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ssy-Muir说话瓣膜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吞咽生物力学的作用
1
作者 梁明 魏珍 +1 位作者 祖合热·肉孜 李金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2,共7页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技术(HRM)检测Passy-Muir说话瓣膜(PMV)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吞咽生物力学的作用,探讨利用咽腔与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参数评估PMV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技术(HRM)检测Passy-Muir说话瓣膜(PMV)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吞咽生物力学的作用,探讨利用咽腔与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参数评估PMV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00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PMV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PMV组在此基础上佩戴PMV,共2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进行临床吞咽功能评估;并进行HRM检查,收集腭咽收缩压力峰值、腭咽收缩时长、UES松弛残余压和UES松弛时间等数据。将PMV组治疗后的MMASA评分与HRM压力参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各脱落4例。治疗后,两组UES松弛残余压显著降低(t> 47.403, P <0.001),MMASA评分、腭咽收缩压力峰值、腭咽收缩时长和UES松弛时间均显著增加(t> 19.621, P <0.001);PMV组均优于对照组(t>2.050, P <0.05)。治疗后PMV组腭咽收缩压力峰值(r=0.924, P <0.001)、腭咽收缩时长(r=0.948, P <0.001)和UES松弛残余时间(r=0.954, P <0.001)与MMASA评分呈正相关,UES松弛残余压与MMASA评分呈负相关(r=-0.939, P <0.001)。结论 佩戴PMV治疗能增强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咽腔和UES区域的吞咽生物力学水平。利用咽腔和UES区域的压力参数可预测佩戴PMV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气管切开 Passy-Muir说话瓣膜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基于出院计划的围术期护理在1例甲状腺癌手术伴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姝 李玉丽 姜东辉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7期160-162,共3页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甲状腺癌发病数和发病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1]。甲状腺癌的分型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最为常见,临床以外科治疗为主[2]。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会逐渐...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甲状腺癌发病数和发病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1]。甲状腺癌的分型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最为常见,临床以外科治疗为主[2]。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会逐渐侵犯周围重要结构如喉返神经、气管、食管、喉、颈部大血管等,其手术风险大,手术后为保证呼吸道通畅可能行气管切开术进而增加并发症发生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计划 围术期护理 甲状腺癌 气管切开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王皓 孙斌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ICH)患者气管切开的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7例。根据患者是否气管切开分为气管切开组(n=136)及非气管切开组(n=81)。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ICH)患者气管切开的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7例。根据患者是否气管切开分为气管切开组(n=136)及非气管切开组(n=81)。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住院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影响高血压脑血出血患者气管切开的因素。结果气管切开组患者的出血量、ICH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7 d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破入脑室比例,ICU时间明显高于非气管切开组;术后7 d淋巴细胞(LY),术后7 d白蛋白(ALB)明显低于非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术后7 d LY、术后7 d ALB是气管切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出血量、术后7 d IL-6、PCT、LY、ALB在预测患者是否的气管切开的曲线下面积为0.833、0.594、0.728、0.798、0.625、0.802。结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的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术后7 d LY、术后7 d ALB。治疗过程中要关注相关指标的变化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气管切开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 降钙素原 白蛋白
下载PDF
影响气管切开重症患者拔管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策略
4
作者 陈萍 王芳 张文静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气管切开重症患者拔管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策略。方法:收集2020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200例气管切开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拔管成功组172例、拔管失败组28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气管插管相关资料,对影响气管切... 目的:分析影响气管切开重症患者拔管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策略。方法:收集2020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200例气管切开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拔管成功组172例、拔管失败组28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气管插管相关资料,对影响气管切开重症患者拔管的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拔管成功组年龄、肺部感染控制情况、昏迷情况、吞咽功能、咳嗽反射、营养状况、气管插管时间、堵管试验、脑外伤、脑卒中、脊髓损伤、颅内肿瘤比例与拔管失败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吞咽功能、咳嗽反射、气管插管时间、堵管试验、脑卒中、脊髓损伤为影响气管切开重症患者拔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气管切开重症患者的年龄越大、吞咽功能越差、咳嗽反射越差、气管插管时间越长、未进行堵管试验以及存在脑卒中和脊髓损伤,均可导致患者拔管失败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重症 气管套管拔管 风险因素 预防护理策略
下载PDF
优质化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气管切开患者预后的效果
5
