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3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亚氮基单元复合推进剂的燃烧热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玉艳 徐森 +1 位作者 蒋榕培 李智鹏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为了研究氧化亚氮基单元复合推进剂的燃烧热性能,以几种典型推进剂配方为研究对象,利用Hess定律对燃烧热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全自动绝热量热仪(氧弹)和恒温式爆热量热仪(爆热弹)对燃烧热进行了实验,探讨了不同添加剂与容器几何尺寸对... 为了研究氧化亚氮基单元复合推进剂的燃烧热性能,以几种典型推进剂配方为研究对象,利用Hess定律对燃烧热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全自动绝热量热仪(氧弹)和恒温式爆热量热仪(爆热弹)对燃烧热进行了实验,探讨了不同添加剂与容器几何尺寸对部分配方燃烧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N_(2)O/C_(2)H_(4)、N_(2)O/C_(3)H_(8)、N_(2)O/NH_(3)的燃烧热依次减小;随着CO_(2)含量的增加,N_(2)O/C_(2)H_(4)的燃烧热逐渐减小;随着C_(3)H_(8)含量的增加,爆热弹中N 2O/NH 3的燃烧热先增大、后减小,C_(3)H_(8)质量分数为3.8%时,燃烧热最大;容器几何尺寸增大,燃烧热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推进剂 燃烧热 添加剂
下载PDF
添加单宁酸和原花青素对油菜氮素利用率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2
作者 景悦杨 王珊珊 +2 位作者 张新星 吴迪 高志岭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利用效率、降低土壤N_(2)O排放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原花青素、单宁酸等植物提取物对北方石灰性土壤油菜(Brassica chinensis L.)生物量、N_(2)O排放以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利用效率、降低土壤N_(2)O排放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原花青素、单宁酸等植物提取物对北方石灰性土壤油菜(Brassica chinensis L.)生物量、N_(2)O排放以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单施尿素(UR)、尿素+低量原花青素(PC1)、尿素+高量原花青素(PC2)、尿素+低量单宁酸(TA1)和尿素+高量单宁酸(TA2)5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技术测定了各处理N_(2)O排放。结果表明:与UR处理相比,(1)PC1、PC2、TA1和TA2处理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增幅为7.9%~17.9%)及含氮量(增幅为10.3%~23.2%);(2)显著降低了土壤NO_(2)-和NO3-等无机氮含量;(3)PC1、PC2、TA1和TA2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油菜生育期N_(2)O排放量,其中原花青素处理N_(2)O减排率为28.1%~33%,单宁酸处理的减排率为32.9%~41.5%;(4)油菜的氮素利用率提高了5.0%~9.7%。综上所述,在北方石灰性土壤施用原花青素、单宁酸不仅显著降低了N_(2)O排放,还有助于提高油菜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这为富含原花青素、单宁酸等植物提取物的绿色循环利用与北方石灰性农田土壤N_(2)O减排相结合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单宁酸 氧化亚氮 无机肥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澜沧江(云南段)水-气界面氧化亚氮释放通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袁茜 傅开道 +2 位作者 陶雨晨 张年 杨丽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氧化亚氮(N_(2)O)作为痕量温室气体,在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河流和水库被认为是N_(2)O释放的活跃区域,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对单一河流或水库的监测,对大... 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氧化亚氮(N_(2)O)作为痕量温室气体,在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河流和水库被认为是N_(2)O释放的活跃区域,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对单一河流或水库的监测,对大范围河库系统的N_(2)O研究仍相对欠缺。选取澜沧江(云南段)流域作为考察对象,在2022年4月、8月采用悬浮箱采集24个点位的水-气界面的气体样品,并于实验室通过气象色谱仪检测气样氧化亚氮浓度,探究该流域干支流N_(2)O释放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测定了水体水环境参数,解析其时空差异的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澜沧江(云南段)旱季N_(2)O通量均值低于雨季。旱季N_(2)O通量均值为0.10 mg·m^(-2)·d^(-1),雨季为0.18 mg·m^(-2)·d^(-1),其中旱季干流均值为0.11 mg·m^(-2)·d^(-1),支流为0.05 mg·m^(-2)·d^(-1);雨季干流均值为0.18 mg·m^(-2)·d^(-1),支流为0.15 mg·m^(-2)·d^(-1)。2)在空间尺度上,N_(2)O通量沿程整体呈现释放量递增的趋势。干流N_(2)O通量均值为0.15 mg·m^(-2)·d^(-1),支流为0.10 mg·m^(-2)·d^(-1),干流N_(2)O通量高于支流。水库坝上N_(2)O通量均值为0.02 mg·m^(-2)·d^(-1),坝下为0.31 mg·m^(-2)·d^(-1),水库坝下N_(2)O通量值是坝上的15.5倍,水库发电下泄高速水流加速了水-气界面N_(2)O释放。3)澜沧江水-气界面N_(2)O通量与水温(WT)(r=0.341,P=0.009)、氨氮(NH4^(+))(r=0.384,P=0.004)和流速(r=0.283,P=0.026)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DO)(r=-0.420,P=0.001)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在高WT、低DO、高NH4^(+)和高流速条件下有利于N_(2)O产生与释放。研究结果揭示澜沧江(云南段)河库系统氧化亚氮释放通量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流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氧化亚氮(N_(2)O) 释放通量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水-气界面
