发达,仅起固定植株的作用。因... 气生植物是指不需要土壤,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可以全部来自空气的植物。它既不同于附生植物,也不同于具有气生根的植物。主要包括地衣、苔藓、蕨、凤梨科和兰科植物中的某些附生类群。它们没有根或者根不发达,仅起固定植株的作用。因为气生植物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但空气中的水分和养分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这些植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利用水分及养分的能力,很多植物已经成为有效地检测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和去除环境污染的修复植物。另外,因为这些植物具有忍受恶劣环境条件的生理基础,还可能成为适应空间环境的先锋植物,在空间植物学研究中将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生植物 逆境胁迫 指示 空间环境
下载PDF
补气生血系列药对含药血清对血虚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丽萍 周俊 +3 位作者 陈耀辉 吴素芬 傅应军 余日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2245-2248,共4页
目的:观察补气生药系列药对含药血清对血虚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为阐明中医"补气生血"治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连续4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 mg/kg复制化学性血虚小鼠模型;灌胃7.5 g生药/kg各补气生血药对水煎液,一日两... 目的:观察补气生药系列药对含药血清对血虚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为阐明中医"补气生血"治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连续4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 mg/kg复制化学性血虚小鼠模型;灌胃7.5 g生药/kg各补气生血药对水煎液,一日两次,第4天腹主动脉取血,分离含药血清;观察各组含药血清对骨髓造血祖细胞CFU-GM、CFU-E、CFU-B的影响及骨髓有核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建立定性均匀设计中虚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找出最佳药效配伍;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补气药与补血药的贡献度。结果:补气生血各药对的含药血清均能提高小鼠骨髓CFU-GM、CFU-E、BFU-E和OD268值;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F=-0.771+2.226人参+1.351黄芪+1.169西洋参+1.082白芍+0.706当归+0.464熟地;在提高CFU-GM和骨髓有核细胞DNA合成方面,补气药与补血药有交互作用。结论:补气生血各药对含药血清可能够促进骨髓粒系、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促进骨髓造血;对于骨髓造血功能作用最强的是人参白芍药对;补气药可增加补血药的药效而达到其"补气生血"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生 血虚 造血祖细胞 骨髓有核细胞核 血清药理
原文传递
贵州省云台山亚气生蓝藻植物初报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晓红 陈椽 +2 位作者 王承录 陈玲 张真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2期50-56,共7页
本文为贵州省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区四大景区之一的云台山的亚气生蓝藻类的首次报道。据初步调查鉴定,共收录正气生蓝藻186种(含变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和4个新变种。
关键词 蓝藻 新种 气生蓝藻 变种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粗多糖补气生血作用研究和组方合理性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方晓艳 苗明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粗多糖补气生血作用机理和组方的合理性。方法用放血与环磷酰胺并用所致气血双虚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药物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影响。结果当归补血汤粗多糖...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粗多糖补气生血作用机理和组方的合理性。方法用放血与环磷酰胺并用所致气血双虚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药物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影响。结果当归补血汤粗多糖及单味药多糖可不同程度提高放血与环磷酰胺并用致气血双虚模型大鼠血清IL-2、IL-6、EPO的水平,以当归补血汤粗多糖的作用最好。结论当归补血汤粗多糖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全方组方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生 血双虚 免疫功能 造血功能
下载PDF
补气生血方药的提取方法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秀梅 张兆旺 +1 位作者 张华 惠建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28-1330,共3页
目的优选补气生血方药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人参二醇、阿魏酸、甜菜碱、干浸膏为指标,在药材粒度、溶剂量、煎提温度、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对半仿生提取法(SBE法)、水提取法(W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SBAE法)、水提取... 目的优选补气生血方药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人参二醇、阿魏酸、甜菜碱、干浸膏为指标,在药材粒度、溶剂量、煎提温度、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对半仿生提取法(SBE法)、水提取法(W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SBAE法)、水提取醇沉法(WAE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五个指标综合评价Y值为:SBE法>WE法>SBAE法>WAE法。结论补气生血方药的提取方法以SBE法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生血方药 提取方法 半仿提取
下载PDF
宝坻大蒜气生鳞茎和花粉母细胞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爱芳 王珍 +5 位作者 李转春 任春雪 范宝莉 刘晓颖 王振英 彭永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了从细胞学角度探讨大蒜的不育性,对宝坻大蒜气生鳞茎的发育、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及染色体的异常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大蒜的气生鳞茎数量多、长势快;(2)大蒜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有27.4%的细胞出现异常分裂现象,包... 为了从细胞学角度探讨大蒜的不育性,对宝坻大蒜气生鳞茎的发育、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及染色体的异常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大蒜的气生鳞茎数量多、长势快;(2)大蒜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有27.4%的细胞出现异常分裂现象,包括滞后染色体(7.6%)、染色体桥(9.3%)、染色体断片(1.7%)和微核(9.7%)等异常行为;(3)正常发育的花粉母细胞在形成花粉粒时逐渐干枯.花粉母细胞中高频率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花粉母细胞在形成花粉粒时的干枯可能是导致大蒜不育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不育 气生鳞茎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异常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气生不定根的解剖结构及发育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凤英 唐绍清 李先琨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对自然状态下南方红豆杉茎干向下萌生的气生不定根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气生不定根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和发育特点:(1)根为二原型,侧根正对着木质部发生;(2)幼根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加厚,维管柱内紧挨中柱鞘内侧具有2~4层大... 对自然状态下南方红豆杉茎干向下萌生的气生不定根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气生不定根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和发育特点:(1)根为二原型,侧根正对着木质部发生;(2)幼根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加厚,维管柱内紧挨中柱鞘内侧具有2~4层大型薄壁细胞;(2)根中无髓和树脂道;(4)次生结构发生于根毛区,维管形成层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转化形成;(5)中柱鞘和栓内层细胞富含单宁类物质;(6)次生韧皮部有石细胞,次生木质部射线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气生不定根 解剖结构 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