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悬浮剂分析方法
1
作者 罗琳 袁玉兵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期33-38,43,共7页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文针对40%咪鲜胺铜盐与氟环唑悬浮剂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最终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用Ecli...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文针对40%咪鲜胺铜盐与氟环唑悬浮剂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最终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用Eclipse Plus-C_(8)4.6×250 mm,5μm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波长270 nm),外标法定量,对试样中氟环唑与咪鲜胺同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并进行验证,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线性关系、准确度及精密度,大大节约了分析成本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液相色谱 氟环唑 咪鲜胺
下载PDF
30%丙硫菌唑·氟环唑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2
作者 苑璐 董立峰 +2 位作者 于金山 韩顺英 辛秀亮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30%丙硫菌唑·氟环唑悬浮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定性定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填充物为5TC-C18的色谱柱和具有可变波长的紫外检测器,以体积比为80∶20的甲醇-pH 3.0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该分析方法的丙硫菌唑和...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30%丙硫菌唑·氟环唑悬浮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定性定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填充物为5TC-C18的色谱柱和具有可变波长的紫外检测器,以体积比为80∶20的甲醇-pH 3.0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该分析方法的丙硫菌唑和氟环唑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6,变异系数分别为0.1%和0.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6%和99.90%,标准偏差均为0.02。该方法简单、迅速,准确性高,重现性好,可满足丙硫菌唑和氟环唑混剂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菌 氟环唑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40%咪铜·氟环唑SC防治小麦病害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万保恒 张莉 +1 位作者 赵放达 张杰 《种业导刊》 2024年第1期33-35,共3页
40%咪铜·氟环唑SC是新登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剂,具有广谱性高、对小麦生长安全等特点。为验证40%咪铜·氟环唑SC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开展大田防治试验,调查450、600、750 mL/hm^(2)40%咪铜·... 40%咪铜·氟环唑SC是新登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剂,具有广谱性高、对小麦生长安全等特点。为验证40%咪铜·氟环唑SC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开展大田防治试验,调查450、600、750 mL/hm^(2)40%咪铜·氟环唑SC,375 mL/hm^(2)45%戊唑·咪鲜胺EW(对照药剂)及空白对照(CK)处理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的发病情况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施用量的40%咪铜·氟环唑SC处理小麦正常成熟不早衰,叶片和穗颜色鲜黄不发暗。40%咪铜·氟环唑SC对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病情指数均低于CK和对照药剂;防效分别为89.36%~92.55%、89.74%~94.87%、85.97%~89.09%,防效随着40%咪铜·氟环唑SC施用量的升高而升高,且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40%咪铜·氟环唑SC处理小麦产量为8283.35~8419.99 kg/hm^(2),且产量随着40%咪铜·氟环唑SC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高于对照药剂和CK,较CK增产12.088%~13.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咪铜·氟环唑SC 小麦病害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与氟环唑复配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海飞 李天杰 +2 位作者 郑伟 刘圣明 徐建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筛选适用于小麦叶锈病防治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选取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组合,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单剂及其不同复配比例在作为保护剂使用时对小麦叶锈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并测定了室内筛选确定的最... 为筛选适用于小麦叶锈病防治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选取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组合,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单剂及其不同复配比例在作为保护剂使用时对小麦叶锈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并测定了室内筛选确定的最佳比例复配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对小麦叶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室内防效试验显示: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及二者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叶锈病病斑扩展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吡唑醚菌酯的抑制作用更强,其EC_(50)值为0.01μg/mL。