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石墨烯-Cu金属有机框架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环境水中痕量铅
1
作者 张敏会 李静 +3 位作者 贺云凤 冯晓青 杨鹏飞 王露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28-531,535,共5页
目的制备1种吸附环境水样中重金属元素铅的氧化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GO/Cu-MOFs),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定量检测。方法对萃取环境水样中铅元素的条件进行优化,再用ICP-MS测定。结果成功制备Cu-MOFs和GO/Cu-MOFs... 目的制备1种吸附环境水样中重金属元素铅的氧化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GO/Cu-MOFs),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定量检测。方法对萃取环境水样中铅元素的条件进行优化,再用ICP-MS测定。结果成功制备Cu-MOFs和GO/Cu-MOFs,两者红外图谱相似度很高。以GO/Cu-MOFs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在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样品100 mL,溶液pH=6,吸附剂用量25 mg,萃取时间15 min,洗脱剂1.0 mL 0.1 mol/L EDTA)萃取后,进行ICP-MS分析,铅元素在0.05~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0.01μg/L,定量限为0.03μg/L,主要共存离子对检测均无显著影响。对铅质量浓度为5.00μg/L标准样品进行检测,方法回收率为90.0%~10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3.1%。结论建立的氧化石墨烯-Cu金属有机框架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适合测定环境水中痕量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金属有机框架 氧化石墨烯-cu金属有机框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掺杂氧化石墨烯对水中锑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秀贞 成双婵 +2 位作者 张浩麟 周斌 侯保林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83,共12页
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MIL-53(Fe)为基体,成功将氧化石墨烯(GO)掺杂于其中,制备了GO@MIL-53(Fe)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其在水溶液中对Sb(Ⅴ... 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MIL-53(Fe)为基体,成功将氧化石墨烯(GO)掺杂于其中,制备了GO@MIL-53(Fe)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其在水溶液中对Sb(Ⅴ)的吸附性能。在通过响应面实验找到吸附最适条件的基础上,探究了共存离子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b(Ⅴ)的最优吸附条件:Sb(Ⅴ)初始质量浓度为23.22 mg/L,吸附时间为2.7 h,吸附剂投加量为27.22 mg,反应温度为34.63℃,pH=4.13,此条件下,Sb(Ⅴ)去除率可达99.11%。实验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R^(2)=0.997)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R^(2)=0.991),2%GO@MIL-53(Fe)在318 K时的最大单分子吸附量为180.2 mg/g,并且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废水中CO_(3)^(2-)对Sb(Ⅴ)的吸附有抑制作用;经过4轮吸附-解吸实验,2%GO@MIL-53(Fe)仍保持70%以上的去除率,具有良好的洗脱再生和回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氧化石墨 金属有机框架 MIL-53(Fe) Sb(Ⅴ)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复合膜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宇程 祝梦 +2 位作者 陈明燕 涂雯雯 甘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9,共7页
石墨烯因力学特性、电子效应、光学特性、热性能以及其他化学性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氧化产物——氧化石墨烯兼具以上优良性能,还含有丰富的羟基、羧基等含氧基团。氧化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原子厚度和微米横向尺寸、... 石墨烯因力学特性、电子效应、光学特性、热性能以及其他化学性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氧化产物——氧化石墨烯兼具以上优良性能,还含有丰富的羟基、羧基等含氧基团。氧化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原子厚度和微米横向尺寸、优异的机械强度、较大的表面积和较强的亲水性,在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关于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针对有机废水的处理,复合膜的不稳定性阻碍了其发展。氧化石墨烯膜对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通量较低、稳定性差、抗污性较差的缺点越来越突出。氧化石墨烯的层间距限制了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因此,除研究影响氧化石墨烯膜处理效果的因素外,研究者们还将具有多孔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氧化石墨烯结合制备复合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氧化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复合膜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和刚果红等的去除率可达99%,较氧化石墨烯纯膜的去除率提高约55%。