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3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囊形气膜结构风致气弹响应及风振系数研究
1
作者 陈昭庆 宋鹏飞 +3 位作者 闫科晔 武岳 苏宁 曾聪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针对1/3矢跨比胶囊形气膜结构进行了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结构的风致气弹响应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风振系数。研究发现:结构平均变形呈迎风面凹陷,顶部隆起,横风向向外凸出的趋势,且这种变形趋势随着内压减小和风速增大... 针对1/3矢跨比胶囊形气膜结构进行了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结构的风致气弹响应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风振系数。研究发现:结构平均变形呈迎风面凹陷,顶部隆起,横风向向外凸出的趋势,且这种变形趋势随着内压减小和风速增大越来越明显。0°风向角时的平均变形和振幅大于45°风向角时的平均变形和振幅大于90°风向角时的平均变形和振幅,结构合位移均值的极值出现在迎风面与顶面中心点;0°和45°风向角下,顶点竖向振幅>顺风向振幅>横风向振幅,结构以1阶模态振动为主;90°风向角下,顶点横风向振幅大于其他两个方向,结构以1阶和2阶模态叠加振动为主。各工况下结构的内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最后给出了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响应风振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致气弹响应 胶囊形气膜 气弹模型 风洞试验 响应风振系数
下载PDF
吹风比和肋板对叶片尾缘开缝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何坤 王茜 晏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0,共12页
为了阐明吹风比和肋板对燃气透平叶片尾缘开缝区域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采用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求解了尾缘开缝模型的流量系数、非定常流场结构和气膜冷却效率,采用实验数据考核了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对流量系数和气膜冷却效率预测的有... 为了阐明吹风比和肋板对燃气透平叶片尾缘开缝区域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采用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求解了尾缘开缝模型的流量系数、非定常流场结构和气膜冷却效率,采用实验数据考核了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对流量系数和气膜冷却效率预测的有效性,获得了使尾缘开缝壁面气膜冷却效率最佳吹风比。结果表明:流量系数随吹风比增加而增大,但吹风比大于0.65后,流量系数几乎不受吹风比影响;在吹风比0.20~0.65范围内,尾缘开缝壁面气膜冷却效率随吹风比增加而增加;在吹风比0.80~1.25范围内,冷热气掺混剧烈,冷却效率略微下降;肋板结构增加了冷气通道的阻塞效应,并限制了开缝区域冷气旋涡的发展,导致展向涡提前扭曲、变形和分解;相对于无肋板结构,带肋尾缘开缝结构的流量系数下降了约5%,气膜冷却性能提升了约10.8%。开缝下游的旋涡脱落和冷热气流间的掺混是影响开缝壁面冷却效率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冷气消耗和气膜冷却效率,无肋板时最佳吹风比为0.65,带肋板时最佳吹风比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尾缘开缝 肋板 气膜冷却 流量系数 延迟-分离涡模拟
下载PDF
基于位置特征和螺旋方向的柱面气膜密封槽型控漏能力评价
3
作者 张伟政 任娅南 赵志宏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6,共9页
为探究轴套侧开槽新型柱面气膜密封在控制泄漏方面的能力,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不同位置特征和螺旋方向的新型柱面气膜密封槽型建立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各槽型气膜压力分布和密封性能参数,揭示位置特征和螺旋方向对不同槽型密封特性的影... 为探究轴套侧开槽新型柱面气膜密封在控制泄漏方面的能力,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不同位置特征和螺旋方向的新型柱面气膜密封槽型建立数值模型,通过对比各槽型气膜压力分布和密封性能参数,揭示位置特征和螺旋方向对不同槽型密封特性的影响机理。然后,针对反向“人”字槽型进行了参数化分析,探究螺旋槽角度、槽长坝长比、槽宽台宽比、槽深比对反向“人”字槽泄漏量、浮升力、摩擦力等密封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同时对特定结构参数组合的反向“人”字槽逆流泵送控制泄漏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气膜厚度阶梯变化和偏心收敛楔效应在密封面形成高压气膜区域,有效阻止轴向泄漏,实现轴套侧开槽柱面气膜密封主泄漏通道的密封,且随着转速的增加,新型柱面气膜密封沿轴向间隙的泄漏量呈现下降趋势,该特性对于泄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高速运转的工况下。此外,通过合理的槽型参数调控可以使压差流造成的沿轴向间隙密封气体泄漏正好被反向“人”字槽逆流泵送作用导致的密封气体流动补偿,从而实现反向“人”字槽型柱面气膜密封的气体零泄漏甚至负泄漏,为柱面气膜密封槽型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柱面气膜密封 不同槽型 泵送特性 性能分析