下载PDF
氧化亚氮还原细菌YSQ030的筛选、鉴定及其植物促生特性
4
作者 杨思琪 张欢欢 +4 位作者 李庆 申王蕾 李弦聪 高南 申卫收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7,共8页
筛选获得具有氧化亚氮(N_(2)O)还原活性及植物促生特性的细菌,为新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微生物资源。通过固氮培养基筛选以及含硝酸钠和琥珀酸钠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纯化,从水塘芦苇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YSQ030;通过形态观察、... 筛选获得具有氧化亚氮(N_(2)O)还原活性及植物促生特性的细菌,为新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微生物资源。通过固氮培养基筛选以及含硝酸钠和琥珀酸钠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纯化,从水塘芦苇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YSQ030;通过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无氮反硝化培养基测定菌株的N_(2)O还原能力;通过纯培养试验测定菌株的促生特征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其对水稻的促生效应。结果显示,菌株YSQ030为反硝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含nosZ基因;在30℃、转速为200r/min、氧气浓度为0%的前提下,还原N_(2)O的效率为66.3%;分泌吲哚乙酸、具有溶磷和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能力;温室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接菌的对照组相比,接种YSQ030菌液显著提高了水稻幼苗的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分别增加了48.3%和37.6%。本研究表明,YSQ030具有明显的N_(2)O还原能力,同时对水稻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为进一步构建具有N_(2)O还原能力的生物肥料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氧化亚氮(N2O) N2O还原细菌 碳中和 反硝化无色杆菌
下载PDF
氧化亚氮联合利多卡因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5
作者 马艳茹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氧化亚氮联合利多卡因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于枣庄市滕州市鲍沟镇鲍沟中心卫生院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 目的:分析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氧化亚氮联合利多卡因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于枣庄市滕州市鲍沟镇鲍沟中心卫生院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研究组采用利多卡因联合氧化亚氮吸入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镇痛总有效率、宫颈松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低于术前,但研究组SBP、DBP水平高于对照组,Sp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SBP、DBP、HR及SpO_(2)水平高于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及离开手术室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术后1 h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氧化亚氮联合利多卡因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促进宫颈松弛,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缩短术后麻醉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 氧化亚氮 镇痛 利多卡因
下载PDF
微生物介导的农业土壤氧化亚氮减排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申卫收 熊若男 +2 位作者 张欢欢 杨思琪 高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2-344,共13页
氧化亚氮(N_(2)O)是一种在大气存留时间长且破坏臭氧层的重要温室气体。农业土壤源N_(2)O是其重要来源,具有产生路径广、影响因素多、调控复杂等特点。减少农业土壤N_(2)O排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含有N_(2)O还原酶的N_(2)O还原细菌能将N_... 氧化亚氮(N_(2)O)是一种在大气存留时间长且破坏臭氧层的重要温室气体。农业土壤源N_(2)O是其重要来源,具有产生路径广、影响因素多、调控复杂等特点。减少农业土壤N_(2)O排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含有N_(2)O还原酶的N_(2)O还原细菌能将N_(2)O还原为氮气(N_(2)),这是目前已知的微生物还原N_(2)O唯一的汇。直接应用微生物减少农业土壤N_(2)O排放是一种新兴的减排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农业土壤N_(2)O的生物源与汇,重点论述了N_(2)O减排微生物的筛选及应用策略。综述了微生物介导的农业土壤N_(2)O减排的两种微生物生态学机制:一种是利用含有nosZ基因的N_(2)O还原细菌直接减少N_(2)O排放,另一种是利用能改变N_(2)O还原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及其活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间接减少N_(2)O排放。最后,讨论了影响微生物介导的农业土壤N_(2)O减排的环境因素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在减少农业土壤N_(2)O排放中的应用进行展望。本文可为我国实现农业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nosZ基因 氧化亚氮还原细菌 植物根际促生菌 农业土壤
