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SvO_2为导向的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猪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佳男 杜薇 +2 位作者 曹惠鹃 刁玉刚 张铁铮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评价以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 O_2)为导向的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猪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雄性巴马小型猪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传统方法(C)组和目标导向(G)组。采用静脉输注内毒素方法制造感... 目的评价以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 O_2)为导向的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猪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雄性巴马小型猪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传统方法(C)组和目标导向(G)组。采用静脉输注内毒素方法制造感染性休克模型后,C组休克后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中心静脉压(CVP)8~12 mm Hg,尿量≥0.5 m L/(kg·h),G组除以上指标外,维持Sv O_2≥0.65。治疗持续6 h。分别在内毒素开始输注0、60、120、180、240、300、360、420及480 min(T0~T8)记录中心体温、血流和氧动力学指标及使用的液体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在血流动力学方面2组各时点MAP、心率(HR)、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在T4~T8时点心输出量指数(CI)和CVP升高(P<0.05),在T8时点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降低(P<0.05);在氧动力学方面,G组在T3~T8时点Sv O_2升高,氧摄取率(O_2ER)降低(P<0.05),在T4~T8时点氧供(DO_2)升高(P<0.05),T5~T8时点血乳酸(Lac)降低,在T8时点动静脉CO_2分压差[Δp(CO_2)]降低(P<0.05),2组动物各时点氧耗(V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补液量和尿量多,去甲肾上腺素量较少(P<0.05),G组多巴酚丁胺用量较多,而C组均未用。结论以Sv O_2为导向的EGDT在感染性休克救治中可更加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表现为心输出量增加、氧供增加、氧摄取率正常、组织灌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氧动力学 混合静脉血饱和度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下载PDF
米力农对心肌损伤病人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单红卫 杨兴易 +2 位作者 赵良 林兆奋 郭昌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 探讨米力农对心肌损伤病人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胸部外伤致心肌损伤病人放置Swan -Ganz导管 ,按 0 45 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米力农 ,分别在滴注前和滴注后 6、12、2 4、48、72h测定血流动力学和... 目的 探讨米力农对心肌损伤病人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胸部外伤致心肌损伤病人放置Swan -Ganz导管 ,按 0 45 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米力农 ,分别在滴注前和滴注后 6、12、2 4、48、72h测定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指标。结果 心脏指数 (CI)自滴注 6h后即有明显升高 (P <0 0 1) ,平均动脉压 (MAP)从 12h开始有显著提高 (P <0 0 5 ) ,全身血管阻力指数 (SVRI)和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在 6h后均呈显著下降 (P <0 0 1) ,心率 (HR)在测定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全身氧供给 (DO2 )在滴注 6h后有明显升高 (P <0 0 1) ,同时伴氧摄取率 (ExtrO2 )显著降低 ,全身氧消耗 (VO2 )则在测定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结论 米力农能明显提高心肌损伤病人的心肌收缩力 ,降低全身和肺血管阻力 ,增加全身组织的氧供给 ,有利于维持微循环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心肌损伤 心脏指数 供给 血流动力学 氧动力学 影响
下载PDF
血红蛋白携氧-释氧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江川 王翔 +3 位作者 高玮 彭雁 谢家馨 李遥金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9,共7页
本文研究了鸡、家兔、鲤鱼、蟾蜍4种实验动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携氧-释氧动力学过程,初步建立Hb携氧-释氧动力学研究方法,并探讨Hb携氧-释氧动力学过程与动物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4种动物Hb携氧动力学曲线均呈"S&qu... 本文研究了鸡、家兔、鲤鱼、蟾蜍4种实验动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携氧-释氧动力学过程,初步建立Hb携氧-释氧动力学研究方法,并探讨Hb携氧-释氧动力学过程与动物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4种动物Hb携氧动力学曲线均呈"S"形曲线特征,与传统的Hb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ODC)相似;同时不同动物Hb携氧-释氧动力学曲线也有各自特点,如鸡Hb释氧时间长达(1411±6)s;在Hb携氧-释氧曲线I阶段,鲤鱼上升斜率远大于家兔等。提示Hb携氧-释氧动力学曲线可反映不同动物Hb携氧效率的差异。与传统ODC参数P50相对应,由动力学曲线可得到Hb携氧动力学参数T50。T50是Hb达到50%氧饱和度所需时间,可直观反映Hb携氧效率的差异。4种实验动物Hb均有较稳定的T50,从大到小依次为:鸡、家兔、鲤鱼和蟾蜍。对Hb携氧动力学曲线与ODC综合分析,可得到Hb携氧效能参数E50,E50表示Hb达到50%氧饱和度所用时间与环境氧分压之间的关系,即E50(50%Sat,XPO2,YT)。