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崔永增 韩江伟 +3 位作者 姚海坡 姚艳荣 吕丽华 贾秀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是实现作物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探索了小麦有机氮部分替代化肥氮的适宜配比,以及替代后氮素累积、运转以及利用的特征,以期为河北地区冬小麦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依据。2021—2023年在河北宁晋进行小麦大田试验,设... 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是实现作物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探索了小麦有机氮部分替代化肥氮的适宜配比,以及替代后氮素累积、运转以及利用的特征,以期为河北地区冬小麦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依据。2021—2023年在河北宁晋进行小麦大田试验,设置9个处理。T1,无氮,单施化肥磷钾肥;T2,高效施肥,单施化学氮磷钾肥;T3~T7,有机肥分别替代T2的20%,40%,60%,80%,100%的氮肥;T8,传统施肥,单施化学氮磷钾肥;T9,有机肥替代T2100%的氮肥+液态氮肥。2 a试验结果表明,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可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其产量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且试验第2年远高于传统施肥处理。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通过起身期补充速效氮,提高了茎叶中氮素含量,植株氮素累积量与高效施肥和传统施肥处理相当;40%,80%替代率处理同样获得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的氮素累积量。20%~100%替代率处理(包括液态氮处理)可以实现较高的茎叶氮素运转率和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其中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肥料氮吸收利用效果好,获得了较高的肥料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其效果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或略高;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其效果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或略低。综上,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小麦产量、植株氮素累积量、氮素运转率、籽粒氮素累积量及氮效率俱佳,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氮素积累 氮素运转
下载PDF
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2
作者 张鹏飞 邓明珠 +3 位作者 李孟浩 林延荣 任小龙 陈小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为揭示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通过开顶式气室,以小偃22为试验材料,于2020-2022两年进行田间微区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0、180和240 kg·hm^(-2))和两种大气NH_(3)浓度(空气背景NH_(3)浓度:0.01~0... 为揭示大气NH_(3)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通过开顶式气室,以小偃22为试验材料,于2020-2022两年进行田间微区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0、180和240 kg·hm^(-2))和两种大气NH_(3)浓度(空气背景NH_(3)浓度:0.01~0.03 mg·m^(-3);高NH_(3)浓度:0.30~0.60 mg·m^(-3)),对不同处理下小麦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NH_(3)浓度升高能显著提升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系氮素积累量,2年内平均增幅分别为5.77%、6.74%、8.94%和9.98%。在空气背景NH_(3)浓度下,施氮后小麦显著增产,180和240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较0 kg·hm^(-2)施氮水平分别提高了45.26%和50.67%。在大气NH_(3)浓度升高环境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出现先升后降趋势,180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最高,240 kg·hm^(-2)施氮水平下小麦产量较0 kg·hm^(-2)施氮水平降低17.97%,小麦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利用率也随之降低。这说明,大气NH3浓度升高的环境中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能有效提升冬小麦的氮素利用率,稳定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NH_(3)浓度升高 施氮 冬小麦 生物量积累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氮素不同形态对早熟马铃薯产量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3