下载PDF
吉林省农业氧化亚氮排放现状及时空规律分析
7
作者 祝延立 王鑫 +4 位作者 赵新颖 张頔 周亚荣 关法春 那伟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4期80-83,共4页
本文采用IPCC《指南》提供的公式及方法核算了2011—2020年吉林省农业氧化亚氮排放总量,并对农业氧化亚氮排放现状及时空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吉林省有针对性实施农业氧化亚氮减排技术措施及对策提供数据依据。结果表明:2011—2020年... 本文采用IPCC《指南》提供的公式及方法核算了2011—2020年吉林省农业氧化亚氮排放总量,并对农业氧化亚氮排放现状及时空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吉林省有针对性实施农业氧化亚氮减排技术措施及对策提供数据依据。结果表明:2011—2020年吉林省农业氧化亚氮排放总量由44684t减少到42747t,下降4.53%。从排放源结构上看,农用地排放年均占比为83.28%,粪便管理排放年均占比为16.72%。氧化亚氮排放空间分布特征以中部高、东西低为主空间分布。吉林省中部地区是未来降低农业氧化亚氮排放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氧化亚氮 排放现状 规律 吉林省
下载PDF
东北粮食产区农田氧化亚氮减排技术与措施
8
作者 祝延立 赵新颖 +1 位作者 关法春 王鑫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2期153-156,共4页
本文作者通过文献查阅、成果归纳、实地调研,从农田氧化亚氮排放影响因素入手,结合东北粮食产区气候、种植特点,归纳总结农田氧化亚氮减排技术,分析不同减排技术的适应性,提出减少农田氧化亚氮的排放措施,为本地区农田减少氧化亚氮排放... 本文作者通过文献查阅、成果归纳、实地调研,从农田氧化亚氮排放影响因素入手,结合东北粮食产区气候、种植特点,归纳总结农田氧化亚氮减排技术,分析不同减排技术的适应性,提出减少农田氧化亚氮的排放措施,为本地区农田减少氧化亚氮排放提供技术参考。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减少或控制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氧化亚氮 减排技术 减排措施 东北地区
下载PDF
燃煤锅炉氧化亚氮排放现状与研究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欣昱 尚曼霞 +4 位作者 苗苗 笪耀东 常勇强 王随林 黄中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28,共8页
为加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国家、地方及行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温室气体控制的法律、法规及制度文件。氧化亚氮(N_(2)O)作为一种具有较强温室效应的气体,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总结了国内外N_(2)O研究现状,对比了... 为加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国家、地方及行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温室气体控制的法律、法规及制度文件。氧化亚氮(N_(2)O)作为一种具有较强温室效应的气体,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总结了国内外N_(2)O研究现状,对比了典型燃煤锅炉N_(2)O排放情况,分析了燃烧过程中N_(2)O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抑制方法及脱除手段,探讨了燃煤锅炉的N_(2)O减排策略,指出在加强燃煤锅炉N_(2)O相关标准的制订、新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对N_(2)O的影响因素如加压富氧条件、煤质自身含水率等加深研究,进一步完善抑制与脱除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 标准 排放现状
下载PDF
生物质炭基尿素和普通尿素对毛竹林土壤氧化亚氮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善郅 周家树 +3 位作者 张少博 姚易寒 刘娟 李永夫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目的】探索生物质炭基尿素和普通尿素的施用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氧化亚氮(N_(2)O)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为研发减缓土壤N_(2)O排放的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杭州市临安区... 【目的】探索生物质炭基尿素和普通尿素的施用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氧化亚氮(N_(2)O)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为研发减缓土壤N_(2)O排放的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杭州市临安区青山镇亚热带典型毛竹林样地布置野外控制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对照(不施肥)、低水平尿素(100 kg·hm^(−2))、高水平尿素(300 kg·hm^(−2))、低水平炭基尿素(100 kg·hm^(−2))和高水平炭基尿素(300 kg·hm^(−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毛竹林土壤N_(2)O排放速率,分析在上述施肥处理下土壤N_(2)O通量、温度、含水量、氮素形态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低水平尿素和高水平尿素处理使毛竹林土壤N_(2)O的年累积排放通量增加了17.3%和36.0%,而低水平炭基尿素和高水平炭基尿素处理分别使其降低了3.1%和16.9%。尿素和炭基尿素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质量分数(P<0.05);尿素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水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以及脲酶和蛋白酶活性,而炭基尿素处理显著降低了上述3个指标(P<0.05)。