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对宽幅增密燕麦氮平衡指数、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韩雪 王英 +6 位作者 赵鑫瑶 李晓婷 张艳丽 杨金虎 周洋 李嘉琪 李立军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64-78,共15页
【目的】明确内蒙古阴山南麓地区宽幅增密燕麦高产的最佳施氮模式。【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5个施氮水平(N1:35 kg/hm^(2)、N2:70 kg/hm^(2)、N3:105 kg/hm^(2)、N4:140 kg/hm^(2)、N5:175 kg/hm^(2))和2个追氮时期(T1:分蘖期、T2... 【目的】明确内蒙古阴山南麓地区宽幅增密燕麦高产的最佳施氮模式。【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5个施氮水平(N1:35 kg/hm^(2)、N2:70 kg/hm^(2)、N3:105 kg/hm^(2)、N4:140 kg/hm^(2)、N5:175 kg/hm^(2))和2个追氮时期(T1:分蘖期、T2:孕穗期),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和追氮时期对各生育期燕麦氮平衡指数(NBI)、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生育中后期,燕麦净光合速率和NBI值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浆期,以T2处理N4施氮水平光合能力最好,但与N3施氮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等施氮量下,T2处理燕麦生育中后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和NBI值较T1处理分别提高1.40%~11.97%和9.82%~23.26%,均以N3施氮水平增幅最大。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燕麦产量构成因素协同提高,籽粒产量提高了3.99%~9.10%,其中N4施氮水平籽粒产量最高为3901.13 kg/hm^(2),但与N3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抽穗期和灌浆期,燕麦叶绿素指数(Chl)和NBI值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灌浆期相关系数更高。【结论】内蒙古阴山南麓地区宽幅增密种植模式下燕麦生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05~140 kg/hm^(2),最佳追氮时期为孕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氮平衡指数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基于SIBR模式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营养对重症脑卒中病人负氮平衡、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武婕 董萌萌 《全科护理》 2024年第8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结构化查房(SIBR)模式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营养对重症脑卒中病人负氮平衡、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98例重症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模式组。常...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结构化查房(SIBR)模式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营养对重症脑卒中病人负氮平衡、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98例重症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模式组。常规组49例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模式组49例行基于SIBR模式的肠内营养支持,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负氮平衡、营养状态、肠道菌群水平、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模式组干预1~4周后负氮平衡水平均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2周后模式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上臂三头肌肌围(AMC)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模式组干预2周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高于常规组;拟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模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与常规组[8.16%(4/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结论:基于SIBR模式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营养可改善重症脑卒中病人营养状态,调节肠道菌群水平,改善负氮平衡,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结构化查房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脑卒中 氮平衡 营养状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连续投影与SSA-ELM结合的玉米氮平衡指数高光谱估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松 常庆瑞 +2 位作者 张佑铭 陈倩 落莉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玉米氮平衡指数的快速、无损估测,对监测植株长势和指导田间氮肥施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田间试验观测各生育期(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完熟期)玉米叶片氮平衡指数和对应光谱反射率,应用特征波段和植被指数,构建不同类型的玉米氮... 