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ER氦冷固态实验包层模块第一壁氢同位素双向输运数值分析
1
作者 王俊 张龙 +2 位作者 王晓宇 武兴华 李茹烟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0,I0004,共7页
氦冷固态实验包层模块(HCCB-TBM)安装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中,用以验证HCCB包层概念的氚增殖能力与热移出能力。HCCB-TBM第一壁用于承受堆芯等离子体粒子轰击和包容内部功能材料。外侧等离子体驱动氘、氚粒子渗透与内侧氢分压驱... 氦冷固态实验包层模块(HCCB-TBM)安装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中,用以验证HCCB包层概念的氚增殖能力与热移出能力。HCCB-TBM第一壁用于承受堆芯等离子体粒子轰击和包容内部功能材料。外侧等离子体驱动氘、氚粒子渗透与内侧氢分压驱动渗透的同时存在,形成了第一壁的双向氢同位素输运。此双向输运可能对第一壁外表面再循环系数、包层增殖氚的纯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商业软件COMSOL建立第一壁双向氢同位素输运模型,研究第一壁的氢同位素的输运特征。仿真结果表明:第一壁中的冷却剂流道具有强的氢同位素移出能力,使得双向输运解耦合;在ITER等离子体脉冲周期中,放电过程中已扩散到材料内部的氚在等离子体关停时扩散回流到真空室侧,关停时的回流将降低向冷却剂流道的氚渗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CB-TBM 第一壁 氢同位素 双向输运
下载PDF
松辽盆地嫩江组一、二段氢同位素特征、古气候与有机质富集
2
作者 王瑞 刘鑫 +4 位作者 杨倩 牛璐 曹建喜 高远 白云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为明确松辽盆地白垩纪温室气候变化与有机质富集之间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高温裂解、同位素比值质谱等方法,测定古龙凹陷A井、G井的正构烷烃组分和氢同位素值。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古龙凹陷A井、G井晚白垩世嫩一段上部各个链长的正构烷... 为明确松辽盆地白垩纪温室气候变化与有机质富集之间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高温裂解、同位素比值质谱等方法,测定古龙凹陷A井、G井的正构烷烃组分和氢同位素值。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古龙凹陷A井、G井晚白垩世嫩一段上部各个链长的正构烷烃均存在显著的氢同位素负偏移现象,其中G井、A井短链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分别出现约40‰、90‰的负偏量;中链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分别出现约60‰、110‰的负偏移;长链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值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是整体规律与短链、中链一致;嫩江组沉积时期大气降雨氢同位素值为-76‰~-20‰,这与现今华北地区大气降雨氢同位素值(-50‰)基本一致;A、G井的嫩一段上部的氢同位素偏移事件指示该时期强烈且持续的大气降水;晚白垩世的陆地水循环加强改变了源-汇体系,使陆源输入量增加、生产力增强,有机质富集,这是导致嫩江组二段烃源岩形成的重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嫩江组烃源岩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 古气候 偏移量 烃源岩 嫩江组一、二段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新型氢同位素分离材料研究进展
3
作者 邓潇君 熊仁金 +1 位作者 闫霞艳 罗文华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8,共8页
高效、大规模的氢同位素分离技术是实现氘氚聚变能源利用的关键前提之一,而方法、技术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关键材料(即分离材料)的发展。本文简要综述了氢同位素分离材料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传统的用于氢同位素分离的钯或含钯材料的应用情况... 高效、大规模的氢同位素分离技术是实现氘氚聚变能源利用的关键前提之一,而方法、技术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关键材料(即分离材料)的发展。本文简要综述了氢同位素分离材料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传统的用于氢同位素分离的钯或含钯材料的应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后续可能的改进方向;重点介绍了二维膜、有机金属骨架和具有孔开关效应的分子筛这三类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材料,给出了它们用于氢同位素分离的原理、分离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 分离 二维膜 MOF 孔开关效应
下载PDF
塔里木台盆区下古生界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陈泽亚 陈践发 +4 位作者 黎茂稳 付娆 师肖飞 徐学敏 伍建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2-246,共15页
