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空位与异质结协同增强的TiO_(2)/WO_(3)复合光催化剂
1
作者 黄书宇 鲍瑞 +4 位作者 易健宏 刘亮 孔馨 杨亚杰 郭圣达 《硬质合金》 CAS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二氧化钛(TiO_(2))因其出色的光催化活性,在光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二氧化钛的高光生载流子重组率和宽带隙限制了其应用。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在TiO_(2)中引入钨元素(W),合成了具有氧空位缺陷的TiO_(2)/WO_(3)异质结纳米复合... 二氧化钛(TiO_(2))因其出色的光催化活性,在光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二氧化钛的高光生载流子重组率和宽带隙限制了其应用。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在TiO_(2)中引入钨元素(W),合成了具有氧空位缺陷的TiO_(2)/WO_(3)异质结纳米复合光催化剂。氧空位的引入降低了带隙并扩大了光吸收范围,而异质结增加了光生载流子并促进了它们的分离。实验表明,TiO_(2)/WO_(3)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更强的光催化活性,100 mg样品在2 h内最高可产生氢气63.7μmol。另外,TiO_(2)/WO_(3)纳米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下也表现出了极佳的稳定性,这一探索为TiO_(2)基复合光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氧空位 光催化剂 光催化降解
原文传递
紫外光诱导氧化钛(110)表面氧空位迁移的成像研究
2
作者 赵祥云 卫东 +3 位作者 金闲驰 江凌 马志博 杨学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9-34,I0117,共7页
本文报道了在氧化钛(110)表面上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266 nm紫外激光照射下引发的氧空位迁移.由于紫外光诱导的氧空位迁移,表面上形成了氧空位对甚至氧空位三聚体.氧空位对缺陷有两种稳定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形态,在扫描过程中可以互... 本文报道了在氧化钛(110)表面上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266 nm紫外激光照射下引发的氧空位迁移.由于紫外光诱导的氧空位迁移,表面上形成了氧空位对甚至氧空位三聚体.氧空位对缺陷有两种稳定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形态,在扫描过程中可以互换.较长的光照时间(68分钟)可以形成以氧空位对为主要点缺陷的氧化钛(110)表面.本文丰富了关于紫外光照射下氧空位行为的理解,为未来涉及266 nm紫外光的金红石型氧化钛(110)还原表面的光催化研究氧空位扩散和氧空位寡聚体形成的现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钛 扫描隧道显微镜 紫外光照 氧空位
下载PDF
基于BaMgSiO_(4)氧空位缺陷发光的可视化荧光温度传感材料
3
作者 唐巍 梁晨 +2 位作者 梁平 宁婉婷 龚汉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08-316,共9页
温度是表征物理化学性质的最基本参数之一,精确的温度测量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基于稀土离子热耦合能级对(TCLs)能量传递的荧光温度传感器因TCLs之间能量差的限制存在测温灵敏度低及信号区分困难等问题。为寻... 温度是表征物理化学性质的最基本参数之一,精确的温度测量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基于稀土离子热耦合能级对(TCLs)能量传递的荧光温度传感器因TCLs之间能量差的限制存在测温灵敏度低及信号区分困难等问题。为寻求更优的解决方案,本研究探索了氧空位缺陷发光在荧光温度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MgSiO_(4)陶瓷,由于在高温烧结过程中有少量Ba^(2+)和Mg^(2+)蒸发,陶瓷中会产生氧空位以保持材料电中性。这些氧空位所形成的缺陷能级在332 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372,400,527 nm三种波长的发射光。这三种发射光强度对温度有着不同的敏感性,使得其能够良好应用于荧光温度传感领域。其中,I372和I527组成的温度传感系统相对测温灵敏度在298 K时为2.90%·K^(-1),高于传统TCLs荧光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灵敏度,突破了TCLs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天花板。另外,由于372 nm和527 nm波长相差较大,使得BaMgSiO_(4)陶瓷有着室温下绿光发射到458 K高温下蓝光发射的显著变化,实现了温度监控可视化。因此,BaMgSiO_(4)陶瓷因其独特的氧空位缺陷发光特性,为开发荧光温度传感器提供了一种高精度和可视化的新选择,为荧光温度探测技术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空位缺陷发光 荧光温度传感材料 能量传递 可视化
下载PDF
富含氧空位的Bi_(4)O_(5)Br_(2)超薄纳米片用于高效压电催化生成过氧化氢
4
