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7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苦参碱水凝胶通过激活角化细胞Nrf2/HO-1通路促进创面愈合
1
作者 刘璐 刘淑丹 +5 位作者 刘晓丹 杨丽 凌晨 海小明 马会明 陈冬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620-4627,共8页
背景:慢性创面炎症和氧化应激阻碍了角化细胞的再生,氧化苦参碱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可能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潜在效应。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创面愈合的作用,以及对H_(2)O_(2)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 背景:慢性创面炎症和氧化应激阻碍了角化细胞的再生,氧化苦参碱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可能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潜在效应。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创面愈合的作用,以及对H_(2)O_(2)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①体内实验:分别制备含0,0.05,0.1,0.2 g/L氧化苦参碱的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HAMA)水凝胶。在75只糖尿病小鼠背中部制作直径12 mm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随机分5组干预,每组15只:模型组创面包扎固定,单纯水凝胶组以HAMA水凝胶覆盖创面,低、中、高剂量氧化苦参碱组分别以含0.05,0.1,0.2 g/L氧化苦参碱的HAMA水凝胶覆盖创面,光固化后包扎固定,14 d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②体外实验:将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分5组培养,正常组常规培养,H_(2)O_(2)组及低、中、高浓度氧化苦参碱组均加入H_(2)O_(2)干预4 h,然后分别更换为含0,0.05,0.1,0.2 g/L氧化苦参碱的培养基,培养24 h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体内实验:与模型组比较,单纯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愈合率无明显变化,低、中、高剂量氧化苦参碱组治疗后7,14 d的创面愈合率升高(P<0.05)。治疗后14 d的创面样本切片病理观察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氧化苦参碱组再生表皮层厚度、显微血管数量与胶原沉积均增加(P<0.05)。术后7 d的创面样本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氧化苦参碱组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②体外实验:CCK-8检测、EdU及Ki67染色显示,与H_(2)O_(2)组相比,中、高浓度氧化苦参碱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P<0.05)。与H_(2)O_(2)组相比,中、高浓度氧化苦参碱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活性氧含量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H_(2)O_(2)组相比,高浓度氧化苦参碱组Nrf2核蛋白、Nrf2总蛋白、HO-1蛋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1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③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能够通过上调Nrf2、HO-1蛋白减轻HaCat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加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水凝胶 氧化 创面愈合 Nrf2/HO-1信号通路 HaCat细胞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高糖诱导乳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张宇菲 罗红 +3 位作者 肖红 陶玲 沈祥春 常楚瑞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9-339,共11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高糖(HG)诱导乳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CFBs)增殖和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乳鼠20只,取乳鼠心脏的心尖部分分离与培养原代CFBs,取对数生长期CFBs细胞分为空白(Control)组、40 mmol/L甘露醇...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高糖(HG)诱导乳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CFBs)增殖和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乳鼠20只,取乳鼠心脏的心尖部分分离与培养原代CFBs,取对数生长期CFBs细胞分为空白(Control)组、40 mmol/L甘露醇(Mannitol)组、不同浓度(30、35、40、45及50 mmol/L)HG组及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 mg/L)OMT组,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确定后续实验OMT的保护浓度;按前述OMT的保护浓度结果,取对数生长期CFBs细胞分为空白(Control)组、40 mmol/L甘露醇(Mannitol)组、40 mmol/L HG(HG)组、40 mmol/L HG+50 mg/L OMT(OMT低剂量)组、40 mmol/L HG+100 mg/L OMT(OMT中剂量)组及40 mmol/LHG+200 mg/L OMT(OMT高剂量)组,采用天狼星红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胶原纤维表达及形态变化,采用羟脯氨酸(Hyp)试剂盒检测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Hyp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分布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FBs中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Collagen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CFBs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CFBs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数量变少;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CFBs内Hyp含量减少,细胞在S期分布比例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HG组CFBs细胞数量增多,α-SMA表达增多;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CFBs细胞数量减少,α-SMA表达减少;与HG组相比,50、100及200 mg/L OMT组HIF-1α、VEGFA、α-SMA、CTGF、CollagenⅠ、CollagenⅢ及FN表达下调(P<0.05)。结论OMT可抑制乳鼠CFBs增殖并诱导细胞转分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HIF-1α信号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糖尿病心肌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乳鼠 氧化苦参碱 高糖 心肌成纤维细胞 转分化
