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0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源对芦苇好氧堆肥中温室气体排放及碳氮损失的影响
1
作者 梁玉伟 张世文 +3 位作者 胡睿鑫 郭丹丹 陈方可 胡含秀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外源氮添加下的芦苇秸秆好氧堆肥是芦苇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秸秆好氧堆肥温室气体排放及碳氮损失量主要受含氮底物类型、底物碳氮比及附加投入品的影响。为了探究不同氮源对芦苇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氮损失情况,以芦苇为... 外源氮添加下的芦苇秸秆好氧堆肥是芦苇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秸秆好氧堆肥温室气体排放及碳氮损失量主要受含氮底物类型、底物碳氮比及附加投入品的影响。为了探究不同氮源对芦苇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氮损失情况,以芦苇为原料进行40 d的好氧堆肥试验,设置两个处理:添加尿素(A)和添加黑麦草(B),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CO_(2)、CH_(4)和N_(2)O浓度,同时利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法测定堆肥过程中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1)A、B处理的碳素损失分别占初始总碳的46.85%~47.03%、46.62%~46.78%;氮素损失分别占初始总氮的9.81%~13.23%、8.92%~10.62%。黑麦草处理的CO_(2)-C损失比尿素处理显著增加5.41%~8.38%;两个处理以CH_(4)-C损失占总碳损失均不超过0.01%;尿素处理的N_(2)O-N损失比黑麦草处理显著增加了24.11%~30.93%。尿素处理的NH_(3)-N损失比黑麦草处理显著增加了10.42%~27.63%。(2)理化指标与CO_(2)、CH_(4)、N_(2)O、NH_(3)的排放通量存在一定相关性。温度和总有机碳与CO_(2)、CH_(4)和NH_(3)排放呈正相关;碳氮比(C/N)与CO_(2)和CH_(4)排放呈正相关;NO_(3)^(-)-N与CO_(2)和CH_(4)排放呈负相关,但与N_(2)O排放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NO_(3)^(-)-N和C/N对CO_(2)、CH_(4)、N_(2)O、NH_(3)排放的影响最大。(3)无论哪种模式,3种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均为CO_(2)最大,CH_(4)最小。(4)不同氮源温室气体和NH_(3)的排放特征不同,添加黑麦草使CO_(2)和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9.64%和0.23%,N_(2)O累积排放量减少了28.76%,总温室气体排放当量增加了48.48 kg·t^(-1)。研究表明,黑麦草处理碳素损失和氮素损失更小,尿素处理在总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效果更佳。结合两个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来看,推荐黑麦草作为氮源与芦苇好氧堆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氮源 黑麦草 堆肥 温室气体 碳氮损失
下载PDF
基本培养基及碳氮源对异形玉叶金花组织培养的影响
2
作者 耿双贵 赵星星 +7 位作者 谭娅 吴高殷 陶光林 彭仲诚 袁杜 李秋英 王爽 刘映良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5,共10页
为筛选异形玉叶金花组织培养适宜的基本培养基和碳氮源,以异形玉叶金花顶芽为外植体,探讨6种基本培养基(MS、1/2 MS、B_(5)、1/2 B_(5)、N_(6)、WPM)、碳源(10~50 g/L蔗糖、葡萄糖、果糖)及氮源(0.1~0.8 g/L谷氨酰胺、水解乳蛋白、水解... 为筛选异形玉叶金花组织培养适宜的基本培养基和碳氮源,以异形玉叶金花顶芽为外植体,探讨6种基本培养基(MS、1/2 MS、B_(5)、1/2 B_(5)、N_(6)、WPM)、碳源(10~50 g/L蔗糖、葡萄糖、果糖)及氮源(0.1~0.8 g/L谷氨酰胺、水解乳蛋白、水解酪蛋白)对其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顶芽初代培养在N 6上芽高最高(1.5 cm);MS中增殖率(84.77%)及增殖倍数(3.67倍)最高;1/2 B_(5)中生根率(88.89%)、根数(12.0)和根长(4.97)指数最好。碳源:顶芽初代培养在20 g/L葡萄糖中芽高(3.18 cm)和芽粗(9.29 mm)最大;30 g/L蔗糖中增殖率(84.77%)及增殖倍数(3.67倍)最大;在20 g/L蔗糖中生根率(100.00%)、根数(16.67)、根长(4.96 cm)最大。氮源: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氮源抑制了顶芽生长、增殖和生根。组培苗移栽至V蛭石∶V珍珠岩=1∶1的基质中,成活率高达97.17%。综上,异形玉叶金花顶芽组织培养各阶段对基本培养基、碳源种类及浓度需求不同,而氮源对顶芽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玉叶金花 组织培养 基本培养基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利用不同氮源生产单细胞蛋白