另外,在上述5个处理下,毛竹林土壤N_(2)O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NH_(4)^(+)-N、水溶性有机氮、脲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与尿素相比,炭基尿素对毛竹林土壤N_(2)O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主要机制是其降低了土壤水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和氮循环相关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氧化亚氮 炭基尿素 氮组分 施肥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红壤玉米关键生育期氧化亚氮排放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宋毅 张璐 +6 位作者 韩天富 申哲 李继文 李冬初 孟红旗 Ntagisanimana Gilbert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94-1804,共11页
【目的】探究红壤区玉米关键生育期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量及影响因素,为红壤区玉米季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典型红壤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1990年,选取不施肥(CK)、氮钾化肥配施(NK)、氮磷钾化肥配施(NPK)3个处理,监测... 【目的】探究红壤区玉米关键生育期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量及影响因素,为红壤区玉米季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典型红壤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1990年,选取不施肥(CK)、氮钾化肥配施(NK)、氮磷钾化肥配施(NPK)3个处理,监测玉米苗期、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N_(2)O排放、温度和降雨量,测定了表层土壤理化性状和硝酸还原相关酶的活性。【结果】与CK相比,NK和NPK处理均显著提高了N_(2)O累积排放量,NPK处理显著增加苗期N_(2)O累积排放量,而NK处理显著提高了喇叭口期和灌浆期N_(2)O累积排放量,但两个处理的玉米生育期N_(2)O累积排放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从玉米苗期到成熟期,NK处理土壤pH整体呈下降趋势,降低了17.8%,而CK和NPK处理无显著变化;CK、NK和NPK处理土壤有机碳(SOC)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别较灌浆期升高了15.2%、16.4%和16.2%,NH_(4)^(+)-N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而NO_(3)^(−)-N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NPK处理苗期土壤NO_(3)^(−)-N含量显著高于NK处理,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均低于NK处理,NH_(4)^(+)-N含量全生育期均显著低于NK处理。从苗期到成熟期,各处理反硝化酶(DE)活性呈下降趋势,CK、NK处理的降幅(59.1%、66.9%)高于NPK处理(29.1%);各处理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在喇叭口期最低,NK和NPK处理各生育期NR活性高于CK;亚硝酸还原酶各处理也在喇叭口期最低,CK和NK处理分别下降33.4%和76.2%,NPK处理较最大值降低23.5%。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各生育期N_(2)O累积排放量与生育期平均气温(TEM)、NO_(3)^(−)-N、SOC和N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生育期累积降雨量(PCP)、pH和反硝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苗期、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与N_(2)O累积排放量相关最显著的因素分别为pH、PCP、NR、SOC。【结论】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影响土壤N_(2)O累积排放的主要因素不同,苗期为土壤pH,大喇叭口期为累积降雨量,灌浆期为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成熟期为土壤有机碳含量。酸性红壤上,施用化肥氮可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硝态氮和有机碳含量,进而显著增加N_(2)O排放量。虽然长期施用氮钾肥与施用氮磷钾肥玉米生育期的N_(2)O累积排放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施用氮磷钾肥显著提升苗期N_(2)O排放量,而施用氮钾肥增加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N_(2)O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 玉米季 氧化亚氮排放 土壤pH 有机碳 反硝化酶活性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12
作者 张闻汉 陈照明 +6 位作者 张金萍 林海忠 何杰 张耿苗 赵钰杰 王强 马军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0-827,共8页
【目的】为探究硝化抑制剂对土壤硝化作用及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选取稻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研究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对稻田土p H、无机氮、N_(2)O排放以及氨... 【目的】为探究硝化抑制剂对土壤硝化作用及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选取稻田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研究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对稻田土p H、无机氮、N_(2)O排放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加尿素和硝化抑制剂(ck)、单施尿素[氮(N)200 mg·kg^(1),U]、尿素+DMPP(添加量为氮量的1%,DMPP)和尿素+CP(添加量为氮量的2%,CP)4个处理。