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油精炼过程中缩水甘油酯和3-氯丙醇酯的形成及脱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壮 刘萱 +4 位作者 罗日明 陈东升 杨博 王卫飞 蓝东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0,共7页
缩水甘油酯(GEs)和3-氯丙醇酯(3-MCPDE)是植物油精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GEs和3-MCPDE伴随食用油摄入人体后,经脂肪酶水解产生的缩水甘油和3-氯丙醇具有肾脏毒性和遗传毒性。植物油中GEs和3-MCPDE主要产生于油脂精炼脱臭工段,... 缩水甘油酯(GEs)和3-氯丙醇酯(3-MCPDE)是植物油精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GEs和3-MCPDE伴随食用油摄入人体后,经脂肪酶水解产生的缩水甘油和3-氯丙醇具有肾脏毒性和遗传毒性。植物油中GEs和3-MCPDE主要产生于油脂精炼脱臭工段,脱臭温度、脱臭时间对GEs和3-MCPDE的生成影响巨大。从油脂精炼加工过程中GEs和3-MCPDE的形成及脱除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脱色和脱臭工段可促进GEs和3-MCPDE的生成,当前可通过抑制及脱除其前体物质、优化植物油脱臭条件、脱除精炼油中的GEs及3-MCPDE等方式降低植物油中GEs和3-MCPDE含量。酶制剂具有安全、无污染等优点,通过酶法酯交换降低待脱臭油脂中的甘油二酯和甘油单酯,进而减少脱臭过程中GEs及3-MCPDE的生成是降低GEs和3-MCPDE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缩水甘油 3-氯丙醇酯 油脂精炼 脱臭温度
下载PDF
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测定食用植物油和含脂肪食品中氯丙醇酯的方法验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盛蕖 张涵 +5 位作者 万悦 占艳 焦玲玲 卫杨帆 王超 程胜 《生物技术进展》 2023年第1期22-29,共8页
氯丙醇酯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食品加工过程污染物,其水解产物氯丙醇对人体(特别是婴幼儿)危害风险较大。采用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食用植物油和含脂食品中的氯丙醇酯[3-氯-1... 氯丙醇酯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食品加工过程污染物,其水解产物氯丙醇对人体(特别是婴幼儿)危害风险较大。采用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食用植物油和含脂食品中的氯丙醇酯[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简称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脂肪酸酯(简称2-MCPD酯)]进行检测。该方法准确度高(3-MCPD酯和2-MCPD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和96.5%)、灵敏度高(3-MCPD酯和2-MCPD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042 mg·kg^(-1)和0.058 mg·kg^(-1))、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5%)。76批次监测样品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含量分别为0.042~4.865 mg·kg^(-1)(平均值为0.773 mg·kg^(-1))和0.058~2.592 mg·kg^(-1)(平均值为0.469 mg·kg^(-1))。经机构间的协同验证和英国FAPAS样的能力验证,2种氯丙醇酯在0.200~3.000 mg·kg^(-1)范围内线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食品加工企业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建立了一种可行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醇酯 食用植物油 含脂肪食品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烘焙模拟体系中单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生成规律研究
3
作者 董李雅 吴永泰 +3 位作者 婺鸣 李琳 张霞 李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90-197,共8页
烘焙食品在热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单氯丙醇(monochloropropanediol,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GEs)等危害物。为了明确这些危害物的生成规律,构建包括植物油、水、NaCl、酪蛋白的烘焙模拟体系,该研究监测了不同温... 烘焙食品在热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单氯丙醇(monochloropropanediol,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GEs)等危害物。为了明确这些危害物的生成规律,构建包括植物油、水、NaCl、酪蛋白的烘焙模拟体系,该研究监测了不同温度条件下3-氯丙醇酯(esters of 3-monochloro-1,2-propanediol,3-MCPD酯)、2-氯丙醇酯(esters of 2-monochloro-1,3-propanediol,2-MCPD酯)和GEs含量的变化,探究了油水比对MCPD酯和GEs的影响,从脂肪酸组成的角度探讨油脂种类对体系的影响,并进一步挖掘体系中MCPD酯和GEs含量与油脂氧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MCPD酯和GEs同时存在生成与降解反应;温度、时间和油水比是影响MCPD酯生成的主要因素,其中加热温度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体系中3-MCPD酯和2-MCPD酯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并稳定;GEs也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但不受油水比的影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可能影响MCPD酯和GEs的生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92.68%)的菜籽油体系中易生成更多的3-MCPD酯和2-MCPD酯;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玉米油氧化程度与3-MCPD酯和2-MCPD酯含量呈负相关,而GEs含量与初级氧化程度呈正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控制烘焙食品中MCPD酯和GEs的含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 烘焙 模拟体系 脂肪酸组成 油脂氧化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及其风险评估