下载PDF
双叉排气膜孔交互作用对气膜冷却效率影响
4
作者 林泽钦 温涛 王宇清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采用高精度红外热像仪测量了平板气膜冷却效率,比较了双叉排孔和单排孔气膜冷却效率,分析了孔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吹风比(M=0.65、1.00、1.50)和密度比(DR=1.0,1.5)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同时还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比较了气膜冷却下的流场。... 采用高精度红外热像仪测量了平板气膜冷却效率,比较了双叉排孔和单排孔气膜冷却效率,分析了孔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吹风比(M=0.65、1.00、1.50)和密度比(DR=1.0,1.5)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同时还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比较了气膜冷却下的流场。结果表明:单排气膜孔冷却效率随着吹风比的增加而降低,但是双叉排气膜孔冷却效率大大提高,且随着吹风比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展向气膜覆盖效果变差;增加密度比可以提高气膜冷却效率,但是双叉排孔和吹风比的影响相对密度比更大;双叉排孔相比于单排孔,冷却气流在孔下游形成了反肾形涡,较好抑制了气膜吹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气膜冷却 冷却效率 双叉排气膜 流动与传热
下载PDF
凹槽叶顶的气膜冷却特性
5
作者 吴芳芳 许卫疆 +2 位作者 刘存良 史经垠 余泽宇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5,共8页
涡轮工作时,叶顶间隙内高速高温的间隙泄露流会直接冲刷动叶顶部,产生局部高温区域,因此控制间隙泄露流至关重要。基于压敏漆涂料(PSP)实验,研究了密度比、吹风比和间隙高度对凹槽叶顶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比增大,凹... 涡轮工作时,叶顶间隙内高速高温的间隙泄露流会直接冲刷动叶顶部,产生局部高温区域,因此控制间隙泄露流至关重要。基于压敏漆涂料(PSP)实验,研究了密度比、吹风比和间隙高度对凹槽叶顶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比增大,凹槽叶顶气膜冷却效果逐渐提高,尤其是大间隙下冷效提高较为明显,叶顶面平均冷效增加了35%;间隙高度和吹风比对叶顶表面冷效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小间隙条件下,叶顶表面气膜冷效随着吹风比增大而增大,大间隙条件下,吹风比的增加使得叶顶表面气膜冷效先减小后增加,同时小吹风比时,间隙高度增加提高了叶顶尾缘区域和孔周围的气膜冷效,叶顶面平均冷效提高了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槽叶顶 间隙高度 吹风比 密度比 气膜冷效
下载PDF
跨音速流动中涡轮动叶叶顶的气膜冷却特性分析
6
作者 张博伦 夏军 +1 位作者 胡其高 朱惠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1,共9页
为了掌握跨音速流动中涡轮动叶叶顶气膜冷却特性,采用压敏漆测试技术来研究叶顶间隙高度和质量流量比对叶顶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小质量流量比条件下,增加叶顶间隙高度能够有效改善叶顶中弦区域的气膜覆盖,然而当质... 为了掌握跨音速流动中涡轮动叶叶顶气膜冷却特性,采用压敏漆测试技术来研究叶顶间隙高度和质量流量比对叶顶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小质量流量比条件下,增加叶顶间隙高度能够有效改善叶顶中弦区域的气膜覆盖,然而当质量流量较大时,叶顶间隙高度变化对叶顶中弦区域的气膜冷却效率分布影响并不明显;在小叶顶间隙高度条件下,随着质量流量比增加,叶顶中弦区域冷气覆盖效果逐渐变差,在大叶顶间隙高度条件下,仅当质量流量比从0.1%+0.05%增加到0.14%+0.07%时,叶顶中弦区域的冷气覆盖效果才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叶叶顶 跨音速流动 叶顶间隙高度 质量流量比 气膜冷却
下载PDF
等离子体激励下的凹槽叶顶气膜冷却性能
7
作者 徐柯文 何坤 晏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3,共12页