作者 蔡豪 陈芳 +4 位作者 胡程 葛伟怡 李彤 张晓磊 黄洪伟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的多个领域.然而,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该过程存在高污染和高能耗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发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环保的过氧化氢生产方法.近年研究发现,压... 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的多个领域.然而,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该过程存在高污染和高能耗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发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环保的过氧化氢生产方法.近年研究发现,压电催化生产过氧化氢是一种有前途的过氧化氢生产策略,但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Bi_(4)O_(5)Br_(2)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层状晶体结构,高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可见光吸收及合适的能带结构被认为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光催化材料.虽然Bi_(4)O_(5)Br_(2)的非中心对称结构赋予其独特的压电性能,但该特性往往被研究者忽视,导致其压电潜力未被充分利用.特别是,关于缺陷工程如何影响Bi_(4)O_(5)Br_(2)的压电性能仍存在许多未知之处,需要深入挖掘和探明.本文通过调节水热过程中乙二醇和水溶剂的比例构建了含有不同浓度氧空位的超薄Bi_(4)O_(5)Br_(2)(≈5 nm)纳米片,并研究其在纯水体系中的压电催化生成过氧化氢性能.X射线粉末衍射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结果证明Bi_(4)O_(5)Br_(2)催化剂的成功合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子顺磁共振(EPR)结果证明氧空位的成功构建.不同气氛下的催化性能实验、活性物种EPR测试和捕获实验结果均表明,过氧化氢的生成主要通过氧还原反应,同时需要水氧化反应的协同作用.此外,旋转环盘电流测试和捕获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过氧化氢的生成主要通过两步单电子的氧还原反应.同时,压电力显微镜和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超薄结构和氧空位共同增强了所制样品的压电响应和压电电势,因此促进了压电诱导的电荷分离和转移,进而产生更大的压电电流响应和更小的电化学阻抗.差分电荷和Bader电荷研究结果表明,氧空位的存在增强了催化剂与氧气之间的电荷传输和相互作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氧空位增强了催化剂对氧气的吸附和活化能力,并大幅降低反应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具有最优氧空位浓度的Bi_(4)O_(5)Br_(2)超薄纳米片表现出很好的催化生成过氧化氢性能,在纯水体系中过氧化氢的生成速率为620μmol g^-(1)h^(-1)(是不含氧空位Bi_(4)O_(5)Br_(2)的2.54倍),在牺牲体系中的生成速率为2700μmol g^-(1)h^(-1),催化性能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压电催化剂.综上,本文揭示了Bi_(4)O_(5)Br_(2)作为新型压电催化剂在高效合成过氧化氢中的潜力,丰富了压电催化合成过氧化氢的材料体系,同时为探索缺陷工程和纳米结构协同增强材料压电催化活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4)O_(5)Br_(2) 氧空位 超薄纳米片 压电催化 化氢生成
下载PDF
Cu单原子与氧空位协同作用增强电催化CO_(2)还原中C_(2)液相产物活性
5
作者 别泉泉 尹海波 +3 位作者 王云龙 苏海伟 彭悦 李俊华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96-104,共9页
铜(Cu)因具有很好的CO结合能而被认为是目前可将CO_(2)电还原为乙酸、乙醇等多碳产物的重要催化材料.虽然Cu基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还原活性,但产物的低选择性制约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选择性、低成本的Cu基催化剂.... 铜(Cu)因具有很好的CO结合能而被认为是目前可将CO_(2)电还原为乙酸、乙醇等多碳产物的重要催化材料.虽然Cu基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还原活性,但产物的低选择性制约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选择性、低成本的Cu基催化剂.研究表明,具有分散Cu-N活性位点的Cu基单原子催化剂是理想的CO_(2)电化学还原反应(CO_(2)RR)催化剂,但仍然存在着与反应关键中间体结合能较高的难题.当前研究多聚焦在诱导单原子的电子配位环境或催化剂的载体结构缺陷,关于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简单的水热法与氢溢流策略制备了Cu单原子负载的高氧空位UIO66催化剂.