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营养盐对赫氏颗石藻和三角褐指藻中DMSP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李凌霄 孙婧 +6 位作者 宋若晗 崔正国 曲克明 王庆奎 周明莹 崔鸿武 胡清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4,共9页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赫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DMSP高产量藻)与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DMSP中等产量藻)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氮营养盐浓度及不同氮营养盐类型条件下,2种藻培养液中颗粒态DMSP(DMSPp)的含量及其与藻密度、单细胞DMSPp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赫氏颗石藻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较小(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细胞密度影响;而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三角褐指藻单细胞的DMSPp含量影响显著(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的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例如,对于三角褐指藻来说,低NO_(3)^(-)浓度(0μmol/L)培养组单细胞DMSPp平均含量是高NO_(3)^(-)浓度(1764μmol/L)培养组的11倍;在不同氮营养盐类型下,NaNO_(3)培养组中总DMSP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NH4Cl和CH4N2O培养组的3~4倍。推测以上差异可能与DMSP在不同藻类中的生理作用存在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 赫氏颗石藻 三角褐指藻 氮营养盐
下载PDF
黄海2017年不同聚集状态浒苔与海表氮营养盐变动的潜在关联
2
作者 车潇炜 周艳蕾 +1 位作者 贾明浩 苏荣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4-74,共11页
本文根据2017年3—6月对苏北浅滩进行的4个航次及2017年3—9月份对南黄海进行了的3个航次的调查数据。依据聚集状态的不同,将浒苔分为零星漂浮浒苔、斑块漂浮浒苔、条状漂浮浒苔、带状漂浮浒苔及大规模浒苔绿潮。研究发现不同聚集状态... 本文根据2017年3—6月对苏北浅滩进行的4个航次及2017年3—9月份对南黄海进行了的3个航次的调查数据。依据聚集状态的不同,将浒苔分为零星漂浮浒苔、斑块漂浮浒苔、条状漂浮浒苔、带状漂浮浒苔及大规模浒苔绿潮。研究发现不同聚集状态对于氮营养盐具有不同吸收作用:硝酸盐(NO^(-)_(3)-N)为所有聚集状态浒苔的主要氮源;氨氮(NH^(+)_(4)-N)为斑块漂浮浒苔的次要氮源;溶解有机氮(DON)为斑块漂浮浒苔和条状漂浮浒苔的次要氮源。斑块漂浮浒苔和条状漂浮浒苔对于氮的吸收较强;带状漂浮浒苔和大规模聚集浒苔对于氮的吸收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氮营养盐 吸收作用
下载PDF
温度和氮营养盐对龙须菜生长与光合生理的影响
3
作者 陈泽宇 丁雨豪 +5 位作者 王静文 倪嘉璇 何昊林 徐加涛 蒋书英 王津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94-101,共8页
以栽培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温度水平(LT:20℃;HT:24℃)和3个氮营养盐浓度(LN:3.1μmol/L;MN:30.1μmol/L;HN:103.1μmol/L),研究2个环境因子变化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氮... 以栽培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温度水平(LT:20℃;HT:24℃)和3个氮营养盐浓度(LN:3.1μmol/L;MN:30.1μmol/L;HN:103.1μmol/L),研究2个环境因子变化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氮营养盐及二者交互作用对龙须菜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RGR随着温度的升高、氮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显示,在同一氮营养盐浓度下,HT处理组的有效光合量子产量[Y(Ⅱ)]在0.18~0.24内波动,均高于LT处理组,在同一温度培养条件下,HN处理组的Y(Ⅱ)普遍高于LN处理组;温度对龙须菜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存在显著影响(P<0.05);氮营养盐对不同处理下龙须菜的rETRmax、光能利用效率(α)、饱和光强(Ik)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二者交互作用对α存在显著影响(P<0.05)。此外,温度、氮营养盐及二者交互作用对龙须菜的光合色素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氮营养盐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其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在LT或HT条件下,氮营养盐浓度的增加显著促进叶绿素a(Chl a)、类胡萝卜素(Car)和SP的合成(P<0.05)。HN和HT促进了龙须菜的生长,结果为解析龙须菜应对核电站温排水区的环境变化提供了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 温度 氮营养盐 生长 光合生理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氮营养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122
4
