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铝陶瓷部件在半导体领域应用及市场概览
1
作者 李建慧 石健 +2 位作者 左政 冯国楠 杨淑娴 《中国集成电路》 2025年第1期29-33,共5页
氧化铝陶瓷部件是一种高性能陶瓷材料部件,因其高硬度、高机械强度、超耐磨性、耐高温、电阻率大、电绝缘性能好等优异性能,在半导体领域得以广泛应用。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氧化铝陶瓷部件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介绍了... 氧化铝陶瓷部件是一种高性能陶瓷材料部件,因其高硬度、高机械强度、超耐磨性、耐高温、电阻率大、电绝缘性能好等优异性能,在半导体领域得以广泛应用。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氧化铝陶瓷部件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介绍了氧化铝陶瓷部件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及全球市场的主要情况,分析了半导体领域氧化铝陶瓷部件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氧化铝陶瓷制备 氧化铝陶瓷部件 半导体
下载PDF
材料体系和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对3D打印氧化铝多孔陶瓷的性能影响
2
作者 邹斌 全涛 +3 位作者 张广旭 王鑫锋 孙赫武 马贤骅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9,共8页
为了探究水性和油性两种材料体系及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对3D打印氧化铝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使用立体光固化(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SLA)3D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孔密度的氧化铝多孔陶瓷样件。对比分析了两种材料体系下样件的收... 为了探究水性和油性两种材料体系及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对3D打印氧化铝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使用立体光固化(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SLA)3D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孔密度的氧化铝多孔陶瓷样件。对比分析了两种材料体系下样件的收缩率、压缩强度和微观结构,以及孔隙率梯度增强前后样件的总孔隙率、弯曲性能和热震性能。结果表明,油性材料样件的收缩率和压缩强度高于水性材料,微观结构下油性材料样件的颗粒更为致密,而水性材料样件的颗粒呈球状,相互分离。此外,采用孔隙率梯度增强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样件区域断裂现象的发生,且每种样件的弯曲强度均有12%~14%的提升,热震强度也得到14%~18%的提升。使用油性氧化铝陶瓷膏料,并合理设计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为提高氧化铝多孔陶瓷性能及适应更复杂的工业需求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光固化3D打印 氧化铝 多孔陶瓷 材料体系 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
下载PDF
基于电能替代和需求响应的氧化铝工业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
3
作者 刘宝勇 林依桐 +2 位作者 唐亮 史洁 张昕雪 《电气技术》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低碳需求的增加,氧化铝工业面临着电力消耗优化的挑战。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背景下,本文以可再生能源实时功率调节作为需求响应优化对象,通过电能替代和需求响应策略,在最小化弃风弃光率的基础上,以满足系...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低碳需求的增加,氧化铝工业面临着电力消耗优化的挑战。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背景下,本文以可再生能源实时功率调节作为需求响应优化对象,通过电能替代和需求响应策略,在最小化弃风弃光率的基础上,以满足系统经济性要求和保证产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需求响应模型,并使用标准边界交叉(NBI)算法和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分别进行求解。实际算例分析结果表明,NBI算法在降低电力成本和弃电率方面的表现优于NSGA-Ⅱ。在考虑成本时,NBI算法和NSGA-Ⅱ可分别使成本降低73%和70%;在考虑弃电率时,NBI算法和NSGA-Ⅱ可分别使弃电率降低16.65个百分点和15.6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氧化铝 多目标优化 标准边界交叉(NBI)算法 可再生能源 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
下载PDF
载镍活性氧化铝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焦化废水COD工艺研究
4
