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孙换梅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6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东明县焦楼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 目的 探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东明县焦楼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炎症反应,且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汤 保留灌肠 氟罗沙星 慢性盆腔炎
下载PDF
宫炎平胶囊与氟罗沙星联用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对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2
作者 卢僡 温新兰 周红香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961-963,982,共4页
目的探讨宫炎平胶囊与氟罗沙星联用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对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挑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慢性盆腔炎病人80例,根据随机法划分呈联合用药组(n=40)和单一用药组(n=40),单一用药组使用氟罗沙星,联合用药组在单... 目的探讨宫炎平胶囊与氟罗沙星联用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对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挑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慢性盆腔炎病人80例,根据随机法划分呈联合用药组(n=40)和单一用药组(n=40),单一用药组使用氟罗沙星,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的基础上使用宫炎平胶囊。对比2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低切(WLV)、全血黏度高切(WHV)、血黏度(PV)]、血清细胞因子[单核趋化蛋白-1(MCP-1)、血红素氧红酶-1(HO-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5.00%(38/40)比单一用药组77.50%(31/40)高(P<0.05);联合用药组宫颈举痛、小腹坠痛缓解时长比单一用药组短(P<0.05);与单一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WLV、PV、WHV含量低(P<0.05);与单一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MCP-1、IL-1β、HO-1含量低(P<0.05);与单一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腰骶疼痛、神疲乏力分值低(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2.50%(1/40)与单一用药组12.50%(5/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炎平胶囊配合氟罗沙星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提高疗效,调节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血液流变学,缓解临床症状,并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宫炎平胶囊 氟罗沙星 血清学相关指标 临床症状
下载PDF
氟罗沙星联合金英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曹印花 崔中华 游春艳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氟罗沙星联合金英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就诊单序号分组,将序号为双数者纳入观察组(n=60,采用氟罗沙星联合金英胶囊治疗),单数... 目的:分析氟罗沙星联合金英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就诊单序号分组,将序号为双数者纳入观察组(n=60,采用氟罗沙星联合金英胶囊治疗),单数者纳入对照组(n=60,采用氟罗沙星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M-CS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TGF-β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罗沙星联合金英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氟罗沙星 金英胶囊 炎症水平
下载PDF
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氟罗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4
作者 李春华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2期1884-1888,共5页
目的:观察红藤败酱散加减氟罗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氟罗沙星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观察红藤败酱散加减氟罗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氟罗沙星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红藤败酱散加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 hs-CRP)、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血沉、全血低切黏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1β、IL-2、TNF-α、FIB、血沉及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败酱散加减联合氟罗沙星片治疗慢性盆腔炎,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红藤败酱散 氟罗沙星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氟罗沙星致幻觉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韩锡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233-1233,共1页
患者女,58岁,因恶心、胃痛、腹泻半天来诊,查体:T37℃,P84次/min,R16次/min,BP120/80mmHg,神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反跳痛,肠鸣音5次/min,便常规:WBC2~3/UP,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病人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 患者女,58岁,因恶心、胃痛、腹泻半天来诊,查体:T37℃,P84次/min,R16次/min,BP120/80mmHg,神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反跳痛,肠鸣音5次/min,便常规:WBC2~3/UP,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病人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入氟罗沙星注射液0.4g,病人上述症状好转。病人静滴氟罗沙星后1h,出现幻觉症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地塞米松5mg,维生素C2.5g静滴,2h后幻觉症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幻觉 静滴氟罗沙星 5%葡萄糖注射液 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胃肠炎 心肺听诊 地塞米松
