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化钼薄膜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童品森 魏宁 吴宏荣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82-193,共12页
氮化钼作为过渡金属氮化物的典型代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在催化、储能、集成电路、保护涂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国内有关氮化钼薄膜的综述较少。首先总结了氮化钼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 氮化钼作为过渡金属氮化物的典型代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在催化、储能、集成电路、保护涂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国内有关氮化钼薄膜的综述较少。首先总结了氮化钼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其次总结了氮化钼薄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法、溅射法、原子层沉积法以及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归纳了各种氮化钼薄膜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的场景;最后,对氮化钼薄膜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钼薄膜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制备方法 应用
下载PDF
专利名称:一种氮化钼/氧化铈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
《中国钼业》 2023年第6期30-30,共1页
专利申请号:CN201911024347.9公开号:CN110721720A申请日:2019.10.25公开日:2020.01.24申请人:山东大学本发明提供一种氮化钼/氧化铈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材料包括氧化铈纳米薄层,以及负载在氧化铈纳米薄层表面的多孔... 专利申请号:CN201911024347.9公开号:CN110721720A申请日:2019.10.25公开日:2020.01.24申请人:山东大学本发明提供一种氮化钼/氧化铈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材料包括氧化铈纳米薄层,以及负载在氧化铈纳米薄层表面的多孔片状氮化钼。本发明通过引入氧化铈纳米薄层,并在其表面生长了片状结构的氮化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氧化铈 氮化钼 片状结构 表面生长 方法和应用 纳米薄层 申请人
下载PDF
SiO_2负载的氮化钼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树武 徐江 +2 位作者 阎卫宏 应品良 辛勤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5-129,共5页
采用MoO3/SiO2和NH3程序升温反应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Mo含量的Mo2N/SiO2催化剂,并采用XRD、BET、XPS、TPR、H2TPD和IR等手段,结合中压下吡啶加氢脱氮反应,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性质和反应... 采用MoO3/SiO2和NH3程序升温反应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Mo含量的Mo2N/SiO2催化剂,并采用XRD、BET、XPS、TPR、H2TPD和IR等手段,结合中压下吡啶加氢脱氮反应,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性质和反应性能.发现Mo2N/SiO2催化剂在反应性能和吸氢性质等方面类似于非负载的氮化钼.氮化前后,低Mo担载量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不大,在高Mo担载量下,由于氮化态的Mo/SiO2催化剂上出现了粒径更小的晶相γMo2N,而使其比表面积比前身态的增加.在钝化态的Mo2N/SiO2表面,有Mo6+、Mo4+和Moδ+(0<δ<2)三种价态的Mo存在,其中高价钼以氮氧化物或无定形的MoO2的形式存在,它们可在高温被还原.NO和吡啶吸附的红外结果表明,在Mo2N/SiO2催化剂上有配位不饱和的Mo中心和L酸中心存在,它们是吡啶加氢脱氮的吸氢活性中心和脱氮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钼 二氧化硅 负载型 催化剂 吡啶 加氢 脱氮
下载PDF
TiO_2负载氮化钼催化剂的HDS活性与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宇红 李伟 +2 位作者 关乃佳 陶克毅 沈炳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8-22,共5页
在合成出纯相氮化物γ-Mo2 N的基础上 ,制备了以 Ti O2 为载体负载金属氮化物 ( Mo2 N/Ti O2 )的加氢脱硫( HDS)催化剂 ,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 XRD表征。用不同的预处理条件 ,以脉冲微型反应器和色谱联用的方法 ,研究了 Mo2 N/Ti O2 的 ... 在合成出纯相氮化物γ-Mo2 N的基础上 ,制备了以 Ti O2 为载体负载金属氮化物 ( Mo2 N/Ti O2 )的加氢脱硫( HDS)催化剂 ,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 XRD表征。用不同的预处理条件 ,以脉冲微型反应器和色谱联用的方法 ,研究了 Mo2 N/Ti O2 的 HDS活性及其反应动力学 ,同时制备了以 Al2 O3为载体负载 Mo2 N的催化剂 ( Mo2 N/Al2 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S活性 石油 加氢精制 二氧化钛 氮化钼催化剂
