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兆富 杨桂山 李恒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8-681,共4页
在太湖地区的西苕溪流域不同地理位置选择了11个小流域,于2004年分3次野外监测氮素输出浓度.利用多年降雨径流关系估算径流量,用于计算各小流域氮素输出负荷与强度,结合2000年TM遥感影像获得的各小流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 在太湖地区的西苕溪流域不同地理位置选择了11个小流域,于2004年分3次野外监测氮素输出浓度.利用多年降雨径流关系估算径流量,用于计算各小流域氮素输出负荷与强度,结合2000年TM遥感影像获得的各小流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对流域氮素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流域耕地面积比例与氮素输出水平呈正比,而林地比例与氮素输出水平呈反比;各小流域面积的大小与氮素输出负荷呈正相关,而小尺度流域面积对氮素输出浓度和单位面积氮素输出强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土地利用 氮素输出 西苕溪
下载PDF
西苕溪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出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兆富 杨桂山 李恒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8-502,共5页
以位于太湖地区的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利用Arcview3.2的水文模拟和空间分析扩展模块进行子流域划分和典型小流域选择,通过对2000年TM/ETM遥感影像解译获得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在2004年分3次(7月、9月、12月)监测了各个小流域出口的总氮浓... 以位于太湖地区的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利用Arcview3.2的水文模拟和空间分析扩展模块进行子流域划分和典型小流域选择,通过对2000年TM/ETM遥感影像解译获得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在2004年分3次(7月、9月、12月)监测了各个小流域出口的总氮浓度,用以表征流域氮素输出强度.基于以上数据,分析了小流域氮素输出的时空变化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小流域氮素输出差异很大,空间上有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大的趋势,时间变化上,西苕溪流域中下游的小流域氮素输出7月>9月>12月,上游地区的小流域则与之相反,这与流域的降雨径流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有关.多个小流域的对比分析表明,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的影响更大.流域内林地面积比例越大,氮输出强度越小;相反,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和居民地比例增大将带来氮素输出增大的后果,而氮素输出的强度似乎与流域面积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苕溪流域 土地利用 氮素输出
下载PDF
太子河小流域氮素输出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杜立宇 刘艳茹 +2 位作者 董淑萍 吴岩 梁成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8-272,共5页
通过定点监测,对太子河源头小流域降雨量和河流系统中总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质量浓度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1年5—9月,太子河小流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81.8%,是非点源氮输出的主要时期;(2)研究时段内,各断面... 通过定点监测,对太子河源头小流域降雨量和河流系统中总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质量浓度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1年5—9月,太子河小流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81.8%,是非点源氮输出的主要时期;(2)研究时段内,各断面总氮的变化趋势呈波浪式,总氮平均浓度表现为:鸡场>村庄>旱田>林地,与土壤背景值具有一致性;(3)5月7日至6月10日,长期干旱后的初期降雨使得旱田、村庄和鸡场断面总氮浓度较雨季期间高,6月10日至9月30日,随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的增加,浸提作用与稀释作用交互进行,各断面总氮浓度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4)林地、旱田、村庄和鸡场断面硝态氮和亚硝态氮输出浓度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硝态氮是总氮的主要输出形态,分别占总氮的69.2%,63.4%,61.4%和63.8%。植被覆盖虽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和总氮的流失,却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氮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河流系统 氮素输出
下载PDF
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罗璇 史志华 +3 位作者 尹炜 陈佳 李璐 伍世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2,共5页