下载PDF
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氟罗沙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素梅 杜永康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氟罗沙星 交流示波 滴定法测定 极谱 沉淀条件 醋酸钠 四苯硼钠 缓冲溶液 沉淀剂 氟罗沙星
下载PDF
饮酒后静脉滴注氟罗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哮喘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荣芝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10期923-923,共1页
关键词 静脉滴注 氟罗沙星注射液 饮酒后 过敏性哮喘 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 呼吸急促 药物过敏史 胃部不适
下载PDF
联立方程组新解法在含氟罗沙星复方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8
作者 任志强 姜虹 +2 位作者 龙艾兵 李宪为 肖科武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684-685,共2页
目的 :测定复方氟罗沙星栓及复方氟罗沙星滴耳液中2组分含量。方法 :采用联立方程组新解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复方氟罗沙星栓及复方氟罗沙星滴耳液中氟罗沙星、替硝唑及氟罗沙星、甲硝唑的含量。结果 :以286、317nm分别为复方氟罗沙星栓中... 目的 :测定复方氟罗沙星栓及复方氟罗沙星滴耳液中2组分含量。方法 :采用联立方程组新解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复方氟罗沙星栓及复方氟罗沙星滴耳液中氟罗沙星、替硝唑及氟罗沙星、甲硝唑的含量。结果 :以286、317nm分别为复方氟罗沙星栓中2组分的测定波长 ,以蒸馏水为空白 ,氟罗沙星和替硝唑的平均回收率及RSD分别为100 17 %、0 44 %和99 96 %、0 37 % ;以286、318nm分别为复方氟罗沙星滴耳液中2组分的测定波长 ,以蒸馏水为空白 ,氟罗沙星和甲硝唑的平均回收率及RSD分别为100 65 %、0 65 %和99 92 %、0 21 %。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快速 ,重现性好 ,可消除各处方中2组分的相互干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氟罗沙星 复方氟罗沙星滴耳液 含量测定 联立方程组新解法
下载PDF
RP-HPLC同时测定复方氟罗沙星栓中氟罗沙星和替硝唑的含量
9
作者 郭利民 肖科武 任志强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621-621,共1页
目的 :测定复方氟罗沙星栓中氟罗沙星和替硝唑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 ,以ODS-C18 色谱柱分离 ,以0 05mol/L柠檬酸 -乙腈 (65∶35 ,用三乙胺调pH为4 0)为流动相 ,流速为0 8ml/L ,外标法定量 ,检测波长为300nm... 目的 :测定复方氟罗沙星栓中氟罗沙星和替硝唑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 ,以ODS-C18 色谱柱分离 ,以0 05mol/L柠檬酸 -乙腈 (65∶35 ,用三乙胺调pH为4 0)为流动相 ,流速为0 8ml/L ,外标法定量 ,检测波长为300nm。结果 :氟罗沙星在9 92~79.36μg/ml,替硝唑在20 32~162 56μg/ml的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分别为0 9974、0 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 6%、100 1 % ,RSD分别为1 4 %、1 2 %。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氟罗沙星 氟罗沙星 替硝唑 含量测定 阴道炎
下载PDF
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睿 陈迁 +1 位作者 方向群 刘又宁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62-665,共4页
目的:研究尿激酶( U K) 或蚓激酶( E K) 与氟罗沙星( F L R X) 联合应用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最低抑菌浓度测定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以银染法快速鉴定细菌生物被膜( B B F) ;扫描电镜( S E M) 观察... 目的:研究尿激酶( U K) 或蚓激酶( E K) 与氟罗沙星( F L R X) 联合应用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最低抑菌浓度测定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以银染法快速鉴定细菌生物被膜( B B F) ;扫描电镜( S E M) 观察 B B F 形态;用甲基四氮唑蓝( M T T) 比色法测定 B B F 中活菌数。结果:经 F L R X 处理 B B F 的 S E M 图像示细菌形态仍保持短杆状,但细菌数量及菌体间纤维样黏液物质显著减少;经 U K 或 E K 与 F L R X 合用处理后的 B B F 图像显示细菌破碎、形态不一,菌数和菌体间粘液丝均比单用 F L R X 时明显减少。对活菌数影响与电镜图像结果一致。结论: U K 或 E K 与 F L R X 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 B B F 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蚓激酶 氟罗沙星 细菌生物被膜
下载PDF
荧光法研究氟罗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1
11
作者 聂丽华 赵慧春 +1 位作者 王学斌 王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7-91,共5页
用荧光法研究了氟罗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现象 ,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了氟罗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 ,根据F ster能量传递原理计算出氟罗沙星在牛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置 。
关键词 荧光猝灭 牛血清白蛋白 氟罗沙星 能量传递 荧光法 结合常数 药物动力学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氟罗沙星与环丙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比较 被引量:18
12
作者 施毅 夏锡荣 +3 位作者 肖鑫武 高建平 邵海枫 李珍大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评价氟罗沙星注射液对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2例病人随机分为氟罗沙星治疗组、环丙沙星对照组各61例和氟罗沙星开放组40例。氟罗沙星治疗和开放组用氟罗沙星0.2~0.4 g,静脉滴注,qd;环丙沙星对... 目的:评价氟罗沙星注射液对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2例病人随机分为氟罗沙星治疗组、环丙沙星对照组各61例和氟罗沙星开放组40例。氟罗沙星治疗和开放组用氟罗沙星0.2~0.4 g,静脉滴注,qd;环丙沙星对照组用环丙沙星,0.2~0.4 g,静脉滴注,bid;疗程均为 7~14d。结果:氟罗沙星注射液治疗总有效率为 93.1%(93/101)与环丙沙星相当,治疗组有效率为92%(56/61)与对照组82%(50/61)相似(P>0.05);但前者的细菌清除率(94%)高于后者(86%, P<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氟罗沙星(6%)也与环丙沙星(8%)相似(P>0.05)。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对细菌性感染有效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感染 氟罗沙星 环丙沙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氟罗沙星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施耀国 张菁 +1 位作者 郭蓓宁 张婴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88-392,共5页