塔里木台盆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是我国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但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的成因来源判识及成藏过程分析至今仍是天然气地球科学的难点问题。本次研究对塔里木台盆区下古生界天然气的组分及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结合... 塔里木台盆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是我国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但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的成因来源判识及成藏过程分析至今仍是天然气地球科学的难点问题。本次研究对塔里木台盆区下古生界天然气的组分及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地质条件,认为甲烷氢同位素组成(δ^(2)H_(1))是研究区更可信的成熟度评价指标,并建立了利用δ^(2)H_(1)值、烷烃气碳同位素值及干燥系数讨论天然气成因来源、生气机理及次生作用的新模式。研究表明:塔里木台盆区下古生界富集了由不同热演化程度、不同成因类型和不同地球化学组成特征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且大部分天然气藏来源于相对开放的生烃系统的贡献,原油裂解气的贡献相对较低,但受控于碳酸盐岩储层和疏导体系发育的强非均质性,也有部分天然气藏来源于相对封闭的生烃环境且具有较高的原油裂解气的贡献。这些成因来源复杂多样的天然气在运聚成藏过程中还发生了以混合和氧化蚀变为主的次生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古生界 氢同位素 成因来源判识 次生作用
下载PDF
水热条件下费托型合成反应氢同位素分馏研究
5
作者 赵忠峰 卢鸿 +1 位作者 李亢 彭平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费托型合成(F-TT)反应是地下烃类的三大成因之一,H同位素组成研究对其生烃过程和成因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以无机CO和CO_(2)为碳源,水为氢源,研究在370℃和50 MPa的水热条件下,F-TT反应生烃过程中H同位素分馏情况。结果显示,不... 费托型合成(F-TT)反应是地下烃类的三大成因之一,H同位素组成研究对其生烃过程和成因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以无机CO和CO_(2)为碳源,水为氢源,研究在370℃和50 MPa的水热条件下,F-TT反应生烃过程中H同位素分馏情况。结果显示,不管是CO参与的经典F-T反应,还是CO_(2)参与的F-TT反应,烃类产物H同位素均呈正序分布(δD(C_(1))<δD(C_(2))<δD(C_(3))<δD(C_(4))<δD(C_(5))<δD(C_(6))),符合前人有关地下非生物成因烃的H同位素正序分布特征。本研究分别根据CO和CO_(2)为碳源的亚烷基机理和羰基插入机理,从反应原理、链增长机制和分馏过程,对2种生烃过程中的H同位素呈正序分布这一规律进行了详细机理阐述。由于热成因气H同位素也呈正序分布,所以烃类气体的H同位素分布特征不能够作为无机烃类来源的判识标志。但是,通过数据对比发现,按照甲烷的H同位素值可以把热成因气(δD(C_(1))>−270‰)和前寒武纪地盾无机成因气(δD(C_(1))<−320‰)简单地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生烃 费托型合成反应 氢同位素分馏 水热条件
下载PDF
碳氢同位素特征值在量化回采工作面瓦斯来源的应用
6
作者 陈明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32-35,共4页
通过均匀采集麦地掌煤矿02号煤、2号煤、4号煤、6号煤的母本煤样,提取解吸气,测试分析各煤样解吸气稳定碳氢同位素和组分分布特征值;同时对2号煤层回采工作面多个地点混合气样测定组分、稳定碳氢同位素值,以母本瓦斯样品的碳同位素标识... 通过均匀采集麦地掌煤矿02号煤、2号煤、4号煤、6号煤的母本煤样,提取解吸气,测试分析各煤样解吸气稳定碳氢同位素和组分分布特征值;同时对2号煤层回采工作面多个地点混合气样测定组分、稳定碳氢同位素值,以母本瓦斯样品的碳同位素标识物研究成果为依据,建立符合矿井煤层赋存条件的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方法;通过稳定碳同位素标示值和图谱分析,得出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于各煤层的体积比例,实现对煤层群开采条件下,多源瓦斯来源量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 瓦斯来源 煤样解吸气 分源预测 四端元分源计算模型
下载PDF
仿星器W7-X中氢同位素对微湍流的影响
7
作者 秦宇青 陈艺超 孙国亚 《核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阐明氢同位素对微观湍流的影响对提高等离子体约束性能至关重要,本文使用全局回旋动理学模拟研究了仿星器W7-X中氢同位素对ITG微湍流的影响。线性模拟表明W7-X中氢同位素等离子体ITG微观湍流归一化增长率符合回旋玻姆标度的离子质量依... 阐明氢同位素对微观湍流的影响对提高等离子体约束性能至关重要,本文使用全局回旋动理学模拟研究了仿星器W7-X中氢同位素对ITG微湍流的影响。线性模拟表明W7-X中氢同位素等离子体ITG微观湍流归一化增长率符合回旋玻姆标度的离子质量依赖关系,即γ/k⊥2∝mi1/2。离子质量对ITG模环向耦合谐波数量有明显的影响,即氢同位素离子质量越重,其ITG模环向耦合谐波越少。非线性模拟表明带状流可以打散离子温度梯度模模结构,减小涡流尺寸,抑制湍流输运,且氢同位素离子质量越重,带状流对其湍流的抑制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星器W7-X 氢同位素 离子温度梯度模 全局回旋动理学模拟
下载PDF
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技术进展