3
作者 贺姣 孙立瑞 +3 位作者 辛嘉英 张卫丹 宋琪 徐景懿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以甲烷为碳源和能源的甲烷氧化菌(MOB),在不同氮源下,通过金属Cu^(2+)调控甲烷单加氧酶(MMO)的表达,探究不同MMO表达对MOB生产单细胞蛋白(SCP)产量的影响。采用在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sMMO)和颗粒性甲烷单加氧酶(pMMO)表达下以硝态氮、... 以甲烷为碳源和能源的甲烷氧化菌(MOB),在不同氮源下,通过金属Cu^(2+)调控甲烷单加氧酶(MMO)的表达,探究不同MMO表达对MOB生产单细胞蛋白(SCP)产量的影响。采用在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sMMO)和颗粒性甲烷单加氧酶(pMMO)表达下以硝态氮、铵态氮和氮气为氮源对MOB进行培养,以细胞产率、SCP产量、特征性MMO活性和固氮酶活性为主要指标,观察不同MMO表达下氮源种类对MOB生长和SCP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硝态氮为氮源培养的MOB的SCP产量在pMMO表达时比sMMO表达高9.2%,而以铵态氮为氮源培养的MOB在sMMO表达时SCP产量更高,以氮气为氮源培养的MOB生产SCP产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氮源 单细胞蛋白 颗粒性甲烷单加氧酶 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 固氮酶
下载PDF
甘薯源库发育及产量品质对氮源和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宁 孟亚依 +5 位作者 姚剑锋 王学彧 李玉鹏 邓宝妮 李永忠 司成成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源、施氮量及其互作对鲜食型甘薯鸣门金时全生育期源库发育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栽后70~110 d功能叶叶绿素(Chl)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和产量,显著增加了可...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源、施氮量及其互作对鲜食型甘薯鸣门金时全生育期源库发育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栽后70~110 d功能叶叶绿素(Chl)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和产量,显著增加了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S)、蔗糖、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SP)、多酚和维生素C(VC)的含量,显著降低了淀粉的含量。在相同氮源下,栽后30~120 d,茎和叶鲜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平均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和平均单株薯重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施氮量120 kg/hm^(2)时最大;T/R(Top/Root)随施氮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施氮量120 kg/hm^(2)时最低;施氮量120 kg/hm^(2)的单株结薯数和产量最高。在高产施氮量120kg/hm^(2)下,与酰胺态氮素和硝态氮素相比,铵态氮素在栽后70~110d显著提高了Chl含量和Pn;栽后30d显著提高了叶和茎鲜重;栽后30~120 d显著提高了单株结薯数;栽后60~120 d显著提高了单株薯重。在收获时,铵态氮素120 kg/hm^(2)显著提高了商品薯产量,增产途径主要是显著增加了单株结薯数;显著提高了SS含量、蔗糖含量、SP含量和VC含量,改善了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源 施氮量 源库发育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微针联合一氧化氮源复合物溶液治疗女性型脱发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5
作者 杨阳 常琳琳 +2 位作者 李鑫 张迪 禚风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3期2565-2569,共5页
