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铝改性活性炭纤维电吸附除氟效能及机理 被引量:2
1
作者 魏永 李贤建 +3 位作者 罗政博 李克英 郭子寅 施荣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74-3982,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Al2O3)凝胶,将Al2O3凝胶涂覆在活性炭纤维(ACF)表面,进行热处理后制备改性电极(ACF-Al),并通过SEM、XRD及孔径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其次,采用配水试验考察电吸附除氟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选择氟化...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Al2O3)凝胶,将Al2O3凝胶涂覆在活性炭纤维(ACF)表面,进行热处理后制备改性电极(ACF-Al),并通过SEM、XRD及孔径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其次,采用配水试验考察电吸附除氟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选择氟化钠为目标去除物,ACF-Al的电吸附容量较ACF提升了约1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后得出最优运行参数:电压2.5V、浓度15mg/L及pH5.72.此外,通过设置两对电极除氟,其出水水质可进一步提高并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能,经过多次循环再生后,吸附量未发现明显减少.最后,考察其电吸附机理,通过除氟曲线拟合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氟离子的吸附机理不仅包含物理电吸附,还在ACF-Al表面通过离子交换,取代了-OH基团发生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改性 活性炭纤维 电吸附 除氟 化学吸附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改性酚醛树脂增强纸基摩擦材料的热学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谢茂青 王雷刚 +1 位作者 罗怡沁 赵早君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21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以纳米氧化铝改性的酚醛树脂作为黏结剂和增强剂,采用造纸工艺制备纸基复合摩擦材料,研究改性树脂含量(质量分数)和固化温度对材料耐热性能、剪切强度和压缩回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酚醛树脂含量增加,材料的耐热性能略有降低,剪切... 以纳米氧化铝改性的酚醛树脂作为黏结剂和增强剂,采用造纸工艺制备纸基复合摩擦材料,研究改性树脂含量(质量分数)和固化温度对材料耐热性能、剪切强度和压缩回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酚醛树脂含量增加,材料的耐热性能略有降低,剪切强度增大;在第1~4次压缩回弹实验中,第1次的回弹率随树脂含量增加而明显增大,而第2~4次的回弹率很接近,并受树脂含量影响较小;材料的压缩率随树脂含量增加而降低,第1次的压缩率明显高于后面3次的压缩率。在较高固化温度下制备的纸基复合材料具有高耐热性能和剪切强度,随固化温度升高,第1次的压缩率明显降低而回弹率明显升高,第2~4次的回弹率和压缩率接近,且受固化温度的影响较小。当改性酚醛树脂的质量分数为40%,固化温度为160℃时,所得纸基摩擦材料的耐热性能较好,剪切强度较高,并具有较高的压缩率和回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摩擦材料 纳米氧化铝改性 酚醛树脂 耐热性能 剪切强度 压缩回弹性能
下载PDF
氧化铝改性高铈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负载钯催化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梅生 侯永可 +3 位作者 翟志哲 张永奇 赵政 赵蔚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66,F0002,共9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高比表面积、高孔容的氧化铝改性高铈铈锆复合氧化物,并研究氧化铝改性、前驱体含水焙烧等因素对铈锆复合氧化物结构及负载钯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改性能够大幅度提升高铈铈锆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孔...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高比表面积、高孔容的氧化铝改性高铈铈锆复合氧化物,并研究氧化铝改性、前驱体含水焙烧等因素对铈锆复合氧化物结构及负载钯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改性能够大幅度提升高铈铈锆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孔容和高温稳定性。改性样品的新鲜比表面积为122.01 m^(2)/g,孔容为0.4750 mL/g;经1000℃、4 h高温老化后样品的比表面积为66.28 m^(2)/g。前驱体含水焙烧可以提高氧化铝改性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储氧能力,增强铈锆复合氧化物的高温稳定性;焙烧样品经1000℃、4 h高温老化后的比表面积比常规铈锆复合氧化物提高2.28 m^(2)/g,比常规铈锆铝复合氧化物提高2.75 m^(2)/g。此外,氧化铝改性还可以增大新鲜负载Pd催化剂的空燃比窗口,对催化剂的C_(3)H_(8)、NO催化性能具有促进作用;而前驱体含水焙烧对老化态氧化铝改性负载Pd催化剂的CO、C_(3)H_(8)、NO催化性能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改性 高铈 铈锆复合氧化 制备 催化性能
下载PDF
