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BZ油藏注二氧化碳混相驱提高采收率优化策略
1
作者 吴铮 凌浩川 +2 位作者 王记俊 赵卓 李珊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4期70-76,共7页
渤海海域BZ低渗油藏注CO_(2)驱油技术首次尝试应用,为取得目标油藏注CO_(2)混相驱规律认识,利用细管实验与长岩心驱替实验两种方法确定目标区块最小混相压力与驱油效率。结果表明:细管实验测得的最小混相压力32.65 MPa,能够满足矿场实... 渤海海域BZ低渗油藏注CO_(2)驱油技术首次尝试应用,为取得目标油藏注CO_(2)混相驱规律认识,利用细管实验与长岩心驱替实验两种方法确定目标区块最小混相压力与驱油效率。结果表明:细管实验测得的最小混相压力32.65 MPa,能够满足矿场实现混相驱;长岩心驱替实验考虑了储层实际特征,驱油效率结果更符合实际矿场开发。应用数模方法建立概念模型,分析了注采井距、注入强度对注气波及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发初期,地层压力较高,注入气主要沿着高渗储层运移,而地层压力下降后,受油气密度差异影响导致的超覆作用加剧,注气能够波及中渗储层。对于物性较差储层,产出端应采用压裂等方式提高注采压差,保障产能贡献。结合开发指标,注采井距控制在350~400 m,注气强度控制在1×10^(4)~2×10^(4) m^(3)/d较为合理,优化后方案预测高峰采油速度2.7%,预测采收率22.2%,累计埋存107×10^(4) t CO_(2)。研究成果为BZ低渗油藏的注气开发方案优化以及井位井距选取提供技术支持,对海上注气开发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最小混相压力 数值模拟 波及系数 CCUS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注CO_(2)驱提高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实验及数值模拟
2
作者 廖海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地层压力下降快、稳产难度大、采收率较低等问题,利用长岩心驱替实验、可视化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从提高气藏采收率方面对注CO_(2)的驱替特征和扩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的超临界CO_(2)不是与天然气大范围...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地层压力下降快、稳产难度大、采收率较低等问题,利用长岩心驱替实验、可视化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从提高气藏采收率方面对注CO_(2)的驱替特征和扩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的超临界CO_(2)不是与天然气大范围地互溶,而是“部分互溶”;由于重力分异作用,CO_(2)在沉降过程中驱替天然气向上运移并被采出;CO_(2)驱替天然气可提高采收率17.8百分点。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致密砂岩气藏CO_(2)驱矿场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致密 砂岩 可视化实验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致密气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及封存效果主控因素研究
3
作者 吴佳琦 杜旭林 +2 位作者 白玉湖 徐兵祥 王苏冉 《油气与新能源》 2025年第2期92-102,共11页
致密气藏注CO_(2)既可提高天然气资源采收率,又能有效实现碳封存,但由于CO_(2)提高采收率及封存效果受多因素影响,作用机制不明确,亟待开展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建立致密储层气水两相渗流的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结合考虑气体组分变化和人... 致密气藏注CO_(2)既可提高天然气资源采收率,又能有效实现碳封存,但由于CO_(2)提高采收率及封存效果受多因素影响,作用机制不明确,亟待开展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建立致密储层气水两相渗流的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结合考虑气体组分变化和人工裂缝应力敏感,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所建立的渗流数学模型进行离散求解,并通过商业软件tNavigator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储层含水、人工裂缝、工作制度等多因素对CO_(2)提高采收率及封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衰竭开发,致密气藏注CO_(2)能有效提高气藏采收率并实现碳封存,其中转注时机、原始含水饱和度及裂缝半长是影响CO_(2)提高采收率及封存效果的主控因素。在开展注CO_(2)开发方案设计及地质封存选区评价时,应避开风险较大的高含水区域,并合理优化CO_(2)注入时机和压裂改造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 CO_(2) CO_(2)封存 提高采收率 主控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气水滞留机理及注CO_(2)提高采收率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4
