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4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H_(3)-N_(2)-CO_(2)氮碳共渗气氛氮势的精确控制
1
作者 李丹 《热处理》 CAS 2023年第3期32-34,39,共4页
气体氮碳共渗气氛的氮势是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目前掺入N_(2)的NH_(3)-N_(2)-CO_(2)氮碳共渗工艺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掺入氮气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高气氛的氮势。通过计算CO_(2)与H_(2)反应而消耗的H_(2),推导出了精确计算NH_(3)-N... 气体氮碳共渗气氛的氮势是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目前掺入N_(2)的NH_(3)-N_(2)-CO_(2)氮碳共渗工艺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掺入氮气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高气氛的氮势。通过计算CO_(2)与H_(2)反应而消耗的H_(2),推导出了精确计算NH_(3)-N_(2)-CO_(2)氮碳共渗气氛氮势的公式,并将其用于计算H13钢的NH_(3)-N_(2)-CO_(2)氮碳共渗气氛的氮势。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H13钢采用NH_(3)-N_(2)-CO_(2)氮碳共渗获得无脉状氮化物渗层的临界氮势值为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氮碳共渗 二氧化 H13钢
下载PDF
稀土合金化氮碳共渗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石淑琴 李文英 +1 位作者 蒋敦斌 陈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56-59,共4页
在合金化渗氮的基础上 ,提出稀土合金化氮碳共渗新工艺 ,该工艺使氮碳共渗技术得到新的提高 . 40 Cr结构钢 (调质 ) :稀土合金化氮碳共渗 4h后 ,表面硬度 HV5 Kg70 0 ,渗层深度0 .2 97mm.
关键词 稀土合金化氮碳共渗 稀土元素 气体氮碳共渗 40Cr结构钢 热处理工艺 扩散系数
下载PDF
DC53钢的离子氮碳共渗工艺及稀土催渗研究
3
作者 陈继超 吴晓春 杨浩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2-148,共7页
为了探究DC53钢的优化氮碳共渗工艺,对DC53钢在530℃不同共渗时间、NH3/CO2不同气氛比值、不同炉内气压情况下的离子氮碳共渗效果进行了研究.运用OM、XRD、SEM、EDS、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实验,对材料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 为了探究DC53钢的优化氮碳共渗工艺,对DC53钢在530℃不同共渗时间、NH3/CO2不同气氛比值、不同炉内气压情况下的离子氮碳共渗效果进行了研究.运用OM、XRD、SEM、EDS、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实验,对材料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冷作模具钢DC53,10 h、NH3/CO2为15∶1、炉内气压为800~1000 Pa时,氮碳共渗效果最好;随着稀土镧(La)的加入,渗层变厚且渗层与基体更致密,表层到心部的硬度梯度更小,氮碳共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53钢 稀土 氮碳共渗 耐磨性 氮碳共渗 硬度梯度
下载PDF
固体(粉末和膏剂)氮碳共渗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倪宏昕 单丽云 《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1998年第6期19-22,共4页
氮碳共渗一般都用液体和气体法,然而通常不被采用的固体法也有其独特的优点.后者不需要专用加热设备,可以在普通箱式炉中进行,而且操作简单,所以非常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本文对固体(包括膏剂)氮碳共渗的渗剂成分和操作工艺进行了试... 氮碳共渗一般都用液体和气体法,然而通常不被采用的固体法也有其独特的优点.后者不需要专用加热设备,可以在普通箱式炉中进行,而且操作简单,所以非常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本文对固体(包括膏剂)氮碳共渗的渗剂成分和操作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氮碳共渗 膏剂氮碳共渗 热处理
下载PDF
离子氮碳共渗中碳的作用及机理初探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德元 彭文屹 +2 位作者 傅青峰 许兰萍 邓鸣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26-27,共2页
考察了离子氮碳共渗中,气氛及基体中的碳量对渗层性能的影响。发现基体中碳阻碍氮的渗入,而气氛中微量碳促进氮的渗入。
关键词 离子氮碳共渗 离子
下载PDF
渗硫参数对氮碳共渗表面形成FeS固体润滑层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春华 乔玉林 +3 位作者 马世宁 邹家平 高月德 吴淼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15,共3页
