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氰基丙烯酸酯胶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百臣 张卯年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23-226,共4页
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胶是一类由氰基醋酸盐与甲醛合成的组织黏合胶,具有黏合迅速牢固的特征,小剂量应用对视网膜毒性小,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就其对视网膜的黏合作用、对视网膜的毒性,以及在复杂视网膜脱离、脉络膜... 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胶是一类由氰基醋酸盐与甲醛合成的组织黏合胶,具有黏合迅速牢固的特征,小剂量应用对视网膜毒性小,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就其对视网膜的黏合作用、对视网膜的毒性,以及在复杂视网膜脱离、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认为随着新型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研制的成功,将为视网膜手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酯胶 视网膜脱离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促进剂对α-氰基丙烯酸酯胶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洁 聂聪 +1 位作者 黄海江 师力 《粘接》 CAS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选用了3种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常用促进剂(18冠-6醚、PEG400DMA、杯4芳烃)分别加入到胶液中,采用非等温DSC技术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3种促进剂对胶液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和空白胶液相比,分别加入3种促进剂都能降低胶液固... 选用了3种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常用促进剂(18冠-6醚、PEG400DMA、杯4芳烃)分别加入到胶液中,采用非等温DSC技术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3种促进剂对胶液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和空白胶液相比,分别加入3种促进剂都能降低胶液固化的反应活化能,其中含有18冠-6醚的活化能最低,促进胶液固化的效果在3种促进剂中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一氰基丙烯酸酯胶 固化促进剂 固化动力学
下载PDF
氰基丙烯酸酯胶腔内常温闭合与射频腔内热闭合治疗大隐静脉功能不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昊 卢凯平 +3 位作者 孙婧 陈乐高 卢惟钦 蒋劲松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5-610,共6页
目的评价氰基丙烯酸酯胶(n-butyl cyanoacrylate,NBCA)治疗大隐静脉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大隐静脉功能不全患者(60条肢体)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30条肢体),A组利用NBCA对大隐静脉实施腔内闭合,B组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r... 目的评价氰基丙烯酸酯胶(n-butyl cyanoacrylate,NBCA)治疗大隐静脉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大隐静脉功能不全患者(60条肢体)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30条肢体),A组利用NBCA对大隐静脉实施腔内闭合,B组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观察术后效果、并发症的情况,主要终点为术后3个月时大隐静脉主干闭合率。结果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大隐静脉主干闭合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及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berdeen varicose vein questionnaire,AVVQ)在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NBCA组出现硬结3例、疼痛及皮肤红肿各1例,未出现瘀斑及麻木。RFA组出现麻木1例、皮肤红肿2例、硬结3例、瘀斑及疼痛各4例。NBCA组在瘀斑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上优于RFA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及其他不良事件。结论NBCA和RFA具有相同的短期闭合率,NBCA相对使用手术器械较少、无需注射肿胀液,术后并发症较射频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功能不全 隐静脉 氰基丙烯酸酯胶 腔内常温闭合 射频腔内热闭合
原文传递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溶血试验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4
作者 姚瑶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2期211-214,共4页
该研究探讨了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溶血试验的多个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浸提介质种类、试验方法、p H值、样品固化状态、浸提比例等对其溶血性能的评估有重要影响。选择磷酸缓冲盐溶液作为该医用胶溶血试验的浸提介质可能比生理盐水更加合... 该研究探讨了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溶血试验的多个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浸提介质种类、试验方法、p H值、样品固化状态、浸提比例等对其溶血性能的评估有重要影响。选择磷酸缓冲盐溶液作为该医用胶溶血试验的浸提介质可能比生理盐水更加合适,同时用直接接触法和间接接触法进行试验能更全面地评估其溶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 溶血性能 浸提介质 PH值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在几丁质室修复兔颞骨内面神经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蔡萍 刘公汉 +2 位作者 华清泉 吴展元 肖伯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 探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应用于几丁质室修复颞骨内面神经缺损神经固定的可行性及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 成年大耳白兔 4 8只 ,左耳颞骨内面神经缺损均用几丁质室桥接 ,固定颞骨内面神经的方法为实验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 目的 探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应用于几丁质室修复颞骨内面神经缺损神经固定的可行性及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 成年大耳白兔 4 8只 ,左耳颞骨内面神经缺损均用几丁质室桥接 ,固定颞骨内面神经的方法为实验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粘合法 ,对照组采用缝合法及自然放置法。术后 1、3个月进行功能测试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 医用胶粘合作用强 ,能将颞骨内面神经固定于几丁质室内而不引起几丁质室变形、豁裂 ;粘合法神经再生成功率高 ,再生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密集 ,功能恢复良好 ,优于缝合法和自然放置法。