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Cu物种以高度分散的单原子形式存在.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N 1s能级研究了Cu原子的电子和配位结构,证明了Cu-N键的存在.此外,相较于未经过H_(2)二次处理的Cu SAs/UIO材料和未负载Cu单原子的UIO-H_(2)材料,Cu SAs/UIO-H_(2)样品在电子顺磁光谱中观察到更加明显的氧空位信号,XPS谱的O 1s能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均表明大量氧空位的存在,从而证明成功制备了Cu单原子负载的高氧空位UIO66催化剂(Cu SAs/UIO-H_(2)).反应测试结果表明,高氧空位掺杂UIO66耦合Cu-N位点后表现较好的CO_(2)RR性能,在-0.66 V(vs.RHE)的低电位下对于C_(2)液相产物实现了58.62%的法拉第效率,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Cu基催化剂结果.其中,乙醇的法拉第效率达46.28%,是UIO66-NH_(2),Cu SAs/UIO的9.61倍和2.78倍.经过12 h的稳定性测试后,乙醇仍然能够维持46%的法拉第效率,且反应后催化剂形貌和晶体结构几乎未发生改变,表明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实际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分析反应机理,利用原位FTIR技术检测*CHO,*OCCHO和*CH3CH_(2)O等重要反应中间体的形成,从而确定CO_(2)RR产乙醇的反应路径,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分析了溶剂化效应的影响,验证了Cu单原子与大量氧空位协同作用下易于诱导关键中间体*HCCOH的生成,提出了大量氧空位的存在降低了CO_(2)RR产乙醇的反应能垒的理念,并分析计算CO_(2)RR产乙醇和产乙烯两条路径的能垒,讨论Cu SAs/UIO-H_(2)催化剂具有高乙醇选择性的原因.综上所述,Cu基单原子与氧空位协同是提高电催化剂CO_(2)RR活性的有效策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为在原子尺度上设计高性能Cu单原子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单原子催化剂 氧空位 电催化 CO2转换 乙醇合成
下载PDF
化学链重整反应中含氧空位α-Fe_(2)O_(3)(001)表面CO反应行为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6
作者 张慧欣 黄正清 +3 位作者 班涛 苏雪 杨伯伦 常春然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6-124,I0112-I0116,I0119,共15页
化学链甲烷重整是利用甲烷制备合成气(CO和H_(2))具有广阔前景的方法之一,其中CO在氧载体表面上的进一步反应对CO选择性起主要决定作用.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α-Fe_(2)O_(3)(001)氧空位对CO脱附、CO氧化和CO解离的影响.计... 化学链甲烷重整是利用甲烷制备合成气(CO和H_(2))具有广阔前景的方法之一,其中CO在氧载体表面上的进一步反应对CO选择性起主要决定作用.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α-Fe_(2)O_(3)(001)氧空位对CO脱附、CO氧化和CO解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加氧空位浓度会导致Fe原子中的电子局域化增强,从而削弱Fe位点上CO的脱附能力.此外,氧空位浓度从1/12 ML增加到1/6 ML会导致CO氧化能垒从0.64 eV增加到1.10 eV.增加氧空位浓度虽有利于CO解离,但由于解离反应的高能垒(大于3.00 eV),CO的解离仍然很难发生.综合考虑三条反应途径,CO脱附可以在高于900K的反应温度下自发进行.增加氧空位浓度可以提高合成气选择性,因为在高氧空位浓度(1/6 ML)下,相比于CO脱附,CO氧化的竞争性减弱.这项研究揭示了在Fe_(2)O_(3)的还原程度增加时,化学链甲烷重整中CO选择性增强的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重整 甲烷 Fe_(2)O_(3) 氧空位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用于光电化学水分解的光电极氧空位调节综述
7
作者 俞立豪 邵卫卫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24年第2期94-103,共10页
光电化学(PEC)分解水制氢是一项有望取代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生产策略.传统光电极由于其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和缓慢的动力学会导致水分解性能不佳.在电极材料中注入氧空位可调节光电极的电子和光学性质,从而有助于光电极中固有缺陷的形... 光电化学(PEC)分解水制氢是一项有望取代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生产策略.传统光电极由于其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和缓慢的动力学会导致水分解性能不佳.在电极材料中注入氧空位可调节光电极的电子和光学性质,从而有助于光电极中固有缺陷的形成.已有研究表明,将氧空位引入光电极是增强其PEC分解水性能的有效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半导体光电极材料,介绍了通过氢气还原、等离子体处理和过氧化氢处理引入氧空位的方法以及氧空位影响光电极PEC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新的表征技术对氧空位的深入理解和新的发现,并对光电极氧空位调节策略及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 分解水制氢 光电极 氧空位
