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素对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所致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世江 沈长波 +1 位作者 刘杰 谭军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9期40-47,共8页
目的:研究辣椒素(CAP)对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所致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5μg/mL)和CAP低、中、高剂量组(1、5... 目的:研究辣椒素(CAP)对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所致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5μg/mL)和CAP低、中、高剂量组(1、5、25μmol/L)。正常组细胞不进行OGD/R干预,一直在正常条件下培养,其余各组细胞通过OGD/R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在整个OGD/R过程中,分别给予尼莫地平组和CAP低、中、高剂量组相应剂量的药物。OGD/R 24 h后,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水平、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Bcl-2和Bax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CAP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OGD/R导致SH-SY5Y细胞活力降低,Bcl-2 mRNA表达降低,LDH、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升高,BaxmRNA的表达增高(P<0.01)。CAP则能明显增强OGD/R作用下SH-SY5Y细胞活力,降低LDH、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提高Bcl-2 mRNA表达,降低BaxmRNA的表达(P<0.01)。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共获得CAP抗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基因59个,经KEGG富集分析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富集最显著。实验验证发现,抑制PI3K可显著降低CAP的保护作用,同时与正常组相比,CAP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PI3K、AktmRNA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CAP能减轻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减少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激活PI3K信号通路有关。CAP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葡萄糖剥夺/灌注 细胞凋亡 PI3K
下载PDF
微小RNA-199a-5p调控Klotho表达对体外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肾上腺嗜铬瘤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亚 杜旭辉 何晓刚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2285-2291,共7页
目的探究抑制微小RNA-199a-5p(miR-199a-5p)表达对体外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模型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Klotho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Control组、OG... 目的探究抑制微小RNA-199a-5p(miR-199a-5p)表达对体外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模型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Klotho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Control组、OGD/R组、miR-NC inhibitor组、miR-199a-5p inhibitor组、miR-199a-5p inhibitor+shRNA-pLKO.1组和miR-199a-5p inhibitor+shRNA-Klotho组。RT-qPCR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确定各组PC12细胞转染效率;胆囊收缩素/缩胆囊素八肽(CCK-8)和流式细胞术确定各组PC12细胞活力和凋亡率;试剂盒测量各组PC12细胞中活性氧(ROS)释放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99a-5p与Klotho靶向关系。结果在OGD/R诱导的PC12细胞中,miR-199a-5p表达增高,Klotho表达降低;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率增高;ROS释放量和MDA含量以及TNF-α、IL-1β、MCP-1和IL-6水平升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P<0.05)。转染miR-199a-5p抑制物减弱了OGD/R的诱导PC12细胞活力下降和细胞凋亡率增高;削弱了暴露于OGD/R的PC12细胞中ROS释放量和MDA含量以及TNF-α、IL-1β、MCP-1和IL-6水平,并提高了SOD与GSH-Px活性(P<0.05),而miR-199a-5p抑制物对OGD/R诱导PC12细胞的这些作用可被敲低的Klotho逆转(P<0.05)。另外,miR-199a-5p负靶向调控Klotho表达(P<0.05)。结论抑制miR-199a-5p通过靶向Klotho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来改善OGD/R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灌注损伤 嗜铬细胞瘤 微小RNA-199a-5p 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损伤 化应激 炎症反应 KLOTHO
下载PDF
丹参-三七药对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吴桂月 李蕊臣 +2 位作者 雷震 侯瑞英 焦伟杰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1981-198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丹参-三七(SM-PN)药对抗BV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BV2细胞OGD/R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不同配比SM-PN+OGD/R组,采用CCK-8法筛选出细胞活力最好的SM-PN配比...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丹参-三七(SM-PN)药对抗BV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BV2细胞OGD/R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不同配比SM-PN+OGD/R组,采用CCK-8法筛选出细胞活力最好的SM-PN配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NF-κB p-p65)的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200 mg·L^(-1)的SM-PN 5∶3组BV2细胞生存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M-PN组能显著下调IκBα和p65蛋白磷酸化水平;SM-PN组iNOS、TNF-α、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GF-β、IL^(-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SM-PN能减轻OGD/R诱导的BV2细胞炎症损伤,这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促进小胶质细胞从M1向M2型转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三七药对 小胶质细胞 剥夺/灌注 炎症