作者 贾明飞 樊建英 +5 位作者 封志明 李东玉 相丛超 胡金雪 张淑青 杨云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以早熟马铃薯品种石薯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对早熟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铵态氮(NF1)、硝态氮(NF2)和... 以早熟马铃薯品种石薯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对早熟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铵态氮(NF1)、硝态氮(NF2)和酰胺态氮(NF3)处理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为16401.6、15603.6和16383.0 kg·hm^(-2)。各处理马铃薯氮素累积速率均在现蕾期前显著上升,之后下降,进入成熟期后再次上升,并且NF3处理成熟期后氮累积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5.53 kg·hm^(-2)·d^(-1)。成熟期氮素累积量NF3显著大于NF2和CK处理,与NF1处理差异不显著。NF3处理马铃薯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NF1和NF2处理,为39.69%,且农学效率显著大于NF2处理,为52.67 kg·kg^(-1)。NF3处理商品薯产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为56688 kg·hm^(-2);总产量为59460 kg·hm^(-2),显著大于不施氮对照和NF2处理。综合来看,在河北省二季作区马铃薯施用酰胺态氮能够显著促进马铃薯氮素吸收和利用,并提高商品薯产量,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氮素形态 早熟马铃薯 干物质累积 氮素累积 产量
下载PDF
黄淮北部不同冬小麦品种(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
4
作者 王建伟 李东晓 +2 位作者 王千一 张明哲 李瑞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为了研究黄淮北部不同冬小麦品种(系)类型的产量与氮素利用、转运和积累的差异,在2021—2022年,2022—2023年分别对黄淮北部麦区29,26个供试冬小麦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小麦分成高产型、... 为了研究黄淮北部不同冬小麦品种(系)类型的产量与氮素利用、转运和积累的差异,在2021—2022年,2022—2023年分别对黄淮北部麦区29,26个供试冬小麦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小麦分成高产型、中高产型、中产型和低产型4种类型。分别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对小麦的茎、叶、穗和籽粒(成熟期)进行氮含量测定,分析氮素利用特性相关参数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21—2023年高产型、中高产型、中产型和低产型品种(系)间的平均产量差异显著,其中,高产型品种的公顷穗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在开花期,各器官的氮积累量和分配率大小表现为茎鞘>叶片>穗;在成熟期,各器官的氮积累量大小表现为籽粒>茎鞘>穗>叶片。不同品种小麦花后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以高产型品种(系)较高,且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大于花后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氮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开花期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与小麦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通过不同品种的氮素吸收转运规律及分配特点进行水肥管理,或者选育氮素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以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积累量
下载PDF
缓释尿素减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5
作者 白东萍 卢识宇 +4 位作者 谷晓博 杜娅丹 宋慧 蔡文璟 李援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5,共11页
为优化旱地小麦高效施氮管理,实现高效生产目标,通过2 a(2019—2020年度和2020—2021年度)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不施氮(T1)、300 kg·hm^(-2)尿素N(T2,常规施氮处理)、300 kg·hm^(-2)缓释尿素N(T3)、195 kg·hm^(-2)缓... 为优化旱地小麦高效施氮管理,实现高效生产目标,通过2 a(2019—2020年度和2020—2021年度)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不施氮(T1)、300 kg·hm^(-2)尿素N(T2,常规施氮处理)、300 kg·hm^(-2)缓释尿素N(T3)、195 kg·hm^(-2)缓释尿素N(T4)和90 kg·hm^(-2)缓释尿素N(T5)6个处理,分析不同缓释尿素减施量对农田土壤硝态氮分布及累积、氮素吸收与转运、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尿素减施处理(T4和T5)显著降低收获期0~200 cm土层的土壤NO-3-N累积量,同时提高0~40 cm土层NO-3-N占比。施用缓释尿素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吸收量,T3处理较当地常规施氮处理分别提高12.9%和13.6%。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随缓释尿素减施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T4处理最大,较其他施氮处理提高0.2%~50.0%。施用缓释尿素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提高产量;T4处理两年产量分别为8 434、9 060 kg·hm^(-2),2019—2020年度较T2和T3处理分别提高19.7%和13.9%,2020—2021年度分别提高17.3%和10.4%,其经济效益2019—2020年度较T2和T3处理分别提高33.3%和34.0%,2020—2021年度分别提高26.8%和23.2%。缓释尿素减施显著降低氮素表观损失,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通过拟合分析发现,缓释尿素施用量为208.7 kg·hm^(-2)时,两年产量分别为8 054、8 806 kg·hm^(-2),净效益分别为6 890、8 475 CNY·hm^(-2),NHI分别为78.2%和78.9%,可实现西北旱区冬小麦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尿素 土壤硝态氮 氮素转运 氮素利用效率 冬小麦 产量