采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CrMoCu合金铸铁离子氮碳共渗表面制备FeS固体润滑层。通过对FeS固体润滑层表面微观形貌的观察,初步分析了渗硫条件和氮碳共渗表面对其上FeS固体润滑层形成的影响。氮碳共渗表面细小的缺陷和凹坑为硫化物提供了形... 采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CrMoCu合金铸铁离子氮碳共渗表面制备FeS固体润滑层。通过对FeS固体润滑层表面微观形貌的观察,初步分析了渗硫条件和氮碳共渗表面对其上FeS固体润滑层形成的影响。氮碳共渗表面细小的缺陷和凹坑为硫化物提供了形核的活性中心,利于形成以FeS相为主的较厚的FeS固体润滑层。渗硫温度对氮碳共渗表面形成FeS固体润滑层影响很大,当渗硫温度(硫罐温度/工件温度)为210℃/230℃时,FeS固体润滑层中S/Fe原子摩尔百分比值趋于1;当渗硫温度(硫罐温度/工件温度)小于或大于210℃/230℃时,FeS固体润滑层中S/Fe原子摩尔百分比值远小于1或远大于1,不利于FeS固体润滑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氮碳共渗 低温离子 FeS固体润滑层 硫温度 保温时间
下载PDF
预先氮碳共渗对渗铬和渗钒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倪宏昕 单丽云 +1 位作者 王超 倪振尧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15,共3页
金属原子在γFe中的扩散激活能高,扩散系数小,渗金属即使在高温进行,渗速仍很慢。试验发现,钢试样预先氮碳共渗后,再进行渗铬和渗钒时,在同样条件下,渗层深度显著加厚。
关键词 预先氮碳共渗 浓度梯度
下载PDF
淬火—氮碳共渗复合处理45^#钢的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8
8
作者 强颖怀 刘金龙 +3 位作者 葛世荣 杨生荣 薛群基 刘韶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6-231,共6页
利用45#钢研究了氮碳共渗及淬火-氮碳共渗复合处理工艺;通过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氮碳共渗及淬火-氮碳共渗复合处理所得渗层的表面硬度、显微硬度分布及相结构.利用静-动摩擦系数测定仪及高速环-块... 利用45#钢研究了氮碳共渗及淬火-氮碳共渗复合处理工艺;通过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氮碳共渗及淬火-氮碳共渗复合处理所得渗层的表面硬度、显微硬度分布及相结构.利用静-动摩擦系数测定仪及高速环-块磨损试验机对45#钢经几种工艺处理后的摩擦系数及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碳共渗可明显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能;与氮碳共渗相比,淬火-氮碳共渗复合处理可获得更高的次表层硬度及更好的渗层硬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碳共渗 淬火 复合处理 摩擦
下载PDF
离子氮碳共渗+离子后氧化双重复合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程 孙定国 +1 位作者 赵慧丽 侯俊英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2-34,共3页
用自制的保温式多功能离子热处理炉对 4 5钢进行了离子氮碳共渗 +离子后氧化双重复合处理 (Ion(NC +O)复合处理 )。测试结果显示 ,Ion(NC +O)复合渗层是由黑色致密的Fe3O4 膜 ,厚的ε Fe2 3N白亮化合物层和α(N) +γ′扩散层等三部分... 用自制的保温式多功能离子热处理炉对 4 5钢进行了离子氮碳共渗 +离子后氧化双重复合处理 (Ion(NC +O)复合处理 )。测试结果显示 ,Ion(NC +O)复合渗层是由黑色致密的Fe3O4 膜 ,厚的ε Fe2 3N白亮化合物层和α(N) +γ′扩散层等三部分组成。经Ion(NC +O)双重复合处理后的 4 5钢表面硬度和耐蚀性能都有显著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氮碳共渗 离子氧化 双重复合处理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等离子体电解氮碳共渗层的特征与耐蚀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宗纯 谢发勤 +1 位作者 吴向清 柳永康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60,共5页
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渗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等离子体电解氮碳共渗(PEN/C)层。用X射线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渗层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PEN/C渗层在3.5%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在... 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渗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等离子体电解氮碳共渗(PEN/C)层。用X射线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渗层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PEN/C渗层在3.5%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在钛合金表面形成的PEN/C渗层为多孔状Ti(C,N),它提高了基体的腐蚀电位,增大了电荷转移电阻,减小了腐蚀电流密度。PEN/C渗层提高了钛合金基体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解氮碳共渗 化钛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等离子体电解氮碳共渗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宗纯 谢发勤 +1 位作者 柳永康 吴向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2-134,共3页
