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B-E氚循环系统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邓柏权 黄锦华 谢中友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14,共7页
对聚变实验增殖堆(FEB)工程概要设计的氚燃料循环构造了一个动态子系统模型,研制了模拟氚燃料循环系统的计算机程序SWITRIM,计算了运行一年后10个子系统中的氚投料量和整个堆系统总的氚投料量。这对预示起动一个聚变热... 对聚变实验增殖堆(FEB)工程概要设计的氚燃料循环构造了一个动态子系统模型,研制了模拟氚燃料循环系统的计算机程序SWITRIM,计算了运行一年后10个子系统中的氚投料量和整个堆系统总的氚投料量。这对预示起动一个聚变热功率为150MW量级的实验增殖堆所需要的最少初始氚投料量有参考价值。计算结果表明,要求的最少初始氚贮备量除了与燃料气体净化系统和同位素分离系统中氚的平均逗留时间有关外,还与包层液态锂中提取氚的周期有关,特别是液态锂中可提取的最低氚浓度有关。另外,等离子体中的氚在第一壁、孔栏和偏滤器材料中的滞留量,在中子倍增材料Be球中产生的氚和植入的氚也将影响要求的最少氚贮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B-E 氚循环系统 投料量 聚变实验增殖堆
下载PDF
我国聚变堆氚增殖循环技术最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彭述明 赵林杰 肖成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84-295,共12页
氚增殖循环(也称外循环)是实现聚变堆氚燃料自持的关键。氚增殖循环由增殖剂产氚、提氚、氢同位素分离、氚分析检测等多个单元组成,各单元之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CFETR增殖包层氚提取与测量工程技术”项目,近期... 氚增殖循环(也称外循环)是实现聚变堆氚燃料自持的关键。氚增殖循环由增殖剂产氚、提氚、氢同位素分离、氚分析检测等多个单元组成,各单元之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CFETR增殖包层氚提取与测量工程技术”项目,近期在多个氚增殖技术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主要包括:在中国绵阳堆上在线演示了增殖包层百居里级在线产氚与提氚;开展了1∶1规模的增殖包层氚提取与氢同位素分离氢氘模拟实验,动态提取效率达99.1%,停堆提取效率达99.95%,氢同位素分离浓缩倍数达104倍,回收效率达99.26%;开展了基于水精馏的含氚水处理中试试验,贫化大于2 000倍,浓缩大于20倍。基于此,对未来聚变堆的氚工厂设计和建设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循环 燃料自持 增殖技术 工厂
下载PDF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氚燃料循环系统氚盘存量与氚自持初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莫永刚 陈志林 +3 位作者 宋鸿鹄 杨阳 吴敬 张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0-154,共5页
为研究氚自持条件,建立了Z-FFR氚分析模型,基于理论方程和氚平均滞留时间方法进行计算,得到稳态运行时排灰气处理系统、氚增殖提取系统、同位素分离系统、水去氚化系统的氚质量流分别为52.30,25.40,81.30,3.60 g/day,对应的氚盘存量为52... 为研究氚自持条件,建立了Z-FFR氚分析模型,基于理论方程和氚平均滞留时间方法进行计算,得到稳态运行时排灰气处理系统、氚增殖提取系统、同位素分离系统、水去氚化系统的氚质量流分别为52.30,25.40,81.30,3.60 g/day,对应的氚盘存量为52.30,25.40,8.13,1.80 g。同时以氚质量流推导出氚自持判断条件,分析了设计参数能够满足氚自持要求,同时获得了燃烧效率、氚增殖率、提取效率与氚自持的互补关系,三者作为关键参数相互依存,于临界值、设计值、理想值之间分析了氚的自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FFR 氚循环系统 盘存量 自持
下载PDF
GDT聚变中子源氚燃料循环初步设计与分析
4
作者 孙新宇 王海霞 +3 位作者 曾秋孙 贾江涛 魏世平 蒋洁琼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50,共7页
基于GDT概念的聚变中子源具有等离子体易实现稳态运行、结构简单紧凑、技术实现难度较低、易于升级与维护、氚消耗量低等特点,其建成后可作为聚变结构材料或部件的测试平台。由于氚在真空室内的燃烧份额很低,所以有必要为该装置建立安... 基于GDT概念的聚变中子源具有等离子体易实现稳态运行、结构简单紧凑、技术实现难度较低、易于升级与维护、氚消耗量低等特点,其建成后可作为聚变结构材料或部件的测试平台。由于氚在真空室内的燃烧份额很低,所以有必要为该装置建立安全而高效的闭式氚燃料循环系统,以提高氚燃料的经济性。本文首先分析GDT在氚燃料循环方面的特点,然后参考最新的ITER和DEMO氚燃料循环设计,旨在建立匹配的氚燃料循环系统,以满足GDT聚变中子源稳定运行的燃料需求。根据物料注入方式、氚处理系统功能、循环回路等方面的不同,分别提出了三套氚燃料循环方案GDT—TFC1、TFC2和TFC3,并分析它们在系统氚盘存量、氚投料量方面的差异。从氚燃料经济性的角度考虑,为该装置氚燃料循环方案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T 燃料循环 初始投料量