通过将等离子体激励力耦合至雷诺时均NS方程组的动量方程中,数值研究了等离子体控制下的燃气透平凹槽叶顶的气膜冷却性能,分析等离子体激励强度、激励频率对凹槽叶顶气膜冷却效率和总压损失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善凹槽底部冷却气膜覆盖... 通过将等离子体激励力耦合至雷诺时均NS方程组的动量方程中,数值研究了等离子体控制下的燃气透平凹槽叶顶的气膜冷却性能,分析等离子体激励强度、激励频率对凹槽叶顶气膜冷却效率和总压损失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善凹槽底部冷却气膜覆盖的非均匀等离子体控制策略,阐明了等离子体激励对叶顶间隙内冷热气流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凹槽下游等离子体激励可有效抑制上游冷气对下游冷气的卷吸,且抑制作用随着激励强度、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增强。激励强度较小时,上游冷气未对下游冷气造成卷吸,尾缘处气膜冷却性能较好;随着激励强度增大,尾缘冷气被上游冷气吹离凹槽底部,但中部气膜冷却性能较好。激励强度Ds为204时,凹槽底部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相比无激励时提升了25.11%。激励频率与激励强度对叶顶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类似。当激励强度Ds为156,激励频率Dθ为6.25和Dθ为8.75时,凹槽底部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相比于无激励时分别提升了28.71%和29.27%。施加非均匀等离子体控制时,凹槽底部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比无激励时提升了39.12%。施加等离子体激励后,叶栅总压损失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透平 凹槽叶顶 等离子体激励 气膜冷却
下载PDF
基于叶片三维模型的气膜冷却孔自动化电火花加工
8
作者 曹培尧 姚尧 +3 位作者 崔英杰 佟浩 李勇 李宝泉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基于UG NX软件的涡轮叶片三维模型,研究了一套气膜冷却孔加工信息自动化提取方法和实现算法,集成了气膜冷却孔孔轴偏角与加工点位的自动提取、不同坐标系的适应性配准、叶片位姿调整偏角与变换坐标值的自动输出、分层获取扩散孔结构与... 基于UG NX软件的涡轮叶片三维模型,研究了一套气膜冷却孔加工信息自动化提取方法和实现算法,集成了气膜冷却孔孔轴偏角与加工点位的自动提取、不同坐标系的适应性配准、叶片位姿调整偏角与变换坐标值的自动输出、分层获取扩散孔结构与圆直孔深度信息、自动补偿工具电极半径与放电间隙、优化扫描加工轨迹等功能,实现了电火花扫描加工扩散孔与电火花高速穿孔加工圆直孔的组合工艺自动化加工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及其实现算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孔 坐标变换 电火花加工 扫描加工
下载PDF
柱面气膜密封槽底导流织构性能提升及作用规律研究
9
作者 王衍 谢方伟 +1 位作者 谢雪非 王英尧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研究如何提升柱面气膜密封的稳定性对保证该类密封在高速、高压工况下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鉴于导流织构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稳定性,本文通过在柱面气膜密封槽底设置一定数量和造型的导流织构,系统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导流织构对柱面气膜密封... 研究如何提升柱面气膜密封的稳定性对保证该类密封在高速、高压工况下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鉴于导流织构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稳定性,本文通过在柱面气膜密封槽底设置一定数量和造型的导流织构,系统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导流织构对柱面气膜密封性能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导流织构对柱面气膜密封微尺度流场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最高压力及高压区面积都显著增大;一定工况和泄漏条件下,导流织构可以显著提升密封开启力;有导流织构的柱面气膜密封还可以显著降低高速、高压工况下微尺度流场中的压力波动方差,且转速越高,抑扰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面气膜密封 导流织构 密封性能 性能提升 作用规律
下载PDF
冷气流量比对三维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10
作者 付仲议 李益民 +1 位作者 黄琦 朱惠人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主流湍流度下冷气质量流量比对三维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主流湍流度为1%和15%,流量比为5.5%、8.4%和12.5%下三维涡轮导叶的全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叶片区域和主流湍流度下,流... 为了研究不同主流湍流度下冷气质量流量比对三维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主流湍流度为1%和15%,流量比为5.5%、8.4%和12.5%下三维涡轮导叶的全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叶片区域和主流湍流度下,流量比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也有所不同;在低主流湍流度下,冷却效率整体上随着流量比的增大而升高,但是在叶片的叶尖和吸力面中截面区域冷却效率在大流量比下降低,且叶片吸力面中弦区域的冷气呈波纹状分布;高主流湍流度使冷气射流与主流之间的掺混更加剧烈,可以抑制吸力面的冷气脱离壁面且使其分布更加均匀,冷却效率随流量比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湍流度 流量比 涡轮导叶 气膜冷却效率 努赛尔数 液晶