下载PDF
La掺杂氧空位的α-Bi_(2)O_(3)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8
作者 熊智慧 孔博 +2 位作者 李志西 曾体贤 帅春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4,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本征α-Bi_(2)O_(3)、La掺杂、氧空位掺杂和共掺杂体系的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以期获得性能比较优异的α-Bi_(2)O_(3)光催化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后,体系结构变形较小,其中氧空位(V_(O))掺杂和La-V_(O)共...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本征α-Bi_(2)O_(3)、La掺杂、氧空位掺杂和共掺杂体系的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以期获得性能比较优异的α-Bi_(2)O_(3)光催化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后,体系结构变形较小,其中氧空位(V_(O))掺杂和La-V_(O)共掺杂体系的禁带宽度价带和导带同时下移且在禁带中引入杂质能级,说明掺杂可以减小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所需能量,有利于电子的跃迁。特别是相对于氧空位单掺杂,La-V_(O)共掺杂使杂质能级向导带底靠近,这个倾向可能使该复合缺陷成为光生电子捕获中心的概率大于成为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中心的概率;同时,La-V_(O)共掺杂导致导带底附近的能带弯曲的曲率增大即色散关系增强,从而降低了电子的有效质量,加速电子的运动,因此,La-V_(O)共掺杂能大幅改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另一方面La-V_(O)共掺杂在显著扩展可见光吸收范围的同时,还极大地增强了可见光吸收强度。因此,La-V_(O)共掺杂有效改善了α-Bi_(2)O_(3)的光催化活性。本研究为利用稀土离子掺杂改善其他光催化材料的性能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Bi_(2)O_(3) 光催化材料 La-V_(O)共掺杂 氧空位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钛酸钡晶体中氧空位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应杏娟 吴凯丽 《应用物理》 2023年第8期347-356,共10页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在BaTiO3晶体中不同电荷态(0, +1, +2)氧空位的缺陷形成能。采用杂化密度泛函修正了DFT-GGA带边问题。使用FNV方法对缺陷形成能量进行修正。给出了包含电子–声子耦合的F中心和F+中心的光谱的比较准确描述...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在BaTiO3晶体中不同电荷态(0, +1, +2)氧空位的缺陷形成能。采用杂化密度泛函修正了DFT-GGA带边问题。使用FNV方法对缺陷形成能量进行修正。给出了包含电子–声子耦合的F中心和F+中心的光谱的比较准确描述。结果表明:氧空位是浅施主能级,是该材料n型导电的主要原因。根据本文的计算结果,F心吸收峰位于2.85 eV (435 nm),F+心吸收峰则位于2.80 eV (443 nm)。F心的发射峰位于2.83 eV (438 nm),F+心的发射峰位于2.78 eV (446 nm)。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对点缺陷光谱的计算是可行的。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计算量比较低,远远低于多体微扰理论GW方法中的计算量。本文的方法在满足计算精度的条件下,解决了计算量巨大的问题。为研究点缺陷的光谱性质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空位 密度泛函理论 FNV修正 杂化泛函 光谱
下载PDF
氧空位和磷掺杂协同增强铁钴基材料电解水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传旺 李潇潇 +3 位作者 曾金明 刘超 赖嘉俊 漆小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10,共9页
为了研发高效、稳定的电解水催化剂,我们以氧空位和磷掺杂为基础,通过原位浸泡生长和两步热处理的方法,在泡沫铁上合成具有氧空位和磷掺杂的纳米花结构作为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双功能电催化剂。CoFe_(2)O_(4)已被报道为一种很... 为了研发高效、稳定的电解水催化剂,我们以氧空位和磷掺杂为基础,通过原位浸泡生长和两步热处理的方法,在泡沫铁上合成具有氧空位和磷掺杂的纳米花结构作为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双功能电催化剂。CoFe_(2)O_(4)已被报道为一种很有前途的OER和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然而CoFe_(2)O_(4)在HER中表现出电导率差、电催化反应慢的特性。CoFe_(2)O_(4)中氧空位(Ov)的形成可以有效调控催化剂表面的电子结构,有助于产生更多的缺陷和空位,从而提高OER的活性。随后,引入磷原子填充在空位中,制备的P-Ov-CoFe_(2)O_(4)/IF在碱性电催化测试中展现出优异的HER和OER性能,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HER和OER过电位仅为54和191 mV,Tafel斜率分别为57和54 mV·dec^(-1),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空位 电催化 磷掺杂 析氢反应 反应
