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2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铈负载聚己内酯创面敷料在神经外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刘爽 郑玉婷 +2 位作者 陆井伟 尹萍 张明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铈负载聚己内酯创面敷料在神经外科开颅患者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术后护理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24例接受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作... 目的:探讨氧化铈负载聚己内酯创面敷料在神经外科开颅患者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术后护理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24例接受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伤口采用传统外科敷料进行覆盖,实验组患者使用氧化铈负载聚己内酯敷料进行覆盖,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无菌拭子培养阳性率、伤口愈合比值、伤口换药平均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的伤口无菌拭子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8、4.593、5.962,P<0.05)。术后当天、第2天、第4天、第6天,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3、2.552、2.544、5.555,P<0.05)。实验组患者伤口换药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8,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开颅患者术后的伤口护理中应用氧化铈负载聚己内酯创面敷料,能够降低患者伤口无菌拭子培养阳性率、伤口愈合比值、伤口换药平均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负载聚己内酯创面敷料 开颅术后 伤口护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纳米氧化铈-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电极对环境水体中As(Ⅲ)的检测
2
作者 白雪华 孟佩俊 +2 位作者 李淑荣 刘燕茹 罗利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1-256,共6页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特性表...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特性表征。研究了AuNPs/CeO2/Gr/GCE快速、准确测定水环境中As(Ⅲ),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探讨了氧化铈与石墨烯质量比、金纳米粒子沉积圈数、沉积时间和沉积电位及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确定检测As(Ⅲ)的优化实验条件。在最优条件下,该电化学传感器对As(Ⅲ)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其溶出伏安峰电流与As(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3.35~387.15μmol/L,检出限为4.74μmol/L。在不同干扰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传感器对As(Ⅲ)的选择性较好。为了评估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实验室自来水为样本进行As(Ⅲ)加标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0.5%~99.2%,表明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监测As(Ⅲ)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石墨烯 纳米氧化铈 金纳米粒子 As(Ⅲ)
原文传递
氧化铈纳米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
3
作者 郑黑姝 张映娟 +3 位作者 韦艳华 黄辉 马翔宇 廖红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96-3501,共6页
背景: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增加已成为现代医疗保健中的主要问题,研发新的抗菌替代药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合成一种CeO_(2)纳米酶并进行一系列表征,研究其生物相容性以及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采... 背景: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增加已成为现代医疗保健中的主要问题,研发新的抗菌替代药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合成一种CeO_(2)纳米酶并进行一系列表征,研究其生物相容性以及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CeO_(2)纳米酶,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分析、拉曼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表征方法对其形貌、产物成分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利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实验对CeO_(2)纳米酶的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进行表征。使用CCK-8法评价不同质量浓度(10,25,50μg/mL)CeO_(2)纳米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作用。使用平板计数法评价CeO_(2)纳米酶在不同条件下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使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条件处理后的细菌内活性氧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①CeO_(2)纳米酶的形貌为棒状,其中Ce^(3+)占Ce^(3+)和Ce^(4+)总和的29.87%,平均晶粒尺寸为7.4 nm;在pH=5.5、含底物TMB的微酸性环境下,CeO_(2)纳米酶和H_(2)O_(2)混合后表现出优异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在pH=7.4的情况下未表现出过氧化物酶模拟活性。