作者 刘忠群 贾英 +5 位作者 梁彬 陈冲 牛骏 郭亚兵 于清艳 李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1-272,共12页
微观气、水滞留机理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致密低渗储层中油气采收率的提高。通过新的微观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致密砂岩储层中气、水滞留的微观机制,评估了注入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表明:①克服实验压力过低(<0.20 M... 微观气、水滞留机理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致密低渗储层中油气采收率的提高。通过新的微观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致密砂岩储层中气、水滞留的微观机制,评估了注入CO_(2)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表明:①克服实验压力过低(<0.20 MPa)等实验方法的局限性和实验流程与实际生产条件不匹配的问题,建立全新的微观滞留实验流程和方法,通过微观数值模拟技术,揭示了致密储层中具有盲端-角隅处滞留、绕流形成滞留、卡断形成滞留和“H型”孔道处滞留等4种主要气、水滞留类型。②注入CO_(2)提高致密低渗气藏采收率的机理是CO_(2)的注入能够剥离水膜、促进甲烷传质扩散置换以及有效地进行驱替,可以显著提高致密孔喉中的天然气采收率。③注入CO_(2)能够提高采收率10%~19%,这是致密低渗气藏高效开发的新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实验 数值模拟 微观滞留机理 CO_(2)提高采收率 致密低渗 大牛地
下载PDF
衰竭底水气藏注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与碳封存机理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烈辉 熊伟 +5 位作者 赵玉龙 文绍牧 曹正林 刘莉莉 罗山贵 汪永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8,I0001,共15页
气藏注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并实现碳封存有望成为大幅度提高天然气产量与碳减排协同的潜在关键技术。为了给底水气藏注CO_(2)高效开发提供指导,针对地层水盐度对CO_(2)-CH_(4)-H_(2)O-NaCl体系相平衡影响、气藏注气过程中压力变化对C... 气藏注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并实现碳封存有望成为大幅度提高天然气产量与碳减排协同的潜在关键技术。为了给底水气藏注CO_(2)高效开发提供指导,针对地层水盐度对CO_(2)-CH_(4)-H_(2)O-NaCl体系相平衡影响、气藏注气过程中压力变化对CO_(2)-CH_(4)-H_(2)O-NaCl体系相平衡影响、注采方案对注CO_(2)提高气藏采收率影响、盐度对注CO_(2)提产及封存影响等目前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CO_(2)-CH_(4)-H_(2)O-NaCl体系相平衡规律及注CO_(2)提采与封存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盐度增加,CO_(2)和CH_(4)在盐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液相的密度和黏度增加,盐度对气相性质几乎没有影响;②随着压力增加,CO_(2)和CH_(4)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均增加,气相、液相密度和黏度均增加,液相偏差因子随压力增加而增加,气相偏差因子先减小后增加;③同注同采方案CH_(4)产量更稳定且产出的CO_(2)少,而先注后采方案则会加速CO_(2)与CH_(4)的混合,CO_(2)封存量低,前者更适合注CO_(2)提采及封存;④在不考虑盐析效应的前提下,盐度对CH_(4)采收率和CO_(2)封存量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同盐度的衰竭底水气藏中CH_(4)采收率均超过80%、CO_(2)封存率均超过99%,短期注CO_(2)过程中,CO_(2)主要以气态或超临界态的形式被封存,少部分CO_(2)溶解在液相中,100年后CO_(2)在液相中的溶解质量分数约为5%。结论认为,衰竭底水气藏注CO_(2)能增压补能、驱替置换残余天然气,提高采收率并实现碳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竭底水 二氧化碳 提高采收率 碳封存 e-CPA状态方程 CO_(2)-CH_(4)-H_(2)O-Nacl体系 相态变化规律
下载PDF
探索CCUS-EGR进攻性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拓展天然气藏储碳新领域
6