目的观察微针联合一氧化氮源复合物溶液治疗女性型脱发(FPH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门诊招募的SinclairⅡ、Ⅲ级月经规律的FPHL患者共6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 目的观察微针联合一氧化氮源复合物溶液治疗女性型脱发(FPH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门诊招募的SinclairⅡ、Ⅲ级月经规律的FPHL患者共6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微针联合一氧化氮源复合物溶液治疗,一氧化氮源复合物溶液1次/周,共5次,其后1次/2周,共5次,共14周;对照组给予米诺地尔酊治疗,外涂5%米诺地尔酊1 mL,1次/d,共14周。比较治疗16周时两组组内和组间毛发生长情况(毛发镜下毛发密度、毛发直径),医师评价(Sinclair脱发分级变化、7级评分法),患者评价(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主观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6周时,两组毛发密度、毛发直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时,两组间毛发密度、毛发直径的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时,实验组有效率为50.0%,对照组有效率为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时,两组WAA-QO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实验组WAA-QOL评分为72(68,80)分,高于对照组[57(5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体满意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针联合一氧化氮源复合物溶液治疗FPHL与外涂米诺地尔溶液疗效无差异,可有效促进毛发生长,且微针联合一氧化氮源复合物溶液较外涂米诺地尔溶液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型脱发 米诺地尔酊 一氧化氮源复合物溶液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氮源添加对椰子叶堆肥腐殖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小红 焦静 +3 位作者 杜嵇华 吴翼 李尊香 刘信鹏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为探究不同氮源对椰子叶堆肥腐殖化效果的影响,以鸡粪、猪粪、沼渣、尿素等不同氮源为控制变量,分别与椰子叶进行混合堆肥,对温度、发酵前后碳氮比的比值(T值)、腐殖质含量、腐殖化系数、腐殖化指数和腐殖化聚合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为探究不同氮源对椰子叶堆肥腐殖化效果的影响,以鸡粪、猪粪、沼渣、尿素等不同氮源为控制变量,分别与椰子叶进行混合堆肥,对温度、发酵前后碳氮比的比值(T值)、腐殖质含量、腐殖化系数、腐殖化指数和腐殖化聚合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堆肥高温期(55.0℃以上)均超过15 d,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T值均小于0.60,达到了腐熟要求;发酵后总有机碳含量下降,但各处理组的腐殖质碳含量上升,腐殖化程度增加。鸡粪处理组腐殖化效果最佳,其腐殖化系数增加19.28%、腐殖化指数增加65.80%,腐殖化聚合度达到2.38;猪粪处理组产品稳定性低于鸡粪处理,高于沼渣和尿素处理;沼渣处理组堆肥腐殖化系数最高,但腐殖化聚合度只有1.61,产品稳定性差;尿素处理组堆肥腐殖化指数和腐殖化聚合度降低,阻碍了其腐殖化进程。综上可知,鸡粪作为氮源添加对椰子叶堆肥的腐殖化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海南地区椰子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椰子叶 氮源 腐殖化
下载PDF
两阶段pH控制和碳氮源协同补加促进谷氨酸棒杆菌高产L-谷氨酰胺
7
作者 刘畅 陆丹丹 +2 位作者 浦军平 张春枝 陈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为提高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L-谷氨酰胺产量、糖酸转化率、生产强度等技术指标,该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摇瓶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NH_(4))_(2)SO_(4)和玉米浆含量,并利用50 L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构建了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动力... 为提高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L-谷氨酰胺产量、糖酸转化率、生产强度等技术指标,该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摇瓶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NH_(4))_(2)SO_(4)和玉米浆含量,并利用50 L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构建了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进而在50 L发酵罐中采用两阶段控制pH策略,并通过补加葡萄糖和(NH_(4))_(2)SO_(4),协同控制发酵液中碳氮源浓度,促进菌体高效合成L-谷氨酰胺。结果表明,优化后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NH_(4))_(2)SO_(4)和玉米浆含量分别为167、61、31 g/L,摇瓶发酵L-谷氨酰胺产量达到38.13 g/L,较优化前提高了34.12%;50 L发酵罐分批发酵80 h后L-谷氨酰胺产量达42.06 g/L,糖酸转化率达到25.85%,生产强度为0.53 g/(L·h);在50 L发酵罐中基于两阶段pH控制的碳氮源协同补加策略,显著促进了谷氨酸棒杆菌高产L-谷氨酰胺,发酵周期缩短至52 h,L-谷氨酰胺产量达68.01 g/L,糖酸转化率达33.93%,生产强度为1.31 g/(L·h)。该研究对促进L-谷氨酰胺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L-谷氨酰胺 培养基优化 50 L发酵罐 两阶段pH控制 氮源协同补加
