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5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麻醉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陈进进 于刚 曹俊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1-0153,共3页
分析胸部手术患者接受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下麻醉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内因胸部手术人员的患者内抽取96例,1:1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48例。对照组给予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实验组给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对比效果。结果... 分析胸部手术患者接受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下麻醉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内因胸部手术人员的患者内抽取96例,1:1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48例。对照组给予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实验组给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对比效果。结果 实验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咽部疼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科手术麻醉患者实施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可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的咽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 胸科 手术麻醉
下载PDF
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2
作者 钱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33-0035,共3页
比较双腔气管导管(DLTs)和支气管封堵器(BBs)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在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开展的胸外科手术中选择72名患者,其中36例术中应用DLTs,另36例应用BBs。观察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BBs... 比较双腔气管导管(DLTs)和支气管封堵器(BBs)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在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开展的胸外科手术中选择72名患者,其中36例术中应用DLTs,另36例应用BBs。观察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BBs组患者术中定位用时、插管用时均明显少于DLTs组,但BBs组肺萎陷时间长于DLTs组,p<0.05。BBs组OLV pp值显著低于DLTs组;单肺通气30min时PaO2、PaO2/FiO2明显高于DLTs组;A-aDO2低于DLTs组,p<0.05。BBs组术后低氧血症、发热、白细胞升高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78%明显少于DLTs组11.11%,p<0.05。结论 应用DLTs和BBs均能在胸外手术中起到很好的肺隔离作用,但BBs相较于DLT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导管 气管封堵器 胸外科手术 氧合指数 定位时间
原文传递
左双腔气管导管两种插管方法的比较
3
作者 周会影 费昱达 权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头正中位左双腔气管导管(DLT)逆时针旋转90°与头右偏位左DLT逆时针旋转180°两种插管方法的左主支气管插管成功率。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拟接受左DLT插管的肺切除术患者648例,随机分为90&#... 目的探讨头正中位左双腔气管导管(DLT)逆时针旋转90°与头右偏位左DLT逆时针旋转180°两种插管方法的左主支气管插管成功率。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拟接受左DLT插管的肺切除术患者648例,随机分为90°组和180°组,每组324例,其中,90°组采用患者头正中位、左DLT支气管套囊越过声门后逆时针旋转90°的传统插管方法进行插管;180°组采用患者头右偏位、左下颌角与胸骨正中对齐左DLT逆时针旋转180°的方法进行插管。比较两组患者左DLT置入左主支气管的插管成功率以及隆突黏膜损伤情况。结果648例患者中,男336例,女312例,年龄39.0~75.0岁,平均(54.6±9.0)岁。90°组和180°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0.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180°组第2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90°组(P<0.001)。90°组和180°组插管后隆突黏膜损伤率分别为23.8%、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结论与传统插管方法相比,患者头右偏位、左DLT逆时针旋转180°的插管方法不能提高首次左主支气管插管的成功率,但作为一种补救插管方法可以提高再次左主支气管插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双腔气管导管 插管成功率 气道管理 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4
作者 赵国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对比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实施肺隔离的效果。方法8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导管隔离其肺,研究组患者利用支气管封堵器隔离其肺。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实施肺隔离的效果。方法8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导管隔离其肺,研究组患者利用支气管封堵器隔离其肺。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定位时间、插管时间、肺萎陷时间)、肺萎陷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静脉血氧分压(Pv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血分流率(Qs/Qt)、肺动态顺应性(CLdyn)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过程中定位时间(4.26±0.57)min、插管时间(124.75±14.61)s均短于对照组的(6.89±0.85)min、(173.41±19.43)s,肺萎陷时间(8.21±1.01)min长于对照组的(5.82±0.7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萎陷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vO_(2)(61.21±6.57)mm Hg(1 mm Hg=0.133 kPa)、PaO_(2)(185.32±22.65)mm Hg、Qs/Qt(19.24±4.37)%低于对照组的(68.49±6.43)mm Hg、(214.38±21.45)mm Hg、(23.87±4.52)%,CLdyn(35.89±5.74)ml/cm H2O(1 cm H_(2)O=0.098 kPa)高于对照组的(26.23±3.14)ml/cm H_(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进行肺隔离各有优势,但支气管封堵器插管耗时较短,对患者下气道损伤也比较小,但其肺萎陷的时间则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导管 气管封堵器 胸外科手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用于气管导管套囊压力评估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比较
5