联合毒力评价表明:所有复配组合均表现出协同相加作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质量比50∶133复配时增效系数(SR)最大,为1.50。室内及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在所设浓度梯度范围内,防效与浓度呈正相关;在有效成分120 g/hm^(2)剂量下,26%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SC)的田间防效为85.12%,优于各自单剂处理。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处理均能保证不同品种小麦正常生长,未发生药害现象。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复配对小麦叶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为生产上防治小麦叶锈病和科学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菌酯 氟环唑 复配 小麦叶锈病 安全性评价 室内抑菌活性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30%丙硫菌唑·氟环唑悬浮剂的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苑璐 董立峰 +1 位作者 于金山 杨书昆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7期41-45,共5页
开发30%丙硫菌唑·氟环唑悬浮剂。采用常规湿法研磨工艺,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进行了筛选,并对不同配方的粒径、分解率、冷储稳定性、热储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等主要指标进行检测。确定了最佳配方:丙硫菌唑20%、氟环... 开发30%丙硫菌唑·氟环唑悬浮剂。采用常规湿法研磨工艺,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进行了筛选,并对不同配方的粒径、分解率、冷储稳定性、热储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等主要指标进行检测。确定了最佳配方:丙硫菌唑20%、氟环唑10%、G-50002%、YUS-TXC 1.5%、FD 2%、Tersperse 25001.5%、乙二醇3%、黄原胶0.25%、硅酸镁铝0.8%、卡松0.2%、消泡剂677500.3%、去离子水补足至100%。所制制剂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菌 氟环唑 悬浮剂
下载PDF
氟环唑的制备与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薛杰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4期72-73,77,共3页
为加快成果转化,支撑安全生产,掌握高活性氟环唑晶体结构与构效关系,以过氧化氢和马来酸醇为氧化剂的氟环唑环氧化反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唑啉环氧化反应过程与安全性及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了环氧化反应热失控条件,选取了最危险的... 为加快成果转化,支撑安全生产,掌握高活性氟环唑晶体结构与构效关系,以过氧化氢和马来酸醇为氧化剂的氟环唑环氧化反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唑啉环氧化反应过程与安全性及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了环氧化反应热失控条件,选取了最危险的情况,提出应用环氧化反应紧急急冷与超压泄爆技术,深入挖掘高活性氟环唑晶体的杀菌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环唑 杀菌剂 氧化反应
下载PDF
唑醚·氟环唑等9种药剂及混配对柑橘黑点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7
作者 陈建国 《浙江柑橘》 2023年第2期17-19,共3页
柑橘黑点病病(Diaporthe citri),又称树脂病或砂皮病,是树脂病原侵害柑橘果皮油胞后表现的褐色或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症状,蜜柑、椪柑、胡柚等均可发病。近年来衢州市柑橘因遭受冻害、树龄偏高、偏施化肥,加上柑橘近三年有两年遭受冻害,... 柑橘黑点病病(Diaporthe citri),又称树脂病或砂皮病,是树脂病原侵害柑橘果皮油胞后表现的褐色或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症状,蜜柑、椪柑、胡柚等均可发病。近年来衢州市柑橘因遭受冻害、树龄偏高、偏施化肥,加上柑橘近三年有两年遭受冻害,橘园失管、粗管,树势差,黑点病在衢州市发生逐年加重,已严重影响柑橘果实外观品质和经济效益。为探索黑点病有效防治技术,2022年开展了以唑醚·氟环唑17%SC等九种药剂及混配防治柑橘黑点病探素性试验,探究最佳药剂及配方,为防治黑点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黑点病 果实外观品质 油胞 橘园 氟环唑 胡柚 蜜柑 柑橘果皮
下载PDF
新型生物源农药40%唑醚·氟环唑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8
作者 夏全杰 高长清 +5 位作者 赵滢 汤亚东 吴宁宁 徐浩 唐松 汪新胜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2期3-5,12,共4页
采用不同浓度新型生物源农药40%唑醚·氟环唑悬浮剂作为试验药剂,以常规农药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25 g/L氟环唑悬浮剂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该新型生物源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喷施新型生物源农药40%唑醚·氟环唑... 采用不同浓度新型生物源农药40%唑醚·氟环唑悬浮剂作为试验药剂,以常规农药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25 g/L氟环唑悬浮剂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该新型生物源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喷施新型生物源农药40%唑醚·氟环唑悬浮剂对小麦安全,且随着施药量的增加,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逐渐增加。当每次喷施量达450.00 mL/hm2时,防治效果较好,达49.20%,其防治效果比喷施900.00 mL/hm2125 g/L氟环唑悬浮剂高19.50个百分点,比喷施525.00 mL/h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高11.8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40%醚·氟环唑悬浮剂 防治 效果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茶汤和土壤中氟环唑、茚虫威和苯醚甲环唑残留 被引量:46
9
