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亚硫酸化菜籽油加脂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璐瑶 陈向 +4 位作者 王雨璐 张佳星 贾欣宇 蒋弟勇 陈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利用亚硫酸氢钠对氧化菜籽油进行亚硫酸化改性,经过三乙醇胺中和获得植物油基加脂剂(OSF-T),最后通过添加过氧乙酸去除残余的亚硫酸盐获得低碘值加脂剂(OSF-PT)。将上述加脂剂应用于蓝湿牛皮染色加脂实验,同时与市售加脂剂AMK对比。结... 利用亚硫酸氢钠对氧化菜籽油进行亚硫酸化改性,经过三乙醇胺中和获得植物油基加脂剂(OSF-T),最后通过添加过氧乙酸去除残余的亚硫酸盐获得低碘值加脂剂(OSF-PT)。将上述加脂剂应用于蓝湿牛皮染色加脂实验,同时与市售加脂剂AMK对比。结果表明,自制加脂剂乳液粒径在10~180 nm之间,并具有优异的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加脂性能良好,其中OSF-T加脂革柔软度可达6.5 mm;OSF-T加脂革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为123.7 g/m^(2),OSF-PT加脂革的VOC含量为121.3 g/m^(2),均低于AMK加脂革(164.3 g/m^(2));OSF-PT加脂革比AMK加脂革的颜色更浅淡,色差(ΔE)为4.12,更适用于浅色革加脂;经过热老化和紫外老化处理,OSF-T加脂革的抗张强度仍维持在15 MPa以上,六价铬含量低于5 mg/kg。加脂剂OSF-T在皮革柔软度、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六价铬含量方面均略优于市售加脂剂A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菜籽油 氧化亚硫酸化 植物油基加脂剂 耐老性能
原文传递
香型氧化亚硫酸化菜油加脂剂的研制及应用(Ⅰ)——菜籽油的氧化亚硫酸化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坤余 孙兵 +3 位作者 但卫华 陈敏 廖隆理 叶勇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9,共7页
出于资源利用和提高国产加脂剂档次的双重考虑,对以菜籽油为原料,研制香型氧化亚硫酸化皮革加脂剂的合成技术和产品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菜油甲醇酯交换、催化氧化和亚硫酸化的最佳工艺条件。该加脂剂制备工艺较简便,生产过程无三... 出于资源利用和提高国产加脂剂档次的双重考虑,对以菜籽油为原料,研制香型氧化亚硫酸化皮革加脂剂的合成技术和产品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菜油甲醇酯交换、催化氧化和亚硫酸化的最佳工艺条件。该加脂剂制备工艺较简便,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产品性能稳定。与文献报道的氧化亚硫酸化菜油加脂剂的制备工艺相比,本工艺具有酯交换温度较低,催化效率高,氧化反应时间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加脂剂 氧化亚硫酸化 菜油
原文传递
地沟油氧化亚硫酸化制备加脂剂及其在制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段宝荣 谭树志 +3 位作者 王全杰 夏成龙 李志峰 吴潇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将地沟油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催化氧化,测定最佳的催化氧化温度和催化氧化时间,利用亚硫酸化对该条件下地沟油进行改性,制备皮革加脂剂,并将所得地沟油加脂剂应用于制革的加脂工段。试验发现,合成地沟油加脂剂最佳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 将地沟油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催化氧化,测定最佳的催化氧化温度和催化氧化时间,利用亚硫酸化对该条件下地沟油进行改性,制备皮革加脂剂,并将所得地沟油加脂剂应用于制革的加脂工段。试验发现,合成地沟油加脂剂最佳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h和焦亚硫酸钠用量为8%;施加地沟油加脂剂所得皮革的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和柔软性优于或接近于鱼油、磷脂、牛蹄油、合成油加脂剂所得皮革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 地沟油 加脂剂 氧化亚硫酸化
原文传递
香型氧化亚硫酸化菜油加脂剂的研制及应用(Ⅱ)—香型复合加脂剂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坤余 孙兵 +2 位作者 周华龙 但卫华 叶勇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4,共4页
以氧化亚硫酸化酯交换菜油为主要成分 ,与磺化动物油、磺化植物油和磺化矿物油等复合 ,再加入适量的香精 ,制成香味适宜的复合型皮革加脂剂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 ,研究了产品的组成、结构与性能... 以氧化亚硫酸化酯交换菜油为主要成分 ,与磺化动物油、磺化植物油和磺化矿物油等复合 ,再加入适量的香精 ,制成香味适宜的复合型皮革加脂剂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 ,研究了产品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所研制的香型复合加脂剂具有宜人、持久的香味 ,优良的应用性能。从理论上阐述了加脂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 加脂剂 氧化亚硫酸化 菜油
原文传递
关于氧化亚硫酸化技术开发皮革加脂剂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晓民 兰云军 黄秀娟 《皮革化工》 1999年第6期15-18,共4页
本文在探讨了氧化亚硫酸化技术开发皮革加脂剂的合成原理以及影响因素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用该技术制备耐酸加脂剂的情况,并列举了2 个用该技术合成皮革加脂剂的实例。
关键词 皮革 加脂剂 氧化亚硫酸化 耐酸加脂剂
下载PDF
氧化亚硫酸化羊毛脂加脂剂应用条件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顺姬 强西怀 张景斌 《皮革化工》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对亚硫酸化羊毛脂加脂剂在皮革上的应用工艺条件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加脂剂应用范围广泛 ,用于皮革加脂可赋予皮革优异的油润感、丝光感和保湿功能 ,并显示出优良的疏 /防水性。
关键词 氧化亚硫酸化 羊毛脂 加脂剂 应用
下载PDF
香型氧化亚硫酸化菜油加脂剂的研制及应用(Ⅲ)-香型复合加脂剂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王坤余 孙兵 +2 位作者 王玲 周华龙 叶勇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17-20,27,共5页