4
作者 郝宇 马艺荧 +4 位作者 于力涛 李广志 魏志春 刘树萍 石长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7-344,共8页
建立检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掌握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酯类污染情况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采用正己烷提取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3-氯丙... 建立检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掌握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酯类污染情况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采用正己烷提取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经过水解、苯基硼酸衍生、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总量在0.0400~4.00μg/mL、3-氯丙醇酯含量在0.0200~2.00μ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均为10.0μg/kg,定量限均为25.0μg/kg。在25.0、100、300μg/kg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95.0%~98.1%之间。该方法准确率高、回收率好,可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检测。150份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中,3-氯丙醇酯检出率为12.7%,含量为ND~52.4μg/kg,平均检出值为29.8μg/kg。缩水甘油酯检出率为6.67%,含量为ND~40.1μg/kg,平均检出值为31.9μg/kg。3-氯丙醇酯的平均暴露水平为0.33~0.66μg/(kg·d),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污染问题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婴幼儿配方乳粉
下载PDF
生物炭-白土吸附剂对鱼油中3-氯丙醇酯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芳 宋诗军 +5 位作者 董芮娟 陈小娥 方旭波 刘苏婷 鲍佳丽 吴梦园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3-氯丙醇酯(3-MCPDE)是油脂生产加工中的新型污染物,其污染问题值得行业关注。为控制鱼油精炼过程中蓄积的3-MCPDE,本研究采用活性白土与梭子蟹壳加工副产物按1∶5(w∶w)混合进行烧制,得到吸附3-MCPDE的生物炭-白土吸附剂(CBW)。通过比... 3-氯丙醇酯(3-MCPDE)是油脂生产加工中的新型污染物,其污染问题值得行业关注。为控制鱼油精炼过程中蓄积的3-MCPDE,本研究采用活性白土与梭子蟹壳加工副产物按1∶5(w∶w)混合进行烧制,得到吸附3-MCPDE的生物炭-白土吸附剂(CBW)。通过比表面积表征(BET)、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该复合材料进行理化分析,研究固液比、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鱼油中3-MCPDE吸附的影响,探讨其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与单一生物炭相比,复合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增大,且负载了新的官能团,吸附性能明显提高。当吸附温度达到80℃、固液比为1∶25(w∶w)、吸附时间为50 min时,CBW对鱼油中3-MCPDE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高达55.32%,且再生后吸附性能较好。CBW对鱼油中3-MCPDE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存在物理和化学吸附。对不同浓度3-MCPDE的脱除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初步表明吸附鱼油中3-MCPDE的过程为多层吸附。本研究为吸附脱除油脂中3-MCPDE提供了一种新的吸附材料,对鱼油生产中3-MCPDE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及鱼油产品的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壳 白土 3-氯丙醇酯 吸附 鱼油
下载PDF
市售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污染水平分析
6
作者 张涵 卫杨帆 +1 位作者 程胜 王忠凯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6-59,共4页