不同比例氢氧化铝改性粉煤灰对精制棉黑液的处理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小米 刘长红 +2 位作者 王毅 阿古拉 范立明 《科技与创新》 2016年第14期75-76,共2页
精制棉蒸煮黑液因色度高、COD值高和可生化性差等特点使得处理的工艺复杂、处理成本较高,一直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难点。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氢氧化铝乳浊液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对比了粉煤灰原渣和改性粉煤灰对精制棉黑液COD和色度的去除... 精制棉蒸煮黑液因色度高、COD值高和可生化性差等特点使得处理的工艺复杂、处理成本较高,一直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难点。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氢氧化铝乳浊液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对比了粉煤灰原渣和改性粉煤灰对精制棉黑液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添加10 m L氢氧化铝乳浊液粉煤灰和30 m L氢氧化铝乳浊液粉煤灰对精制棉黑液色度、COD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2%和52%,均明显高于粉煤灰原渣对色度和COD的最高去除率。这表明,经氢氧化铝乳浊液改性处理后,粉煤灰对精制棉黑液色度和COD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棉黑液 粉煤灰 氧化铝改性 色度
下载PDF
氢氧化铝改性粉煤灰预处理精制棉黑液
5
作者 刘长红 冯之翔 +1 位作者 范立明 冉春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5期40-40,共1页
精制棉蒸煮黑液因色度高、COD值高和可生化性差等特点,使得处理的工艺复杂、处理成本较高,一直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难点。文章采用质量浓度为20%的氢氧化铝乳浊液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对比了粉煤灰原渣和改性粉煤灰对精制棉黑液COD和色度... 精制棉蒸煮黑液因色度高、COD值高和可生化性差等特点,使得处理的工艺复杂、处理成本较高,一直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难点。文章采用质量浓度为20%的氢氧化铝乳浊液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对比了粉煤灰原渣和改性粉煤灰对精制棉黑液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改性粉煤灰对精制棉黑液色度和COD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粉煤灰原渣,对黑液色度和COD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2%和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棉黑液 粉煤灰 氧化铝改性 色度 COD
下载PDF
氧化铝改性硅胶复合材料在饮料中诱惑红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婉君 张颖 《山西化工》 2021年第5期15-17,24,共4页
饮料样品中的基体效应复杂,直接检测诱惑红色素是非常困难的。为了提高诱惑红色素检测的灵敏度,有必要对饮料样品进行预处理。将氧化铝修饰硅胶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联用,检测饮料样品中的诱惑红色素。实验测得诱... 饮料样品中的基体效应复杂,直接检测诱惑红色素是非常困难的。为了提高诱惑红色素检测的灵敏度,有必要对饮料样品进行预处理。将氧化铝修饰硅胶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联用,检测饮料样品中的诱惑红色素。实验测得诱惑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05 nm,优化了影响固相萃取效率的操作条件,包括吸附剂用量、样品pH、样品体积、洗脱液体积。结果表明,当固相萃取条件为:吸附剂用量为0.18 g,样品pH为2,样品体积为2 mL,洗脱剂用1.5 mL 3%的V(氨水):V(甲醇)=100∶50时,萃取效率最高。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测得诱惑红的检出限是0.047μg mL^(-1),日内精密度为3.67%,日间精密度为5.39%,加标回收率的范围为89.8%~1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改性硅胶复合材料 固相萃取 诱惑红色素 饮料样品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改性3D打印光敏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莹莹 陈进 +5 位作者 宁蕾 赵坤 孙建科 刘璐 孙小青 郭智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22,61,共6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A151对纳米氧化铝进行表面处理,将其作为增强相改性三维(3D)打印光敏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不改变氧化铝晶型情况下,A151成功接枝于纳米氧化铝分子表面。考察了改性纳米氧化铝不同粒径、不同添加量及不同粒径复配... 采用硅烷偶联剂A151对纳米氧化铝进行表面处理,将其作为增强相改性三维(3D)打印光敏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不改变氧化铝晶型情况下,A151成功接枝于纳米氧化铝分子表面。考察了改性纳米氧化铝不同粒径、不同添加量及不同粒径复配比对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收缩率影响。结果表明,200 nm氧化铝改性光敏树脂比50 nm氧化铝改性光敏树脂力学性能和固化后收缩作用更为优异,但热稳定性略差于50 nm氧化铝。不同粒径氧化铝复配改性光敏树脂优于单一组分改性。当以(50 nm∶200 nm)0.6∶2.4氧化铝复配时,光敏树脂综合性能最优,硬度达到85.5 HD,拉伸强度52.36 MPa,断裂伸长率33.11%,冲击强度10.12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氧化铝 三维打印 光敏树脂 力学性能 增强相 收缩率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掺杂酚醛/环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耐磨性能