作者 桂超迪 姚庆欢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讨触摸法、最低漏气法和被动回流法用于气管导管套囊压评估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行择期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MP组、MOV组和PR组,各为50例。MP组采用触摸... 目的 探讨触摸法、最低漏气法和被动回流法用于气管导管套囊压评估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行择期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MP组、MOV组和PR组,各为50例。MP组采用触摸法,MOV组采用最低漏气法,PR组采用注射器被动回流法,比较三组套囊压力实测值以及套囊压力分级情况。结果 MP组、MOV组和PR组患者的套囊压力实测值分别为(58.95±17.55)cmH_(2)O、(25.67±8.49)cmH_(2)O和(29.68±7.35)cmH_(2)O,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00,P<0.05),MP组患者的套囊压力实测值明显高于MOV组和P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19.56、17.20,P均<0.05),MOV组和PR组患者之间套囊压力实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35,P>0.05)。MP组、MOV组和PR组压力准确率(处于常压分级)分别为6.00%、64.00%和44.00%。MOV组压力准确率高于MP组和P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1.60、8.65,P均<0.05)。结论 最低漏气法用于气管插管患者套囊压力的评估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套囊压力 触摸法 最低漏气法 被动回流法
下载PDF
气管导管引导下插胃管洗胃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中的使用价值
6
作者 张是善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气管导管引导下插胃管洗胃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中的使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3年6月福建省尤溪县总医院收治的15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洗胃方... 目的分析气管导管引导下插胃管洗胃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中的使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3年6月福建省尤溪县总医院收治的15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洗胃方法,研究组采用气管导管引导下插胃管洗胃。比较两组第1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胆碱指标恢复时间、中毒症状缓解时间、出现阿托品化时间。结果研究组第1次插管成功率(92.41%)高于对照组(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7,P=0.013)。研究组插管时间为(93.28±17.62)s短于对照组的(161.27±31.6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99,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8,P=0.029)。研究组胆碱指标恢复时间、中毒症状缓解时间及出现阿托品化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气管导管引导下插胃管洗胃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中首次插管成功率较高,插管时间较短,且能够降低并发症风险,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洗胃 有机磷农药中毒 插管成功率 并发症 中毒症状
下载PDF
声带部位手术用气管导管的研发设计
7
作者 王晓凑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8期52-52,共1页
声带部位手术包括声带息肉钳夹术、喉乳头状瘤切除术等术式。全身麻醉后患者肌肉松弛,声带张力也随之改变,加上气管插管经过声门,常表现为向声门内卷缩。这种变化使得外科医生在经支撑喉镜下寻找、切除病损部位变得困难,需要不断提拉声... 声带部位手术包括声带息肉钳夹术、喉乳头状瘤切除术等术式。全身麻醉后患者肌肉松弛,声带张力也随之改变,加上气管插管经过声门,常表现为向声门内卷缩。这种变化使得外科医生在经支撑喉镜下寻找、切除病损部位变得困难,需要不断提拉声带寻找病损部位,易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此外,外科医生在声带部位手术时,仅靠器械钳夹、切除病损,使病损部位缺少固定,从而增加手术难度。现有技术中,外科手术切除声带病损部位时,常伴少量异物和血液误入气管内的风险,导致二次损伤。为此,我科设计了一种声带手术用气管导管(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2020209625.X),2022年2月开始用于临床,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手术 气管导管 设计
下载PDF
超滑涂层气管导管用于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江建峰 孙焱芫 +2 位作者 闫云飞 李婷婷 旷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614-618,共5页
目的比较超滑涂层气管导管、普通加强导管在可视喉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与并发症。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择深圳大学总医院2023年6月至2023年8月拟行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包括口腔科、脊... 目的比较超滑涂层气管导管、普通加强导管在可视喉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与并发症。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择深圳大学总医院2023年6月至2023年8月拟行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包括口腔科、脊柱骨科等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滑涂层气管导管组(C组)和普通加强气管导管组(P组),每组60例。记录导管经过鼻腔的时间、插管时导管尖端染血评分(B_(1))、套囊染血评分(B_(2))及损伤总分(B=B_(1)+B_(2)),同时记录插管前(t_(1))、导管过鼻后腔(t_(2))及过声门后1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在经鼻气管插管过程中,C组导管经过鼻腔的时间[(8.43±4.85)s]比P组[(17.00±8.91)s]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导管尖端染血发生率[9.4%(5/53)]较P组[27.6%(16/5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3个时间点的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滑涂层气管导管在经鼻插管时能缩短导管经鼻时间,减轻导管尖端对鼻腔损伤,同时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经鼻气管插管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气管插管 超滑涂层气管导管 普通加强导管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左侧与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9