②不同质量浓度的CeO_(2)纳米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均无明显的细胞毒性。③在pH=5.5的微酸性环境中,单独存在CeO_(2)纳米酶(10μg/mL)时,大肠杆菌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CFU结果下降约0.5个log(P<0.01);在含H_(2)O_(2)(50μmol/L)的微酸性环境中,CeO_(2)纳米酶对大肠杆菌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效果,CFU结果下降约1.5个log(P<0.001)。当CeO_(2)纳米酶单独存在时,大肠杆菌中活性氧水平升高(P<0.05);当CeO_(2)纳米酶与H_(2)O_(2)共同存在时,大肠杆菌中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P<0.001)。④结果表明,CeO_(2)纳米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一定的抗菌能力,可在含低浓度H_(2)O_(2)的微酸性环境下表现出过氧化物酶活性,产生活性氧杀灭细菌,进而表现出更优异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纳米酶 纳米材料 抗菌性能 生物相容性 大肠杆菌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铈在阿霉素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孟颖月 蔺雪峰 韩轩茂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22-27,共6页
目的:在体外细胞水平研究纳米氧化铈(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CeNPs)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DOX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24 h,确定体外模拟DOX心肌损伤的最佳浓度。以此为... 目的:在体外细胞水平研究纳米氧化铈(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CeNPs)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DOX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24 h,确定体外模拟DOX心肌损伤的最佳浓度。以此为基础,加入粒径为20 nm的不同浓度的CeNPs与DOX共处理24 h,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盒(CCK8)法测定心肌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表达量,同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不同组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量。结果:选择1μM DOX处理24 h作为造模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ROS表达量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下降、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量升高(P<0.05)。与1μM DOX单独处理组相比,低浓度CeNPs(10μg/mL、20μg/mL、50μg/mL)与1μM DOX共处理后心肌细胞存活率上升、ROS表达减少、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上调并且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量下调(P<0.05);而高浓度CeNPs(100μg/mL)与1μM DOX共处理后,相较于1μM DOX单独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下降更明显(P<0.05)、ROS表达量增加(P<0.05),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粒径为20 nm的低浓度CeNPs(10μg/mL、20μg/mL、50μg/mL)可以通过缓解氧化应激水平,减少细胞凋亡保护DOX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而高浓度CeNPs(100μg/mL)对DOX心肌损伤没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 阿霉素 心脏毒性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铈在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中的作用及其对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李俊奇 韩轩茂 +1 位作者 蔺雪峰 袁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5期67-72,共6页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铈在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纳米氧化铈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1μmol/L阿霉素)、纳米氧化铈组(10μg/ml纳米氧化铈)、...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铈在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纳米氧化铈对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1μmol/L阿霉素)、纳米氧化铈组(10μg/ml纳米氧化铈)、实验组(1μmol/L阿霉素+10μg/ml纳米氧化铈)、阳性对照组(1μmol/L阿霉素+10μmol/L右丙亚胺)。建立阿霉素心脏毒性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生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ROS)水平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Bax、Bcl-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LDH、MDA含量上升,细胞内ROS水平和凋亡率增加,Bax和P53蛋白表达量升高,Bcl-2蛋白表达量下降,且Bcl-2/Bax比值下降(均P<0.001);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上升,细胞LDH、MDA含量下降,细胞ROS含量和凋亡率下降,Bax和P53蛋白表达量降低,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且Bcl-2/Bax比值升高(均P<0.001)。结论纳米氧化铈能有效预防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损伤,其作用可能与下调P53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 阿霉素 心脏毒性 P53基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铈材料对人牙周膜细胞及人牙龈细胞的促成骨作用研究