作者 廖广志 何新兴 +10 位作者 位云生 王高峰 方建龙 崔永平 郑达 胡占群 沙秋 郭建林 闫海军 文绍牧 吴正 《石油科技论坛》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巨大,但其长期规模稳产面临复杂气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不明等系列挑战。补充气藏能量、优势吸附置换、连续对流排驱和重力分异作用是CO_(2)驱提高气藏采收率的主要机理;开展CCUS-EGR(碳捕集、驱气利用与埋存)工作... 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巨大,但其长期规模稳产面临复杂气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不明等系列挑战。补充气藏能量、优势吸附置换、连续对流排驱和重力分异作用是CO_(2)驱提高气藏采收率的主要机理;开展CCUS-EGR(碳捕集、驱气利用与埋存)工作对于烃类气的最大化采出、深部储气地质空间的利用和规模碳减排意义重大。碳中和背景下,CCUS-EGR技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经过近20年CCUS-EOR技术攻关研究,碳捕集、CO_(2)驱注采、CO_(2)驱流体集输与处理、长距离CO_(2)管道建设等关键性硬工程技术已经成熟配套,为成功开展全流程CCUS-EGR重大开发试验提供了必要技术条件;当前,CCUS-EGR技术研究核心任务是检验CO_(2)驱气实际技术效果,认识CO_(2)驱气开发规律,建立普适性CO_(2)驱气藏工程方法。为突破中国石油CCUS-EGR技术,建议针对具有较好碳封存条件的特殊岩性气藏、致密砂岩气藏、火山岩气藏、页岩气藏和煤岩气藏,开展多类型气藏CCUS-EGR重大开发试验,形成CO_(2)驱进攻性提高气藏采收率与储碳科学理论与技术;其中,检验烟气组分协同驱替效果和验证扩大CO_(2)驱气波及体积技术是两大试验内容,建立完善CO_(2)驱见气时间预报方法、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值等关键生产指标计算方法和CCUSEGR碳减排量核算方法是重点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机理 进攻性提高采收率 储碳 CCUS-EGR 重大开发试验
下载PDF
塔河缝洞型油藏氮气+二氧化碳吞吐先导试验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建海 李娣 +2 位作者 曾文广 杨利萍 李婷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113,共4页
针对原油超稠影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效果的问题,拟通过复合注入CO_2方式提高注氮气效果。利用室内机理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氮气+CO_2注气吞吐提高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充分发挥氮气和CO_2的双重作用,... 针对原油超稠影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效果的问题,拟通过复合注入CO_2方式提高注氮气效果。利用室内机理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氮气+CO_2注气吞吐提高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充分发挥氮气和CO_2的双重作用,既能补充地层能量、驱替顶部剩余油,又能降低稠油黏度、改善地层流动性,从而提高缝洞型稠油油藏油井产能。应用该研究成果在塔河TH12263井开展先导试验,初期日产油量由10 t上升到18.6 t,掺稀比从3.4:1下降到1.9:1,取得了较好降黏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 复合 提高采收率 先导试验
下载PDF
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内涵、技术方法及前景展望
8
作者 蔡珺君 张连进 +3 位作者 张飞 徐睿 周芳芳 田野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中国碳酸盐岩气藏面临提高采收率的战略性形势,目前国内外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尚未建立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技术体系。总结了中国近70年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理论研究和矿场实践,从“道、略、术、行”4个层面总结了5类研究范式。围... 中国碳酸盐岩气藏面临提高采收率的战略性形势,目前国内外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尚未建立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技术体系。总结了中国近70年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理论研究和矿场实践,从“道、略、术、行”4个层面总结了5类研究范式。围绕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内涵,基于工程哲学视角建立了气藏采收率的计算方法,详细论述了评价气藏采收率的技术方法及关键问题。对比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内涵、技术方法和5类典型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实践现状,在提高气藏采收率评价的系统性、不同策略提高气藏采收率的定量化评价、不同策略提高气藏采收率的可对比性3个方面提出了研究建议,以期促进中国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理念和理论技术进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提高采收率 定量化评价 可对比性 矿场实践 研究展望
下载PDF
注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一举两得
9
作者 泽荣 《石油知识》 2012年第1期51-51,共1页