作者 李国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左侧与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9月在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插入右侧DLT,... 目的探讨左侧与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9月在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插入右侧DLT,研究组术中插入左侧DLT。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其他监测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3时的Ppeak均明显升高,但研究组T1、T2时的Ppeak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和T3~T4时的P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PaO_(2)、SaO_(2)、PaCO_(2)、单肺通气时间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插管时间、体位改变后末端导管错位率、纤维支气管镜(FOB)使用次数、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使用左侧DLT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FOB使用次数,降低体位改变后末端导管错位率及低氧血症发生率,维持Ppeak稳定,更利于麻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双腔支气管导管 麻醉管理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气道峰压
下载PDF
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国栋 白亚光 +2 位作者 郭平 沈千贺 杨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4期38-41,共4页
目的比较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68例择期行胸部外科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35例)和B组(33例)。A组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采用封堵支气管导管。比较... 目的比较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68例择期行胸部外科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35例)和B组(33例)。A组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采用封堵支气管导管。比较两组双肺通气5 min时(T1)、单肺通气30 min后(T2)和单肺通气60 min后(T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气道压力(Paw);评价两组肺泡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情况;记录两组完成插管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处理情况。结果T1~T3时,两组的SpO2、PaO2、PaCO_(2)、PET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A组的Paw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两组的PaO2低于T1时,Paw高于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时间点均未发生低氧血症。两组的肺泡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完成插管时间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双腔支气管导管套囊位置过浅,调整套囊位置后肺泡萎陷良好;B组有1例肺泡萎陷不佳,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封堵支气管导管套囊位置良好,考虑肺脏残余气体吸收及排出不佳,断开加强型气管导管与呼吸管路的连接,封堵支气管导管套囊放瘪,吸引器经封堵支气管导管吸引管开口充分吸引,待肺脏内残余气体排出及肺泡萎陷2 min后,封堵支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封堵,之后肺泡萎陷、手术术野暴露良好。结论封堵支气管导管可有效缩短完成插管时间,Paw更低,肺泡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情况与双腔支气管导管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支气管导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动脉血氧分压 气道压力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补救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连线破裂的效果
11
作者 卫庆 陈珊珊 +1 位作者 木晶晶 张其霞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8期49-50,共2页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补救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连线破裂的效果。方法 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建立人工气道发生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连线破裂的患者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补救。同时进行体外模拟试验,使用30 mL注射器模拟气道,将完好的7.5号...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补救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连线破裂的效果。方法 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建立人工气道发生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连线破裂的患者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补救。同时进行体外模拟试验,使用30 mL注射器模拟气道,将完好的7.5号气管导管置入其中设为对照组,将7.5号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连线剪断连接留置针后置入针筒内设为观察组,均重复测量20次。观察补救效果及试验结果。结果 经口气管插管5例均未重新置管,气管切开1例择期更换气管导管。两组气囊压力达标率均为100%,气囊压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P> 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补救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连线破裂效果好,操作简单、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气管导管 气囊漏气 补救
下载PDF
基于Mimics软件的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学特征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的差异
12
作者 汤春艳 陈洁 +5 位作者 汪小海 李冰冰 蒋明 张晓坤 王焱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通过Mimics软件构建的支气管三维模型分析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合理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提供参考。方法第1部分,回顾性分析2021年4—7月行胸部CT检查的成年患者256例,采用Mimics软件构建支气管三维模型并进行多平面... 目的通过Mimics软件构建的支气管三维模型分析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合理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提供参考。方法第1部分,回顾性分析2021年4—7月行胸部CT检查的成年患者256例,采用Mimics软件构建支气管三维模型并进行多平面重建,测量右支气管内径(RBD)、右支气管长度(RBL和RMSBL)、左支气管内径(LBD)、左支气管长度(LBL),并与临床常用型号DLT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第2部分,选择2021年7—11月择期全麻下行左肺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Mimics软件测量组(M组)和传统方法组(C组),每组30例。M组根据Mimics软件测量的支气管长度和内径值选择导管型号;C组根据患者的性别、身高选择导管型号。计算DLT型号首次选择准确率。结果第1部分,RBL和RMSBL变异系数较大,右支气管开口于隆突及以上患者3例(1.2%),243例(95%)患者RMSBL≤30 mm,其中50例RMSBL≤18.1 mm。LBD≤35和37 Fr导管外径值以及RBD≤35和37 Fr导管外径值的患者均为女性,女性患者支气管内径≤39 Fr导管外径的人数以及RMSBL≤35 Fr导管支气管套囊近端到侧孔近端距离(18.1 mm)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男性(P<0.05)。第2部分,M组DLT型号首次选择准确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术前运用Mimics软件测定支气管解剖参数有益于DLT型号个体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气管长度 气管内径 MIMICS软件