下载PDF
镍纳米粒子耦合氧空位高效催化转化棕榈酸制备烷烃
11
作者 曾严 王慧 +7 位作者 杨惠茹 隽超 李丹 温晓东 张帆 邹吉军 彭冲 胡常伟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29-242,共14页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生物质能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然而生物质具有高含氧量、高粘度和低热值等特性,开发高效的加氢脱氧催化剂对生物质资源...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生物质能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然而生物质具有高含氧量、高粘度和低热值等特性,开发高效的加氢脱氧催化剂对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研究者们对生物质(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加氢脱氧催化体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Ni/CeO_(2)基催化剂能够有效地催化生物质转化并获得较高的生物油产率,然而CeO_(2)载体的氧空位含量与Ni纳米颗粒尺寸、催化剂脱氧性能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明晰.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和沉淀法分别制备了H-CeO_(2)和P-CeO_(2)载体(商用CeO_(2)标记为C-CeO_(2)),通过浸渍法制备了Ni/H-CeO_(2),Ni/P-CeO_(2)和Ni/C-CeO_(2)催化剂,同时采用无氧空位的SiO_(2)做载体制备了Ni/SiO_(2)催化剂,研究了CeO_(2)氧空位含量对Ni纳米粒子尺寸的影响及其与加氢脱氧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EPR结果表明,不同载体上氧空位含量的顺序为H-CeO_(2)>P-CeO_(2)>C-CeO_(2).XRD结果表明,在H-CeO_(2)载体上生成的Ni纳米粒子尺寸最小,分散度最高;在C-CeO_(2)载体上生成的Ni纳米粒子尺寸最大,分散度最差;而在无氧空位的SiO_(2)载体上生成的Ni纳米粒子尺寸明显大于H-CeO_(2)和P-CeO_(2)载体上生成的Ni纳米粒子.XPS结果显示,不同载体上的O表面/(O表面+O晶格)的比值顺序为H-CeO_(2)>P-CeO_(2)>C-CeO_(2),表明H-CeO_(2)载体上具有最高的氧空位含量,C-CeO_(2)载体上氧空位含量最低,与EPR结果一致;Ni/H-CeO_(2),Ni/P-CeO_(2)和Ni/C-CeO_(2)催化剂上氧空位含量顺序与载体一致,但其氧空位含量比纯载体高,说明Ni有利于氧空位的生成.Raman结果表明,Ni/H-CeO_(2)催化剂上具有的氧空位含量最高,Ni/P-CeO_(2)次之,Ni/C-CeO_(2)最差,与XPS结果一致.H2-TPR结果表明,氧空位的存在增强了Ni与CeO_(2)载体的相互作用,有利于Ni的分散.SEM和TEM实验结果也表明了在氧空位含量最高的H-CeO_(2)载体上Ni分散度最高.DFT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高的氧空位含量增强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促进了Ni的分散.电荷分析表明,Ni纳米颗粒和CeO_(2)载体之间存在电子转移,在具有丰富氧空位的表面上从Ni转移到CeO_(2)的电子数少于规则表面的电子数,Ni原子将电子转移到载体上,降低了Ni原子的氧化程度.活性结果表明,三种纯载体催化转化棕榈酸的效果均不佳,烷烃选择性均低于5.0%;负载活性组分Ni后,催化性能明显提升.在Ni/C-CeO_(2)催化剂上,棕榈酸的转化率为72.1%,十五烷的选择性为21.9%;Ni/P-CeO_(2)催化剂对棕榈酸的转化率达到99.6%,十五烷的选择性为77.6%;Ni/H-CeO_(2)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性能高于大部分文献报道的贵金属催化剂,棕榈酸转化率为100%,十五烷选择性达到94.8%;而在无氧空位的Ni/SiO_(2)催化剂上性能最差,棕榈酸转化率仅为52.9%,得到少量十五烷,也未检测到十六烷,这表明丰富的氧空位在棕榈酸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文献及活性结果分析,丰富的氧空位有利于吸附更多的棕榈酸,从而有利于其转化.通过反应后的XRD及TG测试结果发现,Ni纳米颗粒的尺寸在反应后没有显著变化,表明氧空位也能有效地稳定Ni纳米颗粒尺寸.不同尺寸Ni纳米颗粒的催化剂活性结果表明,在较小尺寸的Ni纳米颗粒催化剂上可以获得更高的十五烷选择性,表明十五烷选择性与Ni纳米颗粒尺寸相关联.综上,Ni/H-CeO_(2)的优异催化性能归因于高氧空位含量和小尺寸Ni纳米颗粒的协同耦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 氧空位 Ni纳米粒子 棕榈酸转化 生物燃料