原文传递
GLUT1依赖性的糖酵解在右美托咪定减轻HK-2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中的作用
4
作者 丁威 陶文辉 +7 位作者 吴雨乐 吴剑霄 郭婧怡 谢丽芳 樊炳乾 谷雪松 李洋 胡宪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450,共7页
目的评价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依赖性的糖酵解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减轻人肾小管上皮(human kidney-2,HK-2)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中的作... 目的评价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依赖性的糖酵解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减轻人肾小管上皮(human kidney-2,HK-2)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Dex组(I/R+Dex组)。检测肌酐(Cr)和尿素氮(BUN),GLUT1和糖酵解关键酶HK2、PFKFB3蛋白水平。HK-2细胞随机分为7组(n=6),对细胞进行OGD/R,过表达或干扰GLUT1,以及Dex、2-DG等处理,通过CCK-8、LDH反映细胞损伤程度,乳酸和细胞外酸化率(ECAR)评估糖酵解水平,qRT-PCR检测IL-6和TNF-α反映炎症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LUT1、HK2、PFKFB3水平。结果Dex改善了组织和细胞损伤(P<0.05),抑制了OGD/R诱发的乳酸和ECAR上升以及GLUT1、HK2、PFKFB3的高表达(P<0.05)。体外实验表明GLUT1敲低后改善了OGD/R诱发的HK-2细胞损伤,降低了乳酸和ECAR水平,GLUT1、HK2、PFKFB3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而在敲低GLUT1基础上加用Dex处理后对以上指标均无影响。过表达GLUT1能消除Dex的保护作用,逆转Dex对GLUT1、HK2、PFKFB3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Dex通过抑制GLUT1依赖性糖酵解减轻了OGD/R诱发的HK-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剥夺-复糖 糖酵解 右美托咪定 肾小管上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TRAF5通过调控IL-17A/NF-κB信号通路减轻氧-糖剥夺/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炎症和细胞凋亡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振璇 张城炼 许卫攀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5(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5,TRAF5)对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引起的心肌细胞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5(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5,TRAF5)对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引起的心肌细胞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细胞,构建OGD/R诱导的H9c2细胞模型,以脂质体转染法将TRAF5过表达质粒(pcDNA-TRAF5)和空载质粒(pcDNA-NC)转染至OGD/R诱导的H9c2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检测细胞中TRAF5基因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试剂盒法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和炎性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H9c2细胞中TRAF5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细胞活力降低,细胞中LDH、cTn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Bcl-2相关蛋白(B-cell-lymphoma-2 related protein,Bax)、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ysteine aspartate proteolytic enzyme-3,cleaved caspase-3)、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蛋白表达量及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κB,p-NF-κB)/NF-κB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GD/R组比较,OGD/R+pcDNA-TRAF5组H9c2细胞中TRAF5 mRNA和蛋白表达量升高,细胞活力升高,细胞中LDH、c TnT、TNF-α、IL-6、IL-1β、MCP-1浓度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Bax、cleaved caspase-3、IL-17A蛋白表达量及p-NF-κB/NF-κB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AF5可减轻OGD/R引起的心肌细胞炎症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L-17A/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5 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损伤 心肌细胞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17A/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miR-126-5p通过靶向TRAF3抑制糖氧剥夺再灌注介导的HT22细胞凋亡和炎症
6
作者 赵莉 赵磊 +3 位作者 谢艾伶 王亚梅 吴雨娟 唐爽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讨miR-126-5p通过靶向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3,TRAF3)对糖氧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介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凋亡和炎症的... 目的探讨miR-126-5p通过靶向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3,TRAF3)对糖氧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介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凋亡和炎症的影响。方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在体外建立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细胞模型,分析miR-126-5p与TRAF3靶向关系及对HT22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中miR-126-5p下调而TRAF3 mRNA及蛋白水平上调,细胞存活率及Bcl-2蛋白水平降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细胞凋亡率、Bax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均<0.05)。与OGD/R+mimic-NC组比较,OGD/R+miR-mimic组、OGD+miR-mimic+pcDNA组TRAF3蛋白水平、LDH释放量、细胞凋亡率、Bax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及Bcl-2蛋白水平升高,而OGD+miR-mimic+pcDNA-TRAF3组各指标升高,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miR-126-5p通过靶向TRAF3,抑制OGD/R介导的HT22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从而对神经元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26-5p 剥夺灌注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 细胞凋亡 炎症 神经元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通过调节HIF-1α-Kcnq1ot1影响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