在复合膜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中,氧化石墨烯/铜基(HKUST-1)复合膜、氧化石墨烯/锆基(UiO-66)复合膜、氧化石墨烯/锌基(ZIF-8)复合膜等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其中铜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氧化石墨烯制备的复合膜应用较多,已被广泛用于有机废水、含油废水的处理以及气体分离领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加入,可有效增大氧化石墨烯的层间距,提高复合膜的亲水性,为水分子通过复合膜提供了有效的通道和推动力,从而提升复合膜的通量和去污性能。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氧化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复合膜的研究与应用,重点论述其在难降解有机物、有机染料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复合膜去除有机物的机理进行探讨。此外,对氧化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复合膜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在涵盖两种优良吸附剂特性的基础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高通量、高去除率、高抗污性能的复合膜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复合膜 有机废水
下载PDF
通过与氧化石墨烯复合增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Ni)-74的电催化析氢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褚梅 李曦 +4 位作者 李娜 侯美静 李小争 董永志 王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17-1422,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Ni)-74及其与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材料MOF(Ni)-GO,并利用线性伏安扫描(LSV)等电化学方法在N_2饱和的0.5mol/L H_2SO_4溶液中对材料的电催化性能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GO的掺杂能显著提升金...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Ni)-74及其与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材料MOF(Ni)-GO,并利用线性伏安扫描(LSV)等电化学方法在N_2饱和的0.5mol/L H_2SO_4溶液中对材料的电催化性能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GO的掺杂能显著提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Ni)-74的电催化活性。其中GO含量为8%时,所得复合材料表现出最好的电催化析氢活性,起始电势仅为-0.462V,塔菲尔斜率为110mV/dec,同时该材料也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MOFs) MOF(Ni)-74 氧化石墨 电催化 析氢反应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Cu-1,3,5-苯三甲酸/氧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孟祖超 刘斌 +1 位作者 李成希 李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5-229,共5页
利用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Cu-1,3,5-苯三甲酸/氧化石墨烯(Cu-BTC/GO)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相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比表面积分析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探讨... 利用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Cu-1,3,5-苯三甲酸/氧化石墨烯(Cu-BTC/GO)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相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比表面积分析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温度、pH和亚甲基蓝初浓度等因素对Cu-BTC/GO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7、30℃的条件下,125mg/L Cu-BTC/GO对10mg/L亚甲基蓝有优异的吸附能力;Cu-BTC/GO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通过Langmuir模型计算可知,该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可达480.7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石墨 吸附 亚甲基蓝
原文传递
氧化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6
作者 朱家乐 白羽婷 冯思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15-321,327,共8页
光催化因其绿色安全、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解决当前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有效方法。光催化技术的核心之一是光催化材料的研发,制备光催化活性高、组成稳定、可回收再利用的光催化剂是许多研究者的共同追求。近... 光催化因其绿色安全、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解决当前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有效方法。光催化技术的核心之一是光催化材料的研发,制备光催化活性高、组成稳定、可回收再利用的光催化剂是许多研究者的共同追求。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类新型光催化材料已被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结构不稳定、容易聚集、光生电子空穴对极易复合等缺点,其光催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限制了MOFs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找到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来改善MOFs的光催化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实验证实,将氧化石墨烯(GO)与MOFs复合是有效方法之一。GO表面丰富的含氧基团使其易与MOFs复合,GO稳定的二维平面结构能增强MOFs的结构稳定性,同时GO极强的亲水能力还使MOFs容易分散在溶剂中。