下载PDF
不同氮源添加对糖渣堆肥处理牡蛎壳的影响
8
作者 王德瑞 吴佳俐 +3 位作者 张洪霞 宋宛霖 汪辉 冯大伟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研究堆肥处理牡蛎壳的效果,探究不同氮源对糖渣堆肥处理牡蛎壳过程和堆肥产品腐熟度的影响,本研究以牡蛎壳粉和糖渣为原料,豆粕和尿素为不同氮源,设置CK(糖渣+豆粕)、DP(糖渣+豆粕+牡蛎壳)和NS(糖渣+尿素+牡蛎壳)3个处理组,开展了为期... 为研究堆肥处理牡蛎壳的效果,探究不同氮源对糖渣堆肥处理牡蛎壳过程和堆肥产品腐熟度的影响,本研究以牡蛎壳粉和糖渣为原料,豆粕和尿素为不同氮源,设置CK(糖渣+豆粕)、DP(糖渣+豆粕+牡蛎壳)和NS(糖渣+尿素+牡蛎壳)3个处理组,开展了为期35 d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牡蛎壳的处理在堆肥过程中,温度略低于CK组,但两处理的最高温度均高于60℃,pH在6.79~7.94之间,EC值<4 mS·cm^(-1),说明添加牡蛎壳不会对堆肥的理化性质产生负面影响。堆肥结束时,DP处理组的GI最高为104%;且与CK组相比,总腐殖酸含量增加了17.64%,氨气累计排放量降低了34.55%,有效态钙含量增加了37.39%,说明以豆粕为氮源进行堆肥处理牡蛎壳,有利于堆肥的腐熟,促进氮保留并增加有效态钙含量,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本研究结果可为堆肥处理牡蛎壳工艺参数提供有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壳 糖渣 堆肥 不同氮源
下载PDF
绿化植物废弃物栽培茶树菇最适氮源筛选
9
作者 黄丽丹 潘丽琴 何斌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4期39-43,共5页
以绿化植物废弃物为主料,研究3种不同氮源(尿素、豆饼粉、鸡粪)对茶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绿化植物废弃物栽培茶树菇的最适氮源,为充分利用绿化植物废弃物资源及探究新型食用菌培养料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豆饼粉... 以绿化植物废弃物为主料,研究3种不同氮源(尿素、豆饼粉、鸡粪)对茶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绿化植物废弃物栽培茶树菇的最适氮源,为充分利用绿化植物废弃物资源及探究新型食用菌培养料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豆饼粉为氮源时茶树菇的出菇时间、单个子实体质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和菌盖直径最大,鸡粪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和鲜菇袋产量最大,尿素为氮源时菌盖厚度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豆饼粉为最适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绿化植物废弃物 培养料 氮源 豆饼粉
下载PDF
不同氮源及碳氮比对芡实壳好氧堆肥的影响
10
作者 张苗 谢昶琰 +3 位作者 李青 董青君 章安康 陈川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304-2310,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氮源以及碳氮比对芡实壳好氧堆肥的影响,为芡实壳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试验以粉碎后的芡实壳为堆肥原料,以有机氮源菜粕、无机氮源尿素为堆肥中的添加氮源,并分别设置堆肥初始碳氮比(C/N)为25和30,进行小型室内堆肥试... 为了探究不同氮源以及碳氮比对芡实壳好氧堆肥的影响,为芡实壳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试验以粉碎后的芡实壳为堆肥原料,以有机氮源菜粕、无机氮源尿素为堆肥中的添加氮源,并分别设置堆肥初始碳氮比(C/N)为25和30,进行小型室内堆肥试验,研究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值、电导率(EC)、碳氮养分等指标动态变化以及堆肥后腐殖化率、发芽指数差异。结果表明,以菜粕为氮源的堆肥处理比尿素更容易达到较高的发酵温度,且仅C/N为25的T1处理温度可以达到50℃以上。堆肥结束后,以菜粕为氮源、C/N为25的堆肥处理的EC值、铵态氮、总氮以及可提取腐殖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且腐殖化率达到14.23%,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综合考虑,该试验条件下以有机氮源菜粕为氮源且初始发酵C/N为25的条件下能够得到相对较好的好氧发酵效果,可以初步为芡实壳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芡实壳 好氧堆肥 氮源 碳氮比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张子军 王俊 +2 位作者 吴桃 王浩 杨艳平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4年第6期14-16,共3页