7
作者 邓方方 李继勇 +4 位作者 张力 邹高锐 陈治军 辛欢 乐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0-507,共8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能否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 opposite strand/antisense transcript 1,Kcnq1ot1)改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导致的...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能否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 opposite strand/antisense transcript 1,Kcnq1ot1)改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IF-1α与Kcnq1ot1的相互作用。将H9c2细胞分为Ctrl组、H/R组、Suf组;oe-HIF-1α组、oe-HIF-1α+Suf组、sh-HIF-1α组、sh-HIF-1α+Kcnq1ot1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CK-MB与HBDH浓度,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逆转录定量PCR(RT-qPCR)测定Kcnq1ot1的mRNA表达水平。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评估Suf对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治疗潜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IF-1α与Kcnq1ot1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与Ctrl组相比,H/R组的H9c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加,CK-MB与HBDH浓度上调,HIF-1α与Kcnq1ot1的表达增强(均P<0.05)。转染oe-HIF-1α后,进一步加剧了上述结果(均P<0.05);而Suf干预抑制了以上结果(均P<0.05)。与H/R组相比,sh-HIF-1α组的细胞活性明显改善,凋亡减少,CK-MB与HBDH浓度降低(均P<0.05);转染Kcnq1ot1则部分逆转了这些结果(均P<0.05)。动物实验发现,Suf能够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Suf通过抑制HIF-1α-Kcnq1ot1改善心肌H/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诱导因子-Α KCNQ1重叠转录物1 心肌缺-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损伤
下载PDF
甜菜碱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
8
作者 陈敏 朱慧艳 +1 位作者 陶静 徐奕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4,共9页
目的:探讨甜菜碱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氧糖剥夺损伤中的作用,阐明甜菜碱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选取5只7日龄SD大鼠,获取大鼠BMECs,在低氧低糖条件下制备BMECs氧糖剥夺模型,分为模型组,... 目的:探讨甜菜碱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氧糖剥夺损伤中的作用,阐明甜菜碱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选取5只7日龄SD大鼠,获取大鼠BMECs,在低氧低糖条件下制备BMECs氧糖剥夺模型,分为模型组,低、中和高剂量甜菜碱组及阳性对照组,另设空白对照组(不进行造模),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BMECs给予新鲜培养基,阳性对照组大鼠BMECs给予终浓度为10μmol·L^(-1)的尼莫地平,低、中和高剂量甜菜碱组大鼠BMECs分别给予终浓度为0.5、1.0及2.0 mmol·L^(-1)的甜菜碱。采用CCK-8法检测培养12、24和48 h时各组大鼠BMECs存活率,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BMECs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BMECs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IL^(-1)8水平,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BMECs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使用跨内皮电阻(TEER)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BMECs的TEER值,使用插入式细胞培养器检测各组大鼠BMECs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透率,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BMECs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BMECs中磷酸化PI3K(p-PI3K)/PI3K和磷酸化AKT(p-AKT)/AKT比值。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ECs存活率,SOD活性,ATP水平和TEER值及大鼠BMECs中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LDH活性,TNF-α、IL-6、IL^(-1)β、IL^(-1)8和MDA水平,BMECs凋亡率和HRP通透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甜菜碱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BMECs存活率,SOD活性,ATP水平和TEER值及大鼠BMECs中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LDH活性、TNF-α、IL-6、IL^(-1)β、IL^(-1)8和MDA水平,BMECs凋亡率和HRP通透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甜菜碱能够修复大鼠BMECs氧糖剥夺损伤,抑制BMECs氧化损伤及凋亡,改善大鼠BMECs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剥夺 灌注损伤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兔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万铁 沈炳权 +4 位作者 金可可 王卫 宋张娟 王青 潘雪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PGI)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兔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加PGI治疗组(C组),分别在心肌缺血前、缺血40min、再灌注20mi... 目的探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PGI)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兔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加PGI治疗组(C组),分别在心肌缺血前、缺血40min、再灌注20min不同时相点,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浓度、内皮素(ET)含量、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含量、TXB_2/6-keto-PGF_(1α)比值及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浆和心肌组织SOD及NO明显下降(P<0.05和P<0.01),MDA、ET、TXB_2及TXB_2/6-keto- PGF_(1α)显著升高(P<0.05和P<0.01),心肌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变化;使用PGI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PGI通过提高机体NO水平、增强SOD活性、降低MDA浓度、减少ET含量及纠正TXA_2与PGI_2的平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 缺血-灌注损伤 心肌