食用油中脂肪酸氯丙醇酯是近年来国际关注的新食品污染物,其中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E)的污染问题更为突出。文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2017—2019年从湖北省7个地市采集的105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3-MCPDE的污染情况。研究... 食用油中脂肪酸氯丙醇酯是近年来国际关注的新食品污染物,其中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E)的污染问题更为突出。文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2017—2019年从湖北省7个地市采集的105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3-MCPDE的污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05份食用植物油中3-MCPDE的检出率为92.4%,3-MCPDE的检出范围在ND~3.36 mg/kg,表明湖北省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普遍存在3-MCPDE的污染,且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中3-MCPDE的污染水平差异性较大,因此有必要加大监测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3-氯丙醇酯 气相色谱/质谱法 风险监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油脂精炼加工中反式脂肪酸和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风险因子防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万平 董华 +6 位作者 闫军剑 张惠兴 任一飞 周万祥 李洁艳 王翔宇 王风艳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期183-187,共5页
食用植物油的精炼工序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等风险因子。本文主要针对植物油脂加工过程中过度精炼导致危害风险因子伴生等难题,研究不同工段工艺对TFA、3-MCPDE、GEs含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来降低... 食用植物油的精炼工序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等风险因子。本文主要针对植物油脂加工过程中过度精炼导致危害风险因子伴生等难题,研究不同工段工艺对TFA、3-MCPDE、GEs含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来降低危害风险因子的产生。结果表明,脱嗅工段是形成TFA、3-MCPDE和GEs的关键工段,反应温度越高,越促进TFA、3-MCPDE和GEs的生成。做好脱嗅温度与时间的精准控制是防控TFA、3-MCPDE和GEs风险因子产生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反式脂肪酸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
下载PDF
复合抗氧化剂对油炸鲜切薯片中丙烯酰胺和氯丙醇酯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李荣蕊 袁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41-251,共11页
目的研究由植酸和鼠尾草酸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对油炸鲜切薯片中丙烯酰胺和氯丙醇酯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测定酸价(acid value,AV)和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对不同浓度植酸和鼠尾草酸进行评估,并利用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复合抗氧化... 目的研究由植酸和鼠尾草酸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对油炸鲜切薯片中丙烯酰胺和氯丙醇酯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测定酸价(acid value,AV)和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对不同浓度植酸和鼠尾草酸进行评估,并利用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复合抗氧化剂的最优配比。同时以油炸鲜切薯片为研究对象,评价复合抗氧化剂对薯片和油脂中丙烯酰胺、氯丙醇酯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在180℃30 min下,植酸抗氧化最佳浓度为0.16g/kg,鼠尾草酸最佳浓度是0.4g/kg。根据响应面优化法设计实验并通过数据方差分析和响应面图可得:在植酸浓度0.06 g/kg,鼠尾草酸浓度0.2 g/kg时,AV和POV达到最低,油脂抗氧化效果最好。复合抗氧化剂对丙烯酰胺的抑制率最高可达80.5%,对氯丙醇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3-氯-1,2-丙二醇酯抑制率最高达到49.2%。结论复合抗氧化剂在提高棕榈油煎炸稳定性、抑制丙烯酰胺和氯丙醇酯产生方面表现出较好的优势,能有效延缓煎炸油品质恶化,并且对煎炸油和薯片品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鼠尾草酸 丙烯酰胺 氯丙醇酯 油炸鲜切薯片
原文传递
婴配食品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来源以及控制措施
9
作者 胡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10期0122-0125,共4页
氯丙醇酯是一类化学物质,它们主要由氯代烷烃与醇反应而成。这些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婴配食品中被广泛使用。根据碳链长度和氯代烷烃的数量不同,氯丙醇酯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2-MCPD酯和3-MCPD酯等。氯丙醇酯主要来自于婴配食品的加工... 氯丙醇酯是一类化学物质,它们主要由氯代烷烃与醇反应而成。这些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婴配食品中被广泛使用。根据碳链长度和氯代烷烃的数量不同,氯丙醇酯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2-MCPD酯和3-MCPD酯等。氯丙醇酯主要来自于婴配食品的加工过程和原材料。当食品中含有含氯的脂肪酸或氯代脂肪酸酯时,烹调、加热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氯丙醇酯的形成。此外,一些酶解剂的使用也可能导致氯丙醇酯的生成。因此,婴配食品中氯丙醇酯的来源主要包括食用油、油脂、混合剂和添加剂等。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婴配食品中氯丙醇酯的污染来源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希望对更好的保障婴配食品质量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配食品 氯丙醇酯 污染来源 控制措施