下载PDF
紫云英稻秸秆协同还田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王吕 吴玉红 +4 位作者 秦宇航 淡亚彬 陈浩 郝兴顺 田霄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70,共15页
研究紫云英稻秸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路径。试验于2019—2021年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韩塘试验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供试... 研究紫云英稻秸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路径。试验于2019—2021年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韩塘试验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供试水稻品种为优质籼稻‘黄华占’。共设5个处理,(1)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不施肥(CK);(2)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常规施氮(NPK);(3)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常规施氮(GRN_(100));(4)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减量20%(GRN_(80));(5)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减量30%(GRN_(70))。分析了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氮素累积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结果表明:1)与NPK相比,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增加3.50%~7.65%;齐穗期茎鞘、叶片、穗干物重分别增加25.54%~44.79%、44.79%~53.74%、33.76%~61.81%,成熟期茎鞘、叶片干物重增加6.87%~25.57%、20.87%~23.46%;且与GRN_(100)相比,GRN_(80)和GRN_(70)水稻产量增加4.00%和2.77%,齐穗期穗干物重增加21.33%、4.56%,GRN_(80)有效穗增加7.77%,千粒重增加2.56%,GRN_(80)成熟期茎鞘、穗干物重增加17.52%、10.91%。2)与NPK相比,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各处理齐穗期茎鞘、叶片、穗氮累积量增加34.84%~60.59%、50.41%~69.28%、26.57%~45.35%,成熟期增加48.61%~54.78%、54.67%~91.81%、6.42%~19.96%,茎鞘氮转运量增加16.89%~64.99%,叶片氮转运量增加47.85%~73.05%,氮转运贡献率增加27.75%~41.09%;且与GRN_(100)相比,GRN_(80)穗中氮增量增加19.76%,茎鞘氮转运量、茎鞘转运率、叶片转运率、氮素转运效率分别增加7.46%、2.73%、9.35%、6.86%。3)与NPK相比,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各处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减低10.64%~20.92%,氮肥生理利用率减少17.88%~32.89%,氮肥农学效率增加7.81%~63.03%,氮素回收率增加57.36%~97.19%,氮肥偏生产力增加3.55%~52.00%;且与GRN_(100)相比,GRN_(80)和GRN_(70)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增加13.00%、10.97%,氮肥生理利用率增加12.34%、22.37%,氮肥农学效率显著增加35.66%、51.21%,氮素回收率显著增加21.04%、25.52%,氮肥偏生产力增加30.04%、46.79%。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下减氮20%或30%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加氮素吸收转运,提高氮素利用,是适宜汉中地区水稻生产的一种绿色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水稻 氮肥减量 干物质积累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
下载PDF
NaCl胁迫下pH值和氮素形态对狗牙根生长及钠钾离子调控的影响
7
作者 陈静波 李丹丹 +4 位作者 郝东利 宗俊勤 姚祥 刘建秀 郭海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0,共11页