下载PDF
龙胆苦苷对新生大鼠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元Caspase-3、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建中 雷有杰 +1 位作者 蒋红英 王福青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龙胆苦苷(GP)对新生大鼠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无糖培养基加缺氧法建立原代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龙胆苦苷进行干预。应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 目的探讨龙胆苦苷(GP)对新生大鼠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无糖培养基加缺氧法建立原代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龙胆苦苷进行干预。应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并计算凋亡率;化学比色法测定神经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ax和Bcl-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oechst 33342染色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LDH漏出率增加,Caspase-3、Bax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Bcl-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龙胆苦苷(40、20、10mg/L)可显著降低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凋亡率和LDH漏出率;龙胆苦苷(40mg/L)可明显抑制Caspase-3、Bax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升高Bcl-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龙胆苦苷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所诱发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表达,抑制Caspase-3、Bax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苦苷 剥夺灌注损伤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原文传递
加味孔圣枕中丹含药血清调控SIRT1/PGC-1α通路改善氧糖剥夺再灌注PC12细胞的线粒体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俏兰 欧春雪 +3 位作者 武筱林 高祖 王嘉昀 于华芸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5-992,共8页
目的基于SIRT1/PGC-1α通路探讨加味孔圣枕中丹含药血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PC12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PC12细胞构建体外OGD/R细胞模型。细胞分组:正常组(10%FBS)、模型组(10%FBS)、10%含药血清组、5... 目的基于SIRT1/PGC-1α通路探讨加味孔圣枕中丹含药血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PC12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PC12细胞构建体外OGD/R细胞模型。细胞分组:正常组(10%FBS)、模型组(10%FBS)、10%含药血清组、5%含药血清组(5%含药血清+5%空白血清)、10%空白血清组(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合适的氧糖剥夺时间(2、4、6、8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线粒体压力测试(MST)法检测细胞氧气消耗速率(OCR);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E/7-AAD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C12细胞SIRT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氧糖剥夺2、4、6、8 h后的PC12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选择氧糖剥夺6 h作为后续实验造模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细胞基础呼吸值、最大呼吸值、质子漏、ATP产生、备用呼吸能力的OCR值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SIRT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孔圣枕中丹10%、5%含药血清组的细胞活性明显提高(P<0.05);细胞基础呼吸值、最大呼吸值、质子漏、ATP产生、备用呼吸能力的OCR值均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SIRT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加味孔圣枕中丹含药血清能改善OGD/R损伤PC12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元存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孔圣枕中丹 缺血性脑卒中 脑缺血灌注损伤 大鼠含药血清 PC12细胞 剥夺灌注 线粒体功能 SIRT1/PGC-1α通路
原文传递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兔肝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万铁 许冬武 +3 位作者 李方去 王卫 王青 潘雪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57-1658,共2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PGI)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加PGI治疗组(C组),分别在心肌缺血前、缺血44min、再灌注45min... 目的:探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PGI)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加PGI治疗组(C组),分别在心肌缺血前、缺血44min、再灌注45min不同时相点,检测血浆及肝组织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浓度、内皮素(ET)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能荷(EC)、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TXB2/6-keto-PGF1α比值、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及肝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 日本大耳白兔 保护作用 6-KETO-PGF1Α 血栓素B2(TXB2) 肝脏 化物歧化酶(SOD) -1β(IL-1β)
下载PDF
3-硝基丙酸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葡萄糖转运蛋白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得奖 陈为安 张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14-4316,共3页