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GO/MOF复合材料的电子-空穴复合速率得到有效降低,相比于母体组分其光催化活性显著提升。该方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且对多种MOFs都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综述了GO/MOF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此类复合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在去除环境污染物中的应用,包括去除气态污染物、还原重金属离子、降解抗生素类药物、降解有机染料和降解其他有机污染物等方面。最后对GO/MOF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期推动MOFs新型复合材料应用于环境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金属-有机框架 复合材料 光催化 环境修复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量子点/铜-金属有机框架构建关-开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效伟 刘尊年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5,共6页
制备了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S-GQDs)和铜-金属有机框架(Cu-MOFs),并将其有序组装到金电极上,构建了“关-开”型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用于多巴胺检测。NS-GQDs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Cu-MOFs存在时,Cu-MOFs与NS-GQDs相互作用使量子点的... 制备了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S-GQDs)和铜-金属有机框架(Cu-MOFs),并将其有序组装到金电极上,构建了“关-开”型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用于多巴胺检测。NS-GQDs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Cu-MOFs存在时,Cu-MOFs与NS-GQDs相互作用使量子点的发光猝灭,发光信号“关闭”;加入多巴胺后,多巴胺与结合于量子点表面的Cu-MOFs发生电子转移,将Cu-MOFs从量子点表面移除,NS-GQDs的ECL恢复,发光信号重新“打开”。结果表明,NS-GQDs的发光强度恢复值与多巴胺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5~60μmol/L,检出限为62 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石墨量子点 铜-金属有机框架 电化学发光 关-开 多巴胺
下载PDF
铋和石墨烯改性金属有机框架对碘离子的吸附性能
8
作者 许文静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50-52,共3页
采用一步法制备石墨烯(GO)和铋[Bi(Ⅲ)]改性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ZIF-8),得到GZIF和Bi@GZIF吸附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ZIF-8晶体结构没有被破坏,表面... 采用一步法制备石墨烯(GO)和铋[Bi(Ⅲ)]改性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ZIF-8),得到GZIF和Bi@GZIF吸附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ZIF-8晶体结构没有被破坏,表面形态及表面基团发生了变化,对碘离子的吸附能力增强,吸附速度加快,尤其是Bi@GZIF在5 min内完成吸附88.3%,最大吸附容量达197.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离子 石墨 金属有机框架 吸附性能 水质
下载PDF
溶剂热法合成UiO-66金属有机框架限域的钴取代磷钼酸及其催化烯烃环氧化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扈殿文 宋晓静 +4 位作者 吴淑杰 杨晓彤 张浩 常鑫瑜 贾明君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56-366,共11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一类新型晶体孔性材料,在气体储存、物质分离、非线性光学及催化等领域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其中,基于锆氧簇和有机配体构筑的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rMOFs)因其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而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将多金属氧酸...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一类新型晶体孔性材料,在气体储存、物质分离、非线性光学及催化等领域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其中,基于锆氧簇和有机配体构筑的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rMOFs)因其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而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将多金属氧酸盐(POM)负载在ZrMOFs载体上能够获得一类新型复合材料催化剂.这类材料具有可调控的酸性和氧化还原性,已在一些固体酸催化及选择氧化(包括烯烃环氧化)等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多金属氧酸盐通常可以通过简单的浸渍法引入到ZrMOFs载体上,但这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普遍存在活性组分分散不均匀且易于在液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发生活性组分流失的问题.因此,当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简单有效的制备方法获得结构更加稳定、性能更加优异的复合材料催化剂.近期,国内外多个研究小组分别报道了采用溶剂热法能够一步合成出POM@ZrMOFs复合材料,这类材料的主要特点是POM团簇能够均匀的分散在ZrMOFs孔道中,从而使其在氧化脱硫及烯烃选择氧化等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考虑到POMs及ZrMOFs种类和结构的多样性,可以预期这类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将磷钼酸(PMo12)及钴取代磷钼酸(PMo11Co)限域在一类ZrMOFs材料(UiO-66)的孔道中,得到了两种复合材料催化剂,分别记为PMo12@UiO-66和PMo11Co@UiO-66.