以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品种‘阳江’(‘Yangjiang’)为实验材料、2-(N-吗啡啉)乙磺酸(MES)为pH缓冲剂,采用水培法研究NaCl胁迫下pH值和氮素形态(铵态氮和硝态氮)对狗牙根生长和钠钾离子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周... 以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品种‘阳江’(‘Yangjiang’)为实验材料、2-(N-吗啡啉)乙磺酸(MES)为pH缓冲剂,采用水培法研究NaCl胁迫下pH值和氮素形态(铵态氮和硝态氮)对狗牙根生长和钠钾离子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周后,若不添加MES,铵态氮处理组培养液的pH值下降到pH 4.0左右,而硝态氮处理组培养液的pH值则上升到pH 9.0左右;添加20 mmol·L^(-1)MES的铵态氮处理组培养液的pH值也下降到pH 4.0左右,而硝态氮处理组培养液的pH值则接近pH 7.0。与0 mmol·L^(-1)NaCl处理组相比,300 mmol·L^(-1)NaCl处理组狗牙根的枝条长度和枝条干质量显著(P<0.05)下降,而根长度、根干质量、根和叶中Na^(+)含量和Na^(+)/K^(+)比、钠钾选择性转运系数、叶Na^(+)和K^(+)的分泌量及分泌物Na^(+)/K^(+)比总体上显著升高。300 mmol·L^(-1)NaCl胁迫下,硝态氮处理组狗牙根的枝条长度、根长度、根干质量、根冠比、根中Na^(+)含量总体上显著高于铵态氮处理组,而叶中Na^(+)和K^(+)含量及Na^(+)/K^(+)比、叶Na^(+)和K^(+)的分泌量明显低于铵态氮处理组。300 mmol·L^(-1)NaCl胁迫下,20 mmol·L^(-1)MES处理组狗牙根的多数生长指标显著高于0 mmol·L^(-1)MES处理组,而根和叶中Na^(+)和K^(+)含量及Na^(+)/K^(+)比、钠钾选择性转运系数在0和20 mmol·L^(-1)MES处理组间的差异不显著。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因子的单一和交互作用对多数生长指标、叶中Na^(+)含量和泌盐量相关指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硝态氮能缓解NaCl胁迫对狗牙根的伤害,而用MES缓冲根际酸碱环境对NaCl胁迫下狗牙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施用硝态氮或添加MES均有利于提高狗牙根的抗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NACL胁迫 氮素形态 PH值 离子调控 三因素方差分析
下载PDF
自然红壤坡地氮素在地表径流-土壤水系统迁移转化规律试验研究
8
作者 马千禧 韩旭东 +1 位作者 刘昭 朱焱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6,110,共10页
目前对红壤坡地氮素流失的试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土槽装置中监测径流和壤中流氮素,缺乏在野外自然坡情况下氮素在径流-壤中流及土壤中迁移转化过程的整体研究。为了探究天然红壤坡地氮素在地表径流-土壤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在江西... 目前对红壤坡地氮素流失的试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土槽装置中监测径流和壤中流氮素,缺乏在野外自然坡情况下氮素在径流-壤中流及土壤中迁移转化过程的整体研究。为了探究天然红壤坡地氮素在地表径流-土壤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在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开展了3次坡地人工降雨氮素流失试验,对不同坡面及土壤初始条件下人工降雨过程中地表径流、壤中流及土壤水分状况与氮素(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坡面粗糙截流能力强,能减少地表径流产流量,但会导致硝态氮大量渗入土壤,造成硝态氮随土壤水的下移。自然坡地土壤中的大孔隙和土壤空间变异性是导致壤中流的主要原因,壤中流硝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地表径流硝态氮浓度,导致壤中流硝态氮流失占比较高,第一次试验中硝态氮壤中流流失占比超过50%。相比较而言,壤中流与地表径流铵态氮浓度均较小,与铵态氮在土壤中较强的吸附能力有关。历次试验中,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沿顺坡方向空间变异性较大,随时间变化无一致性规律,除受到坡面水力特征影响外,还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坡地 壤中流 地表径流 土壤氮素 氮素迁移转化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氮素对Cd胁迫下泡桐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
9
作者 朱秀红 樊博 +4 位作者 杨会焕 张龙冲 于宏 黄丽 茹广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2,共11页
【目的】探究生物配施氮素对Cd胁迫下泡桐幼苗形态特征、根系形态、抗氧化性、光合特性及Cd积累、富集及转运的影响。【方法】以‘泡桐1201’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组培和水培结合试验,通过生物炭和氮素单一处理,生物炭配施氮素处理,测定... 【目的】探究生物配施氮素对Cd胁迫下泡桐幼苗形态特征、根系形态、抗氧化性、光合特性及Cd积累、富集及转运的影响。【方法】以‘泡桐1201’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组培和水培结合试验,通过生物炭和氮素单一处理,生物炭配施氮素处理,测定幼苗的生长指标、根系参数、光合气体参数、抗氧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及Cd积累量、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结果】①Cd胁迫下,施加生物炭和氮素可以显著增加泡桐‘幼苗株高、生物量及根系参数,两者交互处理效果最佳;②泡桐幼苗叶片和根系SOD、CAT活性增加,MDA活性降低。POD活性在两者单施处理下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两者交互处理下随浓度的增大略有回升;③生物炭和氮素单施或配施,泡桐幼苗叶片Chla、Chlb、Chl(a+b)显著增加,Chl(a/b)无显著变化;泡桐幼苗叶片光合气体参数(P_(n)、T_(r)、C_(i)、G_(s))升高,单一生物炭处理下WUE最高,Ls值显著降低,叶片光合作用增强;④泡桐幼苗Cd含量减小,富集系数降低,转运系数及Cd积累量增大;⑤对泡桐幼苗叶片幼苗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及PCA分析,发现各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整体促进效果为生物炭配施氮素>生物炭>氮素。【结论】施加生物炭和氮素可提高泡桐幼苗光合能力,减少对Cd的吸收,缓解Cd毒害,进而增大生物量,促进各器官Cd积累量,以生物炭配施氮素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CD污染 生物炭 氮素 Cd积累量
下载PDF