8
作者 田章 汪文峰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19-122,145,共5页
简要介绍了核反应堆中含氚水进行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技术的原理,系统性分析介绍了联合电解催化交换(CECE)工艺技术流程、电解单元富集重组分原理及催化性能评价方法,同时对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探索的双温催化交换技术研究进行了描述和... 简要介绍了核反应堆中含氚水进行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技术的原理,系统性分析介绍了联合电解催化交换(CECE)工艺技术流程、电解单元富集重组分原理及催化性能评价方法,同时对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探索的双温催化交换技术研究进行了描述和进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 联合电解催化交换 双温催化交换技术
下载PDF
高分辨氢同位素质谱仪的研制与应用
9
作者 石磊 侯艳丽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4-549,共6页
基于聚变核材料科研和生产、高温气冷堆产氚、氚放射性环境监测的需要设计了一套用于氢同位素分析的高分辨氢同位素质谱仪(HR-IRMS),通过简单易操作的压强法配气系统,建立了氢氘氚配气装置。所研制的HR-IRMS仪器分辨率达2210,测量精密度... 基于聚变核材料科研和生产、高温气冷堆产氚、氚放射性环境监测的需要设计了一套用于氢同位素分析的高分辨氢同位素质谱仪(HR-IRMS),通过简单易操作的压强法配气系统,建立了氢氘氚配气装置。所研制的HR-IRMS仪器分辨率达2210,测量精密度达0.02%,相对原子质量范围为1~150。比对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和测定结果准确性,可实现氢同位素直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 高分辨氢同位素质谱仪 配气方法 氢同位素分析方法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锑多金属矿硅-氧-氢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成矿构造控制的响应 被引量:54
10
作者 孟祥金 杨竹森 +2 位作者 戚学祥 侯增谦 李振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49-1655,共7页
位于藏南拆离系的扎西康锑多金属矿受 NS 向张性构造控制,容矿硅质岩具有沉积韵律特征。典型矿化剖面硅质岩石英的δ^(30)Si 范围为-0.4‰~-0.9‰,平均值~0.65‰,与热泉成因的硅质岩一致。硅质岩石英氧同位素(δ^(18)O_(V-SMOW))变化... 位于藏南拆离系的扎西康锑多金属矿受 NS 向张性构造控制,容矿硅质岩具有沉积韵律特征。典型矿化剖面硅质岩石英的δ^(30)Si 范围为-0.4‰~-0.9‰,平均值~0.65‰,与热泉成因的硅质岩一致。硅质岩石英氧同位素(δ^(18)O_(V-SMOW))变化范围-1.3‰~12.3‰,多数在2.9‰~5.0‰之间,具有显著的低值,也与热泉成因硅质岩相近。容矿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其具有热泉沉积特征而不是其它热液活动的产物。矿床硅质岩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D_(V-SMOW)变化范围为-138‰~-160‰,换算后的流体δ^(18)O_(H2O)值均为负值(-0.1‰~-15.9‰),明显要低于一般热液流体的δD_(V-SMOW)与δ^(18)O_(H2O)值,不同于藏南其他锑(金)矿床,而与藏南热泉(水)的分布范围近于一致。扎西康矿床与锑有关的成矿作用不同于低温热液成矿而更类似于热泉型矿化。这种热泉型锑矿化与藏南拆离系在新喜马拉雅期的伸展构造活动有关,并受伸展构造形成的 SN 向张性构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多金属矿 硅氧氢同位素 热泉型矿化 扎西康 藏南拆离系
下载PDF
胶东金矿形成期间地幔流体参与成矿过程的碳氧氢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69
11
作者 毛景文 赫英 丁悌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8,共8页
胶东地区发育有两种类型的金矿床 :以玲珑、焦家、三山岛、乳山为代表的石英脉型_破碎蚀变岩型和以大庄子、蓬家夼为代表的胶莱盆地北缘滑脱破碎带内的角砾岩型金矿。本文选择了两种类型中的玲珑、三山岛和大庄子金矿床进行碳氧氢同位... 胶东地区发育有两种类型的金矿床 :以玲珑、焦家、三山岛、乳山为代表的石英脉型_破碎蚀变岩型和以大庄子、蓬家夼为代表的胶莱盆地北缘滑脱破碎带内的角砾岩型金矿。本文选择了两种类型中的玲珑、三山岛和大庄子金矿床进行碳氧氢同位素测定。初步认为两类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 ,它们形成于 12 0Ma左右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软流圈上涌期间 ,岩浆流体和地幔脱气与胶东世界级金矿的形成密切相关。在石英脉型_破碎蚀变岩型矿石中可见深刻的地幔流体和岩浆流体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幔流体 氢同位素 同位素 同位素 交换作用
下载PDF
活动断裂带附近地下水中的氢同位素变化与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赵永红 白竣天 +2 位作者 李小凡 贾科 陈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09-1915,共7页