通过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uOOH)为氧化剂烯烃环氧化反应考察了其催化性能.相较于PMo12@UiO-66,含有钴取代磷钼酸的PMo11Co@UiO-66杂化材料表现出了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经简单的过滤和洗涤后即可循环使用多次,且催化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值得一提的是,PMo11Co@UiO-66对多种类型烯烃的环氧化反应均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环氧选择性.例如,在加入自由基抑制剂对二苯酚后,柠檬烯选择性氧化为柠檬烯-1,2-环氧化物的选择性可以达到91%,性能明显优于文献中报道的其它类型催化剂.此外,溶剂种类对PMo11Co@UiO-66的催化活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极性相对较强的乙醇、乙腈等溶剂中,催化剂的活性较低;在极性较弱的甲苯、氯仿,四氯化碳等溶剂中,催化剂的活性则相对较高.溶剂极性的差异会影响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接触情况,继而对催化剂的活性产生较大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催化反应前后的PMo11Co@UiO-66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溶剂热法合成的杂化材料催化剂中,引入的POM团簇能够均匀的分散在UiO-66框架材料的孔道和笼中;催化剂反应前后的组成与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可以认为杂原子Co的引入能够产生类似于Co–O–Mo的新的活性中心,从而使PMo11Co@UiO-66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的高稳定性应主要归因于UiO-66框架对PMo11Co团簇的空间限域作用.这种空间限域作用能够使PMo11Co团簇被封装在UiO-66的八面体笼中,且二者之间还存在着较强的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深入研究PMo11Co@UiO-66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性质及其对分子氧的活化能力,加深对催化作用机制等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扩大这类复合材料催化剂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酸盐 金属有机框架 氧化 溶剂热合成
下载PDF
后修饰法合成介孔钴金属有机框架及其催化烯烃环氧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沙莎 李军 +2 位作者 庄长福 刘术侠 高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9-805,共7页
通过后修饰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新型Co2+配位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采用红外、电感耦合等离子分析和N2吸附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氧气/异丁醛反应体系中,介孔钴金属有机框架对烯烃环氧化反应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其中,环辛烯的转化率... 通过后修饰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新型Co2+配位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采用红外、电感耦合等离子分析和N2吸附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氧气/异丁醛反应体系中,介孔钴金属有机框架对烯烃环氧化反应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其中,环辛烯的转化率及环氧环辛烷的选择性分别达到了94%和91%,转化频率(TOF)值为509 h-1。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之后,其结构和活性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后修饰 烃环氧化 分子氧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基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倩倩 王三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55-2357,2363,共4页
综述了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的理化性质和发展前景,从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染料的角度出发,概述了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对Cu^2+、Pb^2+和MB的吸附效果及对金属离子和有机染料的吸附机理。最后针对全文研究进展做了总结同时对未来高效吸... 综述了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的理化性质和发展前景,从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染料的角度出发,概述了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对Cu^2+、Pb^2+和MB的吸附效果及对金属离子和有机染料的吸附机理。最后针对全文研究进展做了总结同时对未来高效吸附剂的开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金属离子 有机染料 吸附机理
下载PDF
基于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金属有机框架分子印迹聚合物荧光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强力霉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颖 袁冠青 +2 位作者 胡雪莲 潘明飞 方国臻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52-3459,共8页
