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铁黏结剂对磁铁矿球团氧化动力学的影响
1
作者 邱勇虎 罗果萍 +2 位作者 任杰 郝帅 柴轶凡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8,共10页
通过改变磁铁矿球团中含铁黏结剂的配比(0%、4%和8%),进行了球团氧化的动力学研究。首先利用TG-DTG-DSC分析确定了磁铁矿粉氧化的温度范围为240.1~1029.7℃,其后在温度400~1000℃和时间0~15 min内对球团进行了等温氧化动力学试验。根据... 通过改变磁铁矿球团中含铁黏结剂的配比(0%、4%和8%),进行了球团氧化的动力学研究。首先利用TG-DTG-DSC分析确定了磁铁矿粉氧化的温度范围为240.1~1029.7℃,其后在温度400~1000℃和时间0~15 min内对球团进行了等温氧化动力学试验。根据反应过程中球团FeO含量随氧化时间的变化数据,分析了球团氧化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含铁黏结剂对球团氧化度的影响。分别采用0级、1级和2级基元反应级数的f(C)-t图(C为质量分数,t为时间)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球团氧化反应符合1级反应的动力学规律,并确定了不同含铁黏结剂配比条件下反应的速率常数k。最后根据未反应核收缩模型和Arrhenius方程计算了反应的活化能,并判断了反应的限制性环节。研究显示,在低温段(400~700℃),含铁黏结剂配比为0%、4%和8%时,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依次为23.40、20.83、20.73 kJ/mol,表明含铁黏结剂可以加速球团的氧化进程,原因在于黏结剂结晶水的析出增加了球团内部的孔隙率,使气体O_(2)与磁铁矿的接触更加充分,球团氧化速率更快;但含铁黏结剂配比由4%增加到8%时,球团氧化速率增加幅度较小,原因在于黏结剂中结晶水的分解和扩散影响了球团的氧化。在高温段(800~1000℃),不同含铁黏结剂的反应活化能依次为43.37、35.16、35.98 kJ/mol,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表明过量的含铁黏结剂反而不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研究结果对优化含铁黏结剂配比、改善球团矿质量和指导球团矿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黏结剂 球团矿 氧化动力学 未反应核收缩模型 活化能
下载PDF
空气湿度对煤自燃特性及氧化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树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5,共8页
空气湿度对矿井煤自燃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空气湿度对煤自然氧化特性及氧化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特征,选取文家坡煤矿4105综放工作面煤样开展程序升温实验研究,分析不同空气湿度条件下煤样氧化自燃特性,并构建公式根据耗氧速率计算不... 空气湿度对矿井煤自燃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空气湿度对煤自然氧化特性及氧化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特征,选取文家坡煤矿4105综放工作面煤样开展程序升温实验研究,分析不同空气湿度条件下煤样氧化自燃特性,并构建公式根据耗氧速率计算不同氧化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空气湿度条件下,CO气体和耗氧速率随温度升高均呈现出指数型增长趋势,C_(2)H_(4)气体是煤高温热解的产物,在90°C以后才开始出现,文家坡煤矿煤样的临界温度为60~80°C,干裂温度为100~120°C;通过临界温度前后煤氧化动力学参数计算,煤样的表观活化能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大逐渐减小,当空气湿度超过60%以后,表观活化能又逐渐增大,且指前因子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说明煤自燃过程存在临界湿度,该湿度对煤自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该环境下煤样更加容易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空气湿度 耗氧速率 氧化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下载PDF
MgO-Fe_(3)O_(4)比例对磁铁矿氧化动力学的影响机制
3
作者 朱辛州 吴南勇 +1 位作者 陈方 张元波 《矿业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60-65,共6页
采用氧化镁纯试剂和磁铁矿纯矿物研究不同MgO和Fe_(3)O_(4)摩尔比对焙烧样品物相转化的影响,进而采用非等温法对Fe_(3)O_(4)-MgO混合样品氧化焙烧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较高Mg/Fe摩尔比例有利于生成Mg_(x)Fe_(3-x)O_(4),Mg^(2+... 采用氧化镁纯试剂和磁铁矿纯矿物研究不同MgO和Fe_(3)O_(4)摩尔比对焙烧样品物相转化的影响,进而采用非等温法对Fe_(3)O_(4)-MgO混合样品氧化焙烧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较高Mg/Fe摩尔比例有利于生成Mg_(x)Fe_(3-x)O_(4),Mg^(2+)的存在会抑制Fe_(2)O_(3)晶粒连接,不利于Fe_(2)O_(3)晶粒长大。Fe_(3)O_(4)-MgO混合样品氧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低温阶段(250~420℃)受化学反应和气体内扩散反应共同控制,此温度范围内磁铁矿氧化率约30%;中温阶段(420~720℃)由化学反应控制,氧化率提高至55%左右,MgO含量变化对表观活化能影响不大,为35.67~43.23 kJ/mol;高温阶段(720~980℃)主要为气体内扩散控制,此阶段Fe_(3)O_(4)与MgO开始发生反应,表观活化能随着Mg/Fe比例增高而增大,由14.97 kJ/mol升高至22.28 kJ/mol,表明较高的MgO含量不利于磁铁矿氧化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 Fe_(3)O_(4) 物相转变 氧化动力学