6
作者 谷梦云 鲁丹丹 +1 位作者 邱华 孙晓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87-0191,共5页
研究纳米氧化铈颗粒(CNPs)对人牙周膜细胞及人牙龈细胞的成骨活性的影响,并探索这些颗粒在两种细胞中的不同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BSA孵育法合成CNPs,并通过CCK-8实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茜素红染色和实时定量PCR(RT-qPCR)评估... 研究纳米氧化铈颗粒(CNPs)对人牙周膜细胞及人牙龈细胞的成骨活性的影响,并探索这些颗粒在两种细胞中的不同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BSA孵育法合成CNPs,并通过CCK-8实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茜素红染色和实时定量PCR(RT-qPCR)评估了CNPs对于人牙周膜细胞和牙龈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 C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显著促进牙周膜细胞和牙龈细胞的成骨活性,相较牙周膜细胞而言,牙龈细胞表现出更高的耐受性。结论 纳米氧化铈颗粒在适宜浓度下可显著提升牙周相关细胞的成骨活性,为牙周炎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未来研究需在动物模型中进一步验证CNPs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深入探讨其临床应用前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颗粒 牙周膜细胞 牙龈细胞 成骨作用 牙周病治疗
下载PDF
氧化铈纳米颗粒对炎症微环境下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7
作者 鲁丹丹 谷梦云 +1 位作者 邱华 孙晓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62-0166,共5页
探究炎症微环境下氧化铈纳米颗粒 ( CeO2 NPs ) 对于牙周膜干细胞 ( PDLSCs ) 增殖及成骨分化影响。方法 通过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 Pg-LPS )刺激模拟炎症微环境,评估CeO2 NPs 对Pg-LPS刺激的PDLSCs的影响,使用CCK-8法检测PDLSCs增殖,... 探究炎症微环境下氧化铈纳米颗粒 ( CeO2 NPs ) 对于牙周膜干细胞 ( PDLSCs ) 增殖及成骨分化影响。方法 通过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 Pg-LPS )刺激模拟炎症微环境,评估CeO2 NPs 对Pg-LPS刺激的PDLSCs的影响,使用CCK-8法检测PDLSCs增殖,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及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骨钙素(OCN )、碱性磷酸酶( ALP )、Ⅰ型胶原蛋白 ( Col-1 )的表达水平来检测 PDLSCs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在炎性微环境下, CeO2 NPs 增加OCN、ALP、Col-1 表达水平。染色结果表明炎症微环境下CeO2 NPs可以促进 PDLSCs 的成骨特性。结论 CeO2 NPs 可以促进炎症微环境中PDL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纳米颗粒 牙周膜干细胞 炎症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 成骨分化
下载PDF
氧化铈纳米酶的结构调控及POD酶活性研究
8
作者 杨迪迪 范旭珂 +2 位作者 张梦盼 童杰 庞义军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2期63-65,共3页
为探究CeO_(2)纳米粒子表面Ce^(3+)/Ce^(4+)比例变化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实现对POD催化反应的可控调节,本研究使用简易水热法合成CeO_(2)纳米粒子,并通过不同的气氛热处理来调控CeO_(2)纳米粒子表面Ce^(3+)/Ce^(4+)的比例来... 为探究CeO_(2)纳米粒子表面Ce^(3+)/Ce^(4+)比例变化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实现对POD催化反应的可控调节,本研究使用简易水热法合成CeO_(2)纳米粒子,并通过不同的气氛热处理来调控CeO_(2)纳米粒子表面Ce^(3+)/Ce^(4+)的比例来展开相关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纳米酶 氧化物酶 结构调控
下载PDF
氧化铈/镍-碳纳米管复合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生洋 张耀祖 +3 位作者 王欣茹 周伟明 孙驰 张彩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98-101,107,共5页
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ORR)的电子转移过程比较复杂,反应动力学缓滞,需要高效的电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传统的贵金属铂基催化剂价格昂贵,因此亟需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作为替代材料。首先通过溶胶凝胶和热处理,得到... 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ORR)的电子转移过程比较复杂,反应动力学缓滞,需要高效的电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传统的贵金属铂基催化剂价格昂贵,因此亟需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作为替代材料。首先通过溶胶凝胶和热处理,得到了尺寸约为10 nm的氧化铈/镍复合纳米颗粒,然后通过催化甲烷热分解,得到了碳纳米管支撑的氧化铈/镍纳米材料。由于碳纳米管的形成,使催化剂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加,并且改变了金属镍的电子结构,从而使其在碱性溶液中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氧还原活性,其循环伏安的氧还原峰电位约在-0.17 V和-0.51 V左右,氧还原极化曲线的开启电位约在-0.05 V vs. S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氧还原反应 碳纳米管 氧化铈/镍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氧化铈负载贵金属催化剂上糠醛加氢性能研究