下载PDF
氮化钼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孙仲超 王瑶 +1 位作者 王安杰 姚平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20,共4页
介绍了γ-Mo2 N的制备方法 ,包括原料气空速、升温速率、氮化温度和恒温时间对γ-Mo2 N结构及其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 ,以及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和载体对γ-Mo2 N的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阐述了其作为加氢脱硫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助催化组分的... 介绍了γ-Mo2 N的制备方法 ,包括原料气空速、升温速率、氮化温度和恒温时间对γ-Mo2 N结构及其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 ,以及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和载体对γ-Mo2 N的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阐述了其作为加氢脱硫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助催化组分的加入对其催化加氢反应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钼 深度加氢脱硫 催化剂 研究进展 原料气 空速 升温速率 氮化温度 恒温时间
下载PDF
铝对氮化钼膜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朱云贵 李学良 +2 位作者 何建波 鲁道荣 庆卫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40-543,共4页
用循环伏安法、XRD、SEM等手段 ,研究了铝对氮化钼膜电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用浸渍 -煅烧法制备的氮化钼膜电极 ,浸渍液中添加剂 Al2 (SO4) 3.6H2 O的量对电极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当添加剂的量为最佳值时 ,电极比电容是未加添加... 用循环伏安法、XRD、SEM等手段 ,研究了铝对氮化钼膜电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用浸渍 -煅烧法制备的氮化钼膜电极 ,浸渍液中添加剂 Al2 (SO4) 3.6H2 O的量对电极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当添加剂的量为最佳值时 ,电极比电容是未加添加剂时的 2 .6倍 ,工作电势拓宽了 0 .1 3 V.铝对γ-Mo2 N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为 :在膜电极中大量的跨度在微米级的沟壑与孔径大于 2 nm的孔隙 ,使电解质溶液能充分润湿电极成膜物质的内表面 ;在膜电极中生成适量的 Al1 1 O1 5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钼电极 循环伏安法 添加剂 电化学性能 比电容 电化学电容器 电极材料
下载PDF
碳化钼和氮化钼结构、催化加氢性能及制备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远志 叶刚 +3 位作者 周俊婷 潘家荣 李昕 杨昌英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470-474,共5页
就碳化钼和氮化钼结构及性质对芳香烃加氢、不饱和烃加氢。
关键词 氮化钼 碳化 催化加氢 催化性能 加氢脱硫 不饱和烃 CO 制备 芳香烃 反应
下载PDF
氮化钼膜电极制备工艺及其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朱云贵 李学良 +2 位作者 王华林 何建波 鲁道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9-1023,共5页
研究了氮化钼膜电极的浸渍-煅烧法制备工艺条件及其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浸渍-煅烧法制备高活性氮化钼电极适宜的浸渍干燥温度为513~473K,煅烧升温速率为1K·min-1,煅烧温度为990K,煅烧时间为2h;... 研究了氮化钼膜电极的浸渍-煅烧法制备工艺条件及其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浸渍-煅烧法制备高活性氮化钼电极适宜的浸渍干燥温度为513~473K,煅烧升温速率为1K·min-1,煅烧温度为990K,煅烧时间为2h;冷却方式为在氨气保护下随炉降温;浸渍-煅烧法制备的氮化钼电极成膜均匀,与基体附着性强;在-0.22~0.36V(vs SCE)电位范围内,循环伏安图基本上呈现矩形,当扫描速度s≤100mV·s-1时,电流密度与电势扫描速度成正比,电极电容特征显著,动力学可逆性好,稳定性与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钼膜电极 浸渍-煅烧法 电容 循环伏安法 制备工艺 电化学行为 电化学电容器 电极材料
下载PDF
高能机械化学法制备超微氮化钼粉体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高杰 安耿 +1 位作者 杨刘晓 赵宝华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7年第3期175-178,共4页
