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种身份等级的雪茄烟叶水分平衡速率研究
1
作者 赵晨婕 周鸿举 +6 位作者 叶科媛 胡德军 张鑫 邹文佳 陈欢 李登之 武锦华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9期150-152,共3页
为了探究不同身份雪茄烟叶水分平衡速率,分别对薄、较薄、中等、较厚、厚5种身份等级的雪茄烟叶设置相同温度、湿度的水分平衡环境,比较烟叶含水量变化速率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初始水分相同的5种身份等级的雪茄烟叶,越厚的烟叶,... 为了探究不同身份雪茄烟叶水分平衡速率,分别对薄、较薄、中等、较厚、厚5种身份等级的雪茄烟叶设置相同温度、湿度的水分平衡环境,比较烟叶含水量变化速率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初始水分相同的5种身份等级的雪茄烟叶,越厚的烟叶,含水量增大的时间越滞后,耗时越长,水分平衡速率越低。薄、较薄、中等、较厚、厚的烟叶,水分平衡速率分别为0.1%/min、0.2%/min、0.3%/min、0.2%/min、0.2%/min,说明烟叶水分平衡速率与烟叶身份指标的关系密切,这为雪茄烟叶在水分平衡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分平衡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身份 水分平衡 含水量 增长速率
下载PDF
“多树水分平衡法”的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彦辉 熊伟 于澎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4-188,共5页
针对黄土高原土石山区植被群落蒸散量测定及其分量确定的问题,基于林地水分平衡原理,提出了“多树水分平衡法”的概念、具体布设和计算方法,并应用本方法较为准确地测定了2种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林分的蒸散量及其分量,通过与热脉冲测... 针对黄土高原土石山区植被群落蒸散量测定及其分量确定的问题,基于林地水分平衡原理,提出了“多树水分平衡法”的概念、具体布设和计算方法,并应用本方法较为准确地测定了2种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林分的蒸散量及其分量,通过与热脉冲测定方法的对比和验证,表明2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说明它可以作为测水分平衡的一种方法加以应用,最后对该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蒸散 土壤水分平衡 多树水分平衡
下载PDF
一种梗丝风送管道风温-水分平衡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浅析
3
作者 高茂宁 游海洋 朱高承 《科技视界》 2023年第16期147-149,共3页
烘后梗丝定点风送至梗加香工位是卷烟厂梗丝烘丝加香段的一个重要工艺。采用该工艺最主要的原因是要达到保持结构和水分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梗丝定点长距离输送的目的,梗丝水分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加香、掺配工艺,甚至影响卷包段的... 烘后梗丝定点风送至梗加香工位是卷烟厂梗丝烘丝加香段的一个重要工艺。采用该工艺最主要的原因是要达到保持结构和水分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梗丝定点长距离输送的目的,梗丝水分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加香、掺配工艺,甚至影响卷包段的卷烟质量。然而,由于气候温湿度的原因,在梗丝管道风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水分波动,为了减少梗丝水分波动,减少梗丝造碎优化梗丝结构,保证梗丝管道设备出丝口的梗丝品质^([1])。我们提出了一种梗丝管道送风温度与出料水分平衡控制的系统,此系统结构简单,设备占地面积小,能有效平衡生产过程中输送通道中风温的起伏变化,使梗丝水分的散失平稳可控,且送风温度实时监测并可调,使得出口梗丝水分清晰可见,水分波动小,梗丝品质高,能够满足烘梗丝及加香段工艺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丝 含水率 水分散失 风温-水分平衡控制系统
下载PDF
雪茄烟叶水分平衡工艺研究现状
4
作者 陈欢 周鸿举 +6 位作者 叶科媛 周文 张鑫 赵晨婕 姜宇 李登之 肖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12期60-62,共3页
雪茄烟从烟叶到成品烟支的生产过程中,会经过多个原料预处理工艺环节,包括烟叶回潮、工业发酵、整选分级、水分平衡、手工卷制等。水分平衡是将整选分级后的雪茄烟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水分调整,使烟叶含水率和外观形态保持在工艺标... 雪茄烟从烟叶到成品烟支的生产过程中,会经过多个原料预处理工艺环节,包括烟叶回潮、工业发酵、整选分级、水分平衡、手工卷制等。水分平衡是将整选分级后的雪茄烟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水分调整,使烟叶含水率和外观形态保持在工艺标准范围,以供后续手工卷制使用。水分平衡后雪茄烟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品雪茄烟支的均匀度、透气度以及外观质量,也是保障成品雪茄烟抽吸品质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对当前雪茄烟叶常用的水分平衡方式进行简述,并展望未来雪茄烟叶水分平衡工艺的前景,以期为国产雪茄原料预处理水分平衡环节烟叶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预处理工艺 水分平衡