作者 罗桂林 张睿涵 +5 位作者 田林锋 晁婧 解鹤 马宏业 孟露 孙康琳 《河南科技》 2025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探究载镍活性氧化铝/臭氧催化氧化协同吸附技术去除焦化废水中COD的最佳工艺路线。【方法】采用浸渍法,将镍负载于活性氧化铝上,测定该活性氧化铝催化臭氧氧化的吸附性能。【结果】当硝酸镍浓度为0.8mol/L、臭氧量为5g/h时,载... 【目的】探究载镍活性氧化铝/臭氧催化氧化协同吸附技术去除焦化废水中COD的最佳工艺路线。【方法】采用浸渍法,将镍负载于活性氧化铝上,测定该活性氧化铝催化臭氧氧化的吸附性能。【结果】当硝酸镍浓度为0.8mol/L、臭氧量为5g/h时,载镍活性氧化铝催化臭氧氧化焦化废水COD的去除效率最大,约为51.13%。【结论】相较于单独使用吸附和臭氧催化氧化技术,载镍活性氧化铝催化臭氧氧化协同技术大大提高了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为焦化废水中COD去除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去除 臭氧催化氧化 活性氧化铝 硝酸镍 焦化废水
下载PDF
氧化铝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5
作者 王迎春 李景明 +6 位作者 马小民 路国通 王心超 康克家 黄茜 张士栒 朱光远 《合成纤维工业》 2025年第2期61-67,共7页
氧化铝(Al_(2)O_(3))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但其增强相和基体合金间润湿性较差、界面反应调控难度大,阻碍了其发展。综述了Al_(2)O_(3)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应用领域,以及改善润湿性和控制界... 氧化铝(Al_(2)O_(3))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但其增强相和基体合金间润湿性较差、界面反应调控难度大,阻碍了其发展。综述了Al_(2)O_(3)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应用领域,以及改善润湿性和控制界面反应的方法。通过纤维表面改性、基体合金化和热压工艺参数调控等可以改善Al_(2)O_(3)纤维与铝合金之间的润湿性、界面结合性能,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未来,Al_(2)O_(3)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应更加注重材料的多功能化及成型加工性能,以满足特定应用领域的定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纤维 铝基体 润湿性 界面反应 使用性能
下载PDF
对比分析氟化铝对用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生成莫来石的差异影响
6
作者 张军恒 杨华亮 +2 位作者 张书轼 刘程 唐珍琴 《佛山陶瓷》 2025年第1期6-9,32,共5页
本文横向引入氟化铝对原位莫来石结构性能影响进行对比实验,纵向引用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不同前驱体对原位莫来石的差异进行对比试验,从材料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相组成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分析,引入氟化铝可以促进莫来石... 本文横向引入氟化铝对原位莫来石结构性能影响进行对比实验,纵向引用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不同前驱体对原位莫来石的差异进行对比试验,从材料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相组成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分析,引入氟化铝可以促进莫来石晶体的生长和取向,导致晶粒形状规则化,提高材料的常温抗折强度;氢氧化铝能够促进莫来石转变更彻底,非晶相比例更低,使晶界更清晰,降低了强度却提高了热稳性能;氢氧化铝和氟化铝同时参与使界面更复杂,提高了材料强度,热稳并未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 化铝 氧化铝 氧化铝 热稳性
下载PDF
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研究进展
7
作者 丁凯东 李响 +3 位作者 卢响 王琦 匡健磊 曹文斌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90,共16页
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irconia toughened alumina,ZTA)陶瓷与单相Al_(2)O_(3)和ZrO_(2)陶瓷相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电子、生物医疗、半导体等高端工业领域显示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ZTA陶瓷的增韧机制,梳理并总结了近期国内外关... 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irconia toughened alumina,ZTA)陶瓷与单相Al_(2)O_(3)和ZrO_(2)陶瓷相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电子、生物医疗、半导体等高端工业领域显示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ZTA陶瓷的增韧机制,梳理并总结了近期国内外关于ZTA陶瓷的粉体制备、烧结方法和第三相引入等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利用多种烧结技术和制备工艺在ZTA陶瓷中引入第三相的作用,最后指出粉体的纳米化、先进烧结技术的精细控制以及探索第三相对微观组织的调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增韧氧化铝 原料粉体 烧结方法 第三相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氧化铝长丝机织物开发关键工艺研究