下载PDF
祁南矿采空区浸水风干煤体氧化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王永辉 杨永良 李永佳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2期68-73,共6页
为研究浸水风干后煤体氧化动力学特性,采用综合热分析仪对祁南72煤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氧化特性展开实验,并采用了OFW法、KAS法和Kissinger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体浸泡后,自燃所需要能量明显降低,促进了煤体低温氧化能力,... 为研究浸水风干后煤体氧化动力学特性,采用综合热分析仪对祁南72煤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氧化特性展开实验,并采用了OFW法、KAS法和Kissinger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体浸泡后,自燃所需要能量明显降低,促进了煤体低温氧化能力,增强其自燃倾向性;由于矿井水和蒸馏水阴阳离子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别,并且矿井水呈弱碱性,使得氧化动力学参数不同,平均活化能值存在较大差异;矿井水浸泡煤体30、60 d后,采用3种计算方法得出浸水煤体平均活化能均小于原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采空区疏放水 氧化动力学
下载PDF
铝酸亚铁非等温氧化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5
作者 陈健 王洪阳 +2 位作者 曹泽平 汪佳瑶 王子如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3年第1期79-85,共7页
铝酸亚铁的氧化分解对其后续拜耳法提取氧化铝具有重要意义。对铝酸亚铁的非等温氧化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借助XRD和XPS分析其氧化分解机理。结果表明:铝酸亚铁在650~900 K和900~1100 K氧化时分别受化学反应控制和内扩散控制,反应活化能分... 铝酸亚铁的氧化分解对其后续拜耳法提取氧化铝具有重要意义。对铝酸亚铁的非等温氧化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借助XRD和XPS分析其氧化分解机理。结果表明:铝酸亚铁在650~900 K和900~1100 K氧化时分别受化学反应控制和内扩散控制,反应活化能分别为59.36 kJ/mol和20.69 kJ/mol。铝酸亚铁首先氧化分解为磁铁矿和γ-氧化铝,温度升高促使磁铁矿进一步氧化为γ-氧化铁并最终转变为稳定的α-氧化铁,而γ-氧化铝则转变为α-氧化铝。铝酸亚铁中的铁氧化物优先于氧化铝往颗粒表面迁移,从而对颗粒内部铝酸亚铁的氧化分解起到阻碍作用。该研究为降温过程中同步实现铝酸亚铁的氧化分解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亚铁 氧化动力学 氧化机理 氧化 氧化
下载PDF
煤自燃中的各种基元反应及相互关系:煤氧化动力学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92
6
作者 王德明 辛海会 +2 位作者 戚绪尧 窦国兰 仲晓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67-1674,共8页
针对煤结构及其反应的复杂性,在综合分析煤中活性基团种类、结构形式及其在反应中转化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煤自燃中的活性结构单元,采用前线轨道理论和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活性位点上的电子转移及其完整反应路径、活化能及放热量,建立了... 针对煤结构及其反应的复杂性,在综合分析煤中活性基团种类、结构形式及其在反应中转化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煤自燃中的活性结构单元,采用前线轨道理论和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活性位点上的电子转移及其完整反应路径、活化能及放热量,建立了煤自燃过程中的13个基元反应及其反应顺序和继发性关系,揭示了以氧气引发的持续将煤中原生结构转化为碳自由基并释放气体产物的低活化能链式循环的煤氧化动力学过程,提出了煤氧化动力学理论,阐明了煤自燃产热产物的反应机理,该理论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和煤自燃高效化学阻化技术研究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前线轨道 量子化学 基元反应 氧化动力学
下载PDF
稀土阻燃镁合金的高温氧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樊建锋 杨根仓 +4 位作者 程素玲 谢辉 郝维新 王梅 周尧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66-1269,共4页
