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管导管经导管芯塑形钩S形气管插管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郁万友 吕洁 +3 位作者 庆晓峰 陈庆 王琦 向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958-958,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法 气管导管 管芯 临床 困难气管插管 麻醉医师 成人患者
下载PDF
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 被引量:6
2
作者 晋金兰 韦建瑞 +2 位作者 郭键 吕荣贵 苏福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3-578,共6页
目的研究采用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率的实验方法。方法 125只SD雄性大鼠,采用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逆行插管组)和经口气管插管法(经口插管组)建立人工气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4... 目的研究采用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率的实验方法。方法 125只SD雄性大鼠,采用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逆行插管组)和经口气管插管法(经口插管组)建立人工气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采用Masson染色实验检测大鼠心脏胶原容积分数(CVF)。分析这两种气管插管方法、术中利多卡因的使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术中及术后护理事项等对大鼠模型成功率的影响。结果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建立大鼠人工气道的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传统的经口气管插管法(成功率为85%)。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连线下方2 mm进针结扎、结扎前滴1滴利多卡因到心脏表面减慢心率便于操作并预防心律失常、术中及术后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术中及术后保暖、预防伤口感染等方法,可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存活率。与正常大鼠比较,两组大鼠均出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变小,左心室后壁代偿性肥厚,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脏非心肌梗死区CVF增加;且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行插管组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率(76.7%)高于经口插管组(65.0%)。结论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的应用能够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迅速备好人工气道,术中使用利多卡因、精准的血管结扎部位及合适的术中及术后护理对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 心肌梗死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一种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新军 李荣 +6 位作者 吴伟 卿立金 罗川晋 褚庆民 李靖 都治伊 邱艺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是否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远期存活率。方法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另设对照组10只,分别采用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传统气管切开法和无辅助呼吸组建立人工气道,结扎冠状动...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是否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远期存活率。方法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另设对照组10只,分别采用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传统气管切开法和无辅助呼吸组建立人工气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从心肌梗死大鼠存活率、造模手术时间及从术后4周大鼠心脏整体形态、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等方面分析,判断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存活率的影响。结果4周后,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组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25.07±7.75)d,与无辅助呼吸组(11.20±12.84)d和气管切开组(20.47±11.19)d对比明显延长(P<O.01,P<0.05),经口优化气管插管组的存活率最高,存活率达86.67%,而无辅助呼吸组和气管切开组分别为33.33%和66.67%;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体积明显增大,左心室腔扩大,室壁变薄,部分室壁瘤形成;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传统气管切开法和无辅助呼吸组三组心肌梗死造模成功大鼠的LVEF和LVFS均明显降低,其中主要参数LVEF分别为(38.84±5.99)%、(38.53±7.23)%、(37.18±12.38)%,和正常对照组(70.67±7.9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EDD和LVEDS均明显增大,其中LVEDD分别为(8.88±0.95)mm、(8.98±1.33)mm和(9.77±1.05)mm,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的应用能够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迅速备好人工气道,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远期存活率,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 心肌梗死模型 大鼠
下载PDF
盲插及喉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法抢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24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石彦明 王建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645-645,共1页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急救 喉镜 气管插管法
下载PDF
稍深度气管插管法在气管切开并发气管食管瘘中应用体会(附1例报道) 被引量:4
5
作者 季建红 单荣芳 李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9期3192-3192,共1页
气管切开后并发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yeal fistula,TEF)尽管其发生率极其低,但死亡率高达62.5%[1]。目前瘘处理方法包括:手术修补,保守治疗,使用生物胶,安装支架,使用可调节气管切开套管等。因其发生率极低,这些材料不是每家医... 气管切开后并发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yeal fistula,TEF)尽管其发生率极其低,但死亡率高达62.5%[1]。目前瘘处理方法包括:手术修补,保守治疗,使用生物胶,安装支架,使用可调节气管切开套管等。因其发生率极低,这些材料不是每家医院都会配备和操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食管瘘 气管切开后 气管插管法 并发 应用 气管切开套管 手术修补 保守治疗
下载PDF
闭合性主支气管断裂伤患者应用“穿针式”逆行气管插管法后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小芳 杨春霞 +2 位作者 邓春艳 汪蓉 方志成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2957-2958,共2页
主支气管断裂多是由外伤造成,常发生在近气管隆突处,而主支气管裂伤大多在主支气管距隆突1~2 cm处[1].主支气管断裂伤多与复合性及多发性损伤并存,临床比较少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瘀血和广泛的皮下气肿,并迅速扩展至颈、肩、胸等处... 主支气管断裂多是由外伤造成,常发生在近气管隆突处,而主支气管裂伤大多在主支气管距隆突1~2 cm处[1].主支气管断裂伤多与复合性及多发性损伤并存,临床比较少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瘀血和广泛的皮下气肿,并迅速扩展至颈、肩、胸等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咯血等;很多患者还未到医院就因呼吸困难导致的缺氧窒息而死亡[2].因此,必须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但采用传统方法插管的成功率不高,且操作不当易加重气管损伤.而应用"穿针式"逆行气管插管法可迅速、准确、顺利的进入声门,插管耗时短,成功率高,相关并发症很少,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为后期手术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主支气管断裂伤 "穿针式" 逆行气管插管法 护理