本文主要研究活动断裂带附近地下水中的氢同位素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2009年1月初,我们在汶川地震的发震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南缘的雅安进行考察,并开始采集地热深井的地下水样品,到5月初结束。在采样期间,龙门山断裂带发生4~5级余... 本文主要研究活动断裂带附近地下水中的氢同位素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2009年1月初,我们在汶川地震的发震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南缘的雅安进行考察,并开始采集地热深井的地下水样品,到5月初结束。在采样期间,龙门山断裂带发生4~5级余震多次。对所采地下水样品氢同位素δD值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震断裂带附近地下水中的氢同位素异常与该断裂带上4.0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相关性。从氢同位素δD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可看出,(1)震前氢同位素δD值由背景值逐渐降低,震后升高,然后再逐渐回归背景值;(2)地震的级别越大,氢同位素δD值变化越显著;(3)从氢同位素δD值开始系统地降低到地震发生,这个过程大约可持续一周左右时间,属于临震预报的时间范畴。从本研究结果可得出地下水中氢同位素δD值异常能够反映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可作为5.0级以上地震临震预测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前兆 地下水 氢同位素 发震断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晓锋 刘文汇 +3 位作者 徐永昌 郑建京 张殿伟 南青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58,共4页
库车坳陷天然气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为-185‰~-156‰,除DW10525井为-156‰外,其余9个样品相对较轻,基本轻于-170‰,而DW10525井的δ13C1值为-28.5‰,也相对较重;库车坳陷天然气乙烷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为-139‰~-113‰。塔中地区和塔... 库车坳陷天然气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为-185‰~-156‰,除DW10525井为-156‰外,其余9个样品相对较轻,基本轻于-170‰,而DW10525井的δ13C1值为-28.5‰,也相对较重;库车坳陷天然气乙烷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为-139‰~-113‰。塔中地区和塔东地区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为-168‰~-151‰,范围相对较小。轮南地区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分布为-190‰~-140‰,分布范围较广,乙烷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为-187‰~-145‰,与甲烷的分布范围相近,大多数样品同时出现甲烷、乙烷的碳、氢同位素组成序列倒转的现象。塔西南地区的阿克1井天然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为-23.0‰,氢同位素组成为-131‰,均较重,这可能与深部物质的参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嗒里木盆地 天然气 氢同位素组成 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氢同位素双原子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莉 钟正坤 +2 位作者 朱志艳 孙颖 朱正和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研究从重水中分离出T2 .首先 ,根据光谱常数导出氢同位素双原子分子ExtendedRydberg的分析函数 ,基于同位素效应计算OT(X2 Пi)的光谱常数 ,有助导出三原子分子 ,如DTO的解析势能函数 .将这些ExtendedRyd berg解析势能函数用于氘交换分... 研究从重水中分离出T2 .首先 ,根据光谱常数导出氢同位素双原子分子ExtendedRydberg的分析函数 ,基于同位素效应计算OT(X2 Пi)的光谱常数 ,有助导出三原子分子 ,如DTO的解析势能函数 .将这些ExtendedRyd berg解析势能函数用于氘交换分离氚的热力学与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此外 ,由同位素位移极值得到当振动量子数vmax≈ 11.5 ,振动能级间隔△Ev(H2 )≈△Ev(T2 ) ,若v <vmax,△Ev(H2 ) >△Ev(T2 )和v>vmax时 ,△Ev(H2 ) <△Ev(T2 ) .因而 ,温度较低时 ,平衡移向T2 ;温度较高时 ,平衡移向H2 .与文献结果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同位素双原子分子 EXTENDED Rydberg函数 同位素交换 解析势能函数
下载PDF
稳定性氢同位素分析在牛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5
作者 郭波莉 魏益民 +2 位作者 Kelly D.Simon 潘家荣 魏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33-1336,共4页