E5有可能成为全面评价Hb携氧效能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携-释氧动力学曲线 含量 合血红蛋白 T50E50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时大鼠全身氧动力学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单红卫 景炳文 +4 位作者 杨兴易 陈学云 张翔宇 赵良 宋志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索脓毒性休克时全身氧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以改良的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制备脓毒性休克模型,观察大鼠血液动力学及全身氧供给(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ERO2)等改变。结果:在CLP后2h相继... 目的:探索脓毒性休克时全身氧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以改良的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制备脓毒性休克模型,观察大鼠血液动力学及全身氧供给(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ERO2)等改变。结果:在CLP后2h相继出现心脏指数(CI)降低、心率增快及全身血管阻力指数升高,CLP后5h时平均动脉压开始明显下降(P<0.01);DO2在休克早期即随CI降低呈进行性下降,由于出现ERO2代偿升高,使VO2不依赖于DO2而维持相对稳定,CLP后7h,随着DO2进一步降低,VO2开始明显下降(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过程中出现病理性氧供依赖关系,该关系存在与全身组织的氧摄取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耗 供给 摄取 休克 脓毒性 氧动力学
下载PDF
氨茶碱对幼猪空运高原1周后氧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必海 高钰琪 +4 位作者 牟信兵 刘福玉 郑建保 周先利 李素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238-1238,1241,共2页
关键词 氨茶碱 氧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缺氧幼猪应用硝苯吡啶后氧动力学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必海 李素芝 +4 位作者 牟信兵 高钰琪 刘福玉 郑建保 周先利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4-375,共2页
目的 了解硝苯吡啶 (nifedipine ,NF)对急性缺氧幼猪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利用右心漂浮导管法对快速进入高原急性缺氧幼猪应用NF后氧动力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应用NF后 ,急性缺氧幼猪的肺动脉平均压 (mPAP)、肺血管阻力(PVR)显... 目的 了解硝苯吡啶 (nifedipine ,NF)对急性缺氧幼猪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利用右心漂浮导管法对快速进入高原急性缺氧幼猪应用NF后氧动力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应用NF后 ,急性缺氧幼猪的肺动脉平均压 (mPAP)、肺血管阻力(PVR)显著降低 (其中mPAP :P <0 .0 1 ,PVR :P <0 .0 0 1 ) ;心输出量 (CO)、SaO2 、PaO2 、氧输送 (DO2 )、氧消耗 (VO2 )、氧摄取率(O2Ext)显著提高 (CO :P <0 .0 1 ,SaO2 、PaO2 、DO2 、VO2 、O2Ext:P <0 .0 0 1 )。结论 NF能降低急性缺氧幼猪的PVR ,通过改变CO而提高组织的DO2 、VO2 ,改善组织因缺氧引起的氧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吡啶 氧动力学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肺心病患者氧动力学与右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顾玉海 张海明 +2 位作者 孙东明 马四清 李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74-875,共2页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肺心病 氧动力学 右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麻醉对猪失血性休克模型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成 高广荣 +6 位作者 张宝磊 蒋会勇 吕晨光 谢名双 张智丽 余莉 张雪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2-896,共5页
目的 探讨麻醉对猪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巴马香猪16头随机分为:麻醉休克组和清醒休克组,每组8头。按30mL/kg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记录建模前及建模后4h内不同时点的核心体温、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 目的 探讨麻醉对猪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巴马香猪16头随机分为:麻醉休克组和清醒休克组,每组8头。按30mL/kg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记录建模前及建模后4h内不同时点的核心体温、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血红蛋白(Hb)、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及血气分析变化,并计算氧摄取率(O2ER)、氧供指数(DO2I)和氧耗指数(VO2I)。结果模型建立后清醒组动物核心体温略有下降,但麻醉组动物核心体温下降更加明显。两组的HR、MAP、PaO2、PaCO2及pH值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清醒组乳酸水平明显高于麻醉组。尽管模型建立后两组的DO2I和VO2I都出现了相同幅度的下降,但清醒组的DO2I、VO2I和O2ER在模型建立前后都显著高于麻醉组。结论麻醉可以减轻失血性休克后的氧代谢紊乱,麻醉引起的诱导性低温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麻醉 血流动力学 氧动力学
下载PDF
呼吸衰竭患者氧动力学监测的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邹霞英 李志斌 秦伟毅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1997年第3期105-107,共3页