下载PDF
气膜钢筋混凝土结构粮仓火蔓延特性研究
11
作者 马春宝 薛飞 +1 位作者 张文华 刘振飞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气膜钢筋混凝土结构圆顶粮食仓(以下简称“气膜粮仓”)因具有安全性高、气密性强、隔热性好以及节能环保等优点而在我国得到了应用。然而,有关气膜粮仓的消防安全可靠性研究尚无定论。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模拟火灾场景,分析了气膜粮仓... 气膜钢筋混凝土结构圆顶粮食仓(以下简称“气膜粮仓”)因具有安全性高、气密性强、隔热性好以及节能环保等优点而在我国得到了应用。然而,有关气膜粮仓的消防安全可靠性研究尚无定论。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模拟火灾场景,分析了气膜粮仓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及原因,研究了粮仓外壁火蔓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气膜粮仓外层PVDF层和聚氨酯保温层能够被火源引燃并发生蔓延。距墙体2.5 m处最大热通量小于1.0 kW/m^(2),未达到点燃普通可燃物的热通量。此外,距墙体2.5 m处的温度未超过100℃,未达到柔性聚氨酯泡沫270℃的点燃温度。考虑一定的安全余量,建议防火间距应不小于3.0m。同时本文还提出了适合气膜粮仓的消防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钢筋混凝土结构粮仓 火蔓延 防火间距
下载PDF
气膜孔电加工智能产线控制系统研究
12
作者 赵晓梦 蒋毅 王少航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气膜孔电加工领域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对电加工智能产线控制系统展开研究。基于叶片电加工的工艺特点,设计智能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产线布局;根据所需功能要求设计产线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并对控...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气膜孔电加工领域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对电加工智能产线控制系统展开研究。基于叶片电加工的工艺特点,设计智能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产线布局;根据所需功能要求设计产线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并对控制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研究,包括控制系统具体的产线控制流程及内部控制机制,用以保证产线的稳定运行。在模拟环境下对系统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正常,能够实现叶片的自动化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发叶片 气膜 电加工生产线 控制系统 产线调度
下载PDF
汇专超声绿色机床在高温合金叶片气膜孔加工的创新应用
13
作者 《现代制造》 2024年第4期60-60,共1页
在航空航天领域,随着高温合金和钛合金等难切削金属材料的应用大幅增加,传统的加工方式已无法满足用户的加工要求。国内一家知名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为解决高温合金叶片气膜孔的加工难题,找到了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专)。
关键词 高温合金叶片 绿色机床 创新应用 钛合金 气膜 切削 加工
下载PDF
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透平气膜冷却效率预测
14
作者 王正杰 王鑫 +2 位作者 李易宸 张虹 邵岩 《能源与环境》 2024年第1期51-53,66,共4页
为了研究多因素影响下透平叶片气膜冷却效果,以吹风比、密度比、主流湍流度、面积比、间距比和无量纲下游距离为输入参数,提出了1种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气膜冷却效率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PSO-BP预测模型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平均相对... 为了研究多因素影响下透平叶片气膜冷却效果,以吹风比、密度比、主流湍流度、面积比、间距比和无量纲下游距离为输入参数,提出了1种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气膜冷却效率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PSO-BP预测模型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平均相对误差为7.72%;相比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相对误差提高了5.64%,模型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好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气膜冷却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预测