下载PDF
同位素内标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六堡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残留量
3
作者 石金娥 张洪禹 +2 位作者 辛若竹 丁梅 奚广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4,共6页
目的:以广西六堡茶为例,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残留量。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0%乙腈+0.2%氨水)超声提取,流动相为0.1%甲酸—水和0.1%甲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内标法定量。结果:... 目的:以广西六堡茶为例,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残留量。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0%乙腈+0.2%氨水)超声提取,流动相为0.1%甲酸—水和0.1%甲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内标法定量。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0.1~8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6,检出限均为1.0μg/kg,定量限均为3.0μg/kg,满足茶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残留量的监管判定要求。通过加标验证,回收率均为92.0%~104.7%,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4%。结论:试验方法结合净化管净化(147.7 mg PSA,15.1 mg GCB,887.2 mg硫酸镁),以Kinetex 2.6μm Biphenyl 100色谱柱(100 mm×3.0 mm)分离,解决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提取回收率低、前处理复杂的问题,使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出峰良好,抗干扰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UPLC-MS/MS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通过COX-2/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MG63骨肉瘤细胞的促凋亡机制
4
作者 姬健钧 邱文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基于环氧合酶2(COX-2)/PTEN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2(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促凋亡机制。方法取MG63细胞经2.0、4.0、8.0 mg/mL的氧化苦参碱和6μmol/L的5-氟尿嘧啶(5-FU)作用... 目的基于环氧合酶2(COX-2)/PTEN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2(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促凋亡机制。方法取MG63细胞经2.0、4.0、8.0 mg/mL的氧化苦参碱和6μmol/L的5-氟尿嘧啶(5-FU)作用后,检测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线粒体自噬水平以及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INK1小干扰RNA(PINK1 siRNA)干扰PINK1的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INK1 siRNA组、氧化苦参碱组、PINK1 siRNA+氧化苦参碱组,检测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以及细胞凋亡率。采用慢病毒感染使COX-2过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氧化苦参碱组、COX-2组、COX-2+氧化苦参碱组,检测细胞中COX-2、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结果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细胞凋亡率,Bax、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自噬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氧化苦参碱组比较,PINK1 siRNA+氧化苦参碱组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以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与氧化苦参碱组比较,COX-2+氧化苦参碱组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抑制COX-2表达,介导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PINK1/Parkin的过度活化,从而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骨肉瘤 细胞凋亡 线粒体自噬 环氧合酶2 PTEN诱导激酶1 帕金森病蛋白2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枸杞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残留量的方法
5
作者 张闯 赵孔祥 +4 位作者 潘红蕊 于艳军 宓捷波 苏明跃 杨永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189-195,共7页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建立枸杞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测定方法。样品经1.0%磷酸水溶液超声提取,强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10 mL 5%氨水甲醇溶液洗脱,采用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通过T3...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建立枸杞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测定方法。样品经1.0%磷酸水溶液超声提取,强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10 mL 5%氨水甲醇溶液洗脱,采用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通过T3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通过考察不同种类提取溶剂、超声时间、固相萃取条件下目标化合物峰面积,确定最优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0.5~50.0μg/kg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0.05μg/kg,定量限0.2μg/kg。低、中、高3个浓度加标回收试验,苦参碱回收率范围在76.3%~90.7%,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2.2%~7.4%,氧化苦参碱回收率范围在79.2%~89.0%,RSD在3.1%~6.6%。该方法适用于枸杞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枸杞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内标法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调控CDK4/cyclinD1通路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6