对56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氧动力学监测,显示氧输送量(DO_2)<450ml/(min·m^2)的22例,DO_2与氧耗量(VO_2)相关性好(r=0.6),滴注消心痛使 DO_2 上升。住院期间死亡6例,DO_2平均为282±40.65ml/(min·m^2),DO_2与VO_2呈线性... 对56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氧动力学监测,显示氧输送量(DO_2)<450ml/(min·m^2)的22例,DO_2与氧耗量(VO_2)相关性好(r=0.6),滴注消心痛使 DO_2 上升。住院期间死亡6例,DO_2平均为282±40.65ml/(min·m^2),DO_2与VO_2呈线性相关(r=0.71)。以上结果提示氧动力学监测能较全面地判断机体缺氧,也是估价预后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氧动力学 监测
下载PDF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变化及处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新运 杨吉武 +1 位作者 李保安 邹柳华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变化及处理。方法4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均未采用静脉-静脉转流,术中插入Swan-Ganz导管和左侧桡动脉置管,监测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及术毕各时段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应用标准...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变化及处理。方法4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均未采用静脉-静脉转流,术中插入Swan-Ganz导管和左侧桡动脉置管,监测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及术毕各时段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应用标准公式计算氧输送、氧耗量和氧摄取率,持续监测心输出量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结果无肝前期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变化(P>0.05),门静脉、下腔静脉阻断和再灌注时血液动力学变化明显(p<0.01),无肝期心排血量明显下降(p<0.01),氧耗量在无肝期明显降低(p<0.01),在新肝期开始进行性增加(p<0.05~0.01),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在无肝期明显降低(p<0.01),在新肝期开始进行性升高(p<0.05~0.01)。结论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波动明显,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采用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时需维持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平稳,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监测十分重要,对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液动力学 氧动力学
下载PDF
高硫酸盐木糖废水厌氧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竺 杨玖贤 李正山 《四川环境》 2002年第3期11-13,32,共4页
本文在中温 35± 1℃条件下 ,对含高浓度硫酸盐的木糖生产废水进行了厌氧消化动力学研究 ,分别研究了硫化物、pH值和COD/SO42 -的比值对COD降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得出Monod模式的COD降解动力学参数变化范围为 :Vmax=0 2 382~... 本文在中温 35± 1℃条件下 ,对含高浓度硫酸盐的木糖生产废水进行了厌氧消化动力学研究 ,分别研究了硫化物、pH值和COD/SO42 -的比值对COD降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得出Monod模式的COD降解动力学参数变化范围为 :Vmax=0 2 382~ 0 460 2 (d-1 ) ,Ks=4330 90~ 6352 2 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动力学 木糖生产 硫酸盐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重症感染病人的早期氧动力学特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良 景炳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2年第2期78-80,共3页
本文报道了7例(存活2例,死亡5例)重症感染病人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指标的观察结果。死亡病人入院后48小时氧摄取率(ER)显著高于发病初期(36±6.4VS26±7.9%),肺动脉血乳酸(LA)水平则相反(2.86±0.61 VS4.62±0.72mmol... 本文报道了7例(存活2例,死亡5例)重症感染病人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指标的观察结果。死亡病人入院后48小时氧摄取率(ER)显著高于发病初期(36±6.4VS26±7.9%),肺动脉血乳酸(LA)水平则相反(2.86±0.61 VS4.62±0.72mmol/L);治疗后48小时,LA水平存活病人与死亡病人显著不同(1.58±0.11 VS2.86±0.61mmol/L),5例病人氧输送(DO_2)与氧消耗(VO_2)存在直线相关关系。另外,并发休克和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肺损伤的发生率占60%(3/5)。结果表明:休克和血上板减少和是重症感染病人并发肺损伤的高危因素;大多数重症感染病人存在氧耗的病理性氧供依赖性;入院后48小时应积极改善DO_2和ER,纠正组织的氧供不适,降低多器官衰竭(MOF)的发生率和感染病人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重症感染 氧动力学
下载PDF
老年肺心病死亡患者的氧动力学变化
13
作者 秦伟毅 邹霞英 +1 位作者 钱洪津 徐秋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6-86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死亡患者的氧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1980~2000年间入住我院肺心病患者76例,随访5年,期间对死亡43例及存活33例的患者进行各项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监测对比。对并发消化道出血及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前24~72h行血流动...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死亡患者的氧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1980~2000年间入住我院肺心病患者76例,随访5年,期间对死亡43例及存活33例的患者进行各项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监测对比。对并发消化道出血及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前24~72h行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监测。