探讨了利用高温热解炉和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联用测定肉品中稳定性氢同位素比率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测定了我国不同地域来源脱脂牛肉、牛尾毛中氢同位素比率。分析了牛组织中氢同位素组成与地域经度、纬度及海拔高度变化的关系,以及... 探讨了利用高温热解炉和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联用测定肉品中稳定性氢同位素比率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测定了我国不同地域来源脱脂牛肉、牛尾毛中氢同位素比率。分析了牛组织中氢同位素组成与地域经度、纬度及海拔高度变化的关系,以及稳定性氢同位素用于牛肉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牛组织中δ2H值的差异显著,其与当地饮水中氢同位素组成密切相关,而且有随着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牛尾毛与牛肉中δ2H值的相关性显著。稳定性氢同位素是用于牛肉产地溯源的一项很有潜力的指标,且牛肉和牛尾毛中的氢同位素组成均可反映牛来源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产地 溯源 稳定性氢同位素
下载PDF
不同成因天然气的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晓锋 刘文汇 +2 位作者 徐永昌 张殿伟 张建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天然气氢同位素研究是天然气成因理论以及天然气气源对比研究重要的手段和研究方向,氢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宽的变化范围,可灵敏地反映天然气的成因和演化过程。综述了天然气氢同位素分析技术的进步和生物气氢同位素组成研究、有机热成因天... 天然气氢同位素研究是天然气成因理论以及天然气气源对比研究重要的手段和研究方向,氢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宽的变化范围,可灵敏地反映天然气的成因和演化过程。综述了天然气氢同位素分析技术的进步和生物气氢同位素组成研究、有机热成因天然气氢同位素组成研究、无机成因天然气氢同位素组成研究进展,指出:新的分析技术GC/TC/IRM S实现了氢同位素的在线分析,提高了精度,给天然气氢同位素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生物成因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和成因类型与共生地层水的δD值密切相关,而且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δDCH4与δDH2O值的线性关系式;我国生物气资源丰富,不同类型生物气氢同位素研究可为生物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信息;有机热成因烷烃气的氢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源岩沉积环境和成熟度的影响,其δD值随碳数的增加而增加,称之为正常氢同位素序列,天然气氢、碳同位素研究的结合会提供了更多的关于成烃演化和成藏过程的信息;利用氢同位素研究水在成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逐渐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无机成因气的氢同位素研究较为薄弱,总的来说,无机成因甲烷的δD值较有机热成因天然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氢同位素 GC/TC/IRMS 生物气 无机成因气
下载PDF
陆相有机质中单体烃的氢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15
17
作者 熊永强 耿安松 +3 位作者 潘长春 刘德勇 李超 彭平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3,共4页
采用GC TC IRMS技术,测定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和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的陆相烃源岩抽提物中正构烷烃单体的氢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陆相来源的正构烷烃单体氢同位素组成大致为-250‰~-140‰,明显比海相来源的贫D(2H);不同陆相沉积环境来源的... 采用GC TC IRMS技术,测定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和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的陆相烃源岩抽提物中正构烷烃单体的氢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陆相来源的正构烷烃单体氢同位素组成大致为-250‰~-140‰,明显比海相来源的贫D(2H);不同陆相沉积环境来源的正构烷烃中,咸水湖相的相对富D(-200‰~-140‰),沼泽相的相对贫D(-250‰~-200‰),淡水滨浅湖—湖相的介于其间。从沼泽相→滨浅湖相→咸水湖相,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组成明显存在逐渐富D的趋势,表明控制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沉积环境,沉积后期水体与有机质之间氢的交换作用可能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利用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组成对其母源进行古环境的恢复时,需要结合其它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有机质 正构烷烃 氢同位素 辽河坳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气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昌岭 贺行良 +3 位作者 孟庆国 业渝光 祝有海 卢振权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9-494,共6页