作者 陈林金 谢应玉 +1 位作者 陈丹 林师雅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0-493,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及CDK4/cyclinD1通路调控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对前列腺癌可能产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观察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情况;荧光染色观察前列腺癌PC-3细胞核形态改变...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及CDK4/cyclinD1通路调控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对前列腺癌可能产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观察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情况;荧光染色观察前列腺癌PC-3细胞核形态改变情况;流式细胞仪观察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周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观察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观察CDK4、cyclinD1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μmol/L氧化苦参碱组作用72 h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活力最弱。荧光染色发现,氧化苦参碱使前列腺癌PC-3细胞核形态改变,且细胞核皱缩程度随氧化苦参碱浓度增加而加深。与对照组相比,氧化苦参碱组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且随浓度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2、4、8μmol/L氧化苦参碱组G1期比例明显增加,S期、G2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PCR法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氧化苦参碱组CDK4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且随浓度增加而下降,8μmol/L组下降最明显。氧化苦参碱组CDK4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4μmol/L组降低最为显著(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活力,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并在细胞增殖周期G1期中阻滞,其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CDK4/cyclinD1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CDK4/cyclinD1通路 前列腺癌PC-3细胞 凋亡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反应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代云莉 彭灿 +7 位作者 梁丹 李志阳 冯昭卫 王一凡 冯莉 陈佳佳 陈圣杰 肖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1-37,共7页
目的 通过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 (HIPK2)、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 (HIPK2)、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OMT在糖尿病肾病(DKD)中抗炎抗纤维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6周龄的db/db小鼠适应性喂养2周,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OMT组,每组10只。OMT组给予腹腔注射氧化苦参碱[120 mg/(kg·d)],持续8周,并设同月龄同背景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C组)。处死小鼠前收集血液和尿液,检测各项生化指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皮质TLR4、HIPK2、NLRP3、E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水平及部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1β、IL-18水平。采用Pearson法对HIPK2与TLR4、NLRP3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M组体重、血糖、24 h尿蛋白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NC组均升高(P <0.05),OMT组24 h尿蛋白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DM组降低(P <0.05)。病理染色显示,DM组可见肾小球系膜区节段性增生,基底膜无明显增厚,肾小管管腔明显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间质区炎症细胞浸润和蓝色胶原纤维沉积;经OMT治疗后,相较于DM组,OMT组肾小球系膜区增生程度减轻,肾小管病变有所改善,间质区炎症细胞浸润减少。DM组TLR4、HIPK2、NLRP3、Fibronecti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NC组升高(P <0.05),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NC组降低(P <0.05);OMT组小鼠TLR4、HIPK2、NLRP3、Fibronecti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DM组降低(P <0.05),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较DM组升高(P <0.05)。DM组血清中IL-1β、IL-18相对表达量较NC组升高(P <0.05),OMT组较DM组降低(P <0.05)。Pearson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DM组肾组织中HIPK2蛋白与TLR4、NLRP3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881和0.774,均P <0.05)。OMT组HIPK2蛋白与TLR4、NLRP3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814、0.871,均P <0.05)。结论 OMT抑制DM小鼠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可能与抑制HIPK2及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氧化苦参碱 TOLL样受体4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 含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通过抑制HMGB1缓解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神经性疼痛
8