10
作者 凌杏菊 解晓伟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采用湿法浸渍在自制的氧化铈载体上制备了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5%Pt/CeO_(2)、5%Pd/CeO_(2)和5%Rh/CeO_(2),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双金属催化剂5%Pt-0.5%Pd/CeO_(2)、5%Pt-0.5%Rh/CeO_(2)、5%Pt-0.5%Fe/CeO_(2)、5%Pt-0.5%Co/CeO_(2)和5%Pt... 采用湿法浸渍在自制的氧化铈载体上制备了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5%Pt/CeO_(2)、5%Pd/CeO_(2)和5%Rh/CeO_(2),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双金属催化剂5%Pt-0.5%Pd/CeO_(2)、5%Pt-0.5%Rh/CeO_(2)、5%Pt-0.5%Fe/CeO_(2)、5%Pt-0.5%Co/CeO_(2)和5%Pt-0.5%Ni/CeO_(2),考察它们在糠醛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加氢 贵金属催化剂 氧化铈载体
下载PDF
用碳酸氢铵沉淀法制备大颗粒氧化铈试验研究
11
作者 乔军 张升强 +5 位作者 王新宇 侯睿恩 王哲 马莹 崔建国 杨启山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8-637,共10页
研究了以碳酸氢铵溶液为沉淀剂制备大颗粒氧化铈,考察了反应温度、料液质量浓度、沉淀剂加入时间、晶种加入量、陈化时间、搅拌速度对氧化铈粒径和离散度的影响,确定了灼烧碳酸铈的升温速度和灼烧温度。分别以氧化铈粒度和离散度为评价... 研究了以碳酸氢铵溶液为沉淀剂制备大颗粒氧化铈,考察了反应温度、料液质量浓度、沉淀剂加入时间、晶种加入量、陈化时间、搅拌速度对氧化铈粒径和离散度的影响,确定了灼烧碳酸铈的升温速度和灼烧温度。分别以氧化铈粒度和离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适宜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铈粒径在25~55μm范围内,分散均匀,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碳酸氢铵 沉淀法 氧化铈 制备 高附加值 大颗粒
下载PDF
垂直冲液辅助对镍-氧化铈复合电铸层微观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钱王欢 王松雷 +2 位作者 周丽 于金程 张韬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在垂直冲液条件下进行以纳米CeO_(2)颗粒(平均粒径50 nm)为增强相的Ni基复合电铸,以改善复合电铸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提高其显微硬度。电铸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氨基磺酸镍400 g/L,氯化镍15 g/L,硼酸30 g/L,p H=4.5,温度43℃,垂直冲液速率0... 在垂直冲液条件下进行以纳米CeO_(2)颗粒(平均粒径50 nm)为增强相的Ni基复合电铸,以改善复合电铸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提高其显微硬度。电铸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氨基磺酸镍400 g/L,氯化镍15 g/L,硼酸30 g/L,p H=4.5,温度43℃,垂直冲液速率0.5m/s,阴极电流密度4A/dm^(2)。研究了垂直冲液对复合电铸层微观形貌、结晶取向、晶粒尺寸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铸过程中施加垂直冲液能够显著减少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提高纳米颗粒在复合电铸层中的含量和分布均匀性,并使镀层晶粒显著细化,在(200)晶面的择优取向程度明显得到了加强,显微硬度提高了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颗粒 复合电铸 垂直冲液 微观结构 显微硬度
下载PDF
微波热解法制备氧化铈过程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超 殷宏鑫 +2 位作者 刘艳龙 陈绪鑫 孙铭赫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38-1245,共8页
针对传统液相法制备氧化铈纳米颗粒存在工艺流程复杂、高污水排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绿色的实验方案,以七水合氯化铈为原料,采用微波射流热解技术制备出了高纯度氧化铈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分... 针对传统液相法制备氧化铈纳米颗粒存在工艺流程复杂、高污水排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绿色的实验方案,以七水合氯化铈为原料,采用微波射流热解技术制备出了高纯度氧化铈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可视化分析了各物理场、各组分分布.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热解温度、气相速度、和添加柠檬酸)对实验产物中残余氯根含量和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达到500℃时便可获得单相氧化铈,温度越高氧化铈纯度越高,颗粒形貌越规则.增大气相入口速度导致产物残余氯根增多,但有利于改善颗粒团聚.添加柠檬后氧化铈从球状颗粒逐渐破碎为伴有少量多孔结构的不规则形状颗粒,颗粒比表面积增大.柠檬酸浓度大于0.1 mol·L^(-1)后利于减少氯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射流热解 氧化铈 数值模拟 文丘里
下载PDF
氧化铈合成与改性及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斌 王鹏 +3 位作者 孟凡鹏 张孝贤 张学谦 王依山 《山东陶瓷》 CAS 2023年第2期64-73,共10页