下载PDF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春小麦耗水、产量和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1
5
作者 侯慧芝 吕军峰 +3 位作者 郭天文 张国平 董博 张绪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392-4404,共13页
目的干旱、降水供需错位和春季低温是制约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生产的主要因子,如何最大限度保蓄自然降水、实现水分的跨季节利用,则是该区春小麦产量稳定提高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大田定位观测的基础上,揭示全膜覆土穴播对西北... 目的干旱、降水供需错位和春季低温是制约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生产的主要因子,如何最大限度保蓄自然降水、实现水分的跨季节利用,则是该区春小麦产量稳定提高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大田定位观测的基础上,揭示全膜覆土穴播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季节性耗水特征、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休闲期土壤水分补给的影响,并评判其年际土壤水分平衡效应。方法试验于2011—2013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进行(104°36′E,35°35′N),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覆盖穴播(F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生物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计算休闲效率、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收获指数等指标。结果 2011和2012年3个处理的春小麦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2013年FMS耗水量显著高于CK。FMS和FM可增加春小麦苗期到孕穗期耗水,且此阶段的耗水量在干旱年份分别较CK增加27.2%和9.6%,在丰水年份分别较CK增加52.2%和44.6%。虽然FMS和FM在各生育期的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FMS在丰水年(2012年和2013年)的耗水量较FM有增加趋势,且这一效果在2013年尤为明显。FMS和FM在休闲期可补充0—80 cm土层土壤水分25.4和18.3 mm,比CK分别低2.2和9.3 mm;补充8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78.0和71.0 mm,比CK分别高30.0和23.1 mm;与2011年播前相比,种植3年春小麦后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FMS增加了23.8 mm、FM增加了22.5 mm、CK增加了12.4 mm。FMS的休闲效率为30.5%—52.6%,比CK高12.8%—109.5%,比FM高4.5%—40.9%。FMS的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均显著高于CK(P<0.05);收获指数为0.4—0.5,比CK高32.5%。FMS的产量为1 750—3 18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5.5—11.5 kg·hm-2·mm-1,分别比CK增加40%—220%、27%—239%,而且干旱年份的增加幅度更高。在干旱的2011年,FMS处理的产量较FM增加2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8.2%;在丰水的2013年,FMS处理的产量较FM增加20.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8%,两年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FMS较FM具有更明显的丰水年份增产、干旱年份适应干旱胁迫的潜力,能够实现该区春小麦生产稳产高产的目标。结论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FMS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了春小麦播前和生长前期的土壤贮水量,并使春小麦苗期—孕穗期的作物耗水量显著升高,增加春小麦穗粒数,扩大籽粒产量库容和促进灌浆,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在休闲期完全补充春小麦生育期消耗的0—200 cm土壤水分,保持春小麦田的土壤水分年际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全膜覆土穴播 春小麦 季节性耗水 产量 水分平衡