开展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气体同位素研究,是解决其气体成因、来源等科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研究采集祁连山南麓多年冻土区水合物科学钻探DK2和DK3孔共8个含水合物的岩芯样品,采用真空顶空法收集样品中水合物的分解气,分别用气... 开展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气体同位素研究,是解决其气体成因、来源等科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研究采集祁连山南麓多年冻土区水合物科学钻探DK2和DK3孔共8个含水合物的岩芯样品,采用真空顶空法收集样品中水合物的分解气,分别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测定其气体成分和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表明: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气体碳氢同位素变化较大,甲烷、乙烷和丙烷的碳同位素(δ13C)变化范围分别为-52.6‰~-48.1‰、-38.6‰~-30.7‰和-34.7‰~-21.2‰,而二氧化碳的碳同位素(δ13C)最低为-27.9‰,最高为16.7‰;甲烷、乙烷和丙烷的氢同位素(δD)变化范围分别为-285‰~-227‰、-276‰~-236‰和-247‰~-198‰。通过对这些碳氢同位素进行综合研究,包括气体分子组成与同位素的关系分析、甲烷的碳氢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判断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主要来源于热解气,而且是在淡水环境中形成的有机成因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祁连山冻土区 氢同位素 热解气 微生物气
下载PDF
滇西兰坪盆地多金属矿床碳、氧、氢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志明 刘家军 +2 位作者 秦建中 廖宗廷 张长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0-366,共7页
兰坪盆地多金属矿床碳、氧和氢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2源自海相碳酸盐岩(或蚀变海相碳酸盐岩)的热解作用和沉积有机物的氧化作用或脱羧基作用;成矿流体为古大气降水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与盆地和基底岩石发生水岩作用而形成的... 兰坪盆地多金属矿床碳、氧和氢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2源自海相碳酸盐岩(或蚀变海相碳酸盐岩)的热解作用和沉积有机物的氧化作用或脱羧基作用;成矿流体为古大气降水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与盆地和基底岩石发生水岩作用而形成的盆地热卤水,其中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尚有变质水的混入。这表明盆地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应源自地壳(基底和盆地地层),喜马拉雅期盆地周缘碱性岩浆活动对盆地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贡献是间接的,沉积有机物直接参与了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氢同位素 地质意义 多金属矿床 滇西兰坪盆地
下载PDF
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金萍 耿安松 +4 位作者 熊永强 李永新 朱桂娟 张应心 李宇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以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IRMS和GC-TC-IRMS技术对烃源岩抽提物中的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进行测定,揭示不同沉积环境中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正构烷烃的δ13C和δD值... 以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IRMS和GC-TC-IRMS技术对烃源岩抽提物中的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进行测定,揭示不同沉积环境中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正构烷烃的δ13C和δD值分别为-29‰^-33‰和-110‰^-140‰;上古生界烃源岩正构烷烃的δ13C和δD值分别为-27‰^-29‰和-140‰^-170‰.从下古生界的海相到上古生界的海陆过渡相,正构烷烃明显存在一个富δ13C和贫δD的趋势。这表明,沉积环境是控制烃源岩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复杂的含油气系统中,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分布特征对油源对比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可用于母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古生界 正构烷烃 同位素 氢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