通过给镁中添加稀土元素 Y 和 Ce 获得了具有良好阻燃效果的 Mg-Y-Ce 合金,该合金能在 1 173 K 的高温下暴露于大气中 0.5 h 而不燃烧。扫描电镜和 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金表面生成了具有双层结构的复杂氧化膜:其中外层主要由 Y2O3和 M... 通过给镁中添加稀土元素 Y 和 Ce 获得了具有良好阻燃效果的 Mg-Y-Ce 合金,该合金能在 1 173 K 的高温下暴露于大气中 0.5 h 而不燃烧。扫描电镜和 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金表面生成了具有双层结构的复杂氧化膜:其中外层主要由 Y2O3和 MgO 组成,内层则由大量的金属镁和极少量的 MgO,Y2O3组成。高温氧化动力学研究显示,该合金在673 K 和 773 K 时氧化符合抛物线-直线规律,而在 873 K 下则遵循四方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镁合金 氧化动力学
下载PDF
铸造镍基高温合金K35的氧化动力学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云 袁超 +1 位作者 郭建亭 杨洪才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8,共4页
用静态增重法研究了K35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的800℃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K35合金的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属于完全抗氧化级·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确定K35合金氧化膜组成以Cr2O3为主,含有NiCr2O4及TiO·TiO2... 用静态增重法研究了K35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的800℃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K35合金的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属于完全抗氧化级·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确定K35合金氧化膜组成以Cr2O3为主,含有NiCr2O4及TiO·TiO2·由于钛氧化物的存在,在高温氧化期间,K35合金发生了内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高温氧化 氧化动力学 静态增重法 氧化 氧化 K35合金 燃气轮机
下载PDF
煤绝热氧化动力学特征参数与变质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1
9
作者 朱红青 王海燕 +1 位作者 宋泽阳 和超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8-503,共6页
为分析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然发火难易程度差异的氧化动力学原因,基于煤绝热氧化自热升温过程的基本假设,结合Arrhenius方程对该过程的反应特征进行了氧化动力学分析,然后研究得出绝热过程表观活化能(Ec)、绝热过程临界温度(Tc)和阶段内平... 为分析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然发火难易程度差异的氧化动力学原因,基于煤绝热氧化自热升温过程的基本假设,结合Arrhenius方程对该过程的反应特征进行了氧化动力学分析,然后研究得出绝热过程表观活化能(Ec)、绝热过程临界温度(Tc)和阶段内平均升温速率(Rhm和Rjs)4个特征参数,最后对各特征参数与煤质等级的关系进行数值拟合。结果表明:Ec,Tc,Rhm和Rjs四个特征参数,分别从煤自燃反应难易(Ec),控制难易(Tc)以及升温快慢(Rhm和Rjs)3方面表征其氧化动力学特征;随着煤的变质程度的升高,Ec与煤质等级成对数关系,Tc与其成线性关系,而Rhm和Rjs与之呈负指数关系。从氧化动力学角度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自燃差异性进行分析,为自燃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氧化动力学 绝热过程 表观活化能 临界温度 阶段特性
下载PDF
钒渣钙化焙烧的影响因素及焙烧氧化动力学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菊花 张伟 +1 位作者 杨勇霞 张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1-835,共5页
采用钙化焙烧方式处理转炉钒渣以提高钒的浸出率,考察了焙烧参数(渣样粒度,升温速率,焙烧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配钙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根据钒渣氧化的TG—DSC曲线对钒渣氧化变温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低升温速率可提... 采用钙化焙烧方式处理转炉钒渣以提高钒的浸出率,考察了焙烧参数(渣样粒度,升温速率,焙烧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配钙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根据钒渣氧化的TG—DSC曲线对钒渣氧化变温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低升温速率可提高钒氧化率,保温温度高于600℃时钒浸出率迅速增加.在钒渣粒径48—75μm,外配钙m(CaO)/m(V2O5)为0.42,升温速率2℃·min^-1,保温温度850℃,保温时间150min的条件下,钒浸出率达93.31%.钒尖晶石氧化过程受三级化学反应控制,升温速率为5和10℃·min^-1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67.65,256.03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渣 钒浸出率 钙化焙烧 氧化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下载PDF