下载PDF
几个牡丹切花品种的采后衰老特征与水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59
6
作者 郭闻文 陈瑞修 +2 位作者 董丽 刘爱青 王莲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9-93,共5页
以 5个牡丹切花品种为材料通过瓶插观察 ,测定失水量与吸水量的差异 ,研究了牡丹切花品种的采后衰老特征、瓶插寿命与水分平衡的关系。结果表明‘百花丛笑’、‘朱红绝伦’及‘雪莲’不仅开放进程快 ,而且可达到最大开放程度 ,瓶插寿命... 以 5个牡丹切花品种为材料通过瓶插观察 ,测定失水量与吸水量的差异 ,研究了牡丹切花品种的采后衰老特征、瓶插寿命与水分平衡的关系。结果表明‘百花丛笑’、‘朱红绝伦’及‘雪莲’不仅开放进程快 ,而且可达到最大开放程度 ,瓶插寿命为 5~ 6d ;‘玉面桃花’与‘天香湛露’瓶插寿命长达 8d ,但由于开放进程慢 ,并没有表现最长的观赏期。水分平衡值品种间存在差异 ,但变化趋势仍表现为上述两组 ,前 3个品种的水分平衡值前期较高 ,之后下降 ;而后两者则前期较低。水分平衡值与瓶插寿命未见直接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切花 品种 采后衰老特征 水分平衡 瓶插寿命
下载PDF
施肥对半干旱地区小麦产量、NO_3^-N累积和水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68
7
作者 郭胜利 党廷辉 郝明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4-760,共7页
依据长武站长期田间试验(1984~2001 年)的结果,分析了不同施肥措施条件下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水分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有机肥(M)、氮肥(N)、氮磷肥(NP)、氮肥+有机肥(NM)和氮磷肥+有机肥(NPM)处理冬小麦的... 依据长武站长期田间试验(1984~2001 年)的结果,分析了不同施肥措施条件下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水分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有机肥(M)、氮肥(N)、氮磷肥(NP)、氮肥+有机肥(NM)和氮磷肥+有机肥(NPM)处理冬小麦的17 年平均产量依次为1.5、2.6、2.0、3.3、3.4 和4.0 t·ha-1;冬小麦地上部17 年累计吸收的氮量依次为509.0、854.6、781.9、1 199.8、1 067.5 和1 430.9 kg·ha-1;2001年0~300 cm 土层NO3 -N 储量依次为52.2、113.1、1 064.8、254.5、535.4 和512.1 kg·ha-1,N 处理的NO3 -N 分 - -布于0~300 cm 土层,NP、NM、NPM 处理的NO3 -N 主要分布于0~180 cm 土层。收获期0~300 cm 土层多年平均 -水分含量为CK>N>M>NP>NPM。播种期NP、NPM 处理200~300 cm 土层水分出现亏缺。施肥是黄土旱塬区土壤生产力提高、土壤深层水分亏缺和土壤NO3 -N 累积的驱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半干旱地区 小麦 产量 硝态氮累积 水分平衡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依据野外实测的蒸腾速率对几种沙地灌木水分平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董学军 张新时 杨宝珍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8-225,共18页
本文旨在将毛乌素沙地植被建设的水分平衡与半固定沙丘持续发展原则应用于治沙造林的实践中。毛乌素沙地是一个灌木“王国”,然而沙地灌丛植被的发育常常受到水分亏缺的严重制约。为此,根据水分平衡的原则与方法确立适宜的植物种植密... 本文旨在将毛乌素沙地植被建设的水分平衡与半固定沙丘持续发展原则应用于治沙造林的实践中。毛乌素沙地是一个灌木“王国”,然而沙地灌丛植被的发育常常受到水分亏缺的严重制约。为此,根据水分平衡的原则与方法确立适宜的植物种植密度,对沙地植被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水分平衡研究中,蒸散是最难估计的一项。本文提供了一种根据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与蒸腾速率的观测资料计算蒸腾耗水量的方法,并根据沙地水分平衡的要求估算了几种优势灌木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灌丛生态系统的蒸发散主要来自植物蒸腾作用;在所研究的植物当中,除沙地柏(Sabinavulgaris)可以形成很大的密度外(因其强的蒸腾控制能力),其它灌木的适宜种植密度应控制在使沙丘处于半固定状态的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态学 毛乌素沙地 灌木 水分平衡 蒸腾速率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南方红壤丘陵地区水分平衡 被引量:9
9