下载PDF
具有氧空位的OV-α-Fe_(2)O_(3)/BiOCl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合成氨性能
12
作者 郭瑞霞 张静 +2 位作者 浮建军 沈培康 张信义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0-317,共8页
通过简单水热反应合成了α-Fe_(2)O_(3)纳米颗粒,用磁力搅拌合成了α-Fe_(2)O_(3)/BiOCl复合物,将该复合物在氩气条件下进行热处理,成功制备出具有氧空位的OV-α-Fe_(2)O_(3)/BiOCl。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OV-α-Fe_(2)O_(3)/BiOCl中... 通过简单水热反应合成了α-Fe_(2)O_(3)纳米颗粒,用磁力搅拌合成了α-Fe_(2)O_(3)/BiOCl复合物,将该复合物在氩气条件下进行热处理,成功制备出具有氧空位的OV-α-Fe_(2)O_(3)/BiOCl。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OV-α-Fe_(2)O_(3)/BiOCl中含有丰富的氧空位,用恒电位法研究了该催化剂的电化学合成氨性能。结果表明,当前驱体中铁铋的物质的量比为0.67,OV-α-Fe_(2)O_(3)/BiOCl催化剂在0.1 mol/L KOH电解质溶液中具有最佳NRR性能,其氨产率和法拉第效率分别为12.31μg·h^(-1)·mg^(-1)和11.4%,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有望用于电催化固氮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氮还原 合成氨 氧空位 OV-α-Fe_(2)O_(3)/BiOCl
下载PDF
Pd纳米颗粒协同氧空位增强TiO_(2)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
13
作者 贾鑫 李晋宇 +3 位作者 丁世豪 申倩倩 贾虎生 薛晋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01-1308,共8页
针对TiO_(2)表面活性位点不足、反应动力学缓慢、CO_(2)还原产物中碳氢化合物的产率低以及选择性差等问题,研究通过Pd催化氧还原法在缺氧环境中构筑了具有表面氧空位的一维单晶TiO_(2)纳米带阵列(Pd-Ov-TNB)。通过形貌结构、载流子行为... 针对TiO_(2)表面活性位点不足、反应动力学缓慢、CO_(2)还原产物中碳氢化合物的产率低以及选择性差等问题,研究通过Pd催化氧还原法在缺氧环境中构筑了具有表面氧空位的一维单晶TiO_(2)纳米带阵列(Pd-Ov-TNB)。通过形貌结构、载流子行为及光催化性能分析,探究了表面氧空位和Pd的氢溢流效应对光生载流子分离传输及还原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Ov-TNB的CO_(2)还原活性强,产物中CH_(4)、C_(2)H_(6)和C_(2)H_(4)的产率分别为40.8、32.09和3.09μmol·g^(–1)·h^(–1),碳氢化合物的选择性高达84.52%,在C–C偶联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其一维单晶纳米带结构提高了材料的活性比表面积和结晶度,为CO_(2)还原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并加速载流子的分离传输。同时,氧空位增强了光生电荷的表面积累,为CO_(2)还原提供了富电子环境。此外,Pd纳米颗粒提高反应体系中H^(*)的浓度,并通过氢溢流效应将H*转移到催化剂表面吸附CO_(2)的活性位点,促进反应中间产物氢化。各种优势共同作用促使CO_(2)向碳氢化合物高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空位 TiO_(2)纳米带 氢溢流 光催化还原CO_(2)
下载PDF
表面重构的富氧空位非晶-结晶Ni(Co)异质结促进析氧反应
14
作者 刘雪剑 陈志刚 +3 位作者 朱铖锋 杨光 翁雪霏 崔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60-468,I0020-I0024,I0035,共15页
设计具有丰富活性位点的低成本且稳定的电催化剂对于提高析氧反应效率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铜箔上制备了非晶-结晶共存的三元Ni-Co-Mo金属氧化物薄膜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Ni-Co-Mo催化剂具有非晶-结晶异质结构,... 设计具有丰富活性位点的低成本且稳定的电催化剂对于提高析氧反应效率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铜箔上制备了非晶-结晶共存的三元Ni-Co-Mo金属氧化物薄膜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Ni-Co-Mo催化剂具有非晶-结晶异质结构,经过表面重构后,发生了显著的Mo离子析出,从而导致稳定后的催化剂中富含大量的氧空位.具有丰富氧空位的非晶-结晶异质结催化剂,能够暴露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并降低电子转移阻抗,显著提升催化剂析氧反应性能.在1mmolKOH中的电化学测试表明,重构后的催化剂驱动20mA/cm^(2)电流密度的过电位仅为308mV,塔菲尔斜率为90mV/dec.同时,该催化剂可以在20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连续工作超过24小时,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表面重构 三元金属异质结 氧空位 反应
下载PDF
低压快速氢化引入氧空位增强TiO_(2)光催化降解性能
15