下载PDF
厘米尺度亲疏水间隔表面水下气膜维持效果及机理研究
15
作者 张照 许晓慧 +4 位作者 黄金艺 牟震林 苑伟政 何洋 吕湘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8-196,共9页
目的面向水下航行器减阻技术挑战,克服现有全超疏水表面气膜维持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厘米尺度的亲疏水间隔表面水下气膜维持思路,以获得更高的水下减阻性能。方法采用k-ω湍流模型对厘米尺度的亲疏水间隔表面、全超疏水表面进行了流速... 目的面向水下航行器减阻技术挑战,克服现有全超疏水表面气膜维持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厘米尺度的亲疏水间隔表面水下气膜维持思路,以获得更高的水下减阻性能。方法采用k-ω湍流模型对厘米尺度的亲疏水间隔表面、全超疏水表面进行了流速0.5 m/s的水流冲刷模拟仿真,其中亲疏水间隔表面设定凹槽中的超疏水表面接触角为165°,亲水间隙接触角为45°;全超疏水表面的接触角均为165°。随后基于仿真结果,对厘米尺度的2种表面在不同水流速度和供气条件下进行水流冲刷实验,研究了这2种表面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气膜形状变化。结果仿真结果显示亲水间隙的存在使凹槽内的气体受到钉扎束缚作用,可以实现气膜维持。实验结果显示在厘米尺度下,全超疏水表面在流速为0.55 m/s的条件下气膜维持情况较好,但在流速达到0.94 m/s,雷诺数为Re=14030时,实验部分的流动状态为湍流状态,凹槽内气膜覆盖的面积时有变化,能覆盖的面积一般不超过凹槽面积的50%,很难维持完整的气膜;而在0~1.2 m/s的流速范围内,亲疏水间隔表面能够在超疏水区域始终维持稳定气膜表面,具有好的气膜维持效果。结论相比均匀的全超疏水表面,亲疏水间隔表面能够因其前后接触角差异为气膜提供最大的束缚力,具有良好的气膜维持性能;由于其能束缚的气膜厚度更大,表面速度滑移更大,所以能产生更好的水下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疏水间隔表面 厘米级气膜 主动供气 气膜维持
下载PDF
气膜孔布置对透平端壁冷却和气动性能影响的研究
16
作者 刘钊 丁玉强 +2 位作者 谢晔航 张韦馨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33,共12页
为了研究燃机透平端壁气膜冷却特性,对存在装配间隙泄漏流条件下端壁不同气膜孔布置的气膜冷却进行了分析。采用压敏漆技术对端壁气膜冷却效率进行了测量,并利用实验结果对湍流模型进行了校核;对所研究模型的网格无关性进行了验证,在此... 为了研究燃机透平端壁气膜冷却特性,对存在装配间隙泄漏流条件下端壁不同气膜孔布置的气膜冷却进行了分析。采用压敏漆技术对端壁气膜冷却效率进行了测量,并利用实验结果对湍流模型进行了校核;对所研究模型的网格无关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实验给定的边界条件,研究了存在装配间隙泄漏流的端壁在不同气膜孔布置下的气膜冷却特性及气动损失特性,详细分析了5种冷气吹风比(M=0.5,1.0,1.5,2.0,2.5)和4种气膜孔布置下端壁气膜冷却特性和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对于气膜孔布置A(S=0.065C_(ax),γ_(2)=-56.6°,S为第二组气膜孔到装配间隙的距离,C_(ax)为叶片轴向弦长,γ_(2)为第二组气膜孔复合角),吹风比为0.5时,端壁气膜冷却效率最大,随着吹风比的增大,气膜孔出口冷气脱离端壁表面,气膜孔周围的气膜冷却效率下降;4种不同气膜孔布置下叶栅出口处近端壁区域的总压损失系数均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降低,其中气膜孔布置A的降低幅度最大;低吹风比(M=0.5)时,气膜孔布置对端壁气膜冷却特性影响较小;高吹风比(M=2.5)时,气膜孔布置D(S=0.1C_(ax),γ_(2)=30°)端壁气膜冷却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平端壁 气膜冷却 气膜孔布置
下载PDF
平面叶栅多凹槽叶顶倾斜圆柱孔气膜冷却与气动特性研究
17
作者 贾哲 李冯 +3 位作者 张韦馨 刘钊 石䶮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1,共12页