结论 几丁质室修复兔颞骨内面神经缺损应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固定颞骨内面神经切实可行 ,方法简便、省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内面神经损伤 几丁质室 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 神经修复 神经再生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联合藻酸钙敷料处置PICC穿刺点顽固性渗液的效果及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袁丽 许容芳 +1 位作者 石春妮 罗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5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α-氰基丙烯酸酯(α-CA)医用胶联合藻酸钙敷料处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顽固性渗液的效果,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58例PICC置管后1周内发生顽固性渗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在... 目的探讨运用α-氰基丙烯酸酯(α-CA)医用胶联合藻酸钙敷料处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顽固性渗液的效果,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58例PICC置管后1周内发生顽固性渗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在物理热疗后采用常规处置方法,观察组在物理热疗后采用α-CA医用胶联合藻酸钙敷料处置。分别统计2组顽固性渗液处置期间导管滑脱例数、湿疹例数、换药费用、舒适度得分以及穿刺点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导管滑脱发生率、穿刺点平均愈合时间和平均换药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湿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α-CA医用胶联合藻酸钙敷料治疗穿刺点顽固性渗液优势明显,能缩短穿刺点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 藻酸钙敷料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渗液
下载PDF
神奇的“502”胶水——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在手印显现中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袁传军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共4页
氰基丙烯酸酯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法庭科学领域,成为显现非渗透性和半渗透性客体上潜在手印的高效方法。通过介绍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发现与应用历史、聚合机理与手印显现原理、显出手印的增强方法,丰富了化学教育中关于聚合物、有机染... 氰基丙烯酸酯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法庭科学领域,成为显现非渗透性和半渗透性客体上潜在手印的高效方法。通过介绍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发现与应用历史、聚合机理与手印显现原理、显出手印的增强方法,丰富了化学教育中关于聚合物、有机染料、荧光现象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庭科学 潜在手印 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 聚合物 有机染料
原文传递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在屈指肌腱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胡争波 谢广中 +3 位作者 何启新 梅林军 刘治军 于小光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总结屈指肌腱修复术中外涂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对术后肌腱粘连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46例开放性锐器伤致屈指肌腱完全断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34指)及对照组(23例,32指)。治疗组在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屈指肌腱后,在肌腱... 目的总结屈指肌腱修复术中外涂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对术后肌腱粘连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46例开放性锐器伤致屈指肌腱完全断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34指)及对照组(23例,32指)。治疗组在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屈指肌腱后,在肌腱吻合口近、远端1 cm及腱鞘吻合处表面外涂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对照组直接用改良Kessler法加外周加强缝合法修复。术后3个月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2.3%;1指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对照组优良率62.5%,5指出现伤口延迟愈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4.1855,P<0.05)。结论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可有效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不影响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屈肌腱 粘连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
原文传递
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用于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淋巴管渗液的护理体会
9
作者 夏利敏 朱庆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期46-48,共3页
运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治疗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淋巴管渗液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乳腺癌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之一:穿刺点淋巴管渗液。护士在穿刺点上方放置24层2×2cm的无菌纱布加压... 运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治疗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淋巴管渗液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乳腺癌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之一:穿刺点淋巴管渗液。护士在穿刺点上方放置24层2×2cm的无菌纱布加压和使用无菌藻酸盐敷料,局部固定方法无效后,采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在距离皮肤1.0cm以上高度沿穿刺点一圈点上医用胶,待医用胶固化成膜,使用2.0cm×2.0cm小方纱按压穿刺点,无菌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治疗穿刺点淋巴管渗液。