作者 郑丙辉 曹承进 +1 位作者 秦延文 黄民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氮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及其形态组成.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流速呈现季节性...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氮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及其形态组成.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流速呈现季节性变化,三峡水库入库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值已处于水华暴发的危险范围内,很容易发生水华.3条入库河流中总氮含量年均值都在1.55-2.15 mg/L之间,总体偏高,乌江武隆断面的总氮浓度最高,嘉陵江北碚断面次之,长江朱沱断面最低,并且3条河流丰水期水体中总氮含量均高于枯水期,说明非点源对氮污染影响较大;溶解态无机氮(DIN)是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而其中又以硝酸盐氮(NO3^--N)为主,平均占到DIN的70%以上.氮素污染多以还原态氨氮(NH4^+-N)的形式排入水体,经过硝化作用,NH4^+-N氧化成亚硝酸盐氮(NO2^--N),然后再氧化成稳定的NO3^--N,并且消耗掉水体中大量的氧.入库河流水体中的NO3^--N主要来自农田径流、城市污水、城市径流以及淹没土壤的释放,NH4^+-N的来源主要是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少量的生活垃圾和船舶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入库河流 氮营养盐 污染特征 污染来源分析
下载PDF
盐度变化对崇明东部河口潮滩氮营养盐循环影响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敏 侯立军 +2 位作者 许世远 欧冬妮 刘巧梅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共4页
以长江口咸淡水交互作用最为典型岸段崇明东部潮滩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实验模拟方法,定量地研究了盐度变化对潮滩生态系中无机氮的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盐度升高有利于沉积物中的NH4-N向上覆水扩散,但NO2-N和NO3-N的界面扩散... 以长江口咸淡水交互作用最为典型岸段崇明东部潮滩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实验模拟方法,定量地研究了盐度变化对潮滩生态系中无机氮的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盐度升高有利于沉积物中的NH4-N向上覆水扩散,但NO2-N和NO3-N的界面扩散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沉积物中可交换态无机氮含量变化特征显示,在盐度变化剧烈的潮滩生态系统内,硝化作用可能是控制沉积物(尤其是表层沉积物)中无机氮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淡水交互作用 氮营养盐 河口潮滩 实验模拟 长江口
下载PDF
潮汐循环影响下上覆水环境因子和氮营养盐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屈璠 刘敏 +3 位作者 侯立军 许世远 刘巧梅 欧冬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5-350,共6页
潮汐循环对水体理化特征的短期影响是潮汐河口各种理化参数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崇明东旺沙堤外低潮滩和东海农场低潮滩采样及环境因子分析,发现崇明东滩各环境因子之间(除浊度外)相关性较好,均呈宽“U”型变化;东海农场各环境因子... 潮汐循环对水体理化特征的短期影响是潮汐河口各种理化参数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崇明东旺沙堤外低潮滩和东海农场低潮滩采样及环境因子分析,发现崇明东滩各环境因子之间(除浊度外)相关性较好,均呈宽“U”型变化;东海农场各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较差,变化不一致,且盐度、电导率变化与崇明东滩变化相反;受潮汐循环影响,崇明东滩涨潮初期各形态氮有明显释放过程,而东海农场的近底层水体在涨潮初期NH4+-N急剧下降,NOX--N缓慢下降;无论是在崇明东滩还是在东海农场,营养盐浓度受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整个潮汐循环过程中总无机氮(TIN)与盐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这与整个长江口近岸水体的营养盐负荷相一致,长江上游淡水带来的高负荷营养盐流经河口进入海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循环 上覆水体 环境因子 氮营养盐
下载PDF
惠州大亚湾大气湿沉降中氮营养盐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瑾 刘思言 +3 位作者 邓鉴峰 陈中颖 卢平 李来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5,共6页
通过分析降水中氮营养盐质量浓度及其沉降通量变化特征,研究了大气湿沉降中氮营养盐对大亚湾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H+4-N、NO-3-N/NO-2-N和TN降雨量加权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74、0.536和1.23 mg/L,氮质量浓度在8月份... 通过分析降水中氮营养盐质量浓度及其沉降通量变化特征,研究了大气湿沉降中氮营养盐对大亚湾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H+4-N、NO-3-N/NO-2-N和TN降雨量加权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74、0.536和1.23 mg/L,氮质量浓度在8月份出现了明显的峰值;湿沉降通量分别为58.93、78.13和158.75 kg/(km2·月),其中无机氮占总氮含量的86.34%,大亚湾大气湿沉降中氮营养盐主要以NO-3-N/NO-2-N的形式存在.与2009年的观测结果相比较,2012年大气中氮的沉降通量增加了约1倍.通过大气湿沉降输入的氮营养盐在大亚湾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产生了重要作用,在研究水体富营养盐问题时应考虑降水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沉降 氮营养盐 营养 惠州大亚湾