结果死亡组及存活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为(41.3±10.6)mmHg,(28.9±6.5)mmHg(P<0.01);心脏指数(CI)分别为(1.92±0.41)L.min-1.m-2,(2.6±0.48)L.min-1.m-2(P<0.01);死亡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42.3±4.3)mmHg、氧输送(DO2)与氧耗(VO2)均较存活组明显下降、DO2与VO2呈正相关(r=0.71)。死亡年限愈短,MPAP愈高,CI、DO2、VO2、PaO2愈低。死亡的43例患者临终前39例(90.6%)有复合酸碱平衡紊乱,25例(58.13%)痰菌培养出致病菌57株。41例(95.3%)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2例肺心病感染性休克与消化道出血的临终前24~72h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变化明显的不同。结论导致肺心病的死亡除严重的低PaO2外,还存在组织氧的释放、摄取和利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氧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动力学变化特点及治疗
14
作者 马四清 吴世政 +2 位作者 杨正平 潘卫忠 陈健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动力学变化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右心漂浮导管及热稀释法,对8例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氧动力学监测,并提出治疗方法。结果:监测开始时,右房压(RAP)、肺动脉平均...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动力学变化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右心漂浮导管及热稀释法,对8例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氧动力学监测,并提出治疗方法。结果:监测开始时,右房压(RA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肺内分流(Qs/Qt)明显增加,心输出指数(CI)、氧输送(DO2)、氧耗量(VO2)、氧摄取(O2ext)、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减低;监测结束时,RAP、mPAP、PVRI、Qs/Qt明显减低(P<0.05),而CI、DO2、VO2、O2ext、PaO2/FiO2明显增加(P<0.05),8例患者全部存活。结论:高原肺水肿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氧动力学已发生明显紊乱,病情危重,治疗的关键是早期机械通气,提高氧输送,改善组织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动力学 治疗
下载PDF
西宁地区肺心病急发期患者氧动力学变化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马四清 张海明 +1 位作者 孙东明 顾玉海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4-15,共2页
目的:以肺心病急发期氧动力学变化的特征来研究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MODS)的可能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病人行Swan-Ganz导管监测,以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计算氧输送(DO2)、氧耗量(V·O2)及氧... 目的:以肺心病急发期氧动力学变化的特征来研究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MODS)的可能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病人行Swan-Ganz导管监测,以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计算氧输送(DO2)、氧耗量(V·O2)及氧摄取(O2ext);结果:成活组及死亡组的O2ext均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第1天成活组的DO2和V·O2基本在正常范围,二者无相关(γ=0265,P>005),第2~3天时,成活组的DO2和V·O2继续升高,且出现了病理性氧供依赖(γ=0654,P<005),但当DO2超过720ml·min-1·m-2时,V·O2上升缓慢,相关关系消失(γ=01943,P>005),而死亡组无此种变化规律,且DO2与V·O2逐渐下降,与成活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并出现序贯性脏器功能损害。结论:肺心病急发期时O2ext已明显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氧动力学 多器官衰竭
下载PDF
危重病人的氧动力学改变
16
作者 郭振辉 邹霞英 毛宝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研究肺心病失代偿期和脓毒症患者入院早期(6~48h)的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漂浮导管检查术,测定肺动脉压(PAP)、右心室压(RVP)、肺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外周动脉压(AP)... 目的:研究肺心病失代偿期和脓毒症患者入院早期(6~48h)的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漂浮导管检查术,测定肺动脉压(PAP)、右心室压(RVP)、肺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外周动脉压(AP)、心排量(CO)和动脉血、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同步测定混合静脉血LA。结果: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G1组):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PVRI)均显著升高,氧供(DO2)显著降低,上述改变以入院24h为甚;脓毒症组(G2组):心指数(CI)显著增加,体循环阻力显著降低,DO2和氧消耗(VO2)大致正常,但乳酸水平显著升高。结论:G1组患者以肺循环高阻力和氧供不足为特征;而G2组患者以高排低阻,高代谢及氧利用障碍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脓毒症 血液动力学 氧动力学
下载PDF
危重病人氧动力学紊乱特征和处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耀卿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0年第2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外科危重症 氧动力学 处理
下载PDF
复方丹参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流及氧动力学的影响
18