结果:患者穿刺点停止渗液,无其他不适症状,患者心理压力减轻,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性高、费用低,为乳腺癌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的途径,减轻乳腺癌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出现PICC渗液时应冷静排查渗液的原因,避免盲目拔管,仔细分析原因,给与相应护理。穿刺点渗液虽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在增加护士的工作量的同时,降低了患者带管的舒适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因为非计划性拔管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治疗PICC穿刺点渗液,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患者舒适度高,为临床处理PICC穿刺点淋巴管渗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点 淋巴管漏液 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α-氰基丙烯酸复合生物胶修复大鼠下颌骨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新 谢富强 +1 位作者 张贇 孙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2年第43期7986-7990,共5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骨形态蛋白家族中诱导成骨作用最强,并能单独诱导成骨的因子。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复合生物胶修复大鼠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3...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骨形态蛋白家族中诱导成骨作用最强,并能单独诱导成骨的因子。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复合生物胶修复大鼠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3组均制作下颌骨缺损模型,实验组缺损处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α-氰基丙烯酸复合生物胶,对照组植入壳聚糖温敏性凝胶,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检查:植入后3,6,9周时,实验组剩余骨缺损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②组织学观察: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下颌骨成骨情况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α-氰基丙烯酸复合生物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性,可显著促进颌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α-氰基丙烯酸酯生物 壳聚糖 下颌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预防脑脊液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于淼 江晓兵 +6 位作者 姚珍松 庄洪 梁德 丁金勇 张顺聪 唐永超 邢润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71-1474,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硬脊膜下良性肿瘤切除后采用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商品名:福爱乐医用胶)修补硬脊膜预防脑脊液漏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3月,对19例患者行后路硬脊膜下肿物切除后采用福爱乐医用胶联合明胶海绵修补硬脊膜(试验组)... 目的探讨脊柱硬脊膜下良性肿瘤切除后采用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商品名:福爱乐医用胶)修补硬脊膜预防脑脊液漏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3月,对19例患者行后路硬脊膜下肿物切除后采用福爱乐医用胶联合明胶海绵修补硬脊膜(试验组),与同期16例仅采用明胶海绵修补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类型、肿瘤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比分析两组硬脊膜水密修补成功率、切口愈合情况及其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检查均达到水密修补。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硬脊膜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总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延迟愈合、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无神经压迫症状出现。末次随访时,试验组17例保持水密修补,2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率89.5%;对照组8例保持水密修补,8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率50.0%;两组修补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1、3个月随访时患者均未发生迟发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结论脊柱硬脊膜下良性肿瘤切除后使用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修补硬脊膜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漏 氰基丙烯酸酯医用 硬脊膜下肿瘤 水密修补
原文传递
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在大鼠肝脏短期创面局部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安良 许建霞 +1 位作者 王召旭 王春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62-1164,1161,共4页
目的:研究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短期肝创面局部反应。方法:试验采用SD雄性大鼠肝表面创伤模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在肝表面创伤部位喷涂医用胶和肝表面创伤部位不做处理方法,于术后5 min、1 d、3 d观察、取材,并进行组织学研究。结... 目的:研究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短期肝创面局部反应。方法:试验采用SD雄性大鼠肝表面创伤模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在肝表面创伤部位喷涂医用胶和肝表面创伤部位不做处理方法,于术后5 min、1 d、3 d观察、取材,并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大体观察:大鼠皮肤切口愈合良好,肝脏手术区大体正常。病理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 d均有炎症反应,伴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渗出,成纤维细胞增生,无坏死发生,但试验组在3 d时炎症较轻,且创伤修复较好。结论:在术后早期,没有发现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引起局部肝组织坏死,与对照组相比炎症较轻,创伤修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合剂 生物医学有机材料 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 肝创面局部反应 肝脏表面创伤模型 局部组织坏死观察
原文传递