下载PDF
海洋中氮营养盐循环及其模型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任玲 杨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8-64,共7页
对某一海区营养盐的去向、不同形态间的相互转化及其与生物相关的过程的研究是研究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氮是海洋环境中主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并被认为是大部分海区的限制营养元素。人们对于氮在海洋环境中的循环过程的研究随... 对某一海区营养盐的去向、不同形态间的相互转化及其与生物相关的过程的研究是研究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氮是海洋环境中主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并被认为是大部分海区的限制营养元素。人们对于氮在海洋环境中的循环过程的研究随着分析方法及对化学和生物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不断加深。模型研究是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效方法,营养盐循环模型是其中重要的环节,随着理论和观测数据的补充而不断发展。综述了海洋环境中氮营养盐循环主要过程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浮游植物的吸收、氮的再生、微生物在其循环中的作用、不同形态氮的化学转化、水体- 沉积物界面等,及其相关过程近十年来模型化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营养盐 循环过程 生态模型研究 海洋环境
下载PDF
桑沟湾养殖海域无机氮营养盐的分布与行为 被引量:8
9
作者 孙耀 宋云利 +1 位作者 崔毅 方建光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52-59,共8页
调查结果表明,桑沟湾IN的垂直分布均匀;该海域受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其平面分布和量值都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NO3-N是该海域IN的主要存在形式。在海带养殖期间,IN和IN/IP比值始终处于低水平,其季节变异明显受到该... 调查结果表明,桑沟湾IN的垂直分布均匀;该海域受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其平面分布和量值都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NO3-N是该海域IN的主要存在形式。在海带养殖期间,IN和IN/IP比值始终处于低水平,其季节变异明显受到该湾初级生产水平的制约,故IN必然成为桑沟湾初级生产的限制因素,另外,海带养殖也加速了其养殖期间湾内水体中IN的物质循环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氮营养盐 分布与行为 桑沟湾
下载PDF
崇明岛河流中氮营养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峥 孔玲 +5 位作者 李俊鹏 顾敏燕 杨龙 张唯 王晨璐 张亚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8期58-62,共5页
为研究崇明岛河流氮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迁移情况,以不同时空条件下崇明岛河网水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崇明岛水体氮营养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岛内河流氮营养盐污染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崇明岛内河流水质恶化日益严重,... 为研究崇明岛河流氮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迁移情况,以不同时空条件下崇明岛河网水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崇明岛水体氮营养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岛内河流氮营养盐污染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崇明岛内河流水质恶化日益严重,不同级别河流的总氮(TN)含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处于富营养化发生的风险范围,岛内不同级别河流的氮营养盐均值在不同降水期变化显著。溶解态无机氮(DIN)是崇明岛氮营养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中以硝态氮为主,平均占到DIN的50%以上。同时,不同空间条件下水体氮营养盐含量变化复杂,氮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为农田径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营养盐 时空分布 污染源 崇明岛
下载PDF
北黄海氮营养盐组分季节间转化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华明 付杰 +2 位作者 刘海洋 张海波 王丽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108,共11页