以丹江口库区的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区,以资源二号卫星影像图为底图,通过实地调查获取胡家山小流域土地利用图,利用ArcGIS的水文模拟、空间分析模块提取15个集水区,并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根据2008年1~12月各个集水区的出口的总氮、硝态... 以丹江口库区的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区,以资源二号卫星影像图为底图,通过实地调查获取胡家山小流域土地利用图,利用ArcGIS的水文模拟、空间分析模块提取15个集水区,并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根据2008年1~12月各个集水区的出口的总氮、硝态氮浓度的监测数据,定量地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胡家山小流域内旱地、居民地对氮素输出起显著源作用,与TN、NO-3-N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0.856和0.826、0.867.林地、疏林地、草地等对氮素输出起汇作用,其中林地、草地汇作用显著,与TN、NO-3-N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0.851和-0.602、-0.518.土地利用结构是氮素输出空间变化的关键因素,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使得汇土地利用类型旱地、居民地对小流域氮素输出影响最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浓度影响有所不同.年度上,对氮素输出影响最大的是旱地,季节上,春、夏、秋、冬四季对氮素输出影响最大的分别是旱地、居民地、居民地、旱地;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浓度的影响受到降雨、气温、人为等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结构 氮素输出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氮素输出控制效应:以兰陵溪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26
5
作者 吴东 黄志霖 +2 位作者 肖文发 曾立雄 韩黎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40-2946,共7页
基于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退耕还林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结合2015年汛期流域氮素养分输出监测数据,利用逐步回归定量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对氮素输出的控制效应.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工程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林地、园地面积比... 基于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退耕还林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结合2015年汛期流域氮素养分输出监测数据,利用逐步回归定量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对氮素输出的控制效应.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工程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林地、园地面积比例分别增加到76.85%和13.87%,园地多以茶园单一类型片状分布,耕地面积比例锐减至1.16%,且零星分布于林地、园地之间.2小流域部分监测点总氮浓度超过国家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各监测点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总氮(TN)输出浓度分别为0.089~0.214 mg·L^(-1)、2.925~13.203 mg·L^(-1)以及3.561~14.572 mg·L^(-1),硝态氮输出浓度占总氮比例超过80%.3集水区氮素输出浓度与园地和住宅用地极显著正相关,与林地、未利用地则成极显著负相关,住宅用地和园地类型是主要的氮素输出源.4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应优先增加林地,适当控制园地发展,且将住宅用地面积比例控制在5%以下,并通过林茶、林果间作等方式改变小流域部分园地单一类型片状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退耕还林 土地利用 面源污染 氮素输出
原文传递
赤水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秦立 付宇文 +4 位作者 吴起鑫 安艳玲 刘瑞禄 吕婕梅 吴振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5-183,共9页
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Landsat8 OLI卫星影像获取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利用ArcGIS的水文、空间分析模块提取22个子流域,分析子流域不同形态氮(TN、NO_3^--N、NH_4^+-N)的输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水河各子... 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Landsat8 OLI卫星影像获取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利用ArcGIS的水文、空间分析模块提取22个子流域,分析子流域不同形态氮(TN、NO_3^--N、NH_4^+-N)的输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水河各子流域TN、NO_3^--N、NH_4^+-N浓度范围分别为1. 27~4. 13、1. 14~3. 97、0. 01~0. 35 mg/L。TN和NO_3^--N与流域内耕地、灌草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663 (p <0. 01)、0. 538 (p <0. 05)和0. 631(p<0. 01)、0. 530(p<0. 05),TN、NO_3^--N、NH_4^+-N与流域内耕地、灌草浓度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流域内耕地、灌草对TN、NO_3^--N输出均表现为显著的"氮源"作用。NH_4^+-N的相关系数为-0. 558(p <0. 01),耕地对NH_4^+-N输出起显著"氮汇"作用。TN、 NO_3^--N与林地的相关系数为-0. 673 (p <0. 01)、-0. 652(p<0. 01),林地对TN、NO_3^--N输出起到了显著的"氮汇"作用。NH_4^+-N与林地的相关系数为0. 435(p<0. 05),林地对NH_4^+-N的输出起"氮源"作用。各子流域的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受土地利用结构带来的面源污染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河 土地利用类型 氮素输出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城郊农业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峰 王鹏举 +2 位作者 杨珊珊 吴金水 胡荣桂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52-2658,共7页
