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动植物源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1
作者 庞钶靖 刘振平 +3 位作者 张学健 甘芳瑗 姜容 龙道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食品产地溯源技术对于有效开展食品原产地追溯、保护地方品牌和特色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已建立了包括“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内的多个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对食品产地判别的需求日益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 食品产地溯源技术对于有效开展食品原产地追溯、保护地方品牌和特色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已建立了包括“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内的多个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对食品产地判别的需求日益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特征与食品产地密切相关,可用于表征不同产品同种食品间的差异。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VOCs测定的新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优点,有潜力成为有效的产地溯源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GC-IMS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总结了近年来GC-IMS技术在动植物源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进展,探讨了GC-IMS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GC-IMS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中应用的持续拓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 动植物源食品 产地溯源
原文传递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
2
作者 岳丽 张英仙 +4 位作者 祖力皮牙·买买提 王佳敏 毛红艳 于明 热依拉木·海力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紫色、黄色和白色3种芜菁冻干片的VOCs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化学计量法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S-SPME-GC-MS共解析出96种VOCs,包括醛类、醇类、酮类、含硫化合物、酯类、酸类等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和酯类为芜菁冻干片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种类;HS-GC-IMS共解析出94种VOCs,包括醛类、酯类、酮类及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和HS-GC-IMS检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共有VOCs有15种,二者结果互为补充,结合使用可以较全面系统地表征芜菁冻干片的挥发性成分。PCA和PLS-DA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够有效区分3种芜菁冻干片。通过变量投影重要度分别筛选了59种和23种差异VOCs,该结果可为芜菁冻干片VOCs的差异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冻干片 挥发性有机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 顶空-相色谱-离子迁移 变量投影重要度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碧莹 隋雨萌 +4 位作者 张鑫 李永杰 孔保华 刘昊天 陈倩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6,共10页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是一种灵敏的检测、鉴别和监测不同基质中痕量物质的分析技术,能够通过气相色谱和离子迁移谱对分析物质进行二次快速分离和高精准定性。由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具有环保、使用便捷、操作简单及适用于工业大量连续...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是一种灵敏的检测、鉴别和监测不同基质中痕量物质的分析技术,能够通过气相色谱和离子迁移谱对分析物质进行二次快速分离和高精准定性。由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具有环保、使用便捷、操作简单及适用于工业大量连续检测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食品真实性鉴别的热门分析技术。本文主要介绍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重点综述其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以期为食品真实性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真实性鉴别 食品 应用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梅青柚绿茶挥发性成分
4
作者 陈绮媚 钟玉鸣 +8 位作者 古艳霞 钟永辉 陈翠珍 李巧芬 曾劲松 林尚达 肖更生 王琴 刘袆帆 《现代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4,共11页