应用纤维蛋白胶和医用OB胶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勤业 屈振宇 +3 位作者 蒋红卫 曲卫国 马卫东 张刘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用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修复兔面神经的损伤效果。方法:手术制作实验用健康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纤维蛋白胶粘合组(Ⅱ组)、医用OB胶粘合组(Ⅲ组),分别进行修... 目的:探讨用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修复兔面神经的损伤效果。方法:手术制作实验用健康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纤维蛋白胶粘合组(Ⅱ组)、医用OB胶粘合组(Ⅲ组),分别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6周时肉眼观察3个组吻合口处均见神经再生,可抵抗一定拉力,Ⅰ组和Ⅲ组修复神经的周围软组织粘连较Ⅱ组严重;与Ⅰ组相比,Ⅱ组轴突再生率和再生轴突恢复比均有提高。结论:纤维蛋白胶和医用OB胶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修复神经损伤,纤维蛋白胶对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医用OB 氰基丙烯酸酯胶 周围神经
下载PDF
生物胶用于修复家兔尿道下裂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廖文彪 张茨 +3 位作者 熊云鹤 杜贤进 申复进 王玲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322-323,328,I0003,共4页
目的:研究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合修补兔尿道下裂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雄性尿道下裂模型兔采用用Snodgrass术修复,尿道采用生物胶黏合,皮肤采用缝合的方法,分别于术后1,2,6周处死,检查尿道并作连续石蜡切片,应用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评... 目的:研究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合修补兔尿道下裂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雄性尿道下裂模型兔采用用Snodgrass术修复,尿道采用生物胶黏合,皮肤采用缝合的方法,分别于术后1,2,6周处死,检查尿道并作连续石蜡切片,应用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术后6周动物在处死前行逆行尿道造影检查有无尿道狭窄发生。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术中尿道逆行注美蓝无外漏,术后2周发生尿瘘1例,发生率为5%;逆行尿道造影检查结果显示生物胶黏合后尿道形状恢复完好,无尿道狭窄发生。阴茎连续病理组织切片示尿道黏膜由于受生物胶的阻碍较皮肤愈合慢,显示与常规缝合不同的修复机制。结论:应用生物胶进行尿道下裂的修复,由于水封性好,愈合机制的改变,有利于降低尿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酯胶 尿道下裂 尿瘘 尿道狭窄
下载PDF
血管粘接吻合密封胶(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恒华 伍骥 +1 位作者 张伯勋 梁向党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9年第10期1-4,7,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血管粘接吻合密封胶(剂),可以保护吻合口,促进血管通畅。方法:参照化工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从海藻酸钠、壳聚糖、明胶等生物相溶性较好的物质中,依据反应成膜性能、膜的水溶解性和生物相溶性,以及自身流动性和表... 目的:研制一种血管粘接吻合密封胶(剂),可以保护吻合口,促进血管通畅。方法:参照化工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从海藻酸钠、壳聚糖、明胶等生物相溶性较好的物质中,依据反应成膜性能、膜的水溶解性和生物相溶性,以及自身流动性和表面接触角度等特点,先进行组分筛选,再行研制确定。结果:通过成膜性筛选实验,发现只有海藻酸钠符合要求,其与CaCl2反应能瞬间成膜,其膜不溶于水;通过测定其流动性和表面接触角度等,发现其质量分数为1%~3%的水溶液各种性能较好;其与质量分数为20%的CaCl2溶液反应成膜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结论:质量分数为1%~3%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与质量分数为20%的CaCl2组成的双组分密封胶,生物实验中各项性能良好,在新的医用胶面世以前,可以作为血管粘接吻合密封剂,有望在临床中实验推广,为临床血管粘接吻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吻合 海藻酸钠 密封(剂) 医用(氰基丙烯酸酯)
下载PDF
医用OB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屈振宇 曲卫国 +3 位作者 马卫东 曲晓娟 张璐 裘罡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74-380,共7页
目的:探讨医用OB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医用OB胶黏合组(Ⅱ组)和医用OB胶几丁聚糖—胶原导管黏合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 目的:探讨医用OB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医用OB胶黏合组(Ⅱ组)和医用OB胶几丁聚糖—胶原导管黏合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显微外科吻合、医用OB胶黏合以及在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内OB胶黏合技术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6周时,肉眼观察3组吻合口处均见神经再生,可抵抗一定拉力,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吸收明显,能抑制吻合口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Ⅰ组和Ⅱ组再生神经周围软组织黏连较Ⅲ组严重;3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无显著差异(P>0.05),但Ⅲ组的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3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纤维结缔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无论是光学低倍镜还是Gomori银染色高倍镜观察,Ⅲ组的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作用明显;图像分析结果提示,3组轴突再生率不同(P<0.05),Ⅱ组、Ⅲ组均高于Ⅰ组,其中Ⅱ组显著高于Ⅰ组且差异显著(P<0.01);再生轴突恢复比不同(P<0.05),Ⅰ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余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生物相容性良好,与医用OB胶联合应用修复兔面神经损伤操作简便、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OB 几丁聚糖—原导管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氰基丙烯酸酯胶
原文传递
医用生物胶在粉碎性骨折30例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建华 朱蔚骏 +6 位作者 冒维海 陈义荣 朱小建 陈普建 丁正美 周聪 陶永清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观察医用生物胶在骨科中应用对术后骨痂生长的影响。方法:对60例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分组观察治疗。实验组30例碎片复位后使用a-氰基丙烯酸酯快速医用胶(白云医用胶)固定,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实验组碎骨块... 目的:观察医用生物胶在骨科中应用对术后骨痂生长的影响。方法:对60例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分组观察治疗。实验组30例碎片复位后使用a-氰基丙烯酸酯快速医用胶(白云医用胶)固定,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实验组碎骨块对位满意,无明显移位,术后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骨痂生长良好。对照组6例出现碎骨块移位。4例出现延迟愈合。实验组住院费用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生物胶在骨科中的应用不影响骨痂的生长,同时简化了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性骨折 a-氰基丙烯酸酯快速医用 骨痂生长