施用缓控释掺混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0
作者 黄小洋 顾克军 +1 位作者 郭智 刘红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5,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缓控释掺混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苏香粳1176为供试材料,设置11个处理:不施氮肥(N0)为空白对照、当地常规施肥为施肥对照(N1),以及释放期为60、90 d的2种缓控释氮肥与常规氮肥按不同比例掺混(N2~N10),研究... 为了明确不同缓控释掺混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苏香粳1176为供试材料,设置11个处理:不施氮肥(N0)为空白对照、当地常规施肥为施肥对照(N1),以及释放期为60、90 d的2种缓控释氮肥与常规氮肥按不同比例掺混(N2~N10),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氮肥处理使水稻产量均有所下降。其中,N4处理水稻每穗粒数降低,但其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保证相对较高的生物产量水平,从而保证N4处理具有较高的水稻产量。施用缓控释氮肥均提高水稻的吸氮量,随着缓控释氮肥比例的增加,水稻吸氮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缓控释氮肥均降低了水稻干物质和籽粒的氮素生产效率。缓控释氮肥均能提高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降低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水稻成熟期时,缓控释氮肥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低于常规施肥处理。综上,缓控释氮肥虽然提高了水稻的吸氮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但其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总体不高,水稻产量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掺混氮肥 水稻 产量 吸氮量 氮素吸收利用率 经济系数
下载PDF
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品种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特征研究
11
作者 王百雯 杨恒山 +3 位作者 范秀艳 周鑫 武月莲 张瑞富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为西辽河平原灌区筛选高产氮高效玉米品种,以当地主推的MC738、京科968、迪卡159、先玉1715、宏博701、MC670、TK601等7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其氮素积累、转运特征。结果表明:7个玉米品种的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率、籽粒贡献率均为... 为西辽河平原灌区筛选高产氮高效玉米品种,以当地主推的MC738、京科968、迪卡159、先玉1715、宏博701、MC670、TK601等7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其氮素积累、转运特征。结果表明:7个玉米品种的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率、籽粒贡献率均为TK601最大、MC670最小;吐丝期茎鞘和叶片氮素积累量TK601、JK968、DK159显著高于MC738、XY1715、HB701和MC670;茎鞘+叶片氮素转运量表现为TK601>JK968>DK159>XY1715>MC738>HB701>MC670;茎鞘氮素转运量TK601、JK968、DK159之间差异不显著,三者与其他品种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片氮素转运量TK601与其他品种之间的差异均显著;茎鞘+叶片氮素转运量TK601与JK968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品种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氮素转运率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茎鞘氮素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叶片氮素转运对籽粒贡献率表现为TK601>DK159>HB701>JK968>MC738>XY1715>MC670,TK601与DK159、HB701、JK968之间差异不显著,与MC738、XY1715、MC670之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7个玉米品种籽粒产量表现为TK601>DK159>JK968>MC738>XY1715>HB701>MC670,TK601与JK968、DK159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品种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以上分析,TK601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效率,是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高产氮高效栽培首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氮素积累量 氮素转运率 产量 氮效率
下载PDF
包膜尿素配施有机肥对春玉米氮素吸收、产量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马静 韩四满 程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2,共9页