磁铁精矿球团氧化动力学 被引量:20
11
作者 傅菊英 李云涛 +1 位作者 姜昌伟 王黎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0-954,共5页
推导出了磁铁矿氧化"单界面未反应核"修正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研究了凹山磁铁精矿球团的氧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800~950℃时,凹山磁铁精矿球团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4kJ/mol,其氧化由化学反应所控制;在1000~1050℃时,氧... 推导出了磁铁矿氧化"单界面未反应核"修正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研究了凹山磁铁精矿球团的氧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800~950℃时,凹山磁铁精矿球团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4kJ/mol,其氧化由化学反应所控制;在1000~1050℃时,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3kJ/mol,反应为反应产物层的内扩散所控制;在950~1000℃时,氧化反应为混合控制;在较低氧化温度下,加入MgO可以降低化学反应阻力,提高球团的氧化率;在较高氧化温度下,MgO对扩散阻力无明显影响,添加MgO并不提高氧化反应速度,但在任何氧化温度下,添加MgO不改变磁铁矿氧化反应的控制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精矿 球团 氧化动力学
下载PDF
热轧高强钢氧化动力学和氧化铁皮结构控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曹光明 孙彬 +1 位作者 刘小江 张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4,84,共5页
通过实验室氧化增重实验和热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高强钢(610L)的氧化动力学行为和FeO的转变行为,推导出了变温条件氧化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可实现热轧高强钢的厚度演变规律研究;测定了高强钢610L的氧化铁皮的等温... 通过实验室氧化增重实验和热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高强钢(610L)的氧化动力学行为和FeO的转变行为,推导出了变温条件氧化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可实现热轧高强钢的厚度演变规律研究;测定了高强钢610L的氧化铁皮的等温转变曲线,指出FeO等温转变包含两个转变过程,即第一个转变过程为析出先共析Fe3O4,第二个转变过程发生共析反应(FeO→Fe+Fe3O4),同时给出610L钢FeO层发生先共析转变和共析转变的"鼻温"范围分别为350~500℃和350~450℃,为控制氧化铁皮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恒温转变 氧化动力学 共析反应 先共析Fe3O4
下载PDF
SiC颗粒的高温氧化动力学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玉海 黄晓莹 +1 位作者 王承志 李颖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2-586,共5页
研究了SiC颗粒在927℃、1027℃和1127℃空气中的高温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越高SiC颗粒的氧化速率常数越大,氧化反应越容易进行;SiC颗粒的高温氧化分为氧化前期和氧化后期两个阶段.氧化前期的反应速率受界面化学反应的控制;氧化后期... 研究了SiC颗粒在927℃、1027℃和1127℃空气中的高温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越高SiC颗粒的氧化速率常数越大,氧化反应越容易进行;SiC颗粒的高温氧化分为氧化前期和氧化后期两个阶段.氧化前期的反应速率受界面化学反应的控制;氧化后期受扩散控制,其表观活化能远比氧化前期的大.SiC颗粒的高温氧化过程符合两个阶段式模型:氧化前期的氧化速率常数k_c=143.37exp(-70994/RT)(mg·m^(-2)·min^(-1)),氧化后期的氧化速率常数k_D=3.61×10~8exp(-192758/RT)(mg·m^(-2)·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SIC颗粒 高温氧化动力学 氧化速率
下载PDF
低压等离子喷涂NiCoCrAlYTa涂层的氧化动力学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克崧 梁兴华 +1 位作者 刘敏 邓畅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0-496,共7页