8
作者 郭朋彦 张瑞珠 +3 位作者 包仲保 张志方 冯家赫 李炎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9,共11页
目的 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磨性并改善其力学性能,探究纳米氧化铝掺杂酚醛/环氧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并揭示其减摩耐磨机制。方法 以酚醛树脂(PF)改性环氧树脂(EP)为聚合物基体,将改性的纳米氧化铝(Nano-Al_(2)O_(3))掺杂其中,制备不同配... 目的 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磨性并改善其力学性能,探究纳米氧化铝掺杂酚醛/环氧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并揭示其减摩耐磨机制。方法 以酚醛树脂(PF)改性环氧树脂(EP)为聚合物基体,将改性的纳米氧化铝(Nano-Al_(2)O_(3))掺杂其中,制备不同配比的Nano-Al_(2)O_(3)掺杂PF/EP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对复合材料进行化学结构表征。通过泰伯磨损试验和硬度分析,对比不同含量Nano-Al_(2)O_(3)掺杂对PF/EP基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SEM)分析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和磨损表面,探究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和减摩耐磨机制。结果 FTIR测定证实了硅烷成功改性Nano-Al_(2)O_(3),并参与到PF与EP的固化反应中。硬度分析及磨损试验表明,硅烷改性Nano-Al_(2)O_(3)和PF的加入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与纯EP相比,酚醛质量分数为30%,掺杂3%Nano-Al_(2)O_(3)的复合材料的泰伯磨损指数最低,硬度提高了86%,磨损量降低了38.7%。SEM显示Nano-Al_(2)O_(3)与PF/EP聚合物基体结合良好,断裂面产生的银条纹和分散均匀的Nano-Al_(2)O_(3)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和致密性。掺杂Nano-Al_(2)O_(3)后的复合材料,其磨损面更平整,磨损机理主要为黏着磨损。复合材料基体中的Nano-Al_(2)O_(3)和PF通过提高刚度和承载能力改善了磨损性能。另一方面,Nano-Al_(2)O_(3)形成的润滑膜和聚合物自润滑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结论 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归因于较强的显微硬度和润滑膜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改性 酚醛树脂 环氧改性 耐磨性 网络体型结构 减摩耐磨机制
下载PDF
硫酸与氯化铝复合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除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晨晨 段颖 +1 位作者 徐微 李学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32,37,共5页
采用硫酸与氯化铝复合方法对活性氧化铝进行了改性,研究了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动力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测定了改性前后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和元素含量等,初步探讨了改性除氟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吸附剂对水中氟的吸... 采用硫酸与氯化铝复合方法对活性氧化铝进行了改性,研究了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动力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测定了改性前后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和元素含量等,初步探讨了改性除氟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吸附剂对水中氟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2级吸附速率方程,其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等温线的拟合,即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其最大吸附容量为6.46mg/g,是未改性活性氧化铝的4.4倍;改性活性氧化铝的适宜pH为6~7,竞争离子由弱到强的的影响顺序为NO3≈Cl-〈SO4^2-〈H2PO4^-/〈HCO3-〈HPO4^2-〈CO3^2-;BET和XRF分析表明,改性活性氧化铝除氟主要靠离子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改性 饮水除氟 吸附容量
原文传递
纸张涂布颜料用纳米氧化铝的改性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倩 王志杰 郭凌华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7-79,共3页