对香型复合氧化亚硫酸化菜油皮革加脂剂的应用性能和应用工艺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猪服装革上的应用试验表明 :所研制的复合型加脂剂渗透性好 ,加脂革中的油脂含量高 ,废液中残留的加脂剂少 ,其综合加脂性能优异 ... 对香型复合氧化亚硫酸化菜油皮革加脂剂的应用性能和应用工艺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猪服装革上的应用试验表明 :所研制的复合型加脂剂渗透性好 ,加脂革中的油脂含量高 ,废液中残留的加脂剂少 ,其综合加脂性能优异 ,达到了分子设计的要求 ,是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加脂剂产品。经香型复合加脂剂加脂的猪绒面革 ,其香味保留达 8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 加脂剂 氧化亚硫酸化 菜油
原文传递
橡胶籽油的氧化亚硫酸化及其加脂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邢小滨 《四川皮革》 1993年第4期30-32,共3页
通过对国产橡胶籽油的氧化亚硫酸化,配以其它类型的加脂剂,以最佳方案做了研究及应用试验。
关键词 橡胶籽油 氧化亚硫酸化 加脂剂
下载PDF
氧化亚硫酸化油加脂剂
9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皮革 专利技术 氧化亚硫酸化 加脂剂 制备
原文传递
有关不饱和油脂的氧化亚硫酸化加脂剂合成(一)——传统观点的缺陷与新的机理研究
10
作者 周华龙 张新申 《北京皮革(中外皮革信息版)(中)》 2004年第2期92-95,共4页
本文主要从讨论产生不饱和油脂旨结构的特殊性的原因入手.通过大量的实验对比,对传统的氧化机理和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对高碘值油脂氧化论,用实验数据予以了反驳.阐述了不饱和油脂与氧气,在常压、100℃下发生反应的最可... 本文主要从讨论产生不饱和油脂旨结构的特殊性的原因入手.通过大量的实验对比,对传统的氧化机理和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对高碘值油脂氧化论,用实验数据予以了反驳.阐述了不饱和油脂与氧气,在常压、100℃下发生反应的最可能的结构点-α-CH2氧化的理论。实验结果证明:油脂氧化不仅与碘值有关,还与双键的结构类型、构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油脂 氧化亚硫酸化 机理研究 传统 加脂剂 缺陷 合成 油脂氧化 实验对比 氧化机理 实验数据 结构类型 特殊性 结构点 碘值
原文传递
有关不饱和油脂的氧化亚硫酸化加脂剂合成(五)——氧化的油脂的活性与磺化
11
作者 周华龙 陈恩平 +1 位作者 聂敏 丁其云 《北京皮革(中外皮革信息版)(中)》 2004年第6期80-83,共4页
本文从化学成键键能和实验两个方面.着重论述了不饱和油脂氧化过程的关键反应是OOH基的分解,和氧化反应属于游离基反应的特征-游离基的传递性,经深度氧化后.脂肪链的链结构发生了变化,新的活性基团-OOH引入,使油脂原有的氧化油脂... 本文从化学成键键能和实验两个方面.着重论述了不饱和油脂氧化过程的关键反应是OOH基的分解,和氧化反应属于游离基反应的特征-游离基的传递性,经深度氧化后.脂肪链的链结构发生了变化,新的活性基团-OOH引入,使油脂原有的氧化油脂的反应活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氧化油脂的活性与磺化反应的关系.磺化油脂的两亲性能与传统观点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油脂 氧化亚硫酸化 加脂剂 合成 氧化油脂 游离基反应 氧化过程 学成键 氧化反应 深度氧化 活性基团 反应 反应活性 OH基 传递性 链结构
原文传递
有关不饱和油脂的氧化亚硫酸化加脂剂合成(2)——脂肪酸甲脂的氧化
12
作者 周华龙 聂敏 丁其云 《北京皮革(中外皮革信息版)(中)》 2004年第3期90-93,共4页
本论文着重考察了脂肪酸甲酯在强制氧化下.影响其他过氧化值(PV)变化的因素,包括温度、气量催化剂用量,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用量的加大以及气量的增多,PV值都会变大,在PV极大值之前与PV值呈同向性的增加.但PV达到极值后... 本论文着重考察了脂肪酸甲酯在强制氧化下.影响其他过氧化值(PV)变化的因素,包括温度、气量催化剂用量,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用量的加大以及气量的增多,PV值都会变大,在PV极大值之前与PV值呈同向性的增加.但PV达到极值后,继续氧化.PV值反而会降低,经过实验发现采用新的氧化机理指导非高碘值油脂氧化.其氢过氧化值是完全超过鱼油的过氧化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硫酸化 脂肪酸甲脂 不饱和油脂 加脂剂 剂用量 合成 脂肪酸甲酯 氢过氧化 PV值 强制氧化 油脂氧化 氧化机理 实验发现 极大值 温度 气量 鱼油
原文传递
亚硫酸化棉籽油皮革加脂剂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强西怀 孙庶冬 吾满江.艾力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475-479,共5页
在确定天然油脂氧化亚硫酸化新方法的工艺技术路线基础上 ,探索了棉籽油氧化亚硫酸化新工艺 ,找出了棉籽油氧化亚硫酸化的最佳工艺条件 .应用试验表明 ,氧化亚硫酸化棉籽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亚硫酸化类皮革加脂剂 .该工艺方法操作简单、... 在确定天然油脂氧化亚硫酸化新方法的工艺技术路线基础上 ,探索了棉籽油氧化亚硫酸化新工艺 ,找出了棉籽油氧化亚硫酸化的最佳工艺条件 .应用试验表明 ,氧化亚硫酸化棉籽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亚硫酸化类皮革加脂剂 .该工艺方法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无三废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棉籽油 氧化亚硫酸化 皮革加脂剂 皮革生产 生产工艺 氧化
下载PDF
对油脂氧化机理中缺陷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华龙 徐家宽 刘畅 《西部皮革》 2003年第6期35-38,共4页
传统不饱和天然油脂氧化(和抗氧化)机理及皮革化学品(氧化亚硫酸化加脂剂)油脂氧化机理的观点,与大量的实验存在很多明显的矛盾。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手段的引入,系统地研究与表征了油脂氧化过程中的产物,完善了传统油脂氧化机理。
关键词 油脂氧化机理 不饱和油脂 皮革学品 氧化 氧化亚硫酸化加脂剂
下载PDF
棉籽油改性制备高档皮革加脂剂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树法 汤克勇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40-43,共4页