玉米氮平衡指数的快速、无损估测,对监测植株长势和指导田间氮肥施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田间试验观测各生育期(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完熟期)玉米叶片氮平衡指数和对应光谱反射率,应用特征波段和植被指数,构建不同类型的玉米氮平衡指数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氮平衡指数下的叶片高光谱反射特征基本一致,在可见光波段反射率较低、近红外波段反射率较高,不同生育期氮平衡指数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在抽雄期最高,乳熟期、完熟期次之、拔节期最低;连续投影算法具有良好的降维效果,筛选出的各生育期建模光谱参数为8~20个;各生育期多因素模型均优于单因素模型,抽雄期各类模型效果最佳,其中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回归模型是最优模型,其建模R^(2)与验证R^(2)均为0.93,相对预测偏差分别为2.57、2.31,表明该模型对氮平衡指数具有极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平衡指数 连续投影算法 极限学习机回归
下载PDF
不同种类树叶饲料对林麝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
4
作者 蒋桂梅 王建明 +4 位作者 吴杰 陈凤 郑程莉 王欢 司华哲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07-112,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类树叶饲料对林麝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选取12头年龄相同、体况良好的雄性林麝[体重(8.0±0.5)kg],随机分为6组。试验采用6×6拉丁方设计,整个试验期为84 d,共分为6期,每期14 d(预试期11 d,正...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类树叶饲料对林麝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选取12头年龄相同、体况良好的雄性林麝[体重(8.0±0.5)kg],随机分为6组。试验采用6×6拉丁方设计,整个试验期为84 d,共分为6期,每期14 d(预试期11 d,正试期3 d),按照树叶饲料种类分为青皮藤组、桑树叶组、三角枫叶组、榆树叶组、苦楝树叶组及以上树叶等比混合的混合叶组,共6组。结果表明:①桑树叶组基础饲粮和树叶采食量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桑树叶组日粮采食总量显著低于混合树叶组(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日粮粗蛋白(CP)、粗灰分(Ash)、钙(Ca)、碳水化合物(CHO)、总能(GE)、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以桑树叶组较高(P<0.05)。③桑树叶组沉积氮和氮利用率较高(P<0.05)。由此可见,林麝以桑树叶为粗饲料时日粮表观消化率和氮利用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树叶 采食量 表观消化率 氮平衡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消化道术后病人氮平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高平 陆贯一 刘海燕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0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 了解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手术后病人氮平衡的影响。 方法 在肠全外营养 (TPN)的基础上 ,加用rhGH治疗消化道大中型手术后 10例病人 ,并与同期仅用TPN治疗的 10例病人做对照研究。 结果  1.2组病人均未获得正氮平衡 ,但GH... 目的 了解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手术后病人氮平衡的影响。 方法 在肠全外营养 (TPN)的基础上 ,加用rhGH治疗消化道大中型手术后 10例病人 ,并与同期仅用TPN治疗的 10例病人做对照研究。 结果  1.2组病人均未获得正氮平衡 ,但GH组氮平衡明显改善 ;术后 5天累积氮平衡G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 .术后 3天、5天 ,累积尿氮的排出 ,对照组较GH组高 ,二者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术后 1天引流氮的排出、术后 3天累积引流氮的排出及平均每天引流氮的排出 ,GH组均较对照组低 ,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低氮和低热的基础上 ,rhGH能减轻术后病人的负氮平衡。主要是通过减少尿氮的排出而达到节氮效果 ,rhGH对引流氮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消化道 RHGH 手术后病人 TPN治疗 对照组 对照研究 氮平衡 氮平衡 统计学 排出 引流 外营养 累积 尿
下载PDF
高产麦田氮素利用、氮平衡及适宜施氮量 被引量:58
6
作者 郭天财 宋晓 +3 位作者 冯伟 马冬云 谢迎新 王永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6-892,共7页
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且以180kghm^-2(N3)、360kghm^-2(N4)处理的产量最高,且在N4条件下,继续增施氮肥仍... 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且以180kghm^-2(N3)、360kghm^-2(N4)处理的产量最高,且在N4条件下,继续增施氮肥仍能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提高。氮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未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主要以氮表观损失和残留无机氮的形式损失,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氮表观损失量和土壤残留量均随之增多。通过环境经济学的Coase原理和边际收益分析,综合考虑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经济和生态效益,确定202-239kghm^-2为兰考矮早八兼顾多目标适宜的氮肥用量,其相应的产量水平为8628-8680kghm^-2,蛋白质含量为14.6%-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氮平衡