在含有硝酸铵、甘油、乙醇的水溶液中,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渗入技术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制备了氮碳共渗层。利用SEM、XRD、GDS以及显微硬度计分析了渗层的形貌、成分、组织和显微硬度,探讨了渗层形成的机理和过程。结果表明:(1)以300V的电... 在含有硝酸铵、甘油、乙醇的水溶液中,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渗入技术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制备了氮碳共渗层。利用SEM、XRD、GDS以及显微硬度计分析了渗层的形貌、成分、组织和显微硬度,探讨了渗层形成的机理和过程。结果表明:(1)以300V的电压经45min处理制备的渗层总厚度约为100μm,其中化合物层约为20μm,主要由Ti(C,N)相组成;(2)渗层最高显微硬度超过2000HK0.025。等离子体电解渗入技术可以较快地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厚度大、硬度高的氮碳共渗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解 氮碳共渗 TI6AL4V Ti(C N)
下载PDF
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渗氮复合处理对45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缪斌 李景才 +2 位作者 孙泉 沾宪宪 胡静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渗层厚度及渗层性能,对45钢进行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渗氮复合处理。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光学显微镜对渗层厚度、物相组成、截面与表面硬度、渗层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可使45钢获得比单一... 为进一步提高渗层厚度及渗层性能,对45钢进行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渗氮复合处理。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光学显微镜对渗层厚度、物相组成、截面与表面硬度、渗层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可使45钢获得比单一离子渗氮或离子氮碳共渗更快的渗速、更优的性能。相同的处理时间下,复合处理渗层厚度比单一离子渗氮或离子氮碳共渗大幅度增加,有效硬化层比单一离子渗氮增加约35μm,提高约1倍,同时渗层脆性显著降低。物相分析表明复合处理后化合物层中ε相和γ'相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即ε相增多,而γ′相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氮碳共渗 45钢 离子 化合物层 显微硬度
下载PDF
高厚度化合物层的离子氮碳共渗处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定国 赵程 韩莉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39,共3页
研究了如何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提高化合物层的厚度 ,同时对化合物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 ,气氛中少量的碳能促进ε相的生成 ,有利于提高化合物层厚度 ;过量的碳会抑制ε相的生成 ,反... 研究了如何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提高化合物层的厚度 ,同时对化合物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 ,气氛中少量的碳能促进ε相的生成 ,有利于提高化合物层厚度 ;过量的碳会抑制ε相的生成 ,反而降低化合物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氮碳共渗 化合物层 厚度
下载PDF
离子氮碳共渗中氮对化合物层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定国 韩莉 赵程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24-26,共3页
研究了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氮对化合物层厚度的影响,同时对化合物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气氛中低氮势不利于ε相的生成,且渗层的显微硬度较低;高氮势有利于ε相的生成,同时提高了渗层... 研究了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氮对化合物层厚度的影响,同时对化合物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气氛中低氮势不利于ε相的生成,且渗层的显微硬度较低;高氮势有利于ε相的生成,同时提高了渗层的显微硬度;当氮势超过60 %后对化合物层厚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氮碳共渗 化合物层 厚度
下载PDF
稀土在离子氮碳共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雅年 魏馥铭 +1 位作者 夏复兴 沈力成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共4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和俄歇能谱仪等手段研究了稀土及稀土加入量、共渗温度、共渗时间对渗层厚度、硬度及渗层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对离子氮碳共渗过程有明显的催渗作用,尤其是一些难渗氮的奥氏体不锈... 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和俄歇能谱仪等手段研究了稀土及稀土加入量、共渗温度、共渗时间对渗层厚度、硬度及渗层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对离子氮碳共渗过程有明显的催渗作用,尤其是一些难渗氮的奥氏体不锈钢。在给定条件下,稀土的催渗效果有一最佳含量。稀土对渗层相组成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离子氮碳共渗