8
作者 聂梓言 汪军 +1 位作者 李立轻 关克田 《纺织器材》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为了进一步探索氧化铝长丝织造工艺,设计氧化铝长丝/聚乙烯长丝包覆纱织造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包覆捻度、外包纤维线密度、张力牵伸倍数对包覆纱剥离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线密度为5.56 tex的聚乙烯长丝作为氧化铝长丝的外包纤维... 为了进一步探索氧化铝长丝织造工艺,设计氧化铝长丝/聚乙烯长丝包覆纱织造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包覆捻度、外包纤维线密度、张力牵伸倍数对包覆纱剥离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线密度为5.56 tex的聚乙烯长丝作为氧化铝长丝的外包纤维,生产的包覆纱能解决氧化铝长丝易脆断、织造困难等问题;主要工艺参数对包覆纱剥离阻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包覆捻度、外包纤维线密度、张力牵伸倍数;当包覆捻度为500捻/m、外包纤维线密度为5.56 tex、张力牵伸倍数为1.05时,织造的氧化铝长丝机织物完整无损,无明显形变与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长丝 聚乙烯长丝 包覆纱 机织物 剥离阻力 捻度 线密度 牵伸倍数
下载PDF
高频下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性能研究
9
作者 孙安宁 吴涛 +5 位作者 尤铭 张峻 丁梓洋 王新明 胡知之 马可 《辽宁化工》 2025年第1期10-13,共4页
作为绝缘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聚酰亚胺材料的研究及开发在微电子产业、5G通信技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聚酰亚胺材料介电常数为3.0~4.0,难以满足现有技术要求。同时,目前关于聚酰亚胺单元结构与其高频下(10 GHz)介电性能... 作为绝缘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聚酰亚胺材料的研究及开发在微电子产业、5G通信技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聚酰亚胺材料介电常数为3.0~4.0,难以满足现有技术要求。同时,目前关于聚酰亚胺单元结构与其高频下(10 GHz)介电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工作尚不完善。因此,此项研究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并制备出具有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了多种改性聚酰亚胺薄膜,通过添加无机粒子改善所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性能,为工业化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薄膜量产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高频 氧化铝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下载PDF
高渗透氧化铝陶瓷膜的制备与表征
10
作者 杨茂盏 陈纲领 +3 位作者 唐婉琪 庄月婷 伏建康 张千峰 《材料科学》 2025年第3期484-493,共10页
用甲基纤维素作粘结剂,硅烷偶联剂作粘结助剂,聚丙烯酸作分散剂,设计了一种新涂膜液,通过一步法浸渍涂膜,直接在大孔管状支撑体上制备了一种无中间层氧化铝陶瓷膜,省去了中间过渡层,缩短了制备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 用甲基纤维素作粘结剂,硅烷偶联剂作粘结助剂,聚丙烯酸作分散剂,设计了一种新涂膜液,通过一步法浸渍涂膜,直接在大孔管状支撑体上制备了一种无中间层氧化铝陶瓷膜,省去了中间过渡层,缩短了制备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涂膜液成分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50与甲基纤维素的氢键作用使涂膜液的稳定性得到增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与孔径、孔隙率和纯水渗透通量测试,研究了陶瓷膜的显微结构和性能。用本研究设计的涂膜液制备的陶瓷膜,膜层厚度约为35 μm,平均孔半径约为0.285 μm,纯水渗透通量高达1990 L m−2 h−1 bar−1。通过一步法成功制备出无中间过渡层的陶瓷膜,节省了制备时间和成本,并提高了渗透通量。本研究对于低成本制备高性能陶瓷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 new coating solution was designed by using methyl cellulose as binder, silane coupling agent as binder and polyacrylic acid as dispersant. A kind of alumina ceramic membrane without intermediate layer was prepared directly on the macroporous tubular support by one-step impregnation coating. The intermediate transition layer was omitted, the preparation time was shorten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was reduced. The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ating solution was