作者 杨艳昭 张伟科 +2 位作者 封志明 杨格格 杨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119,共10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近些年中国南方地区干旱气候事件频发,水土资源匹配态势并不乐观。论文以吉泰盆地为案例区,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系统诊断吉泰盆地近50a的干旱态势,识别干旱的类型与强度;构建水分平衡模型,重演历史干旱气候条件下南方红... 全球变暖背景下近些年中国南方地区干旱气候事件频发,水土资源匹配态势并不乐观。论文以吉泰盆地为案例区,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系统诊断吉泰盆地近50a的干旱态势,识别干旱的类型与强度;构建水分平衡模型,重演历史干旱气候条件下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耕地、林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水分平衡。研究表明,1960-2010年,吉泰盆地近30%的年份发生了干旱,频率较高。其中,轻旱发生的频次最高,特旱位居其次,吉泰盆地干旱大多发生于伏秋期间;无旱气候条件下,吉泰盆地水分平衡量约为448mm,自然降水整体可以满足林地和耕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水分需求,水分盈余是其平衡关系的基本特征,盈余量整体呈现河谷、平原低于丘陵、山地的空间格局;轻、中、重和特旱气候条件下,吉泰盆地耕地水分平衡量由无旱态势下的盈余转为亏缺,林地的水分盈余量下降幅度在37.87%~77.80%;轻、中、重旱气候条件,吉泰盆地的水分平衡量较无旱时依次下降了55.07%、70.28%和96.08%;在特旱气候条件下,缺水量达72mm;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吉泰盆地水分盈余量降低、亏缺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水分 降雨 水分平衡 标准化降水指数 吉泰盆地
下载PDF
宁南山区草田轮作研究 Ⅱ.不同轮作制度下的农田水分平衡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忠民 山仑 +1 位作者 邓西平 辛业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7-71,共5页
通过对宁南山区不同轮作方式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评价,结果发现:在当前生产水平下,各种作物收获后0~2m土层内都还存有一定数量的有效水分;粮豆轮作较春小麦连作具有较强的调节土壤水分的能力,对水的利用效率较高,适应于本区... 通过对宁南山区不同轮作方式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评价,结果发现:在当前生产水平下,各种作物收获后0~2m土层内都还存有一定数量的有效水分;粮豆轮作较春小麦连作具有较强的调节土壤水分的能力,对水的利用效率较高,适应于本区降水不均的气候条件、苜蓿耗水量大,能造成土壤深层水分枯竭,但随种植年限加长,耕作层的水分可得到恢复。研究表明,只要安排合理,在半干旱的宁南山区发展以苜蓿为主的草粮轮作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草田轮作 水分平衡 轮作
下载PDF
华中地区稻田水分平衡和稻作灌溉生产效率 被引量:9
11
作者 谢小立 青先国 +2 位作者 邹君 王凯荣 马国辉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华中地区降水季节性强 ,水资源态势具有明显的盈亏期。双季稻作生产灌溉必不可少。近 10年定位测量表明 ,常年灌溉需水量 5 838m3 / hm2 ;年变异 C.V.=8.1%。晚稻灌溉量占全年的 71% ,7— 9月是灌溉需水高峰期 ,占全年灌溉量的 6 8%。... 华中地区降水季节性强 ,水资源态势具有明显的盈亏期。双季稻作生产灌溉必不可少。近 10年定位测量表明 ,常年灌溉需水量 5 838m3 / hm2 ;年变异 C.V.=8.1%。晚稻灌溉量占全年的 71% ,7— 9月是灌溉需水高峰期 ,占全年灌溉量的 6 8%。本区双季稻作生产灌溉效率 (灌溉水量与产量之比 )为 :生物量 3.6 7kg/ m3 ,精谷量 1.48kg/ m3 ;生长灌溉效率为 :生物量 4.43kg/ m3 ,灌溉水量与生产效率间年变化呈反相关。不同灌溉处理试验表明 :华中双季稻生产的灌溉 ,以早稻保持水层淹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地区 双季稻作 灌溉效率 水分平衡 灌溉配额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区高含量薄膜水与水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景波 陈志青 +3 位作者 马延东 罗小庆 陈宝群 邵天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0-966,共7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实验分析,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呼和吉林湖东沙山、呼和吉林湖西沙山和伊利克敖包沙山斜坡上发现了高含量薄膜水和带状分布的灌木植被。分析表明:(1)沙山沙层中出现了含量在3%~5%之间、占据厚度为0.5~3.0 m之间的高含量...