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技术可有效减轻目前越来越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同时将二氧化碳注入现有油井中埋存,减少碳排放,在适宜条件下还可以增加原油产量,一举两得。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石油采收率 提高采收率技术 温室体减排 原油产量 适宜条件 碳排放 油井
下载PDF
水驱废弃油藏注二氧化碳驱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中超 杜利 +1 位作者 王进安 聂法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31-135,169,共5页
为探讨进一步提高高温、高盐水驱废弃油藏采收率潜力,以河南濮城沙一下亚段油藏为目标,开展了注入CO2流体性质变化、细管驱替、长岩心驱替室内试验。试验验证了注入CO2可改善原油流动性、有效增加地层能量和可动油等驱油机理;油藏原油... 为探讨进一步提高高温、高盐水驱废弃油藏采收率潜力,以河南濮城沙一下亚段油藏为目标,开展了注入CO2流体性质变化、细管驱替、长岩心驱替室内试验。试验验证了注入CO2可改善原油流动性、有效增加地层能量和可动油等驱油机理;油藏原油性质好,混相压力低,目前油藏条件可达到混相;优选CO2/水交替驱为最佳注入方式;优化了注入段塞组合;组分检测分析认为CO2/水交替驱波及到了水波及不到的原油。研究结果为濮城沙一下亚段油藏CO2驱矿场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对其他特高含水期油藏注CO2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水交替驱 水驱废弃油 提高采收率 长岩心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注CO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微观机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清源 吴克柳 +5 位作者 张晟庭 程诗颖 王田多奕 刘琦琦 李靖 陈掌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5,共11页
中国致密砂岩气藏资源储量丰富,复杂的气水渗流关系和气水同产特征制约了单井产能的发挥和天然气采收率提高,注CO_(2)是提高气藏采收率(EGR)和实现碳埋存的双赢途径。为明确致密砂岩气藏CO_(2)驱替微观渗流和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机理,指导... 中国致密砂岩气藏资源储量丰富,复杂的气水渗流关系和气水同产特征制约了单井产能的发挥和天然气采收率提高,注CO_(2)是提高气藏采收率(EGR)和实现碳埋存的双赢途径。为明确致密砂岩气藏CO_(2)驱替微观渗流和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机理,指导致密砂岩气藏CO_(2)-EGR方案设计,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建立了孔隙尺度多相多组分流动模型,揭示了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微观气水分布特征和CO_(2)-EGR的微观渗流机理,并明确了CO_(2)-EGR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驱动压差显著影响了致密砂岩气藏的气水微观分布和水锁程度,使得气水流动能力和气水相对渗透率特征不同;②CO_(2)-EGR微观渗流过程包括气水两相的非混相驱替和CO_(2)-CH_(4)的混相驱替,对应EGR机理为分别受生产压差和地层压力控制的黏性驱替和混相扩散;③注入的CO_(2)可有效缓解水锁现象和贾敏效应,与CH_(4)良好的混相能力能促进沟通分散气泡,微观驱气效率可达42%~94%;④含水饱和度、孔隙结构和驱动压差显著影响微观驱气的作用机制和驱气效率的改善幅度。结论认为,在进行致密砂岩气CO_(2)-EGR的方案设计时,可优先考虑中—低含水饱和度的区块作为试验靶区,并根据靶区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优化不同注气阶段的注采参数,可充分发挥CO_(2)对CH_(4)的黏性驱替和混相扩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CO_(2)提高采收率 格子玻尔兹曼 微观驱效率 孔隙尺度 多相多组分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佘治成 陈利新 +2 位作者 徐三峰 肖云 张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层发育,储层储渗空间主要由大小不等的溶洞、溶蚀孔洞和裂缝组成,宏观上离散,局部连续,储集体空间多尺度,缝洞体空间形态及分布复杂。水驱是这类油藏最主要的开发方式,经过15 a开发... 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层发育,储层储渗空间主要由大小不等的溶洞、溶蚀孔洞和裂缝组成,宏观上离散,局部连续,储集体空间多尺度,缝洞体空间形态及分布复杂。水驱是这类油藏最主要的开发方式,经过15 a开发,注水失效单井和单元逐年增多,水驱失效后,注气成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最重要手段,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哈拉哈塘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推广应用,并且建立了6因素注气选井标准,从岩溶背景、井储关系、钻揭深度、储量规模、生产动态及剩余油类型等6个方面选井,依据注气时机、注气方式、注气量、焖井时间及指示曲线等5个方面进行注气参数设计,取得了一些注气选井原则和注气参数设计的初步认识,以期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局部连续 水驱失效 提高采收率 参数