下载PDF
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氯丙醇酯的污染调查 被引量:37
10
作者 里南 方勤美 +3 位作者 严小波 郑奎城 林光美 傅武胜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32,36,共6页
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氯丙醇酯(简称氯丙酯)是近年来国际关注的新的食品污染物,本研究调查了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酯的污染情况。在全国多个大型连锁超市采集大豆油、茶籽油、花生油等11种共143份食用植物油。样品经碱水解后,以硅藻... 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氯丙醇酯(简称氯丙酯)是近年来国际关注的新的食品污染物,本研究调查了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酯的污染情况。在全国多个大型连锁超市采集大豆油、茶籽油、花生油等11种共143份食用植物油。样品经碱水解后,以硅藻土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样液经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以稳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对3-氯-1,2-丙二醇酯(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酯(2-MCPD酯)进行定量。调查发现,11类食用植物油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检出率分别为74.8%和49.7%,含量分别在0.064(最低检出限,LOD)~5.96 mg/kg和0.072(LOD)~3.43 mg/kg(分别以游离形式的3-MCPD和2-MCPD计)之间;茶籽油和芝麻油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其3-MCPD酯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63、0.60 mg/kg。样品中2-MCPD酯与3-MCPD酯的含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脂肪酸氯丙醇酯 气相色谱 质谱法 污染调查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醇酯的形成途径与检测方法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京 王瑛瑶 +4 位作者 段章群 张晖 王立 魏翠平 栾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75-378,共4页
近年来,食用油脂中的氯丙醇酯是引起广泛关注的潜在危害因子。其中,3-氯-1,2-丙二醇(3-MCPD)酯是氯丙醇酯类化合物的研究重点。本文概述食用油脂体系中3-氯丙醇酯的形成机理、控制措施,以及不同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优劣,旨在为促进对食用... 近年来,食用油脂中的氯丙醇酯是引起广泛关注的潜在危害因子。其中,3-氯-1,2-丙二醇(3-MCPD)酯是氯丙醇酯类化合物的研究重点。本文概述食用油脂体系中3-氯丙醇酯的形成机理、控制措施,以及不同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优劣,旨在为促进对食用油脂中加工污染物危害的认识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醇酯 食用油脂 形成机理 控制措施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油脂性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严小波 吴少明 +2 位作者 里南 吕华东 傅武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5-101,共7页
脂肪酸氯丙醇酯污染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出现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尤其是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酯)污染问题更为突出。3-MCPD酯在食用油、婴幼儿奶粉等多种食品中的含量较高,以3-MCPD的最大耐受剂量(TDI)评估时所引起的健康风... 脂肪酸氯丙醇酯污染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出现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尤其是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酯)污染问题更为突出。3-MCPD酯在食用油、婴幼儿奶粉等多种食品中的含量较高,以3-MCPD的最大耐受剂量(TDI)评估时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较高。国外已对3-MCPD酯等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污染调查和形成机制等开展了不少的研究,国内开展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油脂食品中3-MCPD酯的检测方法(包括前处理过程,如3-MCPD酯的提取、水解和衍生)、3-MCPD酯总量以及3-MCPD单酯和双酯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氯丙醇酯 检测方法 油脂性食品 综述
下载PDF
食品中氯丙醇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明泉 刘廷竹 +3 位作者 范方辉 孙宝国 田红玉 张玉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3962-3970,共9页