下载PDF
聚变能源中的氚化学与氚工艺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林杰 肖成建 +6 位作者 龙兴贵 陈志林 侯京伟 龚宇 冉光明 王和义 彭述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59,I0004,共21页
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氘氚聚变反应具有反应截面大、反应速率高、点火温度低及释放能量大等优点,是目前聚变研究的主要目标,而高效的氘氚燃料循环工艺与技术是实现聚变... 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氘氚聚变反应具有反应截面大、反应速率高、点火温度低及释放能量大等优点,是目前聚变研究的主要目标,而高效的氘氚燃料循环工艺与技术是实现聚变能源商业应用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氘氚燃料循环所涉及的等离子体排灰气中氚的快速回收、氚的增殖与提取、大规模氢同位素分离、氚测量等相关氚化学与氚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以期对未来聚变能源氚工厂相关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能源 化学与工艺 工厂 燃料循环
下载PDF
LiAlO_2陶瓷小球的堆外放氚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成建 陈晓军 +5 位作者 龚宇 黄洪文 冉光明 赵林杰 陈平 张勤英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3-228,共6页
将LiAlO2陶瓷小球置于裂变反应堆中辐照,采用热解吸技术研究该类产氚材料的堆外放氚特性,考察了升温速率、载气组分、催化活性元素和提氚温度对氚释放行为的影响;采用电子自旋磁共振(ESR)实验技术研究了辐照缺陷的顺磁特征。结果表明... 将LiAlO2陶瓷小球置于裂变反应堆中辐照,采用热解吸技术研究该类产氚材料的堆外放氚特性,考察了升温速率、载气组分、催化活性元素和提氚温度对氚释放行为的影响;采用电子自旋磁共振(ESR)实验技术研究了辐照缺陷的顺磁特征。结果表明:LiAlO2中氚的扩散速度慢,热解吸活化能高,氚释放主要分布在750~1000K;表面氢同位素交换反应贡献大,释氚形态受载气条件的影响较大,当氦气中添加H2时,会增大HTO转化成HT的比例;中子辐照会在LiAlO2中诱生F^+,O^-和O2^-等缺陷色心,其退火湮灭行为与氚释放过程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lO2 增殖剂 行为 燃料循环 聚变堆
下载PDF
起动FEB要求的至少氚贮存量
7
作者 邓柏权 黄锦华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年报》 2000年第1期78-81,共4页
关键词 燃料 平均逗留时间 氚循环系统 投料量 FEB 聚变实验增殖堆 贮存量
下载PDF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总体概念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正宏 黄洪文 +7 位作者 王真 陈晓军 祁建敏 郭海兵 马纪敏 肖成建 褚衍运 周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20,共7页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Z-FFR)在核安全、经济、持久和环境友好等方面具有优良的品质,有望成为有效应对未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气候问题的新能源。从Z箍缩驱动聚变方案与聚变靶设计、重复频率驱动器、次临界包层及产氚包层设计、...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Z-FFR)在核安全、经济、持久和环境友好等方面具有优良的品质,有望成为有效应对未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气候问题的新能源。从Z箍缩驱动聚变方案与聚变靶设计、重复频率驱动器、次临界包层及产氚包层设计、燃料循环等关键问题方面,对Z-FFR工程概念总体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裂变混合堆 Z箍缩 惯性约束聚变 次临界包层 氚循环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CPL-1填充柱气相色谱分析氢同位素 被引量:7