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实验分析,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呼和吉林湖东沙山、呼和吉林湖西沙山和伊利克敖包沙山斜坡上发现了高含量薄膜水和带状分布的灌木植被。分析表明:(1)沙山沙层中出现了含量在3%~5%之间、占据厚度为0.5~3.0 m之间的高含量薄膜水,并出现了一部分水分含量大于5%的重力水,这在极端干旱的沙山斜坡沙层中是非常少见的。(2)沙层中的含水量垂向分布与重力水的存在指示,在当年雨季末期,大气降水就完全能够通过沙层入渗达到2~4 m或更大深度,从而避免了蒸发作用的消耗,确保了沙层水分能够通过入渗向深层运移。(3)沙山沙层中高含量薄膜水和重力水的存在以及灌木植被带的发育充分证明,该区大气降水在经过蒸发与蒸腾消耗之后,仍有剩余的水分渗入地下,显示了沙山区沙层水分为明显的正平衡。高含量薄膜水的存在和带状植被的发育的表明大气降水至少是该区地下水和湖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4)沙山表层1~4 m深度范围有时存在含量大于5%的重力水,表明沙山表层水分运移动力很强。沙层入渗率高,沙层水受蒸发影响的深度小,利于大气降水向地下水的转化,这也是该区大气降水能够补给地下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量薄膜水 带状植被 水分平衡 运移动力 湖水来源 巴丹吉林沙漠
原文传递
甘肃省农田水分平衡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刘宝勤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采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甘肃省1961~2001年10种作物逐月天然状态下农田水分平衡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甘肃省多年平均农田需水量为121.06×108m3;亏水量为43.28×108m3;盈水量为0.62... 采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甘肃省1961~2001年10种作物逐月天然状态下农田水分平衡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甘肃省多年平均农田需水量为121.06×108m3;亏水量为43.28×108m3;盈水量为0.62×108m3,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在25%、50%、75%三种降水保证率下,作物的亏水总量分为35.99×108m3、42.93×108m3、49.85×108m3,盈水量分别为0.61×108m3、0.11×108m3、0.00×108m3。农田水分亏缺是甘肃省农田水分平衡的主要特征。对大多数作物而言,亏水量集中于夏季,10种作物夏季亏水总量占全年亏水总量的60.2%。全生育期棉花水分盈亏的稳定性最强,水量盈亏变异系数为6.9%,麻类最差,变异系数高达43.6%。全省天然状态下,农田亏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高山向河谷递增,农田盈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农田水分满足率与农田水分盈亏波动性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农田水分平衡 盈水量 亏水量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平衡初探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杨新民 杨文治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49-553,共5页
在黄土丘陵区雨季,由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很深,因而土壤水分生态条件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所以,定量地研究人工林生态系中的水分平衡状况,不仅是阐明林木生长状况与生产力形成规律所必需,而且也是合理布设水土... 在黄土丘陵区雨季,由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很深,因而土壤水分生态条件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所以,定量地研究人工林生态系中的水分平衡状况,不仅是阐明林木生长状况与生产力形成规律所必需,而且也是合理布设水土保持造林措施的重要依据。一、试验区的自然概况试验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延河支流杏子河下游的陕西安塞县沿河湾乡茶坊村。这里植被稀疏,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549.1mm,但分布不均,7—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1.1%,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14,000T/km^2,多年平均水面蒸发1463.5mm。供试树种为14年生人工刺槐林,位于海拔1230—1280m的山坡上,坡度25°左右,土壤为黄绵土,土壤比重2.61,土壤物理性质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 水分平衡 黄土