目的建立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金属有机框架分子印迹聚合物荧光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强力霉素的分析方法。方法以强力霉素为模板分子,基于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光学特性和金属有机框架的高比表面积,结合分子印迹策略,采用“一锅法”制备对... 目的建立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金属有机框架分子印迹聚合物荧光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强力霉素的分析方法。方法以强力霉素为模板分子,基于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光学特性和金属有机框架的高比表面积,结合分子印迹策略,采用“一锅法”制备对强力霉素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新型分子印迹荧光探针(ZIF-67@N-GQDs@MIP)。结果该探针合成最佳条件为:选用甲醇作为合成溶剂、ZIF-67添加量为20 mg、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摩尔比例为1:8:20。在最佳条件下该探针在0.15~5.00 mg/L范围内对强力霉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0.029 mg/L(S/N=3),该方法用于牛奶中强力霉素检测,回收率为90.11%~92.81%。结论该方法构建的分子印迹荧光传感探针具有选择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适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强力霉素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 金属有机框架 氮掺杂石墨量子点 分子印迹聚合物 荧光检测
原文传递
氧化石墨烯/有机高分子复合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瑞丽 曹秦镇 +2 位作者 李蓉蓉 母应秀 杨欣沅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8期52-54,共3页
氧化石墨烯由于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等特性,在与有机高分子复合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不同材料的组合赋予了氧化石墨/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更优异的吸附性能。本文介绍了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能,综述了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由于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等特性,在与有机高分子复合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不同材料的组合赋予了氧化石墨/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更优异的吸附性能。本文介绍了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能,综述了氧化石墨烯/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吸附重金属离子、有机染料、放射性核素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有机高分子 吸附 金属离子 染料
下载PDF
改性氧化石墨烯在防腐涂料中应用的研究
14
作者 曹力文 李瑶 +1 位作者 陈豪杰 瞿建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7-252,259,共7页
氧化石墨烯(GO)是石墨烯的衍生物,能够阻隔水分子和氧气等腐蚀因子进入到金属表面,在金属防腐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对GO在金属防腐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概述,主要从GO的共价和非共价改性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改性GO在聚氨酯和环氧树脂等... 氧化石墨烯(GO)是石墨烯的衍生物,能够阻隔水分子和氧气等腐蚀因子进入到金属表面,在金属防腐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对GO在金属防腐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概述,主要从GO的共价和非共价改性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改性GO在聚氨酯和环氧树脂等有机涂料中的防腐应用,并展望了改性GO在防腐涂料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氧化石墨 改性 防腐 有机涂层
原文传递
基于石墨烯基复合物和聚天青Ⅰ的HRP传感器检测有机过氧化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绍卿 杨绍明 +3 位作者 李玲玲 杨杰 曹嫱 查文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65-869,共5页
利用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GO)的方法将石墨烯(rGO)固定在电极表面上,然后电沉积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镍复合物,构成石墨烯/金属氢氧化物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GCE),并通过电聚合天青Ⅰ将辣根过氧化酶(HRP)固定在GCE/rGO/Cu(OH)_2-Ni(... 利用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GO)的方法将石墨烯(rGO)固定在电极表面上,然后电沉积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镍复合物,构成石墨烯/金属氢氧化物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GCE),并通过电聚合天青Ⅰ将辣根过氧化酶(HRP)固定在GCE/rGO/Cu(OH)_2-Ni(OH)_2表面,制得GCE/rGO/Cu(OH)_2-Ni(OH)_2/HRP-PA。对石墨烯/金属氢氧化物复合纳米材料进行了SEM和能谱表征。通过电化学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对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别对过氧化氢叔丁基(BHP)及过氧化氢异丙苯(CHP)进行了分析测定。该传感器对BHP和CHP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在2.0×10^(-5)~9.2×10^(-4)mol/L范围内响应电流与BHP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9×10^(-6)mol/L;在3.0×10^(-6)~1.0×10^(-4)mol/L范围内响应电流与CHP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9×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金属氧化 天青Ⅰ 有机氧化 HRP传感器
下载PDF
Cu-BTC/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对刚果红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璇 贾荣畅 +4 位作者 曹晓强 郭琳 李琳 胡术刚 吕宪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5-52,共8页