作者 黄翔 李晓宏 +1 位作者 汤达承 陈盼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模型,探索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OMT)对CCI大鼠神经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CCI组、OMT组,每组10只。OMT组大鼠于术后7 d内每2天鞘内注... 目的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模型,探索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OMT)对CCI大鼠神经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CCI组、OMT组,每组10只。OMT组大鼠于术后7 d内每2天鞘内注射OMT(1.2 mg/kg),CCI组和Sham组同一时间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术后第1、3、7、14、21天检测后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 PWTL)。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情况,使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 CCI组大鼠表现出甩腿、舔足等明显的疼痛表现,提示造模成功。与Sham组比较,CCI组大鼠术后第7、14、21天的MWT显著降低(P<0.05),PWTL显著缩短(P<0.05)。与CCI组相比,OMT组大鼠术后第7、14、21天的MWT明显增加(P<0.05),PWTL显著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CCI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MGB1、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及TNF-α、IL-β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CCI组比较,OMT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MGB1、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及TNF-α、IL-β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OMT可能通过下调CCI大鼠脊髓组织中的HMGB1、TLR4、TNF-α及IL-β,缓解CCI大鼠的神经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疼痛 氧化苦参碱 高迁移率族蛋白1 TOLL样受体4 神经炎症 坐骨神经压迫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性细胞因子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德荣 徐志红 +1 位作者 陈磊垚 许立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07-1111,I0004,共6页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体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022年1—3月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模型。6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50 mg/kg)、...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体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022年1—3月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模型。6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50 mg/kg)、氧化苦参碱低剂量组(50 mg/kg)、氧化苦参碱中剂量组(100 mg/kg)、氧化苦参碱高剂量组(200 mg/kg),每组10只。根据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及便血情况,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并采用16S rRNA评估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 氧化苦参碱可降低小鼠DAI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空白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IL-6含量分别为(29.64±5.31)ng/g、(111.31±11.47)ng/g、(44.97±7.22)ng/g、(100.67±11.44)ng/g、(74.12±6.55)ng/g、(68.78±6.98)ng/g;空白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IL-1β含量分别为(34.58±3.45)ng/g、(198.14±18.80)ng/g、(60.25±6.13)ng/g、(162.72±15.20) ng/g、(120.79±15.25)ng/g、(88.42±10.01)ng/g;空白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TNF-α含量分别为(50.57±4.50)ng/g、(298.68±11.47)ng/g、(44.97±7.22)ng/g、(100.67±11.44)ng/g、(74.12±6.55)ng/g、(68.78±6.98)ng/g。DSS使小鼠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多样性降低。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增加;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ota丰度显著提高,Proteobacteria丰度降低;在属水平上,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和Akkermansia丰度显著升高,Escherichia-Shigella、Desulfovibrio、Blautia、Parasutterella、Turicibacter和Bacteroides丰度显著降低。结论 氧化苦参碱能够缓解UC症状,抑制UC小鼠炎性因子表达并调整其肠道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氧化苦参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小鼠 近交C57BL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氧化苦参碱重定位及作用机制研究——以多发性硬化症为例
10
作者 孔德鑫 张明亮 +9 位作者 陈毓龙 李伟霞 王晓艳 吴娅丽 杨柳青 张辉 陈小菲 李寒冰 吴宿慧 唐进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62-2170,共9页
目的为探索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AT)新的潜在应用价值,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OMAT的药理作用重定位,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并探索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筛选OMAT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导... 目的为探索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AT)新的潜在应用价值,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OMAT的药理作用重定位,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并探索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筛选OMAT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导入CMap与Coexpedia数据库对OMAT药理作用及适应症重定位,选取代表性适应症对应靶点基因与DEGs取交集,构建靶点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进行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619个OMAT调控的DEGs。重定位结果表明,OMAT或可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关节炎等疾病。