以登海605为试验材料,进行3年(2020年、2021年、2022年)田间试验。设置无氮(CK)、普通尿素(CU)及以有机肥(F)替代包膜尿素(P)比例为0、25%、50%、75%、100%(分别记为P100F0、P75F25、P50F50、P25F75、P0F100),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肥不同... 以登海605为试验材料,进行3年(2020年、2021年、2022年)田间试验。设置无氮(CK)、普通尿素(CU)及以有机肥(F)替代包膜尿素(P)比例为0、25%、50%、75%、100%(分别记为P100F0、P75F25、P50F50、P25F75、P0F100),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肥不同替代比例包膜氮肥对引黄灌区玉米氮素吸收、产量以及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为春玉米土壤性能与农艺效益的科学施肥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包膜尿素配施有机肥显著改善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土壤有效氮的供应特征,促进玉米生长、氮吸收,提高玉米氮素利用率(NUE)与产量。普通尿素处理提高了玉米生长前期表层土壤NO-3-N及NH+4-N含量,使得该阶段玉米长势较佳、伤流强度较高,此后土壤NO-3-N、NH+4-N含量迅速下降,因此NUE、产量较低。与CU相比,包膜尿素配施有机肥处理延长了土壤氮素的供应周期、改善了土壤团聚体粒级组成,从而促进玉米生育中后期长势,增强灌浆期根系氮代谢活性及伤流特征。3年的平均NUE与平均产量以P50F50最大;与CU相比,P50F50处理NUE显著增加6.71百分点,产量显著增加6.24%。综上,采用50%有机肥替代包膜尿素,可提高表层土NO-3-N和NH+4-N含量,改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增强根系氮代谢,从而提升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是最佳的有机肥替代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有机肥 伤流液 土壤团聚体 氮素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控失尿素对氮素利用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冬小麦增产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孙克刚 杜君 +4 位作者 和爱玲 杨占平 刘高远 王春兰 岳艳军 《肥料与健康》 CAS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为探索控失尿素的施用方法,发现控失尿素在施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冬小麦为试验对象,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了不同施肥处理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于不施氮处理的,... 为探索控失尿素的施用方法,发现控失尿素在施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冬小麦为试验对象,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了不同施肥处理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于不施氮处理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氮素施用量和施肥方式相同时,控失尿素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氮素施用量和肥料品种相同而施肥方式不同时,底施+追施的增产效果优于全底施的,处理间差异显著;控失尿素氮素施用量比普通尿素减少20%的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施用普通尿素的处理相比,施用控失尿素的处理不仅氮素利用率高,且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施用控失尿素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失尿素 冬小麦 氮素利用率 硝态氮 产量
下载PDF
黄腐酸钾对灵武长枣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14
作者 李慧 李百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以5年生的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 Mill. cv. Lingwuchangzao)树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法进行田间试验,研究0 kg/株(CK)、0.5 kg/株(T1)、1.0 kg/株(T2)、1.5 kg/株(T3)不同黄腐酸钾有机肥施用量对灵武长枣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响。... 以5年生的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 Mill. cv. Lingwuchangzao)树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法进行田间试验,研究0 kg/株(CK)、0.5 kg/株(T1)、1.0 kg/株(T2)、1.5 kg/株(T3)不同黄腐酸钾有机肥施用量对灵武长枣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树体氮积累量随黄腐酸钾供应水平的提高而增加,1.5 kg/株黄腐酸钾处理在果实成熟期氮积累量最高,达59.66 g/株,各处理以叶片、果实氮积累量较高;3个黄腐酸钾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征调能力(NdFF)和15N吸收量(P<0.05),表现为T3>T2>T1>CK,不同器官的NdFF表现为果实最高;不同施肥处理的植株各器官15N分配率存在差异,以贮藏器官(果实)较高;与CK相比,3个黄腐酸钾处理15N当季利用率增加了2.27~5.34个百分点,以T3处理最佳,为8.92%。综合分析认为,配施1.5 kg/株黄腐酸钾有机肥,灵武长枣植株15N的吸收利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钾 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 Mill.cv.Lingwuchangzao) 氮素 吸收 分配 利用
下载PDF
缓控释肥配施脲铵运筹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15