在室温下通过自行设计的高能机械化学球磨机,使钼粉在NH3气氛下经过高能球磨得到超微氮化钼粉体。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制得的粉体结构和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球料质量比为8∶1的情况下经过30h球磨,得到了FC... 在室温下通过自行设计的高能机械化学球磨机,使钼粉在NH3气氛下经过高能球磨得到超微氮化钼粉体。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制得的粉体结构和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球料质量比为8∶1的情况下经过30h球磨,得到了FCC结构的Mo2N粉体,粉体平均粒度在100nm以内。机械化学反应过程中,一方面,NH3分子在清洁的钼金属表面的化学吸附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球磨过程中由于介质球碰撞所产生的储存于钼粉中的能量(界面能和缺陷能)提供了Mo-N化学吸附向氮化钼转变所需的激活能。另一方面,钼粉晶粒细化改变了Mo原子表面电子的不饱和性,从而促进了Mo与N的键合作用。在Mo与NH3的高能机械化学反应过程中,球磨转速的高低对整个反应的速度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机械化学法 超微 氮化钼 粉体
下载PDF
电极活性材料氮化钼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学良 张进 +2 位作者 何建波 鲁道荣 王华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42-645,共4页
文章通过三氧化钼与氨气的高温反应 ,采用程序升温法开展了氮化钼的制备 ,采用 XRD和表面测定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和研究。探讨了反应条件对产物晶型、比表面积和比电容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条件能显著影响氮化钼的结晶形态、分... 文章通过三氧化钼与氨气的高温反应 ,采用程序升温法开展了氮化钼的制备 ,采用 XRD和表面测定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和研究。探讨了反应条件对产物晶型、比表面积和比电容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条件能显著影响氮化钼的结晶形态、分布和不同晶型的比例 ;反应温度、恒温时间及冷却方式对氮化钼的比表面积和电容特性有重要影响。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氮化钼 ,循环伏安测试显示了氮化钼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容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材料 氮化钼 XRD 超电容器
下载PDF
大比表面积氮化钼催化剂生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柳云骐 刘晨光 阙国和 《石油炼制与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59,共4页
用N2 H2 混合物与MoO3 的程序升温反应合成出大比表面积的γ Mo2 N催化剂。采用原位差热 热重 (DTA TG)技术 ,研究了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DTA结果表明 ,N2 H2 与MoO3 的程序升温反应过程中有放热峰和吸热峰 ,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减小 ,... 用N2 H2 混合物与MoO3 的程序升温反应合成出大比表面积的γ Mo2 N催化剂。采用原位差热 热重 (DTA TG)技术 ,研究了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DTA结果表明 ,N2 H2 与MoO3 的程序升温反应过程中有放热峰和吸热峰 ,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减小 ,峰面积逐渐减小。用XRD对合成的中间产物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DTA曲线中的放热峰可归属为由MoO3 转化为MoO2 的还原峰 ,吸热峰可归属为由MoO2 转化为γ Mo2 N的氮化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比表面积 制备 DTA-TG 氮化钼催化剂
下载PDF
超电容器用电极材料氮化钼的改性研究(I)——钒酸氨添加物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学良 鲁道荣 +2 位作者 王华林 何建波 朱云贵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37-342,共6页
应用XRD、SEM和循环伏安等方法对γ_氮化钼及其复合电极进行了表征和测量 ,研究了浸渍液中钒酸铵浓度对成膜物质的表面形貌、结晶形态和电容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添加钒酸铵导致成膜物质中生成四方晶系的VOMoO4 ,这对氮化钼电极的电容特... 应用XRD、SEM和循环伏安等方法对γ_氮化钼及其复合电极进行了表征和测量 ,研究了浸渍液中钒酸铵浓度对成膜物质的表面形貌、结晶形态和电容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添加钒酸铵导致成膜物质中生成四方晶系的VOMoO4 ,这对氮化钼电极的电容特性有重要影响 .其影响机理为VOMoO4 改变了成膜物质的结晶形态和结构 ,导致氮化钼的部分非晶化 ,循环伏安测试显示了氮化钼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容特性 .掺钒之后 ,电极的工作电势范围拓宽 ,比电容加大 ;浸渍液中钒钼最佳摩尔比为 35∶6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材料 改性 钒酸氨添加物 电极性能 氮化钼 超电容器 电化学电容器