为提高燃气透平动叶叶顶的气膜冷却有效度,并减少由叶顶泄漏流引起的气动损失,对带倾斜圆柱孔的多凹槽叶顶冷却与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测量了多凹槽叶顶的气膜冷却特性,并对其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首先采用压力敏感漆技术,在... 为提高燃气透平动叶叶顶的气膜冷却有效度,并减少由叶顶泄漏流引起的气动损失,对带倾斜圆柱孔的多凹槽叶顶冷却与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测量了多凹槽叶顶的气膜冷却特性,并对其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首先采用压力敏感漆技术,在4种吹风比(0.5、1.0、1.5和2.0)下,测量了4种多凹槽叶顶(凹槽数分别为1、2、3和4个)气膜冷却性能的变化规律;然后经湍流模型验证,采用与试验数据吻合最好的SST k-ω模型,分析了多凹槽叶顶的流场结构及气动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多凹槽叶顶在叶顶区域前、中部具有更优良的气膜冷却有效度,同时对肩壁也有良好保护作用;由于多凹槽叶顶的肋能够阻挡冷气向下游流动,肋后能形成涡卷吸冷气,因而能够提高肋前和肋后的气膜冷却有效度;相较于单凹槽叶顶,多凹槽叶顶的气动损失较低,其中三凹槽叶顶的总压损失系数最小,最多比单凹槽叶顶的低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多凹槽叶顶 气膜冷却 压力敏感漆 气动特性
下载PDF
考虑温度影响的气膜阻尼结构抑振率分析
18
作者 张鸿 张浚崧 唐云冰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2,71,共8页
气膜阻尼能够有效抑制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多阶振动,且具有结构简单、附加质量小等优点。针对带气膜阻尼平板结构,建立了带气膜阻尼平板振动模型,推导出考虑温度影响的抑振率表达式;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均匀温度场和非均匀温度场对气膜阻... 气膜阻尼能够有效抑制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多阶振动,且具有结构简单、附加质量小等优点。针对带气膜阻尼平板结构,建立了带气膜阻尼平板振动模型,推导出考虑温度影响的抑振率表达式;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均匀温度场和非均匀温度场对气膜阻尼结构抑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无论是在均匀温度场还是非均匀温度场下,带气膜阻尼平板均表现出较高的抑振率;在两种温度场下,平板温度由20℃增加至600℃,带气膜阻尼平板抑振率增幅均不超过10%。②气膜内气体温度由室温20℃增加到600℃时,带气膜阻尼平板抑振率增幅变化不超过4%,气膜内气体随温度变化对带气膜阻尼平板抑振率影响较小,可适用于不同温度环境。③当平板振动为二扭振型时,气膜阻尼结构抑振效果不仅大幅下降,而且吸振薄板的振动会加剧平板本身的振动,且在不同温度梯度下都可能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阻尼 发动机叶片 振动特性 温度影响 抑振率
下载PDF
基于近似模型的柱面气膜密封槽型优化设计
19
作者 张伟政 冯帆 +1 位作者 任娅南 孙月月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76,共10页
针对旋转轴套侧开设反向人字槽型的新型柱面气膜密封,建立柱面气膜密封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反向人字槽气膜压力分布,并通过Isight平台集成MATLAB软件,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及其后处理模块提取出影响密封性能参数的... 针对旋转轴套侧开设反向人字槽型的新型柱面气膜密封,建立柱面气膜密封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反向人字槽气膜压力分布,并通过Isight平台集成MATLAB软件,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及其后处理模块提取出影响密封性能参数的关键槽型结构参数,同时建立近似模型代替耗时的数值计算,通过集成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对槽型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为轴套侧开槽柱面气膜密封槽型多目标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面气膜密封 反向人字槽 近似模型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旋转状态平板收敛缝形气膜孔改善冷却效果的数值研究
20
作者 姚玉 韩星 +1 位作者 盛志强 吴逸飞 《燃气轮机技术》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数值研究了旋转状态下收敛缝形气膜孔结构的冷却特性,并与圆形孔对比,得到收敛缝形气膜孔具有改善气膜冷却效果的特性。结果表明:旋转条件下,气膜的偏移使得展向冷气覆盖的区域增大,收敛缝形气膜孔的展向冷却有效范围明显优于圆形孔,同... 数值研究了旋转状态下收敛缝形气膜孔结构的冷却特性,并与圆形孔对比,得到收敛缝形气膜孔具有改善气膜冷却效果的特性。结果表明:旋转条件下,气膜的偏移使得展向冷气覆盖的区域增大,收敛缝形气膜孔的展向冷却有效范围明显优于圆形孔,同时对主流的穿透率较低,说明旋转时收敛缝形气膜孔的贴壁性依然较好;各种转速条件下,圆形孔的气膜在大吹风比工况呈现脱离壁面的特点,而收敛缝形气膜孔可以更好地形成气膜保护壁面,从而增强冷却效果;研究范围内,随着吹风比的增加,收敛缝形气膜孔的优势越加明显,虽然气膜孔出口处出现冷却效率稍低的现象,但在冷却范围、冷却效率以及冷却均匀性等方面均优于圆形孔,从而可起到改善冷却效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 收敛缝形气膜 冷却效率 旋转 数值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