下载PDF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78
7
作者 刘学军 赵紫娟 +1 位作者 巨晓棠 张福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122-1128,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高肥力土壤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 ,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高肥力土壤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 ,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差值法计算结果 ,当施氮量为 75、1 1 2 .5和 1 5 0 kg/ hm2 时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 1 6 .0 %、1 4 .5 %和1 3.5 % ,表明多达 84 %~ 86 .5 %以上的基肥氮未被作物吸收利用。氮平衡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 ,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氮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残留于 0~ 1 m土体中 ,当施氮量分别为 75、1 1 2 .5和 1 5 0 kg/ hm2时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依次为83.3%、4 6 .0 %和 5 8.8% ,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 0 .5 %、38.9%和 1 9.0 %。由此可见 ,在高肥力土壤上应严格控制基肥氮的用量或不施基肥 ,否则将造成氮素资源的大量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施 冬小麦 产量 肥利用率 氮平衡
下载PDF
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67
8
作者 鲁艳红 聂军 +3 位作者 廖育林 周兴 王宇 汤文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4,共10页
【目的】了解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旨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湘早籼45号和荆楚优148为材料,于2015年早、晚稻期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5个处... 【目的】了解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旨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湘早籼45号和荆楚优148为材料,于2015年早、晚稻期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100%尿素(100%U);80%尿素(减氮20%,80%U);80%尿素+脲酶抑制剂NBPT(80%U+NBPT);80%尿素+硝化抑制剂DCD(80%U+DCD)。研究尿素减施条件下添加硝化抑制剂(NBPT)和脲酶抑制剂(DCD)对双季水稻产量、氮素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结果】NBPT和DCD均有利于提高早、晚稻产量、植株氮吸收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减氮20%条件下添加NBPT(80%U+NBPT)处理早、晚稻稻谷较100%尿素处理(100%U)分别增产5.0%和6.1%,较施用80%尿素(80%U)分别增产8.0%和14.0%;80%U+DCD与100%U处理的早、晚稻稻谷产量差异不显著,较80%U处理分别增产6.0%和4.2%。80%U+NBPT较100%U处理早、晚稻植株氮吸收量分别增加4.5%和9.4%,较80%U处理分别增加10.3%和16.2%。80%U+NBPT和80%U+DCD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均较100%U和80%U处理提高。添加NBPT和DCD降低了早、晚稻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积累量,降低氮表观损失,有利于维持作物-土壤体系氮素平衡。早、晚稻收获后80%U+NBPT较100%U处理氮表观损失降低42.2%和44.6%,较80%U处理降低27.5%和29.2%,80%U+DCD较100%U处理降低23.7%和31.6%,较80%U处理降低4.2%和12.6%。【结论】在该区域双季稻种植体系中,氮肥减量20%条件下添加NBPT和DCD能增加或维持水稻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供试条件下,添加NBPT提高氮素持续供应能力和保持土壤氮素平衡的效果好于D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硝化抑制剂 双季稻 产量 素吸收利用 氮平衡
下载PDF
传统和优化施氮对春玉米产量、氨挥发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48
9
作者 李欠欠 李雨繁 +4 位作者 高强 李世清 陈新平 张福锁 刘学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1-579,共9页
【目的】本文通过在陕西省长武县(CW)和吉林省梨树县(LS)的春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和优化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氨挥发及氮平衡的影响,以探讨春玉米氮肥优化的潜力及其对农田氨减排的效果。【方法】试验设对照、传统施氮(长武N 250 ... 【目的】本文通过在陕西省长武县(CW)和吉林省梨树县(LS)的春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和优化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氨挥发及氮平衡的影响,以探讨春玉米氮肥优化的潜力及其对农田氨减排的效果。【方法】试验设对照、传统施氮(长武N 250 kg/hm2,梨树N 300 kg/hm2)及优化施氮(N 200 kg/hm2)3个处理,分别以N0、Ncon、Nopt表示。氨挥发采用德尔格氨管法(简称DTM法)进行原位测定,通过田间气象因素的校正计算氨挥发累积量。【结果】长武和梨树点不同施氮处理下春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除对照(长武7.9 t/hm2、梨树3.8 t/hm2)外,传统和优化施氮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长武10.6 10.8 t/hm2,梨树9.5 9.6 t/hm2)。