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的脂肪酸酯,包括氯丙醇单酯和氯丙醇双酯。氯丙醇酯主要存在于酸水解植物蛋白液(HVP)、婴幼儿奶粉、精炼食用油、咖啡、薯条等食品中,特别是在精炼食用油中含量较高。作为氯丙醇的一类前体物,氯丙醇单酯和氯丙醇双酯除... 氯丙醇酯是氯丙醇的脂肪酸酯,包括氯丙醇单酯和氯丙醇双酯。氯丙醇酯主要存在于酸水解植物蛋白液(HVP)、婴幼儿奶粉、精炼食用油、咖啡、薯条等食品中,特别是在精炼食用油中含量较高。作为氯丙醇的一类前体物,氯丙醇单酯和氯丙醇双酯除了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还都可以再水解或酶解而进一步生成有毒物质——氯丙醇。氯丙醇对肝、肾、神经、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均有毒性作用,而且还可以致癌。为了降低氯丙醇酯对人体的危害,人们开始对氯丙醇酯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其结构、存在、毒性、分析检测、形成机制与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氯丙醇酯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3-氯丙二醇酯的毒性、分析检测、形成机制和控制措施做了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醇酯 存在 毒性 形成机制 分析检测
原文传递
油脂脱臭过程氯离子含量对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璐阳 刘玉兰 +3 位作者 马宇翔 黄会娜 王风艳 王满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20-325,共6页
对油脂脱臭用直接蒸汽水源中氯离子含量和待脱臭油脂中氯离子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不同氯离子含量的直接蒸汽对油脂进行蒸馏脱臭,检测脱臭前后油脂中3-氯丙醇酯(3-monochloro-1,2-propanediol ester,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e... 对油脂脱臭用直接蒸汽水源中氯离子含量和待脱臭油脂中氯离子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不同氯离子含量的直接蒸汽对油脂进行蒸馏脱臭,检测脱臭前后油脂中3-氯丙醇酯(3-monochloro-1,2-propanediol ester,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esters,GEs)含量及氯离子含量,研究油脂脱臭过程氯离子含量对脱臭油脂中3-MCPD酯和GEs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脱臭用直接蒸汽中氯离子含量随其水源中氯离子含量增加而升高,水源中氯离子含量在对应饱和蒸汽中的保留率约为0.1%;当油脂脱臭用直接蒸汽水源中氯离子质量浓度达到50~200 mg/L时,脱臭油脂中3-MCPD酯含量大幅升高至低质量浓度氯离子水源(1~10 mg/L)脱臭油脂中含量的2.6倍,但脱臭油脂中氯离子含量并未升高;待脱臭油脂中氯离子含量升高会导致脱臭后油脂中3-MCPD酯和GEs含量的升高。在待脱臭油脂中添加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氯化钠溶液0.5~5 mL时(相当于油脂中添加量1~10 mg/kg),脱臭后油脂中3-MCPD酯和GEs生成量分别为4.49~7.84 mg/kg和14.88~19.84 mg/kg,是待脱臭油脂含量的5.5~9.5倍和5.8~7.7倍。因此,控制和减少油脂脱臭过程氯离子含量对降低脱臭油脂中3-MCPD酯和GEs含量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脱臭 离子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品中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青 曾广丰 +4 位作者 黄瑾 张洋子 陈文锐 邹志飞 康文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71-1177,共7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多种植物油和油脂类食品中3-氯丙醇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样品提取、酯交换、衍生化和GC-MS检测条件的优化,植物油、奶粉、油炸膨化类食品以及焙烤类食品中3-MCPDE的定量下限...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多种植物油和油脂类食品中3-氯丙醇酯(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样品提取、酯交换、衍生化和GC-MS检测条件的优化,植物油、奶粉、油炸膨化类食品以及焙烤类食品中3-MCPDE的定量下限分别为100、25、125、20μg/kg。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1.2%~109%,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77%~7.3%,样品在较宽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9。采用该方法对30个食品样品进行了检测,其中3-MCPDE和GE的检出含量范围为未检出~8.04 mg/kg。该法具有高效、灵敏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能够满足日常食品,特别是油脂和油脂食品中3-MCPDE和GE的定性及定量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食品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 检测
下载PDF
食用油中3-氯丙醇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向晓玲 赵波 +2 位作者 李春松 吴平谷 沈建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64,共6页
氯丙醇酯污染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3-氯丙醇酯污染更为突出,各种食用油或油脂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3-氯丙醇酯。总结了国内外对3-氯丙醇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3-氯丙醇酯来源、毒理和安全性、可能的形成机制... 氯丙醇酯污染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3-氯丙醇酯污染更为突出,各种食用油或油脂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3-氯丙醇酯。总结了国内外对3-氯丙醇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3-氯丙醇酯来源、毒理和安全性、可能的形成机制、检测方法、污染水平、控制措施和精炼过程中形成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旨在推动我国油脂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丙醇酯 食品安全 食用油