下载PDF
稀土气相扩渗法制备钕-氮化钼及其导电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昕 吴丽平 郭元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11-1915,共5页
Nd-doped MoN was prepared by thermal permeation of rare earth Nd in MoN using FeMo6 as the precursor. XRD, DTA, XPS and XRF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FeMo6 precursor and the thermal treated samples. XRD, XPS ... Nd-doped MoN was prepared by thermal permeation of rare earth Nd in MoN using FeMo6 as the precursor. XRD, DTA, XPS and XRF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FeMo6 precursor and the thermal treated samples. XRD, XPS and XRF results show that FeMo6 structure is decomposed and Nd-doped MoN is formed during the thremal treatment. XPS results also give the evidence that it is Nd3+ ion that can be permeated into the bulk of MoN. The conductivity of MoN is increased from 0.228 S·cm-1 to 2.649 × 102 S·cm-1 by Nd do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气相扩渗 钕-氮化钼 导电性
下载PDF
氮化钼催化剂上CO加氢反应的原位红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柳云骐 刘东 +1 位作者 刘晨光 阙国和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2-64,共3页
采用MoO3 或CoMoOy 与N2 /H2 的程序升温还原反应 ,合成出了BET比表面积为 16 5m2 /g和 15 8m2 /g的Mo2 N和CoMoNx。用CO的加氢反应作为探针反应 ,并结合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技术评价了合成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 ,氮... 采用MoO3 或CoMoOy 与N2 /H2 的程序升温还原反应 ,合成出了BET比表面积为 16 5m2 /g和 15 8m2 /g的Mo2 N和CoMoNx。用CO的加氢反应作为探针反应 ,并结合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技术评价了合成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 ,氮化钼催化剂具有较高的CO加氢活性和CH4 选择性 ,催化剂的预处理条件对其反应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钝化态的氮化钼经在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加氢 氮化钼 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加氢催化剂 活性 一氧化碳 甲烷
下载PDF
氮化钼基硬质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国光 李春 +2 位作者 方前锋 刘庆 杨俊峰 《航空制造技术》 2009年第22期83-85,91,共4页
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使用Mo与C、Si、Al、W的复合靶,在不锈钢和硅(100)衬底上分别制备了MoCN、MoSiN、MoAlN、MoWN涂层。利用XRD、XPS、SEM、HRTEM方法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和热重分析法测试了薄膜的硬度和抗氧... 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使用Mo与C、Si、Al、W的复合靶,在不锈钢和硅(100)衬底上分别制备了MoCN、MoSiN、MoAlN、MoWN涂层。利用XRD、XPS、SEM、HRTEM方法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和热重分析法测试了薄膜的硬度和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纳米复合化和固溶强化,可以大幅度提高MoN基硬质薄膜的硬度和抗氧化温度,说明MoN基硬质涂层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可望在航空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氮化钼 硬质薄膜
下载PDF
超微氮化钼粉体的高能机械化学法制备及机制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安耿 刘高杰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5-8,共4页