以棉籽油为主要原料,系统研究了酯交换引入羟基,以适度降低产物的分子量和黏度,采用顺丁烯二酸酐酯化经过改性的油脂,以增加产物与皮胶原结合的活性点。同时,探讨了氧化亚硫酸化的条件及对产品加脂性能的影响;将产品与其他材料配伍复配... 以棉籽油为主要原料,系统研究了酯交换引入羟基,以适度降低产物的分子量和黏度,采用顺丁烯二酸酐酯化经过改性的油脂,以增加产物与皮胶原结合的活性点。同时,探讨了氧化亚硫酸化的条件及对产品加脂性能的影响;将产品与其他材料配伍复配,以制备复合型皮革加脂剂。最后,通过皮革的加脂应用试验,确定了最佳的配方与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交换 氧化亚硫酸化 应用
原文传递
Cyanide removal for ultrafine gold cyanide residues by chemical oxidation methods 被引量:3
16
作者 Wen-wen HAN Hong-ying YANG Lin-lin TO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4129-4138,共10页
Because of the highly toxic cyanide in the gold cyanide residues,cyanide must be remove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process mineralogy of residues was studied firstly,and then cyanide removal was carried out by ... Because of the highly toxic cyanide in the gold cyanide residues,cyanide must be remove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process mineralogy of residues was studied firstly,and then cyanide removal was carried out by three chemical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due mainly contained Si,S and Fe.Pyrite was the main metallic mineral,and the iron-complex cyanides make cyanide removal difficult.The minerals in residues were in ultrafine particle size with high monomer dissociation degrees.In H_(2)O_(2)oxidation process,the self-decomposition and side reactions resulted in high consumption of H_(2)O_(2).In Na_(2)S_(2)O_(5)-air oxidation process,the time for complete process was long because of the reactions between Na_(2)S_(2)O_(5)and O_(2).Na_(2)SO_(3)oxidation method was found to be a new method for cyanide removal without air inflation device.The cyanide content was reduced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level in 90 min at pH 9.0 with optimum Na_(2)SO_(3)dose of 2.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cyanide residues process mineralogy cyanide removal H2O2 oxidation Na2SO3 oxidation
下载PDF
Enhancing recovery of uranium column bioleaching by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kinetic modeling 被引量:5
17
作者 H. ZARE TAVAKOLI M. ABDOLLAHY +1 位作者 S. J. AHMADI A. KHODADADI DARBA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691-2703,共13页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nhance the column bioleaching recovery of uranium ore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Seven factor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significance on bioleaching using a Plackett-Burman factorial desig...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nhance the column bioleaching recovery of uranium ore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Seven factor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significance on bioleaching using a Plackett-Burman factorial design.Four significant variables([Fe2+]initial,pH,aeration rate and inoculation percent)were selected for the optimization studies.The effect of these variables on uranium bioleaching was studied using a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The optimal values of the variables for the maximum uranium bioleaching recovery(90.27±0.98)%were as follows:[Fe2+]initial=2.89g/L,aeration rate420mL/min,pH1.45and inoculation6%(v/v).[Fe2+]initial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parameter.The maximum uranium recovery from the predicted models was92.01%.This value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experimental value.The analysis of bioleaching residue of uranium ore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confirmed the formation of K-jarosite on the surface of minerals.By using optimal conditions,uranium bioleaching recovery is increased at column and jarosite precipitation is minimized.The kinetic model showed that uranium recovery has a direct relation with ferric ion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umn bioleaching uranium ore SCREENING optimization kinetic model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roles of vanadyl sulfate and sodium nitrite in catalytic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with molecular oxygen 被引量:1