9
作者 胡鹏 陈平 +3 位作者 曹大伟 付小龙 肖成建 王和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3-1027,共5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CPL-1的比表面积大、孔径均一,在低温条件下对氢同位素具有良好的量子筛分效应,是气相色谱固定相潜在的应用材料。采用CPL-1填充制备了长0.5 m、内径1 mm的微孔填充柱,借助单晶Al_2O_3颗粒间隙构建了色谱载气流...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CPL-1的比表面积大、孔径均一,在低温条件下对氢同位素具有良好的量子筛分效应,是气相色谱固定相潜在的应用材料。采用CPL-1填充制备了长0.5 m、内径1 mm的微孔填充柱,借助单晶Al_2O_3颗粒间隙构建了色谱载气流通路径,在低温条件下探索研究了CPL-1填充柱的氢同位素分析性能。结果表明,在77 K时CPL-1对H_2和D_2的吸附量接近4 mmol/g,优于MnCl2/γ-Al_2O_3和γ-Al_2O_3,CPL-1填充柱在取样量0.25~2 mL范围内对低浓度氢同位素样品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的相对误差小于4%。CPL-1填充柱具有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在氢同位素色谱分析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CPL-1填充柱 金属有机框架 氢同位素 燃料循环
下载PDF
MnCl_2改性γ-Al_2O_3毛细管填充柱气相色谱分析氢同位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平 付小龙 +4 位作者 胡鹏 肖成建 任兴碧 夏修龙 王和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6-771,共6页
针对常规气相色谱填充柱分析稳定氢同位素的柱效低、峰宽大、保留时间长等问题,采用MnCl_2改性γ-Al_2O_3填充的石英毛细管柱开展了系统性柱效分析及氢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MnCl_2对γ-Al_2O_3进行改性后,可大大改善... 针对常规气相色谱填充柱分析稳定氢同位素的柱效低、峰宽大、保留时间长等问题,采用MnCl_2改性γ-Al_2O_3填充的石英毛细管柱开展了系统性柱效分析及氢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MnCl_2对γ-Al_2O_3进行改性后,可大大改善单纯的γ-Al_2O_3表面有序度、孔结构和吸附性质,并将正氢(o-H_2)和仲氢(p-H_2)峰洗脱在单一谱峰区域内。制备的长1.0 m、内径0.53 mm的石英毛细填充柱与热导检测器(TCD)级联测试,在体积浓度1至10 m L/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于低浓度样品检测的相对误差不大于5%。H_2、HD和D_2的保留时间可分别缩短至39、46和60 s,检出限可分别降低至0.046、0.067和0.072 m L/L。毛细管填充柱较常规填充柱具有峰形尖锐、相邻组分分离度高、保留时间短、检出限低等优点,可用于低浓度氢同位素快速测量及氢同位素在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γ-Al2O3填充柱 氢同位素 燃料循环
下载PDF
氧化锆检测器在微量氢同位素色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平 任兴碧 +6 位作者 肖成建 曹大伟 冉光明 刘云怒 夏修龙 陈晓军 王和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3-608,共6页
针对氦气与氢同位素气体热导性差异较小的问题,以氧化锆原电池为气相色谱检测器、改性γ-Al_2O_3为填充柱,在液氮温度(77K)下系统研究了氧化锆检测器测量氢同位素的影响因素,对氦气中微量氢同位素气体进行了分离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锆... 针对氦气与氢同位素气体热导性差异较小的问题,以氧化锆原电池为气相色谱检测器、改性γ-Al_2O_3为填充柱,在液氮温度(77K)下系统研究了氧化锆检测器测量氢同位素的影响因素,对氦气中微量氢同位素气体进行了分离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锆检测器的最佳工作温度约为700℃,在载气流速为60mL/min条件下,仪器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该方法对H2的检测下限可达15ppm,对D2的检测下限可达40ppm,样品检测的相对误差小于5%。以上结果表明,氧化锆检测器可用于氦气中微量氢同位素的分析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 氧化锆 色谱分析 燃料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