下载PDF
吸痰管诱导经鼻腔气管插管法的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阳 王月秋 樊艳娟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1期78-78,共1页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有时需紧急鼻腔气管插管,但插管有一定困难,特别是经验不足者有时反复插不进,造成患者急性喉头水肿,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乏氧,甚至死亡.如先用吸痰管经鼻腔进入气管给氧,一旦成功后再将气管插管导入,其优点是成功率高...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有时需紧急鼻腔气管插管,但插管有一定困难,特别是经验不足者有时反复插不进,造成患者急性喉头水肿,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乏氧,甚至死亡.如先用吸痰管经鼻腔进入气管给氧,一旦成功后再将气管插管导入,其优点是成功率高,避免常规插管所致乏氧,不易成功的不足,有效地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在急救过程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管 诱导 经鼻腔 气管插管法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小儿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三步气管插管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海涛 薛富善 +3 位作者 张国华 李成文 刘鲲鹏 毛鹏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4年第5期351-354,共4页
评价小儿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三步气管插管法的临床应用,观察其可操作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共包括10例ASAⅠ~Ⅱ级,年级4~13岁,拟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小儿患者。静脉麻醉诱导后,在O.D.为5.5mm的FOB引导下将ID7.0m... 评价小儿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三步气管插管法的临床应用,观察其可操作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共包括10例ASAⅠ~Ⅱ级,年级4~13岁,拟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小儿患者。静脉麻醉诱导后,在O.D.为5.5mm的FOB引导下将ID7.0mm的较粗气管导管顶在声门口上,小心造出FOB(第1步);经较粗的气管导管向气管内置入一绿根细的可通气性气管导管交换芯,其较粗的气管导管沿可通气性气管导管交换芯退出(第2步);将经过润滑且直径合适的粗气管导管顺着可通气性气管导管芯插入气管内(第3步)。记录整个操作时间和困难程度,手术后随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小儿FOB引导三步气管插管法的成功率为100%。操作时间为(124.1±15.2)s。结论:小儿FOB引导三步气管插管法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优点。这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无法将粗直径FOB直接应用于小儿气管插管操作的临床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法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 光导纤维支气管 择期整形外科手术 临床应用价值 静脉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操作 操作时间 FOB 气管导管芯 手术后随访 通气性 可操作性 小儿患者 困难程度 发生情况 气管 ASA 13岁 并发症
下载PDF
1例闭合性主支气管断裂伤应用“穿针式”逆行气管插管法后的急救与护理
9
作者 马小芳 邓春艳 +1 位作者 杨春霞 方志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期285-286,共2页
主支气管断裂伤,多由外伤造成,为多发性、复合性损伤。因气管损伤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显现出症状与体征,因此早期漏诊、误诊率高。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等症状;很多患者还未到医院就因呼吸困难导致的缺氧窒息... 主支气管断裂伤,多由外伤造成,为多发性、复合性损伤。因气管损伤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显现出症状与体征,因此早期漏诊、误诊率高。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等症状;很多患者还未到医院就因呼吸困难导致的缺氧窒息而死亡。因此,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但采用传统方法插管成功率不高,应用"穿针式"逆行气管插管法可顺利、迅速、准确进入声门,为后期手术治疗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断裂伤 “穿针式”逆行气管插管法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喉腔狭小者气管插管法
10
作者 邹玉梅 李玉兰 高蕾 《护理研究》 2005年第7期1164-1164,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法 喉腔 呼吸衰竭病人 经口气管插管 常用方 组织水肿 气管切开 效果满意
下载PDF
逆行气管插管法用于插管困难8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建龙 乔希安 王仿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0-471,共2页
关键词 逆行气管插管法 插管困难 麻醉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不同气管插管法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卫民 李慧伟 侯路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6期25-26,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气管插管法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 目的:比较不同气管插管法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法,B组采用夹舌牵引气管插管法,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脱管率)及并发症,并对比两组插管前、插管后2 h血气指标。结果:B组一次成功插管时间短于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A组,脱管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后2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插管前,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插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插管后2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舌牵引气管插管法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危重症 夹舌牵引气管插管法 一次插管成功率
下载PDF
逆顺引导气管插管法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吕雄英 周志华 张和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7期988-988,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法 临床应用 引导 气管插管困难 气道插管 困难气道 危急状态 麻醉诱导
下载PDF
设计一种简便快捷的双腔支气管插管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方 郭长春 +4 位作者 刘晓波 王丽波 贾晋太 李洪颖 马玉娟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法 胸外科手术 麻醉
原文传递
一种简单易用的逆行气管插管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陶国才 鲁开智 +2 位作者 王秀琼 文欣荣 毕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14-314,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法麻醉 逆行气管插管 COOK
下载PDF
喉腔狭小者胃管引导气管插管新法
16