【结果】添加硝化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 H(P<0.05)。与ck相比,施用尿素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NH_(4)^(+)-N)质量分数(P<0.05),而两者之间硝态氮(NO_(3)^(-)-N)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DMPP和CP处理的NO_(3)^(-)-N质量分数处于较低水平,且2个处理的净硝化速率都显著低于ck和U处理(P<0.05),有明显的硝化抑制效果。与ck相比,施用尿素显著提高了土壤N_(2)O排放(P<0.05),而配施硝化抑制剂显著降低了N_(2)O的累积排放(P<0.05)。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硝化抑制剂可有效降低氨氧化细菌(AOB)amo A基因拷贝数,而对氨氧化古菌(AOA)amo A丰度没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N_(2)O排放量与土壤p H、AOB丰度和NO_(3)^(-)-N质量分数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土壤p H、AOB丰度和NO_(3)^(-)-N质量分数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因素。【结论】在中性稻田土中,AOB主导了土壤N_(2)O的排放和硝化作用,DMPP和CP可通过有效降低AOB丰度来抑制硝化作用和减少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3 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 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 氧化亚氮 氧化微生物
下载PDF
甘蔗节水高产和蔗田氧化亚氮减排的滴灌施肥模式
13
作者 吕江艳 龙鹏宇 +2 位作者 罗维钢 李伏生 农梦玲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共8页
为获得甘蔗高产、节水和氧化亚氮(N_(2)O)减排的滴灌施肥模式以及探讨不同滴灌施肥模式如何影响蔗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相关因子。田间试验设2种滴灌灌水量水平:W1:苗期和成熟期控制在60%~70%田间持水量(θf),分蘖期和伸长期控制在70%~... 为获得甘蔗高产、节水和氧化亚氮(N_(2)O)减排的滴灌施肥模式以及探讨不同滴灌施肥模式如何影响蔗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相关因子。田间试验设2种滴灌灌水量水平:W1:苗期和成熟期控制在60%~70%田间持水量(θf),分蘖期和伸长期控制在70%~80%θf;W_(2):苗期和成熟期控制在70%~80%θf,分蘖期和伸长期控制在80%~90%θf,以及2种滴灌施肥水平(D_(1):N 250 kg/hm^(2),P_(2)O_(5)150 kg/hm^(2),K_(2)O 200 kg/hm^(2)和D_(2):N 300 kg/hm^(2),P_(2)O_(5)180 kg/hm^(2),K_(2)O 240 kg/hm^(2))。测定不同处理甘蔗产量、水分利用效率、4个不同生育期(苗期、分蘖期、伸长期、成熟期)蔗田土壤N_(2)O排放通量,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以及脲酶(URE)、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和羟胺还原酶(HyR)活性,分析蔗田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无机氮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关系。W_(2)D_(1)处理甘蔗产量最高,达到97.0 t/hm^(2)。W1D_(2)和W_(2)D_(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好,分别达到21.46 kg/m^(3)和20.59 kg/m^(3)。在分蘖期,所有处理土壤NR、NiR和HyR活性基本达到最大值,其中W_(2)D_(1)处理反硝化酶活性较高。蔗田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URE和NiR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2和0.709,与NO_(3)^(-)-N含量和NR活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1和-0.591,说明蔗田土壤NO_(3)^(-)-N含量、URE、NR和NiR活性显著影响N_(2)O的排放通量。W_(2)D_(1)处理(苗期和成熟期70%~80%θf,分蘖期和伸长期80%~90%θf,以及N 250 kg/hm^(2)、P_(2)O_(5)150 kg/hm^(2)、K_(2)O 200 kg/hm^(2))是最佳滴灌施肥模式,可以提高甘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对N_(2)O的减排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产量 灌溉施肥 氧化亚氮N_(2)O 无机氮含量 酶活性
下载PDF
污水处理系统氧化亚氮削减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4
作者 翁佳玉 徐润泽 +2 位作者 杨洁 陈玲珑 方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37-2642,共6页
介绍了污水处理系统中脱氮过程中N_(2)O的生成途径、排放机制和影响因素,并评估了基于减量化措施的排放策略对N_(2)O削减效果的影响。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曝气与碳源投加策略等工艺条件以减少N_(2)O排放。随着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发展... 介绍了污水处理系统中脱氮过程中N_(2)O的生成途径、排放机制和影响因素,并评估了基于减量化措施的排放策略对N_(2)O削减效果的影响。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曝气与碳源投加策略等工艺条件以减少N_(2)O排放。随着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还阐述了N_(2)O主流能源回收利用工艺的研究进展,以CANDO工艺为代表的定量调控生成气体策略。对N_(2)O资源化应用的新型技术进行了展望,并探讨了以N_(2)O为电子受体参与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将其进一步应用于生物质合成利用策略的可行性,为实现N_(2)O的控制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资源化 温室气体 电子受体 污水处理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显著提高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氧化亚氮排放速率