作者 陈贵 纪涵博 +5 位作者 鲁晨妮 徐再萌 朱静娜 胡文凌 章斐 朱日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以传统配方肥+尿素一基两追施肥模式(CG)为对照,研究了以脲甲醛类缓控释肥(NC)和木质素类缓控释肥(MC)为基肥、脲铵为分蘖或穗分化追肥的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氮吸收累积、氮素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养分... 通过田间试验,以传统配方肥+尿素一基两追施肥模式(CG)为对照,研究了以脲甲醛类缓控释肥(NC)和木质素类缓控释肥(MC)为基肥、脲铵为分蘖或穗分化追肥的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氮吸收累积、氮素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蘖施肥模式水稻产量与CG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脲甲醛类缓控释肥+脲铵(NC-S)和木质素类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穗(MC-S)处理分别比CG处理明显增产3.96%和6.01%,主要原因为NC-S和MC-S处理每穗粒数分别比CG处理明显增加16.7%和17.6%;与CG处理相比,脲甲醛类缓控释肥+脲铵(NC-F)和木质素类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蘖(MC-F)处理成熟期地上部氮累积分别比CG处理增加2.50%和5.89%,NC-S和MC-S处理分别比CG处理明显增加10.0%和11.6%;NC-S和MC-S处理氮素利用效率(NUE)分别比CG处理高3.96%和6.01%。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增加了水稻氮吸收效率(NupE)和表观氮肥回收效率(ANR),其中MC-S处理的NupE明显比CG处理高11.6%,NC-S和MC-S处理的ANR分别比CG处理明显高25.4%和29.3%。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土壤碱解氮含量明显比CG处理增加6.58%~10.7%,其中,一基一穗施肥模式增加比例更大;另外,土壤有机质含量比CG处理增加1.11%~7.56%。由此可见,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穗施肥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增加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控释肥 脲铵 追肥时期 氮素利用效率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早熟甘蓝型油菜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与补偿效应研究
16
作者 邹小云 黄杨 +1 位作者 闫蕾 任寒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为探明早熟油菜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与补偿效应,以赣油105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方式,分别于苗期、越冬期、抽薹期、初花期及终花期进行不施氮、后一生育阶段等量和加倍恢复供氮处理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早熟甘蓝型油菜的产量及其相关... 为探明早熟油菜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与补偿效应,以赣油105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方式,分别于苗期、越冬期、抽薹期、初花期及终花期进行不施氮、后一生育阶段等量和加倍恢复供氮处理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早熟甘蓝型油菜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干物质量、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越冬期至抽薹期氮素亏缺对早熟甘蓝型油菜干物质生产积累影响较大,其加倍施氮处理较等量施氮处理下的总干物质量增加了7.71%;越冬前和初花后氮素亏缺对早熟甘蓝型油菜单株籽粒产量影响较小;越冬期缺氮显著降低了早熟油菜的株高和一次有效分枝数,抽薹期缺氮对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最大;早熟油菜产量相关性状及干物质量均存在一定的氮素亏缺补偿效应,各指标补偿效应的大小及补偿有效期存在一定的差异;越冬期至抽薹期保证氮素的充分供应对早熟油菜的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可起到优化的效果。综上,本研究初步确定了早熟甘蓝型油菜越冬期至抽薹期是氮素需求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初花期是氮素补偿的有效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油菜 氮素亏缺 产量 氮肥利用 补偿效应
下载PDF
有机固废好氧堆肥中氮素转化的研究现状
17
作者 亢涵 陈亚欣 姜浩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前我国有机固废产量大、处理时间长,好氧堆肥是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技术手段。氮素转化与损失是影响堆肥质量的关键,降低氮素损失有助于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阐述了氮素转化原理,总结了厨余垃圾、剩余污泥及畜禽粪便等有机固废... 目前我国有机固废产量大、处理时间长,好氧堆肥是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技术手段。氮素转化与损失是影响堆肥质量的关键,降低氮素损失有助于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阐述了氮素转化原理,总结了厨余垃圾、剩余污泥及畜禽粪便等有机固废好氧堆肥中氮素转化的研究现状,并对控制氮素损失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固废 好氧堆肥 氮素转化
下载PDF
不同尺度氮素流动特征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18