作者 李海燕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究优质化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气管切开患者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ICU收治的且进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优质化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气管切开患者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ICU收治的且进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切开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气管切开优质化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气管切开术后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化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CO_(2)、BE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aO_(2)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化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气管切开患者预后效果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促进了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化护理干预 重症肺炎 气管切开 预后效果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开放式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对比
6
作者 曾依龙 黄付杰 +2 位作者 罗忠敏 刘炫 赵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目的:比较开放式气管切开术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3月于毕节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 目的:比较开放式气管切开术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3月于毕节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1例。研究组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常规组行开放式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生命体征指标[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统计首次置管成功率,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颈部瘢痕长度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气管套管时,两组HR、MAP水平均较气管切开前升高,SpO_(2)水平较气管切开前降低,但研究组SpO_(2)水平高于常规组,HR、MAP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2.6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改善手术指标,安全性较高,并能够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气管切开 纤维支气管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重症监护病房 并发症
下载PDF
床旁超声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陆耀坚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于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66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于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66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给予床旁超声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对照组(33例,给予传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氧合指数(O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比较,床旁超声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用于危重症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且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传统气管切开 危重症患者
下载PDF
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8
作者 程琦 祝丹丹 +2 位作者 王爱萍 张敬 马艳华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22-1025,1029,共5页
目的构建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经验,采用Delphi法构建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前瞻性选取2022年2~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 目的构建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经验,采用Delphi法构建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前瞻性选取2022年2~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141例实施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传统组采用常规人工气道管理干预,改良组采用基于Delphi法构建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干预,2组均连续干预至转出本科室。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痰液性状、动脉血气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改良组建立人工气道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单次吸痰时间短于传统组,每日吸痰次数少于传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d、干预3 d改良组患者痰液性状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干预1 d及干预3 d PaO_(2)呈现上升趋势,且各个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干预1 d及干预3 d PaCO_(2)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各个时点,组间与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改良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急诊抢救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与单次吸痰时间,减少吸痰次数,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改善痰液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 气管切开 人工气道 动脉血气指标
下载PDF
基于TeamSTEPPS风险防控模式的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9
作者 裴中霞 李伟 +5 位作者 刘莉莉 李志萍 江云兰 朱育琼 刘丹 李小月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强化临床表现和医疗安全的团队策略与工具(Team STEPPS)?风险防控模式的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入住的82例气管切开患者。其中2021年41例为对照组,实施... 目的 探讨基于强化临床表现和医疗安全的团队策略与工具(Team STEPPS)?风险防控模式的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入住的82例气管切开患者。其中2021年41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2022年41例为观察组,在常规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基础上,基于Team STEPPS风险防控模式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感染高风险事件发生率、医护合作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高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医护合作得分、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Team STEPPS风险防控模式的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感染防控中应用,降低了感染风险发生的事件、医护合作程度明显增强,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策略与工具 气管切开 感染防控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和解剖标志定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比较