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3-NP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预处理对照组(3-NPA组,n=4)、大脑中动脉缺血组(M组,n=21)、3-NPA预处理组(IPC组,n=21)。其中... 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3-NP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预处理对照组(3-NPA组,n=4)、大脑中动脉缺血组(M组,n=21)、3-NPA预处理组(IPC组,n=21)。其中M组和IPC组各5只,用于神经缺损体征评分和大鼠脑梗死体积的测定;余按再灌注时间(4、12、24及48h)不同又分为4个亚组(n=4),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GLUT3蛋白和GLUT3mRNA基因水平表达情况。结果:IPC组比M组的GLUT3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IPC组GLUT3mRNA表达在24h增高,48h最高,与M组相应时间点24、48h及Sham组比较显著增高。结论:3-NPA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GLUT3蛋白和GLUT3mRNA基因水平表达上调,维持脑组织的能量供给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损伤 3-硝基丙酸 葡萄糖转运蛋白3
下载PDF
槲皮素-3-葡萄糖苷对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敏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7-227,共1页
目的槲皮素-3葡-萄糖苷(quercitrin-3-glucoside,QG)是一种黄酮单体化合物,为槲皮素3位葡萄糖苷的衍生物,槲皮素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但迄今为止未见QG对心肌缺血的影响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药物诱导的小鼠心肌缺血、小鼠气管夹闭... 目的槲皮素-3葡-萄糖苷(quercitrin-3-glucoside,QG)是一种黄酮单体化合物,为槲皮素3位葡萄糖苷的衍生物,槲皮素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但迄今为止未见QG对心肌缺血的影响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药物诱导的小鼠心肌缺血、小鼠气管夹闭致心肌缺氧、冠状动脉结扎致小鼠和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研究QG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诱导的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延长气管夹闭小鼠心电持续时间。结论 QG对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增加一氧化氮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心肌缺血作用 槲皮素-3 保护作用 葡萄糖 心肌缺血性损伤 冠状动脉结扎 心肌缺血损伤
下载PDF
槲皮素-3-葡萄糖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清茹 贾真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3-葡萄糖苷(quercitrin-3-glucoside,缩写为Q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Q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脑细胞凋亡情况... 目的:观察槲皮素-3-葡萄糖苷(quercitrin-3-glucoside,缩写为Q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Q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脑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探讨Q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QG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TUNEL阳性细胞数QG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槲皮素-3-葡萄糖苷可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水肿、氧化损伤和能量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模型 SD大鼠 槲皮素-3-葡萄糖
下载PDF
槲皮素-3-葡萄糖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清茹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23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3-葡萄糖苷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肾动脉45min后再灌注6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肌酐(Cr)... 目的:观察槲皮素-3-葡萄糖苷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肾动脉45min后再灌注6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和TUNEL法分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探讨槲皮素-3-葡萄糖苷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槲皮素-3-葡萄糖苷组MDA值显著降低(P<0.05);血清SOD含量升高明显;血清N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槲皮素-3-葡萄糖苷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槲皮素-3-葡萄糖苷可以减轻肾小管细胞的损伤,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进而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灌注损伤模型 SD大鼠 槲皮素-3-葡萄糖
下载PDF
结合珠蛋白和血红蛋白对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小鼠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17
作者 陈枝挺 赵振华 +4 位作者 蔡国恩 李元霄 林汉斌 刘昌云 叶钦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69-2773,共5页
目的探讨结合珠蛋白(Hp)和血红蛋白(Hb)影响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OGDR)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的细胞存活率、极化及炎症反应。方法采用BV2细胞构建OGDR细胞模型。OGDR同时加入Hb和(或)Hp进行干预,分为OGDR组(OGDR损伤)、5、10、15、20μmol/... 目的探讨结合珠蛋白(Hp)和血红蛋白(Hb)影响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OGDR)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的细胞存活率、极化及炎症反应。方法采用BV2细胞构建OGDR细胞模型。OGDR同时加入Hb和(或)Hp进行干预,分为OGDR组(OGDR损伤)、5、10、15、20μmol/L Hb组(OGDR损伤+5、10、15μmol/L Hb)、HP组(OGDR损伤+4μmol/L HP)、Hb+HP组(OGDR损伤+15μmol/L Hb+4μmol/L Hp)和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极化特异性标记几丁质酶样蛋白(CHIL)3、CD206、精氨酸酶(Arg)-1、一氧化氮合酶(iNOS)、CD163、CD11b和CD32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蛋白表达。