下载PDF
水分平衡基础上的小流域水土保持林配置模式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魏天兴 朱金兆 +2 位作者 张建军 毕华兴 朱清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9-183,共5页
就山西西南部黄土残塬沟壑与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问题进行探讨。在遵循以小流域为设计对象单元,针对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因害设防,层层设防的防护林体系配置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从林地和流域的水分平衡出发,小流域防护林体系... 就山西西南部黄土残塬沟壑与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问题进行探讨。在遵循以小流域为设计对象单元,针对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因害设防,层层设防的防护林体系配置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从林地和流域的水分平衡出发,小流域防护林体系应采取合理的配置模式、促进天然植被恢复与人工造林促进植被恢复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防护林体系应基于小流域的水分生态环境合理分布,在不同地貌部位的合理配置应遵循不同立地可承载生物量的极限值,适度造林,作到林水平衡,达到合理的植物配置模式和稳定林分结构,形成良性的水文生态环境,保证水土保持功能持续稳定。研究地区试验流域在森林覆盖率达到34%时,分布合理,侵蚀沟在封育状况好时,均可达到产流量小于允许侵蚀量。疏林地、林草间作林地、带状绿篱、未破坏的天然灌木和天然草地,稀疏林地就能够使产沙量小于允许值,并且林地具有较好的水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水分平衡 小流域 防护林
下载PDF
晋中旱地玉米耗水规律及农田水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奇恩 萧复兴 +2 位作者 晋凡生 李海金 朱亚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4-99,共6页
采用中子测水技术与蒸发模拟微区相结合的农业物理学法,测得晋中旱地玉米生育期耗水量为300~350mm,其中玉米蒸腾耗水占40~50%,棵间土壤蒸发耗水占50~60%.土壤湿度越大,棵间土壤蒸发越高.浅层土壤水分蒸发较强,深层蒸发较弱.130~150c... 采用中子测水技术与蒸发模拟微区相结合的农业物理学法,测得晋中旱地玉米生育期耗水量为300~350mm,其中玉米蒸腾耗水占40~50%,棵间土壤蒸发耗水占50~60%.土壤湿度越大,棵间土壤蒸发越高.浅层土壤水分蒸发较强,深层蒸发较弱.130~150cm土层蒸发几乎未波及到该层.玉米蒸腾与土壤蒸发耗水虽有一定联系,但基本上属于两个独立的过程.蒸腾与产量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农田水分平衡状况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玉米 耗水规律 水分平衡
下载PDF
寿阳试验区玉米地农田水分平衡及其覆盖调控试验 被引量:27
17
作者 胡芬 陈尚模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6-148,共3页
寿阳地区春玉米缺水时期主要在播种 -拔节期和拔节 -孕穗期 ,分别缺水约 36 .3mm和 1 2 0 mm,占总缺水量的 2 3.2 %和 76 .8% ,造成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该文根据山西寿阳试验区土壤 -作物水分供需平衡规律 ,进行农田覆盖微环境农田水... 寿阳地区春玉米缺水时期主要在播种 -拔节期和拔节 -孕穗期 ,分别缺水约 36 .3mm和 1 2 0 mm,占总缺水量的 2 3.2 %和 76 .8% ,造成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该文根据山西寿阳试验区土壤 -作物水分供需平衡规律 ,进行农田覆盖微环境农田水分调控试验。结果表明 ,农田覆盖可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的无效损耗 ,农田水分调控效应非常显著。地膜覆盖的抑蒸保墒效应可使 0~ 1 5 0 cm土层的土壤储水量增加 1 0 .3~ 45 .0 mm,增产玉米 1 4 88kg/hm2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2 0 .2 % ;秸秆覆盖的微集水保墒效应可使 0~ 2 0 0 cm土层的储水量较不覆盖的增加30 .7~ 78.4m m,每公顷玉米产量增加 2 2 35 .1 kg,降水利用效率提高 45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分平衡 地膜覆盖 旱地农业 玉米 水分调控
下载PDF
稻田渍水及土壤水分平衡对春玉米生长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京平 陈杰 +1 位作者 严力蛟 范兴海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5-91,共7页