采用低压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上制备NiCoCrAlYTa涂层,研究涂层在900、1000和1100℃下恒温氧化200h的氧化动力学规律。通过表面XRD和SEM分析,初步探讨了氧化动力学规律与氧化产物的关系。结果表明:900℃时NiCoCrAlYTa涂层... 采用低压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上制备NiCoCrAlYTa涂层,研究涂层在900、1000和1100℃下恒温氧化200h的氧化动力学规律。通过表面XRD和SEM分析,初步探讨了氧化动力学规律与氧化产物的关系。结果表明:900℃时NiCoCrAlYTa涂层的氧化曲线符合对数规律,氧化产物主要为θ-Al2O3相;1000℃时NiCoCrAlYTa涂层的氧化曲线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产物主要是θ-Al2O3和α-Al2O3相的混合物;1100℃时NiCoCrAlYTa涂层的氧化符合立方规律,氧化产物主要是α-Al2O3相。根据实验结果经计算得到NiCoCrAlYTa涂层氧化过程中θ-Al2O3的形成激活能为151.78kJ/mol,α-Al2O3的形成激活能为270.25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CRALYTA涂层 低压等离子喷涂 氧化动力学
下载PDF
阻燃镁合金ZM5-0.1RE氧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卫彬 李华基 +2 位作者 饶劲松 邓正华 李东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67,共2页
在ZM5镁合金中添加0.1%混合稀土时,阻燃效果最佳,镁合金起燃温度提高到800℃以上。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ZM5-0.1RE氧化膜的表面形貌。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分析(SEM&EDS)表明,这层致密氧化膜由RE2O3、MgO、Al2O3、Mg17Al12... 在ZM5镁合金中添加0.1%混合稀土时,阻燃效果最佳,镁合金起燃温度提高到800℃以上。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ZM5-0.1RE氧化膜的表面形貌。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分析(SEM&EDS)表明,这层致密氧化膜由RE2O3、MgO、Al2O3、Mg17Al12组成,氧化膜致密度大于1,具有保护作用。高温氧化动力学研究显示,温度为700℃时,合金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曲线符合抛物线规律,在这个温度下,氧化膜增重很少,保护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稀土 阻燃镁合金 氧化 氧化动力学
下载PDF
T91钢高温水蒸气氧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金耀华 刘江南 +2 位作者 王正品 翟芳婷 石崇哲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7-210,共4页
利用热分析天平连续称重法和线性回归分析,对T91钢高温水蒸气氧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91钢在550℃、600℃和650℃时的水蒸气氧化动力学遵守y2=kt+c二次抛物线规律;在700℃和750℃时遵守y=kt+c的双直线规律。
关键词 T91钢 高温水蒸气 氧化动力学 二次抛物线 双直线
下载PDF
MSI工艺制备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和机理 被引量:10
17
作者 闫志巧 熊翔 +1 位作者 肖鹏 黄伯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51-1158,共8页
以针刺整体炭毡为预制体,采用CVD+MSI工艺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借助XRD和SEM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通过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热重分析研究材料的氧化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MSI工艺所制备的C/SiC材料致密度高,物相组成为类石墨结... 以针刺整体炭毡为预制体,采用CVD+MSI工艺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借助XRD和SEM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通过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热重分析研究材料的氧化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MSI工艺所制备的C/SiC材料致密度高,物相组成为类石墨结构的C、反应生成的SiC和残留Si.其等温氧化反应机理:第1阶段为反应控制,第Ⅱ和Ⅲ阶段为扩散和反应共同控制;材料的非等温氧化过程呈现自催化特征,氧化机理为随机成核,氧化动力学参数为:lgA=8.752min^(-1),E_a=169.167kJ·mol^(-1).与C/C材料相比,C/SiC材料有较差的低温氧化性能和稳定的高温氧化性能,这与MSI的工艺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熔硅浸渗 C/C复合材料 氧化动力学和机理 热重分析
下载PDF