根据2014年5月(春季),2013年7月(夏季)和11月(秋季)和北黄海氮营养盐组分以及温度盐度等水文数据,分析北黄海不同季节间氮营养盐分布特征以及形态间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受陆源输入、生物作用、温跃层(洋流-冷水团)以及矿化... 根据2014年5月(春季),2013年7月(夏季)和11月(秋季)和北黄海氮营养盐组分以及温度盐度等水文数据,分析北黄海不同季节间氮营养盐分布特征以及形态间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受陆源输入、生物作用、温跃层(洋流-冷水团)以及矿化分解等因素影响,氮各形态含量及迁移转化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夏高生产力季节为无机态向有机态和颗粒态转化期,秋季为有机态和颗粒态矿化分解释放为主。春季TN含量为(16.95±4.06)μmol/L,主要形态为DON(65%),其次为DIN(22%)。夏季TN含量为(28.34±8.66)μmol/L,明显高于春秋季节,形态以DON(74%)和PN(15%)为主。表层受生物活动以及温跃层影响,DIN含量最低(1.28±0.55)μmol/L,冷水团范围和强度较大且起到DIN储库的作用。秋季渤海海峡处营养盐受到渤海水交换影响明显,TN含量为(23.90±5.71)μmol/L,较夏季降低4.44μmol/L,主要形态为DON,较夏季DIN含量和比例(32%)升高而PN下降,对于缓解北黄海氮限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氮营养盐 时空变化 迁移转化 水团
下载PDF
武汉大茶湖水体氮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分析
12
作者 周序协 张小立 《当代水产》 2020年第9期78-79,共2页
大茶湖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的城郊湖,水域面积约2.67km2,是蔡甸区重点规划的生态观光园的主要水域。由于受周边农业生产生活、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大茶湖水质状况日益严峻,因此,开展大茶湖水质的监测、评估、修复和水环境保... 大茶湖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的城郊湖,水域面积约2.67km2,是蔡甸区重点规划的生态观光园的主要水域。由于受周边农业生产生活、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大茶湖水质状况日益严峻,因此,开展大茶湖水质的监测、评估、修复和水环境保护工作极为重要。为此,本研究对大茶湖水体氮营养盐作了周年调查,并对氮营养盐季节变化和水质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为大茶湖水质监测及水环境的保护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水体 水质监测 水环境保护 氮营养盐 湖水质 水产养殖 武汉市蔡甸区 水质状况
下载PDF
甬江流域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
13
作者 樊荣 雷坤 +3 位作者 郎琪 孙明东 王刚 程全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1-455,462,共6页
为全面、详细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对甬江流域氮磷营养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水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氮磷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1)甬江流域氮污染水平较重,磷污染水平较轻,氮营养盐浓度表现为枯水期高... 为全面、详细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对甬江流域氮磷营养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水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氮磷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1)甬江流域氮污染水平较重,磷污染水平较轻,氮营养盐浓度表现为枯水期高于丰水期,而磷营养盐浓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2)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与溶解态总氮(DTN)、总磷(TP)有正相关关系,林地面积占比与硝酸盐氮、TP、DTN有负相关关系。(3)建议根据不同河段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差异考虑不同防治策略,姚江及甬江干流流域应增加绿化用地面积,加强对建设用地点源废水排污控制;奉化江流域应加强化肥农药控制,实施“林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江流域 营养盐 土地利用类型 时空特征
下载PDF
赣江主要河流丰水期-枯水期氮磷营养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小真 杨子依 +2 位作者 曹炳伟 李江东 彭霖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共12页
对2006—2019年赣江水体及水库丰水期-枯水期的总氮(TN)、氨氮(NH_(3)-N)、硝态氮(NO^(-)_(3)-N)和总磷(TP)浓度变化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将赣江按河谷地形和河道特征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3段;根据水流来源将赣江划分为章水、桃江、... 对2006—2019年赣江水体及水库丰水期-枯水期的总氮(TN)、氨氮(NH_(3)-N)、硝态氮(NO^(-)_(3)-N)和总磷(TP)浓度变化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将赣江按河谷地形和河道特征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3段;根据水流来源将赣江划分为章水、桃江、湘水、贡水、泸江、赣江干流。结果显示:桃江TN质量浓度在2011年枯水期取得最大值8.26 mg/L;章水TP质量浓度在2007年枯水期取得最大值0.18 mg/L,整个赣江丰水期-枯水期的TP质量浓度在0.02~0.18 mg/L范围内浮动,变化幅度较小;章水NH_(3)-N浓度在2008年枯水期取得最大值1.86 mg/L,而在2017—2019年NH_(3)-N的浓度基本处于0.5 mg/L以内,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万安水库和峡江水库对总氮的滞留率,丰水期分别为24.26%、17.44%,枯水期分别为21.36%、16.60%;对总磷的滞留率,丰水期分别为24.78%、19.05%,枯水期分别为33.79%、22.92%。