梅青柚绿茶是由梅州梅县柚子幼果及梅县绿茶制作而成,该分析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处理方式的梅青柚绿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 梅青柚绿茶是由梅州梅县柚子幼果及梅县绿茶制作而成,该分析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处理方式的梅青柚绿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有效区分各组样本,构建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图谱及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热图聚类分析。共测定出挥发性成分55种,包括醇类17种、酮类7种、醛类12种、萜烯类5种、酯类7种、其他7种。结果表明,通过柚子幼果包裹的梅青柚绿茶茶叶比原来的梅县绿茶产生更多的挥发性物质,而经过应激的柚子幼果包裹的梅青柚绿茶茶叶挥发性物质含量更高,其中芳樟醇、α-松油醇、柠檬烯、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乙酸乙酯等挥发性物质在梅青柚茶绿茶挥发性成分中较为突出,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功能。该文初步解析梅青柚绿茶中的香气化合物特征,为后期鉴定其品质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梅州新产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挥发性有机物 绿茶 柚子幼果 梅青柚茶
下载PDF
电子舌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炖煮时间对松茸鸡汤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想 邓静 +4 位作者 易宇文 关雎 唐英明 张振宇 张浩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6-348,共13页
以雅江鲜松茸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舌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使用主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炖煮时间对松茸鸡汤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鲜松茸对鸡汤滋味贡献很大,电子舌鲜味强度值从2.1提高到8.0。采... 以雅江鲜松茸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舌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使用主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炖煮时间对松茸鸡汤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鲜松茸对鸡汤滋味贡献很大,电子舌鲜味强度值从2.1提高到8.0。采用GC-IMS方法共检出45种化合物,加入松茸后醛类含量从47.88%下降到21.13%,由ROAV值(128.08)确认3-甲基-1-丁醇是松茸鸡汤的关键化合物。其中,伞花烃、3-辛醇、正辛醇是松茸鸡汤的特征化合物,使松茸鸡汤呈现独特的汽油味、苔藓清香、坚果香味、蘑菇气味和金属气味。炖煮5 min后,鸡汤中松茸特征风味最明显,达到最佳食用效果。研究结果为雅江松茸鸡汤风味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江松茸 炖煮时间 电子舌 相色谱-离子迁移 风味特征 滋味特征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蜂蜜品质鉴评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龙道崎 刘振平 +5 位作者 甘芳瑗 张学健 夏晓华 姜容 庞钶靖 聂青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02-410,共9页
蜂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生物活性,但由于蜂蜜植物来源、地理来源、昆虫来源、成熟程度等的不同,蜂蜜在其内源成分和营养价值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与蜂蜜的特征属性密切相关,可... 蜂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生物活性,但由于蜂蜜植物来源、地理来源、昆虫来源、成熟程度等的不同,蜂蜜在其内源成分和营养价值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与蜂蜜的特征属性密切相关,可用于表征蜂蜜间的差异。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是一种将气相色谱技术与离子迁移谱技术相结合用于VOCs测定的新技术。近年来,GC-IMS被逐步应用于蜂蜜蜂种鉴定、产地溯源、植物来源区分、掺假鉴别、成熟度区分等方面,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蜂蜜品质鉴评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收集了目前的文献资料,综述了GC-IMS在蜂蜜品质分析鉴别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未来可考虑从建立蜂蜜GC-IMS数据库、研发融合定量功能的GCIMS设备、开发基于GC-IMS的质量评价技术标准以及GC-IMS与其他风味检测技术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GC-IMS技术在蜂蜜的品质控制、风味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蜂蜜 品质鉴评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不同预处理技术对压榨山茶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彭丝兰 刘思思 +3 位作者 易有金 刘汝宽 李昌珠 肖志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5,共8页
旨在提升山茶油风味品质,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析微波、烘烤、蒸制3种预处理技术对压榨山茶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挥... 旨在提升山茶油风味品质,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析微波、烘烤、蒸制3种预处理技术对压榨山茶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18种(40.02%~51.88%)、醇类9种(10.99%~19.85%)、酮类6种(19.37%~27.35%)、酯类3种(4.21%~11.44%)、吡嗪类2种(1.25%~6.50%)、烃类1种(0.19%~0.32%)和酸类1种(0.35%~2.16%),其中微波预处理压榨山茶油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烘烤、蒸制的;OPLS-DA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并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大于1筛选出了10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分别是2-甲基丁醛D、3-甲基丁醛D、2,3-戊二酮、乙酸甲酯、2-甲基吡嗪、丙酮、3-羟基-2-丁酮、顺-2-庚烯醛、正己醇、1-丁醇,其中前5种为关键风味成分(ROAV大于1);聚类分析表明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的10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分类结果与OPLS-DA分类基本一致。