作者 张新忠 罗逢健 +4 位作者 陈宗懋 刘光明 楼正云 王方 吴鲁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5-222,共8页
建立了绿茶、红茶、普洱茶、茶鲜叶、红茶汤和土壤中氟环唑、茚虫威、苯醚甲环唑残留分析方法。采用Florisil与GCB混合柱净化茶叶和土壤,BondElut C18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茶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并对3种农药的质谱裂解和基... 建立了绿茶、红茶、普洱茶、茶鲜叶、红茶汤和土壤中氟环唑、茚虫威、苯醚甲环唑残留分析方法。采用Florisil与GCB混合柱净化茶叶和土壤,BondElut C18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茶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并对3种农药的质谱裂解和基质效应进行了研究探讨。在0.005~4.0 mg/L浓度范围内均满足线性关系,r>0.9997,仪器检出限LOD<0.002 mg/L;在高、中、低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不同基质样品(绿茶、红茶、普洱茶、红茶汤、茶鲜叶和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66.3%~1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85%~17.6%(n=6);方法定量限LOQ分别为0.005 mg/kg(成茶)、0.002 mg/kg(茶鲜叶、土壤)和0.10!g/L(茶汤)。采用此方法检测40份红茶、绿茶出口样品,1份检出茚虫威残留量为0.014 mg/kg;4份检出苯醚甲环唑残留量为0.012~0.040mg/kg,均未检出氟环唑残留。采用此方法进行茚虫威在茶鲜叶-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消解率、茶叶-茶汤冲泡过程中的浸出率研究,表明茚虫威在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平均消解率为24.8%,3次冲泡的总浸出率平均值为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茶叶 土壤 氟环唑 茚虫威 苯醚甲
下载PDF
超高效合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水果和茶叶中手性农药顺式-氟环唑对映体残留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悦臣 张新忠 +3 位作者 罗逢健 周利 陈宗懋 崔新仪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0-1208,共9页
利用超高效合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C^2-QTOF/MS),建立了顺式-氟环唑在苹果、葡萄和茶叶中的手性对映体拆分与残留分析方法。对合相色谱条件(流动相改性剂及比例、色谱柱温度、背压、辅助溶剂等)进行了优化。样品采用乙腈提取,Cl... 利用超高效合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C^2-QTOF/MS),建立了顺式-氟环唑在苹果、葡萄和茶叶中的手性对映体拆分与残留分析方法。对合相色谱条件(流动相改性剂及比例、色谱柱温度、背压、辅助溶剂等)进行了优化。样品采用乙腈提取,Cleanert TPT或Pesti-Carb柱净化,Chromega Chrial CCA柱进行分离,以CO_2/异丙醇(95∶5,V/V)为流动相,流速2.0 m L/min,动态背压13.79 MPa,柱温30℃,离子化辅助溶剂为2 mmol/L甲酸铵的甲醇-水(1∶1,V/V),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 mg/L^1.00 mg/L,相关系数大于0.99;在0.005,0.025和0.25 mg/kg添加浓度水平下,苹果和葡萄中顺式-氟环唑手性对映体平均回收率(n=6)为67.9%~92.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方法定量限为0.005 mg/kg;在0.01,0.05和0.5 mg/kg添加浓度水平下,茶叶中顺式-氟环唑手性对映体平均回收率(n=6)为74.1%~84.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本方法准确、简便、可靠,可以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对映体 残留分析 顺式-氟环唑 葡萄 苹果 茶叶 超高效合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叶斑病毒力测定与防治试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埃天 宋晓兵 +4 位作者 陈玉托 刘景梅 吴泳梅 陈霞 杨绍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8-141,共4页
香蕉叶斑病在华南香蕉产区夏秋生长季节大量发生,严重危害香蕉功能叶片。7.5%氟环唑乳油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新型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25μg/mL和5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1.73%和93.31%... 香蕉叶斑病在华南香蕉产区夏秋生长季节大量发生,严重危害香蕉功能叶片。7.5%氟环唑乳油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新型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25μg/mL和5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1.73%和93.31%。2004-2005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香蕉营养生长期使用7.5%氟环唑乳油1000、750、500、250倍液喷药3次,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为66.25%~84.37%,其中250倍液防效达82.48%~84.3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的防效,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氟环唑乳油 香蕉叶斑病 毒力测定 药效试验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快速检测小麦和土壤中氟环唑的残留及消解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玉 田迎迎 +3 位作者 刘新刚 董丰收 徐军 郑永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7-202,共6页