作者 陈峰磊 杨万林 +4 位作者 朱俊奎 魏秋平 张龙 李静 马莉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6期545-553,共9页
利用管式炉在300、400和500℃对TiO_(2)光催化剂(P25)进行低压快速氢化处理,研究氢化温度对样品物相结构、光电化学性能及催化降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氢化温度升高,P25氧空位浓度、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可见光吸收性能、载流子浓... 利用管式炉在300、400和500℃对TiO_(2)光催化剂(P25)进行低压快速氢化处理,研究氢化温度对样品物相结构、光电化学性能及催化降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氢化温度升高,P25氧空位浓度、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可见光吸收性能、载流子浓度以及光催化活性均先增大后减小,400℃氢化处理1 h的P25具有最佳上述性能。P25的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对氢化温度的变化不敏感,说明低压快速氢化可在避免比表面积损失的同时引入氧空位,抑制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光吸收性能和载流子浓度,从而提升P25的光催化性能。400℃氢化处理1 h后,P25的反应速率常数是未处理P25的1.6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氢化处理 氧空位 四环素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三元材料中氧空位簇的形成:第一原理计算
16
作者 史晓红 侯滨朋 +3 位作者 李祗烁 陈京金 师小文 朱梓忠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90-399,共10页
采用第一原理方法计算了两种不同镍含量的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三元正极材料Li_(1.2)Ni_(0.32)Co_(0.04)Mn_(0.44)O_(2)(空间群为R3m)和Li_(1.167)Ni_(0.167)Co_(0.167)Mn_(0.5)O_(2)(空间群为C2/m)中氧空位簇的形成能.结果表明,含镍量较... 采用第一原理方法计算了两种不同镍含量的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三元正极材料Li_(1.2)Ni_(0.32)Co_(0.04)Mn_(0.44)O_(2)(空间群为R3m)和Li_(1.167)Ni_(0.167)Co_(0.167)Mn_(0.5)O_(2)(空间群为C2/m)中氧空位簇的形成能.结果表明,含镍量较少的Li_(1.167)Ni_(0.167)Co_(0.167)Mn_(0.5)O_(2)正极材料中氧空位簇的形成能总是高于含镍量较多的Li_(1.2)Ni_(0.32)Co_(0.04)Mn_(0.44)O_(2)材料中的氧空位簇形成能,这说明含镍量较高的正极材料中氧空位簇更容易形成.无论是含镍量较高的富锂锰基材料,还是含镍量较少的同类材料,过渡金属边上的氧空位簇的形成能总是大于锂离子附近空位簇的形成能,说明氧的脱去更趋向于在Li离子附近发生.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氧分压会使氧空位簇的形成能增加,从而抑制氧空位簇的形成.此外,还计算了空位簇边上的过渡金属原子被其它过渡金属原子(Ti和Mo)替位后的氧空位簇形成能.结果表明,除了Li_(1.2)Ni_(0.32)Co_(0.04)Mn_(0.44)O_(2)材料中双氧空位V_(2O-Li)附近的Ni元素被Ti替位外,其余情况下过渡金属Ni和Mn分别被Ti或Mo替位后均能够增大VnO-Li空位簇的形成能,故替位点缺陷的掺杂有抑制氧的损失和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三元材料 氧空位 形成能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BiVO_(4)表面氧空位的调控及其光降解抗生素研究
17
作者 潘淑颖 赵超 +1 位作者 李曼 胡雪荻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6-154,共9页
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BiVO_(4)催化剂,并在氩气气氛下对BiVO_(4)催化剂进行表面改性。通过SEM、TEM、XRD、XPS和PL对BiVO_(4)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BiVO_(4)催化剂及改性BiVO_(4)催化剂为单斜状的晶体结构,且改性BiVO_(4)催化剂... 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BiVO_(4)催化剂,并在氩气气氛下对BiVO_(4)催化剂进行表面改性。通过SEM、TEM、XRD、XPS和PL对BiVO_(4)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BiVO_(4)催化剂及改性BiVO_(4)催化剂为单斜状的晶体结构,且改性BiVO_(4)催化剂表面含有大量的氧空位。相比BiVO_(4)催化剂,氧空位BiVO_(4)催化剂的价带由1.97 eV增加至2.13 eV,扩大了带隙,降低了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在抗生素磺胺甲唑(SMX)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氧空位BiVO_(4)催化剂光催化降解SMX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氧空位BiVO_(4)催化剂投加量50 mg/L,反应温度35℃,光照度150 mW/cm^(2),pH 5.0~9.0。此外,研究表明氧空位BiVO_(4)催化体系能够抵御水体中常见阴离子的干扰,但受到腐殖酸的抑制较为明显。对氧空位BiVO_(4)光催化降解SMX进行了机理分析,相对于BiVO_(4)光催化体系,氧空位BiVO_(4)体系产生了更多的活性物质,包括O_(2)^(·-)、·OH和h^(+),氧空位降低了电子和空穴复合率,提高了BiVO_(4)的光催化活性,增强了对SMX的降解速率。整体上,氧空位的调控是提高光生载流子分离率、提高光催化剂活性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氧空位 钒酸铋 抗生素 催化降解 光生载流子