高铁锰氨氮地下水净化试验及氧化动力学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冬 曹瑞华 +1 位作者 曾辉平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40-4150,共11页
在水厂,以中试模拟滤柱开展了高铁锰氨氮(8~10℃,TFe 6~14mg/L,Mn 0.8~1.5mg/L,NH_4^+-N 2.0~3.0mg/L)地下水净化试验及氧化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一级曝气+一级过滤、一级曝气+两级过滤工艺均由于溶解氧(DO)不足,对高铁锰氨氮地下水净... 在水厂,以中试模拟滤柱开展了高铁锰氨氮(8~10℃,TFe 6~14mg/L,Mn 0.8~1.5mg/L,NH_4^+-N 2.0~3.0mg/L)地下水净化试验及氧化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一级曝气+一级过滤、一级曝气+两级过滤工艺均由于溶解氧(DO)不足,对高铁锰氨氮地下水净化失败;曝气生物滤池由于曝气对水流造成紊动,净化效果最差;曝气生物滤池+两级过滤工艺可实现高铁锰氨氮地下水净化,但是运行滤速仅有6.0m/h;两级曝气+两级过滤工艺净化效果最优,可实现高铁锰、氨氮地下水(8~10℃,TFe 17.66mg/L,Mn 1.71mg/L,NH_4^+-N 3.37mg/L)净化,一级和二级滤速分别可达13.25m/h和12.75m/h,且在低温下亦适用,可实现低温高铁高锰高氨氮(5~6℃,TFe 9.72mg/L,Mn 3.29mg/L,NH_4^+-N 3.44mg/L)地下水的净化,一级和二级极限滤速分别为10.0m/h和8.0m/h.氧化动力学分析表明,铁氧化去除遵循一级化学氧化动力学规律,其氧化动力学常数为(1.02~1.18)×10.氨氮和锰的去除均遵循零级酶促反应动力学规律,其氧化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15~0.83)×10^(-1)和(0.31~1.20)×10^(-1).除铁除锰生物滤池中,铁的氧化去除速率最快,优先完成去除,锰和氨氮完成氧化去除的先后顺序受基质浓度大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锰 氨氮 地下水 溶解氧 两级净化 滤速 氧化动力学
下载PDF
磁铁精矿高温氧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德庆 罗艳红 +1 位作者 潘建 周文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3,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750~900℃下磁铁精矿在空气中的氧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磁铁精矿自身的氧化速度远远大于其球团的氧化速度,且氧化反应基本在前2 min内完成;比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磁铁精矿的氧化反应越快;磁铁精矿氧化反应... 采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750~900℃下磁铁精矿在空气中的氧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磁铁精矿自身的氧化速度远远大于其球团的氧化速度,且氧化反应基本在前2 min内完成;比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磁铁精矿的氧化反应越快;磁铁精矿氧化反应初期受化学反应控制,后期受化学反应和气体内扩散混合控制;根据磁铁精矿的氧化速度和FeO含量,可从一定程度上判断相应生球预热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精矿 热重分析 高温氧化动力学 球团
下载PDF
SiC涂层/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的氧化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朋召 王红洁 金志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3-331,共9页
采用原位反应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简称:RB)的纤维表面制得SiC涂层,通过 XRD、SEM、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SiC涂层均匀性 的影响,并对SiC涂层/碳纤维编织体(简称:CB)材料在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氧化... 采用原位反应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简称:RB)的纤维表面制得SiC涂层,通过 XRD、SEM、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SiC涂层均匀性 的影响,并对SiC涂层/碳纤维编织体(简称:CB)材料在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氧化反应的 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涂层均匀、完整地涂覆于编织体内外各纤维表 面;材料等温氧化反应的机理为第一阶段反应控制,第二阶段扩散和反应共同控制;材料的非 等温氧化过程呈现自催化特征,氧化机理为随机成核,氧化动力学参数为:lgA=9.615min-1; Ea=201.73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法 三维碳纤维编织体 非等温热重分析 氧化动力学和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