下载PDF
化学镀Ni-P合金与氮碳共渗复合强化的组织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诚意 郭忠诚 刘中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5-17,共3页
讨论了复合渗层的组织、相结构以及耐磨性。结果表明,Ni-P合金经氮碳共渗后基体中的铁和Ni-P合金层中的镍相互扩散,形成“钉扎效应”,显著提高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此外,弯曲和折断试验表明,经氮碳共渗后的Ni-P合金层与基体金... 讨论了复合渗层的组织、相结构以及耐磨性。结果表明,Ni-P合金经氮碳共渗后基体中的铁和Ni-P合金层中的镍相互扩散,形成“钉扎效应”,显著提高镀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此外,弯曲和折断试验表明,经氮碳共渗后的Ni-P合金层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强度远大于经热处理后的Ni-P合金层;共渗后的镀层,其耐磨性优于经热处理后的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氮碳共渗 组织 结构 复合强化 镀镍
下载PDF
Q235钢氨气加二氧化碳气体氮碳共渗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元盛 邹敢锋 袁叔贵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31,40,共3页
研究了Q2 35钢用NH3 +CO2 进行气体氮碳共渗工艺 ,找到了最佳工艺参数。同时与NH3 +CH3 OH气体氮碳共渗进行对比 ,表明NH3 +CO2 气体氮碳共渗比NH3 +CH3 OH气体氮碳共渗的渗层质量好。
关键词 气体氮碳共渗 化合物层 二氧化 氨气
下载PDF
W18Cr4V钢表面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复合处理渗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张校 关磊 曲泽阳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研究了W18Cr4V钢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复合处理渗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复合渗层与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在往复式滑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损试验.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磨损表面进行形... 研究了W18Cr4V钢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复合处理渗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复合渗层与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在往复式滑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损试验.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磨损表面进行形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渗层与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比未处理的W18Cr4V钢与GCr15钢的低.由于复合渗层中的氮碳化合物和硫化物降低了摩擦系数和粘着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氮碳共渗 离子 摩擦磨损 模具钢
下载PDF
氯化铵、海绵钛复合催渗剂对3Cr2W8V钢气体氮碳共渗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晓嫦 吴纯 刘志义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8-40,共3页
试验了氯化铵、海绵钛复合催渗剂对 3Cr2W 8V钢气体氮碳共渗的影响 ,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此复合催渗剂可显著缩短 3Cr2W 8V钢气体氮碳共渗的时间 ,提高渗层厚度和硬度 ,能得到质量良好的渗层。
关键词 复合催 3CR2W8V钢 氮碳共渗
下载PDF
CrMoCu合金铸铁氮碳共渗-渗硫复合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春华 马世宁 +1 位作者 李新 邱骥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45,共4页
采用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复合处理工艺在CrMoCu合金铸铁表面制备了氮碳化合物和硫化物的复合渗层。复合渗层由表面的硫化物层、次表层的氮碳化合物层及其扩散层组成,表面分布均匀的硫化物球状颗粒直径尺寸达到了纳微米量级,其相组成为... 采用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复合处理工艺在CrMoCu合金铸铁表面制备了氮碳化合物和硫化物的复合渗层。复合渗层由表面的硫化物层、次表层的氮碳化合物层及其扩散层组成,表面分布均匀的硫化物球状颗粒直径尺寸达到了纳微米量级,其相组成为FeS、FeS1-x、Fe2C和Fe3N。油润滑条件下,渗硫表面减摩性较好,但渗硫层作用时间较短;而氮碳共渗-渗硫复合处理表面可以显著提高CrMoCu合金铸铁的减摩性和耐磨性能,在载荷80 N、转速 0.3 m/s的条件下,其综合的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未硫渗和仅渗硫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氮碳共渗 离子 复合处理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