作者 邹玉梅 李玉兰 高蕾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8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胃管引导 喉腔 呼吸衰竭患者 经口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法 常用方 紧急抢救 气管切开 组织水肿 效果满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改良经鼻快速气管插管法在ICU中的应用
17
作者 张振平 杨剑萍 马传根 《临床医学》 CAS 1998年第8期20-21,共2页
改良经鼻快速气管插管法,即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引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是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新方法。我们自1992年以来对50例气道处理困难的危重病人采用此方法紧急气管插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0例全部为ICU或经ICU参与抢... 改良经鼻快速气管插管法,即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引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是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新方法。我们自1992年以来对50例气道处理困难的危重病人采用此方法紧急气管插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0例全部为ICU或经ICU参与抢救的危重病人。男19例,女31例。年龄15~70岁。颌面、颈部外伤3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气管插管法 经鼻 改良
原文传递
两种导管塑形方法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中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挺 李民 +1 位作者 徐懋 郭向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采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将导管气管腔开口分别置于塑形后导管远端弯曲的凸面和凹面,比较这两种不同塑形方法在插管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行择期胸外科手术并需进行左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患者,采用视可尼喉镜引... 目的:采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将导管气管腔开口分别置于塑形后导管远端弯曲的凸面和凹面,比较这两种不同塑形方法在插管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行择期胸外科手术并需进行左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患者,采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根据气管导管塑形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U组和T组,患者使用的双腔气管导管均沿视可尼喉镜镜杆塑形,T组塑性后导管的气管腔开口置于导管远端弯曲的凸面,U组气管腔开口置于导管远端弯曲的凹面。全麻诱导后,采用塑形后的导管在视可尼喉镜引导下插管,记录患者视可尼喉镜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次数、支气管插管错位、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总时间及是否有口唇和牙齿损伤,评估术后1 h及24 h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情况。结果:136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每组68例。U组患者视可尼插管操作时间少于T组[(35.1±6.1)s vs.39.6±11.8)s,P=0.007],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2.6%vs.88.2%,P=0.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插管阻力评分更低;T组支气管插管错位的例数少于U组(4 vs.13,P=0.020),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更短[(44.1±20.9)s vs.(53.6±29.2)s,P=0.032];两组患者插管总时间以及两组口唇、牙齿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声音嘶哑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评估,术后1 h时U组均低于T组;而在咽喉疼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面,术后1 h和24 h时U组均低于T组。结论:使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左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时,将导管沿视可尼镜杆塑形,使其气管腔开口位于塑形后导管远端弯曲的凹面能够节省视可尼喉镜插管操作时间,并减少术后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这种塑形方法会增加支气管插管错位的发生率以及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导管位置所花费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 气管 喉镜 有效性研究
下载PDF
不同可视气管插管辅助设备在实习医师培训中应用的教学效果比较
19
作者 郭茜 徐悦 +4 位作者 徐怡琼 罗艳 包程蓉 王颖 龚玲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372-375,共4页
目的比较可视喉镜与可视硬性喉镜在麻醉本科实习医师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5—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进行临床麻醉学实习的学员共42名,采用抽签法将所有学员分为可视喉镜组与可视硬性喉镜组(... 目的比较可视喉镜与可视硬性喉镜在麻醉本科实习医师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5—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进行临床麻醉学实习的学员共42名,采用抽签法将所有学员分为可视喉镜组与可视硬性喉镜组(各21名)。两组学员统一进行气管插管理论培训和实践模拟培训,完成课前及课后问卷,并进行气管插管的操作考试,分别比较两组学员气管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所用时间、培训前后客观考核得分,以及培训后自信心评分。结果学员培训前理论得分(7.33±1.00)分,培训后得分(8.31±1.41)分,培训后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但两组在课前及课后评分之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学员在气管插管模拟考核中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喉镜组的插管所用时间为(68.1±19.47)s,可视硬性喉镜的插管所用时间为(52.23±15.52)s,可视硬性喉镜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可视喉镜组(P<0.05)。可视硬性喉镜组培训后插管自信心显著高于可视喉镜组(P<0.05)。结论可视气管插管辅助设备在初学者的培训中应用适宜,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显著,学员接受度好;可视硬性喉镜技术插管时间更短,培训后学员插管自信心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喉镜 可视硬性喉镜 插管 气管 模拟教学
下载PDF
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亮 张立贤 +2 位作者 曹阳 梁冰 黄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45-2346,共2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54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术前访视时接受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记录术毕、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血压及心率、苏醒... 目的:观察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54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术前访视时接受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记录术毕、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血压及心率、苏醒时间、躁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躁动评分比较,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血压、心率与术毕时相比均有升高,观察组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使循环相对平稳,但对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插管 气管 手术期间 心理支持 苏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