综上,不同预处理技术所得压榨山茶油的风味不同,可通过OPLS-DA和聚类分析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相色谱-离子迁移 挥发性成分 预处理技术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茶叶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甘芳瑗 刘振平 +3 位作者 傅丙生 龙道崎 庞钶靖 姜容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茶叶是中国传统农业中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在产地、贮藏时间、加工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茶叶的品质、营养价值和市场定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表征不同茶叶间差异性的重要指标。气相色谱-离子迁... 茶叶是中国传统农业中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在产地、贮藏时间、加工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茶叶的品质、营养价值和市场定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表征不同茶叶间差异性的重要指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无损检测技术,可在常压条件下实现对样品中VOCs的分析,用于表征样品间的差异。搜集了目前已有的文献资料,综述了GC-IMS技术在茶叶种类区分、等级鉴定、产地溯源、贮藏时间判定、加工过程中品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GC-IMS技术在茶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叶的风味研究、加工工艺优化、品质分析和质量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茶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品质控制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花生烘烤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9
作者 王玉杰 冯素萍 +3 位作者 郭熠 钱粤淼 王宇浩 马樱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24-233,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分析花生烘烤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方法。方法对吉林四粒红和琼花1号两种花生品种进行去皮处理,采用HS-GC-IMS分别对其... 目的建立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分析花生烘烤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方法。方法对吉林四粒红和琼花1号两种花生品种进行去皮处理,采用HS-GC-IMS分别对其带种皮和不带种皮时烘烤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采用GC×IMS Library Search V2.2.1分析软件,利用内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数据库和IMS数据库对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Reporter插件、Gallery Plot插件、Dynamic PCA插件采用实验室观察分析器(laboratory analytical viewer,LAV)对其建立标准曲线后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检出化合物共42种,主要为醛类、醇类、脂类、酮类等。带皮烘烤的花生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乙酯、异丙醇、2-甲基丁醇和正辛醛等,去皮烘烤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戊醛、2-甲基丁醛、糠醛和异戊醛等。发现经过烘烤后的林四粒红和琼花1号两种样品均有着更多的挥发性物质,吉林四粒红在烘烤后的挥发性成分比琼花1号多,尤其是去皮烘烤的样品中1-辛烯-3-醇、E-2-庚烯醛、2-庚酮、2-己烯-1-醇、戊醇、戊醛、己醇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远高于琼花一号;结论GC-IMS可实现花生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简便、快捷、灵敏、科学测定,该研究结果可为花生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相色谱-离子迁移 吉林四粒红 琼花1号 挥发性风味物质
原文传递
不同来源桂花挥发性成分分析: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
10
作者 占丽琴 马杰 +5 位作者 方磊 毕武 谭智艳 孙辉 李文莉 丁野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1期55-59,共5页
目的:对桂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检测桂花中挥发性成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桂花进行分析。结果:桂花中检测到74个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数据库比对定性鉴定出32个化合物,其中3-羟基丁酸乙酯... 目的:对桂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检测桂花中挥发性成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桂花进行分析。结果:桂花中检测到74个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数据库比对定性鉴定出32个化合物,其中3-羟基丁酸乙酯、氧化芳樟醇、N,N-二甲基酰胺、甲基庚烯酮、2-乙基己醇、3-壬酮、2-庚酮、丁二酸二乙酯、水芹烯、乙酸乙酯、4-甲基-2-戊酮、反式-2-己烯醇、水杨酸丁酯、乙酸异戊酯为不同来源桂花中差异性较大的物质。结论:基于GC-IMS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可对不同来源的桂花进行区分,为桂花的质量监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挥发性成分 相色谱-离子迁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冷冻猪肉贮藏时间快速判别方法 被引量:66