文章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出了金属有机骨架(MOF)1,3,5-均苯三羧酸铜,即Cu-BTC,然后将Cu-BTC与氧化石墨烯(GO)进行复合制备Cu-BTC/GO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BET分析仪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文章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出了金属有机骨架(MOF)1,3,5-均苯三羧酸铜,即Cu-BTC,然后将Cu-BTC与氧化石墨烯(GO)进行复合制备Cu-BTC/GO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BET分析仪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阴离子染料刚果红(CR)的吸附特性。XRD谱图显示MOF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SEM表征证实了MOF在GO表面实现了成功生长。复合材料对CR的去除率大于单一MOF的去除率,吸附过程符合准2级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容量达到1491.6 mg/g。总的来说,Cu-BTC/GO可以作为染料废水处理的优良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氧化石墨 吸附 刚果红
原文传递
磁性氧化石墨烯/MIL-100(F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吖啶橙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欢 赵维 +2 位作者 陈佑宁 杨晓玲 李玉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80-1586,共7页
本文通过Hummer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磁性氧化石墨(MGO)和磁性氧化石墨烯/MIL-100(Fe)(MGO/MIL-100(Fe)0.3)复合材料,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磁性氧化石墨... 本文通过Hummer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磁性氧化石墨(MGO)和磁性氧化石墨烯/MIL-100(Fe)(MGO/MIL-100(Fe)0.3)复合材料,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和磁性氧化石墨烯/MIL-100(Fe)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和紫外光下,光催化降解吖啶橙染料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MGO/MIL-100(Fe)0.3与MGO相比催化性能有明显提高,且磁性氧化石墨/MIL-100(Fe)复合材料可重复使用4次,其作为处理印染废水的光催化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氧化石墨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光催化剂
下载PDF
氨基酸离子液体介入的Fe-MOFs纳米棒催化氧化α-蒎烯
18
作者 张敏 李丹 +5 位作者 李金玲 陈米雪 肖毅 黄红梅 毛丽秋 尹笃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6,共6页
α-蒎烯氧化时通常用到挥发性溶剂,不够环保。而采用新型氨基酸离子液体-纳米金属有机框架Fe-MOFs协同催化体系,可实现无溶剂条件下α-蒎烯的清洁、温和转化。研究结果表明:用均苯四甲酸根(PMA)作配体时制备的Fe-PMA-60纳米棒可与氨基... α-蒎烯氧化时通常用到挥发性溶剂,不够环保。而采用新型氨基酸离子液体-纳米金属有机框架Fe-MOFs协同催化体系,可实现无溶剂条件下α-蒎烯的清洁、温和转化。研究结果表明:用均苯四甲酸根(PMA)作配体时制备的Fe-PMA-60纳米棒可与氨基酸离子液体[C_(4)mim]Cys构成协同催化体系,以TBHP为氧源,在无溶剂及60℃条件下反应10h,α-蒎烯转化率为99.8%,主产物马鞭草烯酮、马鞭草烯醇的总选择性为81.0%。Fe-PMA-60重复使用8次,催化结果没有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Α-蒎 氨基酸离子液体 催化氧化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基材料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海川 刘永红 王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37-2340,共4页
从氧化石墨烯独特的结构分析开始,解析了氧化石墨烯基材料对水体中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并重点介绍了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对水体中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氧化石墨 复合材料 吸附 金属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金属有机骨架衍生Co(OH)_(2)/C-N@GP纳米复合材料
20
作者 何应 张宇 +2 位作者 何清 刘辉 李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32-2440,共9页
本文报道一种制备β-Co(OH)_(2)/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Co(OH)_(2)/C-N@GP)的方法。首先,我们通过在含羧基的聚苯乙烯(PS)乙醇分散体中使Co(NO_(3))2·6H_(2)O与2-甲基咪唑反应,合成了ZIF-67/聚苯乙烯的复合材料。然后将ZIF-... 本文报道一种制备β-Co(OH)_(2)/氮掺杂碳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Co(OH)_(2)/C-N@GP)的方法。首先,我们通过在含羧基的聚苯乙烯(PS)乙醇分散体中使Co(NO_(3))2·6H_(2)O与2-甲基咪唑反应,合成了ZIF-67/聚苯乙烯的复合材料。然后将ZIF-67/聚苯乙烯复合材料高温碳化,同时与硫代乙酰胺和石墨烯反应生成Co(SO_(4))_(2)/C-N@GP。最后,Co(SO_(4))_(2)/C-N@GP在KOH水溶液中浸泡以获得Co(OH)_(2)/C-N@GP纳米复合材料。所制备的Co(OH)_(2)/C-N@GP的扫描电镜图显示尺寸为10~20 nm的Co(OH)_(2)很好地分散在石墨烯上。电化学分析表明Co(OH)_(2)/C-N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表现出典型的法拉第电荷转移行为,并且当石墨烯存在时,其比电容可显著增强。在2 mol·L^(-1)KOH中,Co(OH)_(2)/C-N@GP在2 A·g^(-1)下表现出985.4 F·g^(-1)的高比电容,1000次循环后的比电容保持率为7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石墨 氧化 纳米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