15
作者 许庆民 顾晓梦 +1 位作者 王云英 杜岩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85-3792,共8页
为揭示不同类型和剂量氮沉降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N_(2)O排放速率的响应规律,本研究对83组N_(2)O排放速率研究数据开展整合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氮沉降实验极显著增加高寒草地N_(2)O排放速率,增加幅度和平均效应值分别为148.43%和0.91。高... 为揭示不同类型和剂量氮沉降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N_(2)O排放速率的响应规律,本研究对83组N_(2)O排放速率研究数据开展整合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氮沉降实验极显著增加高寒草地N_(2)O排放速率,增加幅度和平均效应值分别为148.43%和0.91。高寒草甸和高原草原N_(2)O排放速率增加幅度依次为115.98%和190.96%(P<0.05)。就不同类型氮素添加的平均效应值而言,硝酸钾>家畜粪便>硫酸铵>尿素>硝酸铵>家畜尿液>氯化铵>硝酸钠,其中后两者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N_(2)O排放速率影响最低,增加幅度依次为43.33%和34.99%。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氮素的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40.49%,197.13%和339.29%。氮沉降平均效应值受氮素剂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全氮含量、年均气温和地上生物量的显著性影响,前三者分别可以解释28.32%,12.94%和11.17%的效应值变异。未来氮沉降增加情景可能显著增加青藏高原高寒草地N_(2)O排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氧化亚氮 平均效应值 混合效应模型 高寒草地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芥菜籽提取物对肉牛氮代谢、尿液含氮化合物成分及尿液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16
作者 沈徐 刘玉峰 +4 位作者 胡锦明 张硕 李潇潇 李蒙蒙 赵广永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52-3060,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芥菜籽提取物(MSE)对肉牛氮(N)代谢、尿液含氮化合物成分及尿液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选取6头体重为(494.7±43.4) kg的健康阉公牛(鲁西黄牛×利木赞牛)作为试验动物,分别向基础饲粮中添加0和120 g...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芥菜籽提取物(MSE)对肉牛氮(N)代谢、尿液含氮化合物成分及尿液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选取6头体重为(494.7±43.4) kg的健康阉公牛(鲁西黄牛×利木赞牛)作为试验动物,分别向基础饲粮中添加0和120 g/d MSE作为试验处理,采用有重复的2×2拉丁方试验设计,每个重复设置3头牛。每个试验期20 d,其中预试期15 d,采样期5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120 g/d MSE对肉牛粪氮、尿氮、总排泄氮、粪氮/尿氮、氮沉积、氮利用效率和平均日增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120 g/d MSE对尿液中尿素、尿囊素、尿酸、马尿酸和肌酐排泄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尿液中硫氰酸盐(TC)含量和TC排泄量(P<0.05)。3)饲粮中添加120 g/d MSE对牛尿液N2O-氮排放量和N2O-氮排放因子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20 g/d MSE没有影响肉牛的氮代谢和尿液中含氮化合物成分。MSE中的次级代谢产物硫代葡萄糖苷在肉牛体内被转化为TC,从尿液中排出。尿中的TC对尿液N2O的排放没有造成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尿液中TC含量较低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芥菜籽提取物 氮代谢 氧化亚氮
下载PDF
三亚河水体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释放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玉 李霞 +4 位作者 郑忠陆 陈贤伟 郭雨昂 朱柃桦 石晓然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4,共8页
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有重要作用。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河流、河口是大气中CH_(4)和N_(2)O的重要源。于2019年春季、2020年秋季台风前后沿三亚河从下游到上游采集了11个站位的样... 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有重要作用。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河流、河口是大气中CH_(4)和N_(2)O的重要源。于2019年春季、2020年秋季台风前后沿三亚河从下游到上游采集了11个站位的样品,测定三亚河水体中CH_(4)、N_(2)O浓度及相关参数,并估算了水-气界面释放通量。结果表明:春季、秋季以及台风后CH_(4)平均浓度分别为(15.92±23.04)、(364.43±265.41)、(666.02±502.60) nmol/L,N_(2)O平均浓度分别为(24.37±19.88)、(8.47±5.19)、(47.48±33.47) nmol/L,台风后大于台风前。水体中CH_(4)、N_(2)O主要受溶解氧(DO)和降雨影响,下游河段主要受潮汐作用影响。现场产生和沉积物释放是水体中CH_(4)的主要源,硝化作用是水体中N_(2)O的主要源。三亚河水体中溶存的CH_(4)和N_(2)O均处于过饱和状态,每年向大气释放的CH_(4)和N_(2)O的量分别约为0.040~58.04 Gg和-0.065~3.8 Gg,是大气中N_(2)O和CH_(4)的净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亚氮 水-气交换通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氧化亚氮/氧吸入舒适化技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电监护拔牙中的应用