下载PDF
间接法测定食用油中3-氯丙醇酯总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蕊 王松雪 +2 位作者 张艳 郝希成 谢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1-56,共6页
介绍了间接法测定食用油中3-氯丙醇酯总量的基本原理,并对间接法中各步骤操作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包括内标、催化剂、盐析试剂、衍生化试剂以及GC-MS分析等,为今后我国建立食用油中3-氯丙醇酯总量标准分析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食用油 3-氯丙醇酯 检测 间接法
下载PDF
几种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氯丙醇酯的定量检测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印平 云鹏 +5 位作者 陈福尊 王丽英 路杨 董彬 冯静 常凤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9期6867-6872,共6页
目的对几种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中2种氯丙醇酯进行定量检测并开展人体健康风险暴露评估。方法奶粉样品提取脂肪后,经碱水解,以硅藻土固相萃取法净化,样液经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目的对几种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中2种氯丙醇酯进行定量检测并开展人体健康风险暴露评估。方法奶粉样品提取脂肪后,经碱水解,以硅藻土固相萃取法净化,样液经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检测,以稳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对3-氯-1,2-丙二醇酯和2-氯-1,3-丙二醇酯进行定量。结果奶粉中3-氯-1,2-丙二醇酯和2-氯-1,3-丙二醇酯的检出率分别为87.5%和62.5%,平均值分别为0.058 mg/kg和0.022 mg/kg。低月龄婴幼儿氯丙醇酯暴露风险较高,超出每日耐受摄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0.8μg/(kg·d)]。结论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氯丙醇酯污染问题应高度关注,尽快制定限量标准,以降低氯丙醇酯对婴幼儿造成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醇酯 婴幼儿配方奶粉 污染 暴露风险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测定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的含量 被引量:9
19
作者 沈伟健 魏雪缘 +5 位作者 蔡理胜 张睿 吴斌 沈崇钰 赵增运 柳菡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4484-4489,共6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negative chemical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GC-NCI-MS)测定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3-MCPDE)含量的方法。方法植物油样品经甲醇钠-甲醇水解,硅藻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negative chemical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GC-NCI-MS)测定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3-MCPDE)含量的方法。方法植物油样品经甲醇钠-甲醇水解,硅藻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七氟丁酰咪唑衍生化后采用 GC-NCI-MS 在离子监测模式下对植物油中3-MCPDE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测定结果均以游离态的3-MCPD计,内标法定量。结果3-MCPD在0.5~5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定量限为0.01 mg/kg,在0.10、0.50和1.0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9.5%~81.7%,相对标准偏差为6.0%~9.2%。结论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食用植物油中3-MCPDE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负化学离子源 食用植物油 3-氯丙醇酯
原文传递
进口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的污染及监管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华从伶 张连军 +1 位作者 王海涛 范广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6,共5页
3-氯丙醇酯是食用植物油中新近发现的潜在危害物质,其代谢产物3-氯丙醇具有肾脏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突变性,我国绝大多数食品安全标准中无3-氯丙醇酯限量要求。江苏省进口食用植物油风险监控数据显示,36个样品中有2... 3-氯丙醇酯是食用植物油中新近发现的潜在危害物质,其代谢产物3-氯丙醇具有肾脏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突变性,我国绝大多数食品安全标准中无3-氯丙醇酯限量要求。江苏省进口食用植物油风险监控数据显示,36个样品中有28个检出3-氯丙醇酯。统计分析发现: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加拿大的食用植物油产品受3-氯丙醇酯污染风险较高,而棕榈液油和菜籽原油中3-氯丙醇酯含量也比其他食用植物油高。从扩大取样量、制定行业标准、全过程风险分析、制定防控体系方面探讨了进口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的监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食用植物油 3-氯丙醇酯 污染 监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