玉米氮肥利用率表现为优化施氮(44.3%44.5%)显著高于传统施氮(33.6%36.4%),其中长武点氮肥利用率提高了8.1个百分点,梨树点氮肥利用率增加了10.7个百分点。氨挥发田间监测结果显示,基肥翻耕入土后,伴随降雨的产生,长武和梨树点均未产生氨挥发。喇叭口追肥期表施氮肥后,长武和梨树点均产生大量氨挥发(占追施尿素氮量的16%22%),减少追肥用量N 30 kg/hm2(长武点)和N 100 kg/hm2(梨树点)能显著减少氨挥发损失N 8和15 kg/hm2。土壤-春玉米系统氮平衡估算的结果显示,与长武点氮素表观矿化N 97 kg/hm2相比,梨树点仅为N 16 kg/hm2。优化施氮比传统施氮处理显著降低表观氮素盈余N 48 88 kg/hm2。长武点各施氮处理的表观氮素盈余中,约46%的氮素残留在0—1 m的土壤中,54%损失到环境中,氨挥发占总损失的15%30%;梨树点表观氮素盈余中,35%损失到环境中,其中氨挥发占总损失的54%75%,约有65%残留在0—1m的土壤中。梨树点传统施氮处理0—1 m土层的氮素残留达N 140 kg/hm2,部分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素也将面临淋洗、硝化和反硝化等损失的风险。与优化施氮相比传统施氮氮素表观损失增加了约N 30 40 kg/hm2,除氨挥发损失外,淋洗和硝化/反硝化等也是土壤-春玉米系统中不可忽视的氮素损失途径。【结论】我国春玉米主产区农民传统的氮肥用量偏高,增产效应不明显,氮肥损失风险加剧,尤其是氨挥发损失较大,氮肥的优化潜力高达20%33%,相当于可减少施氮N 50 1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肥利用率 氨挥发 氮平衡
下载PDF
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氮素状况及氮平衡的估算 被引量:38
10
作者 黄芳 蔡荣荣 +5 位作者 孙达 秦华 杨芳 庄舜尧 林先贵 曹志洪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3-1196,共4页
关键词 集约经营 雷竹林 素状况 氮平衡 估算 土壤 栽培历史 改革开放
下载PDF
控释肥对稻草覆盖红壤花生产量及土壤有效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成艳红 武琳 +4 位作者 钟义军 黄欠如 章新亮 孙永明 叶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6-313,共8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等量施肥条件下,配施控释肥(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CRF)20%(MF20)、40%(MF40)、60%(MF60)、传统一次施肥(MF0)、不施肥(CK1)以及无覆盖分次施肥(CK2)对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有效氮平衡的影...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等量施肥条件下,配施控释肥(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CRF)20%(MF20)、40%(MF40)、60%(MF60)、传统一次施肥(MF0)、不施肥(CK1)以及无覆盖分次施肥(CK2)对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有效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次性施肥条件下,配施20%控释肥(MF20)处理,花生产量最佳,达到分次施肥产量水平,过多配施控释肥将影响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随控释肥配施比例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MF20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57.39%),分别较MF0和CK2处理增加20.94%和3.84%。MF20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以及花生吸氮量均最高,但随着控释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而氮素表观损失率的变化趋势相反。土壤氮盈余则随着控释肥比例增大而明显增加。综合有效氮平衡,本试验的土壤条件下,减氮施肥技术对挖掘花生自身固氮潜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红壤区花生高产稳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控释肥 稻草覆盖 有效氮平衡 产量
下载PDF
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模式下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付胜勇 武书庚 +3 位作者 张海军 岳洪源 董延 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83-1693,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标准回肠可消化(SID)氨基酸(AA)模式下,降低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海兰灰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氮平衡的影响。选取540只20周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海兰灰蛋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预试期1周... 本试验旨在研究标准回肠可消化(SID)氨基酸(AA)模式下,降低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海兰灰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氮平衡的影响。选取540只20周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海兰灰蛋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采食等代谢能(11.82 MJ/kg)、等赖氨酸(Lys,SID Lys为0.831%)、相同AA模式、不同CP水平(18.0%、17.5%、17.0%、16.5%和16.0%)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SID AA模式下,降低饲粮CP水平可极显著降低平均蛋重和CP摄入量(P<0.01),显著降低鸡蛋浓蛋白高度(P<0.05),显著降低蛋鸡摄入氮和排出氮(P<0.05),有提高氮表观利用率的趋势(P=0.05);数据偏相关分析表明,饲粮中SID AA模式外的精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水平下降与平均蛋重下降显著相关(P<0.05),与浓蛋白高度下降无显著相关(P>0.05)。