为研究添加尿素和碳酸氢铵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Zarrouk′s培养液为对照组,试验1组为Zarrouk′s培养液+0.2 g/(L·d)尿素,试验2组为不含氮的Zarrouk′s培养液+0.2 g/(L·d)尿素,试验3组为Zarrouk′s培养液+0.3 g/(L&... 为研究添加尿素和碳酸氢铵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Zarrouk′s培养液为对照组,试验1组为Zarrouk′s培养液+0.2 g/(L·d)尿素,试验2组为不含氮的Zarrouk′s培养液+0.2 g/(L·d)尿素,试验3组为Zarrouk′s培养液+0.3 g/(L·d)碳酸氢铵,试验4组为不含氮的Zarrouk′s培养液+0.3 g/(L·d)碳酸氢铵,每组设3个重复。各组连续添加氮源10 d,培养19 d后采收,使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60 nm处测定钝顶螺旋藻的光密度值(OD_(560 nm)值)。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试验1组的钝顶螺旋藻OD_(560 nm)值最高,显著高于试验2组、4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3组次之;对照组的钝顶螺旋藻OD_(560 nm)值最低,培养3~5 d时与试验2组、4组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7~19 d时显著低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试验2组的钝顶螺旋藻OD_(560 nm)值在培养3~5 d和17~19 d时与试验4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培养7~15 d时显著高于试验4组(P<0.05)。综上所述,氮元素是影响钝顶螺旋藻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钝顶螺旋藻培养液中添加尿素和碳酸氢铵均可促进钝顶螺旋藻生长,且添加0.2 g/(L·d)尿素的生长效果优于添加0.3 g/(L·d)碳酸氢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氮源 尿素 碳酸氢铵 生长
下载PDF
两种生态型铜藻对不同氮源的吸收特征及生长响应
12
作者 杨晓龙 王晓丽 +6 位作者 唐文海 吴振邦 王一航 田阔 李宏亮 唐峰 张秀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450-11458,共9页
铜藻是长江口海域“金潮”爆发的关键种,其生活史具有定生型和漂浮型两种生态类型。目前有关两种生态型铜藻对不同形式氮源的吸收动力学及其生长响应特征尚不明确。为了探索海水不同氮素富集对铜藻爆发性增殖的影响,以长江口嵊泗海域定... 铜藻是长江口海域“金潮”爆发的关键种,其生活史具有定生型和漂浮型两种生态类型。目前有关两种生态型铜藻对不同形式氮源的吸收动力学及其生长响应特征尚不明确。为了探索海水不同氮素富集对铜藻爆发性增殖的影响,以长江口嵊泗海域定生型和漂浮型铜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比较两种生态型铜藻对硝酸钠(NaNO_(3))、氯化铵(NH_(4)Cl)和尿素(CO(NH_(2))_(2))的吸收和生长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两种生态型铜藻对不同溶解性氮源的吸收符合饱和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速率和氮源浓度可用米式方程描述;(2)定生型铜藻对氨态氮(NH4-N)的最大吸收速率(V_(max),(39.86±4.15)μmol L^(-1)h^(-1))和半饱和常数(Km,(34.25±3.99)μmol/L)均显著高于漂浮型铜藻,但漂浮型铜藻对尿素氮(Urea-N)的V_(max)((38.25±4.78)μmol L^(-1)h^(-1))显著高于定生型铜藻,表明定生型铜藻对NH4-N的吸收速率较大,但亲和力较低,而漂浮型铜藻对Urea-N具有较强的吸收潜力;(3)以Urea-N为氮源的漂浮型铜藻具有较高相对生长速率,其藻体组织总氮含量显著提升,而以硝态氮(NO_(3)-N)为氮源的漂浮型铜藻虽然相对生长速率较低,但在培养期间藻体并未腐烂。结果表明,Urea-N可以加速漂浮型铜藻生长,而NO_(3)-N能够储存在藻体液泡中,在缺乏氮源供应条件下为漂浮型铜藻的生长提供持续性氮源,维持漂浮型铜藻较长时间存活。漂浮型铜藻对NO_(3)-N和Urea-N的利用效率高于定生型铜藻,长江口海水中NO_(3)-N和Urea-N的积累及其协同效应可能是导致“金潮”持续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生态型 氮源 吸附动力学特征 相对生长速率
下载PDF
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有机氮源物质对黑木耳退化菌种复壮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柯善文 习向玉 +8 位作者 陈翊可 张官鹏 宋富艳 韩栋敏 苏蓉 李晓雪 牛鑫 单华佳 梁倩倩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126,共6页