下载PDF
CT测量联合视频软镜引导对国产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影响
13
作者 张园园 侯永恒 +4 位作者 纪秋媛 司伟军 陈万里 李健 杨建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探讨CT测量联合视频软镜引导技术对国产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左侧肺癌根治术患者95例,男42例,女53例,年龄18~64岁,BMI 18.4~30.5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 目的探讨CT测量联合视频软镜引导技术对国产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左侧肺癌根治术患者95例,男42例,女53例,年龄18~64岁,BMI 18.4~30.5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n=48)和联合组(n=47)。传统组采用传统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定位。联合组术前采用螺旋CT测量右主支气管长度(RMB-L)和前后径,根据RMB-L与支气管套囊长度(13 mm)的差值在导管外壁上做一水平线和中垂线,在视频软镜的引导下,水平线与气管隆突平齐,中垂线与气管隆突的中点平齐。记录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最佳和可接受位置)的情况和插管时间。记录术中一过性低氧血症、气道高压、气道损伤分级、术后咽喉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传统组比较,联合组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率明显升高,插管时间明显缩短,一过性低氧血症、气道高压、气道损伤分级和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CT测量联合视频软镜的定位方法优于传统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可提高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准确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视频软镜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下载PDF
小儿气管导管外封堵单肺通气1例临床报道
14
作者 孙孟琳 王玉霞 +6 位作者 王涛 王桂荣 王举 吴艳玲 王丽娟 姜丽华 方齐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65-166,共2页
单肺通气(OLV)是胸外科手术常采取的通气方法。在胸腔镜手术中,将支气管封堵器放置在气管导管外,既可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又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目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儿胸腔镜纵隔、先天性膈疝、气管食管瘘等手... 单肺通气(OLV)是胸外科手术常采取的通气方法。在胸腔镜手术中,将支气管封堵器放置在气管导管外,既可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又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目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儿胸腔镜纵隔、先天性膈疝、气管食管瘘等手术。同时亦对麻醉医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维持单肺通气,还要保障足够的通气和氧合,以确保患儿生命体征平稳。1 病例简介患儿,男,7.0个月,体质量11.9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气管导管外封堵单肺通气
下载PDF
改良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胸腔镜下肺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龙剑 李春伟 +1 位作者 李北平 张涵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双腔支气管导管塑形插管在胸腔镜下肺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最终观察组78例、对照组76例。导管塑形方法... 目的观察改良双腔支气管导管塑形插管在胸腔镜下肺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最终观察组78例、对照组76例。导管塑形方法:观察组借助硬质管芯将导管前段支气管腔掰直使其与气管腔平行,在矢状位上将双腔支气管导管前段弯折适当的弧度;对照组则按照传统方法塑形。插管方法:观察组在支气管导管前端通过声带后,将导管逆时针旋转90°,使气管导管开口指向声门裂上方,待气管导管开口通过声带后将导管顺时针旋转90°,继续推送;对照组则在支气管导管前端通过声带后,将导管逆时针旋转90°,向前推送直至遇到阻力。记录麻醉时间、DLT型号,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心率(HR)、血压(MAP),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DLT通过声门时阻力、Cormack-Lehane分级、尝试插管次数、首次插管时支气管端误入右侧例数及插管后牙齿口唇损伤情况,术后3 d内咽痛及声音嘶哑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时间、DLT型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HR、MAP升高(P均<0.05);各时点组间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Cormack-Lehane分级、尝试插管次数、首次插管时支气管端误入右侧情况、牙齿口唇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DLT通过声门时阻力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d,观察组咽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2、3 d,两组声音嘶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传统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方法相比,胸腔镜下肺部手术中应用改良双腔支气管导管塑形插管可有效降低送管阻力,降低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手术 双腔支气管导管 气管插管 胸腔镜 改良塑形 并发症
下载PDF
单双肺气道压差值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定位效果观察
16
作者 周会影 费昱达 权翔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目的 探讨单双肺气道压差值(airway pressure differences between one lung and two lung ventilation,ΔP)指导双腔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DLT)插管定位的效率及肺隔离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 目的 探讨单双肺气道压差值(airway pressure differences between one lung and two lung ventilation,ΔP)指导双腔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DLT)插管定位的效率及肺隔离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拟在单肺通气下手术的患者396例,患者随机分为纤维支气管镜(fiber optical bronchoscopy,FOB)组和ΔP组,每组198例,FOB组采用FOB定位DLT,ΔP组采用ΔP定位DLT。比较两组侧卧位后DLT调整时间、DLT插管时间、SpO_(2)及肺塌陷效果满意度。结果 396例患者中,男203例,女193例,年龄36~69岁,平均(56.8±4.8)岁。ΔP组侧卧位后DLT调整时间短于FOB组[(37.73±14.06)s比(51.76±15.7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LT插管时间、SpO_(2)、肺塌陷效果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ΔP具有操作时间短、较高DLT定位成功率和较好单肺通气肺塌陷效果等优势,尤其在FOB缺少时,ΔP可作为DLT插管定位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导管 气道压差 单肺通气 定位