结果常规培养条件下,BV2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Hb、Hp及Hb+Hp进行干预,各组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DR干预BV2细胞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Hb和(或)4μmol/L Hp进行干预,与OGDR组相比,15、20μmol/L Hb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与15μmol/L Hb组相比,Hb+Hp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OGDR组和15μmol/L Hb组相比,Hb+Hp组IL-6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4组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OGDR组、15μmol/L Hb组和Hb+Hp组蛋白CHIL3、Arg-1、CD163和CD11b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206、iNOS和CD32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OGDR组15μmol/L Hb组对比,Hb+Hp组GPX4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Hp和Hb加重了OGDR的BV2细胞的细胞损伤,并促进其向促炎方向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珠蛋白(Hp) 血红蛋白(Hb) 小神经胶质细胞 葡萄糖剥夺-恢复(OGDR)
下载PDF
Cu-ATSM保护内皮细胞糖氧剥夺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8
作者 孟伟阳 吴芳芳 +1 位作者 金灿 陈大庆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铜-二乙酰-2(N4-甲基氨基硫脲)(Cu-ATSM)对糖氧剥夺再灌注(OGD/R)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Control组、OGD/R组、OGD/R+Cu-ATSM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s的凋亡情况... 目的:探讨铜-二乙酰-2(N4-甲基氨基硫脲)(Cu-ATSM)对糖氧剥夺再灌注(OGD/R)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Control组、OGD/R组、OGD/R+Cu-ATSM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s的凋亡情况;采用Mito-tracker染色检测线粒体形态;JC-1染色分析各组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自噬相关蛋白如ATG5、Beclin1、LC3Ⅰ/Ⅱ的激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LC3Ⅱ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OGD/R损伤后HUVECs凋亡数目显著上升,而当Cu-ATSM治疗后,凋亡的HUVECs显著减少(均P<0.05)。Mito-tracker及JC-1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OGD/R组损伤后线粒体的形态明显受到损伤,线粒体功能受损,膜电位下降,而OGD/R+Cu-ATSM组治疗后能够改善损伤的线粒体功能,维持线粒体形态和线粒体膜电位(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OGD/R组损伤后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如ATG5、Beclin1、LC3Ⅱ蛋白的表达量增多,而OGD/R+Cu-ATSM组治疗后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较OGD/R组下降(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OGD/R组损伤后LC3Ⅱ的表达显著增多,而OGD/R+Cu-ATSM治疗后的LC3Ⅱ显著减少。结论:Cu-ATSM能够改善HUVECs OGD/R损伤后的线粒体功能,减少HUVECs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自噬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酰-2(N^(4)-甲基氨基硫脲)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剥夺灌注损伤 自噬 线粒体功能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L-6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万玉杰 曹修丽 +4 位作者 朱瑞云 李锋 刘云海 韩翔宇 宋大庆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S2期238-238,共1页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和参芎干预组(SI/R组),采用Pulsinelli-Brierley 4动脉阻断方法制作大...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和参芎干预组(SI/R组),采用Pulsinelli-Brierley 4动脉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I/R损伤模型,在全脑缺血15min后,再灌注72h,采血和断头取脑,采用RT-PCR方法检测海马IL-6m RNA的表达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6质量浓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IL-6 m RNA的表达及血清IL-6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且SI/R组的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L-6的表达上调,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够减弱IL-6的表达水平,起到抑制脑I/R炎症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6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小伟 李琳 +4 位作者 龚荧荧 方燕 杨琰 许家栋 储利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4-551,共8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RBMEC经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孵育24 h后,构建OGD/R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给予补阳...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RBMEC经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孵育24 h后,构建OGD/R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LY294002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前使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1 h]。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形成管腔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蛋白激酶B(AKT)、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RBMEC存活率、迁移能力及管腔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均P<0.01),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而LY294002可阻断上述效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可促进OGD/R损伤的RBMEC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HIF-1α和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剥夺灌注 血管生成 PI3K-AKT通路 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