作者 廖成松 韩阳阳 翁杰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氮素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氮素在各子系统间的流动构成了氮素循环,而氮素循环对于维护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来从国家、区域(流域)、省(直辖市)、市(县)级等不同尺度下的氮素流动特征及环境效应的研究进... 氮素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氮素在各子系统间的流动构成了氮素循环,而氮素循环对于维护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来从国家、区域(流域)、省(直辖市)、市(县)级等不同尺度下的氮素流动特征及环境效应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今后农牧生产系统氮素流动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后续氮素流动特征研究以及相关环境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活性氮 氮循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区域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19
作者 廖成松 贾瑞琴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农牧交错带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以及资源利用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氮循环作为土壤物质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氮素作为重要的养分来源,投入到农牧业中的数量日益增多,在满足人类对食物、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区域性... 农牧交错带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以及资源利用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氮循环作为土壤物质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氮素作为重要的养分来源,投入到农牧业中的数量日益增多,在满足人类对食物、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区域性氮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不同区域氮素流动特征及环境效应的有关分析,在明确不同区域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不同区域的氮素流动特征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为北方农牧系统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不同区域 氮素流动 环境效应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不同切花菊品种生长及氮素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20
作者 葛礼姣 许建平 +5 位作者 杨颜榕 管志勇 陈素梅 房伟民 陈发棣 赵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目的]针对当前菊花生产中氮肥使用过量、氮效率低下和不同氮素营养特性菊花品种氮素吸收及分配规律不明等问题,本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不同切花菊生长、氮效率及氮素累积和分配的影响,以明确不同切花菊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为切花... [目的]针对当前菊花生产中氮肥使用过量、氮效率低下和不同氮素营养特性菊花品种氮素吸收及分配规律不明等问题,本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不同切花菊生长、氮效率及氮素累积和分配的影响,以明确不同切花菊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为切花菊的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个不同家系的切花菊品种为材料,测定了高氮(每株800 mg)、正常氮(每株400 mg)和低氮水平(每株50 mg)下,9个切花菊品种全生育期生长指标、氮效率指标和各部位氮素累积量。[结果]9个切花菊品种的株高、茎粗、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总根长、一级分枝数、着花数等生长指标和根氮累积量、叶氮累积量、植株氮累积量等氮累积量指标均随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氮效率指标随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正常氮水平下,9个菊花品种的花干重、冠幅、花径和花氮累积量最高,花期最早。不同氮水平下,‘南农丽黄’在茎粗、各部位生物量、平均根直径、根体积、冠幅、花径、氮吸收效率、农艺氮效率、植株氮累积量和花氮累积量指标上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南农雪峰’和‘南农紫峰’的株高、茎粗、各部位生物量、冠幅、花径、氮吸收效率、农艺氮效率和植株氮累积量较其他品种低。苗期和生殖生长期间,9个菊花品种植株中叶氮累积量最高,茎次之,根最低;盛花期时,植株中叶和茎氮累积量比例显著下降,花器官的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不同氮水平下,9个菊花品种的植株氮累积量与花干重、冠幅、花径、一级分枝数、着花数、花期呈显著正相关(0.39≤r≤0.83),花氮累积量与花干重、花期呈显著正相关(0.53≤r≤0.89)。[结论]高氮水平促进了菊花的营养生长,抑制了菊花的氮效率和品质形成,菊花的全生育期生长规律和氮素累积分配规律一致,植株氮累积量和花氮累积量对菊花开花品质的形成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切花菊品种 生长品质 氮效率 氮素累积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