结果提示,SID AA模式下,降低饲粮CP水平,除影响平均蛋重和浓蛋白高度外,对其他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较小,平均蛋重的下降与低CP饲粮中精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不足有关;AA平衡的低CP饲粮,可在维持较高生产性能的同时减轻蛋鸡粪氮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AA 产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氮平衡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营 周涛 +4 位作者 郭鑫年 梁锦秀 吴霞 冀宏杰 张维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124,共6页
2009—201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分别以宁春11号和宁春16号小麦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OPT)和习惯施肥(CON)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表观评估了土壤一小麦体系氮素平衡。结果表明,相对... 2009—201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分别以宁春11号和宁春16号小麦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OPT)和习惯施肥(CON)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表观评估了土壤一小麦体系氮素平衡。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OPT和CON都显著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并促进籽粒N和地上部N的吸收累积,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对小麦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但OPT处理更有利于小麦产量构成与农学性状的改善,较好地发挥其产量潜力。OPT较CON提高了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土壤硝态氮累积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OPT处理可有效地减少0—100em各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土壤一小麦体系氮素表观平衡表明,应充分挖掘土壤和环境养分潜力,通过优化施肥来降低Nmm残留和氮素表观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施肥 产量 素利用 土壤硝态累积 氮平衡
下载PDF
猪场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时空变化与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杜臻杰 齐学斌 +3 位作者 李平 黄仲冬 高青 胡艳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2-269,共8页
利用地中渗透仪测坑开展了田间灌溉试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和等氮投入清水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在时间、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根据氮平衡原理对不同处理氮输入和氮输出项进行对比分析,估算了不同处理的氮矿化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铵... 利用地中渗透仪测坑开展了田间灌溉试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和等氮投入清水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在时间、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根据氮平衡原理对不同处理氮输入和氮输出项进行对比分析,估算了不同处理的氮矿化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追肥期出现峰值,随后下降的趋势;土壤铵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且易淋移至下层土壤并累积。PWH(猪场废水高氮)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在追肥期出现峰值后下降的幅度较慢,而CKH(清水高氮)处理下降的幅度较快。猪场废水高氮处理PWH作物吸氮量及氮矿化量比等氮清水处理CKH分别高6.91%和21.29%,表明该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但同时硝态氮深层淋溶量也较大,比CKH高出1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废水 灌溉 铵态 硝态 氮平衡 矿化
下载PDF
不同供氮水平对春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张爱平 杨世琦 +3 位作者 杨淑静 李友宏 刘汝亮 杨正礼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37-142,共6页