以MS为例进行后续分析,GO与KEGG结果提示,OMAT可能通过调控ERK的生物过程与Ras和钙离子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MS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OMAT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中枢神经炎症浸润和髓鞘脱失程度也明显减轻。RT-PCR结果显示,OMAT明显降低模型组小鼠Fgfr2、Rras2、Raf1、Camk2a、Calm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Fgf2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OMAT对MS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Fgf2、IL4、ICAM1、Fgfr2等靶点,抑制Ras信号通路和钙离子信号通路的关键靶点有关。本研究扩大了OMAT的应用范围,也为其他药物的再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药物重定位 生物信息学 多发性硬化症 实验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调控CTLA-4和PD-1缓解小鼠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晓琪 牛腾耀 +2 位作者 詹静慧 高强 张艳丽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24-229,共6页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通过免疫负调控机制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的缓解作用。方法 将DBA/1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OMT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9只。采用胶原和佐剂等体积混合背部...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通过免疫负调控机制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的缓解作用。方法 将DBA/1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OMT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9只。采用胶原和佐剂等体积混合背部皮下多点注射诱导DBA/1J小鼠,构建CIA小鼠模型。OMT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用氧化苦参碱和地塞米松进行腹腔注射,正常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rkhead box protein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关节滑膜组织的异位生发中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Foxp3及CTLA-4和PD-1的表达。结果 OMT可缓解CIA小鼠关节肿胀度并降低其关节评分,增加脾淋巴细胞和关节组织Foxp3及CTLA-4的表达,降低PD-1的表达(P均<0.05),并减少炎性细胞大面积浸润。结论 OMT可能经增加调节性(Foxp3+)T细胞CTLA-4的表达但降低PD-1的表达而缓解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氧化苦参碱 叉头样转录因子P3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调控肝细胞癌进展枢纽基因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
12
作者 钟国强 林岩 +3 位作者 黄桂柳 潘丽英 韦丽军 黄赞松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31-36,共6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氧化苦参碱调控肝细胞癌(HCC)进展的枢纽基因,并分析其circ_0031450相关的内源竞争RNA(ceRNA)机制。方法通过circBANK、miRMAP及miRWALK等多个数据库预测并下载整理circ_0031450的miRNA靶点,利用Cytoscape软...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氧化苦参碱调控肝细胞癌(HCC)进展的枢纽基因,并分析其circ_0031450相关的内源竞争RNA(ceRNA)机制。方法通过circBANK、miRMAP及miRWALK等多个数据库预测并下载整理circ_0031450的miRNA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ceRNA网络。通过STRING网站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文件,并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利用MCODE插件筛选关键基因并创建其子网络。利用R软件基于CIBERSORT算法,筛选免疫浸润相关性最显著的基因LCK作为枢纽基因。对LCK进行免疫检查点相关性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分析);通过GEPIA2数据库预测与LCK相关的前150个基因,通过R软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比较LCK高、低表达组的总生存期(OS),对氧化苦参碱及L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得到3个miRNA(miR-548c-5p、miR-548d-5p及miR-648)作为circ_0031450的靶点,得到28个mRNA作为miRNA及氧化苦参碱的靶点,并成功构建ceRNA网络、PPI网络及关键基因子网络。LCK表达与HCC免疫微环境中多个免疫细胞及免疫检查点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均<0.05)。GSEA分析及GO、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LCK主要参与T、B淋巴细胞的激活、分化及其受体信号、免疫应答、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及趋化因子信号等生物学过程或通路。LCK高表达组OS高于LCK低表达组(P<0.05),氧化苦参碱与LCK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作用于LCK并间接调控circ_0031450相关ceRNA机制,参与改变HCC的免疫微环境,从而影响HCC的发生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内源竞争RNA LCK 环状RNA_0031450 微小RNA-548c-5p 免疫微环境 肝细胞癌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及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景正 叶子昊 +2 位作者 祝可欣 严宝飞 富莹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29-238,共10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xy)的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50 mg/kg)和Oxy低、高剂量组(50 mg/kg和100 mg/kg);采用高脂饮食(hi...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xy)的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50 mg/kg)和Oxy低、高剂量组(50 mg/kg和100 mg/kg);采用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饲喂16周诱导NAFLD大鼠模型,从第8周开始按分组对应灌胃给药;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肝脏重量和肝脏指数;采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油红O和Masson染色检查大鼠肝脏病理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鼠肝脏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肝脏重量及肝脏指数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AST、ALT、LDL-c、TC和TG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肝小叶结构出现损伤,呈现弥漫性小泡、大泡脂肪变性及气球样变;肝脏中脂滴和蓝色胶原纤维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Oxy高剂量组大鼠体重、肝脏重量及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肝损伤及脂代谢相关指标水平显著恢复(P<0.01);肝脏结构趋于正常,肝脏仅有轻微的小泡脂肪变性;肝脏中脂滴和蓝色胶原纤维显著减少(P<0.01)。