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城郊农业区的金脱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解译2009年的Spot-5卫星遥感图获取了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图;结合流域的DEM图,利用ArcGIS 9.3的水文、空间分析模块将流域划分为若干个子流域,分析各子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从2009... 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城郊农业区的金脱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解译2009年的Spot-5卫星遥感图获取了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图;结合流域的DEM图,利用ArcGIS 9.3的水文、空间分析模块将流域划分为若干个子流域,分析各子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从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在各子流域出口处采取水样,分析其TN、NH4+-N、NO3--N输出浓度、输出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土地利用结构、施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径流氮素污染严重,其TN、NH4+-N输出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春季>夏、秋季,而NO3--N的输出浓度的季节差异较小.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对NO3--N的输出浓度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林地、水面表现为源作用,水田、旱地、居民地为汇作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土地利用结构对其影响不同,年度尺度上对NO3--N输出影响最大的为旱地,春夏季为林地,秋冬季为旱地.TN、NH4+-N的输出浓度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性较差,各形态氮素的输出量与纯氮施用量、人口数、养猪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农业区 小流域 土地利用结构 氮素输出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LOADEST和数字滤波的水源地基流氮素输出定量方法应用实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宏 廖忠鹭 +6 位作者 狄迪 梅琨 夏芳 王振峰 商栩 张明华 纪晓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8-196,共9页
地表直接径流和基流均是流域非点源氮/磷养分输出的重要水文途径.科学认识和定量模拟基流氮/磷养分输出对于准确解析水源地水体非点源污染来源至关重要.基于Load Estimator模型和数字滤波算法,建立了定量水源地基流氮素输出的方法体系.... 地表直接径流和基流均是流域非点源氮/磷养分输出的重要水文途径.科学认识和定量模拟基流氮/磷养分输出对于准确解析水源地水体非点源污染来源至关重要.基于Load Estimator模型和数字滤波算法,建立了定量水源地基流氮素输出的方法体系.以浙江省珊溪水源地的玉泉溪流域为例,利用玉泉溪2010-01—2013^-12期间逐月总氮(TN)水质监测数据和逐日流量数据,展示了该方法的计算过程.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水源地基流氮素输出定量方法结果合理,模拟精度高,决定系数和纳什系数分别为0.83和0.80;玉泉溪流域2010—2013年TN负荷量为141.21~274.68 t·a^-1,平均208.63 t·a^-1,年基流TN负荷量为84.39~168.68 t·a^-1,平均127.69 t·a^-1;基流对玉泉溪年均TN负荷量贡献率高达60%以上,流域基流养分输出对地表水体的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基流 氮素输出 非点源污染 LOADEST 数字滤波算法
原文传递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氮素循环与平衡 被引量:113
9
作者 赵荣芳 陈新平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4-697,共14页
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氮素输入输出的数量特征、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评估其优化潜力。研究表明,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每年的氮素输入中,化学氮肥、农家肥、降水、灌溉、非生物固氮和种子带入农田的氮分别... 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氮素输入输出的数量特征、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评估其优化潜力。研究表明,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每年的氮素输入中,化学氮肥、农家肥、降水、灌溉、非生物固氮和种子带入农田的氮分别为545、68、21、15、15和5kghm-2a-1,氮素年输入总量为669kghm-2a-1;每年的氮素输出中,作物收获带走的氮为311kghm-2a-1,而氨挥发、反硝化和淋洗损失的氮分别为120、16和136kghm-2a-1,氮素年输出总量为583kghm-2a-1;氮素年盈余量为86kghm-2a-1。目前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氮素处于大量赢余状态,从而导致氮素大量损失。因此,加强氮肥管理,提高氮肥利用率,加大有机肥施用的力度,是华北地区农田氮素资源管理的长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循环 氮素输入 氮素输出 氮素平衡 氮素损失
下载PDF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不同利用类型坡地氮素输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瑞国 王克勤 +1 位作者 陈奇伯 冉江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0,共4页