研究施氮量对春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及氮平衡的影响,旨在了解在宁夏引黄灌区减少施氮量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120kg/hm2、240kg/hm2、360kg/hm24个施氮量,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作物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 研究施氮量对春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及氮平衡的影响,旨在了解在宁夏引黄灌区减少施氮量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120kg/hm2、240kg/hm2、360kg/hm24个施氮量,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作物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春小麦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成熟期地上部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籽粒增产和蛋白质含量提高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根据差值法计算结果,当施氮量分别为120kg/hm2、240kg/hm2、360kg/hm2时,春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7.2%、24.3%、18.2%,表明有多达81.8%~72.8%的氮肥没有被作物吸收利用。氮平衡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存在于0~150cm土层内,施氮量分别为120kg/hm2、240kg/hm2、360kg/hm2时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依次为41.6%、33.1%和29.7%,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31.2%、42.6%、52.1%。综合考虑春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安全,本试验条件下,春小麦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120~240kg/h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 肥利用率 氮平衡
下载PDF
小肽对山羊氮平衡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丽立 陈宇光 +3 位作者 谭支良 黄瑞林 李铁军 张彬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73-78,共6页
将8头浏阳黑山羊随机分成4组,其中2组安置十二指肠瘘管,灌注大豆肽与水解氨基酸,按2因素随机化设计,测定灌注与饲喂大豆肽及其水解氨基酸对山羊氮平衡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十二指肠灌注小肽组氮沉积显著(P<0.05)高于... 将8头浏阳黑山羊随机分成4组,其中2组安置十二指肠瘘管,灌注大豆肽与水解氨基酸,按2因素随机化设计,测定灌注与饲喂大豆肽及其水解氨基酸对山羊氮平衡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十二指肠灌注小肽组氮沉积显著(P<0.05)高于灌注氨基酸组,极显著(P<0.01)高于饲喂小肽组与氨基酸组,灌注小肽和氨基酸与饲喂小肽和氨基酸氮沉积分别为6.98和5.81g/d与5.42和5.09g/d,饲喂小肽较饲喂游离氨基酸能显著(P<0.05)提高氮沉积;饲喂小肽与灌注小肽能显著地提高能量和钙的消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 氮平衡 消化率 山羊
下载PDF
精料补饲水平对绵羊饲料利用效率和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刘晓牧 王中华 +1 位作者 李福昌 高秀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用6只安装瘤胃瘘管的8月龄小尾寒羊公羊(平均体重29.98±3.53kg),采用对比试验设计,研究了精料补饲水平(150g/d,250g/d,350g/d,450g/d)对玉米秸自由采食量、料重比、N平衡、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绵羊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自... 用6只安装瘤胃瘘管的8月龄小尾寒羊公羊(平均体重29.98±3.53kg),采用对比试验设计,研究了精料补饲水平(150g/d,250g/d,350g/d,450g/d)对玉米秸自由采食量、料重比、N平衡、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绵羊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自由采食量随精料补饲水平的增加而提高(P<0.01),但350g/d和450g/d补饲水平的差异不显著(P>0.05)。精料补饲量为150g/d时绵羊的日增重为负值,日粮营养水平不能满足维持需要。250g/d精料补饲水平下,精料和日粮的料重比均显著大于350g/d和450g/d两种精料补饲水平(P<0.05),而350g/d与450g/d精料补饲水平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单位日增重的精料消耗量以350g/d精料补饲水平组的表观值最低,日粮消耗量以450g/d最低。日粮DM、OM、CP、NDF、ADF消化率在150g/d、250g/d、350g/d精料补饲水平下随精料喂量的提高而显著提高,精料喂量由350g/d增加到450g/d后显著下降。食入N、粪N均随精料补饲量的增加而增加,尿N量在250g/d精料补饲水平下最低(P<0.01),尿N/可消化N在350g/d精料补饲水平下最低(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饲料利用效率 氮平衡 精料补饲水平 自由采食量
下载PDF
硒和维生素E对肉牛养分表观消化率、氮平衡、能量代谢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拴林 袁霞 +5 位作者 徐亚光 聂玉梅 武晋孝 程建国 杨致玲 黄应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9-1228,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硒和维生素E对肉牛养分表观消化率、氮平衡、能量代谢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4头5岁、平均体重(500±20)kg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阉牛,采用4×4双因素随机设计,在饲粮中分别添加0、0.1、0.2和0.3 mg... 本试验旨在研究硒和维生素E对肉牛养分表观消化率、氮平衡、能量代谢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4头5岁、平均体重(500±20)kg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阉牛,采用4×4双因素随机设计,在饲粮中分别添加0、0.1、0.2和0.3 mg/kg硒和0、30、60和90 IU/kg的维生素E,共形成16组饲粮,硒水平(mg/kg)/维生素E水平(IU/kg)分别为0/0(1组)、0.1/0(2组)、0.2/0(3组)、0.3/0(4组)、0/30(5组)、0.1/30(6组)、0.2/30(7组)、0.3/30(8组)、0/60(9组)、0.1/60(10组)、0.2/60(11组)、0.3/60(12组)、0/90(13组)、0.1/90(14组)、0.2/90(15组)、0.3/90(16组)。