下载PDF
TH胶在经皮经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18
作者 席名未 谢宗贵 +2 位作者 黄云龙 胡元明 游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评价TH胶在经皮经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2岁。静脉曲张程度轻度2例,中度12例,重度6例。肝功能Child-Paugh分级A... 目的评价TH胶在经皮经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2岁。静脉曲张程度轻度2例,中度12例,重度6例。肝功能Child-Paugh分级A级15例,B级5例。采用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途径,用TH胶灌注填塞曲张静脉,在拔出导管鞘时用1~2mlTH胶填塞肝脏穿刺通道。结果20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即时闭塞率100%(20/20),肝脏穿刺通道填塞良好,未出现肝包膜严重出血。肝功能各项指标在术后3d一过性升高,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17例患者随访6~12个月,随访期间无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TH胶能即时闭塞食管胃底的曲张静脉,治疗和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也能够即时填塞肝脏穿刺通道,防止肝包膜下出血,在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介入栓塞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氰基丙烯酸酯(TH)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栓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顽固性咯血1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班健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0期150-151,共2页
目的总结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顽固性咯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进行介入治疗的15例支气管咯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中、术后情况。结果15例患者活动性咯血均在术后24h内停止,术中、术后患者没有喘息、心衰、心律失常、低氧血症、气胸... 目的总结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顽固性咯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进行介入治疗的15例支气管咯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中、术后情况。结果15例患者活动性咯血均在术后24h内停止,术中、术后患者没有喘息、心衰、心律失常、低氧血症、气胸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有咽部不适感,未经处理2d后自行消失。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向出血部位肺段注入医用化学胶氰基丙烯酸酯治疗咯血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术 医用化学氰基丙烯酸酯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the layered morphology of the esophageal wall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被引量:1
20
作者 Satoshi Yokosawa Tomoyuki Koike +7 位作者 Yasushi Kitagawa Waku Hatta Kaname Uno Yasuhiko Abe Katsunori Iijima Akira Imatani Shuichi Ohara Tooru Shimosegaw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5期4402-4409,共8页
AIM: To assess each layer of th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image of the esophageal wall with reference to the histological structure, METHODS: Resected specimens of fresh pig esophagus was used as a model... AIM: To assess each layer of th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image of the esophageal wall with reference to the histological structure, METHODS: Resected specimens of fresh pig esophagus was used as a model for the esophageal wall. We injected cyanoacrylate adhesive into the specimens to create a marker, and scanned them using a miniature OCT probe. The localization of these markers was assessed in the OCT images. Then we compared the OCT-imaged morpholog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histological section, guided by the cyanoacrylate adhesive markers. We prepared a second set of experiments using nylon sutures as markers. RESULTS: The OCT image of the esophageal specimen has a clear five-layered morphology. First, it consisted of a relatively less reflective layer; second, a more reflective layer; third, a less reflective layer; fourth, a more reflective layer; and fifth, a less reflective layer. Comparing the OCT images with marked histological sections showed that the first layer corresponded to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the second to lamina propria; the third to muscularis mucosa; fourth, submucosa; and fifth, muscularis propria with deeper structures of the esophageal wa CONCLUSION: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OCT image of the normal esophageal wall showed a five- layered morphology, which corresponds to histological esophageal wall compo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ESOPHAGUS Muscularis mucosa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