采用径流小区法对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牧羊河中游5种不同利用类型坡地地表径流及流失土壤的N(氮)素输移情况,在2007年雨季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类型坡地N素流失量和水土流失量具有一致性,径流泥沙中,N素流失量分别是裸地>... 采用径流小区法对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牧羊河中游5种不同利用类型坡地地表径流及流失土壤的N(氮)素输移情况,在2007年雨季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类型坡地N素流失量和水土流失量具有一致性,径流泥沙中,N素流失量分别是裸地>豆地>马铃薯地>林地>草地;径流中,N素流失量依次为裸地>豆地>马铃薯地>林地>草地;5种不同利用坡地截流能力依次为草地>林地>马铃薯地>豆地>裸地。随着截流能力的提高,其径流流失量和土壤侵蚀呈递减趋势,因而N素流失量也逐渐减少;其次,坡度、施肥及土壤自身N素含量也是影响土壤N素流失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水源区水土流失是控制由于N素流失而引起的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区 坡地 径流 氮素输出 面源污染
下载PDF
冬小麦叶片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籽粒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之杰 黄文江 +3 位作者 马智宏 王北洪 赵春江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00-707,共8页
从时间变化、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的角度对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株型紧凑的普通籽粒蛋白品种“京冬 8(JD8)”叶片全氮含量于返青后 16d达最大值 ,而株型松散的籽粒高蛋白型品种“中优 95 0 7(95 0 7)”于返青后 8d... 从时间变化、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的角度对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株型紧凑的普通籽粒蛋白品种“京冬 8(JD8)”叶片全氮含量于返青后 16d达最大值 ,而株型松散的籽粒高蛋白型品种“中优 95 0 7(95 0 7)”于返青后 8d达最大值。后期 95 0 7叶片全氮含量下降明显 ,JD8则不同。两品种叶片叶绿素 (Chl)含量随时间消长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但与叶片全氮含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别。不同类型品种对施氮量的反应不同 ,95 0 7不同施氮量间叶片全氮和Chl含量差异较小 ,而同样变化幅度的施氮量则引起JD8叶片全氮和Chl含量的明显变化。两者叶片全氮、叶绿素含量、LAI垂直分布趋势大致相同 ,但JD8各测定时期叶片全氮指数 (TNI)、叶绿素指数 (CI)及LAI层次差异明显 ,95 0 7层次梯度小于JD8。拔节期两品种TNI、CI及LAI均随层次降低而递减 ;开花期的规律性较为复杂 ;灌浆期两品种TNI都以第 2层最高 ,2、3、4层间呈递减趋势 ,CI的规律不同于TNI。两品种叶片“氮素垂直梯度”及“氮素输出量”均存在明显差异 ,冠层不同层次叶片对籽粒品质的贡献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全氮指数 氮素垂直梯度 氮素输出 籽粒品质
下载PDF
蔬菜保护地氮素循环与平衡
12
作者 郑静 孙怀卫 王修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3,共6页
蔬菜保护地氮肥过量使用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增加环境压力,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合理利用蔬菜保护地、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危害,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蔬菜保护地氮素输入和输出的各种途径,计算氮素变化量。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蔬菜保护地氮肥过量使用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增加环境压力,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合理利用蔬菜保护地、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危害,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蔬菜保护地氮素输入和输出的各种途径,计算氮素变化量。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氮素输入的主要来源为肥料投入,同时,降水、灌溉等也会带入一部分氮素。而蔬菜保护地氮素主要输出项为作物吸收并被作物的收获物及其秸秆带走,同时一部分氮素会以氨挥发、地下水淋失和反硝化的形式损失掉。适当减少肥料投入,增加肥料利用率,是降低氮肥使用量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循环 氮素输入 氮素输出 蔬菜保护地 氮素平衡
下载PDF
不同养殖规模下奶牛产奶量、氮素平衡与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骁远 高志岭 +3 位作者 高艳霞 谷秋莳 李建国 马文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93,共6页
为了明确养殖规模与奶牛氮素平衡和利用效率的关系,本研究对22个小区养殖户和16个规模化奶牛场的产奶量、氮素输入、输出及去向进行了跟踪记载与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小区牛奶年平均产量为4 598kg/(头·年),变幅在2 000~7 00... 为了明确养殖规模与奶牛氮素平衡和利用效率的关系,本研究对22个小区养殖户和16个规模化奶牛场的产奶量、氮素输入、输出及去向进行了跟踪记载与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小区牛奶年平均产量为4 598kg/(头·年),变幅在2 000~7 000kg/(头·年)之间;而规模化奶牛场的年平均产量为6 587kg/(头·年),变幅在5 000~8 000kg/(头·年)之间,规模化养殖牛奶产量高且稳定。养殖小区奶牛平均年氮素投入为120.0kg/(头·年),低于规模化养殖的136.8kg/(头·年),但生产1t牛奶投入的氮素为26.8kg,高于规模化养殖的22.1kg;养殖场(户)之间奶牛氮素投入差异很大,但与养殖规模不存在明确关系。养殖小区年氮素利用率和泌乳效率分别为21%和24%,也低于规模化养殖的两种效率25%和27%;而且奶牛泌乳效率与氮素投入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规模化奶牛场(r=0.917 0,P〈0.01)相对养殖小区(r=0.618 2,P〈0.01)有更好的相关性。研究还发现,养殖小区每生产1t牛奶产生的粪尿氮素与气态氮排放也高于规模化养殖。说明,相对养殖小区,规模化奶牛场在高产稳产的同时,能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降低氮素大气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养殖规模 氮素输入 氮素输出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湿地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冰 郝帅 +1 位作者 赵伟 孙泰朋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5年第5期67-71,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湿地土壤氮素的输入、氮素转化、输出、土壤微生物及其在氮转化中的作用、湿地土壤氮素转化相关酶及湿地氮素转化模型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产生机制,并剖析了湿地氮素转化过程所产生的潜在生态效应。