检测肉牛养分表观消化率、氮平衡、能量代谢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14组饲粮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8组粗蛋白质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11和12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2和3组(P<0.05或P<0.01),8、12和14组的无氮浸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各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4、7、8、12和14组的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2)8组的可消化氮显著高于1组(P<0.05),4、8和14组的沉积氮显著高于1、2、5和9组(P<0.05)。3)添加硒和维生素E对粪能、气体能和沉积能无显著影响(P>0.05),4和8组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显著高于2组(P<0.05)。4)添加硒和维生素E对血清葡萄糖、总蛋白、尿素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4、8和12组的白蛋白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1组(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或P<0.01),8、12、13和14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1、9和13组的甲状腺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12组的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除4、8和15组外的其余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硒和维生素E提高了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促进了氮平衡和能量代谢,硒和维生素E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是0.3 mg/kg、30 I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表观消化率 氮平衡 能量代谢 生化指标 西门塔尔阉牛
下载PDF
限水灌溉下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宁东峰 李志杰 +3 位作者 孙文彦 马卫萍 黄绍文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2-1318,共7页
2008-2009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限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吸氮量与施氮量均呈抛物线关系,... 2008-2009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限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吸氮量与施氮量均呈抛物线关系,施氮量超过N240 kg/hm^2,产量和吸氮量随施氮量增加略有降低。小麦起身期后,0—100 cm土层都有硝态氮分布,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相同土层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硝态氮积累量随生育期推进而降低,N0和N120处理分别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后表现出氮素亏缺;成熟期,土壤表观盈余以残留为主,表观损失量占小部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而氮素残留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N 180-220 kg/hm^2水平可以达到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氮素残留率的较好结合,是限水灌溉下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适宜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水灌溉 冬小麦 产量 素利用 氮平衡
下载PDF
中国农田施氮水平与土壤氮平衡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邱建军 李虎 王立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0-44,F0003,共6页
为了估算全国尺度的农田土壤氮素的输入输出平衡状况,并探明土壤氮素的基本去向和氮素污染的可能性,以求合理施用氮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该文主要运用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方法,在GIS区域数据库支持下运行模型,并综合分... 为了估算全国尺度的农田土壤氮素的输入输出平衡状况,并探明土壤氮素的基本去向和氮素污染的可能性,以求合理施用氮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该文主要运用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方法,在GIS区域数据库支持下运行模型,并综合分析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以近20a来氮肥投入最多的1998年为例,全国农田土壤氮素平衡状况表现为总体过剩,总过剩量为456~962万tN,均值为709万tN。化肥态氮肥投入是土壤氮素收入的主要途径,占到氮素总收入量的近60%,其大量投入是造成农田土壤氮素过剩的主要原因;另外,从氮素的支出途径来看,除了作物生长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氮素以外,通过NH3挥发和氮淋溶丢失了大量的氮素,分别占总支出量的35%和15%,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中国农田氮平衡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减少氮素的无效丢失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平衡 DNDC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