analy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gen bond between silane coupling agent KH-550 and methyl cellulose enhance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ating soluti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eramic membranes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size, porosity and pure water permeation flux tests. The ceramic membrane prepared with the coating solution designed in this study has a membrane thickness of about 35 μm, an average pore radius of about 0.285 μm, and a pure water permeation flux of up to 1990 L m−2 h−1 bar−1. The ceramic membrane without intermediate transition layer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one-step method, which saved the preparation time and cost, and improved the permeation flux. This study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ceramic membranes at low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陶瓷膜 一步法 渗透通量 高性能
下载PDF
磁控溅射氧化铝复合膜提高Nb-TiAl合金抗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陈耀 戴维 +3 位作者 苏伯泰 陶宇茜 祖晓萌 崔镇韬 《当代化工研究》 2025年第3期40-42,共3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高Nb-TiAl合金上制备Al_(2)O_(3)及Al_(2)O_(3)-Y_(2)O_(3)涂层,经900℃和1000℃下空气中循环氧化后,研究了高Nb-TiAl基体表面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900℃下,Al_(2)O_(3)及Al_(2)O_(3)-Y_(2)O_(3)涂层提高了...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高Nb-TiAl合金上制备Al_(2)O_(3)及Al_(2)O_(3)-Y_(2)O_(3)涂层,经900℃和1000℃下空气中循环氧化后,研究了高Nb-TiAl基体表面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900℃下,Al_(2)O_(3)及Al_(2)O_(3)-Y_(2)O_(3)涂层提高了合金抗高温氧化性能;1000℃下,Al_(2)O_(3)涂层失去保护性,而Al_(2)O_(3)-Y_(2)O_(3)涂层促使基体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有效提高。Al_(2)O_(3)-Y_(2)O_(3)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是Al_(2)O_(3)涂层与基体结合力的2.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氧化铝复合膜 高Nb-TiAl 高温氧化
下载PDF
氧化铝工程厂址选择探讨
12
作者 赵军 《有色金属设计》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通过对几个氧化铝项目厂址选择的对比,从选址的必要性、基本原则、考虑因素、程序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氧化铝项目在厂址选择方面的一些特点和注意事项,结合某氧化铝项目厂址选择实例,进行厂址综合比选,得出该阶段合理的推荐厂址。
关键词 氧化铝工程 厂址选择 厂址比选
下载PDF
从实验室到工业规模:高性能石墨烯氧化铝纤维的大规模稳定生产技术
13
作者 燕春晖(摘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48,共1页
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备受关注。然而,如何将石墨烯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业制品中仍是一个挑战。近期,北京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忠范、亓月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 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备受关注。然而,如何将石墨烯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业制品中仍是一个挑战。近期,北京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忠范、亓月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在商业氧化铝纤维/织物(AFs/AFFs)上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生长石墨烯的方法,并成功实现了石墨烯氧化铝纤维/织物(GAFs/GAFFs)的大规模生产。该研究团队直接在非金属目标基底上生长石墨烯,以避免传统的石墨烯在金属基底上CVD生长后复杂且高成本的转移过程。试验中,在γ-Al2O3(氧化铝)纤维上进行石墨烯生长,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蒸汽-表面-固体(VSS)”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纤维 工业制品 石墨烯 碳纳米材料 物理和化学性质 研究团队 实验室