万安水库对氮磷营养盐的滞留效率高于峡江水库。整个赣江河水营养盐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变化幅度为枯水期>丰水期。丰水期氮磷营养盐浓度基本为下游>上游>中游,枯水期氮磷营养盐浓度基本为下游>中游>上游。赣江沿岸城市如南昌、丰城、吉安、赣州以及上游贡水、章水、桃江等流域氮磷营养盐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点位,且丰水期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 丰水期 枯水期 营养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巢湖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
15
作者 胡雪 刘磊 +1 位作者 毕守一 李竹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1-24,79,共5页
利用经纬度网格法,采集不同汛期巢湖水体样品,根据水化学分析实验结果研究巢湖水体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其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巢湖入湖河流中,受秋冬季接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影响,南淝河、十五里河TN浓度超标严重,TP浓度次之。巢湖... 利用经纬度网格法,采集不同汛期巢湖水体样品,根据水化学分析实验结果研究巢湖水体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其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巢湖入湖河流中,受秋冬季接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影响,南淝河、十五里河TN浓度超标严重,TP浓度次之。巢湖整体呈现西部湖区氮磷营养盐浓度高于东部湖区的趋势,巢湖污染状况依然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营养盐 时空分布 地表水
下载PDF
缢蛏扰动及排氨作用对上覆水氮营养盐含量和通量的影响
16
作者 张硕 唐明蕊 +1 位作者 路吉坤 黄宏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底栖生物的扰动及排泄等生命活动会影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含量与迁移状况。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缢蛏的方法,在23℃、盐度22、pH=8的环境条件下,设置低、中、高密度3组以及对照组,进行为期25 d的室内模拟实验,每隔5天采集上覆水进行氮营... 底栖生物的扰动及排泄等生命活动会影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含量与迁移状况。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缢蛏的方法,在23℃、盐度22、pH=8的环境条件下,设置低、中、高密度3组以及对照组,进行为期25 d的室内模拟实验,每隔5天采集上覆水进行氮营养盐组分含量和通量的测定,探讨缢蛏扰动及其排氨作用对上覆水中氮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扰动促进了上覆水中氨氮(NH_(4)^(+))、硝态氮(NO_(3)^(-)+NO_(2)^(-))含量的增加,随着缢蛏投放密度的增加,NH_(4)^(+)含量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而NO_(3)^(-)+NO_(2)^(-)含量先增加后降低。NH_(4)^(+)通量为-0.195~0.273 mmol/(m^(2)·d),即沉积物中的氨氮向上覆水中释放,NO_(3)^(-)+NO_(2)^(-)通量为-0.554~0.038 mmol/(m^(2)·d),表明沉积物从上覆水中吸收硝态氮。考虑到缢蛏代谢排氨的影响,用排氨数据校核氨氮含量,尽管NH_(4)^(+)含量有小幅降低,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变。另外NH_(4)^(+)通量在实验初期变化较大,从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转变为上覆水中NH_(4)^(+)向沉积物迁移,随后趋于平稳,变化不明显。因此,缢蛏的扰动促进了沉积物与上覆水之间氮营养盐的交换,其中排氨作用在实验前期对通量的影响较大,随时间的推移排氨作用的影响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生物扰动 排氨作用 氮营养盐 交换适量
原文传递
渤海氮磷营养盐的循环和收支 被引量:80
17
作者 赵亮 魏皓 冯士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8-81,共4页
近年来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已成为渤海主要的污染物质 .为了解氮、磷营养盐的循环规律 ,建立了一个生物、物理耦合的三维生态模型 ,模拟了渤海氮磷营养盐循环 ,估算了它们的收支情况 .渤海营养盐浓度从春季到夏季下降 ,秋季到冬季上升 ,4... 近年来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已成为渤海主要的污染物质 .为了解氮、磷营养盐的循环规律 ,建立了一个生物、物理耦合的三维生态模型 ,模拟了渤海氮磷营养盐循环 ,估算了它们的收支情况 .渤海营养盐浓度从春季到夏季下降 ,秋季到冬季上升 ,4~ 9月为消耗期 ,1 0~ 3月为补充期 .磷酸盐冬季最高值位于渤海湾 ,辽东湾西北部全年都维持了比较高的浓度 ;无机氮的高值区始终位于莱州湾黄河口附近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营养盐最大的源和汇 ,碎屑的矿化可以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营养盐的 30 % .河流输入每年可以补充P 0 5 5× 1 0 3t和N 5 2 7×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生态模型 年循环 营养盐收支 营养盐 海洋监测