氟罗沙星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全部血、尿药物浓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微生物法测定。8名志愿者分别单次空腹口服氟罗沙星片剂和胶囊剂400mg后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Cmax分别为6.52±1.20和6.... 氟罗沙星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全部血、尿药物浓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微生物法测定。8名志愿者分别单次空腹口服氟罗沙星片剂和胶囊剂400mg后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Cmax分别为6.52±1.20和6.74±2.31mg/L,并分别于给药后0.91±0.43和1.20±0.67h到达;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1.07±1.73和10.81±2.00h;AUC分别为82.17±17.79和89.08±18.89hmg/L;给药量的68.95%±6.29%和77.23%±6.76%分别于给药后72h内自尿中排出。给药后24h内平均尿药浓度均超过140mg/L。健康志愿者单次空腹口服国产氟罗沙星片剂和胶囊剂400mg后的药动学参数与进口片剂者相仿,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相近。根据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 药物动力学 生物 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氟罗沙星体内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睿 方向群 +1 位作者 刘皈阳 方翼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19-621,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氟罗沙星(FLRX)与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稀释法测定血清杀菌效价(SBA),吸光度法测定P... 目的:对比研究氟罗沙星(FLRX)与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应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稀释法测定血清杀菌效价(SBA),吸光度法测定PAE。结果:FLRX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假单胞菌均具很强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OFLX)相似,而强于洛美沙星(LFLX);FLRX对上述受试菌的峰时SBA与OFLX和LFLX相似,但谷时SBA多在1∶1以上,高于OFLX和LFLX。FLRX无论对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均具较长的PAE,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除金葡菌外,对其它受试菌的PAE均长于OFLX。结论:FLRX抗菌谱广,体内外抗菌活性强,具有较长时间的P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 最低抑菌浓度 血清杀菌效阶
下载PDF
氟罗沙星胶囊微生物检查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芳 刘冬玲 +1 位作者 刘浩 杨美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5-447,共3页
为建立氟罗沙星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本文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和通则1107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利用硫酸镁与氟喹... 为建立氟罗沙星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本文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和通则1107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利用硫酸镁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络合作用、聚山梨酯80和卵磷脂的中和作用,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氟罗沙星胶囊对5种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并对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适用性试验.在对3个批次的样品进行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菌落数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均在0.5~2之间,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均在0.5~2之间;在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中,试验组检出阳性试验菌.因此该方法可消除氟罗沙星胶囊的抑菌作用,可用于氟罗沙星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胶囊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适用性试验 络合作用 薄膜过滤法
下载PDF
Tb^(3+)敏化化学发光法测定氟罗沙星 被引量:15
16
作者 聂丽华 赵慧春 王旭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10-912,共3页
利用Tb3+ 能大大增强Ce H2 SO3 FLX的化学发光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测定氟罗沙星的新方法 ,氟罗沙星浓度在 2 .0× 1 0 - 9~ 8.0× 1 0 - 8mol L范围内时 ,发光强度与氟罗沙星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 利用Tb3+ 能大大增强Ce H2 SO3 FLX的化学发光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测定氟罗沙星的新方法 ,氟罗沙星浓度在 2 .0× 1 0 - 9~ 8.0× 1 0 - 8mol L范围内时 ,发光强度与氟罗沙星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方法的检出限为 8.3× 1 0 - 1 0 mol L ,对 2 .0× 1 0 - 8mol L的氟罗沙星平行测定 1 1次 ,相对标准偏差为 1 .2 %。并用该方法测定了沃尔得及天方片剂中氟罗沙星的含量 ,不经任何预处理 ,直接测定了尿样中氟罗沙星的含量及回收率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氟罗沙星 片剂 尿样 抗菌素 测定
下载PDF