为解决黑木耳栽培生产中存在的菌种老化退化问题,需研发出黑木耳菌种复壮的有效方法,以增强菌丝活力。本试验以已退化的黑木耳菌种为对象,研究PDA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玉米粉、蛋白胨、螺旋藻粉、麦芽浸膏、牛肉膏、酵母粉共6种有机氮物质... 为解决黑木耳栽培生产中存在的菌种老化退化问题,需研发出黑木耳菌种复壮的有效方法,以增强菌丝活力。本试验以已退化的黑木耳菌种为对象,研究PDA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玉米粉、蛋白胨、螺旋藻粉、麦芽浸膏、牛肉膏、酵母粉共6种有机氮物质对退化黑木耳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及其营养物质含量、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PDA培养基(CK),添加螺旋藻粉与麦芽浸膏培养基的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量高,菌丝体蛋白质、多糖含量增加,且均达到显著水平;两处理菌丝体O_(2)-和H_(2)O_(2)含量较CK都大幅降低,除添加麦芽浸膏培养基的菌丝体H_(2)O_(2)含量降幅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达显著水平;添加螺旋藻粉培养基的菌丝体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CK都显著增加。综上所述,复壮黑木耳退化菌种的最佳培养基为添加螺旋藻粉培养基。本研究结果可为复壮黑木耳菌种老化退化菌种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菌种退化 复壮 有机氮源物质 螺旋藻粉
下载PDF
氮源和无机盐对2株凝结芽孢杆菌L-乳酸发酵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兆娟 林茜 +2 位作者 臧颖 陈菲菲 欧阳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5-59,共5页
以2株优良的L-乳酸生产菌株凝结芽孢杆菌XZL4和凝结芽孢杆菌NL01为研究对象,从降低培养基原料成本的角度出发,考察了5种有机氮源、2种无机氮源以及4种无机盐对凝结芽孢杆菌发酵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粉是最优氮源,但不同菌株对... 以2株优良的L-乳酸生产菌株凝结芽孢杆菌XZL4和凝结芽孢杆菌NL01为研究对象,从降低培养基原料成本的角度出发,考察了5种有机氮源、2种无机氮源以及4种无机盐对凝结芽孢杆菌发酵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粉是最优氮源,但不同菌株对酵母粉的依赖程度不一;磷酸二氢钾可以有效促进L-乳酸的生产,适量磷酸二氢钾的添加甚至可以取代部分酵母粉的作用,极大地降低了培养基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有机氮源 无机氮源 无机盐 L-乳酸
下载PDF
高浓度培养嗜酸乳杆菌蛋白氮源的研究
15
作者 宋明钰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17-23,共7页
探究用牛肉作为培养基中蛋白氮源,进行嗜酸乳杆菌的高浓度培养。选择合适的酶进行酶解牛肉,通过大量实验确定实验时使用的牛肉量、加酶量与水的比例,并确定了酶解牛肉提供蛋白氮源的最优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酶解牛肉时最适酶解初... 探究用牛肉作为培养基中蛋白氮源,进行嗜酸乳杆菌的高浓度培养。选择合适的酶进行酶解牛肉,通过大量实验确定实验时使用的牛肉量、加酶量与水的比例,并确定了酶解牛肉提供蛋白氮源的最优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酶解牛肉时最适酶解初始pH值、最佳酶解时间、最佳反应温度以及最适加酶量,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高浓度酶解牛肉提供蛋白氮源培养嗜酸乳杆菌方案。正交试验结果:最适酶解初始pH值为6、最佳酶解时间为24h、最佳酶解反应温度为47℃、酶解牛肉最适酶添加量为600U/g。在此条件下,嗜酸乳杆菌增长量为原来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牛肉 氮源 嗜酸乳杆菌
下载PDF
氮源和碳源种类对苦草除氮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莫文旭 覃思跃 +4 位作者 李文文 马学敏 罗琳 田冬梅 周思宏 《轻工科技》 2024年第5期130-133,共4页
探究氮源和碳源种类对苦草除氮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不同氮源和不同碳源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苦草对铵氮具有优先选择性,当铵氮与硝氮共存时,苦草优先吸收铵氮;单一氮源时,苦草对硝氮氮源的去除效果优于铵氮氮源;碳源促进苦草对氮源... 探究氮源和碳源种类对苦草除氮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不同氮源和不同碳源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苦草对铵氮具有优先选择性,当铵氮与硝氮共存时,苦草优先吸收铵氮;单一氮源时,苦草对硝氮氮源的去除效果优于铵氮氮源;碳源促进苦草对氮源的去除,抑制铵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室外条件更利于苦草的生长繁殖,室外条件下苦草对氮源的去除优于室内模拟环境;以无水乙醇为碳源,苦草对氮源的去除效果最好,其次是葡萄糖,最后是壳聚糖。本研究为沉水植物水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 室内 氮源 碳源 水体修复