下载PDF
热喷涂氧化铝基复合陶瓷涂层的摩擦学与耐腐蚀性能研究
14
作者 王传奇 吕环祥 +3 位作者 李双建 范秀娟 毛杰 邓春明 《电镀与涂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目的]热喷涂Al_(2)O_(3)陶瓷涂层虽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蚀性及化学稳定性,但润滑性差、内部存在缺陷等缺点严重制约其在海洋领域的发展。[方法]以NaAlO_(2)作为造孔剂,通过喷雾造粒后等离子喷涂,制得多孔Al_(2)O_(3)涂层,再真空浸渍环... [目的]热喷涂Al_(2)O_(3)陶瓷涂层虽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蚀性及化学稳定性,但润滑性差、内部存在缺陷等缺点严重制约其在海洋领域的发展。[方法]以NaAlO_(2)作为造孔剂,通过喷雾造粒后等离子喷涂,制得多孔Al_(2)O_(3)涂层,再真空浸渍环氧树脂(EP)与全氟聚醚(PFPE),获得拥有梯度润滑相的Al_(2)O_(3)-EP复合涂层。考察了造孔剂添加量对涂层孔隙率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中性盐雾试验与电化学测试,结合微观形貌分析,研究了封孔润滑相对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Al_(2)O_(3)涂层的孔隙率随着NaAlO_(2)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能让更多EP与PFPE填充进入涂层的孔隙及微裂纹中,涂层的摩擦学性能显著增强。造孔Al_(2)O_(3)-EP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能较纯氧化铝涂层大幅增强。如10%造孔剂含量的试样C2,其孔隙率为(28.4±3.3)%,8 N载荷下的摩擦因数为0.12±0.01,较未添加造孔剂的C0试样降低20%,其腐蚀电流密度与纯氧化铝涂层相比则降低了93.5%。[结论]通过控制造孔剂的含量来改变热喷涂氧化铝涂层内部的孔隙率,用以存储EP与PFPE,兼顾了涂层的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与耐腐蚀性能,有助于拓宽氧化铝陶瓷涂层在湖泊、海洋等腐蚀环境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喷雾造粒 热喷涂 真空浸渍 复合涂层 摩擦学 耐蚀性
下载PDF
氧化铝/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导热与介电性能仿真优化
15
作者 李石琨 李文鹏 +4 位作者 史晓宁 赵维佳 王博 张翀 陈新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研究氧化铝(Al_(2)O_(3))构筑的填料网络对聚丙烯(PP)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通过构建Al_(2)O_(3)颗粒随机填充的有限元模型,系统研究了填料填充体积分数、填料粒径以及二元填料的尺寸匹配等因素对Al_(2)O_(3)/PP... 为研究氧化铝(Al_(2)O_(3))构筑的填料网络对聚丙烯(PP)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通过构建Al_(2)O_(3)颗粒随机填充的有限元模型,系统研究了填料填充体积分数、填料粒径以及二元填料的尺寸匹配等因素对Al_(2)O_(3)/PP复合材料热导率和介电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填料的填充体积分数可以显著地桥接Al_(2)O_(3)填料,协同构建互联的导热网络和电位移通路,从而显著提升Al_(2)O_(3)/PP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介电常数。对于单一粒径Al_(2)O_(3)/PP复合材料,调控Al_(2)O_(3)填料尺寸不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介电常数。引入多尺度填料后,在最佳二元填料(40μm、10μm)比例为70∶30下,整体的导热和电位移网络呈现出大尺寸填料的主导骨架和小尺寸填料的桥接分支特征,协同促进Al_(2)O_(3)/PP复合材料达到最优热导率(0.54W/(m·K))和介电常数(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聚丙烯 热导率 介电常数 多尺度优化
下载PDF
氧化铝对下地幔矿物高温高压化学性质的影响
16
作者 张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I0002,共10页
氧化铝是地幔重要的组分,玄武岩和地幔岩成分中分别含有大约15%和3%~5%氧化铝。本文聚焦于氧化铝对下地幔矿物高温高压化学性质的影响,总结了前人的数据,发现在下地幔压力条件下,当布里基曼石与金属铁共存时,布里基曼石中的三价铝离子... 氧化铝是地幔重要的组分,玄武岩和地幔岩成分中分别含有大约15%和3%~5%氧化铝。本文聚焦于氧化铝对下地幔矿物高温高压化学性质的影响,总结了前人的数据,发现在下地幔压力条件下,当布里基曼石与金属铁共存时,布里基曼石中的三价铝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含量之间符合X_(Fe)^(3+)=0.646(24)X_(Al)^(3+)的线性关系。氧化铝的加入显著增强了下地幔条件下二氧化硅高压相的储水能力,在下地幔条件下含铝CaCl_(2)型后斯石英相的储水容量可达1%以上,而在深下地幔冷俯冲板片中,六方NiAs型富铝二氧化硅更稳定,储水容量比CaCl_(2)型后斯石英相更高。含铝二氧化硅高压相可能是俯冲板片进入下地幔乃至核幔边界的主要储水矿物。在下地幔含水体系中,氧化铝优先进入含水相使得布里基曼石贫铝,水和氧化铝共同体影响下地幔主要矿物中的铁价态和铁配分系数。进一步厘清水和氧化铝如何共同影响含水地幔岩和玄武岩体系中布里基曼石的高温高压物理化学性质可为深下地幔波速的横向不均一结构提供约束。未来的实验和理论工作需系统研究氧化铝含量、铁含量以及Fe^(3+)/ΣFe值对布里基曼石弹性和状态方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地幔 高温高压 氧化铝含量 布里基曼石 深部水循环