氧化铈催化剂已经在催化领域被广泛研究与应用。本文讨论了氧化铈的合成技术对形貌、尺寸与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温度与碱浓度制备的三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铈来探讨形貌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不同的二氧化铈纳米形貌表面氧缺陷浓度的变化被认... 氧化铈催化剂已经在催化领域被广泛研究与应用。本文讨论了氧化铈的合成技术对形貌、尺寸与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温度与碱浓度制备的三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铈来探讨形貌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不同的二氧化铈纳米形貌表面氧缺陷浓度的变化被认为与晶体层选择性暴露在不同纳米结构中有关,催化活性顺序为:棒>立方体>颗粒。CeO2的形貌不仅对纯Ce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具有巨大影响,对铈负载催化剂也具有很大影响,但氧化铈形貌对铈负载催化剂的催化行为是特定于情况的。不同的负载物与不同的氧化铈形貌复合后的催化性能主要由活性位点,表面氧空位,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污染物降解过程等多方面共同决定。本文还介绍了氧化铈复合催化剂在臭氧催化、催化降解挥发性有机物及光催化领域的优势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催化剂 纳米形貌 臭氧催化
下载PDF
氧化铈基光催化剂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黄哂莅 冯秀娟 +1 位作者 邹彦鋆 朱易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13-3118,3123,共7页
总结了氧化铈纳米材料通过掺杂、负载、与其他纳米材料耦合等改性手段提升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方法,通过对2种材料进行能级分析,阐述了氧化铈基光催化剂与其他材料构建异质结种类以及相互作用,综述了改性氧化铈对水中有机污染物、重金... 总结了氧化铈纳米材料通过掺杂、负载、与其他纳米材料耦合等改性手段提升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方法,通过对2种材料进行能级分析,阐述了氧化铈基光催化剂与其他材料构建异质结种类以及相互作用,综述了改性氧化铈对水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有害细菌的去除机理,并对其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污水处理 光催化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铈暴露下大型溞MAPK基因家族的表达分析
16
作者 张园雯 周妍 +3 位作者 刘琪 康欣怡 陈晶 魏杰 《海洋科学前沿》 2023年第4期306-318,共13页
MAPK基因家族广泛参与生物体细胞内的各种生命过程,与生物对环境胁迫的应答相关。然而,在纳米氧化铈(Nano cerium dioxide, nCeO2)暴露下大型溞MAPK基因家族成员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利用BLAST、HMM和SMART等方法在大型溞基因组中鉴... MAPK基因家族广泛参与生物体细胞内的各种生命过程,与生物对环境胁迫的应答相关。然而,在纳米氧化铈(Nano cerium dioxide, nCeO2)暴露下大型溞MAPK基因家族成员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利用BLAST、HMM和SMART等方法在大型溞基因组中鉴定MAPK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大型溞各个MAPK基因的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结构域、保守基序、系统发生关系等,并利用qPCR分析不同浓度、不同时间nCeO2暴露下各个MAPK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结果鉴定出14个大型溞的MAPK基因,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MAPK基因家族编码的蛋白质序列长度为361~1546 aa,分子量为38.93~77.02 kDa,等电点在5.3~9.51。12个MAPK蛋白具有S_TKc结构域,4个保守基序。系统发生分析显示,大型溞的14个MAPK基因分别属于4个亚家族,基因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50和150 mg/L nCeO2暴露48 h后,大型溞的7个MAPK基因DmMAPK-p38b、DmMAPK4、DmMAP2K4、DmMAP3K4、DmMAP3K7、DmMAP3K11、DmMAP4K5的转录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上调。结果提示,MAPK基因家族成员与大型溞对nCeO2的胁迫应答调控相关。本研究为评估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潜在毒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 大型溞 MAPK基因家族 结构域
下载PDF
基于TMT蛋白组学研究纳米氧化铈对小鼠脑组织的作用
17
作者 李宜格 郭丽娜 +4 位作者 李裕林 梅建军 张涛 赵继军 王艳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0-16,共7页
目的:探究纳米氧化铈对小鼠海马组织的作用,利用蛋白质组学进行差异蛋白分析,探析在脑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发应用中,纳米氧化铈是否可以作为药物递送载体。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纳米氧化铈组,纳米氧化铈组尾静脉注射粒径为2~... 目的:探究纳米氧化铈对小鼠海马组织的作用,利用蛋白质组学进行差异蛋白分析,探析在脑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发应用中,纳米氧化铈是否可以作为药物递送载体。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纳米氧化铈组,纳米氧化铈组尾静脉注射粒径为2~6 nm的纳米氧化铈(0.4 mg/kg),对照组给予等计量的生理盐水,通过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和TMT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纳米氧化铈组小鼠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组学发现523种蛋白质存在差异表达,其中243个蛋白下调,280个蛋白上调。KEGG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蛋白富集的主要通路包括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长时程增强信号通路、胆固醇代谢通路等。结论:粒径为2~6 nm,剂量为0.4 mg/kg的纳米氧化铈对小鼠海马组织没有损伤作用,可作为药物递送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纳米氧化铈 海马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铈暴露下大型溞miR-190和MARK2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分析