原文传递
动脉测压管引导经口气管导管改经鼻气管导管置换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景业 全世超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动脉测压管做引导,置换经口气管导管为经鼻气管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30例经口气管内插管的病人由于需要长期气管插管,而要改为经鼻插管,对照组(n=22)使用先拔经口气管内插管再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插管的老办法,而试验组(n=8... 目的观察应用动脉测压管做引导,置换经口气管导管为经鼻气管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30例经口气管内插管的病人由于需要长期气管插管,而要改为经鼻插管,对照组(n=22)使用先拔经口气管内插管再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插管的老办法,而试验组(n=8)通过徒手(不借助其他如纤支镜等器械)将引导管沿鼻腔插至咽部,由咽部拉到口腔外,再插入原经口气管导管内至隆突水平,并剪开拔出原经口气管导管;将经鼻气管导管套在引导管外,在引导管引导下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完成换置;结果全部30例病例均顺利完成更换气管导管,但相比较试验组在换管过程中病人氧合良好,心率血压变化小,鼻出血发生率低,总耗时短,术后未发生与更换导管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气管导管置换,方法安全、简便易行,可替代传统的先拔管再借助纤支镜引导插管换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 动脉测压管 经口气管内插管 置换术 导管相关并发症 气管导管插入 经鼻插管 纤支镜引导 临床效果 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 导管引导 比较试验 血压变化 引导插管 导管 对照组 导管 发生率 鼻出血
下载PDF
麻醉专业住培医师气管导管气囊充气的触感训练效果研究
18
作者 苏明 张全意 +1 位作者 静广建 朱义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0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使用数字压力表进行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触感训练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医师44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使用数字压力表进行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触感训练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医师44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名。试验组住培医师在数字压力表指导下进行正确压力范围内的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对照组住培医师使用传统的主观触感法进行气囊充气。两组住培医师均采用主观触感法进行气囊充气,使用数字压力表测量两组住培医师的气囊充气压力情况。分析测试阶段的两组气囊压力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及住培医师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健康状况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试验组患者气囊压力低于对照组患者气囊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咽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培医师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数字压力表训练麻醉专业住培医师气囊充气的触感,培养正确气囊压力范围内的主观感觉,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专业 住培医师 数字压力表 气管导管 气囊压力 触感
下载PDF
早期拔除气管导管对肺癌患者全麻苏醒期复苏质量的临床价值分析
19
作者 史曼 彭旭光 高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39-0041,共3页
分析研究早期拔除气管导管对于肺癌患者全麻苏醒期复苏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挑选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接收的96例肺癌患者,根据双盲法实行分组。参照组手术后在完全清醒后拔管,实验组在符合指标后,在麻醉苏醒一定程度后进行早期拔... 分析研究早期拔除气管导管对于肺癌患者全麻苏醒期复苏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 挑选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接收的96例肺癌患者,根据双盲法实行分组。参照组手术后在完全清醒后拔管,实验组在符合指标后,在麻醉苏醒一定程度后进行早期拔管。观察拔管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与出复苏室时血气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与参照组相对比,实验组患者拔管后的各项生命体征较为优异,数据比较存有较大差距(P<0.05);参照组的拔管时间以及复苏室停留时间远高于实验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复苏室时的血气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癌患者手术以后在全麻苏醒期复苏质量进行早期拔除气管导管的临床价值,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减小复苏室停留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提升复苏质量,可以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拔除气管导管 肺癌 全麻苏醒期复苏质量
下载PDF
两种不同雾化吸入疗法对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20
作者 裴敏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35-37,66,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雾化吸入疗法对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的疗效。方法:取60例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新生儿,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予地塞米松+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观察组予普米克令舒+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对比...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雾化吸入疗法对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的疗效。方法:取60例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新生儿,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予地塞米松+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观察组予普米克令舒+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对比两组疗效、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心率(HR)。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pO_(2)、HR、R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pO_(2)水平更高,HR、RR水平更低(P<0.05)。结论:肾上腺素+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喉头水肿 新生儿 普米克令舒 肾上腺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