11
作者 王辉 田寒友 +6 位作者 李文采 邹昊 刘飞 白京 李家鹏 陈文华 乔晓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9-274,共6页
通过分析冷冻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劣变的主因、位置、产生的物质及检测方法的繁简程度,选择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作为冷冻猪肉气味劣变的检测手段,采集和... 通过分析冷冻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劣变的主因、位置、产生的物质及检测方法的繁简程度,选择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作为冷冻猪肉气味劣变的检测手段,采集和分析冷冻猪IV号肉表层或浅表层脂肪氧化所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贮藏时间冷冻猪肉的VOCs数据进行维度压缩,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建立判别模型,以此作为判别冷冻猪肉贮藏时间的方法。研究表明,HS-GC-IMS可有效分离冷冻猪肉中极性相近的VOCs,对VOCs组分的数据采集及分析可在600 s内完成,并筛选出29种离子峰强度变化明显的VOCs,通过二维数据可视化方式显示各VOCs离子峰的差异。经数据降维处理后所构建的聚类判别模型,可将冷冻猪肉检验样品根据贮藏时间的不同归类到对应的时间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相色谱-离子迁移 冷冻猪肉 贮藏时间 品质劣变 脂肪氧化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隔年东北酸菜风味鉴别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艳秋 叶春苗 +3 位作者 王琛 张晓黎 李潇 高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1-257,共7页
为探索一种隔年东北酸菜的快速鉴别方法,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比较了隔年酸菜和当年酸菜的挥发性特异气味成分。结果表明,2组酸菜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 为探索一种隔年东北酸菜的快速鉴别方法,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比较了隔年酸菜和当年酸菜的挥发性特异气味成分。结果表明,2组酸菜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酯类、酮类、醇类、酸类等。指纹图谱显示2组样品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在当年酸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更为丰富,包括二甲基二硫化物、乙酸乙酯、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丁酸甲酯、2,3-丁二酮、丙酮、丁酸、乙醇等;而在隔年酸菜中上述风味物大量减少或消失,仅乙酸乙酯和乙醇的信号强度有所增加,并生成了大量的乙酸丙酯、正丙醇、丙酸乙酯、丁酮等特征风味化合物。通过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当年与隔年酸菜样品分别占据了2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并得到了准确区分。因此,应用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可实现隔年酸菜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相色谱-离子迁移 指纹图
下载PDF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检测黄酒风味物质 被引量:41
13
作者 黄星奕 吴梦紫 +3 位作者 马梅 郁姗姗 王沛昌 张晓瑞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1-276,226,共7页
为实现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酒龄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研究。黄酒样本的GC-IMS图片库显... 为实现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酒龄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研究。黄酒样本的GC-IMS图片库显示,不同酒龄黄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浓度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差谱法从谱图中筛选出33个特征峰,利用其中13个数据库可查询到对应物质的特征峰进行黄酒的风味成分分析。以33个特征峰峰高作为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降维,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5%,可以有效区分各组样本。分别采用线性判别(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K-最近邻分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建立酒龄判别模型。结果显示,LDA方法得到的训练集和预测集识别率分别为95%和90%,KNN的判别效果较好,训练集和预测集的识别率均达到100%。这说明,GC-IMS可以有效应用于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在食品风味物质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联用技术(GC-IMS) 黄酒 风味物质 酒龄判别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判定生鲜鸡肉货架期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文生 杨晶 +4 位作者 刘登勇 张明成 苟紫慧 蔡莹暄 吴慧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2-250,共9页