利用自行设计的高能机械化学球磨机,在室温下通过使钼粉在NH3气氛下高能球磨得到了超微氮化钼粉体。在球料比仅为8∶1的情况下,经过30 h球磨,粉体平均粒度在100 nm以内。分析研究表明,机械化学反应过程中颗粒的细化和氮化反应同时进行,... 利用自行设计的高能机械化学球磨机,在室温下通过使钼粉在NH3气氛下高能球磨得到了超微氮化钼粉体。在球料比仅为8∶1的情况下,经过30 h球磨,粉体平均粒度在100 nm以内。分析研究表明,机械化学反应过程中颗粒的细化和氮化反应同时进行,由于这两个过程都需耗费大量的能量,因此在不同的反应阶段只能有一种过程因素占主导。机械球磨过程中NH3分子在钼金属表面上发生可离解式的化学吸附是机械化学过程中固态-气态反应的基本过程。磨球碰撞产生的钼的新鲜表面为NH3分子的化学吸附和离解提供了条件,碰撞引入的缺陷则促进了N原子的扩散,加速了氮化钼的形成。而介质球碰撞储存于钼粉中的能量则提供了Mo-N化学吸附向氮化钼转变所需的激活能。同时给出了超微氮化钼粉体形成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氮化钼 粉体 高能机械化学法
下载PDF
MCM-41负载氧氮化钼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正平 高濂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50-653,共4页
将MoO3和介孔材料MCM 41的机械混合物热处理得到MoO3/MCM 41复合体 ,将MoO3/MCM 41在氨气氛中于 70 0℃氮化处理 3h ,制备了氧氮化钼负载的MCM 41催化材料。用XRD ,XPS和氮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了该材料。结果表明 :在XRD图谱中出现氧氮... 将MoO3和介孔材料MCM 41的机械混合物热处理得到MoO3/MCM 41复合体 ,将MoO3/MCM 41在氨气氛中于 70 0℃氮化处理 3h ,制备了氧氮化钼负载的MCM 41催化材料。用XRD ,XPS和氮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了该材料。结果表明 :在XRD图谱中出现氧氮化钼的微弱衍射峰 ,证明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材料中的氧氮化钼呈现结晶趋势。XPS谱表明 :Mo存在多种化学状态。氧氮化钼负载的MCM41的比表面积 ,孔体积和孔径等参数小于MoO3/MCM 41和纯M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钼 X射线光电子能谱
下载PDF
新型催化材料氮化钼的批量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洪发 郭瓦力 +2 位作者 吴剑华 王欢 刘立新 《化工时刊》 CAS 2006年第12期16-19,共4页
环境法规关于硫、氮含量的严格规定要求对燃料进行深度脱硫脱氮,氮化钼作为一种催化材料具有良好的脱硫脱氮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但其制备条件苛刻,为加快其应用进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氮化钼的前驱体,采用流化床反应器、三... 环境法规关于硫、氮含量的严格规定要求对燃料进行深度脱硫脱氮,氮化钼作为一种催化材料具有良好的脱硫脱氮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但其制备条件苛刻,为加快其应用进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氮化钼的前驱体,采用流化床反应器、三级脱水、循环未反应氮化剂的流化氮化新工艺实现了氮化钼的批量合成。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最优氮化条件:空速7 000 h-1、H2/N2为4、升温速率为1.2℃/min、氮化终温为650℃,活性组分含量为10%。并采用BET、XRD、SEM等对制备的氮化钼及其前驱体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钼 程序升温反应 批量合成
下载PDF
高能机械化学法制备微纳米氮化钼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高杰 安耿 《中国钼业》 2007年第2期40-43,共4页
利用自行设计的高能机械化学球磨机直接使Mo和NH3球磨反应形成了微纳米Mo2N粉体。在球磨过程中,粉体细化和氮化反应同时进行并完成。球磨30 h后,Mo2N生成率接近90%,粉体平均粒度在100 nm以内。从机理上进一步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微纳米... 利用自行设计的高能机械化学球磨机直接使Mo和NH3球磨反应形成了微纳米Mo2N粉体。在球磨过程中,粉体细化和氮化反应同时进行并完成。球磨30 h后,Mo2N生成率接近90%,粉体平均粒度在100 nm以内。从机理上进一步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微纳米氮化钼形成的机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机械化学法 微纳米 氮化钼
下载PDF
高能机械化学法制备超微氮化钼粉体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耿 刘高杰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7年第6期12-14,共3页
利用自行设计的高能机械化学球磨机,在室温下通过使钼粉在NH3气氛下高能球磨得到了超微氮化钼粉体。XRD和SEM分析表明,在球料比仅为8:1的情况下,经过30 h球磨,粉体平均粒度在100nm以内。机械化学反应过程中,氨气分子在钼金属清洁表面的... 利用自行设计的高能机械化学球磨机,在室温下通过使钼粉在NH3气氛下高能球磨得到了超微氮化钼粉体。XRD和SEM分析表明,在球料比仅为8:1的情况下,经过30 h球磨,粉体平均粒度在100nm以内。机械化学反应过程中,氨气分子在钼金属清洁表面的化学吸附起着重要的作用,球磨过程中介质球碰撞储存于钼粉中的能量则提供了Mo-N化学吸附向氮化钼转变所需的激活能。在Mo与NH3的高能机械化学反应过程中,球磨转速的高低对整个反应的速度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机械化学法 超微粉体 氮化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