下载PDF
南川常压海相页岩气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工程实践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红生 房大志 +5 位作者 卢义玉 王白雪 陆朝晖 谷红陶 闫卓林 苗诗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2,共10页
当前研究实验和模拟论证了注CO_(2)吞吐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理论可行性,然而其实际工程效果尚未得到现场试验的验证。为此,基于四川盆地南川常压海相页岩气藏地质赋存及生产特征,开展了页岩等温吸附和CO_(2)—CH_(4)竞争吸附机理研究,实... 当前研究实验和模拟论证了注CO_(2)吞吐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理论可行性,然而其实际工程效果尚未得到现场试验的验证。为此,基于四川盆地南川常压海相页岩气藏地质赋存及生产特征,开展了页岩等温吸附和CO_(2)—CH_(4)竞争吸附机理研究,实施了国内首次常压海相页岩气衰减井CO_(2)吞吐现场试验,并提出了构建成套技术体系的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气井生产到后期进入低压低产阶段,表现出地层能量不足的特征,是提高气井采出程度的重要阶段;②常压页岩的CH_(4)和CO_(2)吸附能力明显高于低压或高压页岩,采用CO_(2)提采更具可行性和必要性;③相同条件下的常压、高压和低压3组页岩样品均表现出对CO_(2)的吸附量大于对CH_(4)的吸附量,且对气体的吸附能力依次为南川(常压海相)页岩>长宁(高压海相)页岩>延长(低压陆相)页岩;④试验井注CO_(2)吞吐增产效果明显,页岩气单井预测最终可采储量(EUR)从0.75×10^(8) m^(3)上升到0.90×10^(8) m^(3),单井控制储量5.186×10^(8) m^(3),预计采收率提高了2.9%。结论认为:①实施的国内首次常压海相页岩气衰减井注CO_(2)吞吐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页岩气井提高采收率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借鉴与参考;②亟需开展页岩气衰减井CO_(2)提采资源潜力与时机评估、提采效果定量评价与工艺优化等研究,并形成页岩气衰减井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成套关键技术及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南川常压海相页岩 衰减井 生产特征 CO_(2)吞吐 提高采收率 驱替置换 碳封存
下载PDF
长岩心注二氧化碳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7
14
作者 王进安 袁广均 +1 位作者 张军 徐凤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5-78,共4页
所研制的长岩心驱替实验装置 ,考虑了相似条件对岩心长度的需要 ,以及多次接触混相其物理化学过程的阶段性和机理的复杂性。该装置可以在油藏条件下实施多种驱替实验 ,这些实验包括 :水驱或气驱二次采油实验 ;利用注入溶剂 (如氮气、碳... 所研制的长岩心驱替实验装置 ,考虑了相似条件对岩心长度的需要 ,以及多次接触混相其物理化学过程的阶段性和机理的复杂性。该装置可以在油藏条件下实施多种驱替实验 ,这些实验包括 :水驱或气驱二次采油实验 ;利用注入溶剂 (如氮气、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等 )或注入聚合物、胶态分散凝胶等化学驱油剂开展三次采油动态室内模拟实验研究。该装置岩心长为 2m ,其工作压力、温度分别为 60MPa、15 0℃。利用该实验装置成功地进行了注二氧化碳驱替实验 ,得到了文 184块油藏流体在水、二氧化碳交替驱油过程中的压力、采收率和相态变化等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岩心 二氧化碳驱油 提高采收率 物理模拟实验 采油
下载PDF
带油环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召庭 李春涛 +3 位作者 汪斌 乔霞 付莹 闫炳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0-474,共5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Y5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和气井产能快速降低、生产气油比逐渐下降、凝析油密度和黏度逐渐升高、开发效果迅速变差等问题,将生产动态特征与地层流体组分评价相结合,重新认识该气藏为带油环层状边水凝析气藏,... 针对塔里木盆地Y5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和气井产能快速降低、生产气油比逐渐下降、凝析油密度和黏度逐渐升高、开发效果迅速变差等问题,将生产动态特征与地层流体组分评价相结合,重新认识该气藏为带油环层状边水凝析气藏,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其油环厚度。为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凝析油气采收率,系统开展带油环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可知:完善井网、实施循环注气开发能大幅提高油气采收率,注入介质以二氧化碳最佳,气藏自产气次之;注气方式以重力辅助气驱模式最佳。基于气藏类型和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编制了该气藏循环注气提高采收率方案,预测原油采收率较衰竭式开发提高29.96%。该气藏循环注气开发后累计注气0.19×10^(8) m^(3),地层压力恢复4.31 MPa,气井产能恢复到方案实施前的3.09倍,可为其他同类型气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凝析 油环 开发中—后期 循环 提高采收率 开发机理 重力辅助