介绍了纸张涂布颜料使用纳米氧化铝的现状,指出了目前纳米氧化铝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稳定分散问题,这是限制其在涂布纸范畴得到广泛应用的最重要原因,并指出在配制涂料前对纳米氧化铝进行改性是解决其稳定分散问题的根本途径。重点介绍... 介绍了纸张涂布颜料使用纳米氧化铝的现状,指出了目前纳米氧化铝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稳定分散问题,这是限制其在涂布纸范畴得到广泛应用的最重要原因,并指出在配制涂料前对纳米氧化铝进行改性是解决其稳定分散问题的根本途径。重点介绍了纳米氧化铝改性的定义、目的以及方法,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纳米氧化铝改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纳米氧化铝颜料偶联剂改性的方法,为涂布纸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加合理地应用纳米氧化铝颜料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颜料 应用现状 氧化铝改性方法 偶联剂改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二硫化钼协同增强EP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11
作者 张瑞珠 王彬亚 +2 位作者 魏常涛 孙中一 张国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95,共7页
将改性处理后的纳米氧化铝(nano-Al_(2)O_(3))和二硫化钼(MoS_(2))作为填料加入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不同配比的nano-Al_(2)O_(3)/MoS_(2)/EP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热量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维氏硬度计、磨耗仪、摩... 将改性处理后的纳米氧化铝(nano-Al_(2)O_(3))和二硫化钼(MoS_(2))作为填料加入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不同配比的nano-Al_(2)O_(3)/MoS_(2)/EP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热量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维氏硬度计、磨耗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固化工艺、硬度及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P体系采用70℃/2 h+90℃/1 h+110℃/2 h的阶梯固化温度。nano-Al_(2)O_(3)成功地被硅烷偶联剂改性并参与到EP的固化反应当中。当nano-Al_(2)O_(3)添加量为3 phr、MoS_(2)添加量为20 phr时,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为21.5、磨损量为540 mg、摩擦系数为0.14,与纯EP相比,分别提高了58%、57%、74%。nano-Al_(2)O_(3)和MoS_(2)分散在EP基体当中,提高了EP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改性 二硫化钼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下载PDF
改性氧化铝微波诱导氧化处理雅格素蓝BFBR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洪光 王鹏 +2 位作者 张国宇 马慧俊 姜思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4-258,共5页
采用微波诱导氧化工艺(MIOP)技术,以改性氧化铝为催化剂,对雅格素蓝BF BR染料模拟废水进行氧化处理.优化了处理工艺条件,实验在固液质量比为1∶10(50mL雅格素蓝BF BR水溶液中投加5 0g改性氧化铝)、微波功率为400W的条件下微波辐照处理5m... 采用微波诱导氧化工艺(MIOP)技术,以改性氧化铝为催化剂,对雅格素蓝BF BR染料模拟废水进行氧化处理.优化了处理工艺条件,实验在固液质量比为1∶10(50mL雅格素蓝BF BR水溶液中投加5 0g改性氧化铝)、微波功率为400W的条件下微波辐照处理5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对水中雅格素蓝BF BR的脱色率可达到98%,COD去除率为87 4%.改性氧化铝在重复使用9次后仍能保持很高的脱色率.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微波辐射场中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改性氧化铝表面通过吸附 氧化协同作用而被迅速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该氧化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常数k=0 995min-1,反应半衰期t1 2=0 697min.实验结果显示,在本实验中改性氧化铝比颗粒活性炭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氧化铝 BR 微波诱导 氧化处理 氧化工艺 氧化过程 投加 染料废水 脱色率 模拟废水
下载PDF
改性氧化铝负载氧化物催化氧化噻吩的脱硫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兰菊 赵地顺 郭绍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718-1722,共5页