18
作者 Zhongtian Du Junxia Liu +2 位作者 Tianliang Lu Yangyang Ma Jie Xu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An efficient catalytic system consisting of vanadyl sulfate/sodium nitrite was disclosed previously for the oxidation of benzylic alcohols into aldehydes with molecular oxygen.However,the roles of catalyst components ... An efficient catalytic system consisting of vanadyl sulfate/sodium nitrite was disclosed previously for the oxidation of benzylic alcohols into aldehydes with molecular oxygen.However,the roles of catalyst components were not investigated.In this paper,we examined catalytic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as a model reaction,especially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role of each component is discussed including nitrite,vanadyl,sulphate,and water.Sodium nitrite could be converted into nitrate and nitric acid.The vanadium(IV)could be smoothly oxidized into vanadium(V)under mild and acidic conditions without any organic ligands.The transformation of sulfate and bisulfate,the cessation of an induction period,and the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were closely interrelated.The multiple roles of water are discussed,including reduction of the induction period,participation in redox cycles of nitric compounds,deactivation of vanadium,and as a byproduct of oxidation.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erobic oxidation using vanadium based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tic oxidation ALCOHOL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TRITE VANADIUM
原文传递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manganate preoxidation for organics removal
19
作者 REN ZhiJun NIGEL Graham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1160-1164,共5页
The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manganate preoxidation process for organics removal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nganate was a potentially powerful oxidizing agent and could make t... The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manganate preoxidation process for organics removal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nganate was a potentially powerful oxidizing agent and could make the 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concentration of sample solution increase.The process of manganate in combination with ferrous sulphate(FeMnO)was effective for organics removal and with the highest removal rate of 89%when the FeMnO dose was 0.18 mmol/L.The fluoresc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values related to hydrophobic acids and model humic acid polymers were the highest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main peak fluorescence intensity was shifted towards lower emission wavelengths,which indicated the reduction in the degree of aromaticity of residual organic matter f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ssium manganate femno process OXIDATION organic matte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