货架期是评估生鲜鸡肉新鲜度的关键指标,目前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评估货架期的分析方法比较缺乏。该研究将屠宰场生产线上宰杀的新鲜鸡肉置于4℃冷藏柜贮藏,分别测定贮... 货架期是评估生鲜鸡肉新鲜度的关键指标,目前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评估货架期的分析方法比较缺乏。该研究将屠宰场生产线上宰杀的新鲜鸡肉置于4℃冷藏柜贮藏,分别测定贮藏0~6 d下生鲜鸡肉的pH值、质构和色差、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值。结果表明,生鲜鸡肉4℃贮藏货架期不超过4 d。在此基础上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进行风味成分分析,建立生鲜鸡肉货架期指纹图谱。运用HS-GC-IMS技术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2-丁酮、2-己醇、反-2-辛烯醛、戊醛是生鲜鸡肉在0 d阶段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在产品超过货架期(4 d)后,二甲基三硫醚、二甲基二硫醚和3-甲基丁酸等成为主要特征挥发性物质,这些化合物主要是生鲜鸡肉腐败变质产生,可以作为判定生鲜鸡肉货架期标记物。基于GC-IMS技术建立的生鲜鸡肉货架期指纹图谱可以为生产公司提供新的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货架期 相色谱-离子迁移 指纹图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鉴定内蒙古地区3个品种羊肉挥发性代谢物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志红 赵存 +10 位作者 谢遇春 苏馨 郭俊涛 代东亮 秦箐 张崇妍 兰茗熙 蔡婷 永泉 王志新 李金泉 《肉类研究》 2021年第11期24-30,共7页
分别选择放牧条件下6只6月龄体质量相近的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和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对3个品种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代谢物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并对图谱差异进行分析,获得3个品种羊肉的... 分别选择放牧条件下6只6月龄体质量相近的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和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对3个品种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代谢物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并对图谱差异进行分析,获得3个品种羊肉的挥发性代谢物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乌珠穆沁羊肉与苏尼特羊肉、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的差异挥发性代谢物。结果表明:在3种羊肉中共检测到52种挥发性风味代谢物,其中筛选并定性出乌珠穆沁羊肉与苏尼特羊肉差异代谢物7种,分别为乙酸乙酯、丙酮、乙醇、2-丁酮、丁醛、壬醛和苯甲醛;乌珠穆沁羊肉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差异代谢物7种,分别为丙酮、乙酸乙酯、2-丁酮、乙醇、苯甲醛、2-戊酮和3-羟基-2-丁酮;苏尼特羊肉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肉差异代谢物10种,分别为丙酮、乙醇、2-丁酮、壬醛、乙酸乙酯、异戊醛、3-羟基-2-丁酮、2-戊酮、苯甲醛和辛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乌珠穆沁羊 苏尼特羊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 挥发性代谢物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蒸煮前后不同颜色稻米的挥发性化合物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兴荣 卞景阳 +9 位作者 刘琳帅 邵凯 刘凯 来永才 李杰 冯鹏 车野 金铃 顾鑫 魏连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2-340,共9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3种不同颜色稻米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4个峰,鉴定出44种挥发性物质。白色稻米在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2-甲基丙烯醛、3-甲基丁醛、庚醛单体、未定性组分2、9、12、15。红色稻米在蒸煮后释...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3种不同颜色稻米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4个峰,鉴定出44种挥发性物质。白色稻米在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2-甲基丙烯醛、3-甲基丁醛、庚醛单体、未定性组分2、9、12、15。红色稻米在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庚醛(单体、二聚体)、戊醛、2-丁基呋喃、(E)-2-庚烯醛(单体、二聚体)、辛醛(单体、二聚体)、反-2-辛烯醛、壬醛(单体、二聚体)、异戊醇、癸醛、乙酸乙酯、2,3-丁二酮、2-戊基呋喃、未定性组分1、3、6、7、8、10、16、17、18、19。黑色稻米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2-戊酮、2-己烯醛、丁烯腈、3-甲基-1-戊醇、1-辛烯-3-酮、糠醇、2-甲基丁酸乙酯、苯甲醛、苯甲醇、丙二酸二甲酯、未定性组分4、11。3种不同颜色稻米蒸煮后,香味物质增多。综上所述,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可以很好地表征不同颜色稻米及蒸煮前后的香气特征,为消费者的选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顶空-相色谱-离子迁移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不同包装条件对黄瓜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福成 米思 +2 位作者 李劲松 王雨行 王向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6-304,共9页