以负载氧化铜的改性氧化铝为催化剂,在H2O2/HCOOH体系中,对噻吩(C4H4S)的正庚烷溶液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考察了改性酸度、酸性氧化体系、温度、烯烃和芳烃的存在等因素对噻吩脱除的影响,并对噻吩的氧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 以负载氧化铜的改性氧化铝为催化剂,在H2O2/HCOOH体系中,对噻吩(C4H4S)的正庚烷溶液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考察了改性酸度、酸性氧化体系、温度、烯烃和芳烃的存在等因素对噻吩脱除的影响,并对噻吩的氧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醋酸改性负载氧化铜的氧化铝对噻吩氧化的催化活性高;H2O2/HCOOH体系中,噻吩硫的脱除率较其他酸性氧化体系中高;在H2O2/HCOOH体系中,负载氧化铜的酸改性氧化铝的催化活性对噻吩的催化氧化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烯烃和芳烃的加入降低了噻吩硫的脱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脱硫 噻吩 改性氧化铝
下载PDF
改性氧化铝为载体的钯催化剂对甲烷催化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袁强 杨乐夫 +2 位作者 史春开 何湘鄂 蔡俊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9-202,共4页
采用Mg、Mn、Ni、Zr、La、Ce等掺杂离子对氧化铝载体进行表面修饰 ,发现在改性载体表面形成的物相对活性组分PdO的分散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 ,该效应并未通过改变可供分散表面的途径 ,而是采取了金属 载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来实现的 .变价... 采用Mg、Mn、Ni、Zr、La、Ce等掺杂离子对氧化铝载体进行表面修饰 ,发现在改性载体表面形成的物相对活性组分PdO的分散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 ,该效应并未通过改变可供分散表面的途径 ,而是采取了金属 载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来实现的 .变价金属杂质修饰的氧化铝载体表面形成的中间键型对甲烷燃烧反应没有助催作用 ,而在非变价金属Mg、Zr修饰的样品中的高温稳定的PdO物种 ,对反应产生了明显的助催效果 ,这种高温稳定的活性中间体是一种与PdO晶体具有相同的键合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燃烧 负载型钯催化剂 改性氧化铝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甲烷 氧化 助催作用
下载PDF
旋转床-水热耦合法制备改性氢氧化铝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郭奋 张纪尧 +4 位作者 陈建峰 梁磊 孔健民 汪英杰 赵全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利用旋转填充床碳分-水热耦合法制备改性氢氧化铝。考察了碳分过程中的沉淀pH值、温度以及水热处理条件等对产物失重、粒径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填充床在不同条件下碳分可得拟薄水铝石、g -AlOOH和拜尔石等多种氧化铝水合物,均... 利用旋转填充床碳分-水热耦合法制备改性氢氧化铝。考察了碳分过程中的沉淀pH值、温度以及水热处理条件等对产物失重、粒径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填充床在不同条件下碳分可得拟薄水铝石、g -AlOOH和拜尔石等多种氧化铝水合物,均可作为先驱物,在温度130oC以上,改性剂与先驱物摩尔配比高于0.7时,制备出失重温度为360oC,失重率在52%左右,平均粒径在120nm左右超细的改性氢氧化铝,可用作热塑性塑料的阻燃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填充床 水热 改性氧化铝 阻燃剂
下载PDF
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除氟的连续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程安国 丁文明 +3 位作者 钮佰杰 刘时伟 张旭 刘书明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90,共5页
针对不同进水水质、运行条件、设备3个方面,对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除氟连续试验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氟质量浓度、进水pH对吸附柱穿透影响显著,进水氟质量浓度从5 mg/L下降到2 mg/L时,穿透体积提高1.9倍;进水pH从7.6降低到6.0时,... 针对不同进水水质、运行条件、设备3个方面,对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除氟连续试验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氟质量浓度、进水pH对吸附柱穿透影响显著,进水氟质量浓度从5 mg/L下降到2 mg/L时,穿透体积提高1.9倍;进水pH从7.6降低到6.0时,穿透体积提高2.6倍以上,当进水pH在6.0~6.5时,穿透体积达到最大值1388倍体积。穿透体积随进水速率提高而下降,在空速1.3~2.0h-1时,穿透体积下降较小;当空速大于2.0h-1时,穿透体积随空速增加而快速下降。吸附柱直径及填充高度对穿透体积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活性氧化铝 连续吸附 除氟 穿透体积
下载PDF
改性氧化铝催化伯醇脱水合成1-烯烃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占先 李志勇 莫自如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2-415,共4页
在改性氧化铝催化伯醇脱水制备 1 -烯烃的反应中 ,反应温度、进料速度、醇的碳链长度、改性剂的种类、改性氧化铝的种类等对醇的转化率、1 -烯烃的选择性有影响 ;在 34 0℃、常压下 ,正己醇的转化率为 97.8% ,1 -己烯的选择性为 93.3% ... 在改性氧化铝催化伯醇脱水制备 1 -烯烃的反应中 ,反应温度、进料速度、醇的碳链长度、改性剂的种类、改性氧化铝的种类等对醇的转化率、1 -烯烃的选择性有影响 ;在 34 0℃、常压下 ,正己醇的转化率为 97.8% ,1 -己烯的选择性为 93.3% .关联了氧化铝的酸强度与正己醇的转化率、1 -己烯的选择性 ;酸强度增加有利于转化率的提高 ,而酸强度的减小有利于选择性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氧化铝 催化剂 1-烯烃 反应机理 伯醇脱水 转化率 酸强度