下载PDF
辽东湾氮磷营养盐变化特征及潜在性富营养评价 被引量:89
18
作者 曲丽梅 姚德 丛丕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3-267,共5页
根据2002-06~2002-09之间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阐述了辽东湾海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氨氮NH4^+-N、硝酸态氮NO3^-N和亚硝酸态氮NO2N、磷酸盐PO4^3-P和pH及盐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对海域进行了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 根据2002-06~2002-09之间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阐述了辽东湾海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氨氮NH4^+-N、硝酸态氮NO3^-N和亚硝酸态氮NO2N、磷酸盐PO4^3-P和pH及盐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对海域进行了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氮磷营养盐随月份和空间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近岸海域受径流影响较大,海区中间则是海洋生物化学过程影响较大.N/P值从6月初的52.5上升到7月初的60.6,在9月初又降到39左右,都远大于Redfidd值16.氮磷营养盐和pH及盐度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如在6月NO2-N和pH的相关系数高达0.93.4个航次中辽东湾总氮值为212.0μg/L,磷酸盐值为10.1μg/L,N/P(原子比)为50.77,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为:辽东湾在调查期间为磷限制中度营养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营养盐 潜在性富营养
下载PDF
赣江水体氮磷营养盐分布特征与污染来源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鹏 陈多多 陈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5-440,共6页
以2013年1月和6月实测数据为参考,分析赣江水体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磷(TP)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枯水期的NH+4-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高于丰水期,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枯水期的TP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丰水... 以2013年1月和6月实测数据为参考,分析赣江水体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磷(TP)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枯水期的NH+4-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高于丰水期,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枯水期的TP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丰水期.NH+4-N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出现极大值;枯水期干流NO-3-N质量浓度在赣州和南昌市区下游较高,丰水期干流浓度相差不大,支流中桃江和袁水NO-3-N质量浓度明显偏高;枯水期赣江TP质量浓度在赣州市和南昌市下游出现高值区,丰水期只在赣州市下游出现高值区.通过赣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Cl-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得出,赣江NH+4-N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NO-3-N在枯水期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丰水期则来自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的共同作用;TP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排放,其次为农业污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 营养盐 分布特征 污染来源
下载PDF
水样中氮磷营养盐含量的稳定性及保存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志标 骆其君 +1 位作者 徐继林 严小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4,共5页
对淡水和海水水样4个氮磷营养盐参数(NH3-N、NO2-N、NO3-N、PO4-P)的6种保存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对于淡水水样的NH3-N、PO4-P和海水水样的NH3-N、NO3-N在各保存时间的变化幅度,6种方法间有显著差异;在10d内,4℃加5ml/L氯... 对淡水和海水水样4个氮磷营养盐参数(NH3-N、NO2-N、NO3-N、PO4-P)的6种保存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对于淡水水样的NH3-N、PO4-P和海水水样的NH3-N、NO3-N在各保存时间的变化幅度,6种方法间有显著差异;在10d内,4℃加5ml/L氯仿处理,在针对氮磷营养盐测定的水样的保存上是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保存方法 水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