国产氟罗沙星正常人体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华 侯杰 +2 位作者 刘彦 梁远军 李家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0-27,共8页
本研究对国产氟罗沙星进行了片剂的50,100,200,400,600mg5个剂量的耐受性试验,100,200,400mg3个剂量的药代动力学试验和与200mg进口洛美沙星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对比试验。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直... 本研究对国产氟罗沙星进行了片剂的50,100,200,400,600mg5个剂量的耐受性试验,100,200,400mg3个剂量的药代动力学试验和与200mg进口洛美沙星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对比试验。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直至600mg试验结束不论是受试者主观感觉、还是血尿生化指标均无改变。证明单次口服氟罗沙星600mg以下均可耐受。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分别口服100,200,400mg氟罗沙星片剂以后用HPLC法测定血尿药浓度,所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C_max=1.18±0.21mg/1,2.22±0.42mg/1,4.58±0.87mg/1。Tpeak=1.38±0.88h,1.56±0.86h,2.19±1.22h。AUC=16.1±6.1mg·h ̄-1·L ̄-1,38.5±7.1mg·h ̄-1·L ̄-1,73.3±9.31mg·h ̄-1·L ̄-1。T_1/2β=11.8±5.7h,14.4±2.9h,13.3±7.5h。微生物法测定血尿药浓度,所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C_max=1.23±0.28mg/l,2.34±0.44mg/l,4.35±1.25mg/l。Tpeak=1.48±0.8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 耐受性 药代动力学 微生物测定法
下载PDF
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睿 裴斐 +2 位作者 陈迁 方向群 刘又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75-678,共4页
探讨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MIC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应用银染法快速鉴定细菌生物被膜,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被膜中细菌的形态并用MTT法测定生物被膜中细菌数。扫描电镜显示通过尿激酶或蚓... 探讨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MIC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应用银染法快速鉴定细菌生物被膜,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被膜中细菌的形态并用MTT法测定生物被膜中细菌数。扫描电镜显示通过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细菌生物被膜有显著改变,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比单独应用氟罗沙星显著减少。实验结果表明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表现出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蚓激酶 细菌生物被膜 铜绿假单胞菌 氟罗沙星
下载PDF
阿奇霉素对氟罗沙星治疗生物被膜导致实验动物感染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方向群 刘又宁 +1 位作者 王睿 陈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507-509,共3页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氟罗沙星(FLX)及阿奇霉素(AZT)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F)导致局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笼(tissue cage)大鼠皮下埋植法建立细菌生物被膜体内局部感染动物模型;微生物法测定病灶局部AZT及FLX的浓度...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氟罗沙星(FLX)及阿奇霉素(AZT)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F)导致局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笼(tissue cage)大鼠皮下埋植法建立细菌生物被膜体内局部感染动物模型;微生物法测定病灶局部AZT及FLX的浓度;用细菌学方法、扫描电镜的方法考察AZT对FLX的体内增效作用。结果 大鼠每日1次灌胃75 mg/kg的AZT及每日两次灌胃25 mg/kg的FLX分别可以在感染局部可达到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实验菌株的1/16 MIC及1MIC的药物浓度;当上述剂量的AZT和FLX联合应用时,感染局部的活菌数较FLX单独作用时显著减少,扫描电镜也证实了组织笼表面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显著地减少。结论AZT可以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BF局部感染中对FLX起到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氟罗沙星 阿奇霉素 局部感染 治疗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盐酸氟罗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迁 王睿 +1 位作者 方向群 刘又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35-441,共7页
采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利用银染法检测铜绿假单胞BF的存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它的形态结构,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对经不同浓度盐酸氟罗沙星作用后银染的铜绿... 采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利用银染法检测铜绿假单胞BF的存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它的形态结构,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对经不同浓度盐酸氟罗沙星作用后银染的铜绿假单胞菌BF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平均灰度和透光率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提示盐酸氟罗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BF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抗菌药物浓度范围内随着抗菌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加强。此结果与电镜和银染后光镜观察结果相同。本文旨在为临床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提供翔实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罗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生物被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