转录组结果显示,正常组、模型组和Oxy组样本各自聚集在一起;正常组与模型组间有499个差异基因,模型组与Oxy组间有434个差异基因,共有差异基因218个,集中于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蛋白激酶G(protein kinase G,PKG)、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松弛素、胰岛素抵抗、Rap1和Hippo信号通路。结论Oxy具有明确的抗NAFLD作用,具体表现为对HFD诱导的NAFLD大鼠的肥胖的缓解以及肝功能、脂代谢紊乱、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改善,机制可能与调控cGMP/PKG、PI3K/Akt、cAMP、松弛素、胰岛素抵抗、Rap1和Hippo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氧化苦参碱 转录组学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氧化苦参碱通过Akt-eNOS-NO信号通路改善棕榈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14
作者 宋鑫 刘亚平 +3 位作者 王宇浩 朱家权 金松南 文今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以及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一氧化氮(NO)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aspase-3、Akt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蛋白表达。结果OMT对PA诱导的HUVECs细胞存活率下降和LDH水平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细胞凋亡;上调bcl-2/bax蛋白比值及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在细胞培养液中降低ROS和MDA水平而提高SOD、GSH-PX和NO水平;上调Akt和eNOS的磷酸化蛋白表达。结论OMT通过Akt-eNOS-NO信号通路改善P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棕榈酸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AKT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氧化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AMPK/mTOR途径及自噬的影响
15
作者 崔明宇 卢金莹 +5 位作者 于露 王宇彤 边疆 王高 杨新霞 杨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31-2338,共8页
目的探讨AMPK/mTOR通路调节的自噬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抑制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 injury,OGD/R)对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纯化AS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 目的探讨AMPK/mTOR通路调节的自噬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抑制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 injury,OGD/R)对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纯化AS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OGD/R组)和OGD/R+OMT组(0.1、0.2、0.4 mmol·L^(-1))。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和Annexin 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AMPK、AMPK、p-mTOR、mTOR、Beclin 1、LC3B、p62和β-actin的表达。同时通过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探究自噬在OMT药效中作用。结果与CON组相比,OGD/R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ROS生成明显增加(P<0.01),p-AMPK/AMPK和LC3BⅡ/Ⅰ的比值及Beclin 1含量升高(P<0.01),p-mTOR/mTOR比值及p62含量降低(P<0.01)。与OGD/R组相比,OGD/R+OMT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减少(P<0.01),细胞内ROS生成明显减低(P<0.01),p-AMPK/AMPK和LC3BⅡ/Ⅰ的比值降低(P<0.01),p-mTOR/mTOR比值及p62含量升高(P<0.01)。与OGD/R组相比,OGD/R+3-MA组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同时OGD/R+3-MA组存活率与OGD/R+OMT及OGD/R+OMT+3-MA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OMT对OGD/R诱导的AS具有保护作用,其中作用与抑制AMPK/mTOR信号通路及改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氧糖剥夺/复糖复氧 星形胶质细胞 自噬 氧化应激 AMPK/mTOR途径
下载PDF
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水果蔬菜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残留量
16
作者 辛若竹 张春杨 +2 位作者 丁梅 石金娥 周影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采用同位素内标法,结合QuEChERS技术,建立水果蔬菜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线性范围0.1~80.0 ng/mL,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6;在5种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90.6%...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采用同位素内标法,结合QuEChERS技术,建立水果蔬菜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线性范围0.1~80.0 ng/mL,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6;在5种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90.6%~119.4%,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8%~17.1%,检出限0.2μg/kg,定量限1.0μg/kg。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水果蔬菜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水果 蔬菜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TGF-β1诱导肺成纤维细胞MRC-5的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17