为了解氟环唑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小麦及土壤中氟环唑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在山东、河南和北京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小麦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氟环唑(0.05、0.5、1.0mg·k... 为了解氟环唑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小麦及土壤中氟环唑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在山东、河南和北京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小麦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氟环唑(0.05、0.5、1.0mg·kg-1)的添加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98.8%~108.1%,变异系数为2.6%~6.7%;在小麦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3.2%~84.4%,变异系数为0.9%~4.6%;在小麦粒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7%~82.4%,变异系数为2.0%~7.8%。氟环唑在山东、河南和北京三地的小麦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氟环唑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6.9、21.3、19.7d,在小麦植株上的半衰期分别为12.6、9.2、8.1d,属于易降解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氟环唑 小麦 土壤 残留
下载PDF
微波处理-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葱蒜类蔬菜中氟环唑残留 被引量:11
13
作者 贾斌 李瑾 +3 位作者 冯书慧 贾静 赵子刚 林秋萍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2-444,共3页
建立了微波灭活、乙腈-高速组织分散机提取、GC-ECD毛细柱快速测定葱蒜类等含辛辣味的蔬菜中氟环唑残留的方法。质量浓度在0.016~3.95mg/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成正比,相关系数大于0.999;氟环唑在大葱、大蒜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0.7%~... 建立了微波灭活、乙腈-高速组织分散机提取、GC-ECD毛细柱快速测定葱蒜类等含辛辣味的蔬菜中氟环唑残留的方法。质量浓度在0.016~3.95mg/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成正比,相关系数大于0.999;氟环唑在大葱、大蒜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0.7%~113%、84.3%~109%;精密度(RSD)为3.6%~4.9%;重现性(RSD)为5.1%~6.0%;氟环唑在洋葱、大蒜、生姜、大葱、韭菜、香葱、蒜薹中的检出限为0.77~2.6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环唑 气相色谱 微波
下载PDF
噻呋酰胺、氟环唑及其混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抑菌活性与田间防效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祥 陈宏州 +5 位作者 杨敬辉 李萨利 于海燕 朱成刚 王健 吉沐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2-154,共3页
为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高效的新配方药剂,延缓噻呋酰胺抗药性的产生,以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两者混配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噻呋酰胺。供试的8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 为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高效的新配方药剂,延缓噻呋酰胺抗药性的产生,以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两者混配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噻呋酰胺。供试的8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联合作用均表现为增效或相加作用,其中噻呋酰胺与氟环唑按3∶1、2∶1的比例混配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77、2.02。二者混配防治水稻纹枯病可行,其中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以2∶1混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噻呋酰胺 氟环唑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咪鲜胺与氟环唑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吉沐祥 陈宏洲 +3 位作者 姚克兵 杨敬辉 王健 吴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68-70,共3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咪鲜胺与氟环唑及其5种配比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与氟环唑及其1:1、2:1、3:1、4:1、5:1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1167、0.6126、0.1412、0.1040、0.0758、0.0661、0.0775μg/...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咪鲜胺与氟环唑及其5种配比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与氟环唑及其1:1、2:1、3:1、4:1、5:1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1167、0.6126、0.1412、0.1040、0.0758、0.0661、0.0775μg/mL;这5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分别是1.39、1.54、1.93、2.11、1.74,其中以4:1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氟环唑 小麦赤霉病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下载PDF
咪鲜胺、氟环唑及其混配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7
16
作者 段小莉 马超 +6 位作者 张力卜 王佰涛 李佳浩 徐梁 王腾达 徐军 陈昶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1-225,共5页