原文传递
不同质量浓度碳氮源配比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17
作者 杨蓉 王昌魁 《食品工程》 2024年第1期69-72,共4页
通过设计不同质量浓度碳氮源配比进行谷氨酸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谷氨酸发酵的碳氮源配比。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质量浓度0.07 g/mL,尿素质量浓度0.009 g/mL,硫酸铵质量浓度0.014 g/mL为最优碳氮源组合,其中有机氮源尿素是... 通过设计不同质量浓度碳氮源配比进行谷氨酸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谷氨酸发酵的碳氮源配比。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质量浓度0.07 g/mL,尿素质量浓度0.009 g/mL,硫酸铵质量浓度0.014 g/mL为最优碳氮源组合,其中有机氮源尿素是影响谷氨酸产量的最关键因素。碳源葡萄糖和无机氮源硫酸铵的质量浓度过高时会对谷氨酸产量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源配比 发酵 谷氨酸
下载PDF
讨论氮源对青霉素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蕾 汪海瑭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6期187-187,共1页
通过研究氮源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选择适合的氮源。
关键词 青霉素 氮源 有机氮源 无机氮源 玉米浆 黄豆饼粉 玉米蛋白粉
下载PDF
红发夫酵母生产虾青素的氮源补加策略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雪珊 凌雪萍 +2 位作者 叶驰名 吴意珣 卢英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5-552,共8页
随着人类对天然虾青素需求的不断扩大,红发夫酵母(Xanthophyllomyces dendrorhous)以其易于培养的优点被选为当前虾青素生产极具潜力的微生物.实验主要从氮源调控入手,阐明虾青素生产机制,以期获得更高的虾青素产量.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 随着人类对天然虾青素需求的不断扩大,红发夫酵母(Xanthophyllomyces dendrorhous)以其易于培养的优点被选为当前虾青素生产极具潜力的微生物.实验主要从氮源调控入手,阐明虾青素生产机制,以期获得更高的虾青素产量.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氮源的调控对细胞的生长和产物的积累至关重要.考察了在红发夫酵母生长过程中添加氮源对细胞生长及虾青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补加不同种类的氮源及浓度对菌体生物量以及虾青素的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合适的时间点补加适量的氮源能明显促进虾青素的积累.根据实验结果,研究确定了最适的补氮时间为24h,最适的补加氮源为谷氨酸,最适的补加质量浓度为0.368g/L,在此补加条件下,虾青素的最大产量和产率分别为3.445mg/L和1.144mg/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6%和41%,这说明在细胞生长过程中补氮有利于虾青素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发夫酵母 虾青素 氮源补加 氮源调控
下载PDF
松茸T_2菌株培养基碳氮源的选择及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云 孙忠伟 +1 位作者 黄继翔 牛天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41,共3页
研究了碳氮源对松茸T2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种碳源中,淀粉、玉米粉和葡萄糖的利用效果较好;26种氮源中,酵母浸膏和牛肉浸膏的利用效果较好。选取不同水平的玉米粉、葡萄糖和酵母浸膏作为碳源和氮源,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 研究了碳氮源对松茸T2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种碳源中,淀粉、玉米粉和葡萄糖的利用效果较好;26种氮源中,酵母浸膏和牛肉浸膏的利用效果较好。选取不同水平的玉米粉、葡萄糖和酵母浸膏作为碳源和氮源,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建立了回归模型,确定了最佳培养基成分配比为:玉米粉2·00%、葡萄糖2·00%、酵母浸膏0·55%。用该培养基,在选定培养条件下菌落直径达到了3·18cm,比对照的2·50cm提高了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菌丝 碳源 氮源 生长 最佳培养基 菌株生长 氮源 酵母浸膏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