作者 肖一佳 赵素娥 周若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MT)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体外增殖和分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采用TGF-β1刺激MRC-5细胞为肺纤维化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TGF-β1组、OMT高剂量(OMT-H)组...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MT)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体外增殖和分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采用TGF-β1刺激MRC-5细胞为肺纤维化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TGF-β1组、OMT高剂量(OMT-H)组、OMT低剂量(OMT-L)组及Notch信号阻断剂(DAPT)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MRC-5细胞增殖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增殖、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间充质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Ⅰ型及Ⅲ型胶原表达;使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检测OMT对TGF-β1诱导的MRC-5细胞异变模型中,TGF-β1信号及Notch信号相关基因Smad2、Smad3、Notch3、Hey1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TGF-β1组可显著增加MRC-5细胞增殖及分化、Ⅰ型及Ⅲ型胶原表达,并可增加TGF-β信号及Notch信号相关基因Smad2、Smad3、Notch3、Hey1表达(均P<0.05);而OMT组和DAPT组可抑制TGF-β1诱导的MRC-5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减少α-SMA、Ⅰ型及Ⅲ型胶原表达,并可减少TGF-β信号及Notch信号相关基因Smad2、Smad3、Notch3、Hey1表达(均P<0.05)。结论OMT可抑制TGF-β1诱导的MRC-5细胞增殖和分化,可能与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肺纤维化 胶原 羟脯氨酸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缓释片在犬体内的代谢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素军 王广基 +2 位作者 李晓天 阮金秀 张振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的代谢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单剂量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分别给犬单剂量灌胃氧化苦参碱缓释片或胶囊,用LC-MS测定给药后的血浆中氧化苦参碱和其代谢物苦参碱浓度。结果氧化苦参碱缓释片...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的代谢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单剂量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分别给犬单剂量灌胃氧化苦参碱缓释片或胶囊,用LC-MS测定给药后的血浆中氧化苦参碱和其代谢物苦参碱浓度。结果氧化苦参碱缓释片中氧化苦参碱、代谢物苦参碱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3.9±2.1)%和(122.0±11.7)%。结论以氧化苦参碱或代谢物苦参碱为统计指标,氧化苦参碱缓释片和胶囊在吸收程度上生物不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缓释片 氧化苦参碱胶囊 苦参碱 相对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在炎性环境下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19
作者 韩奕文 孙玲先 +1 位作者 王锦淳 朱丽华 《医师在线》 2023年第11期7-10,共4页
目的探究氧化苦参碱(OM)在炎性环境下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由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炎性环境,处理不同分化程度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HGC-27,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OM进行给药处理,实验共分为3组:Con组、LPS组、LPS+O... 目的探究氧化苦参碱(OM)在炎性环境下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由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炎性环境,处理不同分化程度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HGC-27,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OM进行给药处理,实验共分为3组:Con组、LPS组、LPS+OM组,通过细胞计数和CCK-8法检测OM在炎性环境下对胃癌细胞株增殖功能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观察OM在炎性环境下对胃癌细胞株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在炎性环境下,OM对胃癌细胞SGC-7901和HGC-27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与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GC-7901(P<0.01)和HGC-27(P<0.001)细胞的迁移。结论OM在炎性环境下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影响,一定程度上逆转了“炎癌转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炎性环境 胃癌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及甘草甜素对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1
20
作者 王俊学 王国俊 +1 位作者 蔡雄 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及甘草甜素(GL)对撤除苯巴比妥钠(PB)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测定肝/体质量比、肝组织DNA含量,观察组织学改变及原位凋亡细胞TUNEL标记等指标,观察腹腔内...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及甘草甜素(GL)对撤除苯巴比妥钠(PB)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测定肝/体质量比、肝组织DNA含量,观察组织学改变及原位凋亡细胞TUNEL标记等指标,观察腹腔内注射OM150mg/kg及GL50mg/kg,3次/d,于36h后,对撤除PB后引起的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阳性对照组肝/体质量比及肝DNA含量分别回落16.3%及32.4%;GL组分别回落16.1%及28.9%;OM组无明显回落。组织学检查及凋亡细胞TUNEL标记显示:阳性对照组及GL组小鼠肝细胞出现典型凋亡改变,TUNEL标记阳性;阴性对照组及OM组小鼠肝细胞未见明显凋亡改变。结论:OM可阻断撤除PB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GL对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甘草甜素 细胞凋亡 肝细胞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