为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高效的新配方药剂及剂量,以咪鲜胺和氟环唑混配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持效期和田间药效测定。采用孙云沛法进行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联合毒力均表现为增效,综合联合毒力、成... 为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高效的新配方药剂及剂量,以咪鲜胺和氟环唑混配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持效期和田间药效测定。采用孙云沛法进行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联合毒力均表现为增效,综合联合毒力、成本和持效期等因素,选择30%咪鲜胺·氟环唑微乳剂(2∶1)为最佳田间应用配比。田间药效试验亦表明,30%咪鲜胺·氟环唑微乳剂(20%+10%)158~180g/hm2的用量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咪鲜胺 氟环唑 联合毒力 田间药效
下载PDF
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及其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吉沐祥 陈宏州 +4 位作者 吴祥 姚克兵 朱成刚 王莉莉 王健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5-18,共4页
为明确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及其8种配比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以5:1、4:1、3:1、2:1、1:1、1:2、1:3、1:4等混配组合对水... 为明确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及其8种配比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以5:1、4:1、3:1、2:1、1:1、1:2、1:3、1:4等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分别是0.1188、0.0897、0.0483、0.0387、0.1220、0.0997、0.0569、0.0813μg/mL;8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79、1.01、1.77、2.02、0.60、0.67、0.97、0.66。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噻呋酰胺,噻呋酰胺与氟环唑3:1和2:1配比对水稻纹枯病菌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呋酰胺 氟环唑 水稻纹枯病菌 毒力测定 增效作用
下载PDF
氟环唑外消旋体在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 被引量:8
18
作者 韩小茜 魏燕 +3 位作者 刘艳华 常静 仇伟 陈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1-633,共3页
在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手性固定相上,分别采用正相、反相及极性有机相色谱模式对氟环唑外消旋体进行了拆分,并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在手性识别中对手性分离的影响。氟环唑在Chiralcel OD-H手性色谱柱(填充CDMPC手性... 在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手性固定相上,分别采用正相、反相及极性有机相色谱模式对氟环唑外消旋体进行了拆分,并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在手性识别中对手性分离的影响。氟环唑在Chiralcel OD-H手性色谱柱(填充CDMPC手性固定相)上采用反相色谱模式,以甲醇-水(体积比为80∶20)为流动相,获得了最佳的拆分,其两对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度Rs分别为1.64和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三(3 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 正相色谱 反相色谱 极性有机相色谱 对映异构体分离 氟环唑外消旋体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及烯唑醇的敏感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建强 平忠良 +3 位作者 李慧凯 杨霞 朱艳阁 刘庆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1,70,共7页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及烯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杀菌剂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EC50值分别分布为0.027 1~0.225 7 mg·L^(-1)和0.033 8~0.34...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及烯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杀菌剂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EC50值分别分布为0.027 1~0.225 7 mg·L^(-1)和0.033 8~0.346 3 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显示,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烯唑醇不敏感的亚群体,而对氟环唑则不存在。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50值(0.087 7±0.048 0)mg·L^(-1)和(0.063 6±0.023 6)mg·L^(-1)分别作为病菌对氟环唑和烯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氟环唑的平均EC50是烯唑醇的1.38倍,表明病菌对烯唑醇更为敏感。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小麦纹枯病菌对氟环唑与烯唑醇的敏感性与其他9种杀菌剂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菌 氟环唑 敏感性 河南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水果中氟环唑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汪红 李瑾 +2 位作者 许超 王会锋 贾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70-371,375,共3页
用乙腈提取,GC-ECD毛细柱测定蔬菜、水果中氟环唑残留的方法。质量浓度在0·016~3·95mg·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以上,蔬菜和水果回收率在89·1%~117%之间,RSD为9·0%和1·1%;精... 用乙腈提取,GC-ECD毛细柱测定蔬菜、水果中氟环唑残留的方法。质量浓度在0·016~3·95mg·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以上,蔬菜和水果回收率在89·1%~117%之间,RSD为9·0%和1·1%;精密度的RSD为3·2%和4·9%;重现性的RSD为5·9%和3·4%;检出限:蔬菜在0·37~0·87μg/kg之间,水果在0·64~0·85μg/kg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环唑 气相色谱 提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