18
作者 邵云 崔啟春 +6 位作者 何欢 程庆涛 任嘉玮 李晶 朱微燕 姜慕雅 刘嘉靓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氧化亚氮/氧吸入舒适化技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电监护拔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将60例年龄>65岁的老年高血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试验组(氧化亚氮/氧吸入心电监护组)和对照组(常规心电监护组),... 目的 :探讨氧化亚氮/氧吸入舒适化技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电监护拔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将60例年龄>65岁的老年高血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试验组(氧化亚氮/氧吸入心电监护组)和对照组(常规心电监护组),记录T0(术前基础值)、T1(局部麻醉)、T2(手术操作)、T3(术后5 min)4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组内MAP、HR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组内T0与T3时间点MAP、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两两时间点MAP、HR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2组T0、T3时间点MAP、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T1、T2时间点MAP、HR比较,试验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化亚氮/氧吸入舒适化技术在老年高血压心电监护拔牙中能稳定患者情绪,维持患者血压、心率平稳,从而提高患者拔牙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氧 老年 高血压 心电监护 拔牙
原文传递
轮作制度对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48
19
作者 陈书涛 黄耀 +1 位作者 郑循华 陈玉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53-2060,共8页
于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进行田间试验,2003年夏种植大豆、玉米和水稻,后季种植冬小麦。观测项目包括农田N2O排放、土壤温度、湿度及生物学因子。观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轮作方式中,玉米(施氮)-小麦(施氮)轮作农田的N2O年度排放量最高,为(... 于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进行田间试验,2003年夏种植大豆、玉米和水稻,后季种植冬小麦。观测项目包括农田N2O排放、土壤温度、湿度及生物学因子。观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轮作方式中,玉米(施氮)-小麦(施氮)轮作农田的N2O年度排放量最高,为(18.5±0.7)kgN·ha-1;大豆(不施氮)-小麦(施氮)处理次之,为(13.2±0.4)kgN·ha-1;水稻(施氮)-小麦(施氮)轮作最低,为(11.7±0.7)kgN·ha-1,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相对于耕翻处理,稻茬麦田播前免耕在冬前促进了N2O排放(P<0.001),但并未增加季节性排放总量(P>0.1)。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田N2O通量的自然对数值(y)与土壤温度(T)、湿度(W)和叶面积指数(L)的关系可用逐步回归方程y=a·W+b·T+c·L+d表示(a、b、c、d为回归系数),其中玉米田y与L关系不明显,c值为0;大豆田y与W、T关系不显著,a=0,b=0;灌溉稻田a值为0,且y与L关系不明显。大豆、水稻、小麦田N2O通量均与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1),而玉米田不存在类似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轮作制度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叶面积指数 驱动因子 氧化亚氮排放 农田 N2O排放 逐步回归方程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氧化亚氮测定方法研究
20
作者 杨忍 许正波 李斗果 《四川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20-22,26,共4页
为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体系,更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一种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氧化亚氮(N2O)的测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N2O浓度,对方法的检出限、测定下限、精密度... 为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技术体系,更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一种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氧化亚氮(N2O)的测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N2O浓度,对方法的检出限、测定下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技术指标以及仪器抗水分干扰能力进行研究,并开展现场实际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连续的检测固定污染源废气中N2O浓度水平,方法检出限为1.0 mg/m^(3)、测定下限为4.0 mg/m^(3),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HJ 1011—2018、HJ 168—2020相关要求和实际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 氧化亚氮 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 检出限 测定下限 精密度和准确度 水分干扰 实际样品测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