10
作者 钱雪琴 朱瑶丽 +5 位作者 练荣丽 王轶 覃偲偲 郑昌艳 马蓉 吕柏成 《新医学》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镜)、超声引导及解剖标志定位三种方式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行PDT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支气管镜引导组(39例)、超声引导组(27例)和解剖标志定位组...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镜)、超声引导及解剖标志定位三种方式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行PDT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支气管镜引导组(39例)、超声引导组(27例)和解剖标志定位组(35例)。收集3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入ICU原因、基础疾病、术前凝血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其他2组比较,超声引导组术前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较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均<0.05/3)。超声引导组术后PaCO_(2)高于解剖标志定位组(P<0.05/3)。结论PDT中进行实时超声引导可了解颈部解剖结构,对于病情复杂严重患者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避免过度通气,或许可作为支气管镜引导或解剖标志定位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气管 超声引导 解剖标志定位
下载PDF
一例胸腺瘤切除合并人工上腔静脉置换术后并发气管切开造口感染患者的护理
11
作者 马丽标 杨梅 +1 位作者 潘璐 王佳莹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总结1例胸腺瘤切除合并人工上腔静脉置换术后并发气管切开造口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加强气道管理细节;采取气管切开造口的感控策略;实施个性化肺康复训练等措施。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105 d后康复出院。随访3个... 总结1例胸腺瘤切除合并人工上腔静脉置换术后并发气管切开造口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加强气道管理细节;采取气管切开造口的感控策略;实施个性化肺康复训练等措施。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105 d后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人工上腔静脉置换 气管切开 切口感染 护理
下载PDF
5E康复模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12
作者 孙艳芳 练志梅 +1 位作者 沈巧芬 尤月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82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气道护理,研究组实施5E康复模式;比...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82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气道护理,研究组实施5E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效率、护理前后口腔健康[采用汉化口腔健康评估量表(OHAT)]、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患者口腔健康、FEV_(1)、FVC、PEF水平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应用5E康复模式,可提升患者肺功能及口腔健康状态,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E康复模式 人工气道管理 气管切开 肺功能
下载PDF
自制弯金属吸引管用于气管切开手术引导插管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连冈 陈蕙菁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在气管切开手术插管困难时,以自制的弯金属吸引管为引导进行插管的效果。方法对特定患者,先将气管套管套入弯制好的金属吸引管且靠近后端,然后在鼻内镜辅助观察或直视下,将吸引管前端插入气管内,随即将气管套管沿着吸引管身往前... 目的探讨在气管切开手术插管困难时,以自制的弯金属吸引管为引导进行插管的效果。方法对特定患者,先将气管套管套入弯制好的金属吸引管且靠近后端,然后在鼻内镜辅助观察或直视下,将吸引管前端插入气管内,随即将气管套管沿着吸引管身往前推,插入气管。结果能确保气管套管插入气管内,减少了盲目插管失败引起窒息的风险。结论在鼻内镜辅助观察或直视下,使用自制弯金属吸引管用于气管切开手术插管困难患者的引导插管,可提高插管成功率。但手工弯制质量不稳定,期望未来医疗器械厂批量生产此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吸引管 插管困难
下载PDF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临床实践的证据转化
14
作者 曹捷 彭琳 +3 位作者 黄晓燕 王园 王立芬 冯苹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临床实践的循证证据,将证据进行临床转化,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澳大利亚循证护理中心循证框架、结构化检索文献、质量评价和整合,获得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前气道评估、用物评估、氧储备、吸痰负压、吸...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临床实践的循证证据,将证据进行临床转化,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澳大利亚循证护理中心循证框架、结构化检索文献、质量评价和整合,获得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前气道评估、用物评估、氧储备、吸痰负压、吸痰深度、气道湿化、声门下吸引等证据共14条、形成审查指标16条,并将证据转化至临床实践。结果证据应用后,ICU护士对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相关理论知识得分提高[(58.30±12.27)分vs(63.68±11.88)分,P<0.05]、临床实践与最佳证据的16条审查指标规范化执行率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均P<0.05)。结论经循证实践,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临床操作现况与最佳证据之间的差距缩小,优化了护理操作,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吸痰 证据转化
下载PDF
小导管持续吸引在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痰液喷溅污染中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吴牡丹 李海珊 +1 位作者 苗晨曦 董青青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小导管持续吸引在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痰液喷溅污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气管切开术并留置气管套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案,对照组施行常规吸痰法... 目的 观察小导管持续吸引在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痰液喷溅污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气管切开术并留置气管套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案,对照组施行常规吸痰法,观察组施行小导管气管套管内持续吸引。比较两组痰液喷溅污染情况、气管切开处敷料污染更换频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胸前区皮肤、床单位、护理人员隔离衣及病房空气菌落数低于对照组,气管切开处敷料污染更换频次≥3 d 1次者占比36.7%(11/30)高于对照组的6.7%(2/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7%(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小导管持续吸引能够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痰液喷溅,避免交叉污染,降低气管切开处敷料污染更换频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导管持续吸引 气管切开 痰液喷溅 污染 菌落数 并发症