关键词 湿地 氮素输入 氮素输出 氮素转化
下载PDF
阴山北麓节水灌溉马铃薯田氮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海波 杨海明 +5 位作者 孙国梁 刘华君 高兴 黄绍福 李艳 李斐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5期50-56,共7页
阴山北麓是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由于近年来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大量化学氮肥施用到马铃薯田,导致氮素在土壤中的累积,从而造成潜在的环境风险。为了探究这一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取样,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阴山北麓灌溉马铃薯田... 阴山北麓是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由于近年来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大量化学氮肥施用到马铃薯田,导致氮素在土壤中的累积,从而造成潜在的环境风险。为了探究这一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取样,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阴山北麓灌溉马铃薯田氮素投入、输入输出的数量特征、平衡状况、土壤残留情况、灌溉水中硝酸盐含量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并且对该地区氮肥施用优化管理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阴山北麓灌溉马铃薯田有机肥和化学氮肥施用总氮量为114.6~1 029.5 kg/hm2,平均为440.7 kg/hm^2;阴山北麓地区灌溉马铃薯田氮素总输入为158.5~1 076.1 kg/hm^2,平均为496.4 kg/hm^2;总输出为134.4~335.7 kg/hm^2,平均为247.4 kg/hm^2。所以,阴山北麓地区灌溉马铃薯田氮素处于大量盈余的状态,盈余量18.6~742.9 kg/hm^2,平均为249.5 kg/hm^2;氮素的盈余导致大量的活性氮残留在土壤中(平均为227.0 kg/hm^2),最终引起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上升,从最小的5.0 mg/L变化到74.0 mg/L,平均为22.4mg/L。阴山北麓灌溉马铃薯田氮肥的投入量远远超过了马铃薯对氮素的需求量,处于盈余状态,致使氮素淋失风险增高,亟须进行氮素优化管理,否则将导致地下水硝酸盐超标,影响农牧民的生产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马铃薯田 氮素输入 氮素输出 氮素平衔 氮素损失 硝酸盐
下载PDF
北京市通州区农田表观氮素平衡及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曦 陈阜 +2 位作者 蔡万涛 唐衡 雷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8,共7页
本研究利用OECD土壤表观氮素平衡模型,通过建立1991—2004年北京市通州区农田的氮素平衡核算的框架和数据库,结合GIS技术对该区域氮素平衡强度及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农户调查通州区典型种植模式和典型作物的肥料投入情况。结果表明:通... 本研究利用OECD土壤表观氮素平衡模型,通过建立1991—2004年北京市通州区农田的氮素平衡核算的框架和数据库,结合GIS技术对该区域氮素平衡强度及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农户调查通州区典型种植模式和典型作物的肥料投入情况。结果表明:通州区农田氮素输入总量从1991年的4万t降低到了2004年的1.7万t,平均氮素输入量从567.86 kg/hm2增加到了585.22 kg/hm2,氮素平衡强度从1991年的355.84 kg/hm2增加到了2004年的389.39 kg/hm2。将氮素平衡强度划分为5级,结合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发现,通州区下属各乡镇的农田氮素平衡量普遍提高,其中近半数氮素平衡强度从1991年的Ⅰ、Ⅱ级上升到了2004年的Ⅳ、Ⅴ级。城郊地区氮素平衡强度变化正与城郊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密切相关,蔬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和养殖业的发展使农田氮素输入量持续增加,氮素平衡量提升明显,空间变异加大,对农田污染潜在威胁提高。农户调查表明,粮食作物的肥料施用量是比较合理的,而蔬菜作物的施肥量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施肥 氮素输入 氮素输出 土壤表观氮素平衡 OECD模型
原文传递
红壤坡地氮溶质分层输出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莫明浩 谢颂华 +1 位作者 张杰 涂安国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24-933,共10页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层薄,易被冲刷侵蚀,坡地农林开发中以径流为载体传输的氮素面源污染对水环境造成威胁。本文利用大型土壤渗漏装置,在施肥前、施肥后、施肥后一年3个不同时期3场自然降雨事件下,对植草覆盖、干草敷...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层薄,易被冲刷侵蚀,坡地农林开发中以径流为载体传输的氮素面源污染对水环境造成威胁。本文利用大型土壤渗漏装置,在施肥前、施肥后、施肥后一年3个不同时期3场自然降雨事件下,对植草覆盖、干草敷盖和裸露3种处理下红壤坡面氮素随径流垂向分层输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总氮(TN)输出量各处理排序为裸露〉干草敷盖〉植草覆盖,壤中流和地下径流总氮的输出量干草敷盖〉裸露〉植草覆盖。在暴雨条件下红壤坡面径流中总氮分层输出以地下径流为主(占55.28%~95.30%),氮素流失不仅体现在地表(占0.12%~42.16%),更多地还体现在地下的壤中流和地下径流。植生覆盖和枯落物覆盖等水土保持措施有利于可溶性无机氮的下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坡地 氮素输出 地表径流 壤中流 地下径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