为了研究在(13±2)℃下不同包装材料对黄瓜采后风味品质的影响,对厚度为0.03 mm的打孔聚乙烯包装袋、厚度为0.07 mm的打孔聚乙烯包装袋和无包装三种不同处理进行了评价。黄瓜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为了研究在(13±2)℃下不同包装材料对黄瓜采后风味品质的影响,对厚度为0.03 mm的打孔聚乙烯包装袋、厚度为0.07 mm的打孔聚乙烯包装袋和无包装三种不同处理进行了评价。黄瓜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通过使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样品中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物质,大致可分为2种烯类、14种醇类、13种醛类、13种酮类、8种酯类、5种酸类、3种醚类、1种吡嗪类和1种呋喃类。在多变量分析中,实验组之间实现了明显的分离。建议将由P<0.05且VIP得分>1的19种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小组作为区分用不同包装材料处理的黄瓜的潜在标志,这19种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丙酮、3-羟基-2-丁酮、3-戊酮、2,3-丁二酮、甲乙酮、甲基异丁酮、2-戊酮、2-己酮、异丁醛、丁醛、戊醛、3-甲基丁醛、1-丙醇、3-甲基-3-丁烯-1-醇、2-甲基-1-丁醇、异丁醇、1-戊醇、正丁醇和乙酸乙酯。在贮藏过程中,无包装黄瓜主要呈香的醛类减少更加明显,并产生一些酮类、酯类、醚类等挥发性代谢物,表明无包装中黄瓜特有的香气流失严重,而打孔自发气调包装中黄瓜主体呈香的醛类物质下降缓慢,且由于微生物滋生而产生的3-羟基-2-丁酮等物质增加也较少,总的说来,厚度为0.07 mm的打孔聚乙烯,建议作为相对有效的材料来保持黄瓜的味道质量。这些发现有望促进这些包装材料在黄瓜的大规模储存中的开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打孔自发调包装 贮藏 挥发性有机物 相色谱-离子迁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用于食品掺假与溯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旭 李占明 周冬仁 《中国果菜》 2021年第10期46-51,共6页
近年来,食品掺假及产地溯源分析备受关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通过测定特定食品的风味指纹图谱来检测食品的质量,其优异的检测性能在食品掺假与产地溯源领域日益凸显。目前,国... 近年来,食品掺假及产地溯源分析备受关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通过测定特定食品的风味指纹图谱来检测食品的质量,其优异的检测性能在食品掺假与产地溯源领域日益凸显。目前,国内外对采用GC-IMS在单一食品风味分析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对GC-IMS在各类食品掺假问题以及产地溯源分析等领域研究的综合性论述较少。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GC-IMS的工作原理,综述了近年来GC-IMS用于不同类别食品的掺假鉴别与产地溯源分析的研究进展,并对GC-IMS在食品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食品掺假 溯源 风味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生咖啡豆快速鉴别方法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杜萍 陈振佳 +5 位作者 杨芳 李晓蕾 杨俊 刘春侠 梁静思 任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28-233,共6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云南不同品种生咖啡豆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无损分析。根据保留指数和迁移时间对其挥发性成分...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云南不同品种生咖啡豆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无损分析。根据保留指数和迁移时间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二维定性,创建生咖啡豆VOCs的差异谱图,并对其VOCs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HS-GC-IMS可有效分离生咖啡豆挥发性成分,对样品VOCs的信息采集及分析可在20 min内完成,并鉴定出42 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酯类、醇类、酮类、吡嗪类、酸类及含硫化合物。采用PCA分析HS-GC-IMS图谱,可准确区分不同品种生咖啡豆。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无损的特点,为生咖啡豆的品种识别、产地追溯、品质控制等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咖啡豆 顶空相色谱-离子迁移 挥发性成分 区分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花生油风味成分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凌云 董斌 +3 位作者 王瑞杰 江媛媛 杨琳琳 刘文哲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155,共7页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不同工艺、不同原料的花生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GC-IMS采集分析,获得38个样品的完整Gallery Plot指纹图谱,定性分析得到74...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不同工艺、不同原料的花生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GC-IMS采集分析,获得38个样品的完整Gallery Plot指纹图谱,定性分析得到74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利用Library Search软件对15种响应强度较高的VOCs进行标记分析,得到其对应化合物信息;同时,采用Gallery Plot指纹图和动态主成分分析(PCA),探究工艺和原料的差异对油脂VOCs的影响,并采用挥发性风味成分相似度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不同工艺、不同原料花生油VOCs科学快速的分离测定,并且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稳定性好,为食用油加工工艺的控制和优化以及产品一致性的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花生油 挥发性有机物 风味成分相似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