下载PDF
砾岩油藏CO_(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实验及应用评价
16
作者 张晶晨 李杰 +2 位作者 张文 盛国荣 董海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为了研究砾岩油藏水驱后CO_(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及现场应用效果,以新疆油田M井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为例,通过开展细管、核磁共振、岩心驱替实验,对CO_(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孔隙尺度下CO_(2)混相驱微观特征、岩心尺度下CO_(2)混相驱... 为了研究砾岩油藏水驱后CO_(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及现场应用效果,以新疆油田M井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为例,通过开展细管、核磁共振、岩心驱替实验,对CO_(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孔隙尺度下CO_(2)混相驱微观特征、岩心尺度下CO_(2)混相驱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并对现场注气试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井区克下组砾岩油藏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为24.1 MPa;油藏水驱后的CO_(2)混相驱主要动用孔隙半径大于0.5μm的中孔、大孔内的剩余油,分别提高采收率8.52、26.03百分点;在混相条件下,CO_(2)注入速度为0.5 m L/min时提高采收率最高,可达35.89百分点,推荐矿场单井注气速度为18 t/d;采用段塞尺寸0.3 PV分4轮次水气交替注入,最终采收率最高为79.25%。现场试验评价显示:M井区克下组砾岩油藏注气适应性强,储层视吸气指数升高至1.0 t/(d·MPa),油井见效比例超过60%,其中45%的见效井初步实现混相驱;油井压裂引效措施增产效果明显,累计增油量为4 174 t,平均单井日增油量为3.5 t。研究成果可为M井区后续CO_(2)混相驱工业化开发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 CO_(2)驱油 混相驱 提高采收率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CCUS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书勇 郭学强 +1 位作者 张佳轶 陈世纪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1期81-91,共11页
二氧化碳(CO_(2))捕集与封存技术(CCS)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项重大技术,如何运用CCS技术实现碳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因地质体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和巨大的封存潜力,CO_(2)地质封存成为碳封存的首选方式。单纯的地质封存项目成... 二氧化碳(CO_(2))捕集与封存技术(CCS)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项重大技术,如何运用CCS技术实现碳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因地质体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和巨大的封存潜力,CO_(2)地质封存成为碳封存的首选方式。单纯的地质封存项目成本高昂,不适宜开展大规模推广;油气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较为成熟,其目的主要是提高油气采收率。将这两者相结合,大幅度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CO_(2)长久安全封存,节约碳封存成本。在对CO_(2)地质封存与油气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作用机理与发展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双碳”愿景下中国油气工业应大力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实现CO_(2)绿色资源化利用,达到既实现CO_(2)的地质封存又提高油气采收率双赢的目的。指出目前的技术瓶颈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向非常规、难采储量油气藏发展,中国大力发展CCUS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更具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中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 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 气藏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 开发 二氧化碳绿色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被引量:95