作者 张艳杰 王建光 +1 位作者 潘景业 邹长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改善失血性休克家兔氧动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丹参组和休克组。观察两组家兔休克前、休克即刻、休克1h、3h、6h、12h心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混...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改善失血性休克家兔氧动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丹参组和休克组。观察两组家兔休克前、休克即刻、休克1h、3h、6h、12h心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输送(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ERO2)、动脉血乳酸(LA)变化及DO2与VO2的关系。结果:休克组于休克1h时SVRI、PVRI、CI、DO2、SvO2较休克前无明显变化(P>0.05),于休克3h与休克前比较CI、DO2、SvO2显著降低,ERO2显著增加,(P<0.05),VO2保持不变,DO2与VO2呈非依赖关系。休克6h,当DO2降至397mL(min.m2)时,VO2明显降低,DO2与VO2线性相关,相关系数γ=0.62。丹参组于休克1h和3h时SVRI、PVRI、CI、DO2、SvO2与休克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于休克6h后,SVRI、PVRI、CI、DO2、SvO2降低,但与休克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丹参组休克后,CI、ERO2与休克前无显著改变。DO2、VO2显著升高。丹参组DO2与VO2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34,P<0.05。丹参组DO2、VO2关系曲线斜率明显低于休克组,相关系数明显降低。两组血乳酸水平于休克后1h无明显变化,于休克3h均明显升高(P<0.05),于休克后6h休克组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丹参组较前下降,但高于休克前,于休克12h休克组达(8.70±0.73)mmol/L,丹参组下降至休克前水平。结论:失血性休克家兔出现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障碍,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这种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液 失血性休克 氧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左心衰竭的呼吸循环管理及氧动力学监测
19
作者 金抗 刘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0,共2页
研究经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氧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采用Swan-Gazn漂浮导管对23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经机械通气,加用呼气末气道正压通气(PEEP)治疗。治疗前后多项指标明显改善,结果表明对急性左... 研究经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氧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采用Swan-Gazn漂浮导管对23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经机械通气,加用呼气末气道正压通气(PEEP)治疗。治疗前后多项指标明显改善,结果表明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有必要进行机械通气,加用PEEP,对重度低氧状态,需采取呼吸和循环管理等多种措施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 机械通气 氧动力学
下载PDF
四逆加黄连方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急诊心力衰竭血清NT-proBNP、Galectin-3、CK-MB及氧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晓霞 李玉明 +3 位作者 宋兰英 孙俊霞 王亚莉 郭瑞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72-75,88,共5页
目的观察四逆加黄连方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对患者Galectin-3、NT-proBNP、CK-MB及氧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于邯郸明仁医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四逆加黄连方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对患者Galectin-3、NT-proBNP、CK-MB及氧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于邯郸明仁医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四逆加黄连方即四逆汤+黄连方。8周为1个疗程,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氧动力学指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耗量(VO2)、氧输送(DO2)]、短期预后、Galectin-3、NT-proBNP、CK-MB及肌钙蛋白水平。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7%(χ^(2)=8.560,P=0.003)。治疗前,两组患者氧动力学指标PaCO2、VO2、PaO2、DO2、Galectin-3、NT-proBNP、肌钙蛋白及CK-MB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氧动力学指标PaCO2、VO2、PaO2、DO2高于对照组(t=5.310,P=0.000;t=6.410,P=0.000;t=10.151,P=0.000;t=4.977,P=0.000)。观察组的Galectin-3、NT-proBNP、肌钙蛋白及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t=17.563,P=0.000;t=10.972,P=0.000;t=5.922,P=0.000;t=24.695,P=0.000)。观察组的插管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100,P=0.043;χ^(2)=5.760,P=0.016)。结论四逆加黄方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心肌损伤,提高患者氧动力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短期预后好,病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加黄连方 无创正压通气 急诊心力衰竭 NT-proBNP GALECTIN-3 CK-MB 氧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