下载PDF
一次性气管切开气囊套管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16
作者 丁倩 王红 +1 位作者 戴琳 黄媛媛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9期58-58,共1页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切开患者颈部气管,置入金属或硅胶套管,解除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的一种急救技术^([1])。通常口腔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由于术区与口咽、气道解剖结构关系密切,术后易因组织出血及肿胀造成气道狭窄,需留置一次性气囊套管,...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切开患者颈部气管,置入金属或硅胶套管,解除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的一种急救技术^([1])。通常口腔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由于术区与口咽、气道解剖结构关系密切,术后易因组织出血及肿胀造成气道狭窄,需留置一次性气囊套管,辅助通气。患者病情稳定后需尽早拔除气囊套管,而拔管前需先试行堵管。临床试堵管装置多针对金属套管,适合一次性气囊套管的堵管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一次性气囊套管 堵管器
下载PDF
冲吸式口护牙刷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林晓丽 卢丽冰 +3 位作者 谢漫 谢梦娜 魏二佳 杨佳玉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冲吸式口护牙刷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冲吸式口护牙刷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给予冲吸式口护牙刷口腔护理。比较两组口腔清洁效果、Beck口腔评分、口腔护理用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口臭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Beck口腔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护理用时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冲吸式口护牙刷口腔护理应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口腔清洁效果和口腔功能,缩短口腔护理用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吸式口护牙刷 重症高血压 脑出血 气管切开
下载PDF
主动加热湿化氧疗技术在脑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撤机序贯氧疗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梁富源 王伟桂 钟建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33-36,共4页
目的分析主动加热湿化氧疗技术在脑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撤机序贯氧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80例脑科重症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拟撤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分析主动加热湿化氧疗技术在脑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撤机序贯氧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80例脑科重症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拟撤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照组患者使用湿热交换器。比较两组患者撤机后序贯氧疗后痰堵的次数、气道湿化程度、ICU停留时间、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结果观察组的脱机后痰堵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气道湿化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后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后序贯氧疗的第1、12、24、48、72小时HR、RR、PaCO2均低于对照组,PaO2、O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加热湿化氧疗技术在气切患者撤机后序贯氧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提升患者撤机成功率,撤机后患者各临床指标明显趋于正常,在临床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加湿化氧疗 脑科重症 气管切开 撤机序贯氧疗
下载PDF
超声辅助与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对比研究
19
作者 郭龙飞 张冬泉 +1 位作者 王全红 李浩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56例,均经口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不同的辅助方式分为超声辅助(超声组)31例和纤维...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56例,均经口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不同的辅助方式分为超声辅助(超声组)31例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纤维支气管镜组)25例。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组比较,超声组术中氧合指数(PaO_(2)/FiO_(2))增高[(157.3±19.2)mmHg vs.(145.4±22.8)mmHg,t=2.117,P=0.039],分钟通气(MV)量增高[(7.3±0.8)L/min vs.(6.1±0.7)L/min,t=5.278,P<0.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降低[(39.1±4.8)mmHgvs.(44.3±5.6)mmHg,t=-3.709,P<0.001],术后出血例数减少[0例vs.4例,χ^(2)=5.246,P=0.022]。结论超声组较纤维支气管镜组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Comparative Study)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tomy)
下载PDF
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
作者 马福燕 张福帅 +5 位作者 杜国然 赵树林 李涛 朱娜 郭正通 霍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A组(单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108例)与B组(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A组(单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108例)与B组(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112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围术期并发症(切口感染、气管后壁破损、皮下气肿、其他)、远期并发症(声音嘶哑、咽喉异物感)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6.5±2.2)ml少于A组的(10.4±3.1)ml,一次性置管成功率100.00%高于A组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A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A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应用可提高一次性置管率,且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纤维支气管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