18
作者 郭平 李士伦 +2 位作者 杜志敏 杨学峰 刘建仪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46-50,共5页
伴随油气田勘探工作的深入 ,原油中难采低渗透储量发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渗透率低 ,一方面注水和其它提高采收率方法使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气源大量发现 ,给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能 ,并显示出突出的优势。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 伴随油气田勘探工作的深入 ,原油中难采低渗透储量发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渗透率低 ,一方面注水和其它提高采收率方法使用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气源大量发现 ,给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能 ,并显示出突出的优势。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气实例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 ,提出了一套评价低渗透油藏注气可行性的技术路线和内容 ,以及注气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 提高采收率 评价
下载PDF
致密低渗透气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 被引量:21
19
作者 史云清 贾英 +3 位作者 潘伟义 黄磊 严谨 郑荣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69,共8页
CO_2驱替天然气气藏是将CO_2以超临界相态形式驱替天然气,在实现提高天然气气藏采收率的同时也达到将CO_2地质封存的目的。注CO_2提高气藏采收率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程度不清楚、适合开展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的地质条... CO_2驱替天然气气藏是将CO_2以超临界相态形式驱替天然气,在实现提高天然气气藏采收率的同时也达到将CO_2地质封存的目的。注CO_2提高气藏采收率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程度不清楚、适合开展CO_2驱气提高采收率的地质条件不明确、CO_2驱替的合理工作制度也不明确。为此,首先开展长岩心驱替实验,以明确低渗透储层是否能通过注入CO_2提高采收率及提高采收率的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当出口端CO_2含量为10%时,CO_2可提高气藏采收率12%;其次建立超临界CO_2驱替天然气多组分渗流数学模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应用该数学模型,开展超临界CO_2驱替天然气影响因素分析,明确选区条件;最后,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优选出DK13井区作为CO_2驱替天然气评价区,并开展注CO_2提高采收率潜力的评价研究。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DK13井区生产井CO_2含量为10%(防腐成本较低)时,CO_2可提高气藏采收率介于8.0%~9.5%,同时可实现31.1%HCPV的CO_2封存量。结论认为,此举既提高了气藏采收率,又能实现对CO_2的地下有效封存,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低渗透致密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CO2埋存 长岩心实验 主控因素 潜力评价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 被引量:31
20
作者 文玉莲 杜志敏 +2 位作者 郭肖 杜娟 贾英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52,共5页
注气可以维持裂缝性储层的地层压力,并提高驱油效率。阐述了世界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的发展概况,分析和讨论了裂缝性储层注气开采特征、室内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技术现状。指出,储层中裂缝发育方向和程度严重影响注气... 注气可以维持裂缝性储层的地层压力,并提高驱油效率。阐述了世界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的发展概况,分析和讨论了裂缝性储层注气开采特征、室内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技术现状。指出,储层中裂缝发育方向和程度严重影响注气驱替效果;气驱突破速度未必比水驱突破快;气驱波及范围有可能比水驱波及范围广。多孔介质将影响流体相态、油气混相性及气驱油机理,建议加强考虑双重介质特性的注气驱相关室内实验研究和混相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 提高采收率 混相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