下载PDF
基于氧空位构筑路易斯酸碱位点及其在环境光催化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兰心 于雪莲 安晓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66,共14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试图将催化活性与催化剂中氧空位的酸碱性联系起来,通过结合路易斯酸碱活性位点对氧空位缺陷在确定催化特性和电荷载流子动力学中所起作用的深入理解,可以为合理开发更有效的催化剂提供有价值的见解.氧空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试图将催化活性与催化剂中氧空位的酸碱性联系起来,通过结合路易斯酸碱活性位点对氧空位缺陷在确定催化特性和电荷载流子动力学中所起作用的深入理解,可以为合理开发更有效的催化剂提供有价值的见解.氧空位是过渡金属氧化物中最常见的缺陷,含氧空位的催化剂与表面酸碱性如何影响反应物、中间体和固体表面产物的吸附、反应和解吸过程密切相关.氧空位位置和氧空位的酸碱性在多相催化的过程中一直起着核心作用,研究基于氧空位缺陷构建路易斯酸碱位点的催化剂,对于各类分子活化、催化转化反应的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多相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表面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因此本文以含氧空位的固体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关于氧空位构筑路易斯酸碱位点的研究进行综述,探究相应活性位点对于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稳定性和化学选择性的影响,并总结了其在光催化领域中的相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氧空位 路易斯酸碱位点 光催化
下载PDF
CeO_(2)晶面调控与氧空位在CO_(2)催化转化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柴青平 陈进 +1 位作者 滕忠羽 戴若丁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5期23-28,共6页
稀土催化材料在石油化工、化石燃料催化燃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氧化铈(CeO_(2))作为重要的稀土金属氧化物,因其优异的氧存储能力和稳定的面心立方结构被广泛用于催化反应中。重点介绍CeO_(2)在CO_(2)催化转化方面的应用及近期的... 稀土催化材料在石油化工、化石燃料催化燃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氧化铈(CeO_(2))作为重要的稀土金属氧化物,因其优异的氧存储能力和稳定的面心立方结构被广泛用于催化反应中。重点介绍CeO_(2)在CO_(2)催化转化方面的应用及近期的研究进展,包括CH_(4)-CO_(2)重整反应,CO_(2)与甲醇直接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以及CO_(2)催化加氢制甲醇反应。阐述CeO_(2)形貌调控对晶面暴露、氧空位浓度的影响以及CO_(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解离过程,展望CeO_(2)基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eO_(2) CO_(2)催化转化 氧空位 酸碱位点
下载PDF
富含氧空位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20
作者 费良浩 《中国科技信息》 2023年第17期143-145,共3页
二氧化钛因其无毒环境友好、氧化活性高、光电性能好以及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催化材料和抗菌材料等方面。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作为催化材料的二氧化钛只有获得大于其禁带宽度的能量,才能激发电子-空穴对,引发... 二氧化钛因其无毒环境友好、氧化活性高、光电性能好以及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催化材料和抗菌材料等方面。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作为催化材料的二氧化钛只有获得大于其禁带宽度的能量,才能激发电子-空穴对,引发电荷的迁移和分离,一些激发电荷可以移动至光催化反应的反应界面参与光催化反应,而另一些激发电荷可能发生复合并消失,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界面 化活性 催化材料 化钛 光催化反应 光电材料 氧空位 抗菌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