下载PDF
化学改性氢氧化铝的反团聚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淑花 郭奋 陈建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4-247,共4页
以磷酸钠为分散剂,通过测定颗粒的SBET和观察TEM图片,从分散剂加入方式、加入量(0.5、1、2、3%(wt))、作用时间(30、50、70、90min)等方面对化学改性后氢氧化铝进行了反团聚研究。结果表明,当分散剂与改性剂一起加入氢氧化铝溶胶中时,... 以磷酸钠为分散剂,通过测定颗粒的SBET和观察TEM图片,从分散剂加入方式、加入量(0.5、1、2、3%(wt))、作用时间(30、50、70、90min)等方面对化学改性后氢氧化铝进行了反团聚研究。结果表明,当分散剂与改性剂一起加入氢氧化铝溶胶中时,分散剂影响改性过程的进行,而化学改性完成后加入分散剂能明显改善产物的分散性能且能控制其形貌;当分散剂作用时间均为60min时,改性后加入1%(wt)的分散剂反团聚效果最佳,可使颗粒的SBET由未加分散剂时的9.6m2?g?1增加到20.8m2?g?1;在分散剂加入量均为1%(wt)时,随着分散剂作用时间的延长,颗粒的形貌逐渐由团聚在一起的球形变为松散且规则的纺锤形,其SBET逐渐增加,但当分散剂作用时间达到70min后颗粒的SBET几乎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钠 改性氧化铝 反团聚 分散性能
下载PDF
改性活性氧化铝除磷性能的试验 被引量:12
19
作者 丁春生 邹英龙 +2 位作者 张越茜 倪芳明 诸钱芬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1-34,共4页
为提高活性氧化铝对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以硫酸铝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对其进行改性;测定了改性前后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及孔容孔径;考察了吸附时间、pH、废水初始浓度、改性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去除废水中磷的影响;探讨了改性活性氧化铝... 为提高活性氧化铝对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以硫酸铝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对其进行改性;测定了改性前后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及孔容孔径;考察了吸附时间、pH、废水初始浓度、改性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去除废水中磷的影响;探讨了改性活性氧化铝对磷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积为398.364 m2/g,提高了14.22%;吸附时间为4h时,吸附达到平衡,磷吸附量比未改性的提高了30.4%;当pH在5~7时,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随着废水中磷初始浓度的提高,磷的去除率降低;随着改性活性氧化铝投加量的增大,磷的去除率升高,当投加量为3.0 g/L,吸附效果最好;Freundlich和Langmuir二种等温线模型均能较好的反映改性活性氧化铝对磷的吸附行为,其中Langmuir模型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 改性活性氧化铝 除磷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下载PDF
纳米改性氢氧化铝与包覆红磷协效阻燃尼龙66的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陈妍 张鹏远 +1 位作者 段国萍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8-21,共4页
文中分别研究了纳米改性氢氧化铝 (CG ATH)单独使用以及与包覆红磷协效阻燃尼龙 6 6 (PA6 6 )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将纳米CG ATH和包覆红磷以不同比例添加到PA6 6中 ,制得复合材料。用氧指数法测定了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 ,此... 文中分别研究了纳米改性氢氧化铝 (CG ATH)单独使用以及与包覆红磷协效阻燃尼龙 6 6 (PA6 6 )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将纳米CG ATH和包覆红磷以不同比例添加到PA6 6中 ,制得复合材料。用氧指数法测定了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 ,此外还进行了拉伸和冲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包覆红磷与纳米CG ATH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当复合材料中PA6 6、包覆红磷和纳米CG ATH的质量比为 10 0∶13∶2 0时 ,该复合体系的氧指数为 33,而只PA6 6和纳米CG ATH的质量比为 10 0∶4 0的PA6 6复合体系的氧指数 2 9 5 ,但是 10 0gPA6 6中 ,只添加 15 g包覆红磷时 ,该复合体系的氧指数只有 2 7,该协效阻燃体系的拉伸强度为 79 3MPa,拉伸弹性模量为 2 182 3MPa ,断裂伸长率为 5 9% ,冲击强度为 4 5kJ/m2 。因此 ,纳米改性氢氧化铝与包覆红磷的协同效应 ,实现了在无机阻燃剂添加量相对较少且保证PA6 6本身力学性能的前提下 ,大幅度改善材料阻燃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改性氧化铝 尼龙66 包覆红磷 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