18
作者 周妍 张园雯 +4 位作者 康欣怡 刘琪 刘淼 吴琪 王媛 《海洋科学前沿》 2023年第4期285-296,共12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纳米氧化铈(nCeO2)进入水环境,增加了水生生物与nCeO2接触的健康风险。为了研究微小RNA-190 (miR-190)的功能以及nCeO2暴露对大型溞体内miR-190及其靶基因MARK2表达的影响,我们利用miRbase数据库和MEGA7.0软件分析miR-19... 随着越来越多的纳米氧化铈(nCeO2)进入水环境,增加了水生生物与nCeO2接触的健康风险。为了研究微小RNA-190 (miR-190)的功能以及nCeO2暴露对大型溞体内miR-190及其靶基因MARK2表达的影响,我们利用miRbase数据库和MEGA7.0软件分析miR-190序列在各物种中的系统发生关系。Targetscan、miRanda和RNAhybrid筛选鉴定miR-190的靶基因。通过GO和KEGG聚类分析揭示miR-190靶基因的生物学作用。qPCR分析nCeO2暴露对大型溞体内miR-190和MARK2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我们发现,14个物种的miR-190序列有16个碱基完全相同,miR-190序列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miR-190的852个靶基因主要位于细胞膜、细胞质中,富集在细胞内信号转导、DNA模板和转录调控、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且靶基因参与胞吞作用、ABC转运器和FoxO等细胞内重要的信号通路。在nCeO2暴露24、48 h后,miR-190在大型溞中的转录表达下调,而MARK2的mRNA表达量则明显上升。结果提示miR-190与MARK2在大型溞中的表达存在负调控关系,miR-190可能通过调控MARK2的转录表达来影响相关的细胞生命活动,本研究为解析nCeO2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毒性效应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 大型溞 微小RNA 靶基因
下载PDF
氧化铈纳米颗粒种子引发对盐胁迫下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9
作者 秦中维 林欣琪 +2 位作者 魏茜雅 梁腊梅 李映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00-2308,共9页
氧化铈纳米颗粒(CeO_(2)NP_(S)),因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酶特性,已被证明可提高植物的耐盐性,但其对辣椒种子引发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为揭示CeO_(2)NP_(S)种子引发处理辣椒对盐胁迫下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辣椒品种(Ca... 氧化铈纳米颗粒(CeO_(2)NP_(S)),因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酶特性,已被证明可提高植物的耐盐性,但其对辣椒种子引发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为揭示CeO_(2)NP_(S)种子引发处理辣椒对盐胁迫下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辣椒品种(Capsicum annuum)茂蔬360为试验材料,设置了7个CeO_(2)NP_(S)浓度(0、0.05、0.1、0.2、0.3、0.4、0.5 mmol·L^(-1)),以未引发处理组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CeO_(2)NP_(S)种子引发处理后对盐胁迫下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5 mmol·L^(-1) CeO_(2)NP_(S)种子引发处理后的种子,其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AsA)含量和AsA/DHA比值显著提高,超氧阴离子(O_(2)^(-))含量显著降低;盐胁迫下,该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最大。(2)0.4 mmol·L^(-1) CeO_(2)NP_(S)种子引发处理的幼苗在盐胁迫下的鲜重、干重和根长最大,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AsA含量和AsA/DHA比值均显著提高。综上认为,CeO_(2)NP_(S)引发处理不仅可通过降低种子水势、促进贮藏物质代谢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提高种子在盐胁迫下的发芽率,还可在苗期通过增强蛋白合成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促进盐胁迫下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铈 辣椒 种子引发 盐胁迫 幼苗生长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铈掺杂双单体丙烯酸酯光致聚合物的全息存储特性研究
20
作者 郑增荣 刘悠嵘 +3 位作者 张磬瀚 申桐 李绍鑫 郑继红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0-879,共10页
本文研究了纳米氧化铈(CeO_(2))掺杂的双单体丙烯酸酯光致聚合物(TMPTA/EP828)材料的全息存储性能。通过引入纳米CeO_(2)以及优化配方比例来提升材料的全息性能,分析了CeO_(2)掺杂浓度及预聚合温度对衍射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厚度... 本文研究了纳米氧化铈(CeO_(2))掺杂的双单体丙烯酸酯光致聚合物(TMPTA/EP828)材料的全息存储性能。通过引入纳米CeO_(2)以及优化配方比例来提升材料的全息性能,分析了CeO_(2)掺杂浓度及预聚合温度对衍射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厚度为100μm的透射光栅样品在衍射效率(~95%)、光谱透过率(96.1%)、皱缩率(0.504%)、带宽和角度选择性等方面均表现出优秀性能。CeO_(2)的引入可有效提高TMPTA/EP828系统的交联网络结构和记录介质之间的兼容性,促进聚合反应,抑制体积皱缩,减小复用角度间隔,从而提升全息存储的角度复用性能和材料的稳定性。进一步经过光固化和老化实验证明,优化后的光致聚合物配方具有抗老化和耐高温性能。同时,材料制备工艺流程简便、周期短、易保存,可记录多路复用全息图像,在高密度数据存储等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效率 衍射光学 纳米氧化铈 光致聚合物 全息光存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