原文传递
采用石膏模型的氧化铝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技术研究
17
作者 董皓天 张优 石棋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4,共5页
将MAM/MBAM胶凝性氧化铝陶瓷浆料注入石膏模型中完成凝胶注模成型,研究了该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关键技术与坯体性能,结果表明:在TEMED用量少时,该成型机制以石膏模毛细管孔过滤脱水成坯为主,和传统注浆成型基本相同,但脱水成坯速度较传... 将MAM/MBAM胶凝性氧化铝陶瓷浆料注入石膏模型中完成凝胶注模成型,研究了该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关键技术与坯体性能,结果表明:在TEMED用量少时,该成型机制以石膏模毛细管孔过滤脱水成坯为主,和传统注浆成型基本相同,但脱水成坯速度较传统注浆成型要慢,成型生坯强度比注浆坯体强度稍大。增加养护工序可以明显提高坯体的强度,且干坯密度的均匀性好,与注浆坯体相当。TEMED达到一定数量后,其凝胶注模成型由过滤脱水与高分子聚合交联双重机制控制,且随着催化剂用量增多,高分子聚合交联机制的主导作用逐渐明显,成型的生坯强度达到最大值,但干坯密度均匀性随之变差。浆料在TEMED用量为0.8 vol%时,该凝胶注模成型氧化铝陶瓷坯体强度达到6.55 MPa,在TEMED用量为0.2 vol%时,该凝胶注模成型经养护的氧化铝陶瓷坯体强度达到5.53 MPa,分别是注浆成型氧化铝坯体强度的1.83倍和1.5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模型 凝胶注模 氧化铝陶瓷坯体 养护 注浆成型
原文传递
填料氧化铝的表面处理研究
18
作者 张岩岩 李东红 +3 位作者 刘永鹤 张阳 康乐 王毅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了改善填料氧化铝在有机基体中的分散性和填充均匀度,增强粉体与有机环氧树脂的界面亲和性,获得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环氧浇注用填料氧化铝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偶联剂种类、用量、改性方式和工艺条件对填料氧化铝... 为了改善填料氧化铝在有机基体中的分散性和填充均匀度,增强粉体与有机环氧树脂的界面亲和性,获得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环氧浇注用填料氧化铝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偶联剂种类、用量、改性方式和工艺条件对填料氧化铝吸油值和活化指数及环氧浇注体系可使用时间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可以有效改善填料氧化铝的吸油值、填料氧化铝环氧浇注体系的黏度及可使用时间。通过实验,获得较佳的工艺条件为:选用B偶联剂,用量为0.75%(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105℃、pH为4,改性方式为干法改性,此时活化指数可达98.2%,吸油值降低了19%,可使用时间增加52%。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表面处理前后填料氧化铝粉体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后的填料氧化铝粉体内部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粉体分散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 填料氧化铝 环氧浇注 表面改性
下载PDF
沈阳铝镁院成功研发的氧化铝焙烧智能优化控制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19
作者 《轻金属》 2025年第1期30-30,共1页
近日,由沈阳铝镁院铝镁科技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氧化铝焙烧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在山西信发化工有限公司正式上线并通过验收。该系统实现PO4温度自动控制精度2%以内,降低热单耗3%以上,系统投用率95%以上,灼减合格率100%。
关键词 温度自动控制 智能优化控制 投入运行 氧化铝焙烧 合格率 投用率 沈阳
下载PDF
氧化铝α相粉末衍射法测定用标准样品的制备研究
20
作者 赵淋 张树朝 +1 位作者 李波 张元克 《轻金属》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氧化铝α相含量是先进陶瓷、耐火材料、催化剂等行业关注的重要产品技术指标之一,国内外均采用X-射线衍射法进行检测。为满足检测需要,实现检测标准的一致性,该项目率先采用先进制备工艺及技术,成功开发出国内第一个氧化铝α相粉末衍射... 氧化铝α相含量是先进陶瓷、耐火材料、催化剂等行业关注的重要产品技术指标之一,国内外均采用X-射线衍射法进行检测。为满足检测需要,实现检测标准的一致性,该项目率先采用先进制备工艺及技术,成功开发出国内第一个氧化铝α相粉末衍射法测定用的国家标准样品,样品编号及批号为GSB 04-4103-2023。该标准样品α相含量为99.9%,Al_(2)O_(3)化学成分达到99.93%,晶胞参数a为0.475 92 nm, c为1.299 21 nm,符合粉末衍射标准联合委员会(JCPDS)标准卡00-043-1484,粒度D50为1.27μm,粒度分布宽度SPAN为1.51,特征峰强度高,结晶完善,能更好地满足检测的使用要求。此文重点介绍了标准样品的制备影响因素研究及生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Α相 α转化率 标准样品 X-射线衍射 分析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