借助PenningdeVries的MACROS模型和 1995~ 1997年田间及水槽实验结果 ,建立了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动态耦合的模拟模型 ,模型模拟的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土壤水分变化状况同实际较为符合 .验证后的模型用于模拟不同渍水时期及持续时间... 借助PenningdeVries的MACROS模型和 1995~ 1997年田间及水槽实验结果 ,建立了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动态耦合的模拟模型 ,模型模拟的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土壤水分变化状况同实际较为符合 .验证后的模型用于模拟不同渍水时期及持续时间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的动态 .模拟结果表明在田间全程控制水分为田间持水量 90 %情况下 ,春玉米孕穗期为渍水危害的敏感期 ,其次为 4~ 6叶期 .在自然降水及土壤渍水状况影响下 ,春玉米幼苗期 4~ 6叶时为渍水的敏感期 ,8叶及孕穗期相对较耐渍 .在玉米 4、 6叶期时 ,渍害造成产量下降的临界期为 5d ;而在 8叶、孕穗期为 10~ 15d .但持续 2 0d的渍水对任何时期的春玉米生长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在苗期及孕穗期及时排除田间多余的水分及降低地下水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水 春玉米 稻田 模拟分析 水分平衡 生长 影响 土壤
下载PDF
甘肃省小麦水分平衡及其时空分布模式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艳昭 封志明 林耀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3-859,共7页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采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对甘肃省1961至2001年冬、春小麦自然降水条件下的水分平衡进行了逐月计算,并对其时空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多年平均冬小麦需水量为464.47mm,亏水量144.42mm,盈水量3.75mm;春小麦...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采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对甘肃省1961至2001年冬、春小麦自然降水条件下的水分平衡进行了逐月计算,并对其时空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多年平均冬小麦需水量为464.47mm,亏水量144.42mm,盈水量3.75mm;春小麦需水量为443.83mm,亏水量262.87mm,盈水量0.00mm.降水不能满足小麦生长的需求,亏水是其水分平衡的首要特征;5~6月是甘肃省冬、春小麦的亏水高峰期,且冬小麦盈亏水量的稳定性低于春小麦;全生育期冬小麦以中度水分亏缺频率为最高,春小麦则以重度为主;甘肃省冬、春小麦的需水量、亏水量与水分亏缺率均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平衡 亏水量 水分亏缺频率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区旱地作物水分平衡特征与水分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龙昌 王立祥 卞新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2期232-235,共4页
依据田间试验结果 ,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主要作物水分平衡特征与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夏熟作物全生育期水分满足率 ,干旱年份为 5 5 9%~ 6 3 8% ,丰水年份为84 1%~ 86 4 % ;秋熟作物全生育期水分满足率 ,干旱年份为... 依据田间试验结果 ,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主要作物水分平衡特征与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夏熟作物全生育期水分满足率 ,干旱年份为 5 5 9%~ 6 3 8% ,丰水年份为84 1%~ 86 4 % ;秋熟作物全生育期水分满足率 ,干旱年份为 6 7 7%~ 79 0 % ,丰水年份为92 1%~ 95 1%。水分生态适应性因作物类型和降水条件而存在差异 ,秋熟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高于夏熟作物 ,丰水年份的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高于干旱年份。旱地 6种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排序依次为 :谷子 >马铃薯 >糜子 >胡麻 >豌豆 >春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旱地作物 水分平衡特征 水分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